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结存量怎么算
⑴ 请教地质储量、探明地质储量的准确定义算采收率、采出程度、采油速度的公式
1 地质储量又称预测储量,是指经过地质勘探手段,查明埋藏地下的资源数量,指根据区内域地质测量、容矿产分布规律、或根据区域构造单元并结合已知矿产地的成矿规律进行预测的储量。是矿产资源储量中探明程度最差的一级储量。根据矿床勘探和研究程度,岩金矿床地质储量目前分为A、B、C、D四级。其中A、B、C三级称工业储量,D级称远景储量。
地质储量在矿产储量中属第四类——不列入探明储量的级别。它只能作为编制普查工作远景时的参考,或作为地质普查找矿设计及矿山企业远景规划的依据。
2 探明储量 proved reserves
是指经过详细勘探,在目前和预期的当地经济条件下,可用现有技术开采的数量。
3 采收率
油田采出的油量与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采收率=采出的油量/地质储量
4 采出程度
油田在某时间的累计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采出程度=某时间的累计采油量/地质储量
5 采油速度
年采出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采油速度=年采出油量/地质储量
⑵ 什么是地质储量
1959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根据地质和矿产的研究程度及相应的用途所划分的一类储量。是指根据区域地质调查、矿床分布规律,或根据区域构造单元,结合已知矿产的成矿地质条件所预测的储量。这类储量的研究程度和可靠程度很低,未经必要的工程验证,一般只能作为进一步安排及规划地质普查工作的依据。在矿山设计及生产部门,为区别于生产矿山的三级矿量(又称生产矿量),一般都将矿山建设和生产以前,由地质勘探部门探明的各级矿产储量,统称地质储量。对于在矿山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发现的新矿体的储量,有时也称地质储量。欧美各国的储量分级中,有时也将可能储量称作地质储量。前苏联的地质勘探工作中,有时把C2级储量也称地质储量,但有时又把根据地质勘探工作查明的矿床的总储量称地质储量。
地质储量又称预测储量,是指经过地质勘探手段,查明埋藏地下的资源数量,指根据区域地质测量、矿产分布规律、或根据区域构造单元并结合已知矿产地的成矿规律进行预测的储量。是矿产资源储量中探明程度最差的一级储量。根据矿床勘探和研究程度,岩金矿床地质储量目前分为B(331)、C(332)、D(333)四级。其中B、C、D三级称工业储量,E(334)级称远景储量。
地质储量在矿产储量中属第四类——不列入探明储量的级别。它只能作为编制普查工作远景时的参考,或作为地质普查找矿设计及矿山企业远景规划的依据。
油气藏地质储量——一个特定地质构造中聚集的油气数量,如油区地质储量,油田地质储量和油藏地质储量等。
⑶ 油田的地质储量是怎样算出来的
在石油勘探的不同阶段都要进行储量估算或计算。为了给油田开发做好准备,必须提供比较准确的地质储量。所提交的地质储量是石油勘探最终成果的综合反映,是油田开发的物质基础。
计算储量有好几种方法,一般采用容积法、物质平衡法和统计法。
容积法应用比较广泛,只要把含油面积圈定准确,把第一性资料求准,就可以算出可靠的储量。物质平衡法是在油田开采一个阶段以后才能应用,在油层性质差别很大时,准确程度就不高了。统计法往往是在地下岩层比较复杂,油、水层交互出现或裂缝性油层中才使用。
这里仅就容积法介绍一下怎样计算油田的石油地质储量。按这种方法,首先要把各种计算参数搞清楚,每一个参数越准确,储量也就越接近于实际。参数中最主要的是含油面积和油层厚度。
油层厚度是指油层有效厚度,即经过油层单层试油能采出的有开采价值的原油的那些油层的厚度。
油层有效孔隙度是用岩心测量出的岩石孔隙容积占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数。我国多数油田砂岩油层孔隙度在20%左右。
含油饱和度是指在储油岩石的孔隙体积中石油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原油的体积在地下油层中与地面上不同,在地下时因为原油中溶有大量气体,体积比较大;喷到地面后,压力降低,气体从油中跑出,原油体积就会缩小。地下体积与地面体积之比叫做体积系数。
一些国外油田资料中所讲到的石油地质储量实际上是指可采储量。这是考虑到地下的原油不能百分之百地采出,只计算可以采出的储量,就是可采储量,它不包括预计不能采出的那部分石油地质储量。可采出的储量与地下全部地质储量之比叫做采收率。实际上,由于各油田特点不同,油田开发方法和采油工艺不同,采收率也不同。
油田情况基本上搞清楚了,石油地质储量基本上计算准确了,油田就可以投入开发。到此,可以讲石油勘探的任务已经基本上完成了。
但是为了进一步查明油井生产能力和开采特点,在石油勘探后期,往往要开辟生产实验区,以取得油田开发的实际经验。在生产实验区里,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几种不同的开发方式进行开采实验,以便于比较,为油田全面开发提供依据。这样才能制定出以地质为基础,以生产实践为根据,综合考虑各种条件的符合多快好省原则的油田开发方案。
⑷ 矿井地质储量怎么计算
相关行业规范有计算说明的嘛
⑸ 地质资源量计算方法
(一)重量法(含油率法)
重量法是根据油砂中原油的重量百分含量进行资源量计算的方法。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Q=V·ps·ω
式中:Q— 油砂油资源量(t);
V——油砂体积(m3);
ρs——油砂密度(t/m3,通常看作g/cm3);
ω——油砂中原油重量百分含量(小数)。
同样,存在多层油砂时,可使用上述公式对每一油砂单层进行计算,然后累加获得总的油砂油资源量。
对于露头油砂,与油砂油资源计算有关的参数有:油砂出露层数及厚度、地表延伸长度、出露面积、油砂层产状、含油率等。其中,除含油率是通过野外取样经室内分析确定外,其余几项参数均可从野外直接获得。
从地表至500m埋深,油砂层的延伸、厚度及层数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这就需要通过研究油砂分布区的石油地质特征,借助探井及邻区等相关资料,间接获取计算参数。
考虑到不同埋深的油砂的分布特点及开采方式的差异,对0~100m 和100~500m油砂油可根据所拥有参数情况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具体计算方法可从下例单个含油砂构造油砂油资源量的计算得以说明。
以背斜构造为例(图3-1),假设某一含油砂构造单油砂层的横剖面如图3.2A所示,图3-2B是该油砂层的立体结构示意。通过油砂产状与埋深值的计算,将该油砂层转换为平面展布。转换后,按100m埋深计,该背斜单翼油砂层的横向宽度为:L=100/sina,再利用油砂层厚度值、背斜长轴中含油砂的长度值,即可得到该层油砂0~100m 的资源量。
图3-1 油砂层纵向分布示意图
图3-2 油砂油资源计算体积参数转换示意图
考虑到南方沥青矿体矿化特征,资源量计算采用的是重量法。根据沥青赋存特点的差异,把矿点分成非生物礁沥青矿藏和生物礁沥青矿藏两类分别计算。
1.非生物礁沥青矿藏沥青百分含量法的估算公式:
Q=L×D×h×μ×r×m×RB
式中:Q— 沥青资源量(t);
L——含沥青地层出露长度(m);
D— 含沥青层斜深(m);
h— 沥青真厚度(m);
μ——有效面孔率(%);
r—含沥青岩石中纯沥青比重(t/m3);
m——有效总孔隙率与有效面孔隙率之比;
RB— 含沥青饱和度。
其中,未踏勘区沥青层厚度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h=LF×δ
式中:LF— 含沥青地层出露宽度在水平面的投影(相当于地质图上直接测量宽度,用Mapgis软件在精确描绘的地质图上量取);
δ——沥青地层厚度比,取踏勘点沥青层厚度h´与踏勘点含沥青地层出露宽度水平投影LF´比值的平均值。
2.生物礁沥青矿藏沥青百分含量法的估算公式为:
Q=SR×h×μ×r×m×RB
式中:Q— 沥青资源量(t);
SR— 礁体分布面积(m3);
h— 沥青层厚度(m);
μ——含沥青岩石中沥青的体积百分含量(有效面孔率,%);
r— 含沥青岩石中纯沥青比重(t/m3);
m— 有效总孔隙率与有效面孔隙率之比;
RB—含沥青饱和度。
其中,沥青层厚度分两种情况计算,有工程控制的和没有工程控制的。有工程控制的沥青层厚度h的计算公式:
h=HR×δR
式中:HR— 礁体厚度;
δR— 钻孔钻遇沥青累计厚度与钻孔累计深度比值的平均值(沥青地层厚度比)。
没有工程控制的礁体的沥青厚度根据野外测量的含沥青层厚度实际值计算,或类比已知生物礁的沥青地层厚度比进行估算。
生物礁分布面积SR主要根据野外实测资料和前人资料中的分布面积进行计算。对于只有露头面积资料的,只根据露头面积进行估算。露头和礁体分布面积均没有具体数据的,按照非生物礁的估算法进行估算。
(二)容积法(含油饱和度法)
容积法的实质是计算油层孔隙空间内的油气体积,然后用地面体积单位或重量单位表示。具体计算公式为:
Q=V·Φ·So·ρoB/o
式中:Q— 油砂油资源量(t);
V——油砂体积(m13);
Φ——油砂的孔隙度;
So— 油砂的含油饱和度;
ρo——地面脱气原油的密度(t/m3,通常看作g/cm3);
Bo——地下原油平均体积系数(无因次)。
注:地下原油平均体积系数Bo的取值,对于已埋藏较浅的油砂,则可取值1.0(无因次),否则按实测值计算。
需要指出的是,容积法计算资源量的精度取决于地质的研究程度,在系统的地质研究和分析测试基础上,尽量搞清各种参数的各油砂层的分布,多层的可逐个地对每一单层的资源量进行计算,最后累加即为整个油砂矿的资源量。
(三)类比法
类比法是根据低勘探程度的评价区与高勘探程度的已知区油气成藏条件的相似性,由已知区的油砂油资源丰度估算未知评价区资源丰度和资源量的一种方法。根据研究区油砂油资源评价的实际情况,本次主要采用面积丰度类比法,即由已知的中高等勘探程度区油砂矿体的倾斜面的面积(以下简称斜面面积)资源丰度,估算低勘探程度(评价)区油砂矿体斜面面积资源丰度。其资源量估算公式如下:
PQ=PK×S斜×α
式中:PQ— 评价区油砂油地质资源量;
S斜——评价区油砂矿体斜面面积(S=L×D)(以下简称斜面面积);
PK— 类比区资源量的斜面面积丰度(类比区油砂油资源量Q´/类比区矿体斜面面积S ´);
α——相似系数(α=评价单元地质类比总分/类比区地质类比总分)。
其中,PK×S斜=类比区地质资源量×(类比区斜面面积/评价区斜面面积)=评价区油砂油地质资源量×斜面面积比。
为适应计算的要求,资源量计算公式改写为:
PQ=评价区油砂油地质资源量×斜面面积比×α
⑹ 地质储量计算方法有哪些
地质储量,1959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根据地质和矿产的研究程度及相应的用途所划分的一类储量。地质储量是指根据地质勘探掌握的资料,按照能源储藏形成的规律进行推算得出的储量[1]。
地质储量是指由地质勘探部门根据地质和成矿理论及相应调查方法所预测的矿产储量。这类储量的研究程度和可靠性很低,未经必要的工程验证,一般只能作为进一步安排及规划地质普查工作的依据[2]。
中文名
地质储量
外文名
geological reserves
定义
按照能源储藏规律推算出的储量
分类
表内储量和表外储量
快速
导航
分类
最新地质储量分类
矿井地质储量
简介
地质储量是指根据区域地质调查、矿床分布规律,或根据区域构造单元,结合已知矿产的成矿地质条件所预测的储量。这类储量的研究程度和可靠程度很低,未经必要的工程验证,一般只能作为进一步安排及规划地质普查工作的依据。在矿山设计及生产部门,为区别于生产矿山的三级矿量(又称生产矿量),一般都将矿山建设和生产以前,由地质勘探部门探明的各级矿产储量,统称地质储量。对于在矿山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发现的新矿体的储量,有时也称地质储量。欧美各国的储量分级中,有时也将可能储量称作地质储量。前苏联的地质勘探工作中,有时把C2级储量也称地质储量,但有时又把根据地质勘探工作查明的矿床的总储量称地质储量。
分类
地质储量是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层中原油或天然气的总量。地质储量按开采价值划分为表内储量和表外储量。表内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有开采价值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它相当于美国矿产分类级别中验证过的经济资源。表外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开采不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它相当于美国矿产分类级别中验证过的次经济资源。当原油及天然气价格提高或工艺技术改进后,某些表外储量可转变为表内储量[3] 。
⑺ 盘存数和结存数是什么意思谢谢。
盘存数和结存数是什么意思?
盘存数是指企业仓库采用实地盘存制的方法,对企回业实有库答存物质盘查的数字结果。
结存数是企业库房按永续盘存制及平衡公式计算的库房物资帐面结存的数字结果,他的计算公式是:月末结存数量=期初结存数量+本期进仓数量合计-本期出仓数量合计
⑻ 寻找关于地质储量计算比较容易明白的方法
矿产储量计算来
mineral reserves,calculation of
根据自地质勘查工作获得的矿床资料,通过计算,以确定有用矿产的数量。这是矿产勘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估算矿床经济价值、确定矿山生产规模和服务年限等的基本依据。矿产储量计算的步骤是:①通过对矿体露头、探槽、浅井、坑道和钻孔岩心的编录、采样和测试,求得储量计算中需要的各种地质图件及矿石的品位、体重等数据资料。②将上述各项数据资料,按三维空间坐标位置,投放到相应比例尺的地质图件上,并按地质构造和矿化规律及矿产工业指标的要求,圈定矿体范围。③根据矿体形态和矿石质量分布特征,考虑勘探工程分布格局或采矿场的布局,将矿体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几何形矿块,用体积公式计算每一矿块的储量(矿块体积×矿石平均体重×矿石平均品位),然后汇总成全矿体和全矿床的储量。矿产储量多以有用组分或金属的量来表示,如若干吨铁、若干吨铜等。以上主要指固体矿产的储量计算方法,液体(石油、地下水等)和气体(天然气)矿产的储量计算方法和有关参数不全相同。
⑼ 材料出库,入库,结存的数据怎么算法 的分别是什么意思
计算方法:
材料发出结存单价=(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入库金额)/(期初结存数量+本期版入库金额)
本期结存金额=材料结存单权价*结存数量
本期出库数量=期初+采购入库-期末(金额类似)
ACCESS也设计思路如下:
1.
先分设计好三个表
2.
再计算出发出结存单价
3.
依据单价计算出期末结存数量与金额
4.
倒推出本期出库数量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