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金矿地质会长什么草

金矿地质会长什么草

发布时间: 2021-02-06 02:05:27

⑴ 我在电视看到过一个节目,金矿上面长有一种植物,说是哪个山上长有那种植物下面一定有金矿,

通过植物发现埋藏在地下的宝藏,这的确令人不可思议。然而自20世纪初以来,地质专家的确通过植物的变化找到了许多矿藏。
还是在20世纪三十年代,有两位欧洲的科学家在通过显微镜研究一片地里的玉米化学成分时,意外地发现了微量的黄金。他们继而分析了那里的土壤连同矿石,弄明白了原来是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把黄金吸收并聚积在体内。后来科学家还发现,在地球上还有许多植物能从土壤中吸收金属元素,以至用来寻找地下宝藏。在我国长江两岸有一种叫海州香薷的植物,地质工作者发现,它所生长的地下往往有铜矿。
目前,通过植物寻找的矿藏主要有:
1.蛇裟子 蛇裟子草开黄色花,生长的地方多半藏有铜、铅、锌矿。
2.野玫瑰 有蔚蓝色野玫瑰的地方,往往映示着地下有铜矿。
3.忍冬草 这种草大量生长的地方,往往映示着金、银伴生矿藏。
4.三叶草 和曼陀罗这两种草的花粉中含有许多金属的微量元素,通过对花粉的化学分析,可大致了解地下矿藏蕴藏的情况。
5.矮生樱桃和刺扁桃 此种草的生长说明地下有大量石灰岩。
6.矮灌木林 此类植物生长的地方说明地下含有石膏。
7.石松 生长茂盛的地方是寻找铝矿的好地方。
8.车前草 生长茁壮的地方有锌矿。
9.锦葵 预示着镍矿。
10.紫苜蓿 生长茂盛的地方往往有钼矿。
11.艾蒿 是猛矿的发现线索。
12.野苦麻 生长茂密的地方常有铁矿。
13.紫云英 是寻找铀矿和钍矿的重要线索。

⑵ 植物的生长地质有哪几种呀有人知道吗

植物探矿法
生物标志找矿法中最常用到的是植物。在我国古代,就曾记载有“草茎赤秀, 下有铅”、“草茎黄锈, 下有铜器”、“山上有葱,其下有银; 山上有薤、其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铜锡”、“山中有玉者,木旁枝下垂”的论述,比国外的植物探矿理论早了几百年。这些植物就是找矿专业领域内常称的“指示植物”。

其中,最容易引人关注的就是,金属矿的存在能给植物染上特殊的颜色。例如铜元素进入植物体内能使植物的花朵呈现为蓝色;锰含量高时,扁桃花冠颜色会由白色变为粉红色;铀可使紫云英的花朵变为浅红色;锌可以使三色堇花朵的蓝、黄、白三色更加鲜艳。这样一来,我们根据植物花朵颜色的变化就可以找到相应的矿藏。

此外,由于某些植物需要特定的元素,所以如果某个地区该种植物多而且生长得特别好,这个地区就可能蕴藏着某种矿物。美国科学家曾根据桉树长势繁茂的特点,找到具有放射性的铀矿;还曾经靠一种粉红色的紫云英的“提示”,发现了铀矿和硒矿。现在,人们已经总结了很多经验,譬如说,在生长有大量针茅草或者锦葵的地方,可能会有镍矿;在有喇叭花大量生长的地方,可能会有铀矿;矮灌木林一般生长在有石膏的地方;哪里的石松生长茂盛,那里就可能有铝矿;在富含锌的地方,车前草、三色堇的生长特别旺盛;凤眼兰、杉木及铁芒箕生长旺盛的地方,地下往往藏有金矿;羽扇豆生长得好的地方,也许土壤中有大量的锰……

有时候,某些矿物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到植物的生存,所以,这些植物的发育一般是畸形的。譬如,在盐类和石膏矿床上,植物一般比较矮小;硫化物矿区内因地下水酸度过大,也能使植物枯萎,但磷矿区内的植物往往生长得特别茂盛;青蒿生长在普通土壤中时,植株高大,而生长在富含硼的土壤中时,植株就变得又矮又小;当猪毛草生长在富含硼的土壤中时,枝叶会变得扭曲而膨大。根据它们的这种畸形姿态,就可能找到硼矿。

⑶ 有人知道这是什么草吗,在地下会长一个小东西,就像缩小版的土豆,很多人挖这个去卖。

标准中药名:半夏。

半夏(学名:Pinellia ternata),又名地文、守田等,属天南星目。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华北等地区。药用植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作用,兽医用以治锁喉癀。在西藏也有分布,海拔3000m左右。

半夏(神农本草经)三叶半夏(山西、河南、广西),三步跳(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麻芋果(贵州),田里心、无心菜、老鸦眼、老鸦芋头(山东),燕子尾、地慈姑、球半夏、尖叶半夏(广西),老黄咀、老和尚扣、野芋头、老鸦头、地星(江苏),三步魂、麻芋子(四川),小天老星、药狗丹(东北、华北),三叶头草、三棱草(上海),洋犁头、小天南星(福建),扣子莲、生半夏、土半夏、野半夏(江西),半子、三片叶、三开花、三角草、三兴草(甘肃),地文、和姑、守田(古称),地珠半夏(云南)

半夏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酚,丁二酸,正十六碳酸-1-甘油酯,3-O-(6'-O-棕榈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豆甾-5-烯,对二羟基苯酚,羟甲基糠醛,邻二羟基苯酚及β-谷甾醇,胡萝卜苷。

功能主治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

药理作用

呼吸系统作用

1、镇咳:半夏中生物碱能抑制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用。生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的煎剂静脉注射,对猫碘液注入胸腔或电刺激喉上神经所致的咳嗽均具有明显的镇咳作用,0.6g/kg 的镇咳作用接近可待因1mg/kg。

2、祛痰:大鼠腹腔注射半夏水煎剂可明显抑制毛果芸香碱对唾液的分泌作用。以生半夏和清半夏的乙醇提取物给小鼠灌胃,用酚红法测得清半夏的乙醇提取物有一定的祛痰作用,而生半夏未见明显作用。邹积隆等研究表明半夏贮存时间越长,祛痰作用越强。

消化系统作用

1、镇吐、催吐:制半夏能激活迷走神经传出活动而具有镇吐作用,生半夏则能“戟人喉”“令人吐”。半夏能延长硫酸铜致犬呕吐的潜伏期或不发生呕吐,能拮抗皮下注射盐酸去水吗啡犬的呕吐,此作用不受川乌的影响。

2、 抗溃疡作用:半夏水煎醇沉液能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液游离酸度和总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保护胃黏膜,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具有抗大鼠幽门结扎性溃疡、消炎痛性溃疡及应激性溃疡的作用。

3、对肝胆的影响:半夏能促进家兔胆汁分泌,能使小鼠血中皮质酮上升,增强皮质酮对肝脏内络氨酸转氨酶的诱导作用,升高肝脏内络氨酸转氨酶的活性。

循环系统作用

1、抗心律失常作用:给犬静脉注射半夏浸剂,可使氯化钡所致的室性早搏迅速消失且不复发,有效率为97%。可使肾上腺素所致的室性心动过速迅速转为窦性节律,有效率为96%。

2、抗凝作用:半夏具有较明显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能够降低全血黏度、抑制红细胞的聚集和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半夏蛋白是已知的唯一只与甘露醇而不与葡萄糖结合的一种具有凝集素作用的蛋白质,与兔红细胞有专一的血凝活力,浓度低至12μg/mL 仍有凝集作用。此外,半夏蛋白对羊、狗、猫、豚鼠、大鼠、小鼠和鸽子的红细胞也有凝集作用,但对人、猴、猪、鸡、鸭、蟾蜍等的红细胞无凝集作用。提示:半夏蛋白的细胞凝集作用不仅具有动物种属专一性并存在细胞类别专一性。

抗肿瘤作用

在临床上有半夏对治疗食道癌、胃癌、舌癌、皮肤癌和恶性淋巴癌取得较好疗效的报道。半夏提取物对HeLa 细胞、小白鼠实验肿瘤180、HCA实体瘤(肝癌)、U14(鳞状上皮型子宫颈癌移植于小白鼠者)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半夏总生物碱对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有抑制作用,能损伤悬浮生长的K562细胞形态,抑制其增殖。半夏中提取的多糖具有较强的网状内皮系统激活活性,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分泌作用,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增殖。甲醇提取的半夏多糖组分具有多形核白细胞诱导能力,由此推测,半夏可能是通过活化多形核白细胞,导致肿瘤破坏的细胞反应。秦志丰等应用中药金龙蛇口服液及参麦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35 例,结果应用中药治疗的患者,体力指数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2 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CEA)及胃肠癌抗原(CA199)与治疗前比较也有一定程度下降。

抗早孕作用

半夏蛋白被认为是半夏中抗早孕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之一。给怀孕7 天的小鼠皮下注射半夏蛋白250μg,50%小鼠流产,无小鼠死亡。半夏蛋白30mg/kg 对小鼠具有明显的抗早孕作用,抗早孕率高达100%,给药24小时,就可见血浆孕酮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变薄,胚胎停止发育。半夏蛋白直接注入子宫角能产生明显抗兔胚泡着床作用,注射500μg,抗着床率达100%。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半夏蛋白的定位,表明该蛋白结合在子宫内膜腺管的上皮细胞膜上。半夏蛋白能与甘露聚糖结合,它的抗着床作用可能是由于该蛋白结合了母体和(或)子体细胞膜上的某些糖结构,改变了细胞膜的生物学行为所致。

镇静催眠作用

清半夏75%乙醇提取物给小鼠灌胃,能显著延长小鼠对热痛刺激甩尾反应的潜伏期,减少由乙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在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和异戊巴比妥钠对生半夏催眠作用的影响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

半夏胰蛋白酶抑制剂只抑制胰蛋白酶对酰胺、酯、血红蛋白和酪蛋白的水解,不能抑制胰凝乳蛋白酶、舒缓激肽释放酶、枯草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对各自底物的水解。抑制剂对猪胰蛋白酶水解酰胺、酯、血红蛋白和酪蛋白的质量抑制比值分别为1:0.71、1:0.88、1:0.71 和1:0.71。从化学分子大小的范围看,半夏胰蛋白酶抑制剂应属大分子抑制剂。

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

半夏制剂腹腔注射,对毛果芸香碱引起的唾液分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亦有报道煎剂口服时,唾液分泌先增加后减少。

毒副作用: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在一般临床剂量范围内,半夏配伍川乌、草乌或附子不会出现毒性增强或疗效降低,但临床应用时还需慎重,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半夏具有神经毒性,其水溶性成分加入乙酸铅后沉淀的物质中,含有引起蛙及小鼠骨骼肌痉挛和使蛙瞳孔散大的物质;滤液中则含有使蛙产生中枢性及箭毒样骨骼肌松弛的物质。生半夏误服微量即可中毒,所以生半夏按毒性中药管理,临床需炮制后使用。此外,半夏还有对局部黏膜强烈刺激性、肾毒性、妊娠胚胎毒性、致畸作用。

其他作用

1、促细胞分裂作用:半夏蛋白的促细胞分裂作用亦有动物种属专一性,它促使兔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但不促使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裂。

2、降压作用:半夏浸膏对离体蛙心和兔心呈抑制作用。对犬、猫和兔有短暂降压作用,具有快速耐受性。煎剂静注时小鼠肾上腺皮质功能有轻度刺激作用。若持续给药,能引起功能抑制。

⑷ 有黄金矿的地方长什么样的植物(要学名)或有什么特征

问荆。

问荆属中小型蕨类植物。根茎黑棕色,地上枝当年枯萎。枝二型。高版可达35厘米,黄棕色,权鞘筒栗棕色或淡黄色,栗棕色,狭三角形,孢子散后能育枝枯萎。不育枝后萌发,鞘齿三角形,宿存。侧枝柔软纤细,扁平状,孢子囊穗圆柱形,顶端钝,成熟时柄伸长。

问荆最大的特性就是可以通过自己根系的支脉,从土壤中吸取有关黄金的成分。以前矿工在勘探矿金矿厂的时候,一般都会用这种植物来预测金矿的位置,如果有成片的问荆存在,那么就说明这一片地下存在金矿的可能性很大。

(4)金矿地质会长什么草扩展阅读:

金矿产区:

中国各省市区除上海外,都有金矿分布。主要矿床和产地分布有:山东、河南、贵州、黑龙江、陕西、广西、云南、辽宁、河北、新疆、四川、甘肃、内蒙、青海、安徽等省区。

我国主要黄金产区有四处,即胶东半岛、小秦岭地区、滇黔桂金三角及西北地区几省(新疆、青海、四川等省),其中,山东地区的金矿产量占居我国黄金生产的大部分,如今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⑸ 石头缝为什么会长草

因为有土有水

⑹ 土里有黄金上边的草会是什么样

黄金在土内不会对草有任何影响,除非是含砷较高的金矿,会出现不生长草木的现象,但是那是砷的原因,和黄金无关。

⑺ 金矿上长什么植物

山上有葱,下有银;山上有薤,下有金。见铜草,便有铜

⑻ 金矿附近有什么植物

澳大利亚科学家上周三称,他们发现一些桉树叶子上的细小金色斑点,可以让采矿研究人员探测到土壤下面埋藏的金矿。当树木找到金矿时,它们的根部会吸食这些珍贵金属的极其微小部分。然后它们会把金稀释,传导至树木的脉络系统内。树叶顶端聚集了大量的金物质以后,就会形成较大的结晶。金会在树木的整个系统中循环,然而聚集密度最大的还是叶子。
科学家使用X光来寻找桉树叶子、小树枝和树干中的金颗粒。到目前为止,如果仅仅根据树木周围土壤内的含金量,很难确定树下就有金矿矿床。这个团队的研究成果将帮助探勘者,在不用深挖土地的情况下寻找金子,同时也会激发采矿业勘探的新技术。
听起来真是神奇!真的能依据“黄金叶”找到金矿吗?是否还有其他植物也具有此类能力呢?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刘家军告诉记者,从生物地球化学的角度看,在许多金属矿藏附近生长的植物体内,金属元素含量有可能会高于其他地区生长的同类植物。这是因为金属矿区会出现高于周边背景的地球化学异常,植物长期生活在这里,一些金属元素会随着水分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进体内。
刘家军介绍,在我国安徽安庆的铜矿附近就生长着一种名为“香薷”的植物,人们又叫它“铜草”。因为它是一种能吸附土壤中铜金属的植物,所以人们常说“见铜草,便有铜”,这便是“铜草”名称的由来。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在铜矿勘探中就把“铜草”作为铜矿的指示标志,只要发现“铜草”,就会进一步勘探,往往就能找到铜矿。
但是,植物如果过量吸收金属元素,尤其是一些有毒的金属元素,往往会造成植物大面积死亡,如果在过量吸收金属元素后,仍然能够生存,这一区域的植物就可能产生变异了。
在刘家军看来,金元素集中在桉树叶子上,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桉树根系吸收金元素后随着水分输送到叶子,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矿区土壤中的金元素随着水蒸气上升,吸附于桉树叶子上。
尽管通过这种生物地球化学的方法可以寻找矿藏,但是,这并非勘探主要手段。由于现代找矿科技的发展,许多新技术在便利性、准确性上已经高于通过植物中金属含量来勘探。
利用植物找矿,历来是有很多研究的。有一类植物很特别,它们的生长与某种矿产资源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或是在一个矿区数量很多而且生长得很好,而在其他地质环境下很少见或不存在;或是在通常条件下可以普遍生长,但在特定的风化岩石及土壤中却发育畸形。这些植物所表现出来的特殊形态与众不同,往往能给找矿工作者“指点迷津”,就像是地下矿藏的“侦察兵”。在学术上,这些植物也被称为矿物指示植物。
真正的科学研究并将其付诸实践始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的当属前苏联科学家特卡利奇(1938),此后在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美国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逐渐得到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地质科学家利用桉树做指示植物,在科罗拉多高原上找到过5个铀矿。我国的谢学锦(1951)用海州香薷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找铜矿以及周德忠、陈代演等(1963)用大叶醉鱼草在贵州和广西找汞矿都算是植物找矿法的开拓性进展。

⑼ 金矿地质

在金矿地质方面,近来研究不少。最近两三年,一些重要期刊出了关于变质带金矿床、金与热液系统等的专辑。关于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和斑岩金(铜)矿床的文章也不少。2004年G.Corbett发表了有关它们的地质模式和勘查意义的讲演和文章。他把浅成热液金矿划分为低硫化浅成热液金矿和高硫化浅成热液金银铜矿床两大类。前者硫化物较少。这与侵入源岩有关。属于低硫化矿床的,在较浅部形成的有冰长石-绢云母型浅成热液金银石英脉矿床,或一般的浅成热液石英脉金银矿床,往深一些有碳酸盐-贱金属金矿床(包括安第斯地区多金属金银矿脉),R.H.西利托和J.W.赫登奎斯特2003年提出的“中硫化”浅成热液矿床部分相当此组合。再深一些为石英-硫化物金(±铜)矿床(图2-4)。此外,近年国外矿床地质学界和勘查界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十几年前提出的铁氧化物铜金(铀稀土)型热液矿床(IOCG型)的意见。有关IOCG型铜金矿床以及斑岩铜金矿床的勘查见前面“铜”一节的叙述。在金矿化类型方面,2002年还提出了一种新的类型——红层型金矿床。这是在波兰西南部卢宾-谢罗谢维采地区的波尔科维采-谢罗谢维采矿山二叠系铜页岩铜银矿体下发现的。它产在蔡希斯坦统底部沉积岩的次生红色剖面中,以及在“白底板”砂岩的最上部,接近次生氧化还原界面的部位。金(铂族金属)矿化产在平均厚0.22米的岩石中,平均含金2.25克/吨、铂0.138克/吨、钯0.082克/吨,直接位于铜矿石层之下。含金(铂族金属)层与铜矿层间有一过渡带(铜<0.2%,金>0.5×10-6)。关于世界最大含金盆地南非维特瓦特斯兰德盆地金矿的成因,仍有争议。目前古砂矿说占优势,但仍有人持热液说观点。热液作用现象确有存在,但持古砂矿说观点者认为热液是岩石变质引起的,金仍来自砂矿,无外来金来源证据。有人对兰德的金进行了Re-Os法年龄测定,得出其约为30亿年,认为该矿床的金来自地幔,沉积在比它年轻的约为27.5亿年的变质石英砾岩中。关于古砂矿形成时的古大气圈成分,是有氧还是缺氧,也各有论据。

图2-4 高硫化和低硫化低温热液金矿床流体产生的概念模型

关于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型金矿的含金热液的金来源一直存在争议。2005年经济地质学家学会讨论会上,一派仍认为地下水渗滤而淋溶出地壳上部岩石中的金,受始新世岩浆作用加热,地下水对流上升,在浅部沉淀出金,这一派可称为“冲洗论者”。许多卡林型矿床早期的氧、氢同位素数据与矿石中的石英和粘土是由地下水形成的看法相符合的。另一派是“岩浆论者”,他们认为金主要是来源于岩浆,认为许多金及水和硫在地壳上部由始新世岩浆作用的岩浆中出溶,这些热液与在当地对流的地下水混合,在距侵入体数公里范围内在碳酸盐质围岩中沉淀出金。他们提出最近用离子探针分析大大提高了对此类极细粒矿石的认识。在这种分析中,石英、粘土和黄铁矿样品表明,氧、氢和硫同位素特征是与来源于岩浆的水和硫相符的。在讨论会上,反岩浆论者则指出,世界上最大的一些与侵入岩有关的铜金矿床相伴的地表热液蚀变区的面积,比内华达与卡林型矿床有关的地表蚀变区的面积小得不可同日而语,而且他们认为卡林型矿床没有侵入体周围存在的那种与温度变化有关的矿物的特征性分带现象。这种争论与找矿有关。岩浆论者会通过寻找进入碳酸盐质岩石的与侵入体有关的含金热液,在内华达州以外去找卡林型矿床,而“冲洗论者”则认为卡林型矿床是内华达州复杂的地质历史的独特产物,要寻找具备这种复杂的地质条件组合的地区谈何容易,因而实际上会导致基本只能继续在该州勘查此类矿床。

⑽ 金矿上面生长什么植物

地质学家利用植物的指引找矿往往能事半功倍。例如,如果地里生长着一种开黄花的印度蛇裟子,可以肯定地下藏有铜、铅和锌。这种“指示”植物是科学家对南阿尔科特地区的土壤、水和植物进行化学分析后发现的。
地质学家从植物的外表和成分可以了解地下有什么矿藏。如蔚兰色的野玫瑰也可以帮助地质学家找到铜矿。因为铜矿石能使野玫瑰染上蔚兰色。这一异常现象就曾帮助前苏联的科学家在乌拉尔找到了大铜矿。镍会使某些植物的花瓣失掉色彩,而锰矿则会使所有花卉都变成红色。矮灌木林能够证明土壤中有石膏。矮生樱桃和刺扁桃说明地下有石灰岩。忍冬则常与金矿、银矿伴生。有些植物如蒿,在一种土壤上长得很高大,而在另一种土壤中却变得非常矮小,这是由于土壤中含硼量有多有少之故。
有时,植物不能在某种矿物过多的土壤中生长,因此,如果发现植物群落当中有一片空地,那就提醒人们应当注意此处地质异常,可能蕴藏某种矿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些科学家在利用花粉测定空气清洁度时发现,矿区附近花粉中的矿物含量为普通地区花粉中矿物含量要高。如锌矿附近花粉含锌量为一般地区花粉含锌量的6倍,而铜矿附近花粉含铜量也为一般地区花粉含铜量的4至6倍。由此他们认为:利用花粉的这一特性,能准确而方便地测出这一地区存在什么矿物。其中三叶草、曼陀罗等植物的花粉最能确切地提供矿物的依据。
利用动物的一些特殊本领,也可以帮助找到地下矿藏。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上有三分之二的白蚁把巢穴建筑在矿层中。如科学家在研究非洲卡拉哈里沙漠的白蚁墩时发现,白蚁所作的坑道直达70米深的矿层基岩中,所以,跟踪蚁墩就可以发现下面的矿层。
一些动物凭借着它们敏锐的嗅觉,能探出某些金属矿藏。在加拿大和北欧,人们把狗作为地质勘察的得力助手。狗是铜矿的优秀探测家,它们还能嗅出亚硫酸盐矿的所在地。
国外还发现利用一种叫“肯思”的杆状细菌可以找到金矿。原因是黄金在地下时会释放出具有毒性的物质。不管金矿多深,这些毒性物质都能够通过地下水经土壤毛细管渗出矿层,从而杀死其他细菌。惟独“肯思杆菌”具有特殊的防护能力,抵抗黄金释放出的毒性并大量增殖。
矿藏埋藏在地下,人们一般不容易发现。然而有许多植物能够成为地
质勘探队员的好向导,帮助他们找到所要找到的矿藏。
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异极草、林堇菜聚集生长的地
方,往往会找到闪锌矿。在有鸡脚蘑、凤眼兰生长的地方,可能有金矿。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