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断层接触在地质图上有什么特征

断层接触在地质图上有什么特征

发布时间: 2021-02-07 23:30:41

⑴ 断层可能出现哪些特征

1.断层面和断层带上的标志 断层面(带)上常遗留以下痕迹:

(1)断层擦痕断层两盘相对错动,常在断层面上留下平行细密而均匀的擦痕,有时形成相间平行排列的擦脊和擦槽。这些擦痕有时呈一头粗深一头浅细的“丁”字形,由粗向细的方向代表对盘运动的方向。用手抚摸擦痕,有不同方向的滑涩的手感,光滑方向代表对盘移动方向。

(2)断层滑面(镜面)断层两盘相对错动,可引起断层面上的温度升高,使一些铁、锰、钙、硅等成分的物质粉末重熔,敷在断层面上形成一层光滑的薄膜,叫断层滑(镜)面。在扭性、压扭性断层面上更容易出现断层滑面。

(3)阶步断层两盘相对错动,在断层面上所形成的小陡坎(台阶)称阶步。阶步常垂直擦痕方向延伸,但延伸一般不远,阶步间彼此平行排列。阶步陡坎方向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4)断层构造岩断层作用常在断层带形成各种构造岩。最常见的构造岩有断层角砾岩,的角砾棱角显著,大小不一,一般无定向排列,角砾的成分与断层两盘的成分相同。断层角砾常被钙、硅、铁、粘土等物质胶结。典型的断层角砾岩常见于正断层(或张性断层)。

如果断层两盘剧烈错动,破碎岩石常被辗磨成细小碎屑和粉末,呈鳞片状或小透镜体状(肉眼不易分辨),定向排列显著。若松软未胶结,称断层泥;若胶结起来,致密坚硬,称糜棱岩。在逆断层、平推断层中常见此种构造岩。

(5)构造透镜体在压性、压扭性断层带中,因常形成两组共轭节理,把岩石切成菱形方块,然后又沿节理面滑动。棱角部分或大部分消失,呈透镜体状,叫构造透镜体。在透镜体周围往往环绕着片状矿物,形成片理。

2.岩层上的标志

(1)岩层的不连续 断层常把原来连续的地层、矿脉、岩脉、变质带以及各种构造线错开,使它们发生不连续或中断现象,特别是横断层、倾向断层和平推横断层,这种现象非常明显。

应该指出,岩层和构造的错开中断,也可因岩层尖灭和岩层的角度不整合接触等所形成,断层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所形成的岩层中断现象比较图。二者最主要区别是,断层所形成的岩层中断是上盘岩层界线与断层线斜交,而不整合所形成的岩层中断,是不整合面上的岩层界线与不整合线平行。(2)岩层的重复或缺失,加厚或变薄走向断层或纵断层(无论是正断层或逆断层)必然会产生岩层重复或缺失的现象。岩层重复或缺失决定于断层性质、断层产状和被切断岩层的产状三者之间的关系,如表7-2所列。褶曲和不整合也可造成岩层的重复或缺失,但它们是有区别的,如表7-3。

表7-2 走向断层造成岩层重复和缺失

表7-3 断层、褶曲、不整合所造成的岩层重复与缺失特征比较表

(3)岩层产状的变化 枢纽(旋转)断层形成时,断层线两侧的岩层产状发生很大变化。

3.断层两侧的伴生构造标志 在断层面的一侧或两侧,常形成一些伴生的褶皱、节理等构造,作为断层存在的证据,并可用以判断断层的力学性质和两盘的移动方向。

(1)拖拉褶皱 又名牵引褶皱。柔性较大的岩层断开时,断层面一侧或两侧常发生一些拖拉而成的小褶皱,这种小褶皱的特点是:①多为倾斜或倒转褶皱;②离开褶皱面一定距离,这种小褶皱即渐消失;③拖拉褶皱的形成过程,正断层和逆断层的拖拉褶皱形态不同。根据拖拉褶皱的形态可判断两盘的运动方向,从而进一步确定断层的性质。其方法是:拖拉褶皱的弧顶所指的方向指示其所在盘的移动方向。拖拉褶皱的弧顶指向和箭头方向是一致的。

(2)伴生节理在断层面的一侧或两侧,常因上下盘错动产生若干组有规律的节理。

4.断层的间接(地貌、水文、植被等)标志

(1)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 断层面(一般是上升盘)露出地表形成悬崖,叫断层崖。有时沿着断层线,由于两侧岩石性质不同,在差异侵蚀作用下亦可形成陡坡或悬崖,叫断层线崖。

多数断层崖形成后,受到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V形谷,谷与谷间形成一系列三角形面,称断层三角面。这种面有时也可呈梯形面。山西太谷、内蒙大青山麓、关中华山北麓等都有明显的断层崖或三角面。但必须注意,三角面、悬崖等并不完全与断层有关。

(2)山脉错开或中断 山脉的山脊或山峰一般顺着岩层的走向延伸,如果突然错开、中断或呈大角度拐弯,或截然与平原相接触,则可考虑有断层的可能性。

(3)断层谷、断陷湖、断层泉 顺断层线或地堑常形成断层谷,或形成一系列断陷湖盆。有时沿断层线出现一系列泉水。如内蒙古凉城县岱海,就是一个断陷湖。如果水系突然呈直角转折也可能与断层(或节理)有关。

(4)火山分布 第四纪火山锥常沿着断层线或断层的交叉点分布,因此有规律分布的火山锥或侵入体,可能与断层有关。

(5)植被变化 断层线两侧因岩性不同、土壤性质不同,可以有规律地生长着各异的植被;有时断层带为地下水富水带,生长着茂盛的或喜湿的植被。

⑵ 怎么在地质图上判别正断层或逆断层

判断断层为正断层还是逆断层可以通过上盘沿断层相对的方向辨别,上盘沿断层内向下方运动容的断层为正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的断层是下断层。

断层上盘相对于下盘沿断面向下运动,即上盘标志层迹线下方的断层(见断层上盘与下盘)。正断层的断面倾角较陡,一般约为60º。一般认为多数正断层是在重力作用和水平张力作用下形成的,正断层断面的倾角一般为45度~90度。

逆断层是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的断层,一般认为逆断层是受到近与水平的挤压应力作用而成,因之多与皱褶相伴生。

(2)断层接触在地质图上有什么特征扩展阅读

无论是正断层还是逆断层,它们都具有以下特征:

1、断层规模愈大,推移距离愈远,断层面倾角也愈平缓,有时断层面呈波状起伏。逆掩断层常显示出强烈的挤压破碎现象,形成角砾岩、糜棱岩等构造岩。

2、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3、断层的产生是由于地壳运动中产生的强大的压力和张力,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而形成的。

⑶ 假整合和不整合接触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有何表现怎样鉴别

假整合就是不整合的一种。表面上是整合接触,但两地层中间缺失了一套或几套地层,也叫平行不整合。至于不整合中区别于假整合的不整合关系叫角度不整合,就是接触面与地层产状相差较大的不整合关系。

⑷ 地质图上怎么判断正逆断层

首先你要学会断层的表示方法,判断断层的性质,是正断层还是逆断层;然后,根据垂直于断层走向的方向上两盘对应点等值线的值(或地层的深浅)来判断上盘和下盘:1、如果是正断层,等值线绝对值(深度在海拔以下前面加负号)大的或地层深的一盘为上盘(下降盘,当然,上升或下降是相对位置而言,断层分析里有讲的),另一盘为下盘(上升盘);2、如果是逆断层,等值线绝对值大的或地层深的一盘为下盘(下降盘),另一盘为上盘(上升盘).不知道我讲清楚了没有,你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自己画上几张草图就明白了

⑸ 简述如何区分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是断层接触还是角度不整合接触

在野外如何区分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是断层接触还是角度不整合接回触
断层是岩体发答生明显位移的破裂带,上下两层地层的产状不一致以一定的角度相交;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两者之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是角度不整合。
一、角度不整合接触有以下特点:
1.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侵蚀面上往往有底砾岩、风化壳等;
2.有名校的岩层缺失现象,代表长期间断;
3.不整合面上下的岩性、古生物等有明显差异。
二、断层接触的存在有多种地貌、构造和其他构造标志:
1.地貌标志:水表的断错,河流的突然转弯、山脊的终止或断错、山地与平原的截然交接、串珠状或者狭长的线状湖泊、地热采水的带状分布;
2.构造标志:地层或其他地质、构造标志体的错断,断层构造岩的发育,构造变形的线性强化,断层滑面的存在,构造线的突然中止或断错;
3.其他构造标志:沉积相的突变或者沉积厚度的突变,线状分布的火山活动或者火山机构,线状分布的热液矿床。

⑹ 在地质图上怎么辨别正逆断层

正断层 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正断层,断层面倾角一般较陡.逆断层 上盘相对版上升、下权盘相对下降的断层是,断层面倾角变化较大,从陡倾到近水平.一系列低角度逆断层组合起来,被冲断的岩片就象屋顶上的瓦片那样一个叠一个,可形象地称为叠瓦状构造.

⑺ 褶皱和断层在平面地质图上如何区别

正规的图纸有图例显示,懂行的都能看懂。断层在地质图上是以线形表示,一看就能明白。至于你说的褶皱是不是指的沉积岩的产状?通过区域填图测量产状是可以分出背斜、向斜,统称亦叫褶皱。不知是否满意哦

⑻ 如何区分地质体接触关系是断层还是不整合

这个简单啊朋友,断层接触关系一定要有断层证据存在的哦,比如断层泥,回断层破碎带,断层角砾,答并且断层接触关系没有地层的缺失,但是呢,断层破碎带有可能很窄,几厘米,也有可能很宽,几公里,这个主要还是要看断层证据了。
不整合接触关系又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了,平行不整合一般具有地层的缺失,这个要结合当地地形地质图,看有没有地层的缺失,如果有,但是地层是平行接触的,那肯定是平行不整合,如果既有地层的缺失,在上下地层接触时又有角度的偏差,那就是角度不整合了。
两者主要的区别和鉴定标准还是断层证据的存在。如果没有断层证据,那肯定不是断层了。
打的好辛苦,希望可以给你帮助。

⑼ 地质内容及特征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1.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①岩层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图13-45中白垩系)。②同一岩层在不同地点的出露标高相同。如果未经河流切割,在地面上只能看见新地层的顶面;若经过河流下切形成沟谷,则表现为新地层位于高处,老地层位于低处。③岩层的厚度等于顶面和底面的高差。

2.倾斜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①如果地形较平坦,地层界线大致平行延伸。②如果地形有较大起伏时(如有山有谷),地层界线与等高线斜交,在沟谷和山脊处常常形成V字形弯曲。不同倾向、倾角的地层在不同坡度的地形上,有规律地表现为不同的V字形弯曲,称为V字形法则(图13-45)。

其他构造线如断层线等,其露头形状也适用于V字形法则。该法则常用于指导填绘大比例尺地质图。小比例尺地质图上,因地形、地层走向线弯曲反映不明显,故较少运用V字形法则。地质图上一般会标注产状,所以不作详述,构造地质学中将详细介绍。

3.褶皱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背斜和向斜 图上地层对称重复出现,从核部到两翼,地层越来越新为背斜;反之则为向斜(图13-46)。

图13-46 金牛镇地质图

(据徐开礼等,1984)

褶皱类型 根据图上标注的地层产状分析:两翼倾角大致相等,倾向相反,为直立褶皱;两翼倾角不等,倾向相反,为倾斜褶皱;两翼倾角不等,但倾向相同,为倒转褶皱(图上会用倒转产状符号表示倒转翼)。组成褶皱的地层界线大致平行,延伸很远,为线形褶皱;如果地层界线为长圆形或近似浑圆形,则为短背斜、短向斜、穹隆或构造盆地。

枢纽产状 两翼地层界线大致平行延伸,表示枢纽是水平的;如果核部忽宽忽窄,表示枢纽呈波状起伏;如果地层界线表现为马蹄形圈闭,表示枢纽是倾伏的,为倾伏褶皱。若是背斜向斜相连,地层界线则呈“之”字形弯曲。沿任一褶皱轴岩层越来越新的方向为枢纽的倾伏方向。

4.断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地质图中一般对断层的性质、类型、产状等,都会用特定的符号、颜色(多为红色)标示出来,只要熟记有关图例,就可以在地质图中判读断层的特征。如纵断层(或走向断层)表现为地层沿倾向重复或缺失;横断层(或倾向断层)表现为地层沿走向发生中断或错开等(图13-46)。

5.地层接触关系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整合接触 地层界线大致平行,一般没有缺层现象(有时有地层变厚、变薄及自然尖灭现象)。

平行不整合接触 地层界线大致平行,有地层缺失现象。

角度不整合接触 地质图中会用特殊的界线(实线加点线)表示不整合线,靠点线一侧为较新地层,其地层界线与不整合线平行;实线一侧为较老地层,其地层界线与不整合线相交,新老地层之间有显著的缺层现象(图13-45、图13-46中白垩系)。

6.岩浆岩体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岩基或岩株 岩体界线常穿过不同的围岩界线,若规模较大,形体不甚规则,为岩基;若规模较小,形体较规则,为岩株。

岩脉、岩墙 岩体界线呈长条状,穿过不同的岩层界线。

地质图上对不同性质的岩体,一般用不同颜色与代号表示。通常酸性岩体用红色;中酸性岩体用粉红色;基性岩体用绿色。

⑽ 在地质图上怎样判别断层的主要类型

根据断层线上原来相邻接的两点在断层运动中的相对运动状况可以将断层分类。

1、走向滑动断层:运动只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平行于断层面。走向滑动断层又进一步分为右滑和左滑断层。

2、倾向滑动断层: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动,则是倾向滑动断层。上盘相对下盘向下运动的倾向滑动断层是正断层。

3、冲断层:当断层面倾角小于或等于45°,上盘相对下盘作向上运动时,叫冲断层,而若断层面倾角大于45°,则称逆断层。

4、斜向滑动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界于走向滑动断层和倾向滑动断层之间的,叫斜向滑动断层。

5、断层落差和平错:断层两盘之间的相对位移常被叫作断层落差和平错。落差反映垂直位移,而平错反映水平位移。以上所说的断层都有一个共同的运动特点,即在运动中两盘的构造保持着平行。

6、旋转断层:相邻两盘块体之间发生了扭动、转动,这样的断层被称为旋转断层或剪状断层。

(10)断层接触在地质图上有什么特征扩展阅读:

断层效应和缺失

1、走向断层不但能造成地层的缺失,而且还可以造成地层的重复。即由走向断层引起地层关系上的效应,这也是判定断层存在和性质的依据。

2、缺失是指一套正常地层中的一层或数层,由于断层作用,在夷平面上断缺的现象;而重复则是指一套正常地层中的一层或数层,由于断层作用而重复出现的现象。走向断层效应共可以出现六种缺失或重复的基本形式。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