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麻垌镇白石山属于什么地质

麻垌镇白石山属于什么地质

发布时间: 2021-02-07 04:40:05

⑴ 广西景区在百米悬崖边建厕所,在这建厕所真的安全吗

在悬崖边上建厕所是安全的,广西桂平白石山景区的设施规划还未完成,所以厕所的建造还并未完成,厕所虽然建造在悬崖边上,但是两旁都是有护栏存在的,对于游客的安全有所保障,所以具有足够的安全性,是可以放心使用。

三:广西白石山景区采取的安全措施

1、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政策与法规

旅游安全管理政策法规是旅游安全管理的基础,为旅游安全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并为其指导方向。这些政策状规对游客也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大多数游客会通过这些法规了解景区的规章制度,并自觉地遵守法规条例中的规定,约束自己的旅游行为,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

2、理顺景区的管理体制

从安全管理的环节和体制来看,景区的日常工作涉及多个政府职能机构,包括城建、旅游、工商、林业、公安等诸多部门,但是这些部门、机构大多没有完全理顺彼此之间的行政关系,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尚不健全,由此导致多头领导、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普遍,形成人为的部门分割和地方割据,这种局面直接影响到景区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及办事效率,经常会出现安全管理的“二不管”地带。

3、做好安全评估工作,防患于未然

景区管理机构必须对景区内的不安全因素做出评估,找出不安全因素、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制定相应的措施,作必要的地方配置设施设备,以确保游客的安全。

4、借助高科技手段做好安全预测工作

科技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景区安全管理也可以引人高科技手段,及时为游客提供准确而详细的信息,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

⑵ 麻垌镇的麻垌镇概况

麻垌镇适宜荔枝、玉桂生长,荔枝生产历史悠久,麻垌荔枝以色鲜、味美、香脆可口、核小肉厚而驰名全国,素有“中国荔枝第一镇”之称,2002年通过自治区专家验收获“无公害水果”称号,2003年建有广西首个荔枝出口基地5000亩,现有荔枝树面积12万亩,主要分布在镇之西北,是麻垌经济第一支柱,品种有禾荔、黑叶、丁香、大造、白糖等10多个品种,其中以禾荔为主,面积占90%以上,属迟熟品种,每年7月中旬开始大量上市,产量高,平均年产量达1.25万吨。全镇现有玉桂6万多亩,主要分布于镇之东南,是山区的又一特色经济。八角、柿子、龙眼等林果的种植也发展比较快,并且有加工荔枝干、柿饼的传统,其产品每年都畅销全国各地。乡镇企业也得到较快发展,现有针织厂10家,水果销售公司3家。辖区内建设白石、东官、拦河等3座中小型水库,4所初级中学,1所高级中学。 辖区内有著名的旅游风景区―白石山,其山势雄奇、风光秀丽,属典型的丹霞地貌,道家称之为“白石洞天”,为全国三十六洞天中之第二十一洞天,是浔州“八景”之一。景区内雌雄峰并立,有寿圣寺、三清观,有一线天、云梯、会仙寺、飞鼠岩、面壁僧等景点,并有美丽动听的传说, 山雄石奇,寺圣观清,洞幽景美。

⑶ 广西桂平白石山景区建在悬崖边的厕所引起网友热议,这是怎么回事

事情起始

这件事情是这样的,原先之间这个视频在互联网平台上非常的火,想必很多人都已经看到了这个视频,视频里面就是一个人在山上拍了一下,一个还没有修建好的厕所。

知识普及

白石山风景区,又称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是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一部分,因其风光酷似安徽黄山而被人们称为“小黄山”。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城南15公里处,因山多白色大理石而得名,体现着雄、奇、险的山岳景观。山体高大,有“三顶、六台、九谷、八十一峰”,主脊线长7000 余米,白石山主峰最高峰海拔2096米,是华北平原西北隆起之龙首。

战国时度岭分燕赵,辽宋时一山分两国。白石山奇峰林立,绝壁横陈,险壑纵布,到处直上直下如刀削斧劈,少曲线,多棱角。尤其是峰林地貌带,高差大,密度大,是我国惟一的大理岩峰林景观。

白石山因山体遍布白色大理石而得名,核心的大理岩峰林处于原始自然状态,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白石山海拔高,坡度陡,悬崖绝壁,最高峰海拔2096米,拥有我国唯一的大理岩峰林地貌,是我国峰林地貌的一种新类型。峰林造型独特,千姿百态。夏季,山中多云雾,云海佛光频现,整个景区可以用雄、奇、险、幻四个字来概括。

⑷ 麻垌镇的旅游资源

麻垌镇境内有著名的旅游风景区——白石山。白石山海拔684米,其山势雄奇,专风光秀丽,属属典型的丹霞地貌,道家称之为“白石洞天”,为全国道家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一洞天,是浔州“八景”之一。景区内雌雄峰并立,有寿圣寺、三清观、一线天、云梯、会仙寺、飞鼠岩、面壁僧等景点,并有动听的美丽传说。白石山景区山雄石奇,寺圣观清,洞幽景美,是人们旅游、登高览胜以及富有开发潜力的风景名胜区。

⑸ 道家36小洞天,72福地具体内容是什么

一、十大洞天

《天地宫府图》云:“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东晋道经《道迹经》列十大山洞及与此相应的十大洞天,后为唐司马承祯《上清天地宫府图经》和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等道书记载:

1、王屋山洞,号“小有清虚天”。在王屋县(今山西垣曲、阳城和河南济源等县之间);

2、委羽山洞,号“大有空明天”(“空”,作“虚”)。在黄岩县(今属浙江);

3、西城山洞,号“太玄总真天”。未详所在;

4、西玄山洞,号“三玄极真天”。亦莫知其所在;

5、青城山洞,号“宝仙九室天”。在青城县(今四川都江堰市);

6、赤城山洞,号“上玉清平山”在唐兴县(今浙江天台);

7、罗浮山洞天,号“朱明耀真天”(“耀”,作“辉”)。在博罗县(今属广东);

8、句曲山洞,号“金坛华阳天”。在句容县(今属江苏);系上清道坛,茅山宗本山;

9、林屋山洞,号“左神幽虚天”。在洞庭湖口,而杜光庭则称在苏州吴县(今属江苏);

10、括苍山洞,号“成德隐玄天”。在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主峰在临海县境内)。

二、三十六小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是相对于十大洞天而言。《天地宫府图》云:“三十六小洞天在诸名山之中,亦上仙所统治之处也。”三十六洞天一词,始见于《真诰·稽神枢》云:“大天之内,有地中之洞天三十六所。”据道书所载:

1、霍桐山洞,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今福建霞浦县南);

2、东岳太山洞,名“蓬玄洞天”。在兖州乾封县(今山东泰安),自汉以来认为系考校死魂鬼神处;

3、南岳衡山洞,名“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今属湖南);

4、西岳华山洞,名“总仙洞天”,亦号“极真洞天”。在华州华阴县(今属陕西);

5、北岳常山洞,名“总玄洞天”。在恒州曲阳县(今属河北),明清以后改祀于山西浑源;

6、中岳嵩山洞,名“司马洞天”。在登封县(今属河南);

7、峨眉山洞,名“虚陵洞天”。在嘉州峨眉县(今四川峨眉山市);

8、庐山洞,名“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

9、四明山洞,名“丹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今属浙江。山实在宁波市西南);

10、会稽山洞,名“极玄大元天”。在越州山阴县(今浙江绍兴)镜湖中;

11、太白山洞,名“玄德洞天”。在京兆府长安县(实在今陕西周至、眉县、太白等县间);

12、西山洞,名“天柱宝极玄天”。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

13、小沩山洞,名“好生玄上天”。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

14、潜山洞,名“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怀宁县(今安徽潜山);

15、鬼谷山洞,名“贵玄司真天”。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传为张陵炼丹处;

16、武夷山洞,名“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今福建崇安);

17、玉笥山洞,名“太玄法乐天”。在吉州永新县(今属江西);

18、华盖山洞,名“容成大玉天”。在温州永嘉县(今温州市),与江西华盖山同名异地;

19、盖竹山洞,名“长耀宝光天”。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20、都峤山洞,名“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今广西容县);

21、白石山洞,名“秀乐长真天”。在郁林州(今广西郁林)南海之南,或云和州含山县(今属安徽);

22、句漏山洞,名“玉阙宝圭天”。在容州北流县(今属广西),传为葛洪炼丹处;

23、九疑山洞,名“朝真太虚天”。在道州延唐县(今湖南宁远);

24、洞阳山洞,名“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今湖南浏阳县西北);

25、幕阜山洞,名“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县(今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境处);

26、大酉山洞,名“大酉华妙天”。在辰州(今湖南沅陵)西北;

27、金庭山洞,名“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

28、麻姑山洞,名“丹霞天”。在抚州南城县(今属江西);

29、仙都山洞,名“仙都祈仙天”。在处州缙云县(今属浙江);

30、青田山洞,名“青田大鹤天”。在处州青田县(今属浙江);

31、钟山洞,名“朱日太生天”。在润州上元县(今江苏南京);

32、良常山洞,名“良常放命洞天”在润州句容县(今属江苏),近小茅山;

33、紫盖山洞,名“紫玄洞照天”。在荆州当阳县(今属湖北);

34、天目山洞,名“天盖涤玄天”。在杭州余杭县(今属浙江);

35、桃源山洞,名“白马玄光天”。在玄洲武陵县(今湖南桃源);

36、金华山洞,名“金华洞元天”。在婺州金华县(今属浙江)。

三、七十二福地

《天地宫府图》云:“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福地”一词,其出现甚早,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引有《福地志》和《孔丘福地》。“七十二福地”一词亦见于南北朝道书,《敷斋威仪经》有“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云云,具体名目则载于唐道士司马承祯所编《天地宫府图》等书中:

1、地肺山(即茅山),在江宁府句容县(今属江苏);

2、盖竹山,在衢州仙都县(按唐代衢州未置仙都县),或谓与第十九洞天同址;

3、仙磕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按唐代温州未置梁城县,疑是唐之“乐成县”,即今乐清,其境内名胜北雁荡山有白溪镇,是否,未详);

4、东仙源,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5、西仙源,在台州黄岩县峤岭;

6、南田山,在东海东。传说舟船可至,据《舆地纪胜》称,在浙江青田县南田,为古称七十二福地之一;

7、玉溜山,在东海近蓬莱岛上;

8、清屿山,在东海之西,与扶桑仙境相接;

9、郁木洞(“洞”或作“坑”),在玉笥山(今江西永新境内)南;

10、丹霞洞,在麻姑山(今江西南城境内)西;

11、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今湖南洞庭湖)中;

12、大若岩,在温州永嘉县(今属浙江)。传为陶弘景修《真诰》处;

13、焦源,在建州建阳县(今属福建)北;

14、灵墟,在台州唐兴县(今浙江天台)北。曾是唐道士司马承祯隐处;

15、沃州,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南;

16、天姥岑,在剡县(今浙江嵊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人语天姥”,“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指此;

17、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南;

18、金庭山,在浙江嵊县东,上有金庭洞。唐裴通记云:剡中山水,金庭洞天为最。或曰别名紫微山,在庐州巢县(今属安徽);

19、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今属广东);

20、安山,在交州(今广东、广西)北;

21、马岭山,在郴州郭内(今湖南郴县)水东;

22、鹅羊山,在潭州长沙县(今属湖南);

23、洞真墟,亦在潭州长沙县,一作“洞真坛”;

24、青玉坛,在南岳祝融峰西;

25、光天坛,在衡山西源头;

26、洞灵源,在南岳衡山招仙观西;

27、洞宫山,在建州关隶镇五岭(今福建政和、周宁、屏南等县间之洞宫山);

28、陶山,在温州安国县(当为安固县,今浙江瑞安)。陶弘景曾隐居此处;

29、三皇井,在温州横阳县(今浙江平阳);

30、烂柯山,在衢州信安县(今浙江衢州市);

31、勒溪,在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东;

32、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系正一道坛所在;

33、灵山,在信州上饶县(今属江西)。一作“灵应山”,在饶州(治在今江西波阳)北;

34、泉源,在罗浮山(今广东博罗境内);

35、金精山,在虔州虔化县(今江西宁都);

36、阁皂山,在吉州新淦县(今江西清江)。系灵宝派道坛;

37、始丰山,在洪州丰城县(今属江西);

38、逍遥山,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许逊修道处;

39、东白源,在洪州新吴县(今江西奉新)东;

40、钵池山,在楚州(今江苏淮安);

41、 论山,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42、 毛公坛,在苏州长洲县(今江苏吴县)。或云在苏州洞庭湖中包山七十二坛;

43、鸡笼山,在和州历阳县(今安徽和县);

44、 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今属河南);

45、 平都山,在忠州酆都县(今四川丰都);

46、绿萝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北;

47、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泽县(今属江西)。晋陶渊明隐居处。一说即庐山虎溪;

48、 彰龙山,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北;

49、抱福山,在连州连山县(今属广东),或云在南海交州。一作“抱犊山”,在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

50、 大面山,在益州成都县(今属四川都江堰市);

51、元晨山,在江州都昌县(今属江西);

52、 马蹄山,在饶州鄱阳县(今江西波阳)。一作“马迹山”,或说在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怀宁),或说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53、 德山(一作“地德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

54、高溪蓝水山,在雍州蓝田县(今属陕西);

55、 蓝水,在西都蓝田县(今属陕西);

56、 玉峰,在西都京兆县(今陕西西安)。或作“玉峰山”,在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

57、 天柱山,在杭州于潜县(今浙江临安境);

58、 商谷山,在商州(治在今陕西商县)。

59、 张公洞,在常州宜兴县(今江苏宜兴市);

60、 司马悔山,在台洲天台(今属浙江);

61、长在山,在齐州长山县(今属山东邹平);

62、 中条山,在河中府虞乡县(今山西永济)。或云在河中永乐(山西芮城县永乐镇),实指一山;

63、茭湖鱼澄洞,在西古姚州(治在今云南姚安)。一作“鱼湖洞”,在四明山(浙江宁波西南);

64、 绵竹山,在汉州绵竹县(今属四川);

65、 泸水,在西梁州(指《禹贡》所说梁州,今雅砻江及与金沙江汇合后一段);

66、 甘山,在黔南(泛指今贵州),一说在黔州(今四川彭水、黔江等县邻近贵州处);

67、王晃山(一作“瑰山”),在汉州(治在今四川广汉);

68、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一说在云中郡(在今山西大同);

69、 云山,在邵州武刚县(今湖南武冈);

70、北邙山,在东都洛阳县(今河南洛阳);

71、卢山,在福州连江县(今属福建);

72、 东海山,在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东二十五里,即云台山。

⑹ 白石山好吗

白石山在桂平市区东南35公里,麻垌圩西北8公里处。海拔650米,道书称“白石洞天”,专在属全国三十六洞天中名列第二十一。宋代开始在山上修建寺观,明代以后成为游览胜地。明崇祯十年(1637年),徐霞客曾到此考察,并写了《白石山游记》。山之东为独秀峰,孤峰插天,西为莲花蕊,又称鹅头峰,奇怪险阴,是白石山的主峰,山麓有寿圣寺,炼丹灶,不远处还有飞鼠岩,都是吸引游人的奇特景观。
白石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道家活动场所,有寿圣寺、三清观、会仙岩等寺观。山以独秀和莲蕊两大石峰为主,中有五姥峰,山之东为独秀峰,拔地而起,四面绝壁,直指霄汉,海拔648.8米,相对高度500米;山之西为莲蕊峰,殊为险绝,势若游龙。山体景观独特,气势宏大,上山必经之路一线天,宽2米多,是由石峰隙形成,破壁直上约300余级,仰头上望只见悠悠白云。走出一线天,举目峭壁又是云梯,70多级石磴,是在石壁上凿出,这正是勇敢攀登者的情趣所在,登顶回首,自豪感油然而生,正是升天不信无阶级,透出风云数十层。
交通

坐车到桂平,在搭桂平到大洋的汽车到麻垌镇下车,然后请面包车前往白石山。

⑺ 桂平白石洞天有多高

白石山,位于我国广西省桂平市麻垌镇侧,距市区约35公里,纯属典型的道家丹霞地貌,海拔680多米高。
简简介
按《桂平县志》、《中国道教洞天福地》、《御订道教大字典》以及大量有关道书记载:白石山,是道教所尊崇的三十六洞天之一的第二十一洞天,号称“白石洞天”。白石山又是历代道教徒的修炼活动,弘道阐教之所!山之奇形怪状,异常雄伟壮观,石峰峦特,拔地而起,包含显示了道家所说的“阴阳”之象,两峰并立,直插云空,势如玉笋朝天,千年古树,貌于天然,奇峰怪石,秀雅雄观!白石山集:幽、奇、雅、险、静于一体。

历历史
隋朝初,有道士吴子达诗云:“白石仙山起,洞天帝日乡,精修大道法,平地上云端。”唐道士杨天如诗云:“白石山中灵秀地,阳气刚来合玄机;好教道业欣有望,世人不修待几时。”宋、道士张元章诗云:“居山云白石,卧处即洞天;早晚阴阳字,祈位列仙班。”元道士赵贵和诗云:“浔郡尊白石,道家好禾乡;五行居中外,自然入仙班。”明、桂平县官杨大节曾于悬崖峭壁之上题下“白石洞天”四个一丈方圆的大字,令后人惊吓不已,并有诗云:“乘庆磨崖十八年,聊将名姓立崖前;山间自有生花笔,倩我狂歌塞洞天。”清顺治年间桂平县官蒋松志诗云:“石峰晴起拥双环,云际参天不可攀,地劈灵源称洞府,天留图画出名山。”清康熙桂平县官李日彤诗云:“白石山高瞻远景,心旷神怡对浔城;道家仙境真玄妙,只惜此身居仕铭。”清乾隆年间桂平县官吴志绾诗云:“千寻起律兀,中秀此为断;卓菀孤翠顶,独写风和月。”清嘉庆年间桂平县官黄体正赠道士陈清宗诗云:“白石洞天即仙境,悟道修真露帝庭,升天不信无阶级,透出风云数十层。”由此可见,白石山的确是道家修真悟道之仙境——洞天灵窍所在也! 漱玉泉 寿圣寺后峭壁下有圆珠池,又称漱玉泉。这是一眼方圆约2米的山泉,传说过去每到晨昏寺僧敲响钟鼓之时,泉水便会象滚水似的涌起。清同治《浔州府志》也有这样的记载,但据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实地考察,此说纯属牵强附会。明崇祯十年(1637年)七月廿三日,徐霞客专程到白石山考察,他在游记中谈到了这件事:“峭壁下有圆珠池,水自半崖滴下者,下秋圆潭承之,无他异也。……按志:山北有漱玉泉,而《西事珥》与《百粤风土记》俱谓其泉闻钟鼓则沸溢而起,止则寂然,诧以为异。余谓泉之沸寂,自有常度,乃僧之侯泉而鸣钟鼓,非泉之闻声而为寂沸之。及抵白石,先询之三清观,再征之白石寺并漱玉之名,不知何指,而闻钟泉沸之说,山僧茫然。洵皆好事之言也。”经过后人长期观察,证实徐霞客的记述是科学的、准确的。而泉水清澈见底,四时不涸,且甘甜可口,游人至此,口干舌燥,钦之不啻琼浆玉液。
炼丹灶 出寿圣往右行约1里,有个宽约100余平方米的岩洞,叫三清岩。岩洞之前有庙宇,内供道教尊奉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等三位神仙,因称三清观。洞厅一侧有洞穴,宽约1平方米,据说此洞开与北流县勾漏洞天相通,东晋有名的道家葛洪常由此洞来往两地炼丹。至今,洞穴旁尚有炼丹灶遗迹及葛洪塑像。
环山古城堡 在白石山麓,可见一道土夯的城墙环绕半山,每隔一二百米有城门与外面相通。这道环山古城墙建于清咸丰年间,即太平天国中期。那时,由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李文茂领导的一支起义军,沿西江而上,攻占浔州府城,定为秀京,建立了大成国。在此期间,浔州府、桂平县的地方官员只好跑到白石山,依山凭险,筑起城墙,维持其反动统治。从此,这道蜿蜒曲折、有若玉带的“小长城”,便成了白石山的奇景之一。
苍玉峡 又名青玉峡,俗称洞门巷,是攀登白石、进入洞天的必经之路。峡的两旁峭壁千仞,悬崖峭壁之间,一条宽仅2米、高约三四百米的石巷穿崖而上,中有石阶,游人攀登在险陡的石阶上,仰望天空,只剩下一道弯弯的蓝线,故又称“一线天”。
云梯 在苍玉峡之上,酷似高悬云端的一把梯子,因名云梯,又叫“三十六阶”,隐寓“脚踏云梯上青天”之意。梯凡136阶,系在一块长形巨崖上开凿而成的石磴,宽约1米,陡而险,足有70度以上的坡度,游人攀登其上,一种如李白诗中所说的“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的感觉油然而兴,胆小者往往望而却步。
会仙观 由云梯再上数百米,有个大岩洞,洞开厅内有“神仙脚印”,“白石洞天”指的就是这个地方。明代在此建造了接连5间庙宇,叫会仙观。内供神像数十尊,均精雕细刻,栩栩如生,其中一个脸颊精瘦,双目炯炯有神,双肋肋骨历历可数,人称“瘦仙”。可惜经过“文革”动乱,所有神像已荡然无存。会仙观外有会仙亭,相传有缘份的人,可以在这里和神仙相会。
飞鼠岩 白石山以西数里有飞鼠岩。一座石山,两块如山大石互相撑持,构成“八”字形的洞口,这就是飞鼠岩。岩的四周丘陵起伏,利于飞鼠栖息活动,岩内洞厅高50余米,宽30余米,深20多米,栖息飞鼠数以下万计,每到傍晚时分,飞鼠成群结队由洞中飞出觅食,黑压压的一大片,在空中形成一朵乌云,发出类似海涛一样的巨大响声,景象常壮观。

⑻ 广西白石山的介绍

座落于桂平市东南35公里的中国荔枝之乡桂平麻垌镇西北8公里处,道书称白石洞天,是中国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二十一洞天, 名曰秀乐长真之天。

⑼ 广西桂平市麻垌镇东岸村地形

有山有水,荔枝的产地,还有风景区:白石山。

⑽ 白石山怎么样

白石山旅游景区,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城南15公里处,地处在太行山最北端。景区面积平方公里,最高峰佛光顶的海拔为2096米。是世界地质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里的地理,地貌独一无二。有大理岩峰林景观。因山多白色大理石而得名,体现着雄,奇,险的山岳景观,有小黄山的称号。

这里有全国独一无二的。白石山景区玻璃栈道险峰叠翠,层林尽染,在白石画廊的双雄石至飞云口绝壁栈道1.5公里处。有全国唯一的双层玻璃廊桥, 其中玻璃栈道长120米,玻璃廊桥80米,廊桥上层42米、下层38米。位列国内玻璃栈道之首。白石山现有两条玻璃栈道,一条是双雄玻璃栈道,长90米,另一条是飞狐玻璃栈道,长200米。

文章参考:

涞源白石山旅游景区有一座全国独一无二的双层玻璃栈道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