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化石一定出现在下列什么地质年代
『壹』 分析下列资料,回答下面问题。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
(1)C (2)A (3)B (4)C (5)“略”(答案合理即可) |
『贰』 在地质年代物种甲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出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本复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制物进化的证据.首先考虑古生物化石在地层里出现的顺序能揭示出生物进化的哪些规律.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种类越多,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水生生物的种类越少.甲化石比乙化石出现晚,则说明甲比乙结构复杂.
『叁』 被子植物盛行于哪个地质年代
白垩纪。
辽宁古果化石,目前人类发掘到的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生长于早白垩世距今1亿2千4百万年。可以说是已知的世界上第一朵花。
现存于北京自然博物馆。
『肆』 化石主要出现在哪些地层
化石之所以能够成为生物进化的证据,主要原因是什么
A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
『伍』 在古生物学方面,我们根据动植物化石出现在不同地质年代的______,可以推断出生物是进化的.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专层的形成,有着平属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故答案为:地层
『陆』 分析下列资料,回答下面问题.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
(1)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故C正确.
(2)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有许多物种只存活了相当短暂的时代就逐渐灭亡了,原因是没有产生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被淘汰,这是不适者被淘汰.故A正确.
(3)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因此,从化石记录看,藻类植物最先出现,然后是苔藓植物,再后来是蕨类植物,然后才出现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可以推测,原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是从古代蕨类植物进化来的.故B正确.
(4)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动物有明显的四肢,它可能属于爬行类.
(5)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说明现在的各种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化而来的;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故答案为:(1)C.
(2)A.
(3)B.
(4)C.
(5)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说明现在的各种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化而来的;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言之有理即可)
『柒』 用生物化石断定地质年代
答案:A
『捌』 如图是不同地质年代地层分布图,则出现在不同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分布规律是()A.越简单、越低等的生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专,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属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故选:D
『玖』 被子植物出现在那个时期
被子植物的化石在白垩纪(1.36~0.9亿年)爆发性地大量出现,许多人弄不清原因,如达尔文就说:“被子植物的起源简直是可恶的神秘事物”。
古生代起源说
主要根据在南非二叠纪的地层中发现的舌羊齿(Glossopteris),这种舌羊齿为乔木,单叶互生,单网脉,具有单性的生殖结构,双气囊花粉,胚珠生于壳斗。舌羊齿是介于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中间类型,又被当作现代被子植物的起点。Camp, Thomes, Eames主张被子植物起源不迟于古生代的二叠纪。张宏达提出的华夏植物区系理论亦认为,有花植物应该在泛古大陆Pangaea还未有解体之前就已经产生,支持有花植物起源不迟于二叠纪的观点。
关于泛古大陆集合、解体的模式Valentine J. W. (瓦伦丁)和穆尔(Moores E. M.)1972年提出一个理论,寒武纪前(5亿年前)存在一个泛古大陆Pangaea I,寒武纪后这个泛古大陆解体,在奥陶纪至志留纪(4.1~3.5亿年)由四个大陆组成地球:部分北美和部分西欧组成的大陆,欧州和北美组成的大陆,乌拉尔以东和阿尔卑斯以北的亚洲的大陆,以及由非洲、南美、印度、澳洲、南极洲组成的冈(贡)瓦纳大陆。二叠纪~三叠纪(2.1~1.7亿)年又出现了统一的古陆,称为泛古大陆II Pangaea II。不久,(在三叠纪~侏罗纪末),泛古大陆延伸到美洲中部赤道鞑蒂斯海(古地中海)分裂,侏罗纪晚期,澳洲和南极洲脱离了冈瓦纳大陆的主体。南美陆块也在白垩纪末或第三纪早期离开非洲。白垩纪(1.2亿年前)大西洋裂开,北美与欧洲分离,冈瓦纳解体,印度向东北方向飘移,与劳亚古陆结合。
从以上的假说看,关于大陆飘移和板块的学说似乎是有理由的。但是被子植物具有现代意义的花、果化石在白垩纪以前的地层中没有出现,因此大多数学者同意被子植物。
中生代起源说
在东亚、北美、欧洲等北半球于白垩纪早期才出现无可置疑的被子植物化石。支持中生代起源说的也包括塔赫他间,我国的古植物学家徐仁等。一些在白垩纪以前发现的被认为属于被子植物,例如法国和美国三叠民地层中出现的“棕榈”叶Protopalmophyllum,可能属苏铁类,英国和德国三叠纪地层中发现的“阔叶树”的叶Phyllites,中能属于买麻藤目或种子蕨目。东格陵兰三叠纪末期的地层中出现颗粒叉网叶Furcula gramulifera最初曾被认为可能属被子植物,后来被证实是大羽羊齿一类的种子蕨,我国江西安源、内蒙古东胜同时代的地层也有。从印度侏罗纪地层中出现的印度同型木Homoxylon,次生木质部由梯形管胞组成,有人曾认为与木兰目的昆栏树属、水青树属有关,后来证实是本内苏铁的次生木质部。从三叠纪地层出现,一直到白垩纪才灭绝的Caytonia开通尼亚,它们的营养叶、脉序以及大孢子叶都有些象被子植物,但它们具有单性花,大孢子叶并不闭合,胚珠裸露,与原始的被子植物并无直接的亲缘关系。
古生代起源说。
一般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中生代末期,不早于白垩纪,但我国地质学家潘广在辽宁侏罗纪的地层中找到被子植物的化石:胡桃科枫杨属的果序化石,甚至有单子叶植物的狗尾草,因此被子植物的起源有可能早于白垩纪。持后一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被子植物不可能一开始就具有完善的输导组织及花果结构,输导组织的的演化大约需要1亿年时间(张宏达),被子植物从发生、发展到完全取代裸子植物成为地球上的占统治地位的植被,是从渐进式的进化,积累到一定的阶段,引起了跳跃式的发展,这就是被子植物到白垩纪早期突然之间大量出现的原因。张宏达认为要经过萌芽阶段、适应阶段、扩展阶段到全盛阶段,认为被子植物的起源应不晚于三叠纪。
『拾』 地质年代有哪些划分方法
目前世界已知13万种古生物物种,已知200多万种现生物种。面对如此多的物种科学家们不但要研究古生物的年代、特征,还要给现生生物命名、分类,并弄清新旧物种间的进化、繁盛情况。
地质年代通常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是用同位素方法来计算岩层的年龄,被称为绝对地质年代,用距今几百年、几千万、几亿年等表示。另一种方法是依据地质、岩石、古生物和古地磁等方法来确定地层的先后顺序,将地质历史划分为若干阶段或时期,称作相对地质年代,根据不同的时间间隔分别用宙、代、纪、世等单位表示。
标准化石
在众多的古物类中,有些门类在反映地质年代上非常“灵敏”,被科学家们称作“标准化石”,它们被用作划分地层时间时往往起主导作用。例如三叶虫,它们只生存在古生代,而且演化明显,在古生代不同时期中都有各具特色的属种代表,是著名的标准化石。
太古宙(40亿~25亿年前)
细菌和藻类出现,最早的生命现在大约3.8亿年前左右,代表化石:细菌化石。
元古宙(25亿~5.7亿年前)
蓝藻和细菌开始繁盛,无脊椎动物出现,代表化石:蓝藻化石。
古生代
寒武纪(5.7~5.1亿年前)
大量多细胞生物快速出现,最繁荣的生物是节肢动物三叶虫,代表化石三叶石化石。
奥陶纪(5.1~4.38亿年前)
淡水无颌鱼出现,代表化石:无颌鱼化石。
志留纪(4.38亿~4.1亿年前)
有颌鱼类出现,代表化石:有颌鱼类化石。
泥盆纪(4.1~3.55亿年前)
脊椎动物飞跃发展,硬骨鱼出现。代表化石:硬骨鱼化石。
石炭纪(3.55~2.9亿年前)
蟑螂、蜻蜓类等陆上昆虫繁盛。代表化石:古昆虫化石。
二叠纪(2.9~2.5亿年前)
两栖动物繁荣,裸子植物出现。代表化石:两栖动物和裸子植物化石。
中生代
三叠纪(2.5亿~2.05亿年前)
最早的恐龙出现并繁荣,最早的哺乳动物出现并发展。代表化石:恐龙化石。
侏罗纪(2.05亿~1.35亿年前)
恐龙的鼎盛时期,鸟类出现。代表化石:恐龙和始祖鸟化石。
白垩纪(1.35~0.65亿年前)
恐龙完全灭绝,被子植物出现并兴盛:鸟类发展并开始分化。化表化石:恐龙和被子植物化石。
新生代
古今纪(65百万~2.4百万年前)
哺乳动物和鸟类进一步发展,早期的马、大象和熊类出现,猴子出现。最早的狼类出现,大型哺乳动物分布广泛,代表化石:哺乳动物化石。
新近纪(2.4百万年前~1.6百万年)
动植物都接近现代
第四纪(1.6百万年前~现代)
人类出世并迅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人分布到除南极洲以外的各个大陆。代表化石:现代人遗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