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东庐山的地质构造是什么

东庐山的地质构造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2-06 20:29:21

1. 我国庐山的成因

庐山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诞生地。1931年中国著 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到庐山进行地质调查,首次发现了庐 山及其附近存在着大量冰川沉积物及冰川遗迹地貌,随之对 庐山进行了多次深入调查,并于1933年发表了《扬子江流域 之第四纪冰期》。这是中国地质学家在中国大陆东部首次发 现的第四纪冰川。庐山特别发育的伸展构造,形成了庐山变 质核杂岩构造和断块山。庐山处在华南扬子地块北端,侏罗 纪至早第三纪,大陆地壳处于强烈的伸展状态,大规模陆壳 重熔型花岗岩侵入,庐山地区在这种水平与垂直力的作用 下,庐山呈现不断上升的状态,处于盆岭构造的发展阶段。 在距今两千多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庐山便形成了现 今断块山形态。以伸展构造为主体,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 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组成了庐山地学景观的又一特征。 庐山独特的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新构造运动使庐山形成了 断块山构造,断崖地貌景观在山体四周到处可见,尤其是东 西两侧,这是山体构造上升的体现。庐山山顶相对平缓,古 剥蚀面表现明显。庐山进入更新世后,出现了第四纪冰川活 动。受第四纪侵蚀作用,全山又出现了许多冰斗、冰窖、U 型谷、冰坎、冰阶、冰刃脊和角峰等冰蚀地貌景观。

2. 庐山是怎样形成的

庐山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诞生地。1931年中国著 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到庐山进行地质调查,首次发现了庐 山及其附近存在着大量冰川沉积物及冰川遗迹地貌,随之对 庐山进行了多次深入调查,并于1933年发表了《扬子江流域 之第四纪冰期》。这是中国地质学家在中国大陆东部首次发 现的第四纪冰川。庐山特别发育的伸展构造,形成了庐山变 质核杂岩构造和断块山。庐山处在华南扬子地块北端,侏罗 纪至早第三纪,大陆地壳处于强烈的伸展状态,大规模陆壳 重熔型花岗岩侵入,庐山地区在这种水平与垂直力的作用 下,庐山呈现不断上升的状态,处于盆岭构造的发展阶段。 在距今两千多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庐山便形成了现 今断块山形态。以伸展构造为主体,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 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组成了庐山地学景观的又一特征。 庐山独特的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新构造运动使庐山形成了 断块山构造,断崖地貌景观在山体四周到处可见,尤其是东 西两侧,这是山体构造上升的体现。庐山山顶相对平缓,古 剥蚀面表现明显。庐山进入更新世后,出现了第四纪冰川活 动。受第四纪侵蚀作用,全山又出现了许多冰斗、冰窖、U 型谷、冰坎、冰阶、冰刃脊和角峰等冰蚀地貌景观。

3. 江西九江的地质结构

11月26日8时49分,在江西九江、瑞昌间(北纬29.7度,东经115.7度)发生5.7级地震。记者在第一时间电话连线了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工程研究院总工程师周本刚。以下为连线实录。

记者:请您给我们谈一谈江西九江的地质情况是什么样?

周本刚:从整体上看,江西这块和湖北,以及湖南北部这块,在中国大陆来说,都是地震活动相对比较偏低的,有一些大的地震也是中强地震为主。所以就这次这个地方的具体地震来说,它的构造情况基本上是发生在隆起和凹陷交界的部位,这次发生在瑞昌和九江之间,是九岭山的隆起。在湖南和江西之间有一个隆起,是九岭山隆起的东部,接近边界带附近,隆起的东面是鄱阳湖凹陷,地震发生在边界附近,但靠近瑞昌,靠在这个隆起上。可能这点相对其他地方来说差异性大一点。历史上在九江附近也发生过1911年的5级地震,以及九岭山以南,晋安1361年发生5.5级地震。公元319年在晋安西边也发生了5.5级地震。

所以从总体来看,这种地震是中等强度的地震,就是中强震。这次地震我们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是5.7级,美国USGS(地质调查局)给的震级是5.5级,有一定的差别,但大体是基本一致的。

记者:您觉得发生这次比较强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周本刚:主要原因就是隆起和凹陷大范围之内差异性的活动。

记者:我们知道,大庆5月份也发生了地震,江西是属于比较少发生地震的地区,

周本刚:这个东西从宏观上还不好说。因为江西在历史上,从总体上看地震活动比较低或者是比较微弱的地区,5.7级相对西部来说也是一个小地震,对江西来说就算大地震了。历史上在江西境内也发生过5.5级以上地震多次,比如说在鄱阳湖的东北边也发生过。在寻乌南面也发生过比较大的地震。所以很难说,从这一个地震说明进入地震活跃期了,还不好说,还要看进一步的趋势来进行判断,要进一步看监测结果。

记者:刚才您谈的是九江这边的情况,湖北武汉的情况能介绍一下吗?

周本刚:湖北武汉这块的情况,实际上这块地震还是比较低的,不是活跃地区。武

汉市周围历史上没有发生五级以上的地震。实际上这些地震相对活跃的地方是在更北的地方,是在霍山那块。基本上武汉的地震活动也是不高的,历史上在它的西边发生过一些五级以上的地震,那是很早的记录,在天门、仙桃那块,发生在一四几几年,一六几几年,17世纪、15世纪,发生过那种五级的地震,武汉周边基本上没有5级以上地震发生。

记者:这次武汉应该算是受到江西震中的影响。

周本刚:你说的很对,因为像5.7级地震是有一定的影响范围,甚至长沙都有震感。

记者:我们看到很多地方的网友,比如江苏、安徽的网友都反映说感觉到了地震,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地震波及范围这么广泛?包括杭州方面都有人反映有震感。

周本刚:有震感,根据统计是有这么大的范围的,像这种地方中强地震震源不是太深,震源浅一些,现在深度确切的数据没有出来,美国USGS(地质调查局)给的结果是十公里。这个深度相对比较浅,这样的话震源越浅,影响范围可能会越大一点。加上在东部地区,像武汉、长沙、九江这种地方,不是岩石地区,像武汉是长江边上,两岸震感相对来说会比较明显,同等地质影响下,是这样的。

记者:您觉得余震还会持续发生吗?

周本刚:下午已经发生了4.8级的余震。但是这种余震究竟是什么样的形势,这要看现场的勘探,因为地震局应急部门已经启动了,现场都有临时台站在那儿监测地质活动趋势。

4. 庐山属于什么地质构造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早在震旦纪就在浅海底开始沉积,经过“版吕梁运动”慢慢升高露权出水面受到锉磨,后下沉淹没汪洋海水继得洗礼,直至白垩纪时发生“燕山运动”,掀起“褶皱”波涛重新露出水面,断块续升,定型山的骨架,又经长期积雪覆盖,到四世纪末地球变暖,再经更强烈的冰川剥蚀,因而造就了崔嵬孤突,峥嵘潇洒,雄俊诡异,刻切剧烈。
庐山地处江南台背斜与下杨子坳隐的交接带,区内地层除三叠纪外均有系统的出露,构造明显,展现出地壳演化的主要过程。
该区地质构造复杂,形迹明显。主要有北东向华夏式构造和北北东向新华夏式构造。许许多多的断裂构造,形成众多的山峰。庐山是第四纪强烈上升的断块山,当庐山上升之际,周围相对下陷,鄱阳盆地进一步发展,继而形成鄱阳湖。

5. 庐山简介的内容是什么

庐山简介:

庐山,又抄名叫做匡山或者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经纬度是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之间。

东边依偎婺源、鄱阳湖,南边靠近滕王阁,西边邻近京九铁路大通脉,北面好像枕在滔滔长江上。庐山全长约25千米,宽约10千米,主峰是汉阳峰,总海拔1474米。

(5)东庐山的地质构造是什么扩展阅读:

庐山的旅游景点中最具有名的就要是三叠泉瀑布了李白曾经在《望庐山瀑布》中写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描写三叠泉瀑布的壮丽景象。

因为三叠泉瀑布的水从大月山流出,缓慢淌过五老峰背,由北崖口悬注于大盘石之上,飞泻到第二级大磐石,再稍做停息,便又一次喷洒到第三级大磐石上,形成三叠,故得名三叠泉瀑布。

虽然三叠泉现在名声最为显赫,但实际上却是庐山众多瀑布中被发现得比较晚的,直至宋绍熙二年才被一个砍樵人发现。

据说当时朱熹正在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听说三叠泉奇景,梦寐不忘,可年老多病,无法前往观赏,便请人画三叠泉瀑布图给自己欣赏,曾感叹道:“自闻此新泉出,未能一游其下,以快心目,溅雷喷雪,发梦寐也。”

6. 庐山是如何形成的

庐山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诞生地。1931年中国著
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到庐山进行地质调查,首次发现了庐
山及其附近存在着大量冰川沉积物及冰川遗迹地貌,随之对
庐山进行了多次深入调查,并于1933年发表了《扬子江流域
之第四纪冰期》。这是中国地质学家在中国大陆东部首次发
现的第四纪冰川。庐山特别发育的伸展构造,形成了庐山变
质核杂岩构造和断块山。庐山处在华南扬子地块北端,侏罗
纪至早第三纪,大陆地壳处于强烈的伸展状态,大规模陆壳
重熔型花岗岩侵入,庐山地区在这种水平与垂直力的作用
下,庐山呈现不断上升的状态,处于盆岭构造的发展阶段。
在距今两千多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庐山便形成了现
今断块山形态。以伸展构造为主体,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
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组成了庐山地学景观的又一特征。
庐山独特的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新构造运动使庐山形成了
断块山构造,断崖地貌景观在山体四周到处可见,尤其是东
西两侧,这是山体构造上升的体现。庐山山顶相对平缓,古
剥蚀面表现明显。庐山进入更新世后,出现了第四纪冰川活
动。受第四纪侵蚀作用,全山又出现了许多冰斗、冰窖、U
型谷、冰坎、冰阶、冰刃脊和角峰等冰蚀地貌景观。

7. 庐山的成因是什么

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具有世界瞩目的丰富的地学景观。
庐山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诞生地。1931年中国著
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到庐山进行地质调查,首次发现了庐
山及其附近存在着大量冰川沉积物及冰川遗迹地貌,随之对
庐山进行了多次深入调查,并于1933年发表了《扬子江流域
之第四纪冰期》。这是中国地质学家在中国大陆东部首次发
现的第四纪冰川。庐山特别发育的伸展构造,形成了庐山变
质核杂岩构造和断块山。庐山处在华南扬子地块北端,侏罗
纪至早第三纪,大陆地壳处于强烈的伸展状态,大规模陆壳
重熔型花岗岩侵入,庐山地区在这种水平与垂直力的作用
下,庐山呈现不断上升的状态,处于盆岭构造的发展阶段。
在距今两千多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庐山便形成了现
今断块山形态。以伸展构造为主体,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
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组成了庐山地学景观的又一特征。
庐山独特的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新构造运动使庐山形成了
断块山构造,断崖地貌景观在山体四周到处可见,尤其是东
西两侧,这是山体构造上升的体现。庐山山顶相对平缓,古
剥蚀面表现明显。庐山进入更新世后,出现了第四纪冰川活
动。受第四纪侵蚀作用,全山又出现了许多冰斗、冰窖、U
型谷、冰坎、冰阶、冰刃脊和角峰等冰蚀地貌景观。构造运
动作用与冰蚀作用两种作用的叠加使庐山更显得雄峻奇险。
中国古代诗人苏东坡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
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这种写照。

8. 庐山的资料

庐山于1996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
庐山的地图位置
中国江西省北部名山,位于九江县以南,星子县以西。它是世界级名山。地处江西省北部,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偎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公里,宽约15公里。东西两侧为大断 裂,山体多峭壁悬崖,相对高度1,200~1,400米。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4,836呎),山势雄伟。传周代有匡氏兄弟七人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因名庐山。又称匡山、匡庐。东汉明帝(58~75年在位)时为中国佛教中心之一。6~8世纪又为道家、诗人、学者驻地,寺庙道观遍布。胜迹有白鹿洞、仙人洞、三叠泉、含鄱口等。山地夏季凉爽,7月平均气温21.9℃,为著名避暑地。江湖水气郁结,云海弥漫,年平均雾日190天,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称。山中牯岭,又名牯牛岭,以有大块岩石状如牯牛得名,海拔1,056米。清光绪年间先后为英、法、美等国强行租占。1935年始收回。现兴建疗养院、休养所等多处。庐山植物园因有地形屏障,亚热带、南亚热带植物在此驯化生长良好。2009年,庐山植物园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亚热带山地植物园。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纪期间庐山有冰川发育,引起国际学术界瞩目。因而庐山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美丽的庐山,是世界级名山。地处江西省北部,风景区总面积38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偎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雄奇险秀,刚柔并济,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壮丽景观。“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更构成一幅充满魅力的立体天然山水画。历史造就此山,文化孕育此山,名人喜爱此山,世人赞美此山。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蕴育了庐山无比丰厚的内涵,使她不仅风光秀丽,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的确立;从慧远始建东林寺,开创“净土法门”,到集佛、道、天主、基督、伊斯兰教于一身的宗教圣地的形成;从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弘扬“理学”,中国江西省庐山的一条步道
到教育丰碑的构建;从“借得名山避世哗”的隐居之庐,到上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群的兴建;从胡先骕创建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四光“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创立;从20世纪中叶,庐山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到庐山作为政治名山地位的确立……庐山的历史遗迹,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处处闪烁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光华,充分展示了庐山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美学价值。她是千古名山,得全国人民厚爱及世界的肯定,获一系列殊荣:乃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单位、中国首批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区、全国卫生山、全国安全山、中华十大名山、世界遗产--我国第一处世界文化景观,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9. 有关庐山的资料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耸立在播阳湖与长江之滨.以雄,奇,险,秀闻名.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3月又被批准为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
庐山长约29公里,宽约16公里,景区302平方公里,最高峰汗阳峰海拔1474米,处于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庐山市我们存留第四纪冰川遗迹最典型,最集中的山体,系"地垒式断块山",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奇特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以峰崖峡谷,飞瀑清泉,云雾奇观,庙宇碑刻等为特色,风景如画,一年四季皆可游.
庐山古称"匡庐"相传周朝有匡氏兄弟上山修道,结庐居住,由此得名.庐山得秀丽吸引了历代名人,李白,苏东坡,白居易,陶渊明,范仲淹,王安石,陆游,岳飞,文天祥....等在此都留有名篇佳句.蒋介石以此地为"夏都",毛泽东三上庐山主持国中央三次令人瞩目的会议,还挥有"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笼葱四百旋"等气势豪迈的诗句.
庐山在古代就是中国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白鹿洞书院创建于公元940年,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公元384年唐代高僧慧远,在庐山东林寺倡导"弥陀净土法门"为净土宗始地,信徒广泛,佛经传至日本,印度等地,在国外影响很大.
近代庐山始闻名中外的避暑胜地,有美,英,法,俄,德,日等18国建筑风格的别墅600余栋,现保存完好,故有"世界之村"之说,"万国之山"之称.
庐山悠久的历史产生独特的庐山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作为世界遗产:
中文名称:庐山国家公园

英文名称:Lushan National Park

编号:200-015

庐山于1996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庐山位于中国中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大通脉,是座地垒式断块山。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由此而得名。庐山区长约25公里,宽约20公里,山体总面积3O2平方公里。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群峰间散布有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庐山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自然与文化积淀非常深厚。白鹿洞书院历史悠久, 以其深远的学术文化底蕴而影响着一代代的学子。

庐山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遗留着末次冰期时由古季风环流产生的独特的风沙丘群。本区地质构造复杂,形迹明显。庐山是第四纪强烈上升的断块山,周围断层颇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大,北部以扭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形成了一系列秀丽的岭谷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则由一系列的断层崖,形成雄伟高峻的五老峰、秀峰、石门涧等。山地中分布着宽谷和峡谷,外围则发育着阶地和谷阶。山上和山麓地带都存在着古地面。在庐山与长江的交接地带、鄱阳湖的形成与扩张、塑造出一系列独特的湖滨地貌,与之相连,长江九江河段的地貌演变,湖洲交错的鄱阳湖大平原,形成了多种地貌的汇集,表现出极高的地理地质科学价值与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众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泉岩洞等,形成了奇特瑰丽的山岳景观。现主要有12个景区、37个景点、230个景物景观。其景点主要包括五老峰、三叠泉、含鄱口、芦林湖、大天池、花径、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小天池等。

庐山早有“神仙之庐”的传说,水气缭绕的万顷江湖,使庐山夏日清凉,雨水充沛,云雾弥漫。庐山处于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宜人,年降水量可达1950—2000毫米,而山下的九江则为1400毫米左右,故山中温差大,云雾多,千姿百态,变幻无穷。庐山的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弥漫的云气为庐山平添了许多迷人秀色和神秘色彩。

良好适宜的自然条件,使庐山植被丰富,呈垂直地带性分布。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分别生长着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据不完全统计,庐山植物有210科、735属、1720种,分为温带、热带、亚热带、东亚、北美和我国7个类型,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

在人文方面,庐山也具有较高的价值。晋代高僧慧远(公元334~416年)在山中建立东林寺,开创了佛教中的“净土宗”,使庐山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宗教胜地。公元5世纪,南朝道士陆修静在庐山开创道教南天师派。唐代马祖道在山上开创佛叫临济宗和沩仰宗,影响极大。到宋代,庐山有寺庙多达361座。明清以后,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也在庐山建堂传教。经过1600年的发展,庐山已形成一山兼聚五教的罕见现象。

创建于公元940年的庐山白鹿洞书院,曾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是中国古代教育和理学的中心学府,是我国宋代最高学府之一,与当时的睢阳、石鼓、岳麓书院齐名,合称“天下四大书院”。宋代著名的理学大师、教育大师朱熹,曾在此提出的教育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准则,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重要影响。白鹿洞书院经历了从唐末的兴建到南宋的兴盛以及明清时期的衰败和复苏,往日的辉煌已经一去不再,不过其深邃的思想内涵仍然在影响着后辈,而其浓厚的文化底蕴也使庐山成为一座举世闻名的文化名山、教育名山。

庐山上还荟萃了各种风格迥异的建筑杰作,包括罗马式与哥特式的教堂、融合东西方艺术形式的拜占庭式建筑,以及日本式建筑和伊斯兰教清真寺等,堪称庐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部分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