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哪些地质博物馆
㈠ 国家地质博物馆在哪
地址: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15号(广济寺对面)
电话:(010)66557858
㈡ 写《上海地质博物馆》的感觉作文500字
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2008年10月15日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参观一开始,进入眼帘的第一幕就是那巨大的恐龙的骨架,于是我对后面的参观产生了何人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的想去参观完这里的一切。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地质学、天文学多种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博物馆。主要任务是在收集自然标本及图书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1960年1月27日动物学分馆在馆本部开馆;1984年植物学分馆在龙吴路1102号建成,占地面积1800余平方米,共六层,建筑面积3065平方米。馆内的,内容包括"古动物史"、"古人类史"、"中国历代古尸"3个陈列厅,以及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6个基本陈列厅,内容为植物的进化。 在展厅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很多化石,这些化石的发现为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为科学家们更好的让人们认识生物进化过程提供了有力的证实,也为生物进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各物种在不同时间段的生物进进化。进化的进步性地球上的生命,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结构生物进化为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单细胞生物,然后按照不同方向发展,出现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植物界从藻类到裸蕨植物再到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最后出现了被子植物。动物界从原始鞭毛虫到多细胞动物,从原始多细胞动物到出现脊索动物,进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又演化到两栖类再到爬行类,从中分化出哺乳类和鸟类,哺乳类中的一支进一步发展为高等智慧生物,这就是人。 生物界的历史发展表明,生物进化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过程,从中呈现出一种进步性发展的趋势。一般说来,进化过程的进步具有如下特征: ①在生物界的前进运动中,可以看到不同层次的形态结构的逐步复杂化和完善化;与此相应,生理功能也愈益专门化,效能亦逐步增高。 ②从总体上看,遗传信息量随着生物的进化而逐步增加。 ③内环境调控的不断完善及对环境分析能力和反应方式的发展,加强了机体对外界环境的自主性,扩大了活动范围。 生物进化的道路是曲折的,表现出种种特殊的复杂情况。除进步性发展外,生物界中还存在特化和退化现象。特化不同于全面的生物学的完善化,它是生物对某种环境条件的特异适应。这种进化方向有利于一个方面的发展却减少了其他方面的适应性,总之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与繁殖后代。
㈢ 上海地质博物馆
还好啦~~
我们春游刚去那~~
吃的,像烧烤等之类的比外面贵一点点
里面还什么好玩的~~
你要么去那喂小动物好类
㈣ 上海有哪些免费的展馆,有意思的
中华艺术宫
上海抄博物馆
上海美术馆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
史俊盛剪纸收藏馆
徐滨杰船模博物馆
李涌金“火柴世界”收藏馆
庄索原剪报收藏馆
刘国鼎南京钟藏室
上海风电科普馆
上海隧道科技馆
上海地震科普馆
上海地质科普馆
上海公安博物馆
上海气象科普馆
上海消防博物馆
淞沪抗战纪念馆
上海海军博物馆
闸北革命史料陈列馆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上海儿童博物馆
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
群众艺术馆
刘海粟美术馆
朱屺瞻艺术馆
㈤ 参观地质博物馆
参观地质博物馆
难忘的一天
—参观地质博物馆
十一终于到了,我和爸爸妈妈决定去地质博物馆。可能你会问:为什么去地质博物馆?石头有什么好看的呀?那我来告诉你。有一次爸爸去外地出差,带回来一块沉积岩,那块岩石形状很奇特,一层一层的,我一下就喜欢上了它。去地质博物馆可以看到更多的岩石。
我们中午出发,先坐地铁,然后又坐公共车到了西四。地质博物馆是一座浅灰色的大楼。楼右侧是一个巨大的恐龙,名字叫巨型山东龙。楼正面是一尊李四光的头像,旁边还有许多大石头。
地质博物馆一共有四层。第一层是地球;第二层是岩石、宝石;第三层是史前生物;第四层是植物。每个具体的展台前都有一台触摸屏幕,我一点它,上面就会出现一些相关的知识。展厅里还有很多模型。比如地震模型:你用积木搭一栋房子,按下绿色按钮,它就能模仿地震的效果。
我最喜欢的是史前生物厅。这里展出的有三叶虫、菊石、恐龙、孔子鸟等的化石。我还看了一个化石是怎么形成的Flash MV.
参观完地质博物馆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我觉得要学的知识太多了,以后我要多看书,才能更多地了解这些石头。
参观地质博物馆
12月21日,我们学校组织同学们到地质博物馆进行“惜资源”的教育活动,虽然几天过去了,但那次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却时时在我眼前浮现。
记得那天我们10点到达了地质博物馆,同学们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在门口等候着工作人员的指挥。当我们进去后,“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以前外出参观时,为避免学生安全出问题,老师总是时时刻刻地盯着我们,而今天老师却让我们4-5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然后给我们很长时间, 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参观。 我和彭靖予、席佳玥、潘玉、王梦辰组成了一个小组,我被推选为组长。当老师刚一说“解散”, 同学们就像“奔牛节”的奔牛一样冲出去,一会儿就没了踪影。
我们组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一路疯跑,来到了一层的“地球厅”。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地球模型。再往前走,只见许多知识牌在等着我们,有些是介绍四季变化的;有些是介绍“地球的震动”的;还重点介绍了地球缺水的严重性……这里的知识真丰富呀!
我们组的同学虽然背着沉重的书包,但在上楼梯时,大家的脚步还是那么轻快。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史前生物厅”,哇,这里的知识也很丰富! 我们从中了解到了人类的演化过程。 这里还有许多平时见不到的东西,有恐龙化石、昆虫化石……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通过这次参观,我还了解到,在我们国家,由于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随意砍伐树木,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今后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不仅自己要做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等,还要监督别人,让每个人都行动起来,珍惜资源,共同迎接绿色奥运!
㈥ 上海地质博物馆气候类型
上海自然博物馆(静安新馆)位于上海市静安区静安雕塑公园内。地址:内自然博物馆正门位于上容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510号,团体下车点位于四号门上海市静安区山海关路399号(近石门二路)交通方式:地铁1号线新闸路站、地铁2号线南京西路站(2号口出站)、地铁13号线自然博物馆站(暂未开通,预计2016年底前开通)公交:北京西路成都北路(324路)、石门二路山海关路(41路、301路、324路、927路)石门二路北京西路(104路)、北京西路泰兴路(15路、955路)、成都北路北京西路(36路、109路、869路、933路、952B、974路)等参考资料:网络
㈦ 上海哪里有关于地质学的博物馆之类的地方
上海地质博物馆位于浦东农艺大观园内
上海东方地质博物馆 地址:上海市华洲路1号(浦东新区)
上海地质科普馆又名月亮湾宝石城,坐落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后花园的浦东凌空农艺大观园内,
㈧ 写《上海地质博物馆》的感觉作文400字以上
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2008年10月15日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参观一开始,进入眼帘的第一幕就是那巨大的恐龙的骨架,于是我对后面的参观产生了何人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的想去参观完这里的一切。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地质学、天文学多种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博物馆。主要任务是在收集自然标本及图书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1960年1月27日动物学分馆在馆本部开馆;1984年植物学分馆在龙吴路1102号建成,占地面积1800余平方米,共六层,建筑面积3065平方米。馆内的,内容包括"古动物史"、"古人类史"、"中国历代古尸"3个陈列厅,以及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6个基本陈列厅,内容为植物的进化。 在展厅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很多化石,这些化石的发现为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为科学家们更好的让人们认识生物进化过程提供了有力的证实,也为生物进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各物种在不同时间段的生物进进化。进化的进步性地球上的生命,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结构生物进化为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单细胞生物,然后按照不同方向发展,出现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植物界从藻类到裸蕨植物再到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最后出现了被子植物。动物界从原始鞭毛虫到多细胞动物,从原始多细胞动物到出现脊索动物,进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又演化到两栖类再到爬行类,从中分化出哺乳类和鸟类,哺乳类中的一支进一步发展为高等智慧生物,这就是人。 生物界的历史发展表明,生物进化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过程,从中呈现出一种进步性发展的趋势。一般说来,进化过程的进步具有如下特征: ①在生物界的前进运动中,可以看到不同层次的形态结构的逐步复杂化和完善化;与此相应,生理功能也愈益专门化,效能亦逐步增高。 ②从总体上看,遗传信息量随着生物的进化而逐步增加。 ③内环境调控的不断完善及对环境分析能力和反应方式的发展,加强了机体对外界环境的自主性,扩大了活动范围。 生物进化的道路是曲折的,表现出种种特殊的复杂情况。除进步性发展外,生物界中还存在特化和退化现象。特化不同于全面的生物学的完善化,它是生物对某种环境条件的特异适应。这种进化方向有利于一个方面的发
㈨ 上海地质博物馆几号线到
上海地质科普博物馆,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华洲路1号。
地铁2号线延伸段,远东大道站下车(2号口)。
下车后换乘川沙3路公共汽车,在华洲路晨阳路站下车。
下车后步行150米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