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工程师根据什么圈定矿体

地质工程师根据什么圈定矿体

发布时间: 2021-02-07 15:07:20

1. 矿山 采矿.地质.测量 .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地质是分析岩层矿复层赋存情制况,测量是给施工的井巷定位,而采矿是最终的目的,是通过井巷工程进入工作面而最后将有价值的矿体(煤体)给开采出来。地质测量是采矿的眼睛,地质是前瞻性的预测预报和分析,测量是准确定位核定标高方位和坡度,而采矿则是依据地质测量数据和资料进行井巷工程布局,然后准备好健全的生产系统,采出矿体。地质测量为采矿服务。

2. 地质学上用什么去估算矿藏储量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一般原则、方法
(一)矿体的圈定
矿体圈定的原则,对不同勘查程度的勘查区,都应认真研究已收集到的相关资料,用已掌握的地质特征和规律,依据主要控矿因素结合其他因素来圈连矿体。有标志层的要结合矿体与标志层的相关关系来圈连,避免随意性。圈连的顺序是:单工程-纵向、横向剖面-平面-空间,由浅入深的依次进行。为便于空间连接,还可进行多方向剖面的对比。矿体圈连的具体原则和方法如下:
1、普查时应严格按照原全国储委发布的《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所列一般指标圈连矿体,详查或勘探应严格执行经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推荐的工业指标圈矿矿体。衡量矿石的三项质量指标或开采技术条件指标是否符合要求,都不得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2、单工程中矿体(层)的圈连,凡大于边界品位的样品,不论其连续累计厚度有多大,都可圈为一个矿体(层)。在单个矿体(层)中,允许小于工业(一般)指标中规定的夹石剔除厚度的夹石包含其中。当存在有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夹石存在时,应视具体情况作如下处理:①若“一个矿体”的许多工程中在相应位置见矿,且能对应连接,但其间都有一层大于夹石剔除厚度(局部有小于夹石剔除厚度)的夹石存在时,应将该矿体分为两个单独的矿体;②当地表或工程证实,矿体具有分支复合特征时,工程所处位置又近矿体边部,因将矿体作分支复合形态处理,即把矿体分作两个或多个分支。③当矿体中个别工程出现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夹石,与相邻工程又无法对应连接时,应作为夹石从该矿体中剔除。
采用传统的双指标或三指标圈矿时,当出现大于夹石剔除厚度,且分布范围较大的低品位矿石(品位介于边界品位与最低工业品位之间)地段,应该单独圈出。
3、矿体(层)对比,要想合理圈连矿体(层),对于多层次、相对集中分布的矿体来说,就要进行认真细致的对比,除了矿石物质组成的对比、标志特征对比外,矿体间相互关系也是重要的对比内容,可以通过切出一定数量的不同方向、不同水平的剖面进行对比,从中找出相对客观的相互关系,指导圈矿。也可采用多剖面的立体透视图进行对比,现在可以用计算机技术制作三维立体模型图,通过任意角度进行对比,更加合理的圈连矿体。
4、剖面上矿体(层)的圈连,当勘查区内存在与矿体(层)有密切关系的标志层时,圈矿应充分考虑两者的相互关系;通常情况下矿体的圈连,要按照已经掌握的地质规律进行,不允许采用不考虑地质规律见矿就连的作法。
普查时,地表已用稀疏工程控制,深部有工程证实矿体存在,据此圈出推断的资源量(333);依据工程圈出的矿体,结合区内的地质特征、可能的成因类型、物化探异常特征及未见矿工程的位置,有依据的圈出矿体的零点边界,零点边界与最近工程的间距,一般不超过参考工程间距的2-3倍,该范围内可估算预测的资源量(334)。圈边工程的矿体是按米百分值或米克吨值圈定者,不得外推。极薄矿体(品位高,厚度通常小于可采厚度)全矿采用米克吨值圈矿者例外。
详查是在推断的资源量(333)范围内择优投入系统工程圈出的,勘探是在控制的基础储量(122b、2M22)或控制的资源量(332)范围内择优进行加密工程圈出的,因此,经详查圈出的控制的资源量(332)之外,自然是推断的资源量(333),不存在外推的问题,对于勘探也是同理。
在剖面上依据工程圈连矿体(层)顶底板界线时,任意地段矿体的厚度,不得大于相邻工程中该矿体(层)的最大厚度,当矿体(层)中出现夹石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
剖面上出现相邻工程不见矿时,通常采用两工程间距的1/2尖灭圈连矿体边界;若相邻工程在相应位置,见到大于边界品位2/3的矿化时,允许采用两工程间距的2/3处尖灭圈连。只有当有依据充分证明矿体的延伸与矿体厚度呈正相关时,各剖面上矿体的延伸,可遵循正相关的关系连接。矿体中出现“天窗”时,按同一原则处理。
剖面上两工程间矿体的连线,通常以直线连接,当工程控制较密时,也可在地质剖面图上,用曲线连接反映矿体的自然形态。
当剖面上有多个矿体(层)时,应结合地质规律进行对比后再圈连。详查、勘探阶段,对圈连的多层矿应投入适量的工程进行验证,否则达不得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更无法肯定矿体的连续性。
5、平面上矿体(层)的圈连,首先是地表或覆盖层下矿体的圈连,也就是沿矿体走向的圈连,原则同剖面上的圈连方法。由于是在地表及浅部,便于观察,施工方便,因而,规范中要求地表工程应适当加密槽、井探工程,目的是通过深入研究浅部矿体(层)的各种特征,包括矿体延伸的两端,矿体与围岩关系,矿体尖灭特征,夹石分布,蚀变特征等,用于指导深部勘查和矿体圈连。
矿体(层)零点边界(尖灭点)的圈定,只需直线连接各剖面的尖灭点即可。对于详查和勘探地段矿体的圈定,还多了一个最低可采边界的圈定,可通过内插法圈定,也可通过换算确定。
6、矿体内各地段的地质可靠程度,是依据主要地质因素的复杂程度结合各地质可靠程度的具体要求,通过投入不同工程间距的工程进行控制来实现的。应据各自勘查区的地质复杂程度和所要达到的地质可靠程度,确定投入的工程量。为了便于经验不足的地质技术人员,开展矿产勘查工作,在各矿类(种)规范的附录中,提供了达到控制的资源量(332)可靠程度的工程间距,仅供参考,不强求执行,也不作为验收的依据。勘查者可依据各自勘查区的地质特征和规律,对工程间距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达到控制的资源量(332)基本确定矿体连续性,和探明的资源量(331)肯定矿体连续性的要求。
(二)矿产资源储量类型划分
依据规范要求,按照不同的地质可靠程度,划分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是矿产勘查的主要目的之一。不同的矿产资源储量类型,在地质可靠程度上有着严格的要求。推断的,工程控制程度应达到地表有稀疏工程控制,深部有工程证实,其矿体的连续性是推断的;控制的,其矿体的连续性是基本确定的,也就是矿体局部地段的连接还有不确定性,工程控制达到了系统控制的程度,即最大工程间距是一定方向上区域化变量(有用组份或/和厚度)变异函数的变程值,或略小于该变程值;探明的,其矿体连续性是肯定的,也就是不存在多解性,工程控制是在系统控制基础上再加密工程,加密的数量视复杂程度定,从不到一倍直到数倍,达到肯定矿体连续性为目的。
勘查过程中,根据对勘查区地质特征和矿产特征的认识程度,设计了各项工程,在施工后的实际情况与设计预期会有变化,甚至较大的变化。这就要据勘查的实际成果,严格按规范要求,确定矿产资源储量类型。
不同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分布,应遵循矿山生产的需要。勘查程度高的类型,应分布在矿山的首采地段(第一水平),由浅入深的依次分布,不能倒置。为了方便生产,勘查程度高的类型,其分布应相对集中,且应分布在相近标高上,切忌呈犬牙交错状分布。
为了尽可能的实现设计预期,避免因盲目性造成的损失。在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分布上,最关键的是在设计各项工程之前,一定要充分收集勘查区内的资料,尤其是与成矿有关的资料,认真深入的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找出内在的规律,找准靶区,科学的布置各项工程,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三)块段划分
每个勘查区,在矿产勘查结束后,估算矿产资源储量都需要划分块段。由于目前采用传统方法还较多,这里重点介绍利用传统方法估算资源储量时,块段的划分。其他方法都有各自的作法。
勘查阶段块段划分,依据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不同,块段划分不尽相同。但首先都必须依据不同矿体、不同矿石类型、不同资源储量类型划分块段。对某些非金属矿产还要视不同用途划分块段。此外,常用的断面法估算资源储量,是以相邻两剖面及剖面上相邻两工程构成的小块段作为一个估算块段,其间距一般是与要求达到的相应资源储量类型一致。用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块段是以相邻两剖面同一资源储量类型的范围圈定的,当其范围较大时,须象断面法的块段划分方法一样,划分小块段估算资源储量。这种四个工程圈出的块段,对于在同一个资源储量类型中,其合理性是可行的。但对位于不同资源储量类型分界线上的块段来说,其合理性明显有问题,如两个工程连线的两侧,从工程质量、控制程度、地质可靠程度等各方面衡量都是一样的,但人为的将其资源储量类型划分出高低来。这是传统方法中,长期存在的弊病之一。
有些国家在这方面的划分方法,有可取之处,可供借鉴。他们采用工程对地质可靠程度的影响程度来划分块段,也就是用距离影响半径的方法,按不同资源储量类型,呈同心圆状划分估算块段。其最大的特点是,各相同资源储量类型块段的地质可靠程度(精度)是相同的。
需要强调的是这两种方法,由于理念上的不同,对一些问题的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因此,不宜混用。
生产矿山开发阶段深部(四周)延伸段探矿的块段划分,应依据已采地段所获地质资料探索的规律,部署相关勘查工作和取样工程(包括坑内钻)。块段划分以有利于矿山生产为最佳。但各项参数的选择和资源储量估算,都要符合规范要求。考虑到正在生产的矿山,投资风险有所减少,可供生产的资源储量的勘查程度以满足生产需要为原则,具体要求与业主或投资者商定,无须死搬硬套。
(四)矿石类型、品级及夹石圈定的原则
1、不同矿石类型、品级分圈的问题,当矿体中存在需要分采分选,又能分圈的矿石类型和品级时,应该分圈,分别估算资源储量。无须分采分选或需要分采分选但无法分圈时,不必分圈。对于无法分圈者,应按不同矿石类型所占比例,采取包括这些类型的混合矿样,进行选矿试验,若效益不佳则不应圈为矿体,并应立即停止对其的勘查工作。
2、圈定夹石边界的原则应与圈矿一致,用传统方法圈矿时,常常出现多圈矿少圈夹石的现象。具体表现是圈矿用方形连接,圈夹石用菱形连接,后者比前者的面积小一倍。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圈矿和圈夹石应是同一原则,避免人为误差。圈矿用方形连接实际上是一种连续外推的作法,这种作法是不对的。
(五)资源储量估算中其他应参考的原则
1、凡提供矿山设计、建设的矿区,不仅对首采区的矿体要有相应资源储量类型的工程控制,还应有总体控制,以满足矿山总体布置的需要。矿石选(冶)、加工技术性能试验成果,须满足为矿山确定生产工艺流程及产品方案提供依据的要求。对可以利用且有社会、经济效益的伴生矿产,必须进行综合评价。
2、详查、勘探所用不同资源储量类型的工程控制间距,须经论证后确定,在勘查中出现个别大于经论证确定的工程间距的块段时,应专门论证该块段的地质可靠程度及应划归的资源储量类型。普查时的工程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参与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工程位置精度和采样、测试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3、查明的各类型矿产资源储量,不论数量多少,都必须符合各自类型的类型条件,不得弄虚作假。老矿山周边接替资源的勘查,由于矿山主要工程、配套设施是现成的,建设矿山的风险已大部消除,其提供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储量的勘查程度,可适当放宽,这里指的不是类型条件的降低。
4、经坑道工程证实,钻探所获地质成果与坑道所获成果相近,则不强求一定要投入较多坑道工程量,对变化较大地段应投入适当坑道工程量。
5、矿体的圈连,依据工程、地质和物化探异常信息,有依据的连接。当地质和物化探异常信息不明显时,也可据已掌握的成因特征所推测的成因类型,结合已有工程圈出的(333)资源量工程间距的1-2倍,圈连矿体的零点边界线。当推测的成因类型复杂时(接触交代型),圈边的工程间距也可小于1倍。
6、当矿体呈分支复合形态时,用传统方法估算资源储量不得采用压缩法,各分支矿体都应单独估算资源储量,避免增加人为误差。只有当这些分支矿体无法单独估算资源储量时,即不存在连续两个及以上工程控制的分支矿体时,可合并估算。
7、对盲矿体的圈定,要特别注意矿头部分的控制,由于盲矿体的矿头部分控制程度低而造成损失,改变设计方案的事例已不是个别。因此,当遇到控制程度甚低的盲矿体矿头部分圈定时,应特别慎重。对于勘探阶段的矿区,应补充工程满足圈矿的需要,这也是为满足矿山生产设计的需要。对处于详查阶段的勘查区,也应据勘查区的地质特征和矿体的分布规律,较正常的工程间距适当加密。已无法加密,工程控制过稀时,圈矿的原则要求应较常规的工程间距减少1/3-1/2,即从严控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矿体氧化带的圈定,也应考虑同一原则。因为氧化矿和原生矿的生产工艺流程通常是不一样的,对存在有较多氧化矿的矿山来说,氧化带的底界,对于矿山的经济效益,甚至成败有重大影响。因此,圈定氧化带的界线,也是勘查工作中至关重要的工作,从详查工作一开始就要注意收集资料,采集物相分析样品,为划分界线提供依据。
8、不同矿石类型、品级的矿石,需要分采分选时,应按工业指标的要求,严格通过样品分别圈出需分采分选矿石类型、品级的界线,分别估算资源储量。无法分采分选的矿石,无须分别圈出矿石的类型和品级。只有当其中某矿石类型的参与影响选矿效果时,应单独圈出。
9、某些矿产需用含矿率估算资源储量时,首先须确定矿体的含矿率。含矿率确定的方法,可以是工程的含矿率,即工程中矿体的厚度被含矿体的厚度除后乘以百分之百。某些伴生组份,需用精矿法估算资源储量时,首先应确定能从精矿中提取,依据精矿中该伴生组份的含量和精矿的产率求得。
10、矿体圈连中的1/2尖推与估算资源储量时的1/4平推是两个概念,一定不能混淆。后者是采用某些传统方法估算资源储量时,为了简便而采用的办法,它不适用于剖面图上对矿体的圈连。否则,造成对矿体形态的歪曲。
11、矿产资源储量重复统计问题,在对矿区(勘查区)内的矿体进行资源储量估算时,要视估算资源储量范围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类是新区,即以前从未提交过资源储量的矿区(勘查区),这类估算资源储量时,只需估算已探获的查明资源储量即可,它既是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也是保有查明资源储量;另一类是在此次提交查明资源储量之前,曾经提交过资源储量,这类估算资源储量时,要分别估算累计查明资源储量、新增资源储量(扣除前次提交的资源储量),当区内尚未开采时,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也就是保有资源储量;再一类是以前曾提交过资源储量,此次提交前已有采空区存在,这类估算资源储量时,除要估算另一类中的新增、累计资源储量外,还要估算采空区的资源储量,从累计资源储量中减去采空区资源储量,就是保有资源储量。
采空区资源储量的估算,当提交查明资源储量的矿区(勘查区),存在采空区(老采坑或新采坑)时,应尽可能准确的圈出采空区的范围,并估算采空区的资源储量。采空区本身缺少有关参数时,应据相邻周边所有块段相应参数的平均值代替。若采空区范围以前有估算资源储量的资料,可利用其相关参数。
12、存在采空区的矿区(勘查区),应充分收集探采对比资料,并在报告中论述探采对比的方法和结果。采出的矿量与原估算资源储量数,相差较大时,应对影响探采误差的诸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说明之。
13、民采工程利用问题,一些勘查区在进行普查时,工程集中在资源质量相对较好的地段,集中探求推断的资源量333,在周边地段,依据自身投入极少量的工程量,估算了预测的资源量334?。但若在334?分布地段内有民采工程存在时,应将民采工程作为一个控制工程对待,确定该地段的资源储量类型时,并据自身投入工程结合民采工程,统一考虑其控制程度,实事求是的确定资源储量类型。

3. 矿产资源/储量的合理圈定

9.6.1 矿体的外部边界圈定必须按工程从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的样回品圈起,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应从中答予以圈出,当矿体的厚度小于最低可采厚度要求时,可按厚度与品位乘积的米·克/吨值圈定。

9.6.2 矿体的连接坚持先连接地质界线,再根据主要控矿地质特征连接矿体,连接矿体一般采用直线,在充分掌握矿体地质规律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自然趋势曲线连接,但无论哪种方法,其工程间矿体的厚度不应大于两工程的平均见矿厚度。

9.6.3 当用地断面法、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等传统的资源/储量计算方法时,在平面、剖面图和投影图上具体圈矿的要求是:单工程一个见矿,相邻工程无矿,以工程间距的1/2楔形外推;当矿体沿走向或倾斜方向在见矿工程外无工程控制时,按工程间距1/4楔形外推;以米·克/吨值圈定矿体边界,不外推。使用沿脉坑道追索和控制矿体时,应该准确使用“无矿段剔除标准”圈矿。当样线平均品位连续低于边界品位,走向长度达到剔除要求时,亦应按工业指标规定上下对应或不对应要求的不同情况,单独圈出,视为非矿地段。

4. 【求助】矿体圈定内插法控制哪个储量级别的矿体

2.当若干工程中有1至2个低品位工程时,带入块段后计算块段平均品位大于最低工业品版位,圈定矿体权可以将低品位矿体带入吗?最多能带几个单工程?我认为,可以一起带入,原因是你带入后的块段平均品位大于最低工业品位,那就说明该块段开采是有经济价值的,从节约资源出发,我同意带入2个个低品位工程!

5. 矿体边界线的圈定方法

在储量计算图上把矿体空间形态位置,即矿体边界线确定下来的工作,称为矿体边界线的圈定。矿体边界线的圈定一般是在勘探线剖面图、中段地质平面图或矿体投影图上进行,利用工程原始编录和矿产取样资料,根据确定的工业指标,结合矿床 ( 体) 地质构造特征、勘探工程分布及其见矿情况,全面考虑进行的。其一般步骤: 先确定单个工程矿体各种边界线 ( 基点) 位置; 然后,将相邻工程上对应边界点相连接,完成勘探剖面上的矿体边界圈定; 再对矿体边缘两相邻工程 ( 剖面) 和全部工程所控制的矿体各种边界线的进行连接和圈定。

1. 单个工程中矿体边界线的圈定

1) 当矿体与围岩分界线清楚,有用组分分布相对均匀时,即矿体边界线与自然边界线相一致,肉眼易于辨认,则矿体边界基点位置与矿体产状,均可利用探矿工程或自然露头在剖面上直接观察和测量确定。

2) 当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清楚,即呈渐变过渡关系时,只能根据化学取样结果,利用现行工业指标确定矿体边界基点位置。其步骤是: ①根据截穿矿体的单个工程中连续( 分段) 取样结果,首先将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分布地段,暂全部圈为矿体。②计算圈定矿体 ( 边界基点) 内全部样品的平均品位和厚度值。计算结果若大于或等于最低工业品位,而且真厚度也不小于最低可采厚度指标时,则为工业矿体; 通过该基点的边界线则为可采边界线。若计算结果低于最低工业品位,或真厚度也小于最低可采厚度,该圈定边界线范围内矿体为非工业矿体。当矿体厚度小于最低可采厚度,但品位较高,其厚度与品位乘积达到米百分值指标时,可圈为矿体。③当以边界品位圈定矿体范围内的平均品位低于最低工业品位,而厚度大于最小可采厚度时,则可从靠近矿体顶、底板处去掉几个品位较低的品位,再进行计算; 若计算结果达到最低工业品位要求,厚度亦满足最小可采厚度要求,则这时圈定的矿体为工业可采矿体,该边界线则为可采边界线; 若计算结果仍低于最低工业品位,或厚度低于最小可采厚度时,则其仍为非工业矿体。若矿体一侧或两侧为厚大且成片分布的低品位矿时,应单独圈出。④在圈定矿体内,品位低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当其厚度小于夹石剔除厚度不能分采时,则不必圈出,仍作工业矿石对待; 否则,必须圈出作夹石处理,不能参加平均品位和矿体厚度计算。

2. 矿体连续性的圈定

两个相邻见矿工程其矿体经厚度圈定后均合乎工业要求,赋存部位互相对应,符合地质规律,则应在截面上将这两个工程所见的矿体连接成同一矿体。在圈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在储量 计 算 剖面 图或 平 面 图 上的矿体 连 续,除极 个 别情 况外,一 般 应 以 直 线相连。

2) 若用曲线圈定矿体时,工程之间的矿体推绘厚度,不应大于相邻被工程控制的实际厚度。

3) 两工程所见为同一矿体,若矿石类型或品级不同或储量类别不一致时,则只能互为对角线尖灭连接。

4) 如两见矿工程之间矿体被断层或沿脉所切割,则矿体只能据已掌握的地质规律分别推绘至断层或岩脉的边界上 ( 图 8-3) 。

图 8-3 两见矿工程间矿体被断层错断可按已控制的矿体产状推断至断层边界

图 8-4 分枝矿体的圈定及级别界线

5) 对于形态复杂、具有不同产状的分枝矿体或交叉矿体,应划分出分枝,而且在截面形态圈定时,也应在图上注明分枝矿体的储量计算分界线 ( 图 8-4) 。

6) 两相邻工程所圈矿体中无矿夹石的层位相同,部位对应,地质特征一致,则应相连成同一夹层。

3. 矿体边界点 ( 线) 的圈定

( 1) 两相邻工程,一个见矿,另一个不见矿时,用有限外推法确定边界点

1) 两相邻工程,一个见矿,另一个不见矿时,按工程间距的二分之一作尖灭 ( 图8-5a) 。

2) 两相邻工程,一个见矿,若另一个只见矿化 ( 即品位大于边界品位二分之一以上) 则可推工程间距的三分之二尖灭 ( 图 8-5b) 或者用内插法确定边界点 ( 线) 。

图 8-5 两个工程间内推二分之一、三分之二和米百分值工程尖灭

内插法:可采边界基点的确定一般用内插法确定。此法适用于有用组分(或厚度)是均匀渐变的情况。当两相邻见矿工程(或在沿脉中两相邻样品)一个合乎工业要求,另一个不够工业要求,可采边界基点可在两工程间直接内插,若另一工程未见矿,须先确定零点边界,然后再在零点边界与见矿工程间内插确定可采边界基点。内插的具体方法有计算法、图解法和平行线移动法,其原理是一致的。现将计算内插作法、作图内插法、平行线内插法简介如下:

若以一定比例尺表示A、B两工程间的距离R,A工程所得数值(厚度或品位)mA不合乎工业要求,在B工程中所得数据mB合乎工业要求,那么,代表最低工业要求mE的可采边界基点C一定在A、B工程之间,若mA、mB和mE用同一比例尺分别以AD、BF和CE线段表示之,则C点与B点的距离x,可据相似三角形原理按下式计算(图8-6)。

A.计算内插法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

求出x,即可找到可采边界基点C。

图8-6计算插入法确定边界基点

图8-7图解法确定边界基点

B.作图内插法(图8-7)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

C.平线内插法

用一张带一组等间距平行线的透明纸,移动透明纸,使纸上的一组等距平行线代表的矿体标志(品位、厚度或米百分值)值分别与A、B位置的对应值相同,则A、B线与最低工业指标(如1.0)之交点即C点位置(图8-8)。

图8-8平行线法求边界基点

图8-9不能列为“分枝”矿体的小矿体

3)两相邻工程,一个工程见矿,另一个工程只达到米百分值,则该工程可以作为矿体尖灭点处理(图8-5c)。

4)经工程证实,矿体为断层切割错开,在允许的间距范围内,矿体边界可平行推绘至断层线上。

5)当只有单工程见矿,且矿体厚度小于夹石厚度时,不能列为“分枝”矿体(图8-9)。

(2)见矿工程向外作无限推断时的边界确定

见矿工程以外无工程控制,或未见矿工程到见矿工程之间距离远大于勘探时所要求的相应控制间距时,由见矿工程向外推断矿体之边界,称作无限推断。无限推断主要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已揭露矿体部分的规模、矿体变化规律物化探资料,或采用地质法,或形态的自然趋势尖灭法,或几何法圈定矿体。除特殊情况外,一般都作相应网度的1/2或1/4、1/3平推法推断矿体零点边界线。

6. 矿体界线的圈定

本研究所指的矿体界线的圈定是针对已知的矿体,即已经开采或通过勘探工程已经控版 制的矿体权资源,其所在的区域一般已布置了各类的勘探工程,并具有丰富的勘探工程数据 作为矿体界线圈定的依据。因此,矿体界线圈定可借助已有的地质剖面图等资料,并依据 单项工程中样品的分布,通过 Vulcan 软件的边界矢量化工具来进行圈定。矿体界线圈定 的过程及效果如图4.10和图4.11所示。

图4.11 丁家山铅锌矿床矿体边界线侧视图

图4.12 丁家山铅锌矿床地层界线圈定图

7. 寻找关于地质储量计算比较容易明白的方法

矿产储量计算来
mineral reserves,calculation of
根据自地质勘查工作获得的矿床资料,通过计算,以确定有用矿产的数量。这是矿产勘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估算矿床经济价值、确定矿山生产规模和服务年限等的基本依据。矿产储量计算的步骤是:①通过对矿体露头、探槽、浅井、坑道和钻孔岩心的编录、采样和测试,求得储量计算中需要的各种地质图件及矿石的品位、体重等数据资料。②将上述各项数据资料,按三维空间坐标位置,投放到相应比例尺的地质图件上,并按地质构造和矿化规律及矿产工业指标的要求,圈定矿体范围。③根据矿体形态和矿石质量分布特征,考虑勘探工程分布格局或采矿场的布局,将矿体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几何形矿块,用体积公式计算每一矿块的储量(矿块体积×矿石平均体重×矿石平均品位),然后汇总成全矿体和全矿床的储量。矿产储量多以有用组分或金属的量来表示,如若干吨铁、若干吨铜等。以上主要指固体矿产的储量计算方法,液体(石油、地下水等)和气体(天然气)矿产的储量计算方法和有关参数不全相同。

8. 地质工作部署的指导思想

在以往地质成果和成矿预测的基础上,以新成矿理论和找矿模型为指导,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冀东铁矿地质勘查工作,开创钢铁产业资源有保障、有效供给、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1.技术路线

1)以成矿理论为指导,在充分研究分析区内地质、物探、化探、遥感信息和矿产勘查等资料的基础上,根据铁矿成矿规律,筛选工作靶区。

2)通过对重点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和分析类比,建立铁矿成矿模式,确定找矿标志及模式,在大中型铁矿的深部和外围开展铁矿勘查工作;根据找矿模型快速有效地开展新的普查工作,力争找到新的矿产地。

3)运用大比例尺地质、物探测量等手段,进行矿体定位预测,利用山地、钻探工程进行验证和控制,最终达到资源评价的目的。

2.技术方法

1)建立工作区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综合信息数据库,采用GIS、GPS技术进行地形地质和矿区测量定位,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像分析。

2)开展1∶20000高精度航磁测量工作,在较大区域内圈定异常,以指导地面普查工作。

3)根据航磁测量的成果,开展1∶10000地面磁测,进一步圈定异常,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延拓、求导)。在主要地磁异常区测制精测剖面并进行磁性体定量计算,为工程验证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4)根据地磁测量成果,选取重点地段开展1∶10000地质测量,运用岩石地层方法查明异常区内含矿地层特征,圈定矿体或矿化带,结合地面磁测成果,查明断裂构造和褶皱的控矿作用。

5)利用山地、钻探工程对地磁测量圈定的矿体或矿化带进行控制和取样,进一步圈定工业矿体,对铁矿资源量做出评价。

9. 怎样进行地质勘探测量

作为从事地质工程的技术人员,除了应掌握地质勘探工程的专业知识外,还应熟悉勘探工程中的测量工作,尤其是现在测量电子仪器的广泛使用,测量仪器操作越来越简单,应具 有参与或组织实施测量业务的能力,合理使用测量资料。
地质勘探测量通常包括地质填图、勘探工程、地质剖面等测量工作。
第一节 概述
地质勘探是为了详细查明地下资源,并确定矿物位置、形状及储量。地质勘探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和精查三个阶段。普查阶段是根据在地表上所发现的矿点(矿体露头)以及配合地表揭露工程和少量的勘探工程等手段所进行的地质观察。初步查明矿产的品种、矿体的规模、形状和产状,确定矿石的品位和储量。详查阶段亦称勘探阶段,是在普查基础上对矿区进行更详细的勘查,目的是查明矿区的地质构造、矿体产状、矿石品位、物质成份及储量等获得更可靠的地质资料。精查是在普查和详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矿产品的埋藏情况,确定矿体的品位、储量、开采价值、开采方法等,为下一步开矿作好准备。地质勘探工程测量是为地质勘探提供可可靠的测绘资料,配合地质勘探作业以保证任务的完成。
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1.为勘探工程的设计和研究地质构造提供勘探区域的控制测量和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 2.根据地质工程的设计,在实地给出工程施工的位置和方向(又称定位和定线); 3.竣工后测出工程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
4.提供编制地质报告和储量计算的有关图纸资料。
为了进行上述测量工作,应首先在勘探区建立测量控制网,控制网的等级应以《地质勘察测量规程》为依据,并结合勘探区的地形条件和勘探网的密度和精度要求,还应同时满足矿区所需比例尺地形图测量的需要,其它测量工作在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一般情况下作为地质勘探区首级平面控制网,可根据勘探面积、勘探网密度和地形条件,布设四等或5″级导线网,若有GPS接收机,也可布设相应等级的GPS控制网,在此基础上再以交会、导线等方法进行加密。高程控制网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可采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或GPS测高。
当勘探区已建立地形测量控制,如果精度能满足勘探工程测量的需要时,应利用其作为一切勘探工程测量的平面和高程控制,不必重新布网。如其密度不够,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加密。
勘探区的地形测量是为地质勘探工程服务的,测图比例尺的大小是随地质勘探对矿石储量计算的精度要求不同而变化的。储量计算的越精确,测图比例尺就越大,随着勘探工程的进展,勘探工程所需的地形图比例尺也逐渐变大。一般应满足大比例尺(1:500~1:5000)测图的需要。

第二节 地质填图测量
在矿区勘探工程中,首先要进行地质填图,通过地质填图来详细查清地面地质情况,划分岩层,确定矿体分布,以便正确了解矿床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及规律,为下一步的勘探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作为储量计算的地表依据。
一、地质填图的比例尺
地质填图是用地形图作为底图,将矿体的分布范围及品位变化情况、围岩的岩性及地层
的划分、矿区的地质构造类型以及水文地质情况等填绘到地形图上,即成为一张地质地形图。在地质工作的各个阶段,要填绘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图。在普查阶段,要填绘1:10万或1:20万的区域地形图,详查阶段,要填绘1:1万、1:2 .5万或1:5万的地质地形图。在精查阶段,填图比例尺依据矿床的具体情况而定,若矿床的生成条件简单,产状较有规律,规模较大,品位变化较小,则采用的比例尺就小,反之较大。一般规模大、赋存条件简单的矿床如煤、铁等沉积矿床,通常用1:1万至1:5万比例尺的地质地形图;对于规模较小、赋存条件较复杂的矿床如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的内生矿床,通常用1:2000和1:1000的地质地形图;对于某些稀有金属矿床,还可采用更大的比例尺,如1:500。一般地形图的比例尺应与地质填图的比例尺相同,
二、地质填图的方法
地质填图测量包括地质点测量和地质界线测量两个步骤,其中地质点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工作。
地质点是指勘探矿区地表上反映地质构造的点,如露头点、构造点,岩体和矿体界线点、水文点等。它们是地质人员进行地质调查的地质观察点,是填绘地形图的重要依据。这就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地质点测绘在地形图上。地质点的位置是地质人员在实地观察确定的,确定后用红油漆或插一小红旗作为标记,并编号。
测定地质点前应准备好作为底图的地形图,控制点资料,并对控制点进行检查。要充分利用测区已有的控制点,如果控制点不足,可采用导线测量等方法加密。地质点测量作业方法、程序及要求与地形测图的碎部点测量完全相同,地质点测量一般由地质人员与测量人员共同完成。地质人员在选择地质点,描述地质内容和绘绘制地质蓝草图时,兼职立尺员,测量人员按照地形图中测碎部点的方法,测定地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最后制成地质地形图。
矿体及岩层界线的圈定:在测定地质点的基础上,根据矿体和岩层的产状与实际地形的关系,将同类地质界线点连接起来,并在其变换处适当加密点,地质界线的圈定一般由地质人员现场进行,也可野外记录,室内圈定。图12-1是地形图作为底图绘出的部分地质图,图中虚线表示的是根据地质点和地质界线的观测资料圈定的地质界线,例如虚线1~2表示侏罗系(J)和三叠系(T)地层的分界线(P为二叠系、C为石炭系、D为泥盆系、S为志留系)
三、地质填图中的注意事项
1、 地质人员在进行地质点观察时,应携带地形图,并绘制草图
3
2、 地质填图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控制点,包括图根点,控制点经检查符合要求的情况下,
可以直接使用。当控制点丢失或破坏时,必须重新建立图根控制。
3、 地质点测量根据具体的条件可采用:平板仪极坐标法,经纬仪配合小平板仪法,有
条件可采用全站仪进行数字化成图方法测设或用RTK直接测量地质点的坐标。

第三节 勘探工程测量
一、勘探线、勘探网的测设
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各种勘探工程如槽、井、钻孔和坑道等一般都是沿着一定直线方向布设的,这些直线叫勘探线。勘探线又彼此交叉构成一定形状的格网,称为勘探网
(一)勘探线、勘探网的布设形式
勘探工程的布设,一般是平行于矿体走向或者垂直于矿体的走向。人们把平行于矿体走向的勘探线称为横向勘探线。垂直于矿体走向的勘探线称为纵向勘探线。纵横勘探线相互交叉构成勘探网。勘探网的形状和密度由矿体的种类及产状确定。一般有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线型。

勘探网内勘探线的间距是根据矿床类型、勘探阶段要求探明的储量等级而定,一般在20米至1000米之间。为了控制勘探线和勘探网的测设精度,也须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首先在矿区中布设一基线,然后再布设其它勘探线。如图12-3所示,M、N为基线。勘探网上点的编号以分数形式表示,分母代表线号,分子代表点号,以通过基线P的零点为界,西边的勘探线用奇数表示,东边的用偶数表示;以基线为界,以北的点用偶数号表示,以南的用奇数表示。
0
2
表示基线与东第一条勘探线的交点。 (二)勘探线、勘探网的测设 1、基线的测设
在已建立测量控制网的情况下,根据地质勘探工程的设计坐标和已知测量控制点的坐标反算测设数据,直接将地质勘探工程测设到实地上。在尚未建立控制网的勘探区,若没有全站仪,应首先布置勘探基线作为布设勘探网的控制。由地质人员和测量人员实地确定基线的方向和位置,基线一般由三点组成,

10. 矿产储量计算方法有那几类还有矿体的圈定主要有哪些规定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方法应根据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赋存状版态、勘查工程的分布情况等权因素进行选择。
储量计算方法有传统几何法(包括垂直剖面法、水平断面法、地质块段法等)、地质统计学法(包括:普通克里格法、协同克里格法、泛克里格法、随机克里格法、指示克里格法、宏观克里格法等)、其它方法(包括:距离反比法、SD(标准偏差)法等)。

一般最常用也最简单的方法是:地质块段法。

可参考相应矿种的勘查规范资料。此处仅以铜铅锌银镍钼的勘查规范为例。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