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耕地质量利用等
A. 利用等划分
(一)土地利用系数计算与等值区划分
整理收集到的指定作物产量统计数据,以村为单位,根据指定作物的实际产量以及自然、交通和实际利用条件初步划分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
1.土地利用系数计算
村“综合土地利用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重庆卷)
式中:
Kl——村综合土地利用系数;
Yj——调查所得指定作物实际单产,单位:千克/公顷;
Yj,max——各指标区中指定作物最高单产,单位:千克/公顷;
βj——市级参数中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
2.等值区确定
以计算的村综合土地利用系数为基础,初步划分等值区,再计算其土地利用系数平均值及标准差,然后以X±2S(X为平均值,S为标准差)检验,进行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的修正,修正后重新计算各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的土地利用系数。
(二)农用地利用等别的确定
1.农用地利用等指数计算土地利用系数是确定农用地利用等的一个必要环节。土地利用系数在大的范围内可以区别由于交通﹑教育﹑历史等原因造成的生产力差别,在局部(同一利用系数等值区内)可以进行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的订正,起到奖勤罚懒的作用。
2.样点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按不同的产量水平,设置一定的样点,计算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值,公式如下: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重庆卷)
式中:
Klij——第i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Yij——第i样点的第j种指定作物单产;
Yj,max——第j种指定作物省内分区最高单产。
3.行政村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根据行政村内各样点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其中加权平均法的权重可根据样点代表的面积比例确定,公式如下: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重庆卷)
式中:
Klj——行政村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i——样点编号;
m——样点数目;
ωi——第i个样点的权重。
4.分等单元利用等指数
分等单元农用地利用等指数由下式定义: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重庆卷)
式中:
Yi——第i个分等单元农用地利用等指数;
Rij——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
Klj——分等单元所在等值区的第j种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
(三)利用等别划分
重庆市利用等指数以<800为1等,≥1800为12等,采用等间距法,按照“高分高等”原则,以100分为等间距,划分为12个等。
(四)利用等别划分结果
根据划分原则,重庆市农用地利用等共划分为12个等别,等别范围为1~12等。按照面积加权等别法计算得到渝西方山丘陵区和渝中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利用等平均等别为7.78和6.69,整体较高,位居4个指标区第一和第二的位置,而渝东北中山区和渝东南低中山区等别较低,平均等别为5.10和5.19,与上述两个指标区相差1.5个等。整体上看,全市利用等面积比例分布呈现近似正态分布,基本能够反映重庆市农业生产状况和耕地利用水平。详见表3-12、表3-13和图3-14。
表3-12 各指标区农用地平均利用等别排序表
表3-13 各指标区农用地利用等别面积统计表
图3-14 重庆市农用地利用等别面积比例分布图
B. 什么是耕地等别
从2016年12月30日起正式实施的《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是我国首部耕地质量等回级国家标准,为答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指标和方法。该标准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对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进行评价,将耕地质量划分为10个耕地质量等级。一等地耕地质量最高,十等地耕地质量最低。标准根据不同区域耕地特点、土壤类型分布特征,将全国耕地划分为东北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华南区、甘新区、青藏区等9大区域,各区域评价指标由13个基础性指标和6个区域补充性指标组成。
C. 什么叫耕地质量等级提升和旱地改造水田
通过“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项目,改造提升的耕地可以采用补改结合,允许用于基础设施项目等占用水田的质量的占补平衡,可有效缓解目前建设项目占用水田需“占优补优”的紧张局面。
D. 耕地质量分多少个等级,它的监测设备配置包括哪些
通过耕地来质量等级调查源与评定工作,中国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质量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监测设备配置主要包括便携式土壤水分速测仪、全自动土壤水分速测仪、土壤温湿度记录仪和手持GIS数据采集器等,托 普云-农有这个配置清单的,你可以咨询下。
E. 耕地质量等级划分为多少级
通过耕源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中国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质量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一般表示为ⅠⅡⅢⅣⅤⅥⅦⅧ等。
F. 耕地质量分多少个等级
耕地质量分15个等级。
通过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中国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质量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
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
耕地质量指耕地的质量内容包括耕地用于一定的农作物栽培时,耕地对农作物的适宜性、生物生产力的大小(耕地地力)、耕地利用后经济效益的多少和耕地环境是否被污染四个方面。
(6)什么是耕地质量利用等扩展阅读:
中国耕地现状:
根据国土资源部2009年12月24日发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显示 ,中国耕地质量等别总体偏低。
调查显示,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80等,等别总体偏低。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67%、29.98%、50.64%、16.71%。
全国耕地低于平均等别的10至15等地占调查与评定总面积的57%以上;全国生产能力大于1000公斤/亩的耕地仅占6.09%。中国耕地质量总体明显偏低。
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划分的12个国家一级标准耕作制度区来看,耕地质量等别总体最优的前三位是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江南区;总体最差的后三位是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区和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耕地质量
G. 耕地质量的等级划分
通过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中国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质量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
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