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类型二类一型表示什么
A. 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开采矿床必须与地下水作斗争。因此,就必须研究矿坑(井)的充水条件、涌水规律和防治水措施。在总结研究各类矿床的水文地质特征基础上,根据相似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矿床开采时所产生的共同问题,人们将矿床(主要指固体矿床)划分为若干个矿床水文地质类型进行研究,即对矿床进行水文地质分类。换句话说,根据充水条件和矿床开采时所产生的水文地质问题划分的矿床类型,称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的目的是为指导矿床水文地质勘查和矿区水源的综合调控及防治。
分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理论联系实际,便于应用;②必须突出控制矿坑充水条件的主导因素,以便揭示主要问题;③概念明确,简单实用。
1991年原国家地质矿产部、国家技术统计局联合颁发的国家标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中对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见表12-3。
该分类首先以“矿床充水的主要含水层类型”将固体矿床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孔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孔隙充水矿床;第二类是以裂隙充水含水层为主的矿床,简称裂隙充水矿床;第三类是以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岩溶充水矿床,本类型又划分出三个亚类:第一亚类:以溶蚀裂隙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第二亚类:以溶洞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第三亚类:以暗河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表12-3 固体矿床水文地质分类
(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
其次,将各类充水矿床,按矿体(或矿层)与主要含水层的接触关系及进水方式分为直接进水矿床、顶板间接进水的矿床、底板间接进水的矿床。
最后,将各类充水矿床,根据与当地侵蚀基准面及地表水位的关系,地表水体的影响程度,主要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的富水性、补给条件、矿层直接顶底板隔水层的稳定性等影响因素,划分为三型,第一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第二型: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第三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
矿床水文地质类型按类(或亚类)-进水方式-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来命名。例如,广东凡口铅锌矿区属于以溶洞为主、顶板间接进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岩溶充水矿床类型。
上述规范中还规定了富水性的界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床的正常排水量小于5000m3/d,中等者介于5000~20000m3/d,复杂者大于20000m3/d。
B. 谁能告知一下水文地质条件的类型!
水文地质条件类型很少这样说,你得意思是如何叙述水文地质条件吧,一般来说分为:1控制地下水赋存的主要因素2地下水系统特征及划分3 地下水水化学及同位素4 地下水循环5地下水富集规律
C.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种类及依据有哪些
分为简单、中等来、复杂、极复源杂四种。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根据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涌水量、水害情况和防治水难易程度区分的类型,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四种。
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
(3)水文地质类型二类一型表示什么扩展阅读:
矿井水文地质的相关研究:
1、阐述地下水起源与形成的基本知识(包括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并探讨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交替的基本规律。
2、主要研究地下水流的基本微分方程,包括地下水向井、渠的流动,以揭示地下水位和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同时探讨包气带水与地下水溶质运移的基本方程。
3、讨论在不同的天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下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条件下的地下水水均衡方程。
D.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几种
中等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4类:
一、水文地质简单(1、露头区被粘土类土回层覆盖;2、被答断层切割封闭;3、地表泄水条件良好;
4、属于深部井田;5、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开采;6、属高原山地背斜正地形,煤层底部灰岩无出露;7、煤层距顶底板上下富含水层距离很大)
二、水文地质中等(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孔隙裂隙,溶隙含水层补给条件一般,有一定的补给水源)
三、水文地质复杂(1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主要是灰岩溶隙-溶洞含水层,厚层砂砾石含水层(煤层直接顶底板为含水砂层),其补给条件好,补给水源充沛。2未开展水文地质普查,存在老窑积水,资料不齐的整合和技改矿井。)
四、水文地质极复杂(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为岩溶含水层,其补给条件很好,补给水源极其充沛;1、矿井经常的直接或间接受煤层顶底部灰岩溶洞-溶隙高压富水含水层突水的威胁;2、灰岩露头分布范围广,河溪发育,山塘水库多;3、在高原山地向斜正地形矿区灰岩岩溶特别发育常形成暗河系统或汇水封闭洼地)
E. 水文地质类型区划分与水文地质报告有什么区别
水文的报告,现在很少有人出了,大多数是区调上的,像水源地啦,污水入侵,过度抽水的地面沉降啦;工程勘察报告也就是岩土勘察报告了,主要提供地基承载力
F. 求助: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划分为哪三类三型
这个问题需要明确一下,具体说一下勘探类型、分类标准等,要不没法儿说吧?
G.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为哪些种类
中等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4类:
一、水文地质简单(1、露头区被粘土类土层覆盖;2、被断层切割封闭;3、地表泄水条件良好;
4、属于深部井田;5、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开采;6、属高原山地背斜正地形,煤层底部灰岩无出露;7、煤层距顶底板上下富含水层距离很大)
二、水文地质中等(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孔隙裂隙,溶隙含水层补给条件一般,有一定的补给水源)
三、水文地质复杂(1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主要是灰岩溶隙-溶洞含水层,厚层砂砾石含水层(煤层直接顶底板为含水砂层),其补给条件好,补给水源充沛。2未开展水文地质普查,存在老窑积水,资料不齐的整合和技改矿井。)
四、水文地质极复杂(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为岩溶含水层,其补给条件很好,补给水源极其充沛;1、矿井经常的直接或间接受煤层顶底部灰岩溶洞-溶隙高压富水含水层突水的威胁;2、灰岩露头分布范围广,河溪发育,山塘水库多;3、在高原山地向斜正地形矿区灰岩岩溶特别发育常形成暗河系统或汇水封闭洼地)
H.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别是什么
根据矿井及其周边是否存在老空积水、矿井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性质和富版水性及补给条件、矿权井涌水和突水分布规律及水量大小、煤矿开采受水害威胁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等,把矿井水文地质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四种类型(见表)。 注:1.单位涌水量以井田主要充水含水层中有代表性的为准。 2.在单位涌水量q,矿井涌水量Q1、Q2和矿井突水量Q3中,以最大值作为分类依据。 3.同一井田煤层较多,且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分煤层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I. 中国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中国矿床水文地质分类的研究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在初期主要是由在中国工作的前苏联专家进行的,由我国专家进行的矿床水文地质分类开始与20世纪50年代末期。
1959年,王锐等人编著出版《中国固体矿床水文地质分类》一书,首先以气候因素分出干旱区矿床与非干旱区矿床两组,其次考虑矿床与侵蚀基准面之间的关系分为4个亚组,最后以造成矿床充水的主要充水岩层分为5类(表1.1)。并且根据开采方式分为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然后把上面的分类组合归纳到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4个级别中来。
表1.1中国固体矿床水文地质分类
1962年,地质部与煤炭部联合颁发的《矿区水文地质工作规范(第一分册煤及油页岩)》中,根据我国的自然地理、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将煤田划分为:
1)充水岩层以疏松及半胶结岩层为主。
2)充水岩层以坚硬裂隙岩层为主。
3)充水岩层以岩溶化岩层为主。
4)充水岩层以坚硬裂隙或岩溶化岩层为主并为厚的疏松含水层覆盖。
每类又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四种。同年,地质部与冶金部联合颁发的《矿区水文地质工作规范(第二分册金属矿床)》划分为:
1)按矿床产状划分为层状与非层状两组。
2)每组又分为:充水岩层以坚硬裂隙岩层为主;以岩溶化岩层为主;以裂隙或岩溶化岩层为主并为较厚的疏松含水层覆盖的矿床等3类。
每类又按水文地质复杂程度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四种。
1974年国家计委地质局颁发的《矿区水文地质规范(试行)》提出的分类是按矿床充水含水岩层的空隙特征,把固体矿床分为三类,即:
第一类充水岩层以孔隙岩层为主的矿床。
第二类充水岩层以裂隙岩层为主的矿床。
第三类充水岩层以溶洞岩层为主的矿床。
又根据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进一步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3种。
1981年,由水文地质研究所等十个单位组成的“地矿部岩溶充水矿床类型研究组”在全国重点岩溶充水矿山水文地质回访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研究分析提出了中国岩溶充水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这个分类的原则如下:
1)类的划分:根据对矿床充水的岩溶含水层的充水空间形态不同可把岩溶充水矿床分为三类,即:①以溶隙充水为主的矿床;②以溶洞充水为主的矿床;③以暗河管道充水为主的矿床。
2)型的划分:矿床充水岩层与矿层的不同接触组合关系直接关系到矿床开采时岩溶水进入矿坑的进水方式、进水途径及进水条件,影响矿山开采的防治水措施及水文地质勘探工作,按充水岩层与矿层的接触组合关系可以分为:①顶板直接接触;②底板直接接触;③顶板间接接触;④底板间接接触。
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考虑矿层(体)与当地侵蚀基准面及地下水位的关系、地表水体的影响、充水岩层的分布面积(或汇水面积)、断裂构造的发育程度及岩溶塌陷程度等几个主要因素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等3级。
该分类原则已为1991年出版的《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采纳。
在此规范中根据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容水空间特征,将充水矿床分为3类,即:
第一类,以孔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孔隙充水矿床;第二类,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裂隙充水矿床;第三类,以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岩溶充水矿床。
第三类还可进一步按岩溶形态划分为3个亚类,即:第一亚类,以溶蚀裂隙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第二亚类,以溶洞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第三亚类,以暗河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各类充水矿床按矿体(或矿层,下同)与主要充水含水层的空间关系,将充水方式分为:
直接充水的矿床:矿体主要充水含水层(含冒落带和底板破坏厚度)与矿体直接接触,地下水直接进入矿坑。
顶板间接充水的矿床: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位于矿层冒落带之上,矿体与主要充水含水层之间有隔水层(柱)或弱透水层,地下水通过构造破碎带、导水裂隙带或弱透水层进入矿坑。
底板间接充水的矿床: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位于矿层之下,矿层与主要充水含水层之间有隔水层或弱透水层,承压水通过底板薄弱地段、构造破碎带、弱透水层或导水的岩溶陷落柱进入矿坑。
根据主要矿体与当地侵蚀基准面的关系,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地表水与主要充水含水层水力联系密切程度,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的富水性、导水性、第四系覆盖情况以及水文地质边界的负责程度,将各类充水矿床勘探的复杂程度划分为3型。
第一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弱及中等,或主要矿体虽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但附近无地表水体,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弱,地下水补给条件差,很少或无第四系覆盖,水文地质边界简单。
第二型,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有自然排水条件,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中等至强,或主要矿体虽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但附近地表水不构成矿床的主要充水因素,主要充水含水层、构造破碎带富水性中等,地下水补给条件差,第四系覆盖面积小且薄,疏干排水可能产生少量塌陷,水文地质边界较复杂。
第三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主要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强,补给条件好,并具有较高水压;构造破碎带发育,导水性强且沟通区域强含水层或地表水体;第四系厚度大、分布广,疏干排水有产生大面积塌陷、沉降的可能,水文地质边界复杂。
1995年,刘启仁等人编著出版的《中国固体矿床的水文地质特征与勘探评价方法》一书中,据气候因素、主要充水岩层的岩性和空隙性,以及矿床与含水层的接触组合关系等划分区、类、亚类和型,如表1.2所示。
表1.2中国固体矿床的水文地质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