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地质中的4M是什么
A. 油气地质储量计算的方法是什么
油气地质储量通常用容积法计算。所谓容积法,就是将含油(或含气)面积乘以油层的平均有效厚度,再乘以储油层岩石的平均有效孔隙度,就得到储存油或气的孔隙体积。但整个孔隙空间并非为油气所独占,还必须将水占据的孔隙体积剔除,这就得再乘上含油饱和度(或减去含水饱和度的参数),这样,油(或气)真正占据的孔隙体积则被求出。我们计算油气量是要知道在地面条件下(标准压力、标准温度条件)的量,不是只了解油气在油气藏压力、温度条件下的体积,所以,还必须乘上油气的密度并除以油或气的体积系数,这样,才可以实实在在提交出地面条件下油气的地质储量。根据容积法的原理,当有了精细的地质模型以后,计算机就会很快将储量计算出来。
油气地质储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1)石油地质储量的计算(按地面条件下重量计算)。
公制单位计算公式:
式中,G为天然气地质储量,亿立方米;A为含气面积,平方千米;h为平均有效厚度,米;Φ为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数;Swi为平均气层原始含水饱和度,小数;T为气层绝对温度,开尔文;TSC为地面标准绝对温度,开尔文;PSC为地面标准压力,兆帕;Pi为气田的原始地层压力,兆帕;Zi为原始气体偏差系数,无因次量。
B. 安全工程中的4M指的是什么
man 人
machine 机械
method 方法
management 管理
C. 石油地质特征
一、生油条件
江汉盆地构造发育的两个断陷阶段的中、晚期和两个坳陷阶段的早、中期,分别发育了各具特点的生油层系,即上白垩统渔洋组、古新统沙市组上段、下始新统新沟嘴组下段及上始新统至渐新统下部潜江组等生油层系。现仅就新沟嘴组下段和潜江组两生油层作简要介绍。
下始新统新沟嘴组下段为构造拗陷阶段的沉积,生油层分布面积广,为8649km2,但厚度薄,一般150~300m,最厚350m。平面上,生油层厚度具有北薄南厚,东薄西厚的特点,缺乏明显的生油深洼陷,相对以江陵凹陷的梅愧桥-虎渡河-资福寺向斜带,潜江凹陷的周矶-总口向斜带及沔阳凹陷的峰口地区,生油层较厚。
上始新统至渐新统下部潜江组生油层属第二个断陷-坳陷构造旋回沉积,由于差异沉降,发育了咸淡水介质两种环境沉积的生油层。据统计,潜江组暗色泥岩分布面积8590km2,总体积为4415Gm3。由于盆地后期回返抬升作用不均衡,平面上形成7个孤立的成熟生油岩分布区,总面积1459km2,体积为610Gm3。
以潜江凹陷为例,潜江组和新沟嘴组生油层地球化学特征仍有一定的差别,比较而言,潜江组有机质丰度高,达到较好-好生油岩级别,母质类型主要为腐泥-腐殖型和腐殖-腐泥型;新沟嘴组有机质丰度虽不及潜江组,多达到较好-较差生油岩级别,母质类型以腐殖型和腐泥-腐殖型为主。
由于剖面岩性不一,潜江凹陷不同层系生油岩的有机质热演化特征有别。新沟嘴组主要为砂、泥岩剖面,地温梯度较高,平均每100m为3.1~3.5℃;潜江组盐韵律发育,地温梯度较低,平均每100m为2.7℃。
江汉盐湖环境,水介质含盐度高,易于形成强还原条件,十分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而且盐系沉积速率大(达0.32mm/a),使生油层迅速掩埋,烃类转化率很高。因此,仍能生成较丰富的石油。
二、储油条件
江汉盆地储集层以砂岩为主,还有泥灰岩、白云质泥岩、玄武岩及致密砂岩等次要储集层。
新沟嘴组储集层:砂岩分布面积11000km2,主要分布于江陵、潜江、沔阳3个凹陷。平面上,砂岩具有北厚南薄、西厚东薄的特点。纵向上,砂岩中分布于新沟嘴组下段,可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油组。总的看来,沉积相带控制了砂岩的发育,并对物性好坏有一定影响。江陵凹陷北部砖桥、后港一带,为三角洲平原相区,分流河道砂岩发育,是好的储集岩分布区;沙市—李埠一线以北地区,属三角洲前缘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河口坝、天然堤及远岸沙坝等,属较好储集岩分布区。潜江凹陷的泽口、渔薪地区,属滨湖滩砂相,是较差储集岩分布区;老新、拖谢一带及新沟地区属远岸湖滩砂相区,为差储集岩分布区。
潜江组储集层:砂岩主要分布在潜江、江陵、小板3个凹陷,面积约6078km2,砂岩一般厚度50~400m,其中具渗透性的砂岩30~300m,以近物源的大路口、钟市两地区砂岩较发育,厚度达500m 以上。主要岩性以粉、细砂岩为主,仅近物源区有少量中粒砂岩。
潜江组纵向上,自上而下从潜一段至潜四段,砂岩分布面积越来越大。且物性逐渐变差。潜江组纵向上可划分为24个油组,39个砂组,由于沉积时水动力条件的差异,各砂组发育程度不一,分布面积有大有小,其中以潜12砂组分布面积最大,为1206km2,从平面上看,以近物源的凹陷北部的钟市、潭口、渔薪等地砂岩较发育,自北而南各砂组、砂层依次减薄、尖灭。
三、圈闭条件
1.构造圈闭少
区域拉张应力环境,断裂活动控制了盆地构造的形成、发育,局部构造多与断层有关;此外,由于盐系地层发育,因其塑性上拱,也形成了部分构造。总的看来,盆地局部构造不发育,构造圈闭数量少。已发现的构造圈闭有背斜、断鼻、断块三种类型,又以后两种类型为主,如潜江组全盆地共发现60个构造圈闭,其中断鼻占72%;新沟嘴组全盆地共发现113个构造圈闭,其中断鼻占65%,断块占28%。平面上,背斜构造多分布于各凹陷的中部,且多与盐系地层上拱有关;断鼻多见于盆地边缘,呈花边状分布。
盆地构造圈闭虽然数量少,但聚油能力较高,如潜江凹陷已探明的70%石油地质储量位于构造圈闭内,其原因是:构造圈闭内往往是多油组多层含油,含油井段长,油层厚度大,且常具多种油藏类型等优越的聚油条件。
2.非构造圈闭众多
江汉盐湖沉积岩性岩相变化大。砂层总的变化规律是厚砂层比薄砂层变化快,而砂层越厚变化越快,一般以厚度1~2m砂岩分布较稳定。纵向上同一砂组往往是下部砂层变化快,上部砂层较稳定。
潜江凹陷潜江组39个砂组,上百个砂层的平面分布不一,形态多种多样,有舌状、指状、树枝状、席状、带状、透镜状等,造成砂岩分区内各砂组、砂层的尖灭线错综复杂,在构造条件的配合下,形成了广泛分布的岩性圈闭,成群成带分布,如凹陷北部靠近物源的钟市、潭口地区,发育盐湖陡坡三角洲、沿岸坝等砂体形成的地层、岩性圈闭;凹陷中部的王、广、浩断裂构造带,发育砂岩舌状体、透镜体与构造、断层配合形成的构造-岩性圈闭和与盐丘有关的地层圈闭及裂隙圈闭;凹陷东南斜坡的张港、潜江、熊口一带是区域性砂岩尖灭带,在斜坡上形成众多的岩性圈闭。
四、保存条件
潜江凹陷潜江组盐湖沉积,膏盐发育,油气保存条件好,表现在:①盐岩分布区内普遍具数米厚的油浸泥岩,非渗透性强。②盐岩分隔作用,造成潜江组纵向上含油层位多(已发现22个油组含油),井段长(油层埋深最浅为738.6m,最深为3518.4m),油气较分散。③已发现的上百条大大小小正断层,不论落差大小,只要形成圈闭,对油气都具较好的封堵、遮挡作用,仅个别大断层(如潜北)由于断层的后期活动,出现少量的油气调整。
新沟嘴组属砂泥岩剖面,保存条件亦好,油气受到破坏、散失的现象少见。
五、油藏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江汉盐湖盆地油藏除具备一般盆地油藏形成的地质条件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油源条件上,盐湖沉积的生油层和储集层,纵向上被多个盐岩层所分隔,平面上又被断层分割成若干区块,造成油气运移聚集纵向受盐层所阻,横向受断层所限,油气是以分层系分区进行运移聚集的。砂岩体与生油岩体的配置关系、砂岩体的输导能力及圈闭的聚油能力决定了油藏的规模和含油丰度。一般以以下两种情况叠置较好:①砂体主体部位叠置于生油岩体之上,砂体分布区内具构造圈闭或侧翼上倾尖灭形成岩性圈闭,形成较丰富油藏。②生油深洼陷内的浊积体-透镜体,具良好供油条件。
在油气分布规律上,江汉盐湖盆地与一般淡水盆地基本一致,表现在:①生油深洼陷(有利区)控制油气分布。如蚌湖向斜是江汉盆地潜江组生油深洼陷,其生成石油量占全盆地潜江组生油量的90%以上。②有利相带内继承性发育的二级构造带具有多种多样的油藏类型,常常整体含油,是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地带。如位于蚌湖生油洼陷南缘的王、广、浩断裂构造带,已发现10 多种油藏类型,纵向多油组(13个),平面上叠合连片(>30km2),含油丰度较大(平均37万t/km2)。
总之,江汉盐湖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可归纳为如下特点:生多(总生油量多)排少(排烃量少);构造圈闭不发育,岩性及其他非构造圈闭众多;油气保存条件好,以生油深洼陷周缘油气最丰富;油气分布具“广、多、薄、散、杂、碎”的特点(即“广”,在成熟生油岩分布区内均有油气显示;“多”,含油油组多,油藏类型多;“薄”,油层薄,一般1~3m;“散”,纵向上分散,井段长;“杂”,油田内层系复杂;“碎”,构造上断层多,以致块小,油藏规模亦小)。
D. 油气勘探之四——解剖构造带,甩开钻探是什么
我国石油勘探的实践经验说明,油气田在一个含油区域内常常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一个构造带的控制下,成群、成带地分布着(石油地质学称其为“构造带含油”)。为什么油气藏会成群、成带分布呢?
原来,一个构造带上的每个局部构造都是同一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它们有相同的地质成因和共同的发展历史。所以,当石油从深坳陷运移出来的时候,它不是单独进入某个构造,而是在一定面积内,由近到远、由低到高,进入各个构造。这样,当某一构造带处于油源充足的深坳陷附近时油气可以运移到各个构造,使得构造带上的各个局部构造都可能充填油气。在石油勘探中,在一个构造带上发现了油气田往往是发现一系列油气田的开始。因此,要有效地探明油田面积,就应采用以发现构造带整体含油为目标,综合部署钻探。
全面部署,整体解剖,钻探构造带。
首先,在确定井位时要甩开钻探,探井不但要打在构造的高点部位,也要打在构造的低部位。这样部署探井就能用较少的井了解整个构造带的全部情况。这是由于它既抓住了油气在构造中分布的共性——油气主要分布在构造中较高的部位;也抓住了它的个性——油气还可以富集在构造较低的部位。例如,大庆油田第一批探井打在局部构造高点上,见到石油后,并没有围着这几个孤立的高点打转转,而是甩开钻探,在低部位上也布置探井,结果发现低部位上也有丰富的石油,证实了整个构造带全含油,很快拿下了大油田。相反,一口井见到了油以后,那些眼光短浅的人,往往是围绕着出了油的井,一步一步向外打井,确定油田大致范围。这种办法是一种盲目的勘探方法,往往会把成群、成带分布的大油田丢掉。
其次,在勘探目的层上,要注意已知目的层,也要注意未见油的可能目的层,既要注意深层也要注意浅层。这是因为我国多数沉积盆地在动荡的地质环境中沉积了大量的陆相沉积物,其中生、储油层重复多次出现。而储油层又有多种类型,譬如,石灰岩风化壳也能储油,所以,已经发现的目的层与储油层并不一定是盆地惟一的储油层,经过深入钻探往往还会发现新的储油层。
在钻探构造带中,在找背斜油气藏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去勘探地层圈闭油气藏和岩性圈闭油气藏。
在构造带钻探中,要始终把大油田放在首位,这是一个重要原则。因为现在世界上已发现的油气田虽有数万个,然而石油产量的75%是一些大油田中采出来的,这些油田只占已知油田总数的3%。美国、委内瑞拉的沉积盆地都打了很多井,一个盆地中发现了数十个甚至数百个油气田,但石油的储量和产量也只集中在少数几个大油气田中。因此,合理部署钻探工作,把迅速发现大油田放在首位,对加速石油工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石油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关键是发现新的高产油气田。
在找大油田时,对小油田、低产油田也不要忽视。对于低产油田,要千方百计地进行改造,变低产为高产;对大面积内分布的一些小油田,不应孤立地看待它们,应综合分析,加强深、浅层及不同类型油气田勘探,从而使小油田不同层位的油层在大面积上不同层位连片,形成大油田。
对构造带部署钻探时,不能因为一两口井失利而放弃整体的钻探部署;也不能因为一两口井获得高产就急于在小范围内圈定油田面积。
只有坚持构造带的整体钻探工作,才能达到寻找大油田的目的。
在大庆油田三号探井出油并发现了油田以后,不是局限在出油的一个构造上进行钻探,而是在查明大庆构造带整体特征的基础上,在整个构造带上部署一系列探井,甩开钻探,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一举拿下了大庆这个陆相大油田。
大港油田、胜利油田等大型油气田都是这样发现的,虽然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但是坚持了综合评价,整体部署勘探工作,始终以有利的构造带作为钻探对象,因而迅速地拿下了大油田。
E. 化学式中4m是什么意思
4M
4 mol/L
F. 油气地质学意义
震积岩不仅能反映来盆地源形成演化过程中的有关地质事件,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油气地质学意义,主要表现为:
1.改善储层的物性特征
震积岩的发育反映了古地震记录的存在,地震活动使岩层产生大量的微裂缝,裂缝沟通了原有的孔隙。因此,震积岩发育期能够极大地改善储集层渗透性,使渗透率大幅度增加。
2.震积岩自身构成储层
震积岩特别是震裂岩和震碎角砾岩是一种潜在的油气储层,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领域。
3.反映不同储集砂体的成因关系
形成震积岩的同时,由于古地震触发机制的存在,很容易引起三角洲前缘相的岩石发生滑塌,进而导致滑塌扇、浊积等一系列沉积体的形成,而这些储集体目前已成为国内外部分油田储量增长的新亮点。
所以,深入研究震积岩特征、分布及成因对于含油气盆地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G. 油气田地质研究中的四性关系指什么
油气田地质中,“四性”是指岩性、电性、含油性 、物性。
H. 什么是油气地质储量
在钻探发现油气后,根据已发现油气藏(田)的地震、钻井、测井和测试等资料估算求得的已发现油气藏(田)中原始储藏的油气总量。地质储量分为探明地质储量、控制地质储量和预测地质储量。
I. 什么是地质储量
1959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根据地质和矿产的研究程度及相应的用途所划分的一类储量。是指根据区域地质调查、矿床分布规律,或根据区域构造单元,结合已知矿产的成矿地质条件所预测的储量。这类储量的研究程度和可靠程度很低,未经必要的工程验证,一般只能作为进一步安排及规划地质普查工作的依据。在矿山设计及生产部门,为区别于生产矿山的三级矿量(又称生产矿量),一般都将矿山建设和生产以前,由地质勘探部门探明的各级矿产储量,统称地质储量。对于在矿山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发现的新矿体的储量,有时也称地质储量。欧美各国的储量分级中,有时也将可能储量称作地质储量。前苏联的地质勘探工作中,有时把C2级储量也称地质储量,但有时又把根据地质勘探工作查明的矿床的总储量称地质储量。
地质储量又称预测储量,是指经过地质勘探手段,查明埋藏地下的资源数量,指根据区域地质测量、矿产分布规律、或根据区域构造单元并结合已知矿产地的成矿规律进行预测的储量。是矿产资源储量中探明程度最差的一级储量。根据矿床勘探和研究程度,岩金矿床地质储量目前分为B(331)、C(332)、D(333)四级。其中B、C、D三级称工业储量,E(334)级称远景储量。
地质储量在矿产储量中属第四类——不列入探明储量的级别。它只能作为编制普查工作远景时的参考,或作为地质普查找矿设计及矿山企业远景规划的依据。
油气藏地质储量——一个特定地质构造中聚集的油气数量,如油区地质储量,油田地质储量和油藏地质储量等。
J. 什么叫做石油地质
石油地质,主来要强调的是油气自资源形成、运聚及保存等地质的条件。目前在油气勘探领域作为一个比较大的学科,它所涉的几个关键内容包括:烃源岩(油气的来源)、储层(油气赋存介质)、盖层(阻止油气因地层压力向上泄漏的大锅盖)、圈闭(油气聚集的场所)、运移(油气从烃源岩生排之后的运输路径及动力)、保存(顾名思义,就是保存的条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