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太空地质图是什么

太空地质图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2-08 08:44:58

⑴ 几种常用的地质图

1.地质图

广义的地质图包括所有反映地质内容为主的图件。狭义的地质图就是将一个地区的地层、岩浆岩体、地质构造及矿产等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按一定比例尺,用规定的线条、符号和颜色表示在平面上的图件。

2.地质构造图

在地质图的基础上通过地质构造分析,用规定符号标明各种地质构造形迹的图件。

3.地质剖面图

指垂直于区内地层走向或主要构造线方向所切割的地质体剖面,反映地质体深部地质特征的图件。可在地质图上切割绘制(图切剖面图:连接地质图相对图框上的两点A、B画一条直线,称为剖面线,沿此线将地形、地层、岩体、构造等地形地质内容及产状,投影到剖面上绘制的)。也可以在野外实地测量绘制(实测剖面图)。

4.综合地层柱状图

在地质图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区内地层、岩体的岩性、时代、厚度及其接触关系,以由老到新、自下而上的顺序,按一定比例尺,用线条、符号及颜色绘制在一个呈柱状的剖面图上,两侧标示出地层时代、岩性、化石、地层厚度及接触关系等的图件。

根据生产任务或研究目的不同,还有各种类型的地质图,如地质矿产图、矿产预测图、岩相-古地理图、构造纲要图、大地构造图、勘探线剖面图、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等。

⑵ 关于地质图编号的意义,如H-51-(25)各代表什么意思

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

⑶ 地质图有什么用

为国家各种工程建设各个阶段,
设计、施工、使用、维护等各个阶段必备的基础技术资料。

⑷ 整理地质图

(一)确定编图单位及编图边界

1)以1:5万、1:20万、1:25万地质图及其他实际材料图中侵入岩内容作为基础。

2)对原岩相分带界线的性质进行审查和/或确认,进行侵入单元解体。

3)核对野外记录本,补充登记原来认为意义不大的小侵入体和岩脉。

4)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填写实测侵入岩体登记表(表5-1)。

5)成分、结构、构造均一的侵入体称为一个侵入单元,由多个同时代或侵入期次侵入单元组成的侵入体称为复式侵入体,由多个不同时代或侵入期次侵入单元组成的侵入体称为杂岩体。进行侵入岩体登记时,应当详细,描述侵入体的组成结构,并按照构造岩浆带、段、区、热中心、岩石组合、侵入单元等岩浆构造单位进行系统编号,如I(构造岩浆带编号)-A(段编号)-a(区编号)-1(热中心编号)-1(组合编号)-(1)(侵入单元编号)。

表5-1 实测侵入岩体登记表

(二)收集并整理物、化、遥资料

1)收集地球物理资料,包括航磁、重力、电法探测资料及其推断解释,为综合识别隐伏侵入体奠定基础。

2)收集遥感资料,包括航、卫片及其推断解释,特别关注环形构造与放射状构造以及解释的蚀变带类型与空间展布。

3)收集区域地球化学测量数据,综合判断侵入岩对元素浓聚中心的贡献。

4)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根据各种异常中心的叠置关系综合判断隐伏侵入体边界范围(表5-2)。

表5-2 推测侵入岩体登记表

(三)收集并整理同位素测年数据

1)收集现有地质报告和正式出版物中发表的侵入岩测年数据,填写同位素测年结果登记表(表5-3),并依据侵入岩地质特征确定各测年结果所代表的地质意义。

表5-3 侵入岩体同位素测年结果登记表

2)在不违背地质证据的条件下,确定侵入岩形成年龄时单矿物年龄优于矿物-岩石混合年龄,后者优于全岩样品年龄;当对比测年结果均为单矿物年龄时,按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图5-1)高低确定成岩年龄;锆石U-Pb测年结果之间进行对比时,当单颗粒锆石仅有一次生长历史时,TIMS的精度要高于SHRIMP年龄精度。当颗粒锆石有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生长历史时,SHRIMP年龄优于TIMS年龄(陆松年,2009,个人交流)。

3)对收集到的测年结果进行原始数据登录,包括原始编号、侵入单元编号、岩石名称、取样位置、样品类型、样品特征、测试方法、测试条件、测试精度、测试单位、测试时间、资料来源(参考文献),并按照实验室给出的原始数据格式记录所有原始测试数据,同时讨论测年结果可能代表的地质意义。

4)对区域侵入岩同位素测年结果进行面积加权统计,作区域侵入岩形成年龄频率直方图,以众数值作为区域岩浆活动峰期年龄,以低值区和高值区的镁铁质岩浆活动(包括脉岩与火山岩)分别作为岩浆-构造演化旋回(阶段)结束和开始的年龄。进而划分岩浆侵入期次和岩浆活动时间序列。

⑸ 地质图常识

(一)简单地质图识读

地质图是指用规定的符号、色谱或花纹将地壳某部分地质专组成、地质现象,按比例概属括投影到平面(地形图)上的图件(图1-15)。

图1-15 地质图

地质图上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等,反映着一定的地质规律。进行地质图的编制和对地质图开展研究,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质构造和矿产的分布规律,从而进行矿产的预测等等。因此,地质图是普查找矿、地质勘探和矿床开采等工作中的重要指南和依据。同时,也是水文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和地震预防、预测以及国家建设规划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地质图可分为:矿产地质图、构造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和综合地质图等。

(二)钻孔柱状图识读

钻孔柱状图是通过钻探取心等收集资料所做的编录图(图1-16)。

图1-16 钻孔柱状图

钻孔柱状图能反映出钻孔的位置、方向、角度、施工期限、钻孔结构、孔斜测量、回次进尺及岩心采取、取样化验结果等实施情况。其主体是反映地质层位、岩性、换层深度及其之间的接触关系。钻孔柱状图是地质钻探工作极为重要的原始图件;是产生地质结论的重要依据。钻孔柱状图的真实程度主要取决于钻探工程质量。

⑹ 地质图怎么看啊分别代表什么我只知道有产状,但是其他圈圈分别是什么啊,还有里边点点,还有全白的地

C2,C3,P,T3,J1,J2的时代一次变新。分别代表:中石炭,晚石炭,二叠纪,三叠纪,早侏罗和中侏罗世,。
不同的花纹代表不同的岩性。
上面两圈闭是盆地(中间老四周新);瞎编两是穹窿(中间新四周老)

⑺ 太空资源都有什么(一)

或许一说到资源,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水、石油、煤炭和各种矿物等,很少有人一下子会想到太空资源。事实上太空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是因为科技所限,所以才未能大规模开发。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太空资源:

太空轨道资源

事实上,与海、空航线一样,太空中的卫星轨道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重要资源。

如在对地静止轨道上的卫星,可以更有利地为固定地区提供通信、气象、环境监测、发电和照明等各种服务。各种顺行和逆行轨道,可以满足对地球不同纬度地区进行观测和信息传递的要求。由多颗卫星组成的网络,则可以随时随地提供各种服务。

地球资源探测

地球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是关系到人类当前和长远利益的大事。

我们知道,地球资源分布在广阔的地球上,地球表面积达到5.1亿平方千米,绝大多数重要的矿藏还深埋在地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各种珍贵金属等。要开采需要的各种资源,除了木材等表面资源,都必须要靠地质人员跋山涉水,一点一点地勘探,需要通过地质分析和判断,然后再通过钻探来确定,其艰苦和缓慢程度可想而知。然而这还不是全部,深海远洋、高山密林、沙漠深处等地区目前人类还无法涉足或还没有条件勘探,同时野外勘探还要受到黑夜和恶劣气候的影响。

另外,对地面上的资源管理也存在着麻烦。地面上有大量的农田、森林、河流、湖泊、海洋和已开采的矿业,这些资源都非常重要,然而要对所有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就要建立庞大的机构,耗资巨大,即使这样也会顾此失彼,既浪费金钱又收效甚微。然而在太空轨道上进行地球资源调查和管理,就可以省去麻烦,大大地提高效率。

当地面接到太空发回的图像后,研究人员便可以根据这个图像绘制地矿图。因为不同的地下矿藏,具有不同的地表特征,而且对地上植被的生长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样可以准确地探测出地下矿藏的所在,甚至能准确地估出此矿藏的产物、类型和储量,为找矿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通过太空发回的图像,研究者们还可以绘制土地利用图和分布图。因为太空图像是利用光谱区分物体的,同一物体处于不同的状态下,其光谱特性也有区别。例如:农作物在健壮状态、生命力低下或有病虫害的状态下的光谱反应都是不同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空中大面积地了解到农作物、牧草、森林的长势,监视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防治情况,还可以对大面积农作物进行估产和对森林进行估算贮藏量,其中对农作物的估产准确率可以达到97%以上。

另外,通过太空发回的图像还可以对城市进行规划;确定铁路线路和渠道、大桥的选址;了解河水水位变化,预报洪水;调查水利资源,寻找新水源,以指导、制定灌溉计划;对海洋进行综合考察,了解洋流和冰情、渔情;还可以绘制更加准确有用的海图和地图。

总之,太空图像可以让我们俯览地球,方便我们现在的生活,并有利于对将来做出规划与预测。当然,我们所说的太空图像和我们常见到的图像图片都不同。这些图像是航天器从高空用多光谱扫描仪、可见光和红外辐射计、微波辐射计等遥感设备,对地球表面依次扫描,遥感成像的。从太空中发回的图像必须由地面的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绘制出各种反映地球问题的图表。

太空轨道通信

随着人类生活范围的扩大和对世界认识的增强,人类互相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想与更远的地方的人联系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由于整个地球面积广阔,生活在地球各地的人们的通信联系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在没有交通工具的古代,人类发明了各种方法来互通信息,例如中国著名的长城烽火狼烟。如果有敌人来犯,白天就点燃狼烟,用事先约定好的信号使烟或长或短地发送出去,一个烽火台接一个烽火台,很快就可以把消息传递出去了。如果是晚上就点燃火,用火的一明一暗来传递消息。

烽火狼烟传递消息确实很快,但是也有许多不足,例如必须在有长城的地方使用,而且一般只能传递较短较单调的信息,否则就容易出错。这种办法在古代不失为聪明之举,但效率低又受各种因素制约,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越来越不符合人类的要求。直到1837年摩尔发明了电报以后,人类的信息传递方式才有了质的飞跃。这时,人们可以用无线电的方式快速传递信息了。但是因为电波受到高层建筑物和高山的阻隔,必须架设高高的发射塔,而且电波还受到地球球形曲面的影响,所以每隔约60千米还必须架设一个中转站。无线电通信必须通过许多条件的干扰才能实现遥远距离间的信息传递,耗资巨大且费时费力。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人们可以通过电话线与远方的人通话了,但是,由于电话线越长对信号的削弱程度越厉害,所以长途电话很不清晰。

然而利用太空轨道通信就没有以上这些麻烦了。卫星是挂在空中的无线电中转站,它居高临下,不受建筑物和高山的阻隔,地球曲面对它的影响也小得多。因此,要实现全球通信所需要的卫星数量要比地面上需要的中转站的数量少得多。在地球赤道上空,离地球35786千米的卫星轨道相对地面是静止的,这条同步轨道就叫地球静止轨道。在地球静止轨道上等距离设置3颗卫星,就可以将地面上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发送到地球除南北极少数地区以外的任意一个角落。

太空环境资源

太空特有的微重力、高辐射、高真空、高低温、无菌、高洁净的环境,是一种重要资源。在这种特殊环境下,人类可以进行工业加工、生物试验、空间制药等。

太空工业加工

说到太空工业加工,我们就必须谈一谈太空最重要的特殊环境——微重力环境。

说起失重,人们并不陌生,大家或许都有这方面的经验。例如我们从高处落下时,人就暂时处于失重状态,最鲜明的例子就是过山车了,它利用加速度下滑使人们产生失重状态,因为很大的加速度暂时平衡了地球的吸引力。但是这只是暂时的,由于地球吸引力的作用,人们最终还是要回到地面上来。

而在太空中,无论是宇航员还是各种物体都处于长时间的失重状态下。太空中的失重与地面上的失重还不太一样。确切地说,当一个航天器沿着太空轨道运动时,环绕地球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和重力达到平衡,因而出现了失重状态。

而实践证明,空间站等航天器在太空中并不能形成完全真正的零重力环境,实际上总有某种干扰因素存在。例如太阳光的压力、反作用力矩、稀薄气体阻力、地球磁场的作用力与重力梯度影响等会形成微小重力。还可能产生干扰的有航天器中人员的走动、机器运转时的振动、定向系统发动机的工作、零部件的更换、陨石的撞击等诸多因素。因此,航天器中很难达到完全的失重,确切地说,航天器是处于微重力环境下。

在太空中,所有物体处于微重力环境中,这种失重环境就成了一种资源,可以帮助人类做许多在地面上无法做到的事。

首先,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制造100%圆度的滚珠轴承。或许大家有些不解:地面上可以生产出来的东西,何苦跑到太空去生产?滚珠轴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零件,是许多机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它,很多大型精密仪器就无法运转。一些高精密度仪器,对滚珠轴承在制造工艺方面的要求非常之高,绝不是普通自行车轴承里用的滚珠可以相比的,这些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滚珠制作起来非常不易。

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知道利用失重方法制造金属球。方法是从高塔上用筛子过滤熔融的金属液,让金属液滴在下落时的失重状态下冷却成型,使制成的金属球近似于理想的球体状态。

现代工业需要大量的轴承,其内装的滚珠在地面上生产,通常要经过锻造、轧机、冲模、切削和研磨等多道加工工序,一般难以保证有很高的质量,因而影响轴承的使用和寿命。

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就没有这些麻烦了。因为处于微重力状态下的熔化金属,其表面张力很大,但不产生地面上常见的自重变形,能自动地收缩成理想的球体。

如果需要空心球体,则在加压下把气体注入自由蒸发的液滴中,就像吹肥皂泡那样将其吹胀,等液体冷凝后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空心球体。空心球体比实心球体更加坚固耐用。经测试,带空心球体滚珠的轴承比实心球体滚珠轴承的寿命长4~7倍。

⑻ 地质图包括的其他内容及格式

一幅正式的某地区地质图除地质图外,还应包括:图名、比例尺、图例、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图幅接图表、编制单位责任表。如果是区域地质图还有图幅代号。

1.图名

一般用图内最大居民点名称(地名)或大的地貌名称来命名。

2.比例尺

比例尺是表明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一种比例关系的尺度。一般用文字、数字或线条比例尺表示。由于研究目的、任务不同,采用不同精度的地形图为底图,精度要求愈高,比例尺愈大:①小比例尺1:100万~1:10万,主要用于较大区域地质调查和研究;②中比例尺1:5万~1:1万,主要用于小区域地质调查和研究;③大比例尺大于1:1万,主要用于矿区地质调查、矿点检查评价。

3.图例

将地质图中表示各种地质体的符号、代号、颜色及线条等放在小长方块中,加以说明,并按一定顺序(地层、岩浆岩、构造、矿产、其他)排列于图幅的右侧方。

4.地质图的格式

地质图的排列格式见图13-45。

图13-45 地质图的格式

(据徐邦梁,1998)

⑼ 地质图的简介

表示地质现象、来岩石地层矿产分布及自构造特征的专题地图。为反映地质现象的空间展。除平面图外,常同时编制柱状和剖面图,以表示地层程序、岩性的水平或垂向变化和彼此接触关系。地质图可被用于研究和分析许多地质特征(如地层层序和厚度、地质构造及地质历史),预测地下矿藏的位置和储量及其开采条件。 广义的地质图包括基岩地质图、岩性-岩相分布图、构造地质图、地质矿产图、矿产图、第四纪地质图、古地理图、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和环境地质图等。

⑽ 什么是地质图

1、什么是地质图?

它是一种图件,由一定符号、色谱和花纹等来表示地壳版某部分各种权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如,各种岩层,岩体、地质构造、矿产等的)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图件。

2、地质图的组成

(1)图名:取名主要依据图件所在地区、内容和特征等;

(2)比例尺: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内容越详细,如1:200,类型数字比例尺,线条比例尺;

(3)图例:是一些规定的符号和线谱、色谱。

(4)顺序:一般是地层、岩石构造和其它,其中地层从上到下,由新到老,从左到右,有新到老。岩体:从酸性到基性到超基性。

3、分类:

(1)根据内容:构造地质图、地质图、岩浆岩图、变质岩图、盆地分布图、矿床分布图,油气资源分布图、地球物理图等。

(2)根据形状:平面图、剖面图和柱状图。

A剖面图:一般形式,剖面线(按标高),方向,地质界线

B柱状图:一般交地质图时都需要附柱状图。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