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考察准备哪些材料
① 野外考察需要注意什么呢
与旅行和探险活动不同,野外考察的目的是纪录被考察地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而不是走。所以考察人员要携带一定数量的标本采集和固定工具,而且沿途还可能收集到大量标本,因而装备上要精简有效。一些重要装备或是仪器放进包里之前应该用防水密封塑料袋封好,既防止进水进沙,又便于查找。个人装备主要有以下内容:
搬运用具,背包、密封袋、布巾、绳等;炊事器具,饭盒、筷子等;服装,必需的内衣、袜子(几双,材质根据考察行程选择)、步行鞋(登山鞋、雪鞋)等,另外要根据气候和环境情况准备如橡胶雨靴(降雨丰富水系纵横的地区)、防水套装、绒衣、防寒服(需要时)等;寝具、睡袋、防潮垫等;日用品,皂类、毛巾、牙具、卫生纸以及消毒片(水)等个人卫生用品、唇膏、防晒霜、墨镜、笔、记录本等文具;生理用品、自用药品、针线包等;其他必备的如应急手电、地图、野外考察计划书、身份证、保单、刀具、救生盒等。
与野外生存关系最大的是一些小的随身用品,如地图、刀具和救生盒,在任何时候都不要遗失其中的任何一样。并且,还应该经常检查.保证救生盒里的每一样物品新鲜有效,刀具锋利结实,地图完整清晰。
三、救生盒
在野外考察时可以携带自制的旅行救生盒。携带者要定期检查救生盒里的各类物品,当发觉哪些小东西失效时(比如火柴和药片),要及时更换。火种对于生存来说至关重要,盒中有4类小东西是为生火准备的:火柴、蜡烛、打火石和放大镜。盒中的药品应标明用法、用量和有效期。盒内余下的空隙用棉绒塞满,应急时可用来点火,同时又可防止各类小东西相互碰撞。为了防水应将救生盒封好口,并用狭长胶带封紧。
② 地质考察要注意什么
到那个区域?你没有讲。只能泛讲一下原则。注意当地的气候、自然地理景观条件、交通条件和考查路线经过的危险区域以及危险源的判别。针对上述作出物资、装备、药品、应急救援器材的准备和检查。
③ 野外地质化探方面需要哪些工具
工程地质室外测试的主要方法有:静力载荷试验、触探试验、剪切试验和地基内土动力特性容试验等。工程地质勘察方法与手段也是不一样的。但总的来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地质测绘;如:地面测绘、航测、卫测等,是基础,是根本。 2.工程地质勘察;包括物探、化探、钻控等。 3.工程地质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大型现场试验、室内土工试验等。 4.工程地质长期观测;对房屋变形、地下水位、地面沉降等进行动态的长期观测。 5.勘察资料的室内整理及计算。工程地质勘察是为查明影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因素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所需勘察的地质因素包括地质结构或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自然(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这些通常称为工程地质条件。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后,需根据设计建筑物的结构和运行特点,预测工程建筑物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即工程地质作用)的方式、特点和规模,并作出正确的评价,为确定保证建筑物稳定与正常使用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④ SOS~~~~植物学家野外考察都需要带什么东西所带东西的用途如何使用植物学家野外考察需要注意事项
一,专门的户外用品
1.帐篷:不用说,必备。不过,一般用的都是二人帐,这样两个人有一顶帐篷就可以了,还可以减轻一个人背负的重量。
2.防潮垫:必备。周日凌晨五点下了一阵雨,如果没有防潮垫,对身体的摧残会非常大。即使不是雨,晚间地上的露水也很要命了。
3.睡袋:必备。这是目前看来体积小而又保暖的最佳睡觉覆盖物。不过我发现只穿睡衣睡裤的话,用抓绒睡袋至多只能耐受零上5度,所以当晚我还是被冻着了(但我要强调,这次不是装备没带够,而是都助人为乐了,8-D)。棉睡袋会好一些。
4.夜用衣物:非必备。这里是指气温较低时需要换上的衣物。之所以说是非必备,因为如果有好的冲锋衣、冲锋裤和睡袋的话,就不需要额外用什么夜用衣物了。
5.登山鞋:建议必备。这次好像就我、光敏和icesky穿的是专门的登山鞋?(我对款式也不熟,不知道mrstarlitsky的是不是),不过大部分户外论坛都认为登山鞋是必备的,建议没有的还是买一双,至少借一双穿穿看,体会一下和普通运动鞋的区别。
6.速干裤:建议必备。还有速干衣,好处是湿得快,干得也快。比如在下山时,草甸上的露水把小杜的运动裤都打湿了,让他十分难受,我的速干裤虽然也湿了,但到了露水小的地方,一会儿就干了,所以并没觉得不舒服。
6.冲锋衣:建议必备。又防水,又保暖,穿着舒服,还很酷,我已经决定冬天拿它代替羽绒服了,呵呵。
7.手套:非必备。它可以保护手部免受划伤,以及在温度较低时保暖。不过我的是一双半指手套,露出指头以便于在抓握树枝和岩石时比较牢固(全指手套会打滑),这样的手套就不能保暖了。
8.护膝:建议必备。活动回来膝盖发软事小,以后落下病根事大。
9.帽子:建议必备。这个就用不着太专业了,一般的太阳帽就行。我看大部分人都有了,就不多说了。
10.太阳镜:非必备。但我觉得在阳光强烈时确实很保护眼镜。建议买偏振光的,这样各种颜色可以均匀变暗(那种添加有色材料制成的墨镜对不同色光的吸收度是不均匀的),戴上眼镜之后仍然可以看清花、果的鲜艳颜色。
11.头灯:建议必备。晚上不可少。虽然小手电筒也行,但头灯可以解放你的手。
12.快挂:非必备。用来在背包外面挂别的东西,比如垃圾袋之类。
13.背包:必备。最好买户外专用的正品。赝品有可能因为质量问题造成两肩压力不均,长期下去对脊椎不好。当然,如果在往包里装东西时根本不考虑平衡问题,即使是正品也没用。8-D
14.小包:建议必备。可以是单肩包,也可以是腰包,装小件的常用品,特别是钱、钥匙、手机什么的,比放在衣服口袋里舒服,也不容易丢。
15.防晒霜:建议必备。紫外线易引发皮肤癌,至少也使皮肤变得粗糙,这是世界公认的常识。
二,植物考察用品
1.相机:如果出去考察不让我拍照,还不如干脆不要让我去。
2.电池:不管是相机、头灯还是别的什么电子设备(比如GPS、MP3),都要用到。一定要带够,我已经吃过两回亏了。
3.充电器:如果晚上有在农家乐机会的机会,不妨带上。有快充功能的充电器4-6小时就可以把充电电池充满。
4.记录本:什么都可以写。
5.笔:不光用来做野外记录。
6.地图:我理想中的地图是详细、准确、便宜、可出售的。最好是可以在地图上勾勾画画而不用觉得可惜。但遗憾的是,中国还没有符合我要求的地图。
7.钢尺:即使采标本,也不妨有时当场测量长度。
三,其他
手机,饭盒,筷子,毛巾,香皂,钱。
四,我没带的东西
检索表或植物志:为了减轻重量。
放大镜:这个就不像钢尺那么有用了,好几次带着都没有用到,这次索性不带。何况放大镜还是潜在的火种。
杯子:也是为了减轻重量。反正买的水都有瓶子,只喝凉水的话,用那个就可以了。热水可以用饭盒喝。
卷纸(或面巾纸、湿纸巾之类):这个其实是必备品,但我知道别人肯定带了,我就没带。8-D
五,以后要添置的东西
1.气炉、气罐和打火机:考察途中不吃热的东西确实难受。这次多亏光敏有一套。
2.GPS。没钱,暂时先不考虑了。
3.标本采集设备:不管是自制还是专用,以后肯定是必备的。
⑤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如何进行需要哪些知识需要准备哪些东西
⑥ 怎样进行野外地质考察
带好三件宝,锤子、罗盘、放大镜。在野外多敲敲打打,打开岩石的新鲜面,判定岩石中的矿物,尽量的多找化石。
最好的是在工作区选一条实测剖面,建立柱状图,了解整个区域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矿化标志,围岩蚀变,含矿构造,含矿地层,等等。
如果没有导师带,有当地的老地质员带你的,放心吧。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的,你慢慢的学习吧。
⑦ 野外地质灾害考察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有区别,地质复灾害制报告一般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主要是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要编写的,主要是用于说明工程建设区域内有没有危害工程项目安全的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灾害,如果有,要提出防治措施,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一般按工程规模和灾害种类及危害程度由大到小分为三个评估级别:一级、二级、三级。而地质勘察报告一般叫“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主要在设计阶段进行,主要提供地基土或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以便设计单位确定建筑物的基础形式和荷载的大小。比如你要建一座50层的大楼,地质勘察就是查明大楼下部土层是否能承受大楼带来的压力,并且要确定哪一层土能够承受这么大的压力。不知这么讲你是否明白,不过我也就了解这么多了!
⑧ 怎样进行地理野外考察
1、确定侧重点:地质考察、土壤考察、植物考察、水文考察、气候考察等等…
2、准备相关材料,例如地质考察需要准备地质锤,地质袋、地质罗盘、记录本,相机等。
3、进行实地考察、分析总结…写出考察报告。
⑨ 野外考察需要什么物品
与旅行和探险活动不同,野外考察的目的是纪录被考察地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而不是走。所以考察人员要携带一定数量的标本采集和固定工具,而且沿途还可能收集到大量标本,因而装备上要精简有效。一些重要装备或是仪器放进包里之前应该用防水密封塑料袋封好,既防止进水进沙,又便于查找。个人装备主要有以下内容:
搬运用具,背包、密封袋、布巾、绳等;炊事器具,饭盒、筷子等;服装,必需的内衣、袜子(几双,材质根据考察行程选择)、步行鞋(登山鞋、雪鞋)等,另外要根据气候和环境情况准备如橡胶雨靴(降雨丰富水系纵横的地区)、防水套装、绒衣、防寒服(需要时)等;寝具、睡袋、防潮垫等;日用品,皂类、毛巾、牙具、卫生纸以及消毒片(水)等个人卫生用品、唇膏、防晒霜、墨镜、笔、记录本等文具;生理用品、自用药品、针线包等;其他必备的如应急手电、地图、野外考察计划书、身份证、保单、刀具、救生盒等。
关于服装、睡袋、帐篷等装备的挑选方法媒体和网络上会有很多最新信息。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新科技会渗入野外用品的设计制造中。比如今天看似先进高档的Gore-Tex材料可能很快会被更新的技术所取代。结实、耐用、舒适、轻便是这些装备所应具备的共同特征,在选择时必须考虑到野外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自己的健康状况、行程的安排等等。因此在准备装备时和出行前,最好向有经验的野外工作者或是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请教一下。
与野外生存关系最大的是一些小的随身用品,如地图、刀具和救生盒,在任何时候都不要遗失其中的任何一样。并且,还应该经常检查.保证救生盒里的每一样物品新鲜有效,刀具锋利结实,地图完整清晰。
三、救生盒
在野外考察时可以携带自制的旅行救生盒。携带者要定期检查救生盒里的各类物品,当发觉哪些小东西失效时(比如火柴和药片),要及时更换。火种对于生存来说至关重要,盒中有4类小东西是为生火准备的:火柴、蜡烛、打火石和放大镜。盒中的药品应标明用法、用量和有效期。盒内余下的空隙用棉绒塞满,应急时可用来点火,同时又可防止各类小东西相互碰撞。为了防水应将救生盒封好口,并用狭长胶带封紧。
四、药品
野外考察必须携带一定量、一定种类的药品。救生盒中的药品一般要留到最后使用,而考察队公用药品一般为突发严重事故准备。所以,除了救生盒中药品和小组公用药品外,考察队员要自己携带部分药品。
个人携带的药品清单推荐如下:
(1)外伤用药,可携带消毒湿纸巾数包(同时可擦手脸、器具消毒等)、创可贴、绷带、外用消肿止痛擦剂、眼药水或眼药膏;
(2)日用药,如感冒药、退烧药、消炎药、止泻药;
(3)止痛药、抗过敏药;
(4)在夏季或热带地区携带清凉油、虫咬水、藿香正气胶囊或其他消暑药适量;
(5)另外还要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医生嘱咐,携带必备药品。在毒蛇比较多的地区,要携带蛇药。最好带上一定量的复合维生素片。
自制救生盒:
用一个方形的不锈钢或铝制饭盒做急救盒,必要时可用来化雪煮水或蒸馏取水。盒盖光亮的内侧面可作为阳光的反光板发信号求救。盒中的物品有以下内容:
一个薄而结实的塑料袋:大到刚好可以把你的身体放进去。紧急时,你可以钻进去保持体温,防止热量或身体水分散失过快。铺在地上可以隔潮,下雨时可作棚布。关键时还可以用来取水。
火种:一盒防水火柴,一块打火石和一个放大镜。火种一定要好好保护.火柴头上可以包上蜡,装在装胶卷的小盒里。
几段蜡烛:最好把它们削成长方形的小块,易于摆放.而且可以避免不慎一次用完。
一把多用途小刀:作为野外生存必备物品,在救生盒里留下一柄小刀以防万一。
一个小指南针。
一只小哨:可以用来求救,或是惊扰猛兽。
一小袋盐,一些糖果,一小瓶复合维生素,在关键时刻可帮你保持体能。
抗生索,抗过敏药,镇静剂,退烧药,抗疟疾药,高锰酸钾,漂白粉各一小瓶。
细而结实的尼龙绳:比如钓鱼线,5~10m。
胶布:可作补丁和紧急绷带。
针线包,针可以用来挑去扎在身上的异物,补缀衣裤。
五、应急食物
食物和饮水供应有时可以决定野外考察的成败,也是野外生存的重要项目。野外考察与冒险旅游的目的不同。后者有时为追求野趣,故意安排在野外生火做饭,所以食物和饮水的准备通常很充分。而多数情况下的野外考察,会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沿着预先选择的路线行进。除了携带白天的饮食外,其它时候会考虑在营地或民居进餐。而且,由于考察时必须携带采集工具和采得的样品,背包中也不可能有足够的空间装太多食品和大量水。因此,考察队在设计线路和安排行程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如果不能在民居中借宿,营地中的留守人员必然要负责所有饮食供应。在没有固定营地时,考察队必须根据考察计划由专人管理,专门的运输工具携带足够甚至是稍过量的食物和饮水。
考察队选择所携带的食物时有一定的条件:如营养价值高,易消化;容易清洗,烹饪;不轻易变质,容易保存、携带或收藏;尽量不要带海鲜,可带根茎类和瓜类蔬菜,如红薯、萝卜;选择的食物要适合多数人的口味;价钱合理,不要超出预算金额。另外食物要视季节和行程长短安排,尽量选购新鲜食物。
出行前对食物要做些处理。食物要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在肉类外表擦一层食盐有利于肉类的保存;寒冷地区可以用冰雪冷冻保存,到达营地后,放在安全的地方,避免被野生动物破坏。
在进入深山或荒漠时,除了考察队要携带足够饮食外,考察队员仍要自备部分应急食物,以备不测。如果你的救生盒中尚有足够空间,最好把这些备用食物放在里面。
应急食物装备清单主要包括:
(1)首先必须带上盐,简单的可以携带盐块,或选更好的含有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其他矿物质的电解盐粉。在药店中可以买到袋装的生理盐,也是很好的选择。
(2)然后是袋装茶叶,喝杯茶镇静一下可以仔细考虑求生的方法。
(3)巧克力无疑是好东西,但须小心在炎热的地方易融化、变质。
(4)压缩饼干,脱水蔬菜和肉类依据情况而定。
所有装备在装入旅行包时要注意一些要点。应把常用物品放在最容易拿到的地方,接近开口处,怕压的物品尽量防在上面。背在肩上的包重心要高,行走起来会感觉轻便,所以轻、软的物品防在背包的底部,重物放在背包上部。小的救生盒最好贴身放,地图、考察计划书放在衣服的内侧口袋中,最好用塑料袋包起来,以防不慎入水而损坏。
⑩ 怎样考察地理 要带什么工具
地质包,主要装:地质锤、地质用10倍放大镜、纸笔、地址罗盘。再带一些野外常用药品,如蛇毒清、创口贴。也可以带一根绳子、匕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