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成矿什么意思
Ⅰ 地质成矿条件和资源开发利用条件
1.区域地质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在玻利维亚西部,集中有中安第斯一些最重要的金属成矿区。安第斯高原已经成为一个以银为代表的矿产资源富集区。区内广泛发育多期侵入岩、火山岩,岩浆活动十分强烈,断裂构造、褶皱构造等聚矿构造样式繁多,且成矿物质来源丰富,找矿前景非常广阔。这里有很多锡、锌、铅-银、锡-钨、铋、铅-锌、金和锑的脉型矿床。玻利维亚的锡和银矿床在世界上是有名的,最重要的是波托西省塞罗里科山的巨型斑岩Ag-Sn矿床。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规模最大的脉状银矿床,为高品位、可混采的银矿床,1996年仍保有银储量1977吨,银品位达175g/t。此外,还有波托西省圣克里斯托巴尔Ag-Zn-Pb矿床和奥鲁罗省科里科罗Au-Ag矿床。
锑矿集中于西部山区的拉巴斯-波托西矿带。该矿带北西起自秘鲁,经玻利维亚向南东延至阿根廷,全长900公里,宽50~100公里,矿带约分布有大小200多个矿床(点)。其中主要矿床有图彼萨、卡拉科搭等。这些矿床多属中小型,其情况类似,多属锑金石英脉型和锑钨重晶石脉型。矿带南部以锑金为主,北部以锑钨为主。
在玻利维亚高原(阿尔蒂普拉诺高原),有很多的金和银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而且勘探费用较低。阿尔蒂普拉诺是一个广阔的纵向构造盆地。在阿尔蒂普拉诺的东面和西面与科迪勒拉山脉交界处还可能找到一些大矿床。在西科迪勒拉山,已经探明了许多硫化物矿床。同时,西科迪勒拉山还有丰富的金、锡、钨、铅、银、锌和锑。东科迪勒拉山脉及其与阿尔蒂普拉诺纵向盆地之间的山前过渡地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多金属矿集中区之一。这里有从阿根廷最北部经过玻利维亚延伸到秘鲁最南部的“玻利维亚钨锡矿带”。在该矿带的西侧为一条以Sb、Pb和Zn等矿产资源为主的“辅矿带”,地理位置上在的的喀喀湖-波波湖一线以东。钨锡矿带的南端以多金属-锡矿床为特点。
阿尔蒂普拉诺高原的乌尤尼盐湖矿是世界上最大的盐湖矿。中安第斯山的其它干盐湖含有丰富的锂、钾、硼和镁,以及其它蒸发盐类矿物。乌尤尼盐湖矿也有可能含有这些重要的矿物。
在玻利维亚的东部,有广泛的前寒武纪地质露头,这些露头区的地质和矿产环境与巴西正在开发地区的地质和矿产环境类似。除铁矿以外,还赋存有与绿岩带有关的金矿;与碱性杂岩体有关的磷酸盐矿物、稀土矿物和钍矿;与超基性岩有关的镍和铂矿;锡和冲积金矿;宝石和次宝石;铅-银-锌矿;以及锰矿床。
在玻利维亚的北部,由安第斯山脉中的科迪勒拉山流向亚马逊盆地的各条河流的冲积物中含有大量的金和锡,常形成砂金矿和砂锡矿床。
玻利维亚全国范围矿产勘查工作程度低,有发现新矿床的潜力。据地质学家估计,玻利维亚近60%的土地有成矿潜力,但已取得矿权的土地面积约1200万公顷,仅占9%;还有许多诸如东部丛林区那样从未进行过勘查的地区。
2.矿产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玻利维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包括锡、锑、钨、铁、金、银、铅、锌、铜、钼、铋、锂、硼等。
(1)锡、钨
截至1999年底,探明的锡保有储量为45万吨,储量基础为90万吨,占西方世界四分之一,占世界7.5%,仅次于中国、巴西、马来西亚和泰国,居世界第五位。主要分布在拉巴斯、奥鲁罗、波托西三省的安第斯山脉地区。与锡伴生的银、铅、锌等也很多。玻利维亚的锡矿床多为锡石-硫化物矿床,大中型,少数特大型。矿石含锡0.2%~1.5%,多为地下开采,选矿流程复杂,回收率低(一般为30%~60%)。
玻利维亚是世界具有较大钨资源潜力的国家之一。1999年玻利维亚钨储量(含钨量)为5.3万吨,钨储量基础为10.0万吨,仅次于中、俄、加、美,居世界第四位。矿床工业类型均为黑钨矿,多为地下开采。现将玻利维亚锡-钨矿带及主要锡-钨矿床的开发利用情况简单介绍如下:
表15玻利维亚矿产储量与储量基础单位:万吨
玻利维亚锡-钨矿带上的热液石英脉锡、钨矿,均位于该国西部拉巴斯-波托西成矿带。主要工业矿物为黑钨矿、锡石。其中,钨金属储量12.9万吨,品位0.416%。成矿时代为新生代,矿带从北部边界经过整个西部进入阿根廷,南北长1000公里,东西宽100公里左右。由一条大断层分为两部分,北部以早古生代沉积岩及大的基岩活动为主,大型钨矿床较多,南部火山及次火山活动频繁,矿化以多金属矿床为主。全带100多个矿床(点),规模较大者十几个。老开采区。
保尔萨尼格拉(Bolsa Negra)热液石英脉钨、锡矿位于拉巴斯东北。钨金属储量0.93万吨,品位0.62%,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床处于岩层走向转弯部位的片岩和角岩中,矿体呈透镜状,厚度变化大,局部膨胀厚达60米(有二十几个膨胀体)。矿石矿物有黄铁矿、闪锌矿、钨铁矿、白钨矿、锡石等。地下开采,规模15万~30万吨/年。
乔赫亚(Chojlla)热液石英脉钨、锡矿位于拉巴斯东偏北。钨金属储量0.64万吨,品位0.43%,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成矿时代为第三纪,在花岗岩体隐伏接触带上部的奥陶-志留纪的砂岩、板岩层中发育有NE和NW两组断层,其中有矿脉充填。后一组中有几条主脉,长1400米,厚0.6~0.9米,延深500米,倾向南西,倾角40°~60°。主要矿物为黑钨矿、黄铁矿、锡石、黄锡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地下开采,规模1800吨/日。混合精矿含WQ335%、Sn32%,年产钨精矿450吨左右。
恩拉马达(Enramada)热液石英脉钨、锡矿位于乔吉拉以西2公里。钨金属储量0.3万吨,品位0.64%,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锡石。成矿时代为第三纪,与乔赫亚矿床类似,但相对含锡少。矿带长800米、宽300米、深400米。重要矿脉二十几条,厚几厘米~1米。伴生矿物:石英、毒砂、黄铁矿、闪锌矿、磁黄铁矿、电气石、萤石等。地下开采,规模600吨/日。
卡拉科莱斯(Caracoles)斑岩型(热液型)锡、钨(钼、银)矿位于拉巴斯东南。锡金属储量0.8万吨,品位0.16%;钨金属储量0.013万吨,品位0.93%,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锡石。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带产于花岗闪长岩体中,角砾岩化部位矿化发育。主要矿物有微粒锡石、辉钼矿、黑钨矿、黄铁矿、石英等。围岩蚀变有绿泥石化、电气石化和绢云母化等。地下开采,规模15万~30万吨/年。重-浮选,现已停采。
科尔基里(Colquiri)热液型锡(银、铅、钨)矿位于拉巴斯南东140公里。锡金属储量2.57万吨,品位0.5%~0.8%,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锡石。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床产于近东西向断裂与南北向褶皱的交切部位,矿带长3公里,宽30米,延深500米,上部铅、银高,下部富锡。地下开采,规模30万~50万吨/年。重-浮-磁选,选厂规模为1800吨/日。
比洛科(Viloco)热液石英脉钨、锡矿位于拉巴斯东南。钨金属储量0.05万吨,品位0.98%,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锡石。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化产于花岗闪长岩接触带附近,矿脉切过花岗岩体接触带,插入石英岩层中,长400米。主要矿物有锡石、黑钨矿、白钨矿、磁黄铁矿、毒砂等。曾地下开采,现已停采。
奇科特格朗德(Chicote Grande)热液石英脉钨、锡(铜、锌)矿位于拉巴斯东南。钨金属储量7.2万吨,品位0.34%,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体分布在背斜轴部的奥陶纪-泥盆纪电气石化石英岩和角岩中,褶皱和断裂发育。含黑钨矿及硫化物的石英脉垂深1300米。有40多条富脉,100多条细脉,长者几十米至数百米,厚5厘米~1.2米,平均厚22厘米。还有网脉带,宽80米,长350米,延深280米。主要为黄锡矿、黑钨矿,少量毒砂和闪锌矿。区内有砂矿,黑钨矿品位200g/t。1914-1918年为该国最重要矿山。地下开采,目前规模为100吨/日,现正在扩建1000吨/日。
昌比拉亚(Chambillaya)热液石英脉钨矿位于拉巴斯南偏东。钨金属储量0.06万吨,品位0.48%,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成矿时代为第三纪,在1400米直径的范围内,发育着破碎和裂隙带,充填有气成热液。围岩为电气石化角岩。是一有前景的矿床。选厂规模600吨/日,精矿品位WO370%,1984年产精矿含钨257吨。
卡米(Kami)热液石英脉钨、锡矿位于奇科特格朗德南西7公里。钨金属储量0.15万吨,品位0.52%,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锡石-硫化物脉。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脉产于张裂隙中,在1000米的范围内产有5个矿脉组,单脉厚10厘米~1.2米,平均厚0.6米,延深达1300米。主要矿物:黑钨矿、石英、锂云母、电气石。矿脉发育在石英、黄玉角岩中。较晚的石英-锡石脉发育在边部泥质页岩中。地下开采,规模15万~30万吨/年。
克奇斯拉(Quechisla)斑岩型锡(银、锌、铅、铜、钨、铋)矿位于波托西之南。锡金属储量1.66万吨,品位1.23%,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锡石、硫化物。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床产于南北向褶皱向北西转弯处,在断裂交汇处发育一个电气石化石英斑岩颈,矿化发育其中。地下开采,规模30万~50万吨/年。
塔斯纳(Tazna)热液石英脉钨(铋、铅、锌、锡)矿位于波托西南偏西60多公里。钨金属储量1.16万吨,品位1.13%,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成矿时代为第三纪,花岗岩体侵入于电气石化角岩中,其附近发育含钨石英脉,已控制长400米,深250米,平均厚40厘米。地下开采。
旧普韦布洛(Pueblo Viejo)热液石英脉钨矿位于该国南端。钨金属储量0.096万吨,品位0.87%,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成矿时代为第三纪,英安岩体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8公里,其中的矿脉已控制长1000米,不规则矿化带宽200米。
乔赫亚(Chojlla)热液型锡(钨、铅、银)矿位于拉巴斯东偏北。锡金属储量5万吨,品位0.23%,矿石工业类型为锡石-硫化物型。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体产在花岗岩及其外接触带的角砾岩内。矿脉呈雁行状排列,共有25条主脉和75条支脉组成,垂直延深500米。地下开采。重-浮选,锡精矿品位27%,回收率75%,综合回收Sn,W。选厂规模600吨/日。
罗德奥(Rodeo)砂锡矿位于拉巴斯南东。锡金属储量50万吨,品位0.06%。矿石工业类型砂锡矿。成矿时代第四纪,矿体呈层状产出,锡石碎屑分散于砾石、砂泥土等组成的冰水沉积物中。露天开采。重选。
科尔基里(Colquiri)热液型锡矿位于拉巴斯南东140公里。锡金属储量2.58万吨,品位0.5~0.8%,矿石工业类型为锡-硫化物型。成矿时代为第三纪,切割北西褶皱的横向断裂控制矿化。矿化带延长3公里,宽30米,延深500米。上部铅银高,下部锡高。主要矿物有闪锌矿、锡石、萤石、磁黄铁矿、方铅矿、黄锡矿。地下开采。浮选、磁选。精矿品位28.4%,回收率50%,回收锡和锌。选厂规模为日处理矿石1800吨。
瓦努尼(Huanunj)斑岩型锡(铜、锌、铅、银)矿位于奥鲁罗南东45公里。锡金属储量2.53万吨,品位1.06%,矿石工业类型为锡石-硫化物型。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脉产于北西向背斜的核部。矿脉长600米,深320米,上部宽14米。原生矿物有锡石、黄铁矿、铁闪锌矿、黄铜矿、萤石。地下开采。重-浮选,锡精矿品位18%,回收率65%,选厂规模为日处理矿石1300吨。
阿维卡亚(Avicaya)火山岩型锡(铜、铅、锌、银)矿位于奥鲁罗东南。锡金属储量7.35万吨,品位0.82%,矿石工业类型为锡石-硫化物型。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化带产于破火山口内。矿脉走向北东30°,倾向南东,与主断裂锐角相交。矿脉上部为锡、银、中部为铅、锌,下部为富锡矿石。地下开采。重-浮选。
拉拉瓜(Llallagua)斑岩型锡(铜、锌、铅)矿位于奥鲁罗南东。锡金属储量5.27万吨,品位0.5%~0.9%,矿石工业类型为锡石-硫化物型。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脉产于北西向背斜倾没端的花岗斑岩岩株的裂隙中。共有30条主脉和400条支脉与背斜轴斜交。地下开采。重-浮选,选厂规模为处理矿石2200吨/日,回收率81.2%。
卡塔维(Catavi)斑岩型(角砾岩筒)锡(钨、铋)矿位于奥鲁罗南东。该矿是玻利维亚最大的锡矿山,锡金属储量10.54万吨,品位0.52%,矿石工业类型锡石-硫化物。成矿时代第三纪,矿化呈脉状、浸染状,矿脉产于流纹质次火山岩中,也有的产于板岩中。主要矿物有锡石、黄铁矿、锑酸盐、辉铋矿、黑钨矿、石英、电气石、绿泥石、萤石。地下开采,矿石成分复杂,锡石呈微细粒嵌布,采用洗选、重介质预选、脱硫浮选、锡石浮选和重选联合流程。选厂规模日处理矿石5500吨,精矿含锡26%,回收率65%。
科拉维-卡努提劳(Colavi-Canutillo)火山岩型、斑岩型锡(铜)矿位于波托西的北东。锡金属储量7.2万吨,品位0.45%,矿石工业类型为锡石-硫化物型。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化产于6米厚的钙质砂岩中,有3~4层矿,锡石呈浸染状产出。每层厚1~1.5米。黄铁矿、菱铁矿、白云石、重晶石、黝铜矿等为主要伴生矿物。地下开采。重-浮选。
塞罗里科(Cerro Rico)斑岩型锡(铅、锌、铜、铋、银)矿位于波托西之西南。锡金属储量4.75万吨,品位1%,矿石工业类型为锡石-硫化物型。成矿时代为第三纪,椭圆状的花岗斑岩岩株面积2平方公里,深部缩小为岩墙,有3个矿群,产于斑岩中。地下开采。重-浮选,规模为日处理矿石800吨,精矿含Sn21%,回收率64%,综合回收Sn、Pb、Zn、Cu、Bi。
(2)锑
玻利维亚锑矿资源也很丰富,截至1999年底,保有锑矿储量31万吨,储量基础32万吨,仅次于中、俄,居世界第3位。赋存于玻利维亚锡-钨矿带中、南部的锑矿,多与金矿共生。
卡拉科塔锑金矿分布于矿带中部,矿床产于褶皱带内,由黑色页岩组成背斜核部,属中型矿床。矿体呈串珠状、透镜状,充填于断裂带附近的片理中,一般长50~300米,厚2米,延深200米。矿石由辉锑矿、自然金、黄铁矿、石英组成。含Au约8~30克/吨。成矿与中生代火山作用有关。
图彼萨锑金矿位于矿带的南部,波托西省的东南。锑矿储量达27.9万吨,是矿带中主要矿床之一。矿体呈脉状、串珠状,产于三叠纪-侏罗纪的黑色页岩中,沿断裂裂隙充填,矿脉厚一般为0.6~0.9米,膨胀部位达8米。矿石由辉锑矿、自然金、黄铁矿、石英组成。矿石品位含Sb8.78%。
卡拉科塔(Carracota)热液型锑(金)矿位于拉巴斯省西南部。锑金属储量中型,品位1%~8%,矿石工业类型为锑金矿。成矿时代为新生代,矿体呈串珠状、透镜状、柱状,产于三叠-侏罗纪地层形成的背斜鞍部及拗折处,矿体长300米,厚2米,延深200米。矿体受20公里的褶皱带控制。围岩蚀变有硅化和绢云母化等。矿石含金8~30g/t。地下开采。
图彼萨(Tupiza)热液型锑(金)矿位于波托西省东南部。锑金属储量27.9万吨,品位8.78%,矿石工业类型为锑金矿。成矿时代为新生代,矿体呈串珠状,产于三叠纪-侏罗纪的黑色硫化页岩中的断裂带内,矿化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地下开采。
(3)银
玻利维亚银矿资源十分丰富。据估计储量达29970吨,多与铅锌矿床共生。1996年发现的圣克斯托巴尔银铅锌矿床可能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银矿勘查的最重要发现。这个矿床的发现与开发,将是玻利维亚成为重要的银生产国。
圣克里斯托巴尔(San Cristobal)银锌铅矿床该矿床是美国埃佩克斯银公司总地质师L·布坎南博士在该区进行野外作业时发现的,布坎南博士曾因提出鉴别浅成热液及有关矿床的“布坎南模式”而享誉西方矿业界,并因此获整个地区的勘探和采矿权。矿床位于一直径近4km的坍塌破火山口中部。1996-1998年的钻探工程证实,该矿床有概略矿石储量2.95亿吨,平均含银62.2g/t,锌1.57%,铅0.55%,因此求得银储量16110吨,锌406.6万吨,铅142.5万吨。矿床产在破火山口洼地的沉积岩和火山岩中。初步可行性研究得出该矿床可建设成为一个年产银545吨和铅15.4万吨的世界最大的陆产银矿之一,可与墨西哥里尔·德安吉利斯露采银矿山相比,但本矿床要比彼矿床大数倍,生产规模大一倍。矿床近地表,剥采比约1.4∶1,采矿成本低。初步可行性研究结果提出可日产3万吨矿石。到1998年底,勘探和开发工作已花费了4000万美元,预计1999年中期完成可行性研究,并使投资达2400万美元,从2002年开始产量达到30000吨/天。这样,San Cristobal将使玻利维亚这两种金属目前的产量翻一番。另外,该地勘查远景良好,主采坑旁侧及深部矿化均未尖灭。公司的储量完全是从火山口的2个原来的靶区计算的,公司地质人员还鉴别出了在火山口区内、外的另外12个勘查目标。圣克里斯托巴尔项目已成为玻利维亚现代工业中最大一笔矿业投资。
(4)铜
玻利维亚铜矿资源较为贫乏,而且规模较小。
科罗科罗(Corocoro)沉积型铜矿位于拉巴斯西南80公里。铜金属储量73万吨,品位1.3%~5%,矿石工业类型硫化矿、氧化矿、自然铜。成矿时代第三纪,含矿岩石为红色长石砂岩夹蒸发岩和凝灰岩,矿体受褶皱控制。自然铜和辉铜矿胶结砂岩和交代植物残体。矿物分带明显,自下而上由自然铜到辉铜矿。地下小规模开采。
此外,在奥鲁罗、波托西省的西部,还有大片盐滩地,盛产盐矿(富含锂)、但未被利用,具体储量也未查明。据估计,锂的储量占全世界66%,为第一位。玻东部圣克鲁斯省东端,有一尚待开发的大型铁矿-穆通铁矿。该矿属沉积变质性(富集),但变质程度较低,品位在47%~48%,为赤铁矿,无磁性。原生矿石4亿~4.5亿吨,较富的残积、坡积矿约3000万吨,规模不大。由于该矿矿石不能作为富矿石直接入炉,且不能磁选,加上穆通所在地区交通不便,使得生产成本和运费都大大提高,缺乏国际竞争能力。
Ⅱ 请问矿产资源是什么意思
矿产资源是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而形成的,天然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表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
在固态矿物中,绝大部分都属于晶质矿物,只有极少数(如水铝英石)属于非晶质矿物。来自地球以外其他天体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称为宇宙矿物。
由人工方法所获得的某些与天然矿物相同或类同的单质或化合物,则称为合成矿物如人造宝石。矿物原料和矿物材料是极为重要的一类天然资源,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及科学技术的各个部门。 煤的化学成分很不稳定不是矿物,是典型的混合物。
(2)地质成矿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根据矿产资源用途不同,可划分为10类(我国矿产资源统计中使用的分类):
(1)能源矿产:煤、石油、油页岩、天然气、铀等;
(2)黑色金属矿产:铁、锰、铬等;
(3)有色金属矿产:铜、锌、铝、铅、镍、钨、铋、钼等;
(4)稀有金属矿产:铌、钽等;
(5)贵金属矿产:金、银、铂等;
(6)冶金辅助用料:溶剂用石灰岩、白云岩、硅石等;
(7)化工原料:硫铁矿、自然硫、磷、钾盐等;
(8)特种类:压电水晶、冰洲石、金刚石、光学萤石等;
(9)建材及其他类: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用花岗岩、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砖瓦用页岩、水泥配料用粘土等;
(10)水气矿产类:地下水、地下热水、二氧化碳气等。
Ⅲ 地质成矿条件和资源开发条件2
1.区域地质和地质成矿条件分析
在大地构造上,墨西哥可划分为南科迪勒拉褶皱带和墨西哥湾沿岸地斜(湾岸地斜)两大构造单位。前者构成墨西哥国土的主体,地貌上大多表现为雄伟的山脉与高原;后者自中生代以来长期处于稳定大陆边缘的构造位置,接受了大量的陆相和海相沉积,在地貌上表现为低平狭长的平原和台地。
(1)南科迪勒拉褶皱带
南科迪勒拉褶皱带占据了墨西哥绝大部分国土,赋存有除石油以外的其它多种矿产。这些矿产的形成大多与中、新生代的岩浆作用有关。
主要由第三系火山岩石组成的西马德雷山脉,以及中央高原均为墨西哥重要的有色金属分布区,产有银、铅-锌、锡、锑、钨、铋、汞等多种矿产,其中有世界闻名的雷亚德安琪尔斯银矿、瓜那华托银矿和拉美最大的维楚科锑汞矿等,西北部的索诺拉地区主要分布有铜、金、钼和石墨,其中拉卡里达德和卡纳内阿两大铜矿位于美国斑岩铜矿带的南延部分,它们的形成与中、新生代火山岩有关。南马德雷山脉及巴尔萨斯河谷地区主要产有铁矿。在下加利福尼亚区。在科阿韦拉、索诺拉等地的一些盆地中,赋存有中生代的煤。特万特佩克地峡是墨西哥硫磺的主要分布区。
(2)湾岸地斜
范围大致包括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及尤卡坦半岛。墨西哥湾沿岸平原为已知的油气集中分布区。从北部的萨比纳斯盆地到南部的坎佩切盆地,绵延1000多公里,分布着大小几十个油田。其地层主要为早白垩阿尔布阶礁灰岩及第三纪碎屑岩。坎佩切湾海上油田,产层主要为白垩系与古新统白云岩化灰岩。
墨西哥湾海岸盆地是中新生代的小洋盆地的周边,基底由古生代变质岩和花岗岩组成。中侏罗统至第三系沉积盖层最厚15000米。这一墨西哥湾小洋盆地在墨西哥的周边分为若干个产油区。
2.主要矿产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墨西哥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铅-锌、锰、汞、铁、铋、金、钼、镉、锑、钨、锶(天青石)、硫、石墨、萤石、重晶石、石膏、砷、磷块岩、硅藻土等。其中,银储量居世界第一位;石油、铋、镉储量居世界第四位;铅、锌、铜、汞、锑、砷、萤石、锶(天青石)、锰、重晶石等矿种的储量也居世界前列。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墨西哥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矿业生产国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国内资源短缺需要进口的矿产主要是:铝土矿、铬、锡、镍、锂盐等。
表5墨西哥主要矿产的储量及储量基础(截至1999年)
续表
(1)能源矿产
石油和天然气
墨西哥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和坎佩切湾。截至1999年底,全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41亿吨,合284亿桶,占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的2.7%,列世界第10位;天然气储量8500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的0.6%,列世界第25位。在500米等深海线以内的大陆棚(总面积达250万平方公里)内,尚有180万平方公里主要为海相沉积层,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查前景。现已探明和在开采的油气田可分为五大油气区,它们是:
东北部气区:范围包括布尔戈斯盆地和萨比纳斯盆地,面积21.1万平方公里,主要为天然气田。布尔戈斯盆地为格兰德河向斜西南翼,北部与美国得克萨斯沿岸区相连。地层向东北倾斜并增厚,发育许多向海湾下降的同生断层及其伴生的短轴背斜,呈东南向。厚度和渗透性变化大,多呈透镜状,如雷诺萨气田。由于砂岩的变化,油气不完全受构造控制,各产层有独立的油水和气水界面。孔隙度为8.4%~27.7%。产层主要为第三系始、渐新统三角洲相砂岩。在萨比纳斯盆地,产层为上株罗统砂岩和下白垩统白云岩。
坦皮科油区:由塔毛利帕斯台地和契孔特佩克山前拗陷组成,面积6.2万平方公里。又可分为三个小区:(Ⅰ)北部埃巴诺-帕努科构造区,又称坦皮科区,产层主要为中、上白垩统灰岩,其次为下白垩砂屑岩和上侏罗鲕状灰岩。(Ⅱ)黄金港区,产层主要为中白垩灰岩,油田呈弧状分布,绵延180公里,近海也发现油气。(Ⅲ)波萨里卡区,产层为中白垩灰岩。
韦腊克鲁斯油气区:是个复向斜盆地,面积3万平方公里,产油层为中、上白垩统灰岩。
雷福尔马油区:泛指墨西哥南部的陆上油气区,面积6万平方公里。沉积岩在盆地中厚8250米,在隆起处厚4000米。西部的伊斯特莫盆地,侏罗系盐岩形成许多盐丘构造,白垩系以碳酸盐岩为主。在贾耳帕隆起,发育的白垩-侏罗系生物灰岩组成雷佛玛油区的高产层。第三系主要为碎屑岩,不整合于白垩系之上,在隆起两侧的盆地区,岩性和岩相有差异。在马库帕纳-坎佩切盆地的东半部,第三系向尤卡坦台地方向渐变为石灰岩为主。伊斯特莫含盐盆地为盐丘构造和盐丘构造形成的油气田,产层主要是下古新统恩坎托组砂岩,有4个砂岩组。产层主要为下古新统砂岩;中部贾耳帕隆起和韦芒吉洛盆地,是该区主要高产油区,产层为侏罗、白垩系泥质灰岩,生物碎屑岩和白云岩;雷佛玛油区包括韦芒吉洛盆地和贾耳帕隆起。贾耳帕隆起为北北西向倾没的复背斜,在此隆起及其西缘已发现70多个中生代构造,产层主要为侏罗-白垩系砾屑灰岩,砂糖状白云岩,裂缝泥质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等,平均厚度100~1200米,储集空间的形成与礁、白云岩化、溶蚀作用和盐丘侵入引起的裂缝等有关,平均孔隙度8.39%~13.28%,渗透率200毫达西以上。生油层为深色泥晶灰岩,上侏罗统生油层有机炭含量0.5%~4%,属I类干酪根,厚500~700米。以上白垩统页岩、泥灰岩和始新统页岩为盖层,厚300~600米。油田主要属短轴背斜圈闭,闭合度大,断裂发育。油层一般埋深4000米以下。马库斯帕纳-坎佩切盆地的储层为第三系砂岩,以背斜油气田为主。在盆地西南边缘,构造呈北西向,中部呈北东向,主要产天然气和凝析油。坎佩切海上油气区是墨西哥1975年开辟的新油气区,裂缝、洞穴和孔隙发育。已发现十多个油田,均属构造圈闭。面积4.8万平方公里,比雷佛玛油区大7倍。人工地震发现200多个背斜构造,钻到的上侏罗统至中新统地层厚3000米以上。上侏罗统主要是泥页岩,夹碳酸盐岩和砂岩,中部间夹石膏厚约600米。白垩系主要是白云岩,裂缝和溶洞发育,厚度400~500米。古新统为白云质角砾岩,厚200~300米。始-渐新统主要为页岩,偶夹石灰岩和白云质角砾岩,厚200~300米。中新统厚600~2600米不等。产层为白垩系和古新统白云岩化砾屑灰岩、白云岩和白云岩。
坎佩切湾海上油气区:面积4.8万平方公里,有60个含油前景良好的构造,产层为白垩系和古新统白云岩化碎屑灰岩。原油探明储量占全国储量的一半。
铀
全国已探明铀储量1万吨,推测储量10万吨。其中回收成本80~130美元/kg铀的储量1700吨,≥130美元/kg铀的1700吨。主要分布在奇瓦瓦、杜兰戈、索诺拉、新莱昂和塔毛利帕斯州。
已知的铀矿床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分布在西马德雷山州火成岩和变质岩中的浸染状矿床,包括奇瓦瓦中部的佩尼亚布兰卡(全国最大铀矿)、索诺拉州的洛斯阿莫莱斯及杜兰戈州的拉普雷西萨等矿床,铀赋存在第三纪火山岩与下伏的白垩系灰岩及古生代变质岩的接触带中。第二类是分布在沿岸平原的砂岩型矿床,主要有塔毛利帕斯州的拉科马、布埃纳维斯塔及埃尔恰波特等矿床,它们均产于渐新统砂岩中。
(2)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
银
墨西哥银储量十分丰富。拥有储量基础40000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3.2%,与加拿大并列,为世界第一位。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墨西哥高原中部和西马德雷山脉。
总体来说,西马德雷山脉火山岩区是墨西哥最重要的银成矿区,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第三纪火山岩区之一,面积27.5万km2,其火山岩盖下部火山岩系平均厚度约1km,时代为古新世一早始新世(拉拉米期),由安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及少量硅质火山岩组成,其上不整合覆盖平均厚约1km,时代为渐新世-中新世的块状硅质熔结凝灰岩(上部火山岩系)。该区内的银(-金-铅-锌)矿床主要与下部火山岩系有关。西马德雷山脉火山岩区产有帕拉尔、圣巴巴拉、圣弗朗西斯科德尔奥罗、弗雷斯尼略、瓜那华托等著名银矿床。
银矿床主要成矿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与中-新生代火山岩、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热液银矿床,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部;第二类为中深热液银-钴-镍矿床,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北部;第三类是交代型铅-锌-银矿床。此外,作为斑岩铜矿副产品回收的银,也是银的重要来源。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组合。
表6墨西哥主要银矿床一览表
续表
续表
萨卡特卡斯(Zacatecas)火山岩型银、铅、锌(铜)矿墨西哥的主要银矿床,位于萨卡特卡斯市郊。银储量23236吨,品位120克/吨。矿体产于破火山口北部边缘同心状和切向分布的断裂、破裂带中。区内有5个脉系:坎特拉、马卡诺奇、韦塔格朗德、塔霍斯德帕努科和普洛莫萨。成矿与第三纪火山喷发活动中晚期的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破火山口构造为流纹岩岩浆活动提供了有利通道。
奈卡(Naica)火山热液型银、铅、锌、铜(金、)矿位于奇瓦瓦州南部。银储量3200吨,品位150~200克/吨;金金属储量中型,品位0.34克/吨。浸染状、块状硫化矿,成矿时代第三纪。矿体呈馒头状,筒状产出,含矿岩石是灰岩,矿石为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组合。矿区有11个管状和50余个柱状矿体群,前者长约50米左右,最长达700米,厚1~10米;柱状体直径3米,最大处80米。地下开采,年产金40公斤,选厂日处理矿石2500吨。
塔约耳提塔(Tayoltita)火山热液型银、铅、铜(金)矿位于杜兰哥州西部。银储量14339吨,品位373克/吨。金属储量1吨,品位0.28克/吨,硫化矿,成矿时代第三纪。脉状矿体充填在第三纪流纹岩、安山岩中,围岩蚀变主要是硅化,方铅矿、黄铜矿为主要金属矿物。露天开采,年产金0.5吨,选厂日处理矿石2000吨。
圣欧拉里亚(Santa Eulalia)矽卡岩型银、铅、锌矿位于奇瓦瓦东25公里。银储量在1万吨以上,品位125~350克/吨;铅金属储量11.5万吨,品位2.6%,锌金属储量32.8万吨,品位7.4%。硫化矿。热液交代层状矿床。地下开采。
圣巴巴拉(Santa Barbara)热液脉型银、铅、锌、铜(金)矿位于奇瓦瓦南400公里。
圣马莉亚(San Maria)热液脉型锌、铜、铅(银)矿位于萨卡特卡斯州西部。锌金属储量111.3万吨,品位5.3%,铜金属储量26万吨,品位1.24%,铅金属储量11.1万吨,品位0.55%。硫化矿,成矿时代中新世。矿体呈脉状、不规则状,赋存于硅化灰岩和花岗岩接触带中,平行于花岗闪长岩株,矿脉长达数百米,宽几厘米到3米。地下开采,日产矿石2400吨,选厂日处理矿石4400吨。
塔斯科(Taxco)热液脉型银、锌、铅矿位于格雷罗州。银储量2130吨,品位163.87克/吨;锌金属储量33.6万吨,品位4.2%,铅金属储量15万吨,品位1.9%。硫化矿。矿区有两种类型:(1)铅-锌-石英脉型,脉长几百米到1000米,宽1.5~10米,深300米。(2)灰岩中的不规则状交代矿体,矿体宽20米,含铅锌较低。地下落顶充填法开采,矿石产量3000吨/日,选厂处理矿石3300吨/日,金属回收率:银90%,铅92%,锌78%。
雷亚尔德安琪尔斯银矿位于萨卡特卡斯州东南部萨卡特卡斯城东南61km,构造上处于中央梅萨山脉西缘,靠近西马德雷山脉火山岩区东南翼。矿床产在白垩系组成的穹窿(或短轴背斜)的轴部附近,平面上呈400×450m的椭圆形。全部矿化产于晚白垩世碳质砂岩和粉砂岩中,岩性单一的地层矿化很少发育,而互层-交互纹层相(单个纹层厚度小于5mm)为矿化提供了有利位置。在与厚3~9cm的砂岩呈交互纹层的粉砂岩中,矿化细脉最为发育,在砂岩层厚度增大时,银品位大大降低。而在含有交互纹层状粉砂岩并具有滑动或变形层理的砂岩透镜体中,存在高品位网脉型矿化。银以25g/t为边界品位,以70g/t为工业品位(入选品位)圈出矿体。矿石储量1亿吨。入选矿石含铅0.95%,锌1%。该矿拥有银储量6375吨,平均品位65~128克/吨;锌储量54万吨,铅储量58.8万吨。1982年投产,目前日采选矿石1.5万吨,年产银200吨以上(1997年为219吨),成为墨西哥也是世界最大露天银矿山。
金
金资源丰富。储量基础为340吨(12000000盎司)。大部分为中-新生代银金矿,其形成多与火山岩、次火山岩有关,如瓜那华托州的托里斯塞德罗斯矿山,奇瓦瓦州的奥坎波矿山都属此类。此外,还有在卡纳内阿铜矿、奈卡铅锌矿、弗雷斯尼约银-铅-锌矿中的伴生的金。上述矿床除卡纳内阿铜矿外,均为火山热液型矿床。墨西哥的主要金矿床有:
圣弗朗西斯科德尔奥罗(San Francisco del Oro)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位于奇瓦瓦州南部。银储量大型,3200吨,铅、锌金属储量分别为4.89万吨和4万吨。金金属储量中型,品位0.34克/吨。硫化矿,成矿时代晚于白垩纪。矿体为宽0.5~1米的矿脉群,充填在强烈褶皱的钙质白垩纪页岩内,上面覆盖有火山岩,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组合。地下充填法开采,年产金0.4吨,选厂日处理矿石3250吨。
奥坎波(Ocampo)火山热液型金、银矿位于奇瓦瓦州南部。金储量中型,品位7.78克/吨。贫硫化矿,成矿时代第三纪。矿体为脉状,产于安山岩及流纹岩中,围岩蚀变有硅化、碳酸盐化,矿物为紫水晶、方解石、银金矿、辉银矿、辉铜银矿组合。至1982年累计产金5.44吨。
托里斯塞德罗斯(Torres-Cedros)火山热液型金、银矿位于瓜那华托州。金储量大型,品位2.27克/吨。银品位340克/吨。贫硫化矿,成矿时代第三纪。矿化带长几公里,赋存在流纹岩内,呈网脉状产出,围岩是页岩、片岩。矿物为银金矿、自然金、银的硒化物、硫化物组合。地下开采,年产金0.8吨,累计产金233吨,选厂日处理矿石2000吨。
铜
铜资源丰富。储量为2700万吨,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与美国斑岩铜矿带毗邻的索诺拉州。此外,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和米却肯州也有铜矿分布。
按地质-工业类型,铜矿床分为:①斑岩型铜矿床。②沉积型砂页岩铜矿床,如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的波莱奥铜矿。③火山岩型黄铁矿矿床。三种类型中以斑岩型铜矿床为主,它占总储量的97%。墨西哥主要铜矿床有:
卡纳内阿斑岩铜矿位于索诺拉州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斑岩铜矿之一。矿化带长9.6公里,宽4.1公里,共有12个矿体。成矿时代早第三纪。产于花岗斑岩小岩体内,局部也产于外接触带和角砾岩筒中。矿石为细脉-浸染状构造。主要金属矿物是黄铜矿、辉铜矿和斑铜矿。在矿体的边缘有闪锌矿和方铜矿。矿床氧化带厚70米,次生富集带不发育。共有铜金属储量1190万吨,铜品位0.7%,钼金属储量9万吨(其中3万吨可回收),钼品位0.001%。伴生有金。围岩蚀变有钾化、绢细化、银化、青盘岩化。露天开采,剥采比为3∶1,日产矿石3万吨。
坎波莫拉多(Campo Morado)火山岩型铜、锌、铅(金、银)矿位于格雷罗州伊瓜拉西南70公里。铜金属储量18万吨,品位0.68%,锌金属储量27万吨,品位3.12%,铅储量5万吨。块状、浸染状硫化矿,成矿时代早白垩世。含矿岩石为长英质火山角砾岩,矿体为透镜状。下盘绿泥石蚀变带具浸染状金属硫化物矿化。含矿岩系的上下盘岩石为凝灰质板岩、硬砂岩、安山岩和流纹质凝灰岩。
埃尔阿尔科(El Arco)斑岩型铜矿位于加利福尼亚半岛。铜金属储量327万吨,品位0.6%,浸染状、网脉状硫化矿,成矿时代白垩纪(107百万年)。矿体呈网脉状赋存于二长岩中。围岩蚀变有钾化、青磐岩化。
拉韦尔代(La Verde)斑岩型铜、钼(金、银)矿位于米却肯州。铜金属储量130万吨,品位0.69%,金品位0.3g/t,银4.7g/t。网脉状硫化矿,成矿时代晚白垩世。矿体属角砾岩筒型,赋存于石英闪长斑岩中。矿区由两个矿段组成。围岩蚀变有钾化、石英绢云母化和青磐岩化。已建矿山,日产矿石1.65万吨。
圣伊西德罗(San Isidro)斑岩型铜(金、银、铅、锌)矿位于米却肯州。铜金属储量15.75万吨,品位0.45%。网脉状硫化矿。矿床产于花岗闪长岩中,由两个矿体组成。围岩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电气石化、绿泥石化。
因瓜兰(Inguaran)斑岩型铜(银、钨)矿位于米却肯州南部。铜金属储量26万吨,品位1.3%~1.5%。硫化矿,成矿时代白垩纪。该矿属角砾岩筒型。矿体赋存于石英二长斑岩、花岗岩中。围岩蚀变有硅化、电气石化、青磐岩化。地下开采,日产矿石2000吨。
铅-锌
墨西哥铅、锌资源丰富。铅储量为100万吨,储量基础为200万吨,锌储量为600万吨,储量基础为800万吨。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奇瓦州、索诺拉州及中部的萨卡特卡斯州。主要矿床类型为脉型和矽卡岩型矿床。墨西哥的主要铅-锌矿床有:
特科洛特(Tecolote)矽卡岩型锌、铜(钨、银)矿位于索诺拉州。银储量超过1万吨,品位125~350克/吨。锌金属储量5.6万吨,铜金属储量1.6万吨,品位1.82%。硫化矿。矿体呈不规则状,产于泥质和钙质建造的接触带中。地下开采,年产矿石15万~30万吨。
帕拉尔(Parral)热液脉型铅、锌、铜(银)矿位于奇瓦瓦南。铅+锌金属储量大型,铅品位5.8%~3.3%,锌品位4%~10%。硫化矿,成矿时代第三纪。矿脉呈北东走向,倾向南东,赋存在粘土质灰岩、安山岩中。矿体厚达18米。矿石含银250g/t。地下充填法开采,年产矿石30万~50万吨,选厂日处理矿石1000吨。
锑
锑资源较为丰富。储量基础18万吨。主要分布在圣路易斯波托西、索诺拉、伊达尔戈(锡马潘锑矿)、格雷罗和瓦哈卡州(洛斯特茹科兹锑矿)。该国有五个较大的矿床,属汞锑石英脉型及锑铅锌多金属型。按成矿作用及产出特点,有热液层状矿床(如圣路易波托西州的圣-何塞锑矿)及热泉锑汞矿(如维楚科锑汞矿)等类型。
钼
资源较为丰富。储量基础23万吨,主要分布在索诺拉州,大多集中在大型斑岩铜-钼矿床以及斑岩矿床中,这些矿床位于亚利桑那斑岩铜矿带的南延部分,与第三纪浅成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其中的拉卡里达斑岩铜矿是世界上大型产钼矿山之一。
(3)黑色金属矿产
铁矿
资源不太丰富,大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北部高原一带,主要矿区有:
杜兰戈-萨卡特卡斯铁矿区,其中著名的有杜兰戈州的塞罗·德梅尔卡多铁矿;
高原南部和南马德雷山脉矿区,分布范围较广,其中巴尔萨斯河谷的拉斯特鲁斯铁矿储量1.85亿吨,含铁量高达63%;
北部高原和西北部铁矿区,主要是分布在科阿韦拉和奇瓦瓦州的一些中小型铁矿。
这些矿床大多为接触交代型矿床。赋存在早白垩灰岩与晚白垩世花岗岩侵入体的接触中。主要矿石矿物有赤铁矿(奇瓦瓦州拉佩拉铁矿)和磁铁矿(拉斯特鲁斯铁矿)等。
锰矿
金属储量基础900万吨,主要分布在伊达尔戈州(莫兰戈锰矿)、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卢西弗锰矿)和哈利斯科州(奥特兰锰矿)。此外,在奇瓦瓦,杜兰戈等州出也见有锰矿。
莫兰戈锰矿为沉积成因,矿体赋存在碳酸盐岩建造中;奥特兰和卢西弗锰矿则与火山作用有关,属火山-沉积矿床。
Ⅳ 成矿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哪些
zhyzhy2007的回答,是高度概括的。但太笼统,且不全面。可以稍微具体地回答如下:版
一、内生成矿条件权
1、岩浆岩条件--岩性(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碱性)具有成矿的专属性,不同的岩性,往往有自己独特的成矿系统。考察成矿条件时,往往较多地先考察岩浆岩条件。
2、构造条件--在不同的大地构造区,有自己独有的成矿特性。如在造山带,是以内生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稀土金属成矿为主的。而金刚石矿在稳定的板内成矿区边缘成矿。
3、变质条件--是对变质矿床有主要控制作用的。如石墨矿床、一些玉石矿床(缅甸玉、岫玉等)是变质作用矿床。接触变质作用成矿,是极其重要的变质条件。据不完全统计,在接触带形成的矿床中,涉及的矿种是自然界元素的80%以上。
二、外生成矿条件
1、地层、岩相、古地理条件--沉积矿床形成的条件。如宁乡式铁矿是典型的稳定区浅海相的矿床。煤矿是海(湖)陆交互相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矿床。
2、风化矿床--在风化作用条件下能形成很多种外生矿床,如砂锡、砂金、南方的铝土矿床、红土型金矿、峰丛洼地中的锰矿床等。
3、化学、生物矿床,如钾盐矿床、鸟粪磷矿床等。
Ⅳ 地质成矿条件和资源开发条件3
1.秘鲁区域地质成矿条件分析
秘鲁有着优越的地质成矿条件。秘鲁位于安第斯山脉的中段及环太平洋成矿带中的重要位置,是世界12大矿产国之一。
安第斯山脉的中段(南纬4°~27°),宽度和高度明显大于北段,地形结构主要表现为东、西科迪勒拉山脉之间楔入宽阔高原。在秘鲁境内,高原深受亚马孙河上游支流切割,形成众多与构造方向一致的深邃峡谷。由太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海相沉积和火山岩组成,表层为第四纪及近代的碎屑物质,起伏缓和。高原中部的构造盆地内,遗留众多古河谷、干湖盆和大盐沼。高原东侧是主要由古生代板岩、石英岩和花岗岩组成的东科迪勒拉山脉,高原西侧的西科迪勒拉山脉褶皱期较晚,主要出露侏罗纪和白垩纪岩层,南纬16°~18°之间,火山分布密集,其中高于5700米的火山锥有18座(包括尤耶亚科等活火山),为安第斯山脉第二火山带,也是世界上最高大的火山带之一。
秘鲁地处安第斯地槽褶皱带的中段,东部与巴西地盾相邻。在大地构造上属“环太平洋巨型含银构造带”的组成部分,进一步可分为瓜亚基尔盆地、安第斯褶皱带、安第斯山前褶皱断裂带(即乌卡亚利盆地)、普图马约盆地(又称上亚马逊盆地)、阿克里盆地等五个构造单元。普图马约盆地和阿克里盆地属边缘拗陷性质,期间并没有明显的隆起相隔。
地史演化分析认为,在早古生代巴西前寒武纪地盾以西已发育成一狭长的地槽带,可能从寒武纪开始即接受沉积,但目前已知最老地层为奥陶系,为一套深色板岩、千枚岩和页岩组成的变质泥质岩系,成带状从玻利维亚西北延至秘鲁北部的马腊尼翁河上游。海西造山运动时期,安第斯地槽紧密褶皱,局部变质,整体上升而被剥蚀,二叠纪时有中、酸性的火山岩喷发。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地槽区又开始沉降,从东至西沉积有蒸发岩、陆相碳酸盐岩、砂岩和页岩,且火山活动频繁。中侏罗世时,中科迪勒拉山脉隆起,将地槽分为东科迪勒拉和西科迪勒拉两段,前者为冒地槽,沉积了大量碎屑岩,向东超覆沉积在地盾的古老岩系上;后者为优地槽,沉积了巨厚的复理石碎屑岩和少量的碳酸盐岩,在相当于现在的沿海地区有火山岛弧和岩浆岩体侵位。白垩纪为广泛的海侵,西部的优地槽主要为沉积碎屑岩和火山岩。东部冒地槽为碳酸盐岩,向东碎屑岩渐多,靠近地盾区主要为陆相沉积。经历了中生代多次构造运动和岩浆作用,本区的铜、银等金属成矿物质已得到初步富集,有的已形成具工业开采价值的矿床。
第三纪时,科迪勒拉山中部又褶皱隆起和发生断裂,有频繁的火山活动,并形成一些陆相山间盆地。西部以正断层为特征,断续发育包括浊流沉积的海相碎屑岩。东部主要是沉积陆相碎屑岩,堆积最厚达6100m,期间渐新世海侵曾从北部进入东部。这一时期的成矿物质高度活化,为本区形成铜、银等多金属矿床提供了物质来源,成为区内最重要的成矿时期。
可以认为:在经历过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和成矿作用,秘鲁已经成为一个以银为代表的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区内广泛发育多期侵入岩、火山岩,岩浆活动十分强烈,断裂构造、褶皱构造等聚矿构造样式繁多,且成矿物质来源丰富。除前述已发现的诸多矿床之处,秘鲁还有许多地区因地理条件和基础设施的限制有待进一步的查证;特别是最近安塔米纳特大型Cu-Zn-Ag矿床的扩大,预示着本区仍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秘鲁有100万平方公里的沉积盆地,占全国面积的85%以上。近年的勘探表明,秘鲁石油有相当大的潜力,主要是亚马逊林区、沿海某些地区和大陆架。有关资料证明,目前在沿海、山区、林区和大陆架有6400万公顷沉积盆地蕴藏石油,可以签订勘探和开采合同。已在林区发现四个新的含油结构:圣胡安、南卡什博亚、波兰塔亚库和瓦亚。
结论:秘鲁的斑岩型铜钼矿、中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和油气等矿产资源区域地质成矿条件好,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2.矿产资源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著名的安第斯山由北向南纵贯秘鲁全境,于是形成一个丰富的含矿地带。秘鲁的矿带约占其领土的26.6%,尤以东安第斯山蕴藏最多。丰富的矿产资源,使秘鲁成为世界12大矿产国之一,也是拉美重要的矿产出口国。
秘鲁矿产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品种多,二是储量大。秘鲁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铜、铅、锌、银、金、铁、铋,此外还有钨、锰、煤、锑、镉、锡、磷、铀、钼、石油、汞、石墨、钒、硝石和重晶石等。
目前,秘鲁已探明的一些矿产的储量是:铜储量1900万吨,储量基础4000万吨,居拉丁美洲第2位,世界第3位。主要分布在塞罗维尔德、科夫里萨、托克帕拉、克里亚维科、廷塔亚、安塔米纳和马尔科纳等地。秘鲁铜产量占世界第7位,仅次于智利、美国、印尼、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钼储量14万吨,储量基础23万吨,与墨西哥并列,居世界第6位。铋储量1.1万吨,储量基础4.2万吨,居世界第3位。镁矿石8亿~10亿吨,居拉美国家第3位,主要集中在马尔科纳铁矿区。锌储量700万吨,储量基础1200万吨,居拉美国家第1位,世界第5位。铅储量200万吨,储量基础300万吨,居世界第5位。银储量2.5万吨,储量基础3.7万吨,居世界第5位。初步探明石油储量为12亿桶。
(1)铜
秘鲁97%的铜储量赋存于斑岩型铜矿,其余来自火山岩铜矿。秘鲁斑岩铜矿带属于南北美洲斑岩铜矿带的一部分,北西向长2000公里,宽150~300公里,大致又可分为北、中、南三个亚带,其中以南亚带最为重要。南亚带从托克帕拉矿床开始,往北西延长约1000公里,共有10余个铜矿床。最重要的矿床有塞罗贝德矿床、夸霍内矿床、托克帕拉矿床等。
莫罗科查铜矿位于利马省东北部,斑岩型,伴生矿物为钼、金、银。网脉状硫化物矿床。铜金属储量270万吨,品位0.76。矿体赋存于石英二长斑岩岩株内。围岩蚀变有绢云母化、青盘岩化。黄铁矿化晕5×3公里。成矿于第三纪。
廷塔亚铜矿位于普诺省西部。斑岩型,网脉状硫化物矿床。铜金属储量320万吨,品位0.8%。矿体主要产于石英二长斑岩岩株内。围岩蚀变有绢云母化、钾化、青盘岩化。成矿于第三纪,日产矿石8000吨。
夸霍内铜矿位于莫克瓜省东北部。斑岩型,主要伴生矿为钼,其次为银。属网脉状硫化物、氧化物矿床,铜金属储量47C万吨,品位1%,钼储量11.5万吨,品位0.025%,其中可回收钼4.5万吨。矿体产于石英二长斑岩的破碎带和角砾岩带内,呈筒状。平面上直径为900米。主要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闪锌矿和方铅矿,成矿于第三纪。矿体平面为椭圆形,长轴1200米,短轴1000米。矿化呈网脉状和浸染状产于两组断裂交切处的第三纪石英二长斑岩、石英粗安斑岩及其围岩中的角砾岩筒内,向西缓倾斜,到深部逐渐尖灭。次生富集带宽平均约20米。矿化均匀,金属矿物组合简单。该矿1977年投产,总投资7.38亿美元,露天开采,日产矿石4.5万吨,并于1981年起回收钼。
克亚维科铜矿位于莫克瓜省东部。斑岩型,伴生矿主要为钼,其次为铅、锌。网脉状硫化物、氧化物矿床。铜金属储量178万吨,品位0.98%。钼储量6万吨,品位0.03%,可回收钼3万吨。石英二长斑岩侵入于火山岩中,矿化发育于接触带的角砾岩带。主要原生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次生富集带发育,厚129~250米,钼主要产于此带。成矿于第三纪。于1972年投产。
塞罗贝尔德斑岩铜钼矿位于阿雷基帕市南24公里,是秘鲁已知最大的斑岩铜矿床。铜钼矿化与侵入于火山沉积岩内的石英斑岩体有关,矿体赋存于斑岩小岩体和电气石-石英角砾岩筒中,长2200米,宽800米,已控制深度500米,在平面上呈椭圆形。围岩蚀变分带明显,自内向外为钾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和青盘岩化带。原生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和斑铜矿,矿石为细脉浸染状构造。矿床氧化深度达180米,次生富集带发育。在氧化带下面的次生富集带中主要矿物为水胆矾、铜兰、硅孔雀石和辉铜矿。矿床共有铜储量990万吨,其中40万吨铜品位1.87%,150万吨铜品位0.91%,其余800万吨铜品位0.68%。钼储量10万吨,品位0.01%。该矿在100年以前就有小规模采矿,1970年勘探,1974年开始建设,1977年投产,露天开采,平均剥采比为1.8∶1,采剥总量为1800万吨/年,年产矿石800万吨,年产铜3.3万吨,扩建采选厂后,计划1983-1987年年产铜6万吨,1988-1992年年产铜12万吨,1993-2017年年产铜24万吨。
密执基莱铜钼矿位于卡哈马卡省,斑岩型,伴生钼矿。网脉状硫化物、氧化物矿床。铜金属储量410万吨,品位0.72%。钼储量13.6万吨,品位0.03%。矿体产于石英二长斑岩岩体内或裂隙带中。主要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和辉钼矿。次生富集带发育。成矿于第三纪。
托克帕拉铜钼矿位于莫克瓜省南部。斑岩型,伴生矿为钼,其次为金、银。浸染状硫化物氧化物矿床。铜金属储量510万吨,品位1.1%。钼储量14万吨,品位0.02%,其中可回收钼4.8万吨。石英二长斑岩和闪长玢岩侵入于安山岩和凝灰岩中,矿化产于角砾岩筒内。矿床赋存于白垩纪火山岩地层中的石英斑岩、英安岩和石英粗安斑岩岩体中。矿体在平面上呈椭圆形,直径大于1000米,在剖面上呈倒置的截锥状,延伸大于400米。矿体长1500米,宽750米。矿石含金0.5克/吨,银100克/吨。在由次火山作用而形成的三个较大的角砾岩体中,矿化主要呈网脉状,其次为浸染状。矿床属含电气石角砾岩型。次生富集带发育。该矿于1956年建设,总投资3亿美元。1960年矿山投产,露天开采,日产矿石5.5万吨。并于1963年开始回收钼,年产钼约2700吨。矿体长1500米,宽1200米,延伸750米。矿石含金0.5克/吨,银100克/吨。成矿于第三纪。
(2)钼
秘鲁钼资源主要来自斑岩型矿床。在秘鲁北、中、南三个铜矿带中,以南部铜矿带含钼较高。著名的铜钼矿床有夸霍内、托克帕拉、密执基莱等。
康帕查钼矿位于拉利贝塔德省,属斑岩型硫化矿床。钼金属储量16万吨,品位0.16%,可回收钼14万吨。外围为钨、铅、锌矿化,辉钼矿和黄铜矿组成矿核,矿化呈细脉状。普遍具有硅化。
(3)铁矿
秘鲁铁矿资源丰富,且主要集中在全国最大的马尔科纳铁矿。马尔科纳铁矿位于马尔科纳高原和圣尼古拉斯湾,距太平洋沿岸只有25公里。矿石含铁品位为52%,现有储量可达5亿吨。开采方法为露天多台阶开采,汽车运输和带式运输机运输。该矿山原由美资马尔科纳矿业公司经营,1975年秘鲁政府对马尔科纳铁矿实行国有化,成为秘鲁铁矿公司。由于近年国有矿业企业经营困难,秘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1992年我国首都钢铁公司以1.2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秘鲁铁矿公司。
(4)铅锌
秘鲁铅、锌矿带主要产在秘鲁中部的东、西安第斯山脉之间,著名的矿区有塞罗德帕斯科和莫罗科查等。
塞罗德帕斯科锌、铅、银矿位于利马东北176公里处。矿体呈透镜状赋存于早三迭统的阳起石、硅灰石角页岩、薄层灰岩及浅色条带结核灰岩中。矿体在地表长1200米,最大宽度300米,一般宽20~100米,向下逐渐收缩变短。在750米处分为多个透镜体,亦有层状及脉状矿体,但较为次要。这个矿床已开采了350年,先后开采银矿及铜矿,自60年代以来,开始开采铅、锌。累计储量为锌598万吨、铅227.5万吨、铜100万吨,矿石品位Zn9.2%、Pb3.5%、Cu0.55%,银储量达4.8万吨。该矿山分为两部分,即地下开采的本区和露天开采的麦克库斯矿。年产矿石220万吨,送Paragsha选厂,月产铅精矿6800吨,含Pb52%,铅回收率66%,银回收率为40%;月产锌精矿21500吨,锌回收率85%。
莫罗科查铅、锌矿位于区内主要山脉的高峰东部。铅、锌矿体位于三迭纪闪长岩晚期的小岩株附近的白垩纪沉积岩中,为中温热液成因的硫化物矿脉或馒头状矿体,中心富铜、边缘富铅、锌,更远银高。矿体埋深450~600米,该矿储量:锌24万吨、铅14.4万吨、铜2.4万吨。矿石品位为Zn3.0%、Pb1.8%、Cu0.3%、Mo0.02%、银155克/吨。矿山年产矿石50万~100万吨。选厂每年可获精矿:铅3095吨、锌5833吨,还回收银和钨、铜。
阿尔帕米纳锌铜矿位于胡宁省,属矽卡岩型硫化物矿床。锌金属储量150万吨,品位1%,铜金属储量702万吨,品位1.35%。不规则矿体产于白垩纪灰岩、砂页岩中。成矿于白垩纪,为地下开采矿床。
桑坦德铅锌矿位于利马省,伴生矿为铜、银,属热液型硫化物矿床。锌铅储量分别为230万吨和80万吨,品位分别为9.3%、3.6%。地下开采,年生产能力锌14万吨、铅5.5万吨。
(5)银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00年统计,秘鲁银储量25000吨,占世界总量8.9%,居世界第五位;储量基础37000吨,占世界总量8.8%,居世界第四位。
秘鲁现有的银矿山都分布于其国土中部和南部的安第斯山区。构造上,这些银矿床均属安第斯褶皱带,并可进一步划分为三条成矿带:①秘鲁斑岩铜矿带;②中-北部多金属矿带;③南部银金矿带。它们都处于以消亡板块为特征的构造环境中的大洋和大陆含矿构造的结合部位,实际上是产于大洋-大陆过渡型成矿系统中。矿床规模较大,特别是银-多金属建造的矿床常达大型至特大型规模。成矿时代新,大部分为第三纪成矿,其次为中生代成矿。断裂、破碎带及破火山口是常见的控矿构造。容矿岩石多为渗透性较强的火山岩和次火山岩;行政区划上,这些银矿床主要分布在万卡维利卡、利马、帕斯科、阿雷基帕等省市。
秘鲁银矿资源的主要成矿类型及地质特征
过去认为秘鲁的银矿资源主要有如下三种类型:斑岩型铜-银矿床,中温热液的银-多金属矿床,浅成低温热液的银-金或金-银矿床;最近因安塔米纳矽卡岩型Cu-Zn-Ag矿床的扩大,极大地提高了矽卡岩型银矿资源在秘鲁的重要性。
斑岩型铜-银矿床主要分布于秘鲁斑岩铜矿带中,该矿带属于南北美洲斑岩铜矿带的一部分,北西长约2000km,宽150~300km。秘鲁97%的铜储量赋存于该带中。该带又可细分为北、中、南三个次一级的成矿单元,其中以南亚带最为重要,往北西延长约1000km,共有塞罗贝尔德(Cerro Verd)、夸霍内(Cua-jone)、托克帕拉(Toguepala)等10多个重要矿床,均为斑岩型的Cu-Pb-Ag或Cu-Zn-Ag矿床,成因上均与石英二长斑岩侵入体有关,成矿时代均为第三纪。银是这些斑岩铜矿中最重要的共生或伴生资源之一。
中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床主要分布于秘鲁中-北部山区的“中-北部多金属矿带”中,该带是秘鲁最重要的银、多金属、钨的产地。容矿岩石主要是晚白垩世朱迈莎组灰岩、三叠纪普拉卡或帕里亚灰岩。朱迈莎组灰岩南起尧里科查(Yauricocha)矿区,经桑坦德(Santander)、乌丘查库(Uchuchacua)、鲁阿拉、帕查帕克等矿区直到北部的康通加,全长约1000km。该带中矿床特征差异较大。尧里科查矿床包含一个硫砷铜矿核,周围是铅、锌、银、金矿体;桑坦德矿床是一个具独特环状的富锌矽卡岩筒状矿床;乌丘查库矿床发育有锰矽卡岩,并伴有含辉锰矿矿脉;鲁阿拉矿床则是在一个火山通道中遍布无数条矿脉的典型的多金属接触交代矿床。在三叠系灰岩与二长岩岩株接触带中,有塞罗德帕斯科(Cerro de Pasco)、莫罗科查(Morococha)等矿床。典型矿床有:
帕斯科省塞罗德帕斯科银-多金属矿床位于秘鲁中部。矿山于1630年就开始采银,1890年以后主要采铜,1963年以后集中采选铅锌矿石,是一个以PbZnAgCu为主的多金属矿。据70年代考察资料,该矿区含有锌金属700万t,铅300万t,铜>100万t,银4.8万t。1996年矿区仍保有矿石7942万t,平均含锌8.90%,含银142.3g/t,即有锌储量707万t,银11639t。矿山一直由秘鲁中部矿业公司开发,现正在开发的矿山为扬纳坎查(Yanacancha)和楚帕马尔卡(Chaupimarca)。1996年产银238.6t。据证实储量,矿山开采寿命超过10年,而据概略储量矿山寿命可超过36年。扬纳坎查经过多年勘查,现已成为世界第3大金矿,查明储量达1340吨。,
矿床为中生代热液交代型,容矿岩石为白垩纪灰岩、砂岩,中新世流纹岩、石英安粗岩、英安岩和石英二长岩等。矿化受构造控制,包括褶皱、断裂、裂隙、火山道等。矿体十分复杂,按矿石组成可分为黄铁矿-硅质体、铅锌矿体,铜银矿体和银-黄铁矿体。黄铁矿-硅质体受纵向断层及火山通道接触带控制,分布于火山道东南缘;铅锌矿体分布于黄铁矿-硅质体与灰岩接触带附近,主要系交代黄铁矿或灰岩而成,部分呈脉状充填于裂隙中;铜银矿体位于火山管道东南侧,矿体往往在矿脉膨大或交汇处;银-黄铁矿体分布在黄铁矿-硅质体的东部,在铅锌矿体的两侧(主要为东侧),再现含银很高的黄铁矿体。
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金或金-银矿床主要分布于秘鲁南部山区的“南部银金矿带”中,该带在新生代火山岩中发育有四个大型银-金脉状矿床:凯洛马(Caylloma)、希拉、阿尔坎塔(Arcata)、奥尔科潘帕(Orocopanpa)。它们与破火山口、熔岩丘地貌有关,产于晚第三纪的早、中新世至晚上新世的中酸性火山岩中,属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目前,在该矿带中,与晚第三纪强酸性硫酸盐蚀变有关的黝铜矿-金矿床也已成为重要的勘查对象。典型矿床有:
奥尔科潘帕矿床位于阿雷基帕市(Arequipa)东北150km,是秘鲁南部最重要的银矿区,也是秘鲁1988-1991年间产量最多的矿区,平均每年产银160吨,1996年产银92t。该矿山早在殖民地统治时期就被发现,并断续开采。而后因独立战争及继之而来的矿业泛滥和缺乏有经验的矿业人员,1842年该矿山一度被废弃。直到1940年,布埃纳文图拉(Buenaventura)公司对该矿山进行了重新评价。1967年重新投产时,每天开采的矿石量仅63.5吨。后来的开采规模逐渐加大,目前日采矿石量维持在454吨的水平。到1992年已累计生产银1858吨。
硅卡岩型铜-锌-银矿床主要分布于秘鲁中-南部山区,代表性的矿床就是最近扩大的安塔米纳矿床。典型矿床有:
利马省安塔米纳矿床位于首都利马市(Lima)东北385km,矿区海拔标高4200m,是秘鲁最大的矽卡岩型Cu-Zn-Ag矿床。该矿床地表出露3km长、1km宽的矽卡岩矿化带向下延伸至少1km,容矿岩为白垩系钙质沉积岩,成矿与中新世石英二长岩侵入体有关。
该矿床发现已百余年,经近年勘查储量大大增加。1996-1997年,里奥阿尔戈姆(Rio Algom)公司和伊梅塔(Inmet)公司已完成10万米钻探,求得矿石储量5亿吨,含Cu1.2%、Zn1%、Ag11g/t。估计储量:Cu600万吨,Zn500万吨,Ag5500吨。设计开采年限为20年。
该矿地资源潜力极大,原属秘鲁国有的秘鲁中部矿业公司(Centromin)所有。由于该公司多年来无力作进一步勘探,1996年以2000万美元并附加2001年9月之前25亿美元的投资承诺条款拍卖给里奥阿尔戈姆公司和伊梅塔公司。随后,伊梅塔公司卖掉了其在该项目中的股权。新的伙伴关系在里奥阿尔戈姆、诺兰达和特克三家公司之间形成。经可行性研究,认为该矿是一个低成本的、可用常规方法进行露天开采的矿山。通过粉碎及浮选技术,日处理矿石可达70000吨,平均每天产精矿1.3万吨。
(6)金
中央矿山位于利马北东奥罗亚附近,金为铜、铅、锌的伴生矿,另外还伴生银。为硅卡岩型硫化大型矿床。金品位0.4克/吨,银124克/吨。为一系列硅卡岩铜矿伴生金矿山,中酸性岩浆侵入到灰岩、页岩之中,矿物为黄铜矿、磁黄铁矿、毒砂、辉钼矿组合,含铅4.8%,锌5%。日处理矿石1600吨,年产金4吨。
马德雷德迪斯奥斯金矿位于秘鲁东南部的砂金矿床,金储量50吨。矿体呈层状,产于河床及阶地碎屑沉积物中,由砾石和砂土组成。成矿于第四纪,露天开采。
(7)汞
万卡韦利卡汞矿位于库斯科西200公里,属热液硫化矿床。汞储量5.3吨,品位2%。矿体呈层状,产于白垩纪灰岩及砂岩中。成矿于新生代。
(8)钨
帕斯托布埃诺钨矿位于安卡什省,热液石英脉成因,工业矿石为黑钨矿,钨金属储量0.39万吨,品位0.352%。矿化作用同花岗岩株有关,为多金属石英脉,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闪锌矿、黝铜矿、硫砷铜矿和方铅矿。成矿于中生代。
帕尔卡钨矿位于的的喀喀湖西北。伴生矿有铜、铋、银、锡。属热液石英脉成因。矿石工业类型为钨铁矿。钨金属储量1.6万吨,品位1.07%。矿脉有三条,其中主脉为拉帕尔卡,长3000米,实际控制长350米,宽7米,延深220米,倾角50度,占矿床储量的88%。围岩主要是页岩和板岩,成矿于中生代。由雷基纳公司开采。
(9)锡
圣伊西德罗锡矿 位于普诺附近。铜、银也是主矿产。属热液型矿床。矿石工业类型为多金属硫化物矿石。矿体呈层状、透镜状产于海相安山质火山岩内。矿石为浸染状和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是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锡石。成矿于白垩纪与第三纪的过渡时代。
(10)锑
塞罗德帕斯科锑矿位于利马东北176公里处。矿体呈透镜状赋存于早三迭统的阳起石、硅灰石角页岩、薄层灰岩及浅色条带结核灰岩中。矿体在地表长1200米,最大宽度300米,一般宽20~100米,向下逐渐收缩变短。在750米处分为多个透镜体,亦有层状及脉状矿体,但较为次要。这个矿床已开采了350年,先后开采银矿及铜矿,自60年代以来,开始开采铅、锌。累计储量为锌598万吨、铅227.5万吨、铜100万吨,矿石品位Zn9.2%、Pb3.5%、Cu0.55%,银储量达4.8万吨。锑为该矿的伴生矿产,锑储量15万吨,品位0.18%。该矿山分为两部分,即地下开采的本区和露天开采的麦克库斯矿。年产矿石220万吨,送Paragsha选厂,月产铅精矿6800吨,含Pb52%,铅回收率66%,银回收率为40%;月产锌精矿21500吨,锌回收率85%。
(11)石油
目前,秘鲁的动力主要依靠石油,石油提供的能源占全部能源消耗的60%以上。
秘鲁有100多平方公里的沉积盆地,占全国陆地面积的83%。秘鲁主要有两块大油田。一是西北部沿海油田,包括沿海地区通贝斯省、皮乌拉省和大陆架地区,通称西北油田或塔拉拉油田。该油田位于利马以北1200公里处,其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1/3。第二大油田是林区油田,位于东部亚马孙丛林地区。林区油田由秘鲁石油公司和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开采,产量占全国的2/3。林区油田铺设了输油管道,东起林区贡柯迪亚,跨过安第斯山,西到太平洋沿岸的巴约瓦尔港,全长856公里,日输油能力超过20万桶。
秘鲁的四家石油公司为秘鲁石油公司、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美国贝尔科石油公司及阿根廷布里达斯石油公司。其中秘鲁石油公司是全国主要的石油企业,对秘鲁石油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国家控制。现在该公司控制国内煤油能力的100%,石油销售的90%以上。原油经过提炼后,通过水路和陆路运往各地销售。
结论:秘鲁有着良好的铜、铅、锌、金、银矿地质成矿条件,特别是已知大矿区外围工作程度都不太高,有巨大的找矿前景,秘鲁金属矿床多共伴生有多种有益元素,矿石价值高,矿体规模大,生产成本低,开发条件好;不少重要矿床尚未开发。可以考虑进一步做工作,先从购买矿地,进行风险勘探,直至进行投资开发。
Ⅵ 成矿地质特征
1.成矿地质环境
(1)区域地质背景
大陆活化带的继承性火山断陷盆地,其应力状态由挤压向拉张状态转变,或者具有显生宙盖层的前寒武纪断裂克拉通,也有的产于古岛弧环境中。
(2)火山地质背景
继承性火山盆地。其基底为古生代的沉积地层。
(3)时差类型
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时差不大,一般为同期同步型或滞后型。但在前寒武纪火山岩中,可以出现中生代热液型金矿。
(4)岩石组合
粗面质-响岩质或碱钙性的粗安质火山岩以及相应的次火山岩,以中性岩石为主。
(5)岩相
矿体基本上与喷出相或岩颈有关,虽然次火山岩也常较发育,但关系不明显。
2.矿床地质特征
(1)控矿条件
一般产于破火山口内,并受破火山口有关的断裂和其他多组复合断裂系统共同控制。
(2)工业类型
一般为石英脉型,有时也有蚀变岩型,如江苏溧水、河南上宫金矿。
(3)矿物组合
金属硫化物一般含量相对较低,一般小于5%,有时和铜矿共生,铋矿物常见。最特征的是出现大量的碲化物。主要有金银碲化物(碲金矿、碲金银矿、针碲金银矿和碲银矿)、碲铅矿、碲铋矿、碲汞矿等。碲化物常与自然金共生,但金银矿、自然银较少见,并且它们常与硫化物和硫盐共生。与碲化物共生的自然金的成色往往较高(一般在900以上),这是该类金矿区别于其他类型浅成热液型金矿的主要特征之一。该类金矿一般可以划分出四个成矿阶段:①石英-黄铁矿阶段。②金属硫化物阶段。③金-碲化物-硫化物阶段。④石英-碳酸盐阶段。碲化物常常出现在成矿的中晚期。脉石矿物组成一般较简单,常见的有石英、绢云母、碳酸盐(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等)和萤石等,有时有重晶石。在空间分布上,碲化物和自然金一般分布在矿体的上部,而金属硫化物则往往在深部。
(4)蚀变及其分带
各个矿床基本上没有统一的蚀变分带,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有时出现钾长石化和萤石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等,碲化物则产于硅化岩石中。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的围岩蚀变有所不同。前者以黄铁矿-石英金矿脉为中心向外依次为含金的黄铁绢英岩化带、绢英岩化带、钾化带和青磐岩化带;后者以含金多金属硫化物为中心向外依次分别为镜铁矿-绢云母-铁白云石化带和绢云母-铁白云石-绿泥石化带。
(5)地表氧化带特征
出现一些褐铁矿。
3.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1)成矿温度
以低温为特征,为120~270℃,但碲化物的形成温度一般<250℃,多数为110~240℃,晚期热液为70~170℃,早期硫化物阶段可达300℃以上。
(2)盐度
盐度低—中等,沸腾时含盐度〔w(NaCl,eq.)〕可达12%~16%。碲化物形成时的盐度〔w(NaCl,eq.)〕多数为0.7%~5%。
(3)流体成分
大多数金矿成矿流体成分相似,阳离子以K+和Na+为主,有时含有较高含量的Ca2+和Mg2+,阴离子以卤族元素(Cl-和 F-)为主,和其他离子含量相对较低,在有的金矿中流体包裹体中含量较低。另外,在矿床地球化学方面亦存在诸多的相似性和特殊性,具体如表3-10所示。
表3-10 我国和国外富碲浅成热液金矿对比表
Ⅶ 什么是地质作用和成矿作用
漫长的地史期间中,岩石圈无时无刻不发生变化,从成分、结构、构造直至地回球表面的形答态。这种使岩石圈(或地壳)发生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
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存在的有用物质(化学元素、矿物、化合物)富集而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就是成矿作用。成矿作用是复杂多样的,一般按成矿地质环境(见成矿地质背景)、能量来源和作用性质划分为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和变质成矿作用
Ⅷ 什么叫成矿系列
成矿系列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和地质环境中,在主导的地质成矿作用下形成的,在时回间上、空间上和答成因上有密切联系的一组矿床类型的组合。例如,与中酸性浅成侵入活动有关的斑岩型铜(钼)矿、热液脉型铜-铅-锌矿、夕卡岩型铜-铁-硫矿以及角砾岩筒型铜-金-硫矿等,它们常产在同一地质构造环境的具体不同部位,在成因上有亲缘关系,属于一个成矿系列,一般称为斑岩铜矿成矿系列。实例有中国江西德兴一带的斑岩铜矿成矿系列。研究成矿系列对指导找矿有实际意义。
Ⅸ 地质背景与成矿区划
乌兹别克斯坦在地质上属于乌拉尔-蒙古褶皱系的天山褶皱段,区内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两个构造层组成:上部为中生代盖层,占全区面积约92%; 下部为古生代基底,占全区面积的8%(项仁杰,2006c)。
从成矿角度来看,乌兹别克斯坦主要发育地槽期和地槽期后的成矿作用,前者包括中晚古生代和早三叠世地槽造山成矿活动,形成铜、钨、铋、汞、锑、金、铅、锌、稀有金属等矿化; 后者指中生代地槽期后造山阶段的成矿活动,对乌兹别克斯坦来说也有重要意义,形成了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高岭土、盐类、锶及含铜砂岩等矿床。
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乌拉尔-蒙古成矿带天山成矿段,自北而南大致可划分为:北天山成矿区、中天山成矿区、南天山成矿区、西南天山成矿区和苏丹努伊斯达克成矿亚区。
北天山成矿区大部分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
中天山成矿区基本上由铁镁质-硅铝质含矿岩浆杂岩组成,可分为两个成矿带:(1)恰特卡尔-纳伦成矿带:主要形成一些深成矿床,矿化与海西中期和晚期的花岗岩类杂岩有关,前者形成多金属、铋、钼、铁矿化,也有钨矿化,后者形成锡、稀有金属和萤石矿化; (2)别利套-库拉马成矿带:广泛发育海西期铜、钼、金、银、多金属、铋、明矾石和萤石矿化,矿化形成深度比较小,多与酸性或成分复杂的小侵入体及火山建造有关,受构造和火山活动控制明显。
南天山成矿区主要由镁铁质杂岩和碱性镁铁质-硅铝质杂岩组成,可分为四个成矿带:(1)突厥斯坦-阿赖成矿带:发育三个成矿期的不同矿化,即贝加尔期变基性岩-蓝闪岩-片岩层中的含铁石英岩和铜矿化,加里东期一些不具工业价值的铬矿化,海西期铜、金、多金属矿化;(2)北布坎套成矿带:与上述成矿带相似,研究程度很低;(3)南布坎套成矿带:发育海西期金、镍硫化物、锑、多金属和稀有金属矿化;(4)泽拉夫尚-突厥斯坦成矿带: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见有金、钨锡、汞锑矿化。
西南天山成矿区由碱性镁铁质-硅铝质杂岩组成,可分为三个成矿带:(1)南吉萨尔成矿带:主要是海西期矿化,北部为矽卡岩型白钨矿和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化,中部主要发育铅锌矿化和黄铁矿型、脉型铜矿化,南部为铜、多金属、铁、钼、铬矿化,也有稀有金属和萤石矿化; (2)拜孙成矿带:黄铁矿型多金属矿化,尤其是含铜黄铁矿型矿化相当发育,矿化产在晚古生代火山环状构造中不同方向断裂的交切部位; (3)库吉坦成矿带:在晚石炭世花岗岩类岩体和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岩墙及其伴生矽卡岩中产有锡矿化,该带还有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和阿尔卑斯期的铅锌矿化,可能为中生代的萤石矿化。
苏丹努伊斯达克成矿亚区:可看作是乌拉尔造山带和天山造山带之间的一个过渡地段,既有加里东期乌拉尔型铬铁矿和含铜黄铁矿矿化,又有海西期天山型稀有金属矿化。
Ⅹ 地质成矿条件和资源开发条件5
1.区域地质和地质成矿条件分析
在远古时代,委内瑞拉曾是浅海地区。海相沉积盆地约占全国面积的35%,可分为马拉开波-法尔孔盆地、东部盆地、巴里纳斯-阿普雷盆地和图伊-卡里亚科盆地四大块。
马拉开波盆地包括马拉开波次盆地(面积6.7万平方公里)和法尔孔次盆地(面积3.8万平方公里),位于委内瑞拉的西北部,呈东西走向,包括苏利亚和法尔孔两个州,长525公里,宽300公里。这里集中了全国3/4的石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在马拉开波盆地,主要油田有拉罗萨、蒂亚、胡安娜、拉古尼利亚、巴查盖罗、拉巴斯、马拉、康塞普西翁、博斯坎、海内格兰德、莫塔坦、洛斯曼努埃莱斯和库沃等。在法尔孔盆地,主要的油田有库马莱沃和科罗等。
东部盆地包括安索阿特吉、莫纳加斯、瓜里科、苏克雷和阿马库罗三角洲等地区,呈东西走向,长700公里,宽220公里,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是全国第二大石油产区和储备区,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1/5。主要的油田有基里基里、胡塞平、土库比塔、滕普拉多尔、土库比多、拉斯梅塞德斯和奥菲西纳等。
巴里纳斯-阿普雷盆地,包括巴里纳斯、阿普雷和葡萄牙萨等州,面积为8.7万平方公里,是有待进一步勘探和开发的地区,产量有限。
图伊-卡里亚科盆地,位于东部盆地的北边,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从巴尔洛贝托延伸到卡里亚科湾,几乎全被加勒比海的海水所覆盖,是有待加快勘探和开发的地区。已在帕里亚半岛发现了大量的天然气。
奥里诺科重油带位于东部盆地的南缘,包括奥里诺科河的北部和安索阿特吉州、莫纳加斯州和阿马库罗三角洲的南部地区,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70公里,面积4.5万平方公里。这里有全世界最大的超重油田,正在进行开发。
委内瑞拉油气资源丰富,找矿前景广阔,近几年来一直是油气勘查的热点地区,90年代以来油气勘查开发投资增长迅速。
委内瑞拉西北部地区位于南美大陆西缘安第斯褶皱带的北安第斯区,区内分带异常明显,自西而东分为博利瓦尔坳陷、西科迪勒拉、考卡断坳、中科迪勒拉、马拉开波-马格雷纳山间断坳和东科迪勒拉等六个小区。西科迪勒拉北部似为侏罗-白垩纪变形洋壳,具深水沉积和超基性火成岩,伴生铂、铬、镍和金银矿,向南转变为弧沟系,成矿以斑岩铜矿为主;中科迪勒拉由前寒武纪片麻岩、时代不明的深变质岩和古生代、中生代及第三纪闪长岩组成;东科迪勒拉和科迪勒拉德梅里达山区主要为古生代和中生代海、陆相沉积,前寒武纪片麻岩与古生代变质岩及时代不明的花岗闪长岩类相伴产出,并形成相应的热液型矿产。
2.矿产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委内瑞拉矿产资源丰富。其拥有人类已知的所有矿产资源,并享有“浮在油海上的铁船”之称。除了石油和铁矿以外,还有煤、天然气、黄金、铝土矿、金刚石、锌、铜、银、锰和钛等。
(1)石油
拉美的石油探明储量约占世界的8%,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委内瑞拉是南美已探明石油储量的主要集中区,素有“石油之国”之称,主要油田分布在马拉开波湖地区和东北地区。已证实的石油储量近20多年来增长很快,1965年为25亿吨,1975年为26亿吨,1985年为37亿吨,1999年为105亿吨,占世界可采储量的7.0%,仅次于中东地区的沙特、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联酋,居世界第六位,按目前的开采水平,可供开采近65年;此外,奥里诺科油带的可开采超重油储量达2670亿桶,委内瑞拉是世界上最大的超重油资源国。这种被列为非传统石油资源的超重油尚有待开发。
(2)天然气
主要分布在帕里亚半岛。1999年底天然气证实储量为40400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2.8%,居世界第八位。进入90年代以后,天然气产量连年增长,按目前产量考虑,可开采126年。
(3)煤矿
委内瑞拉煤炭的总储量约为90亿吨,主要分布在安索阿特吉、法尔孔、阿拉瓜、拉腊、苏利亚和塔奇拉等州。其中苏利亚的瓜萨雷盆地煤矿证实储量24亿吨,预测储量达59亿吨。塔奇拉州的洛瓦特拉储量约1.25亿吨、东北地区的纳里瓜尔储量约5000万吨。目前有三个产煤区:一是塔奇拉州的洛瓦特拉,二是安索阿特吉州的纳里夸尔,三是苏利亚州的瓜萨雷。
瓜萨雷煤矿拉美的大煤田之一。该矿煤质较好,平均热值为12650BTU/磅,含S0.6%,总挥发份34.5%,灰份6.7%,湿度7%。地处沿海平原,有利于出口。
长期进行勘查的结果,发现了数个可开发利用的矿床。PasoDiablo矿,确定储量1.8亿t,目前尚处于早期生产阶段,1998年产量500万t,而其目标要达到800万t。
Socuy煤矿项目估计储量2.15亿t,目前尚处于经济评价阶段。计划最大产量为1000万t/年,投资目标接近5亿美元。
Norte和Cachiri煤矿拥有证实储量7000万t,1998年Norte矿达到120万t生产水平,而中期期望产量为200万t。Cachiri矿,目前尚处于开发阶段,未来的最大产量目标为200万t/年,投资额达1亿美元。目前,Norte和Cachiri矿目前具有小规模开采。
(4)铁矿
拉美的铁矿石储量占世界的20%,主要分布在巴西和委内瑞拉等地;委内瑞拉的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马塔卡的铁矿带,其面积估计为9.4万平方公里,从东边的马诺阿延伸到阿普雷州,长约650公里。主要产地是瓜亚纳地区的圣伊西特罗。委内瑞拉已探明储量约为28亿吨,含铁品位达60%~80%以上重要的铁矿有玻利瓦尔、圣伊西特罗、埃尔巴奥、拉斯格鲁利亚、比阿科亚、玛丽娅、路易莎、埃尔特鲁埃诺、埃尔多拉多、西纳鲁科、乌莫卡罗、马诺阿、王冠山、洛斯莫里契斯等。
(5)铝土矿
委内瑞拉铝土矿1999年储量为3.2亿吨,储量基础为3.5亿吨,居世界第九位。主要分布在玻利瓦尔州和阿马库罗三角洲。在阿马库罗三角洲的斜坡地段,发现了具有开发价值的铝土矿。在玻利瓦尔州的塞德尼奥县比希瓜奥斯地区发现的大铝土矿矿床,储量达5亿吨,氧化铝含量在50%以上。另外,在乌巴塔及其附近地区估计储量有铝土矿400万吨,其氧化铝含量在42%~66%。在努里亚高原和洛斯瓜伊卡斯也发现了铝矿。委内瑞拉氧化铝公司制定了大规模开采铝土矿的计划以满足国内制铝工业对氧化铝的需求。
委内瑞拉铝土矿矿床主要为红土型铝土矿床,这类矿床主要由酸性、中性和基性成分的含铝硅酸盐岩石在热带和亚热气候条件下经深度化学风化形成,矿石由三水软铝石组成。世界上铝土矿主要产自红土型矿床。
洛斯皮希瓜奥斯(LosPijiguaos)风化红土型铝土矿,位于博利瓦尔州西北部。铝土矿金属储量17650万吨,品位26.2%,矿石工业类型三水铝型。成矿时代晚白垩-早第三纪,矿体产于前寒武纪花岗岩岩基的风化面上,裸露地表。矿层从上到下依次为结核带、斑点铝土矿带,逐渐过渡到基岩。矿体平均厚7.6米。主要矿物为三水铝石、勃姆石及石英。含Al2O349.5%、SiO29.3%,远景资源有58亿吨。露天开采,此矿为该国最大的开采矿山。
乌帕塔(Upata)风化红土型铝土矿,位于委内瑞拉东部。铝土矿金属储量125万吨,品位25%,矿石工业类型三水铝型。成矿时代第三纪,矿体呈囊状、平伏状,分布于粘土、砂、砾石中。矿石为致密状、豆状结构。主要矿物有三水铝石、高岭石。
努里亚(Nuria)风化红土型铝土矿,位于委内瑞拉东部。铝土矿金属储量2430万吨,品位24.3%,矿石工业类型三水铝型。成矿时代第三纪,矿体呈平伏状、囊状,产于风化壳的粘土、砂和碎屑中,具有豆状,致密状结构,主要矿物有三水铝石、高岭石。远景资源5亿吨。露天开采,其中博利瓦尔矿山1985年投产,设计能力200万~300万吨/年。
(6)黄金
委内瑞拉的黄金储量约为8000吨,是世界上重要的黄金储备国之一。主要的黄金产地是瓜亚纳高原。脉状金矿分布在卡利亚奥黄金县,那里有拉莫古比亚、索萨、孟德斯、拉古纳、智利、拉埃斯佩连西亚、拉因格雷伊勃莱、拉特洛亚、拉巴斯、拉丘古塔、托米、圣路易斯等金矿。此外,在拉布埃尔瓦、博塔纳莫、西卡普拉和拉多拉多等县也有矿脉金矿。淤积金矿主要分布在瓜亚纳高原的河流、峡谷、冲积锥体和古梯田中。据专家估计,委内瑞拉有5000t黄金储量可供露天开发,3000t需要坑采。
委内瑞拉最重要的黄金矿床位于Bolivar州。1998年发现拉斯布里萨斯金矿床,金储量超过180吨。
加拿大Placer Dome公司,拥有Las Cristinas金矿的70%,CVG拥有其余的30%股权。该矿床被认为是拉丁美洲地区最大的矿床。矿山开发所需资金高达57000万美元。已探明储量1170万盎司。在预期的19年的项目生命期内,其产量可望达到40万盎司/年。矿山的建设将创造2500个直接就业机会和4000个间接就业机会,同时矿山的经营管理还将提供1000个工作职位。但是,1999年7月Placer Dome公司宣布,由于金价过低,该矿山的开发暂时中止。
Monarch资源有限公司在瓜亚纳地区进行了几个勘探项目,但其最主要的发现却是在靠近EI Dorado的La Camorra地区,这里的探明储量(矿石量)为54万吨,品位22克/吨。该矿床的正式勘探工作开始于1988年,1994年9月矿山投产,1998年产量达到130千克/月,低于165千克的目标产量。有望获得进一步的投资以对La Camorra进行勘探工作,这是委内瑞拉第一个为私人公司所拥有的地下矿山,也是50年来的第一个地下黄金矿山。在过去的几年里,Monarch公司已经投入了8000多万美元,并且取得了其它几个地区的探矿权,这些地区包括Las Zinas,Emillia和Bochinche。
(7)铜矿
阿罗阿(Aroa)火山岩型铜、铁矿,位于雅拉贵州。铜金属储量90万吨,品位6%,矿石工业类型块状硫化矿。成矿时代古生代,矿体呈透镜状产于绿片岩、灰岩、千枚岩中,金属矿物有黄铁矿和黄铜矿。
(8)镍矿
洛马海罗(Loma Hierro)风化型镍(钴)矿,位于委内瑞拉东部。镍金属储量88.5万吨,品位1.58%,矿石工业类型氧化矿。成矿时代第三纪,镍分散在蛇纹岩化橄榄岩之上的赭土和残积土中。主要矿物有含镍蛇纹石、硅镁镍矿、含镍针铁矿。
(9)铅锌矿
拜拉多里斯(Bailadores)火山岩型锌、铅、铜矿,位于该国西部。锌金属储量41.6万吨,品位26%;铅金属储量11.7万吨,品位7%;铜金属储量24万吨,品位1.5%,矿石工业类型块状浸染状硫化矿。成矿时代中侏罗世,透镜状矿体,产于绿泥石石英岩和绿泥石片岩中,在下盘蚀变岩石中具浸染状矿化。地下开采,年产矿石30万~50万吨。
(10)金刚石
委内瑞拉的金刚石主要分布在奥里诺科河以南的玻利瓦尔州,以高卡、古切贝罗、巴拉瓜、卡罗尼、本图阿里和上奥里诺科等河流为界。主要产地是瓜尼阿莫、拉帕拉瓜卡罗尼、圣埃伦娜、埃尔卡萨维和圣萨尔瓦多·德保尔。1993年.金刚石产量达47.8万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