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栖霞市是什么地质地貌

栖霞市是什么地质地貌

发布时间: 2021-02-07 09:34:24

A. 中国红富士之乡----烟台栖霞!!!!!

楼主你好!
红富士口感很好!我喜欢吃,以前也种过,现在种植金银花!希望多多交流!

B. 栖霞市政府海拔多少米

栖霞山有三峰,主峰凤翔峰海拔286米;东北有龙山;西北有虎山。栖霞山的地学内涵极为丰富,古生物化石众多,是许多地学名称的命名地,被专家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地学教科书”。

C. 栖霞区的地理环境

栖霞区地质构造属宁镇褶皱带。地势起伏大,地貌类型多,低山、丘陵、岗地、平原、洲地交错分布。土壤类型,大致可分低山丘陵区、岗地区和平原(含洲地)区三类。栖霞区地形大势南高北低。南部丘陵、岗地连绵起伏,海拔多在50~300米之间。北部沿江平原及江中洲地,地势低平,海拔在10米以下,汛期常受洪水威胁,是南京市重点防洪区之一。
栖霞区地形大势为南高北低。境内无海拔300米以上低山(紫金山海拔448。9米,原为区境内唯一低山,1999年划入玄武区境),南部有南象山、北象山、栖霞山等丘陵,与岗地呈连片分布。北部为沿江平原及江中洲地,地势低平。内丘陵分布较广,以山体单薄,山势和缓低矮为特征。以长江南岸幕府山、栖霞山、龙潭东西向一线,海拔50~300米,即宁镇山脉西段北支。其中有幕府山、直渎山、南象山、北象山、栖霞山、灵山、青龙山等几十座。
栖霞山:位于尧化门东北11公里处,北临大江,东与龙潭擂鼓台相望,西隔九乡河与南、北象山相对,南与岗地相连,呈孤峰之势,形如伞,山中多药草可以摄生,故又称“摄山”。南朝时建栖霞寺于此,故名“栖霞山”。山体自南而北有三条山岭组成,南为景致岗,中为千佛岭,北由黑石石当、平山头、三茅峰组成。栖霞山之主峰三茅峰,呈圆锥形,海拔2847米。栖霞山面积约4平方公里,山体主要由石灰岩、砂岩等组成,北麓由带状花岗岩分布。地质学上的“栖霞灰岩”源于此。
幕府山:北临长江,属宁镇山脉北支西段。据《景定建康志》载,东晋丞相王导建幕府于此山,故名幕府山。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长6公里,宽约15公里,面积10平方公里左右。山体北侧为断层线,成峭壁,多溶洞。南坡平缓,沟谷发育。山有五峰,主峰名北崮峰,偏于山体西南部,海拔204米。山体西北部有夹萝峰,俗名“夹骡峰”,峰下有达摩洞、五马渡等古迹。主产白云岩和石灰岩。幕府山区尚有炮台山、劳山、猪头山、煤炭山、铁石山、乌龟山等低丘。
直渎山:直渎山西连幕府山,北临长江,属宁镇山脉北支。曾名岩山、严山、观音山、西十里长山。东西延伸约6公里,主峰海拔187米。山体北侧为断层线,呈北陡南缓之势。北坡悬崖上,多溶洞,有“严山十二洞”之说,以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有名。直渎山和燕子矶相互辉映,构成南京北郊风景区。直渎山多松、槐等林地分布,北坡有大型采石场多处,1998年始,全面禁采复绿。
象山:南象山、北象山位于尧化门东北4公里处。南、北象山山形似象,故名。南象山长约2公里,西南—东北走向,宽不足1公里,主峰海拔1108米。北象山略呈方形,长宽各约1公里,主峰海拔约807米。东北距栖霞寺约1公里,似栖霞寺的守门双象。主要由象山群的长石砂岩、粉砂岩及页岩组成。山区有疏林分布。
灵山:位于尧化门东南约6公里处,清代时称“林山”,后相传有大仙在此给百姓送灵芝而改称“灵山”。山体平面略呈方形,长宽各2公里,面积约4平方公里,海拔155米,山体由石灰岩组成,有少量松林分布,山北部有灵山煤矿。
青龙山:位于尧化门东北约19公里处,地处龙潭镇南。原名“蟠龙山”,因所产之石为青色,故亦名“青龙山”。东西走向,长约15公里,南北宽不足1公里,海拔166米。山体由石灰岩组成,是三迭系下统地层青龙组和中统地层上青龙组的命名地。 便民河:现今起点为七乡河,汇积东山河,连接三江河,中途汇入句容市境内4条泄洪河,与大道河相通,全长17公里,流域面积近110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宽约40米,最窄为4米左右,摄山境内源头段河床较窄,平均宽20米,龙潭、营防境内中段河床渐宽,平均25米,在长江入江口附近河床宽约100米。新中国成立后,虽经多次疏浚,但整体河床的淤积情况仍很严重。
九乡河:九乡河古称“江乘浦”,源头在江宁县汤山镇琐石村、青龙山一带,至栖霞镇石埠桥村汇入长江。又称“琐石溪”、运粮河。据《江宁县志》载,因其旧时流经琐石、东流、西流、其林(麒麟)、仙林、长林、衡阳、栖霞、石埠9乡,而得名。全长23公里,流域面积145平方公里。区内段长7.8公里,流域面积29.6平方公里。新中国成立后,沿河乡镇多次对河道疏浚拓宽、理直,逐年逐段实施护砌。现排灌流量为200~250立方米/秒,距河口4公里处,设有一座拦水坝,称“中坝”。
七乡河:源于江宁区汤山、孔山诸山,旧时因流经汤山、骆墅、孟塘、孟北、龙泉、东阳、三阳7乡,故得名。于1974年,重开新河将水直接导入长江,全长约18公里,流域面积108平方公里。区内段长7.5公里,流域面积34.5平方公里。
南十里长沟:位于玄武湖北,承受北崮山、劳山、老虎山、魏家山及红山一带来水,在南京火车站西侧过韶山路入玄武湖,汇水面积约12.92平方公里。丘陵面积约占汇水面积60%以上。长沟两岸地带狭长,地势较平坦,是城北主要的工业区。分主流和3个支流。主流源于小营,入玄武湖,长约6.25公里。一支源于劳山,经和燕路小市桥流入主流,长约3.65公里。二支亦源于劳山,在黄家圩桥附近流入主流。三支在长营村以上汇集两条水沟来水,于高家村附近入主流,长3.25公里。
北十里长沟:分为东、西十里长沟,其中,西十里长沟集南京北郊迈皋桥以北山岗之水,至燕子矶附近入长江,全长4.6公里,流域面积7.8平方公里;东十里长沟源于钟山北麓,纳北郊诸岗之水,与西十里长沟汇合后入长江,俗统称“北十里长沟”。新中国成立后,两沟分流,在下游另开新河改道至笆斗山附近入长江,长9.6公里,流域面积28平方公里。
百水河:亦名“白水河”,源于紫金山东麓,汇积附近诸岗之水,沿南西向穿马群镇至花岗圩段汇入运粮河,长约8公里,汇水面积近20平方公里。河道上口平均宽18米,平均深4.5米。
滨江河:源于尧化镇岔路口,汇积附近岗丘之水,沿东向偏北流经尧化门铁路编组站、金陵石化公司化肥厂、金陵石化公司炼油厂后在石埠桥附近入长江,全长15公里,流域面积40平方公里。
三江河:源于便民河楠江桥,北止入江口,全长7公里,是龙潭圩及靖安场一带排涝主干河,也是便民河水系泄洪的一个入江水道。控制面积近25平方公里,行洪流量在100立方米/秒左右。
八卦洲河流:50年代,八卦洲乡开挖拓宽自然河道,形成河道2条及大沟1条。河道为:小江,全长8.6公里(上坝街-下坝街);跃进河,全长5.8公里(临江六组-长江六组)。大沟,即双柳河,全长5.2公里(七里四组-中桥七组)。3条主要河道南北东西贯穿八卦洲。70年代中期,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后开挖拓宽自然河沟形成中沟21条,完成八卦洲乡农田水网化建设。第五节土壤植被 栖霞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带和季风环流的海洋性气候区,季风显著,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水资源充沛。长江横贯东西,江岸线长达81.2公里(含八卦洲环江岸线)。
栖霞区地处中纬度,近地面层受季风交替影响,故季风气候明显,并形成冬寒、夏热、春温、秋暖四季变化明显的气候特征。春季,大致于3月下旬开始,至5月下旬结束,平均历时60天左右。天气特点为:气温逐渐升高,天气寒暖、晴雨多变,常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出现“倒春寒”。夏季,大致从5月下旬到9月中旬,平均历时120天左右,明显分为初夏时的梅雨天气和盛夏时伏旱天气。秋季,大致从9月中旬到11月中旬,历时60天左右。出现天高云淡,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温湿宜人天气。冬季,大致从11月中旬到翌年3月下旬,历时120天左右。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栖霞区常年气温平均为15。3℃。一年中,日最低气温≤-10℃的日数平均为1天,日最高气温≥30℃的日数平均75天,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平均16天。全年日照时数约为2100小时,年日照率在47%左右,无霜期为7个月,在江苏省处于中等偏少的水平。栖霞区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降水日数年平均在110天左右,以降液态的雨水为主,占全年降水的90%以上,间有少量的雪、冰雹等固态水降落。

D. 烟台栖霞市的核工业二七三地质大队是干什么的

以前是找铀矿的,现在自己办实业公司了,做固液分离设备为主业,并有橡胶厂,电子厂,地勘院,商贸公司等,烟台福山有分公司做皮带机。我就是这个单位的

E. 栖霞属于什么地区

有两个栖霞,他们分别是
1.江苏省南京市辖区江苏省南京市辖区
2.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

1.江苏省南京市辖区江苏省南京市辖区
.栖霞区位于南京市主城东北部,源于民国时期的第九区(燕子矶区)和第十区(孝陵区),是以港口运输、石油化工、建材工业、风景名胜、生态农业为主要职能的现代化江滨新区。栖霞区历史悠久,早在7000年前,龙潭地区已有农业氏族聚落,环境优美,风光秀丽,人文荟萃,文化积淀丰厚,文化遗存众多,向为旅游胜地。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1处,其中栖霞寺、舍利塔、燕子矶、六朝石刻最具代表性。因境内有“江南第一名秀山”栖霞山每临深秋,丹枫似火,灿若凝霞,故名"栖霞"。

2.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 栖霞市,隶属山东省,因“日晓辄有丹霞流宕,照耀城头霞光万道”的诗句而得名。该市下辖1个开发区、3条街道和12个乡镇。因盛产苹果,而被称为“中国苹果之乡”。栖霞市的旅游景点也十分丰富,比如崮山、艾山、牙山国家森林公园、牟氏庄园等。 详情见http://ke..com/view/159192.htm#sub8564035

F. 栖霞的栖字怎么读

一、读音:Qī xiá

二、“栖”字的相关知识

  1. 部首:木

  2. 五笔输入法:ssg

  3. 笔画数:10

  4. 笔顺编号内:1234125351

  5. 常用容词语:栖地、栖身、栖息、贞栖、投栖。

G. 栖霞自然条件概况

栖霞是我的家乡,这里是生我养的土地,这里有着那日夜思念的那山、那人、还有那水!
栖霞市地处胶东半岛中心位置,位于东经120°33′—121°15′、北纬37°05′—7°32′之间,总面积2016平方公里,辖13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953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2008年底,全市总人口62.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2万人。 市人民政府驻地邮编:265300。行政区划代码:370686。区号:0535。拼音:QixiaShi。栖霞因以“五更平明,海日东升,照耀城头,霞光万道”而得名,公元1131年置县,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栖霞区位优越。北临人间仙境蓬莱阁,南近青岛,东北离烟台港、烟台机场仅60公里。同三高速、204国道、802省道、蓝烟铁路等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形成出入境快捷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1)栖霞气候:
栖霞属温带季风大陆气候,栖霞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境内大小山峰2500余座,大小河流114条,年平均气温11.3℃,降雨量650毫米左右,无霜期207天,年日照总时2690小时,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气候。不仅适合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的生长,而且是梨、桃、大樱桃、干杂果特别是苹果栽培的最佳区域。
(2)栖霞地形地貌:
栖霞市主要以丘陵地形为主,另有许多著名山岭。像崮山、艾山、牙山等,其中艾山有著名的艾山汤温泉,牙山有著名国家森林公园,而崮山由于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所瞩目。相传唐王李世民东征时,大队人马浩浩荡荡,锦旗蔽日,战马嘶鸣,好不威风。唐王正在得意之时,忽见探马来报,说前面崮山山高林密,云雾遮天,开路先锋不能再往前进。唐王遂下令就地安下前、后两个营寨,后人把这两处地方叫做前寨村、后寨村(哈哈!本网站的创始人就是前寨村的)。连续三天带领军师与众将官上山察看地形,共同切磋山地用兵之道。后来这里便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流传较广的有:运粮道、插旗顶、饮马湾、旗盘山、龙墩石、碓臼窝、南北校场等十大景。加上这里林海茫茫,山花漫漫,更是引人入胜。每当春夏之交,人们成群结队,前来登高望远,饱览胜境。于是,“五月逛崮山,胜似御花园”之说便流传开了。因此,栖霞被称为“胶东屋脊”。
(3)栖霞水文:
水系南流的主要有清水河、漩河汇五龙河入黄海;北流有白洋河、清洋河汇夹河入渤海,黄水河经龙口入渤海。清水河:清水河为永定河支流洋河分支,发源于崇礼县桦皮岭南麓,河道全长109KM,是一条多泥沙季节性河流。白洋河:白洋河,发源于栖霞小灵山西麓,经栖霞市与福山区,流入黄海,全长65公里在栖霞内称白洋河。清洋河:清洋河,俗称内夹河,发源于栖霞城南小灵山,境内长27公里,流域面积330平方公里。另有龙门口水库、庵里水库。
(4)栖霞的植被及土壤:
说起栖霞的植被,我想在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就是苹果树了, 苹果是栖霞农业的支柱产业。早在1866年就引进了苹果,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全市果园面积达到65万亩,年产量120万吨。栖霞苹果以其个大形正、色泽鲜艳、光洁度好、酸甜适中、香脆可口、营养丰富而著称,被命名为 “中国苹果之都”,是全国最大的“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基地”。栖霞生态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6%,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境内有著名的国家级牙山森林公园、艾山温泉、“胶东天池”——长春湖以及绵延百里的十八盘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示范区等自然胜景,有“民间小故宫”牟氏庄园、“东方道林之冠”太虚宫以及胶东革命烈士陵园等著名人文景观,是旅游休闲的理想场所。栖霞属山区丘陵地形,有牙山、艾山、方山、唐山、蚕山等较大山体300多座,中部成为南北分水岭,两侧余脉多呈南北走向,形成低山丘陵,内有河谷冲积平原。全境山地占37%,丘陵占48%,平原占15%。栖霞资源丰富,全市已经探明和开发的矿产有40多种。其中以滑石、大理石、石灰石、花岗岩、黄金、白银等资源最为著名。金银储量30余吨,年产黄金2万两。果品、畜牧、菌菜、粮油四大农业支柱产业优势突出,全市果园面积65万亩,果品总产量120万吨。

其他一些资料像城市、经济概况,行政区划,以及一些特产、旅游等,在网络:“栖霞市”中都有,在这里就不说啦。

H. 山东省栖霞市的一种野生植物木本的,当地人叫它#欧李。书名叫什么

学名就叫欧李,是蔷薇科樱属的灌木,,有人称之为:钙果,因为果实含钙量比较高。

I. 烟台市地质灾害与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区内山区面积广大,矿业发达,经济发展迅速。在地质环境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产生了多种环境地质问题并形成地质灾害,其中尤以矿山地质灾害最为突出。

区内地质灾害分为内营力地质灾害、外营力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3类。内营力引起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地震,它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类无法控制的自然规律,是无法抵御的。外营力地质灾害主要有重力地质灾害、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矿山开采引起的地面变形灾害、海蚀地质灾害等。外营力引起的地质灾害,尤其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质灾害是可以预防,甚至是可以避免的。这里重点研究外营力引起的地质灾害。

一、地面变形灾害

1.地面塌陷

矿山采空地面塌陷是烟台市地面塌陷的主要类型,岩溶塌陷仅在局部小范围内分布,危害程度较轻。

(1)矿山采空地面塌陷

矿山采空地面塌陷点多面广,从塌陷位置来看,几乎各县市(区)均有分布,塌陷类型分金矿、滑石矿、煤矿、萤石矿、建材等矿山塌陷。

(2)岩溶塌陷地质灾害

区内碳酸盐岩分布比较广泛,主要有荆山群光山段、定国寺段和粉子山群张格庄组及蓬莱群香夼组分布区。

2.地面沉陷

烟台市地处胶东半岛,地形以起伏和缓、谷宽坡缓的低山丘陵区为主,低山连绵,沟壑纵横平原,洼地局限地分布于河谷两岸及滨海地带,因此未发现较大范围的地面沉降灾害,但由于人为采掘活动的加剧,局部及小范围内的地面沉陷较为发育。

3.地裂缝

通过调查,全市有代表性的地裂缝有4处,分别为玲珑矿田区2号地裂缝、玲珑矿田区L4号地裂缝、栖霞市庙后乡滑石矿地裂缝、福山铜矿地裂缝等。

二、斜坡环境变异灾害

烟台市地形为起伏和缓的波状丘陵,谷宽坡缓,中部高、南北低,中部自西向东有大泽山、罗山、艾山、牙山、昆嵛山,形成了横贯东西的南北脊梁,最高泰礴顶海拔922m;中部山区一般在300m~800m,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6.6%;山区周围及延伸部分是海拔100m~300m的丘陵区,面积约占39.7%;南北两侧是山前平原和滨海平原,面积约占20.8%。由于山区与丘陵面积占79.2%,所以区内斜坡环境变异灾害比较发育,代表形式有崩塌、滑坡、泥石流。

三、滨岸侵蚀灾害

烟台市的滨岸侵蚀灾害主要分布在蓬莱西部、牟平北部等海岸地段。

四、海(咸)水入侵问题

烟台市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在滨海平原及河流入海口地带形成地下水位漏斗区,致使海(咸)水入侵而污染地下水。自1975年莱州市首次发现海(咸)水入侵以来,海(咸)水大约每年以12%的速度向内陆推进,使地下水资源面临严重威胁,形势十分严重。由于海(咸)水入侵,致使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损失严重,土地荒芜,粮食减产,人畜用水困难,莱州市已有12个乡镇、126个自然村、27万亩耕地处于海(咸)水区内,西由镇某村由于海(咸)水入侵,致使水质恶化,土地荒芜,人畜无水可饮,而导致全村搬迁。同时,海(咸)水入侵也诱发了其他多种疾病,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鉴于海(咸)水入侵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失和危害,引起社会各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先后有中国科学院、烟台市水利局等多家单位对全市海(咸)水入侵现状进行过大量调查工作。

根据多年监测资料,截至1999年底,烟台市海(咸)水入侵范围已达601.31km2,主要分布在东起牟平区、西至莱州市胶莱河的北部沿海一带,南部莱阳市、海阳市也有小面积分布。

五、地下水开采的环境负效应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烟台市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其中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效应最为明显,已经制约了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烟台市地下水开采的环境负效应除上述海水入侵灾害外,还有如下环境负效应:

1.超采地下水形成沉降漏斗

烟台市地处低山丘陵山区,为水资源贫乏区,主要供水水源地均分布在山间河谷冲洪积平原地带,近几年来,全市经济迅猛发展,工农业生产需水量日益增加,使得各水源地超量开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水位降落漏斗集中分布区。

2.土壤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中碱含量超过耕作土壤水平,以致作物开始生长就受伤害。烟台市盐渍化在渤海湾西岸、南岸的泥质海岸带均有分布。土壤盐渍化的成因主要是可灌溉土地用水管理不善造成的。土壤盐渍化的成因类型为滨海型,滨海盐渍土区是由于过量抽汲地下水等原因,由海水侵渍作用造成的,内陆盐渍土区是黄泛平原灌溉用水管理不善造成的。例如,1958年片面发展灌溉,大引大蓄,排水不配套,区域来水量大大超过排水量,抬高了土壤潜水位,造成1959~1961年土壤盐渍化急剧发展。60年代后期,气候频旱,土壤潜水位下降,盐渍化面积减少。70~80年代由于多年偏旱,恢复引黄以来,由于对引水水位和灌溉水量缺乏控制,高位引水,大量灌水,忽视排水,次生盐渍化面积悄然增加。土壤盐渍化给地区农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3.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主要形式有地面沉降、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由于地下水漏斗区的扩大,使部分地区产生地面沉降,产生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如大沽河河堤裂缝,给河堤安全带来隐患。地裂缝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烟台市地裂缝的成因与开采地下水有关。如烟台福山铜矿地裂缝,受矿山排水影响,1986年8月,福山东厅小学篮球场一带产生地裂缝,裂缝呈西北向展布,长300余米,宽0.05m,部分房屋开裂,为此,矿山赔偿损失10万元。

4.超采造成自然平衡破坏,自然生态循环失调

由于超采地下水,地表水资源管理不善,破坏了烟台市沿海地带资源和环境的良性循环,造成自然平衡破坏。由于久旱少雨,地下水干枯,地下水位下降,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扩大,不仅引起土壤盐渍化,而且河流入海流量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加重。海水入侵也破坏了地区的生态平衡,如莱州湾沿岸海水入侵区,报废机井已逾7000眼,4×104hm2耕地受到影响,累计减产(30~45)×108kg粮食,3300×104m2耕地变为荒地,还导致一些工业设备受损,生产效益降低,整个山东半岛因海水入侵影响损失已达50亿元左右。

六、其他环境地质问题

1)地基环境变异;

2)矿坑突水;

3)地方病。

J. “日晓辄有丹霞流宕,照耀城头霞光万道”是什么意思

这是指山东烟台栖霞市 1131年(金天会九年,伪齐阜昌二年)置栖霞县,因“日晓辄有丹霞流宕,照耀城头霞光万道”而得名。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