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钻探怎么取样

地质钻探怎么取样

发布时间: 2021-02-07 01:25:53

㈠ 百度知道地质勘查取样中的打块法和拣块法的定义分别是什么

我们知道,地质勘查一般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四个阶段。在不同的勘查阶段有不同的勘查技术手段。目前大量采用的是钻探工程和坑探工程。
在坑探工程中,矿体的人工揭露面比较大,所以常用的取样方法也比较多,主要刻槽法、剥层法、全巷法、刻线法、方格法、攫取法和打眼法。其中,方格法就是打块法,攫取法就是拣块法。

打块法(方格法):在矿体出露部位(即各坑探工程中,如探矿穿脉等等)按一定网格(网格形状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和菱形等),在其交叉点上打取矿石碎块,合并为一个样品的采样方法。该法适用于矿化不均匀的矿床。

拣块法(攫取法):是在矿石堆上或者矿车上按一定的网格捡取块度合适的矿石合为一个样品的采样方法。采样时是用一张绳网铺在矿石堆上,在网格中心或者交叉点上取出块度、数量大致相等的少量矿石碎块合并成一个样品。
这种方法要求所取样的矿石堆必须是在矿体内掘进坑道时产生的,以防止有围岩混入使得矿石贫化,造成误差。
该方法适用性较广,效果也比较好。在开采矿山的地质工作中,对矿车、选矿场、矿石堆场上取样,这是唯一有效的方法。缺点是不能分段取样。

这两种取样方法在地质勘查和开采矿山中均有用到。

PS:两种取样方法多有相似之处,比较容易混淆概念,之前对打块法有过回答(http://..com/question/357423333.html?oldq=1),不过有想当然之嫌,实在惭愧。现经求证,得出正解!

㈡ 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详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

一、规范的主要特点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基本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主要特点表现在:
(一)类别划分和名词、术语的定义基本与国际惯例接轨
规范按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将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16种类型,每一类型一个编码,便于不同类型的识别和数据的计算机处理与信息交流。名词、术语的定义严谨、词义确切,与国际惯例基本一致,便于国际交流。
(二)强化了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内涵
资源/储量分类的依据是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相应的可行性评价及其得出的不同经济意义。突出了可行性评价程度(特别是可研和预可研)及其得出的经济意义在分类中的重要作用。
(三)取消了“各级储量比例”的要求
规范对“各级储量比例”再不作硬性规定,而是由投资者根据需要确定,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业市场发展的需求。对于各类储量、基础储量或资源量的用途要求仅作了一般性规定,基本原则是探明的矿产资源应满足矿山建设还本付息期所需的矿量;控制的矿产资源应达到矿山最低服务年限的矿量;推断的矿产资源应满足矿山远景规划的矿量。
(四)利用“类型系数”作为划分矿床勘查类型的依据
本规范对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首次引入了“类型系数”的新概念,利用“类型系数”作为划分矿床勘查类型划分的依据,减少了人为的干扰因素,使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从定性向半定量转变。
(五)规范包含四个勘查阶段的有关技术要求
规范对铜、铅、锌、银、镍、钼矿的勘探、详查、普查、预查工作均提出了相关的技术要求,而不仅是对某一阶段工作提出了技术要求,以满足多层次勘查和不同业主对地勘工作的需求。所以,称为“地质勘查规范”。
二、矿床勘查类型与勘查工程间距
一般是先划分矿床勘查类型,然后根据矿床勘查类型确定勘查工程(或叫探矿工程、采样工程)间距。
(一)矿床勘查类型划分
1.类型系数:通过对75个矿床勘查类型实例的研究,规范首次提出了“类型系数”的新概念。划分矿床勘查类型和确定勘查工程间距时,应依据主矿体规模、形态及内部结构、矿床构造影响程度、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和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5个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
为了量化这5个因素的影响大小,给每个因素赋予一定的值,即类型系数,根据5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值之和就可以确定是第几勘查类型。在5个因素中,主矿体之规模大小比较重要,所赋予的类型系数值要大些,约占30%;构造对矿体形状的影响与矿体规模有间接联系,所赋予的值要小些,约占10%;其它3个因素各占 20%。
(1)矿体规模分为大、中、小型三类,其具体划分及类型系数见表1。

表1 矿体规模划分及类型系数表
矿体规模 类型系数 矿产种类 长度(m) 延深或宽(m)
大型 0.9 铜、钼 >1000 >500
铅、锌 >800 >500
银 >300
镍 >400
中型 0.6
(0.3~0.6) 铜、钼 300~1000 300~500
铅、锌 300~800 200~500
银 150~300
镍 200~400
小型 0.3
(0.1~0.3) 铜、钼 <300 <300
铅、锌 <200
银 <150
镍 <200
由于矿体规模对勘查类型影响较大,小型矿体(<300m)和中型矿体(300~1000m)按长度不同应有不同的值:小型矿体长度<100m赋值 0.1,150~200m赋值0.2,>200赋值0.3;中型矿体长度300m赋值0.3,400~500m赋值0.4,>500赋值0.6。

(2)矿体形态复杂程度分为三类
A.简单:类型系数0.6。矿体形态为层状、似层状、大透镜状、大脉状、长柱状及筒状,内部无夹石或很少夹石,基本无分枝复合或分枝复合有规律;
B.中等: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系数0.4。矿体形态为似层状、透镜状、脉状、柱状,内部有夹石,有分枝复合;
C.复杂:类型系数0.2。矿体形态主要为不规整的脉状、复脉状、小透镜状、扁豆状、豆荚状、囊状、鞍状、钩状、小筒柱状,内部夹石多,分枝复合多且无规律。
(3)构造影响程度分为三种
A.小型:类型系数0.3。矿体基本无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很小;
B.中型:类型系数0.2。有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
C.大型:类型系数0.1。有多条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对矿体错动距离大,严重影响矿体形态。
(4)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大致分为稳定,较稳定和不稳定三种。各矿种不同稳定程度的厚度变化系数及类型系数见表2。

表2 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及类型系数表
矿产种类 稳定程度 厚度变化系数(%) 类型系数
铜 稳定 <60 0.6
较稳定 60~130 0.4
不稳定 >130 0.2
铅、锌 稳定 <50 0.6
较稳定 50~100 0.4
不稳定 >100 0.2
银 稳定 <80 0.6
较稳定 80~130 0.4
不稳定 >130 0.2
镍 稳定 <50 0.6
较稳定 50~100 0.4
不稳定 >100 0.2
钼 稳定 <60 0.6
较稳定 60~100 0.4
不稳定 >100 0.2

(5)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根据主元素品位变化系数划分为均匀、较均匀,不均匀三种。各矿种有用组分均匀程度具体划分及相应的类型系数值见表3。
表3 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及类型系数表
矿产种类 均匀程度 品位变化系数(%) 类型系数
铜 均匀 <60 0.6
较均匀 60~150 0.4
不均匀 >150 0.2
铅、锌 均匀 <80 0.6
较均匀 80~180 0.4
不均匀 >180 0.2
银 均匀 <100 0.6
较均匀 100~160 0.4
不均匀 >160 0.2
镍 均匀 <50 0.6
较均匀 50~100 0.4
不均匀 >100 0.2
钼 均匀 <80 0.6
较均匀 80~150 0.4
不均匀 >150 0.2
注意:品位变化系数要用矿体单样品位计算,而不是用单工程矿体平均品位。

2.矿床勘查类型划分: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主要根据上述5个地质因素及其类型系数来确定,具体划分为三种勘查类型:
第Ⅰ勘查类型:为简单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2.5~3.0。主矿体规模大到巨大,形态简单到较简单,厚度稳定到较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到较均匀,构造对矿体影响小或中等。
第Ⅱ勘查类型:为中等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7~2.4。主矿体规模中等到大,形态复杂到较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
第Ⅲ勘查类型:为复杂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1.6。主矿体规模小到中等,形态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到严重。
本规范把原来的4至5种勘查类型调整为3种。本规范的Ⅰ类型相当于原来的Ⅰ、Ⅱ类型;Ⅱ类型相当于原来的Ⅲ类型;Ⅲ类型相当于原来的Ⅳ、Ⅴ类型。
(二)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
规范对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只提出了原则意见。勘查工程的布置,一般是以一定几何形态的网格来控制矿体,并根据工程密度估算不同类别的资源/储量;勘查工程的布置还应考虑不同勘查阶段的衔接。
为了在实际工作中能有所参考,本规范附录D之表D.4给出了3种勘查类型“控制的”资源/储量的参考工程间距(见表4)。这些数据仅是经验的总结,使用者必须结合矿床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工程间距。
表4 铜、铅、锌、银、镍、钼矿床勘查工程间距参考表
矿 种 矿床勘查类型 控制的勘查工程间距(m)
沿走向 沿倾向
铜 Ⅰ 200~240 100~200
Ⅱ 120~160 100~120
Ⅲ 80~100 60~80
铅锌 Ⅰ 160~200 100~200
Ⅱ 80~100 60~100
Ⅲ 40~50 30~50
银 Ⅰ 100~120 80~100
Ⅱ 60~80 40~50
Ⅲ 40~50 40~50
镍 Ⅰ 160~200 100~160
Ⅱ 50~80 50~80
Ⅲ 40~50 40~50
钼 Ⅰ 120~200 100~200
Ⅱ 80~100 60~80
Ⅲ 40~50 40~60
注意:1.工程间距沿倾向钻孔指实际控制矿体的距离(斜距),坑道为中段高度;
2.同一勘查类型中工程间距视矿床规模及复杂程度择优选用;
3.当矿体沿倾向变化较走向稳定时,工程间距沿矿体走向可密于倾向。

1.表4中未给出探明的和推断的工程间距。探明的工程间距应在研究矿床自身特征的基础上,确定加密工程间距,不限于“控制的勘查工程间距”的二分之一,目的是确定矿体的连续性,使矿体连接无异议。推断的工程间距,可以是不等间距的稀疏工程控制,其稀疏程度可以是“控制的勘查工程间距”的2-3倍。
2.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与矿体五种主要地质因素 (规模、形态、厚度稳定程度、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构造影响程度等) 有关。对于勘查工程数量较多的矿床,可运用地质统计学或其他数理方法确定最佳工程间距;对于一般的中、小型矿床,有类比条件时,运用传统的类比法确定最佳工程间距;对于大型矿床,应进行工程间距试验或不同勘查手段的工程验证,以确定最佳工程间距。
3.勘查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应根据矿床类型和地形条件确定:一般I类型以钻探为主,并用坑道进行验证;Ⅱ类型和Ⅲ类型应以坑钻结合对矿体加以控制,如果地形平缓,则以钻探为主,地形陡峻则以坑道为主。
4.对于第Ⅲ勘查类型中极其复杂的小型矿床,无法探求控制的资源量/储量时,可施行边采边探、探采结合的方法。

㈢ 什么是钻探取样

地层系指岩层、土壤层、及卵砾石层。地层之区别以地质种类与钻探方法考量,可分类如下:
(1) 岩层:指整块岩体未风化、轻度风化或完全风化,完全风化者视为土壤。岩石依生成过程不同一般可分为沉积岩、火成岩与变质岩。
A. 软岩层:软岩层系指岩心单压强度较低,不需钻石钻头施钻,仅用钨钢钻头,配合三套岩心管施钻之岩层,如泥岩、页岩、粉砂岩、砂岩、石灰岩、等沉积岩。
B. 硬岩层:硬岩层系指岩心单压强度较高,需采钻石钻头配合三套岩心管施钻之岩层,如片岩、板岩、花岗岩、片麻岩、玄武岩、安山岩等变质岩。
(2) 土壤层:以4.75mm为界,颗粒粒径小於4.75mm之黏土、粉土与砂土均属之,通常可以用水洗钻探法或泥浆水清除钻喳者。
(3) 卵砾石层:颗粒粒径大於4.75mm之砾石、卵石、块石与崩积岩块均属之,无法单独用水洗钻探法清除钻喳而需配合其他钻探方法施钻者。再以重鎚导管(Drive Pipe)等夯挤卵砾石至管外,始得维持钻探进行。卵砾石层钻探尚可采用钻堡、凿岩机或以普通钻机配合灌浆方式钻探,方式之取舍视工程条件及设计需用而定。
土壤层钻探
(1) 套管:承包商应具备足够之套管,套管直径应能适合需要最大岩心管及取样器之作业,套管应尽量放至孔底,但不得超过取样位置。必要时得使用稳定液保护孔壁以防崩坍,但需先经工程司同意。
(2) 标准贯入试验及分裂式取样:取样以标准劈管式取样器为之,其规定如下:
A. 标准劈管取样器:应可兼充标准贯入试验者。取样器尺度规格须符合ASTM D1586(土壤贯入试验和劈管取样法)之规定。
(140lb)重锤,与打桩头各一个及允许自由落下长760mm(30in)之导引装置一套,落锤时能量不可因导引装置及锤间之摩擦而损失。贯入所用连接钻杆,外径为41.2mm,内径为28.5mm之钢制钻杆(A Rod)。
以规定重锤用自由落高760mm将取样器贯入土层,记录每贯入15cm之打击次数,以第二及第三个贯入15cm之打击次数和作为贯入阻抗N值,若打击超过100下而贯入深度末达45cm时,可停止试验,此时应记录总打击次数和总贯入深度,或以最後30cm之相对打击次数作为N值。
C. 取样:每一土层内至少应做贯入试验兼取样一次,其间隔长度不得超过[2m][ ],工程司可酌视实际土层情况增减取样间隔。取样处须在套管600mm以下,套管端至取样处之土壤,须先以射水俯角45

㈣ 岩土工程勘察中勘探与取样需要掌握哪些内容

根据2012年注册岩土考试大纲:勘探取样应掌握如下内容

1)了解工程地质钻探的工艺和操作专技术;
2)熟属悉岩土工程勘察对钻探、井探、槽探、洞探的要求;
3)熟悉土样分级,各级土样的用途和取样技术;
4)熟悉各种取土器的规格、 性能和适用范围;
5)掌握取岩石试样和水试样的技术要求;
5)了解土要物探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和成果的应用。

㈤ 地质勘探多少面积取样

这个要看勘探什么内容。石油和其他矿物的勘探从几公里到数千公里范围都回有可能。勘探包括钻答探井探槽探触探以及地球物理勘探等多种方法,钻探是指用一定的设备工具(即钻机)来破碎地壳岩石或土层,从而在地壳中形成一个直径较小深度较大的钻孔(直径相对较大者叫钻井,比如石油勘探钻井)的过程。采取原状土样的钻孔口径不得小于91mm,对仅需要鉴别地层岩性的钻孔口径不宜小于36mm,对湿陷性黄土中的钻孔口径不宜小于150mm。

㈥ 地质勘探中化探取样深度要求

矿产复勘查的土壤样品一般为0-制30cm(不采集富含腐殖质的表层);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的表层土壤样品一般区域为0-30cm(不采集富含腐殖质的表层),城区为0-30cm;多目标深层土壤样品为150-180cm。
水系沉积物、岩石、水和植物样品没有深度要求。

㈦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见证取样规范。 见证取样比例是多少 譬如100钻孔点见证取样要弄几个点啊

你肯定不是搞这个的,呵呵,你可以参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规范专规定正常取样和原位属测试钻孔不少于总勘探孔的1/3,但现在勘察单位都比较保守,一般取样孔占1/2,原位测试孔占1/3-1/2,其余的为鉴别孔,你自己翻翻规范,写的很明了。

㈧ 地质勘探的的方法

地质勘探的方法主要有坑、槽探、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
一、坑、槽探
就是用人工内或机械方式容进行挖掘坑、槽、井、洞。以便直接观察岩土层的天然状态以及各地层的地质结构,并能取出接近实际的原状结构土样。
二、钻探
是指用钻机在地层中钻孔,以鉴别和划分地表下地层,并可以沿孔深取样的一种勘探方法。钻探是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勘探手段,它可以获得深层的地质资料。
三、地球物理勘探
简称物探,它是通过研究和观测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探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的。常用的地

球物探方法有直流电勘探、交流电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地震勘探、声波勘探、放射性勘探。

㈨ 地质勘探取土怎么办 巨匠土壤取样取芯勘探钻机

工程抄地质勘察方法:测绘、勘探、袭岩土测试、长期观测
测绘:将建筑影响范围内的地质现象反映在地形图上。是一种在地面进行的勘察方法。
勘探:是一种查明地下地质情况的勘察方法。可分为:(1)物探(地球物理勘探):根据导电率、磁性、密度以及弹性波在地下不同地层、介质(水、空洞、岩等)中传播速度的不同来划分岩性、地下水位、溶洞分布等等。指导钻探。(2)钻探:与坑(槽)探配合使用3)触探:即是一种勘探手段,又是一种原位测试方法。
原位测试: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旁压试验、现场直接剪切试验。
长期观测。

㈩ 建筑工程施工勘察过程中的钻探取样的现场布置

建筑工程施工勘察过程中的钻探取样的现场布置根据建筑物地基的设计点进行布回孔。
在工答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水平定向钻承包商应施工现场勘察,一旦施工地点确定,应对相应区域进行勘测并绘制详细准确的地质。
施工勘察是为编制建筑物的施工设计而进行的补充工程地质勘察。其任务是解决编制各个建筑物及其各个部分的施工详图时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是利用各种开挖面和施工导硐进行,必要时还可布置专门性的平硐、大口径钻井以及现场试验等。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