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界线是什么线

地质界线是什么线

发布时间: 2021-02-06 08:35:24

❶ 地质界线的介绍

地质界线(geological boundary)是不同地质体和地质现象之间的界线,即地层、岩体、矿体等的分界面和断层面同地表或某一剖面的交线。

❷ 地质界线有一段是虚线是什么意思

虚线是推测地质界抄线。
经实地观察依据充分的,为实测地质界线,地质图上用实线表示;根据一定资料推测的,为推测地质界线,地质图上用虚线表示。划分和确定地质界线,是地质填图或有关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地质图上所填绘的地质界线,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轮廓。

❸ 地质界限是什么

就是指地层吧!

附:
地层(stratum[ 'streitəm ])

【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成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岩浆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地层是指在某一地质年代因岩浆活动形成的岩体及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层的总称。(所谓的地层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和非成层岩石的总称。从岩性上讲,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地壳中具一定层位的一层或一组岩石。地层可以是固结的岩石,也可以是没有固结的堆积物,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在正常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层与层之间的界面可以是明显的层面或沉积间断面,也可以是由于岩性、所含化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的变化导致层面不十分明显。

地层系统的单位是如何划分
我国地层委员会采用宇、界、系、统、阶、亚阶等六个地层单位术语。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是地球演化过程中某一时间阶段的划分方法。
地质年代的单位的划分
地球的历史按等级划分为:宙、代、纪、世、期、亚期等六个地质年代单位。
地质年代共分五个代,为:
1)太古代
2)元古代
3)古生代
4)中生代
5)新生代
其中,古生代共分六个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分为三个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代分为三个纪,分别是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相对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指地层的生成顺序和相对的新老关系。它只表示地质历史的相对顺序和发展阶段,不表示各个地质时代单位的长短。
绝对地质年代
绝对地质年代是指通过对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测定,根据其衰变规律而计算出该岩石的年龄。

地层和地质年代的关系
每个地层代表着它形成时相应的地质年代。

❹ 我国地理界线是什么连线

不知你指哪一条?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 农业活动界线
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

4. 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下面是一些次要的:
人口密度界线
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我国地势阶梯界线
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我国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 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6.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 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我国四大海域的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 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 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我国水文界线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 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 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2)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界线
(1)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C积温3200°C等值线。 (2)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4500°C等值线。即秦岭——淮河一线。 (3)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7500℃等值线。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两个自然地区的界线
贺兰山一带,相当于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我国综合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它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最冷月均温0°C等温线的地方、大于等于10°C积温4500°C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地方、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钙质土与酸性土壤如红壤的分界线、小麦与水稻的分界线、农业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或三熟的分界线、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地形较完整(平原、高原为主)与地形较破碎(盆地、低山丘陵为主)的分界线、河流汛期长短、河流多少等的分界线。

下面是详细一点的:

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
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❺ 地质界线的确定与勾绘

基岩露头来良好地段,可根自据填图单位的分层标志和地质体间的接触关系,确定地质界线的确切位置。露头不好的地段,可利用山坡地层碎块出现的最高位置,或土壤颜色分界处,或植被的不同,或地貌差异等特征判断地质界线位置。

地质界线必须在野外现场进行勾绘、连接,不准在野外只定点却不绘制地质界线而回到室内才进行地质界线的勾绘连接。

露头良好地段,可根据视域范围内地质界线在地表的实际延伸情况,从所定观测点向两侧在地形底图上进行勾绘。露头不好的地段,可根据岩层产状,按照“V”字形法则,结合地貌特征、植被和土壤颜色等,进行勾绘。每个观测点两侧至少应勾绘出可视范围内可确定的和按走向延展判别的地质界线(数字填图仪中应画Boundary)。相邻的地质路线调查中,应在野外现场将路线间的地质界线逐一连接,勾绘在地形底图上。

❻ 这四条地理界线分别是什么界线求指导。

甲:1月0℃等温线,即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气候分界线
乙:地中海气候专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属,阿尔卑斯山脉沿线
丙:西欧和东欧的分界线,
丁: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与温带大陆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界线

满意的话记得采纳我的答案哦

❼ 地质界线中圆圈代表什么

表示观察点,将不同的地质观测点连成不同的线即为地质界线。

❽ 地质界线的确定及标绘

(1)地质界线的确定

准确地标定地质界线是保证图幅符合地质现象实际出露客观存在的前提。在基岩出露的地区,可直接根据填图单位的标志及地质体的接触关系来确定地质界线的位置。但在森林、平原、草原戈壁等植物或现代堆积物、沉积物发育区则给地质界线的确定带来了难度。除了关键部位需采用人工揭露外,更多则是借助间接标志或其他方法来确定地质界线。

利用残坡积物判断地质界线的方法是,以低处分布的某种岩屑的最高出现位置作为其与不同岩性的界线所在地。此方法在已经确立标准地层剖面、对主要界线性质和构造状况都基本搞清的情况下具有较大可靠性。

利用地貌特征判断地质界线,特别是利用遥感图像进行现场地质解译是间接确定地质界线的重要手段。

利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亦可在某些情况下有助于地质界线的判断或确定。但实际情况往往比较复杂,因此,要多种手段结合,相互验证,以保证地质界线确定的可靠性。

(2)地质界线的标绘

前述有关地质调查类型及图件编制中已涉及此方面内容,现综合不同比例尺的技术要求给予概括。即在填图过程中,在图上仅填绘按比例尺折算直径大于2mm以上的闭合地质体和宽度大于1mm及长度大于3mm以上的线状地质体。如果小于以上限度,但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体或断层,可按比例尺夸大至1mm×3mm表示在图上,但要注意尽量反映其真实的平面形态和产状。

地质界线的标绘应在现场据其出露情况直接填绘在地形图上。采用方法是以观察点为基点,测量地质体产状后,根据“V”字形法则将地质界线沿地层走向向两侧延伸1/2线距。露头好且视野开阔的地段,除由观察点控制的一段地质界线外,还可选择地质构造转折部位、地质界线通过山脊及沟谷的位置等处,按目测标定观察点的方法遥测一些辅助控制点,然后根据“V”字形法则将整段地质界线连绘出来。

❾ 地层界线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地层之间界线的划分与确定,特别是各系、各阶之间界线的划分与确定,历来是地层 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历届国际地层委员会都把发展和完善全球地层表、交流各系主要划分 标准、建立各地层单位的界线和对比作为该会的宗旨和关键任务。它要求各地层分会在完 善和对比全球标准的系、统、阶的工作中,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界线为主要任务,各国地层 工作者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为国际界线层型的确定做了大量的工作。

关于地层之间的界线划分原则和方法,自地层学产生以来争论不休,莫衷一是。传统 的观点在地层界线的划分上往往强调地层自然特性的变化和物理间断,许多界线根据构造 不整合关系来确定,如传统的寒武系下界、志留系—泥盆系之间的界线等。不整合是岩体 之间的一个侵蚀面,代表地层序列中一个重要的间断和缺失。不整合是由于不整合之下的 岩石经历地表或水下暴露,遭受剥蚀,而缺失一部分较老岩石所致。不整合或假整合作为 地层界线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它标志着岩石、生物和其他地质现象的自然间断。不整合 或假整合在野外易于识别,但在多数情况下是穿时的。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全球界 线资料的大量积累,人们认识到物理界面所确定的界线,横向延伸到其他地区时很难对比 和应用。由A. 萨尔瓦多主编的修改后的 《国际地层指南》(Salvador,1994)也指出:将 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层型选在—个不整合面上可能是最糟的选择,这不但不能代表一个精 确的时间点,而且还有横向穿时的可能性。

从现代地层学观点来看,划分地层界线应该基于两个要素:一是具有可以识别的地质 事件;二是证明不同地点的同一事件的同时性。目前,地层学家们都把地层连续,避开间 断作为识别、划分界线的原则。杨遵仪等(1981)在研究我国南方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时就曾指出,目前界线层型的建立是地层学中的主要课题,而地层连续是界线层型的必要 条件,所以寻找连续地层剖面成为地层学家划分地质界线时十分关心的问题。

在国际地层单位的定义范畴中,“阶”是年代地层的基本单位,是根据全球界线层型 剖面和点(GSSP)定义的。目前,显生宙以来的阶的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主要是根据生物 带定义的。《国际地层指南》(Hedberg,1976)指出,一个阶的界线层型必须在连续沉积 (最好是海相)的序列之内,界线层型应当与作为等时面、易于识别和能够远距离追索的 生物带等标志相符合。《国际地层指南》(第二版)(Salvador,1994)重申了相同的观点。

近20年来,地层学家们在研究划分地层界线时,尤其是界与界、系与系之间的界线 时,引入了事件地层学的概念。这是一个新兴的地层学研究领域,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 迅速发展。它从综合的角度、多学科联合的角度,在确定地层界线、地层划分与对比、研 究生物演化和地球发展历史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它有希望在传统地质学难以解释 和解决的一些重大地质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说事件地层界线是事件地层学的核心 (徐道一,1989),它在解决大的地质界线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事件界线是由地质事 件造成的一种地层界线,它具有反映地质事件的特殊沉积标志,使它成为岩系中独特的自 然分界面,它代表无机界和有机界演变过程的变革点,具有自然界线的性质(侯鸿飞,1989;齐文同,1990)。寻求和论证全球以及大区域内等时事件界线或自然界线,提供大 范围内地层对比的工具,是事件地层学的一个主攻目标。

当然,还可以利用其他手段进行界线的划分。近年来,国际、国内使用层序地层学的 理论和方法,广泛应用地层界线的划分和厘定,并促进了年代地层学、岩石地层学、沉积 学、沉积古地理学的发展。其根本就是用层序地层优化年代地层单元,即在地层沉积连续 地区,寻找与地层内部不整合相对应的各类标志,包括生物标志、层序关键界面标志、具 体剖面的岩性标志等,使以生物带定义的阶的界线更易于识别和精确对比,更符合地球演 化自然节律(陈建强等,2001)。

因此,当本课题组开展西藏南部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研究时,注重吸收现代地质学新 颖的、有价值的观念,对原有的划分方案进行持续的优化和厘定,使之更接近地层界线的 标准。

❿ 地质图上怎样看出地质界线

边界线两边的岩性不一样,具体表现在 颜色不一样,岩性符号不一样。比如界线两边 一边是C(石炭系) 一边是D(泥盆系)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