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现代地质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意思

现代地质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1-02-08 14:23:58

❶ 新地质学的诞生是什么

正当18世纪天文学家继续关注宇宙深处和太阳系这一迷人领域时,另一些思想家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地球自身的历史以及它的起源。如果天体可以被理解为一部按牛顿定律运行的巨型钟表机制,是不是也有一种机制可以解释地球各种特征的创生?为什么会有陆地和海洋?为什么会有山峦和低谷?为什么岩石有不同的种类?某些岩石看上去像是镶嵌有各种生物或物体,那些奇怪的特征意味着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曾经猜测过形成地球特征的原因。米利都的泰勒斯曾经注意到海浪冲击海岸造成的破坏力,但是蜿蜒的河流持续侵蚀河床的破坏力也不亚于海浪。泰勒斯说,显然水有改变地形的巨大能力。在泰勒斯看来,水是如此重要以致他相信水是地球上所有物体的本原,包括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泰勒斯说,地球自身可以看成是一艘浮游在巨大海洋中的船,海洋中翻滚的波浪可能是地震的起因,我们的地球因此而颠来晃去。尽管泰勒斯以及其他希腊思想家的许多思想在今天看来天真得不可相信,但他认识到水的力量是塑造和形成地形的基本力量这一点却是一项重要的早期观察结果。当然,他的思辨仅仅只是思辨而已。伟大的希腊思想家都是哲学家,不是科学家,因为古希腊人并不想、也不打算科学地“证明”自己的思想,他们就没有办法比较,哪种猜想更正确。所有的参与者都有权利持有某种观点,假如他们的智力正常的话。

大约公元前100年,世界上的文化、商业和政治权力中心转移到了罗马,罗马人不理思辨那一套。他们更注重实际而不是哲学,宁可把时间花在设计最好的方法来建造道路、桥梁、隧道和沟渠,以便扩展罗马的权力和声望。对于罗马人来说,操心为什么大山会矗立在那里,是无益之举,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更愿意找到最好的方法,以建造越过或绕过这些大山的道路。

罗马衰败之后,西方世界大多数智力活动都局限于修道院,求知兴趣大多转向东方。在那里,在伊斯兰的学堂里,许多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思想得以保留。然而,阿拉伯的知识分子,尽管他们借用、保留和补充希腊的知识,却很少对我们今天所谓的地质学感兴趣。伟大的阿拉伯哲学家阿维森纳(Avicenna,980~1037)虽然尝试建立一个算不上精致的系统,借用了古希腊的一些思想加以补充,但是仍有许多问题大多是出自他自己的解释。

文艺复兴时期,当求知之风开始从东方缓慢地吹回西方世界时,在知识门类的清单中,地质学研究仍然处于末位。杰出艺术家达·芬奇兴趣广博,他于1508年就地质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其中有些想法来自阿维森纳的思想,例如山脉是由高地侵蚀而成,不过达·芬奇也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河流的形成靠的是雨水和融雪,在意大利北部发现的奇异化石贝壳是曾经在此生存过的海底生物的遗骸,当陆地被海水淹没时,它们就已经死了。不过大体说来,相对于阿拉伯人或古希腊人,达·芬奇的地质学思想并未高明多少。

由于基督教会的介入,情况变得更为复杂,整个中世纪,文明之薪火几乎受教会一手操纵,但是,一个强有力的单一权威力量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事。既然古人对于地质学问题兴趣不大,那么,当他们涉猎此领域并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时,就不会面临任何正式或明确的反对意见。如果他们对此保持相对沉默或见解缺乏深度,那么,这种停滞更多与他们缺乏兴趣或训练有关,而与现有权威的干涉无关。

然而,随着基督教教会的权力越来越大,情况有了很大变化。17世纪伽利略的天文学观测使他得出结论,是太阳而不是地球处于太阳系的中心,这一结论激起了教会的愤怒。它与当时的教义直接矛盾,而教义是基于圣经世界观和托勒密流传下来的天文学系统。对于教会来说,来自上帝的启示是神圣的,圣经是主宰一切的最终权威。基督教徒可以去询问地球的历史,但是他们只能转向圣经去找答案。

1654年,有一位爱尔兰主教,名叫厄舍尔(James Ussher,1581—1656),根据圣经的年表仔细计算了地球的年龄,确定地球的第一天是公元前4004年的10月23日,也许是上午9点钟。他还为整个宇宙的创造过程建立了一个时间表,结果是一个礼拜,正如圣经所述。厄舍尔的计算在当时很受欢迎,因为大多数神学家都同意,地球的年龄在5000年和6000年之间。当早期学者开始涉猎地球及其形成这一领域时,面对的正是这一背景。

当然,地球看来远不止几千年,任何一位有心的观察者显然都会看出这一问题。随处可见的断裂和风化现象,高耸的山脉、深谷和悬崖,这些事实都在强烈地暗示,地球曾经遭受过巨大的沧桑之变。实际上神学家一般也都同意,地球正处于严重的衰落中,也许维持不了多久了。然而,它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变化如此之大呢?

另一个问题是,岩石中埋藏的化石。化石的知识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但是它们的存在一直令人困惑。在17世纪末,许多严肃的思想家逐渐接受化石是过去生物的有机遗骸。但是,依然有不少人死死守住更神秘的或者柏拉图的观点而不放。

形成和化石(formations and fossils)这两个词其实具有内在的联系,它们正是17和18世纪地质学研究的焦点所在。

❷ 近、现代旅游地理学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是什么以什么为标志

旅游地理学是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但是旅游行专为和旅游行业的出现,属却并非是从现代才开始的。它们甚至可以上溯到人类活动的早期。
旅游地理学因旅游事业的兴起而产生,反过来又可以为旅游活动的开展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服务。到了现代社会,旅游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和高级消费活动,是人类一种积极而健康的社会交往形式;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旅游地理学在发展中不断地丰富自身的学科内容。它既是一门新学科,又是一门具有实用意义和强大生命力的地理分支科学.
此外,陈传康的《天然风景及其构景》、《建筑景观与旅游》、《园林建筑景观》三篇文章,在旅游地理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从1987年开始,陈传康在北京大学正式开设旅游地理的选修课。这标志着陈传康将旅游地理学作为地理学分支学科的地位初步确立。
总之,对旅游业和旅游资源的规律及其发展的研究是旅游地理学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❸ 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1、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标志着自然科学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2、简介版
近代自然科权学则是指从16~19世纪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又称为近代实验自然科学。19世纪末和20世纪是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时期。
3、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条件
(1)技术的社会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发展。指南针、印刷术与火药大约在十二三世纪之后,陆续传入欧洲。它们在欧洲的推广和应用,为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又促进了技术的社会应用。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又促进了技术的社会应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的产生,在欧洲出现了航海探险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这些由资产阶级发动的经济活动和文化运动,对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❹ 现代自然科学的建立标志是什么为什么

现代自然科学抄的建立标志是混沌和袭复杂科学。这是因为当今世界,多学科的交叉运用和发展,以及我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的有更一步的认识。多学科的交叉运用和发展,使人们认识到,靠单一技术和理论,是很难完成当今系统的开发和运用,因而促进复杂科学这门综合性学科的发展。而我们对自己的环境的一些状况和其存在发展进一步认识(特别是现在的基因过程和相关生物的理论)让人们对物质世界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就产生混沌这门科学。

❺ 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

你好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科学,而近代科学以欧洲领先。
伴随着文艺复兴,资内本主义出容现,欧洲进入近代,时间大概14-15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科学是神学,应该算作古代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与神学对战最有名的就是哥白尼(1473-1543)1543年发表《天体运行论》,当然成书时间更早一些,哥白尼是经过科学观察提出日心说的,之后的几十年日心说并未广泛传播,但被一些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像开普勒(1571-1630)。
伽利略(1564-1642)的科学成就非常多,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而且被下关于日心说的禁令,应该说伽利略所处时期是近代自然科学加速发展的一个阶段,诞生是谈不上的。
牛顿(1643-1727)说过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应是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

❻ 地质学是什么意思

地质学(geology)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 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了约46亿年的演化过程,进行过错综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同时 雅丹地貌
还受天文变化的影响,所以各个层圈均在不断演变。 约在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生命现象,于是生物成为一种地质应力。最晚在距今200~300万年前,开始有人类出现。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一直在努力适应和改变周围的环境。利用坚硬岩石作为用具和工具,从矿石中提取铜、铁等金属,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产生过划时代的影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编辑本段发展回顾
人类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作为一门学科,地质学成熟的较晚。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庞大的地球及其悠远的历史,这决定了这门学科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它是在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争论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地质学的萌芽时期
(远古~公元1450年) 人类对岩石、矿物性质的认识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中国,铜矿的开采在两千多年前已达到可观的规模;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山海经》《禹贡》《管子》中的某些篇章,古希腊泰奥弗拉斯托斯的《石头论》都是人类对岩矿知识的最早总结。 在开矿及与地震、火山、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斗争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地质作用,并进行思辨、猜测性的解释。我国古代的《诗经》中就记载了“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关于地壳变动的认识;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海陆变迁是按一定的规律在一定的时期发生的;在中世纪时期,沈括对海陆变迁、古气候变化、化石的性质等都做出了较为正确的解释,朱熹也比较科学的揭示了化石的成因。
地质学奠基时期
(公元1450~公元1750年) 以文艺复兴为转机,人们对地球历史开始有了科学的解释。意大利的达·芬奇、丹麦的斯泰诺、英国的伍德沃德、胡克等等,都对化石的成因作了论证。胡克还提出用化石来记述地球历史;斯泰诺提出地层层序律;在岩石学、矿物学方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200多种矿物、岩石和化石;德国的阿格里科拉对矿物、矿脉生成过程和水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开创了矿物学、矿床学的先河等等。
地质学形成时期
(公元1750~公元1840年) 在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和启蒙思想的推动和影响下,科学考察和探险旅行在欧洲兴起。旅行和探险使得地壳成为直接研究的对象,使得人们对地球的研究从思辨性猜测,转变为以野外观察为主。同时,不同观点、不同学派的争论十分活跃,关于地层以及岩石成因的水成论和火成论的争论在18世纪末变得尖锐起来。 德国的维尔纳是水成论的代表,他提出花岗岩和玄武岩都是沉积而成的,并对岩层作了系统的划分。英国的赫顿提出要用自然过程来揭示地球的历史,以及地质过程“即看不到开始的痕迹,也没有结束的前景”的均变论思想。水火之争促进了地质学从宇宙起源论、自然历史和古老矿物学中分离出来,并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出现在17世纪的《徐霞客游记》也是对自然考察所获得的超越时代的成果。至1840年,底层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已经确立,地质时代和地层系统基本建立起来。 而此时的矿物学沿着形态矿物学和矿物化学方向发展,美国丹纳的《矿物学系统》标志着经典矿物学的成熟;1829年,英国的尼科尔发明了偏光显微镜,使得显微岩石学的迅速发展成为可能;法国博蒙于1829年提出地球冷缩造山的收缩说,对近百年来的构造理论产生重大影响。 这样,有关地球历史的古生物学、地层学,有关地壳物质组成的岩石学、矿物学,和有关地壳运动的构造地质理论所组成的地质学体系逐渐形成了。 19世纪上半叶,有关灾变论和均变论的争论,对地质学思想方法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居维叶是灾变论的主要代表,他提出地球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灾变造成生物灭绝的观点。英国的莱伊尔是均变论的主要代表,他坚持“自然法则是始终一致”的观点,并提出以今论古的现实主义方法。在争论中,地质均变论逐渐成为百余年来地质学及其研究方法的正统观点。
地质学的发展时期
(公元1840~公元1910年)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各工业国家都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地质学从区域地质向全球构造发展,并推动了地质学各分支学科的迅速建立和发展。 其中重要的有瑞士阿加西等人对冰川学的研究,以及英国艾里、普拉特提出的地壳均衡理论;有关山脉形成的地槽学说,经过美国的霍尔和丹纳的努力最终确立起来;法国的贝特朗提出造山旋回概念;奥格对地槽类型的划分使造山理论更加完善;奥地利的休斯和俄国的卡尔宾斯基则对地台作了系统的研究;休斯的《地球的面貌》是19世纪地质学研究的总结,同时休斯用综合分析的方法,从全球的角度研究地壳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预示了20世纪地质学研究新时期的到来。 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
现代地质学的发展
(公元1910~) 进入20世纪以来,社会和工业的发展,使得石油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陆续形成独立的分支学科。在地质学各基础学科稳步发展的同时,由于各分支学科的相互渗透,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与地质学的结合,新技术方法的采用,导致了一系列边缘学科的出现。 地震波的研究揭示了固体地球的圈层构造以及洋壳与路壳结构的区别;高温高压岩石实验研究,为人们认识地壳深处地质过程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所有这些都促进了地质学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的过渡,并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全球范围大规模的考察和探测,使地质学研究从浅部转向深部,从大陆转向海洋,海洋地质学有了迅速发展。同时古地磁学、地热学、重力测量都有重大进展,为新的全球构造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这个基础上,德国的魏格纳于1915年提出的与传统海陆固定论相悖离的大陆漂移说得以复活。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赫斯、迪茨提出的海底扩展理论较好地说明了漂移的机制。加拿大的威尔逊提出转换断层,并创用板块一词。60年代中期美国的摩根、法国的勒皮雄等提出板块构造说,用以说明全球构造运动的基本理论,它标志着新地球观的形成,使现代地质学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

❼ 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其出现主要条件有哪些

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的标志——17世纪,牛顿的经典力学
1687年,英国牛顿出版了《自然哲版学的数学原理权》,系统论述了牛顿运动三大定律(惯性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定律构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把天上的和地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一个理论之中。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近代物理科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条件:
1、宗教改革.从胡斯到路德,冲破就等教皇教义.
2、地理大发现.开拓人们的眼界.增广见闻.
3、文艺复兴.冲破封建罗网,教廷束缚,解放思想.
4、资产阶级产生、发展壮大,甚至资产阶级革命,掌权.带来现实扩张需要.

❽ 哪些理论的建立标志着近代地质学的成熟

现代地质学的发展
(公元1910~) 进入20世纪以来,社会和工业的发展,使得石油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陆续形成独立的分支学科.在地质学各基础学科稳步发展的同时,由于各分支学科的相互渗透,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与地质学的结合,新技术方法的采用,导致了一系列边缘学科的出现. 地震波的研究揭示了固体地球的圈层构造以及洋壳与路壳结构的区别;高温高压岩石实验研究,为人们认识地壳深处地质过程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所有这些都促进了地质学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的过渡,并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全球范围大规模的考察和探测,使地质学研究从浅部转向深部,从大陆转向海洋,海洋地质学有了迅速发展.同时古地磁学、地热学、重力测量都有重大进展,为新的全球构造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这个基础上,德国的魏格纳于1915年提出的与传统海陆固定论相悖离的大陆漂移说得以复活.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赫斯、迪茨提出的海底扩展理论较好地说明了漂移的机制.加拿大的威尔逊提出转换断层,并创用板块一词.60年代中期美国的摩根、法国的勒皮雄等提出板块构造说,用以说明全球构造运动的基本理论,它标志着新地球观的形成,使现代地质学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

❾ 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是

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认识自然版及历史的第一次权大飞跃和理论的大综合,它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并对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及其深刻的影响。

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是科学形态上的重要变革,标志着近代理论自然科学的诞生,并成为其他各门自然科学的典范。

(9)现代地质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出版,宣布了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继伽利略落体定律之后,1618年开普勒在哥白尼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天体力学中的行星运动三定律。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经典力学的体系。与自然科学这种发展的状况相适应,形成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恩格斯指出: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一个特殊的总观点的形成,这个总观点的中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种见解。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发生了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生产过渡,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迅猛的发展。生产的这种飞跃,有力地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❿ 中国地质大学的标志是什么意思

在地球上放置的锤子和指南针啊
地球探索嘛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