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测报告应满足什么规范
❶ 实地勘察报告基本要求是什么
鉴于岩土工程勘察的类型、规模各不相同,目的要求、工程特点和自然地质条件等差别很大,因此只能提出报告基本内容。 报告的内容: (1)委托单位、场地位置、工作简况,勘察的目的、要求和任务,以往的勘察工作及已有资料情况。 (2)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布置,包括各项勘察工作的数量布置及依据,工程地质测绘、勘探、取样、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等方法的必要说明。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不良地质现象等内容,对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4)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包括各项岩土性质指标的测试成果及其可靠性和适宜性,评价其变异性,提出其标准值; (5)工程施工和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的预测及监控、预防措施的建议。 (6)根据地质和岩土条件、工程结构特点及场地环境情况,提出地基基础方案、不良地质现象整治方案、开挖和边坡加固方案等岩土利用、整治和改造方案的建议,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7)对建筑结构设计和监测工作的建议,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间应注意的问题,下一步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建议等。
❷ 如何做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在保证外业和实验资料准确可靠的基础上,文字报告和有关图表应按合理的程序编制。要重视现场编录、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检查校核,使之相互吻合,相互印证。地基岩土分层是一个重要环节,要根据岩土地质时代、土的成因类型、岩土性质、状态、岩石风化程度和物理力学特征合理划分。岩土的工程力学性质是根据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的数理统计值综合判定。报告要充分搜集利用相关的工程地质资料,做到内容齐全,论据充足,重点突出,正确评价建筑场地条件、地基岩土条件和特殊问题,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合理适用的建议。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 报告 图表 编制程序 岩土分层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有关规范、规程对报告的编写也有相应的要求。下面着重谈一谈有关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且侧重于详细勘察阶段。
1报告的编制程序
一项勘察任务在完成现场放点、测量、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现场地质编录和实验室测试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即转入资料整理工作,并着手编写勘察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应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前后照应,顺当进行。不然的话,常会出现现场编录与实验资料的矛盾、图表间的矛盾、文图间的矛盾,改动起来费时费力,影响效率,影响质量。
通常的编制程序是:
(1)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检查和统计。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实验资料是否出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相矛盾。例如:野外定名为粘土的,实验出来的塑性指数却<17;野外定名为细砂的,实验资料为中砂,其0.25~0.5mm颗粒含量百分比达50%以上;野外定为可塑状态粘性土的,实验出来的液性指数却<0;野外定为稍密状态的砂性土,标准贯入击数却<10击;野外定为淤泥或淤泥质土的,实验出的孔隙比却<1;野外定为硬塑粘性土的,标贯击数却<18击……产生诸如此类的矛盾,或由于野外分层深度和定名不准确,或试验资料不准确,应找出原因,并修改校正,使野外对岩土的定名及状态鉴定与实验资料和原位测试数据相吻合。
(3)编绘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
(4)划分岩土地质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地基岩土的分层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因此,此项工作必须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然后编制分层统计表,包括各岩土层的分布状态和埋藏条件统计表,以及原位测试和实验测试的物理力学统计表等。最后,进行分层试验资料的数理统计,查算分层承载力。
(5)编绘工程地质剖面图和其它专门图件。
(6)编写文字报告。按以上顺序进行工作可减少重复,提高效率;避免差错,保证质量。在较大的勘察场地或地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的场地,应分区进行勘察评价。
2报告论述的主要内容
报告应叙述工程项目、地点、类型、规模、荷载、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工程勘察的发包单位、承包单位;勘察任务和技术要求;勘察场地的位置、形状、大小;钻孔的布置者和布置原则,孔位和孔口标高的测量方法以及引测点;施工机具、仪器设备和钻探,取样及原位测试方法;勘察的起止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质量评述;勘察工作所依据的主要规范、规程;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报告应附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勘探点测量成果表和勘察工作量表。倘若勘察工作量少,可只附图而省去表。一个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2.1地质地貌概况
地质地貌决定了一个建筑工地的场地条件和地基岩土条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1)地质结构。主要阐述的内容是:地层(岩石)、岩性、厚度;构造形迹,勘察场地所在的构造部位;岩层中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和风化、破碎程度。由于勘察场地大多地处平原,应划分第四系的成因类型,论述其分布埋藏条件、土层性质和厚度变化。(2)地貌。包括勘察场地的地貌部位、主要形态、次一级地貌单元划分。如果场地小且地貌简单,应着重论述地形的平整程度、相对高差。(3)不良地质现象。包括勘察场地及其周围有无滑坡、崩塌、塌陷、潜蚀、冲沟、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如在碳酸盐岩类分布区,则要叙述岩溶的发育及其分布、埋藏情况。如果勘察场地较大,地
❸ 设计人员从地质勘查报告需要获得哪些资料如何判断报告符合规定和要求
这些都有标准的 报告有编写要求 这个各个省份都不一样
❹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有哪些重要的内容呢
1、工程地质勘抄察报告是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必不可少的基本依据,对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勘察成果要正确反映客观地形、地质情况,确保原始资料的准确性,结合工程具体特点和要求提出明确的评价、结论和建议。
2、建设单位应在新建工程定点后,委托有资质的地质测绘(勘察)单位,对工程的地质进行勘察,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概述。
(2)场地描述及地下水。
(3)地层分布。
(4)工程地质条件评述。
同时,应附以下图表:
(1)钻孔平面布置图。
(2)地质岩性剖面图。
(3)地质柱状图。
(4)地质柱状及静探曲线图。
(5)土壤试验成果汇总表。
(6)土壤压缩曲线图。
(7)土壤剪力试验成果。
3、竣工资料中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应为原件。
❺ 审查地质勘查报告主要看哪些内容
区域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勘查、地球物理勘查、遥感和矿产勘查邓不同回类别的勘查报告答审查重点差别较大,意见格式也不一样。主要审查内容有:
1. 审查依据;
2. 工作方法技术是否满足标准、规范和设计书的要求,工作质量检查验收结果如何;
3.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是否达到设计书的要求;
4. 工作成果是否达到目标任务的要求,主要成果是什么,有什么创新成果;
5. 报告章节是否齐全,图件编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6.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7. 结论与成果等级。
❻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里面有要求,另外还要根据地方规范及习惯增加部分内容
❼ 有哪个文件要求施工之前必须做地质勘查报告
《建筑法》、来《建设工程源质量管理条列》、《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规范》等
施工图设计前必须进行施工图设计勘察
初步设计前进行初步勘察
在施工图前的规划、可研、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勘察,勘察深度国家相关规范都要详细规定,否则属于违法行为
施工前必须要有经过国家行业审查部门出具的施工图审查合格证书,否则属于违法行为,发生重大事故的,追究刑责。
❽ 建筑地质勘察需要哪些规范
如下:
①《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②《建筑抗震设专计规范》(GB50011-2010)
③《建筑工程抗属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④《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⑤《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⑥《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1999)(做岩石试验时需要)
⑦《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⑩《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 87-2012)
⑾《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高层勘察需要用到)
⑿《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勘察用到)
⒀《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2012)
❾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每个单位的格式都不大一样,一般包括两大部分:文字和图表。文字部分有工程概况,勘察目的、任务,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依据的规范标准,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岩土特征及参数,场地地震效应等,最后对地基作出一个综合的评价,提承载力等。图表部分包括平面图,剖面图,钻孔柱状图,土工试验成果表,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分层土工试验报告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