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有哪些地质博物馆
❶ 贵州地质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该馆收藏有各种地质标本4000余件。其中有独具特色、驰名中外的辰砂晶体、晶簇专和块重达数百千克的属汞矿石,晶体大而完整的萤石、冰洲石、方解石、重晶石、晶簇状水晶,中国首次发现的超微细粒金矿石及以它为原料提炼出来的黄金,泥盆系的包阳鱼、石炭系的大型贵州珊瑚、中生代的胡氏贵州恐龙化石等。
该馆现设有矿产资源、古生物等陈列室及科学普及橱窗,并及时举办了有关专题展览。矿产资源室主要陈列有能源矿产、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土金属、特种非金属、化工原料、冶金辅助原料、建材等8类,计有40多个矿种、300多件标本及产品,其中以汞砂矿、磷矿、铝土矿、锰矿、锑矿、煤矿、超微细粒型金矿等最有特色。古生物室主要陈列有三叶虫、笔石、珊瑚、腕足类、头足类、脊椎动物、植物,以及微体古生物等10多个门类的化石标本。其中以晚古生代的珊瑚、腕足类化石发育最为良好。
❷ 贵州地质博物馆的汞矿石
汞的主要矿物辰砂,在中国古代称丹砂、朱砂或石朱砂。宋代以后,因主要产销市场在湖南辰州(现名为沅陵),故得名为辰砂。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汞矿最早的国家,据考古资料,在仰韶文化层和龙山文化层里,均发现“涂朱”(砂)遗物,因此中国利用汞的历史,可以追溯至5000年前。从殷开始,丹砂被用作颜料;春秋战国以后,又在炼丹术和医药方面得到了应用,并开始用以提炼汞;有关汞同硫合成丹砂、汞同铅形成铅汞齐等记载,见于汉代魏伯阳《参同契》 、晋代葛洪《抱朴子》等著作;宋代的《金华冲碧丹经秘旨》和明代的《天工开物》 ,均有记述了炼汞技术及其设备。
由此可见,中国对汞的开采利用,比国外利用汞矿最早的希腊人和罗马人还要早1000多年。近代中国汞矿的地质调查、勘探、开发利用,1919~1949年先后有翁文灏、乐森王寻、王曰伦、熊永先、吴希曾、田奇王隽、刘国昌、周德忠等20多位地质学家对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湖北、甘肃等地的汞矿进行了开创性的地质调查和研究,著有简报或论文。
40年代,资源委员会对一些汞矿产地进行探采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于5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地质勘探和开发工作,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的主要汞矿生产国之一。
❸ 贵州省贵阳博物馆收购陨石吗
没有贵阳地质博物馆,是贵州地质博物馆。贵州地质博物馆可以鉴定陨石,省级回博物馆都可以对答陨石进行鉴定。贵州地质博物馆其前身为1958年建立的贵州省地质局陈列室。1966年以后近3000件地质标本全部散失,1980年重新筹建,1985年建成贵州地质博物馆。2015年为解决贵州省地质资料保管设施简陋、档案库房不足、不利于地质资料研究及开发利用,贵州将开建贵州省地质资料馆暨地质博物新馆。
❹ 贵州地质博物馆的介绍
贵州地质博物馆是中国的省级地质博物馆。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北京路。专其前身为1958年建立的贵州省地属质局陈列室。1966年以后近3000件地质标本全部散失,1980年重新筹建,1985年建成贵州地质博物馆。
❺ 贵州地质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贵州地质博物馆其来前身为自1958年建立的贵州省地质局陈列室。1966年以后近3000件地质标本全部散失,1980年重新筹建,1985年建成贵州地质博物馆。2015年为解决贵州省地质资料保管设施简陋、档案库房不足、不利于地质资料研究及开发利用,贵州将开建贵州省地质资料馆暨地质博物新馆。
据悉,贵州省地质资料馆暨地质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612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5800平方米,地下停车场及人防建筑面积10320平方米。地质博物馆总投资21587万元,由省国土资源厅与省地矿局、省有色地勘局、省煤田地质局四家单位自筹解决。
❻ 贵阳地质博物馆可认鉴定陨石吗
没有贵阳地质博物馆,是贵州地质博物馆。贵州地质博物馆可以鉴定陨石,省级博物内馆都可以对陨石进行鉴定容。
贵州地质博物馆其前身为1958年建立的贵州省地质局陈列室。1966年以后近3000件地质标本全部散失,1980年重新筹建,1985年建成贵州地质博物馆。2015年为解决贵州省地质资料保管设施简陋、档案库房不足、不利于地质资料研究及开发利用,贵州将开建贵州省地质资料馆暨地质博物新馆。
❼ 贵州地质博物馆的龙古生物化石
贵州龙是生活距今2亿4千万年前的水陆两栖爬行类动物。早在1957年5月,贵州地质博物馆胡承志从云南到贵州,在黔西南顶效绿荫村发现该动物化石,后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杨钟健教授研究,命名为“贵州龙科贵州龙属胡氏贵州龙”。此后,国内科研人员在同一地区采集到大量贵州龙化石的同时,又发现不少鱼类化石,经研究分别命名为“东方肋鳞鱼”、“贵州中华真鳄鱼”、“兴义亚洲鳞齿鱼”等。现保存在州市有关部门的龙、鱼化石藏品近千件。
1995年4月下旬,经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亲临鉴定,将其中226件定为国家级珍贵文物,其中一级龙化石17件,二级35件,三级112件;二三级鱼化石62件。 《光明日报》于同年5月2 7日头版头条作了报道后,国内外广播、电视、报刊亦作了报道,贵州龙动物群在国内外引起轰动。在顶效贵州龙景区,占地11亩、筑面积7000平方米的贵州地质博物馆已经竣工并对外开放。其馆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科学家欧阳自远所题。馆内不仅陈列已经出土的各类贵州龙动物群化石和岩石标本,而且还用图表模型和现代声、光、电技术,表现地质构造、地壳、古地理概况等种种地质现象、规律;在绿荫村贵州龙出土量最多的山上,将建立贵州龙现场科普馆,建立贵州龙化石遗址保护区等。
❽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新馆什么时候建
贵州地质博物来馆是中国的省级地质博源物馆。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北京路。其前身为1958年建立的贵州省地质局陈列室。1966年以后近3000件地质标本全部散失,1980年重新筹建,1985年建成贵州地质博物馆。
❾ 去贵州必去的景点有哪些
1、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高77.8米,宽101米,是中国和亚洲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富盛名的大瀑布之一。黄果树瀑布下的水帘洞也是世界罕见的,从水帘洞内观看大瀑布,更是令人惊心动魄。
2、梵净山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得名于“梵天净土”。它是我国第五大佛教名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3、镇远古镇
镇远古镇是云贵高原上历史最悠久的名城,自汉高祖五年设县开始,已有2200多年历史。它四周皆山,母亲河舞阳河以S形穿城而过,将其一分为二,形成一幅八卦图。
4、小七孔景区
小七孔景区位于荔波县城南部30余公里的群峰之中,因响水河上横跨着一座青石砌成的七孔拱桥,故而得名。小七孔景区位于宽仅1公里、长12公里的狭长幽谷里,融山、水、林、洞、湖泊和瀑布为一体。
5、西江千户苗寨
贵州有着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千户苗寨。它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而成,保存着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如同一座露天苗族文化博物馆。
6、兴义万峰林
万峰林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兴义市东南部成千万座奇峰组成,气势宏大壮阔,山峰密集奇特,整体造型完美,被不少专家和游人誉为“天下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