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什么是地质作用现象

什么是地质作用现象

发布时间: 2021-02-08 19:55:46

① 地质作用的概念

地球的形成至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在如此漫长的地球历史中,其内部结构、构造、物质成分和地表形态一直在不断地变化着。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地球,只是它全部运动和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片段。

现今的地球表面,在太阳辐射、空气、地面流水、地下水、冰川、风、湖泊、海洋等自然营力的作用下,高处不断地被削低,低处正在逐渐地被填高。最直观的证据是:仅我国每年都要发生数万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由山体向下运动的地质灾害;黄河的水总是黄的,就是因为它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并填入海洋。洞庭湖两千年前是我国第一大湖(古称云梦大泽),面积4万多平方千米,但由于河流带来泥沙的淤积,现在的面积已缩小为4千多平方千米。另一类自然营力是地球内部应力释放(构造运动)、物质迁移(岩浆作用)形成地震、火山。地震产生山崩地裂海啸,火山喷出大量的火山碎屑物和熔岩,不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同时还改变了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特征。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地球内、外部各圈层的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地质学把自然营力引起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等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把引起这些变化的各种自然营力称为地质营力。

地质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称为地质现象,是地质作用的客观物质记录。如流水地质作用产生的峡谷、冲积平原、阶地;构造运动产生的岩石变形、变位等地质现象。我们看不到过去几十亿年中发生的地质作用,但可以通过保留在岩石中的各种地质现象,反演地质作用的过程,分析地球演化历史。

② 这张图是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现象

1.风化作用:两种抄岩石岩性不同,抗风化能力不同,则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2.冰川沉积:可能是冰川搬运巨石,消融后沉积下来的
3.构造作用:二者接触界面上可能发育断层面,或者是一个大型的逆冲推覆构造,被风化剥蚀后遗留的,像飞来峰等。

③ 河流地质作用有哪些地质现象

首先,河流是由复片流,洪流逐制渐发展而成的。在河流动能的作用下,进行侵蚀,搬运和沉积三种地质作用。1.河流以自身动能并以其搬运固体物质破坏河床,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侵蚀作用的方式有溶蚀作用,水力作用,磨蚀作用。就不一一解释了。2流体具有两种流动形式,层流和紊流。河流一般以紊流为主,只有在流速非常缓慢,活水很浅,河床底平滑时可发生层流。流体由于具有紊流的性质,才能对碎屑物进行有效的搬运。搬运的方式有托运,悬运和溶运3种。3。河流搬运的一部分碎屑物质,会在河谷的适当部位沉积下来,这属于河流的沉积作用,沉积物的特征又牵扯到矿物岩石学的内容,很多很杂我也讲不清楚。就不赘述了,沉寂的主要类型有心滩,边滩与河漫滩,三角洲。河流还有一个地质作用就是去夷化作用。这实际就是河流的衰老过程。这一过程的主要标志是河流下切能力逐渐衰减。然而影响河流下蚀的因素是可变的,因素一旦变化,河流获得新的能量,于是下蚀复苏。这种现象称为去夷化作用。在去夷化作用下河流将塑造成深切河曲与阶地。 其实里面各种现象或作用又可以细分很多的,整整20页的书啊。最近闲的蛋疼,又不想复习就来回答问题了,全手动,能力有限希望有帮助。

④ 什么是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分为哪两类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按照能量来专源可以分属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以外,主要是太阳能。外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地表形态就是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着。
地质作用有些进行得很迅速,很激烈,例如地震、火山爆发、山崩、泥石流等,可以在瞬间发生,使地面产生剧变,并往往造成自然灾害。有些则进行得十分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但年长日久,却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

⑤ 地质作用的分类

1、物理地质作用:

(1)内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的动力来自地球本身,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四种。

地壳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形式。

水平方向的运动常使岩层受到挤压产生褶皱,或使岩层拉张而破裂。垂直方向的构造运动会使地壳发生上升或下降,青藏高原数百万年以来的隆升是垂直运动的表现。

(2)外力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太阳热辐射引起,主要发生在地壳的表层。一般按下面的程序进行:风化一剥蚀一搬运一沉积一固结成岩。主要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作用方式。

2、工程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

工程地质作用或人为地质作用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效应。例如,采矿特别是露天开采穆动大量岩体会引起地表变形、崩塌和滑坡;人类在开采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时因岩土层疏干排水会造成地面沉降;特别是兴建水利工程,会造成土地淹没、盐渍化、沼泽化或是库岸滑坡、水库地震。

(5)什么是地质作用现象扩展阅读

产生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是内能和外能,内能是来源于地球本身的能源系统,主要有地内热能、重力能、地球旋转能、化学能和结晶能;外能则是指来源于地球以外的能源,主要有太阳辐射热、位能、潮汐能和生物能等。

①放射性热能是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的。

②重力分异产生的热能是地球物质在地心引力作用下按不同比重发生分异的过程中,释放出的位能转化成的热能。

③冲击、压缩产生的热能是地球在由星际物质聚积而成的过程中,微星体以高速冲击地球时巨大动能转变而来的。

另外原始地球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压缩,体积逐渐收缩而产生压缩热。此外,地球内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结晶时会释放热,构造运动的机械能也可以转为热能。

据计算,地内每年产生的热总量与经地表每年散失的总热量相抵后还有剩余,这部分剩余热能便是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

⑥ 地质作用

(一)地质作用概述

古老的地球在其几十亿年的历史中不断发展、变化。沧海变桑田,是长期缓慢变化的积累;而地震与火山的瞬间爆发,则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改变地球面貌的巨大力量。这种施加于地壳的自然力叫地质营力(或地质动力)。由地球内部能量(如地球转动、地心引力和放射性元素蜕变等)产生的叫地质内营力;由外部能量(如太阳辐射、日月引力等)产生的叫地质外营力。

表1-6 岩石可钻性分类

由地质营力引起的,使地壳的物质成分、地壳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叫地质作用。外营力引起的叫外力地质作用;内营力引起的叫内力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对地球的改造既有破坏性的一面,也有建设性的一面。如外力在河流上游不断破坏地表,又不断把破碎物带到下游沉积,形成新的陆地。岩浆喷发能造成巨大危害,但岩浆活动又能生成多种矿产。地壳中的物质在内外地质作用过程中迁移、聚集形成矿床;而围岩及上覆地层的风化、松散、倾斜、褶曲或断裂,又使钻探工程面对许多困难。

(二)外力地质作用

1.风化作用

(1)风化作用概念

暴露于地表及其附近的岩石,在大气、温度、水和生物的联合影响下,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称风化作用。

(2)风化作用分类

1)按产生风化的原因和特征分,岩石风化作用可分如下三种:①物理风化作用:即只改变岩石物理性质、而不改变化学成分。②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大气、水及水中溶解物使岩石破坏,化学成分发生显著改变的作用。③生物风化作用:是指生物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当形成的岩石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岩石就会发生风化作用。

2)岩石按风化程度的划分和分类

A.国标《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对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和分类

国标《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表A.0.3规定,岩石按风化程度的划分和分类如表1-7。

表1-7 岩石风化程度分类

注:①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

②风化系数Kf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③岩石按风化程度,除按表列野外特征和定量指标划分外,也可根据当地经验划分。

④花岗石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⑤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B.其他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对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和分类

a.《GB50487—2008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附录E对岩体风化带的划分规定见表1-8。

表1-8 岩体风化带划分规定

续表

注:使用此表时,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岩体风化带的划分可适当调整:

①当某一级风化岩体厚度很大需要进一步细分时,可再分出二至三个次一级亚带,分别采用上、中、下带命名。

②选择性风化作用地区,当发育囊状风化、隔层风化、沿裂隙风化等特定形态的风化带时,可根据岩石的风化状态确定其等级。

③某些特定地区,岩体风化剖面呈非连续性过渡时,分级可缺少一级或二级。

b.《JTGC20-201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对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规定见表1-9。

表1-9 《JTGC20-201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岩石风化程度划分

注:①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弹性纵波速度与新鲜岩石弹性纵波速度之比。

②风化系数Kf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之比。

③当波速比Kv、风化系数Kf,及野外特征与表列不对应时,岩石风化程度宜综合判定。

c.《TB10077-2001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对岩体风化程度分带划分规定见表1-10。

表1-10 《TB10077—2001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岩体风化程度分带

注:①Kf是同一岩体中风化岩石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与未风化岩石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的比值。

②Kp是同一岩体中风化岩体的纵波波速与未风化岩体纵波波速的比值。

2.剥蚀作用

地面流水、地下水、湖、海、冰川、风等外动力在运动过程中破坏岩石,并使破坏产物剥离的作用叫剥蚀作用。剥蚀作用一方面将风化产物剥离开来,让新鲜的岩石裸露并遭受进一步风化,另一方面它也单独地对岩石进行破坏。

3.搬运作用

风化、剥蚀产物通过地面流水、地下水、湖水、海水、冰川、风及生物等外动力,将其从原地搬运到沉积地区的作用,称为搬运作用。

4.沉积作用

被搬运的物质从搬运介质中分离、沉积下来的作用,称为沉积作用。

5.固结成岩作用

松散和沉积物掩埋地下,经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压固、胶结或重结晶变成坚固岩石的作用,称固结成岩作用(或成岩作用)。

(三)内力地质作用

1.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指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的机械运动。地壳运动有水平和垂直两种。

2.岩浆作用

地壳深部及上地幔中的高温岩浆冲破地壳软弱带上升,侵入到地壳不同深度或喷出地表,随温度、压力降低,最后冷凝成岩。通常将岩浆的形成、活动以及冷凝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岩浆作用有喷出和侵入两种表现形式。

3.变质作用

已形成的岩石在温度、压力或外来化学活性物质参与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形成新的岩石类型叫变质作用。变质作用不同于风化作用,常常发生于地表以下的高温高压环境。

4.地震作用

地震是一种普遍的地质现象,它是地球内部聚蓄的能量迅速释放时,地壳产生快速颤动的现象。孕震、发震和余震的全部作用过程称为地震作用。

⑦ 什么是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抄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由自然动力引起使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通称地质作用。地质学界把自然界引起这些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地质作用主要分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⑧ 地质现象的特点

地质作用与地壳运动 板块构造的关系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是个地壳物质循环内的问题。容
简单点回答是;地壳运动 板块构造、岩浆活动等地质作用生成新的岩石,并隆起高山使地面和洋底凹凸不平。而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地质作用以及水流、冰川和风的地质作用使岩石风化、破碎、溶解并搬运到盆地沉积起到削高补低的作用。而大洋盆地是地球上的最低点,陆地上的物质原则上都要回到洋底去,并在洋底沉积为岩石(包括化学沉积、生物沉积和固体碎屑沉积)。最后随着板块运动回到地幔中消亡。这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同时回答了两个难题。
1 地壳里为什么没找到三十亿年以上的岩石,原因就是地壳物质已经全部循环了一次。
2 世界上越高的山越年轻。原因就是高山都由新洋底形成。
地壳物质循环的基本动力原于地幔物质缓慢对流。

⑨ 地质作用的类型有哪些啊

1、内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的动力来自地球本身,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是由地球内动力所引起的地壳岩石发生变形、变位(如弯曲、错断等)的机械运动。

2、外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太阳热辐射引起,主要发生在地壳的表层。一般按下面的程序进行:风化一剥蚀一搬运一沉积一固结成岩。

3、人为地质作用:例如,采矿特别是露天开采穆动大量岩体会引起地表变形、崩塌和滑坡;人类在开采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时因岩土层疏干排水会造成地面沉降等。

(9)什么是地质作用现象扩展阅读

地质作用可能产生的灾害:

1、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2、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3、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

4、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地质作用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