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详查有哪些工作要做
❶ 地质勘查工作
一、地质勘查队伍规模及资质
(一)地质勘查队伍概况
截至2005 年底,自治区境内从事地质勘查工作的人数约2.6万人,主要分属于石油系统、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有色地质勘查局、煤田地质局、建材总队、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武警黄金八支队等部门,共70个地勘单位。其中,从事石油地质勘查工作的单位6个,从事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单位64个(附表12)。“十五”末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队伍构成见附表13及图4-1。
图4-1“十五”末非油气地质勘查队伍构成
截至2005年底,有区外18个省(区、市)的37个地勘单位、约750余人在自治区从事地质勘查工作。自2001 年以来区外省(区、市)地勘单位在自治区区从事地质勘查工作的队伍规模呈逐年扩大的趋势(2001年21 个地勘单位约370 人,2002 年22 个地勘单位约480人,2003 年22 个地勘单位约500 人,2004 年25 个地勘单位约600人)。
(二)地质勘查资质管理
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资质注册登记办法》(国土资发〔2003〕 218 号)和《地质勘查资质专业分类和注册登记条件》(国土资厅发 〔2005〕 41 号)的规定,截至2005 年底,全区批准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资质单位64 家。其中,甲级资质单位27 家,乙级资质单位11家,丙级资质单位26家。
按经济类型划分,有国有地勘单位43 家,有限责任公司及其他13家,中外合资及外商独资矿产勘查企业8 家。按资质专业类别划分,有区域地质调查12 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12个,固体矿产勘查54个,液体矿产勘查5 个,气体矿产勘查2个,地球物理勘查12个,地球化学勘查7个,遥感地质勘查2个,勘查工程施工18 个,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14 个,选冶加工试验3个。
二、国土资源调查经费和地质勘查资金投入
“十五”期间,全区投入国土资源调查和地质勘查的资金达355.62亿元,从2001年42.94亿元,增加到2005年106.68亿元,增长了148.4%,年均增长20%。其中,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查资金340.76亿元,从2001 年41.5 亿元,增加到2005 年102.39 亿元,增长了 146.7%,年均增长 19.8%;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资金14.86亿元,从2001年的1.44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4.29亿元,增长了197.7%,年均增长24.4%。见表4-1。
国土资源调查和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的投资中,中央财政拨款6.33亿元(含经财政部批准的自治区地质勘查中央专项资金2 亿元,国土资源调查费用1.91 亿元),自治区财政拨款3.13 亿元(含自治区1∶5 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专项资金1.5 亿元);社会资金投入4.38亿元;其他资金1.03亿元。各类资金构成见图4-2。
表4-1“十五”期间国土资源调查经费和地质勘查资金投入一览表 单位:万元
(一)国土资源调查经费
“十五”期间,国家共计向新疆投入国土资源调查经费3.61亿元(含区外省区地质勘查单位承担在新疆开展工作的费用),其中自治区境内地质勘查单位承担国土资源调查项目的费用1.91 亿元。“十五”期间,国家投入新疆的国土资源调查费用呈逐年减少的态势。见表4-2。
图4-2“十五”期间国土资源调查和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资金构成图
表4-2“十五”期间国家投入自治区的国土资源调查经费表 单位:万元
自治区境内地质勘查单位承担国土资源调查项目经费按专业分,见表4-3。
(二)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资金投入
“十五”期间,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投入12.96亿元。其中,固体矿产勘查投入9.07亿元,占勘查总投入的70%;水气矿产勘查4416万元,占勘查总投入的3.4%;基础地质工作2.11亿元,占勘查总投入的16.3%;地质科学研究5867万元,占勘查总投入的4.5%;其他投入7467万元,占勘查总投入的5.8%(见表4-4)。2005年与2001年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资金投入对比见图4-3。
“十五”期间,自治区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项目的部署,以天山和阿尔泰重要成矿区带为重点,投入勘查的矿产有30 多种,以金属矿产为主。主要有煤、铀、铁、铜、镍、铅锌、金、钾盐、膨润土、红柱石、石灰岩、花岗石矿等。非油气地质勘查资金投入见表4-4。
表4-3“十五”期间区内地质勘查单位承担国土资源调查项目经费按专业分一览表 单位:万元
图4-3 2005年与2001年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资金投入对比图
表4-4“十五”期间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资金投入一览表 单位:万元
“十五”期间,在固体矿产勘查投入中:铀矿0.77 亿元,煤矿勘查2.71亿元,铁矿勘查0.78 亿元,铜矿勘查1.68 亿元,铅锌矿勘查0.63 亿元,金矿勘查1.5 亿元,钾盐矿勘查0.21 亿元,其他矿产勘查0.25亿元见(见附表14)。“十五”期间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资金投入构成,见图4-4。
图4-4“十五”期间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资金投入构成
三、完成主要工作量
“十五”期间,全区国土资源调查和地质勘查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见表4-5。
表4-5 十五”期间国土资源调查和地质勘查完成主要工作量一览表
四、取得主要成果
(一)提交可供开发的大型矿产地10处
① 库车—拜城煤田俄霍布拉克井田;② 呼图壁县煤矿宽沟井田;③ 昌吉市硫磺沟区四井田;④ 富蕴县蒙库铁矿;⑤ 富蕴县可可塔勒铅锌矿;⑥ 鄯善县彩霞山铅锌矿;⑦ 若羌县罗布泊钾盐矿;⑧ 和布克赛尔县日月雷膨润土矿;⑨ 巴里坤县拉伊格来克膨润土矿;⑩ 乌鲁木齐市葛家沟页岩矿。
(二)提交可供开发的中型矿产地12处
①和田县布雅煤矿区南部井田;②阜康市大黄山煤矿井田;③塔城地区铁厂沟煤矿区莫湖台东井田;④ 哈密市尾亚钒钛磁铁矿;⑤哈密市平台山磷钒矿区南向斜钒矿;⑥富蕴县喀拉通克铜镍矿区二号矿;⑦富蕴县索尔库都克铜矿;⑧ 托克逊县忠宝钨矿;⑨ 昌吉市萨日达拉—冰峰金矿;⑩ 乌鲁木齐县望峰金矿;⑪库尔勒市苏克塔格能厄肯Ⅱ号红柱石矿;⑫伊宁县脑盖土高岭土矿。
(三)提交可供开发的小型矿产地17处
① 青河县老山口铁(铜)矿;② 鄯善县红云滩铁矿;③ 鄯善县百灵山铁矿;④ 哈密市突出山铁矿;⑤ 伊吾县宝山铁矿;⑥新源县和统哈拉盖铁矿;⑦ 新源县利源铁矿;⑧ 温泉县喇嘛苏铜矿;⑨ 哈密市镜儿泉葫芦铜镍矿;⑩ 鄯善县红石金矿;⑪托克逊县天彩金矿;⑫哈密市红滩海金矿;⑬哈密市大南湖天木南金矿;⑭哈密市大南湖天木东金矿;⑮和硕县阿拉塔格矿区大理石;⑯沙湾县霍尔果斯达里亚河石灰岩矿;⑰布尔津县切巴尔拉尕什白云母矿。
(四)提交可供详查、勘探的大中型矿产地8处
① 哈密市白山钼矿;② 和布克赛尔县图拉东井田;③ 阜康市五工沟—东黄草沟井田;④ 和静县备战铁矿;⑤ 阿克陶县切列克其铁矿;⑥ 乌恰县萨热克铜矿;⑦ 阿克陶县塔卡铅锌矿;⑧ 若羌县维宝铅锌矿。
(五)新发现有找矿远景的矿产地35处
① 塔什库尔干县赞坎铁矿;② 和静县松树沟斑岩型铜矿;③和静县玉希莫勒盖达坂铜矿;④ 青河县哈腊苏斑岩型铜矿;⑤ 托里县包古图斑岩型铜矿;⑥ 哈密市双龙铜矿;⑦ 和硕县包尔图铜矿;⑧ 温泉县北达巴特铜矿;⑨ 鄯善县黑尖山铜矿;⑩ 哈密市图拉根铜镍矿;⑪哈密市白山泉铜镍矿;⑫ 哈密市图拉尔根铜(镍)矿;⑬哈密市黄草沟铜(银)矿;⑭若羌县喀腊达坂铅锌矿;⑮ 且末县卡特里西铜锌矿;⑯ 富蕴县萨吾斯铅锌矿;⑰乌恰县乌拉根南带铅锌矿;⑱ 若羌县坡北镍矿;⑲ 精河县莱历斯高尔钼矿;⑳ 若羌县喀腊大湾多金属矿鄯善县梧桐沟—黑山钨矿;民丰县黄羊岭锑矿;哈密市大南湖乡红山金矿民丰县帕西木———苦阿金矿;哈密市红岭金矿;托里县哈西金矿区;奇台县双泉金矿区;哈密市黄龙山金矿;托克逊县天禧金矿;善鄯县东来银矿;若羌县阿北银铅矿;鄯善县尖山菱镁矿;库尔勒市芒拉克艾肯红柱石矿;哈密市白尖山硅灰石矿;吐鲁番市塔什索干塔格页岩矿。
(六)提交可供开发利用的水源地4处
①罗布泊钾肥基地红柳井———拉乌子水源地②罗布泊地区米兰冲积扇水源地③哈密市大南湖—红旗村车站水源地④库车县塔里木乡及草湖乡水源地。
五、探明矿产资源储量
“十五期间”,全区33 种主要矿产探明的资源储量中,有30种矿产的资源储量增加。其中,石油、天然气增幅超过30%,银、铯、红柱石、石盐矿、钾盐、石棉、蛭石、水泥用石灰岩、饰面用花岗石、饰面用大理岩10 种矿产探明的资源储量增幅在50%以上。主要矿产探明的资源储量见表4-6及附表15。
六、地质勘查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情况
“十五”期间,为实施中央“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战略,区内各地勘部门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内引外联”积极支持国内有经济实力的知名企业(公司)和国外矿业公司来新疆开展矿产地质勘查。
表4-6“十五期间”主要矿产探明的资源储量
(一)国内有经济实力的知名企业(公司)投资开展矿产勘查概况
(1)上海鑫风能有限公司:2001年,投资1800 万元,对哈密市土屋铜矿首采区进行了详细勘探,探明铜金属资源量62 万吨。2004年,上海外经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转让方式从上海鑫风能实业有限公司取得土屋铜矿的探矿权采矿权,于2005 年利用土屋铜矿详细勘探结果,对该矿进行资源开发。
(2)山东鲁能煤电化开发有限公司:为实施阜康煤电化基地项目,2005年投入资金610 万元,对奇台县大井—将军庙煤矿进行地质勘查,探求以满足2500万吨原煤的生产能力的资源储量。
(3)江苏徐州矿业集团:2002 年投资290 万元对俄霍布拉克煤田进行补充勘探,获煤炭资源储量10亿吨。
(4)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投资2000万元,对奇台县将军庙煤矿进行普查,对吉木萨尔县芦草沟煤矿、奇台县红沙泉煤矿进行精查,其目标预获普查煤炭资源储量150亿吨,精查煤炭资源储量30亿吨。为5×60 万千瓦煤电项目和煤变油项目提供煤炭资源保障。
(5)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煤炭公司):与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联合设立“新疆国投宝地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05~2006年投资3000万元,对尼勒克县吉伦台—塘坝一带煤矿进行详查,为建设煤化工项目提供煤炭资源储备。
(二)国外矿业公司投资开展矿产勘查概况
(1)自治区先后与英国力拓矿业勘探有限公司(RioTinto Mining&Exploration Limited)、加拿大“特拉维斯特”矿业公司(TerawestMineralsInc)等多家外国公司签订了在新疆天山、阿尔泰等地区开展金矿、铜镍矿等矿种及炼焦用煤的合作勘查协议或合同。
(2)国家“305”项目办公室与澳大利亚诚信矿业公司(MineralSecuritiesLtd,简称MSL)签署了联合勘查开发金山-京希金矿成矿带的意向。同年6 月成立新疆金川矿业有限公司。至2005年末,澳方陆续投入资金650 万美元,完成钻孔173 个,实施钻探3万米,通过工作预测金资源量47 吨。与澳大利亚阿佩斯矿业有限公司(ApexGreenstoneMountain PtyLimited,Level2,668 MurrayRoad,WestPerth,Western Australia,6872)合作成立了新疆拓奥矿业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新月黄金有限公司(CrescentGold Limited,Level5,89 StGeorgesTerracePerth WA6000,Australia)合作成立了新疆天澳矿业有限公司,投入资金近百万美元,分别在新疆的哈密地区、阿勒泰地区进行铜矿风险勘探。
(3)2003~2004 年,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利用商务部援外资金500万元到摩洛哥王国开展1∶10万地球化学填图工作。
(4)“十五”期间,自治区鼓励区内地勘单位积极走向周边国家地勘市场,2004年,拨款420 万元支持有色地质勘查局到吉尔吉斯斯坦开展铁矿普查工作。
七、地质勘查项目首次向全国招标
2005年,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筛选出12 个矿产资源补偿费地质勘查项目,首次向全国范围内进行公开招标。区内外33 个地质勘查单位[其中,区内地质勘查单位26个,区外省(区、市)地质勘查单位7个]共计投出68份标书,按照《自治区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评出中标单位12 个[其中,区内地质勘查单位10 个,区外省(区、市)地质勘查单位2 个],投标总费用较标底费用减少1.5%。此次自治区矿产资源补偿费地质勘查项目招标收到了良好效果,并为今后推行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招投标管理积累了经验。
❷ 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都有哪些涉及到土壤取样的工作有具体要求吗
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每年开展1次。这是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的首次正式提出。
2016年12月,环保部、国土部和农业部共同发布《关于组织做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验室筛选工作的通知》,开始筛选土壤详查工作的承担实验室,土壤详查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一系列样品分析测试的技术规定、质量管理文件等也在陆续制定和发布中……
目前,土壤详查实验室筛选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检测指标
土壤样品:干物质和水分、总铅、总砷、总镉、总汞、总铜、总锌、总镍、总铬、总钴、总钒、总锑、总铊、总钼、总锰、总铍、氟化物、氰化物、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邻苯二甲酸酯、石油烃(C10-C40)、挥发性有机物(VOCs)、丙烯腈、乙腈、酚类化合物、多氯联苯、苯胺类、硝基苯类、二恶英类和呋喃、pH值、有机质、机械组成、阳离子交换量
农产品:总砷、总铅、总镉、总汞、总铜、总锌、总镍、总铬
地下水:重金属(镉、铅、砷、铬、铜、锌、镍、锰、钴、硒、钒、锑、铊、钼、铍)、氟化物、氰化物、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和氯苯类、邻苯二甲酸酯、石油烃(以C10至C40烷烃计)、挥发性有机物(VOCs)、丙烯腈和乙腈、酚类化合物、多氯联苯、苯胺类、硝基苯类、二恶英类和呋
❸ 详查地质工作中,哪个环节资金投入最大
详查地址,工作中哪个环节资金投入最大,当然是一些设备的购入,资金的投入是最大的。
❹ 地质勘测主要做些什么
地质勘测即是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对地质进行勘查、探测,确定合适的持力层,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类型,计算基础参数的调查研究活动。
其中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是以各种岩石和矿石的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为研究基础,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仪器,探测天然的或人工的地球物理场的变化,通过分析、研究获得的物探资料,推断、解释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
主要的物探方法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等。依据工作空间的不同,又可分为地面物探、航空物探、海洋物探、井中物探等。
(4)地质详查有哪些工作要做扩展阅读:
勘查技术人员主要包括高、中级勘查技术人员的专业和数量。
(一)高、中级勘查技术人员为单位在编或在册的,事业单位的与其上级主管部门认定的本年度在编或在册“单位职工花名册”一致,企业单位的与其本年度“单位职工花名册”一致。高、中级勘查技术人员须为全职聘用,且仅受聘于该技术人员所在资质申请单位。
(二)申请地质勘查资质时,高、中级勘查技术人员男性年龄不大于60周岁,女性年龄不大于55周岁。
(三)高、中级勘查技术人员具有省部级人事部门颁发或认可(省部级人事部门批准的厅局级人事部门颁发)的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资格证书或批准文件。
(四)高、中级勘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资格证书或批准文件未填写专业名称、专业名称不明确的,以勘查技术人员的主要勘查工作经历及业绩认定。
❺ 地质情况详查阶段需要进行物探吗
固体矿产详查报告编写提纲提纲, 固体, 矿产, 编写 1、绪论 1.1 工作目的任务列出任务书或委任书的文号,并说明任务要求. 1.2 位置、交通说明矿区地理位置、地理坐标、行政辖区、工作范围、面积、距矿区最近的车站、码头及主要城镇的名称和距离(附位置交通图). 1.3 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简要说明矿区地形、地貌、水系、绝对高度及相对高度、基岩裸露情况、气候条件、人口、居民点等自然地理以及工业、农业、矿产开发等经济地理概况. 1.4 以往工作评述说明历次工作的单位、时间、内容、使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作量、质量、成果、结论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本次工作情况简要说明本次工作的起止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工作量(列表)、投资总额、取得的主要成果. 2、矿区地质 2.1 区域地质背景简要说明矿区(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区域地质基本特征、区域矿产分布的一般规律. 2.2 矿区地层详细说明矿区(床)地层层序、厚度、时代、岩性、岩石物性、岩相等特征及其与矿产分布的关系. 2.3 矿区构造说明矿区(床)构造基本形态及其复杂程度;列表说明控制矿床、矿体(层)形成,破坏矿体完整和影响井田(矿区)的较大褶曲、断层的性质、产状、形态、落差、褶幅、复合关系及分布范围. 2.4 矿区岩浆活动说明矿区(床)岩浆活动情况,岩浆岩的种类、时代、分布情况;岩体的形态、产状及其与矿床生成、破坏的关系. 2.5 矿区变质岩说明矿区(床)各种变质岩类、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的特征及其与矿体(层)富集分布的关系. 2.6 矿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说明矿区(床)岩(矿)石物性特征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3、矿床特征 3.1 矿体(层)说明矿床分布范围,矿体(层)数量、总厚度,列表说明工业矿体(层)的产状、形态、长度、延深、厚度、品位及其变化系数. 3.2 矿体(层)围岩及夹石说明矿体(层)顶、底板围岩和矿体(层)内部夹石、古隆起、砂矿基底、冲刷和陷落柱等的数量、规模、形态、岩性、矿物成份、化学成份特征及其对矿体(层)连续性和矿石质量的影响. 3.3 矿石质量说明各矿体(层)各类矿石的矿物成份,结构构造、共生关系和生成顺序;列表说明矿石化学成份、主要有益级份和有害组份含量,简要说明其变化规律.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矿产,则应对其物理机械性能进行叙述. 3.4 矿石类型和品级说明矿体(层)的淋失带、风化带、氧化带、混合(过渡)带、次生富集带、燃烧带和原生带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3.5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3.5.1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简要说明各类矿石采样种类、方法及样品代表性、以及加工、试验种类、方法和试验结果. 3.5.2 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根据试验结果,说明矿石中有用组份回收利用和有害杂质处理的可能性,提出综合利用的途径.对邻近有同类矿床的生产矿山,可进行类比评价,说明类比结果. 3.6 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简要说明矿床探矿因素、成因类型、工业类型、矿体(层)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评价矿床的发展远景. 3.7 其他有益矿产的综合评价简要说明矿区(床)范围内其他共生有益矿产综合评价的结果,提出综合勘探和综合利用的意见. 4、矿区(床)开采技术条件 4.1 矿区水文地质 4.1.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简要说明矿区(床)在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中的位置,区域含、隔水层的分布及其特征. 4.1.2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说明矿区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及埋藏条件. 说明矿区构造破碎带、风化带、岩溶带的分布规律、发育程度、导水性、含水性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说明矿区(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水质和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及其与地表水(含老窿积水)和含水层的水力联系. 说明矿区(床)主要充水因素,初步确定矿区(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指出矿区(床)开采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并说明矿坑涌水量预测结果. 4.2 矿区(床)供水条件简要说明可供利用的供水水源的水量、水质和利用条件. 4.3 矿区工程地质 4.3.1 说明工程地质岩组特征,矿体(层)及其顶、底板和软岩、软弱夹层的岩性、物质组份、水理性能、结构构造、蚀变、风化程度及其分布变化规律和力学强度(列表). 4.3.2 断裂构造工程地质特征说明断层、节理、裂隙及软弱结构面的特征、发育程度及其组合关系、岩溶发育程度、分布规律等. 4.3.3 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综合评述矿体顶、底板和采矿工作系统范围内岩、矿石稳固性、露采边坡稳定性、砂矿顶板和底板基岩可挖性,指出影响开采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可能出现的危险地段. 4.4 环境地质及生产安全条件 4.4.1 环境地质简要说明矿区及其周围的地震、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活动状况,预测其对矿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4.4.2 生产安全条件 a.说明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地下热水、放射性、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成份、含量、强度、分布规律及其对生产、人身安全可能产生的影响. b.说明恒温带深度和地温梯度,预测地温正常区和异常区分布范围. c.说明可燃矿产的自燃情况和可燃性(测试结果列表)及其对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5、详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5.1 详查工作布置的合理性论述矿产勘探类型、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和手段、方法选择的合理性. 5.2 地形和工程测量及其质量扼要说明测量坐标系统、控制等级、地形和工程测量方法、范围、面积及质量. 5.3 地质填图质量说明矿区、矿床地形地质图或第四纪地质地貌图的比例尺、填制方法及其质量. 5.4 探矿工程质量说明钻探、坑探等探矿工程各项质量情况(列表说明)及其对地质效果的影响. 5.5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及其质量说明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工作内容、方法和质量及其对矿区(床)评价的影响. 5.6 物探和化探工作及其质量说明物探(包括测井)化探的方法、比例尺(点距)、参数测定、异常的圈定解释和主要成果质量. 5.7 采样、测试工作及其质量 5.7.1 采样工作说明各类样品的采集、加工方法及其质量. 5.7.2 岩矿鉴定工作说明岩矿、煤岩、重砂鉴定的质量. 5.7.3 化验、分析工作说明各种样品分析项目、化验测试方法、内外检数量(列表)及其质量评述. 5.7.4 其他测试工作说明影响生产安全的有害元素、放射性、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自燃、地温等测定方法及其质量. 说明物理性能样品种类、测定方法和质量. 6、资源/储量计算 6.1 资源/储量计算的范围及工业指标说明矿床资源/储量计算的边界、垂深(标高)、工业指标及其确定依据. 6.2 计算方法说明资源/储量计算方法、计算参数及其确定依据,说明圈定矿体(层)及确定矿石类型的原则. 6.3 资源/储量类别和块段划分说明资源/储量类型和块段划分的条件. 6.4 资源/储量计算结果列表说明各类别资源/储量计算结果及其所占比例. 6.5 其他伴生组份和共生矿产的资源/储量计算方法及结果(列表) 7、矿床技术经济初步评价 7.1 矿床开发的基本条件说明国家或地方对该矿产的需求程度、矿床资源/储量规模、矿石加工选冶性能、开采技术条件以及交通、电力、供水等条件,指出矿床开发的可能性. 7.2 技术经济评价说明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指标的选用及其依据,从未来矿山企业经济(微观)角度初步评述矿体(区)开发的经济可行性(已做国民经济宏观效益分析的,应叙述其结果),提出是否进行勘探的意见. 8、结论 8.1 详查工作程度及主要成果 8.2 详查工作主要经验和问题 8.3 对今后勘探工作建议附图一、一般应附图件 1、区域地质图(附剖面图,必要时附地层综合柱状图或区域主要矿产分布图) 2、矿区(床)地形地质图(含地层剖面和地层综合柱状图及工程分布图) 3、勘探线剖面图(或含储量计算剖面图) 4、含矿岩系柱状对比图及矿体(层)对比图 5、矿体(层)顶、底板等高线图(或含储量计算图) 6、储量计算图(水平或垂直纵投影图) 7、坑道平面图或矿体水平切面图(中段平面图) 8、物探、化探成果图(包括平面图和综合剖面图) 9、区域水文地质图(含水文地质剖面和柱状图) 10、矿区水文地质图(含柱状图)及水文地质剖面图 11、钻孔抽水综合成果图 12、矿区实际材料图 13、矿区测量网(点)展开图 14、矿区(床)采样分布图 15、钻孔柱状图或钻孔柱状表二、必要时应附的图件 1、矿区(床)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图 2、矿区(床)基岩地质图 3、矿区(床)构造图 4、矿区(床)纵剖面图 5、岩石风化带厚度等值线图 6、矿体(层)纵投影图(或含储量计算图) 7、矿体(层)水平投影图(或含储量计算图) 8、矿体(层)厚度或品位等值线图 9、其他有益矿产储量计算有关图件 10、物探参数定量解释图和变化规律图或柱状曲线对比图 11、矿区工程地质图(含柱状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 12、矿区岩溶发育程度图 13、矿区地表水质等值线图 14、井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 15、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曲线对比图 16、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等水位(水压)线图 17、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与降水量关系的曲线图 18矿坑涌水量计算图(附剖面图) 19、对人体有害的元素、放射性或瓦斯含量等值线图 20、老窿分布图及生产矿井平面图 21、槽、坑道、井地质素描图和物探成果图 22、工程地质钻孔综合柱状图(或典型钻孔工程地质编录柱状图)附表 1、探矿工程(钻、坑、井、槽)质量一览表(不含矿体(层)综合成果时,应另编矿体(层)综合成果表). 2、矿石、岩石物性性能及其他有关测定的结果表. 3、储量计算表. 包括:工程、剖面、块段的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计算表;块段及矿体(层)储量计算综合表、矿区(床)储量计算总表;其他有益矿产储量计算有关表格. 4、其他应附的表格. 图册含照片图版等.附件 1、主管部门下达的储量计算工业指标.2、矿石选、冶、加工试验
❻ 地质勘察的工作。
是完成工程地质学在经济建设中“防灾”这一总任务的具体实践过程,其任务从总体上来说是为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以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和地质条件,避开或改造不利的地质因素,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具体而言,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可归纳为:(1)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地质条件优越合适的建筑场地;(2)查明场区内崩塌、滑坡、岩溶、岸边冲刷等物理地质作用和现象,分析和判明它们对建筑场地稳定性的危害程度,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条件的措施提供地质依据;(3)查明建筑物地基岩土的地层时代、岩性、地质构造、土的成因类型及其埋藏分布规律。测定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4)查明地下水类型、水质、埋深及分布变化;(5)根据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研究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拟建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基础类型及施工方法的建议;(6)对于不利于建筑的岩土层,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或防治措施。
建设工程项目设计一般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为了提供各设计阶段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勘察工作也相应地划分为选址勘察(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个阶段。对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施工要求的重要建筑物地基,尚应进行预可行性及施工勘察;对于地质条件简单,建筑物占地面积不大的场地,或有建设经验的地区,也可适当简化勘察阶段。各勘察阶段的任务和工作内容简述如下1 选址勘察阶段 选址勘察工作对于大型工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目的在于从总体上判定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能否适宜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通过取得几个候选场址的工程地质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拟选场址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工程地质评价。选择场址阶段应进行下列工作: ①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和附近地区的工程地质资料及当地的建筑经验; ②在收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石和土的性质、不良地质现象及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 ③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符合要求,但其它方面条件较好且倾向于选取的场地,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及必要的勘探工作。 选择场址时,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一般情况下宜避开下列工程地质条件恶劣的地区或地段:(1)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对场地稳定性有直接或潜在威胁的地段;(2)地基土性质严重不良的地段;(3)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如设计地震烈度为8度或9度且邻近发震断裂带的场区;(4)洪水或地下水对建筑场地有威胁或有严重不良影响的地段;(5)地下有未开采的有价值矿藏或不稳定的地下采空区上的地段。2 初步勘察阶段 初步勘察阶段是在选定的建设场址上进行的。根据选址报告书了解建设项目类型、规模、建设物高度、基础的形式及埋置深度和主要设备等情况。初步勘察的目的是:对场地内建筑地段的稳定性作出评价;为确定建筑总平面布置、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方案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方案作出工程地质论证。本阶段的主要工作如下: ①搜集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附有建筑场区的地形图,一般比例尺为l:2000~1:5000)、有关工程性质及工程规模的文件。 ②初步查明地层、构造、岩石和土的性质;地下水埋藏条件、冻结深度、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和分布范围及其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和发展趋势。当场地条件复杂时,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③对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或7度以上的建筑场地,应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初步勘察时,在搜集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场地条件还应进行工程勘探、测试以及地球物理勘探工作。3 详细勘察阶段 在初步设计完成之后进行详细勘察,它是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资料的。此时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已基本查明。所以详细勘察的目的是提出设计所需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各项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和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和结论。详细勘察阶段的主要工作要求是: ①取得附有坐标及地形的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各建筑物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和规模,可能采取的基础形式与尺寸和预计埋置的深度,建筑物的单位荷载和总荷载、结构特点和对地基基础的特殊要求; ②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提出评价与整治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和整治方案建议; ③查明建筑物范围各层岩土的类别、结构、厚度、坡度、工程特性,计算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④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出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沉降、差异沉降或整体倾斜, ⑤对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6度的场地,应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对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的场地,尚应分析预测地震效应,判定饱和砂土和粉土的地震液化可能性,井对液化等级作出评价; ⑥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当需基坑降水设计时,尚应查明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提供地层的渗透性系数; ⑦提供为深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和评价基坑开挖、降水等对邻近工程和环境的影响; ⑧为选择桩的类型、长度,确定单桩承载力,计算群桩的沉降以及选择施工方法提供岩土技术参数。 详细勘察的主要手段以勘探、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为主,必要时可以补充一些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工作。详细勘察的勘探工作量,应按场地类别、建筑物特点及建筑物的安全等级和重要性来.确定。对于复杂场地,必要时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布置适量的探井。
❼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程序(工作步骤)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应按一定的工作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一般的原则是:先设计后施工,先普查后勘探。一般的工作程序为:
1.接受调查任务
调查任务分为纵向任务(上级下达的)和横向任务(地方委托的)。纵向任务既可以是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指令性任务,也可以是生产单位立项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下达的任务。如为横向任务,则需和任务委托单位(一般称甲方)签订委托任务合同,方算正式确定调查任务。
2.准备工作
接受调查任务后,要进行准备工作,主要是人员组织准备、技术准备、物质后勤等方面的准备。其中技术准备中编写设计书是水文地质人员的主要工作。在设计书编写前,应充分收集调查区已有自然地理资料,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及图件等,对调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问题有初步认识,并确定调查区的研究程度。必要时,应进行野外现场踏勘,踏勘路线应力求穿过调查区地层发育比较完整、水文地质条件有代表性的剖面,并了解调查区的自然和工作条件,使编写的设计书更加符合实际。
设计书是布置和进行各项调查工作的基本依据,是水文地质调查的“作战方案”。设计书的类型一般可分为整体设计、年度设计、单项设计等。设计书的主要内容为:
(1)调查区的自然地理、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内容包括:①调查工作的目的、任务、调查区位置,面积及交通条件、调查阶段和调查工作起止时间;②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③已有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及存在问题;④调查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2)调查工作设计,主要内容包括:①调查工作拟投入的工种、工作布置方案、工作依据的主要技术规范、工作量及每项工作的主要技术要求。布置调查工作时,既要满足有关规范对工作量定额及工作精度的要求,又要考虑查清重要地段和完成关键任务,防止平均使用勘查工作量;②物质、设备计划,人员组织分工、经费预算及施工进度计划书;③预期调查工作成果。
3.野外工作
野外工作就是在野外现场进行各项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水文地质调查投入的工种顺序为:水文地质测绘→物探→勘探→试验→长期观测。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所揭示的问题也是逐步深入的。各工种投入的工作量,应根据具体条件,做到经济技术上合理可行,又能取得高质量的成果。野外工作中,要保质保量地进行观察、测量,做好原始资料的编录,正确地绘制野外工作各种图件。工作中应加强综合分析,注意各工种间的有机配合,要注意做好有关室内的实验、分析、鉴定等工作。野外工作期间,也可再分若干时段,按时段组织勘查、检查和总结,在野外工作期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书作适当修改,但作重大改变,应提出补充设计。有关野外调查的工作方法和内容,将在以后有关章节进行介绍。
4.室内工作
室内工作主要是将野外调查获得的资料,进行认真地校核、整理、分析,编写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成果。调查成果一般包括水文地质图件和文字报告两部分。
最后,按规定程序组织调查成果的验收和鉴定工作。
小结
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以下重点内容:①水文地质勘查所使用的10种主要方法,掌握每种方法的应用和优缺点;②水文地质调查阶段划分: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勘探、开采四个阶段;③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程序(工作步骤):一般为:接受调查任务→准备工作→野外工作→室内工作→鉴定验收。
复习思考题
1.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是什么?
2.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有何意义?
3.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4.水文地质调查方法手段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5.试比较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物探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6.水文地质试验中最主要的试验是哪种试验?
7.什么是“3S”技术?各有什么作用?
8.为什么要划分水文地质调查阶段?各行业(部门)水文地质调查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9.通常水文地质调查如何划分调查阶段?各阶段的任务和要求是什么?
10.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工作程序(工作步骤)是什么?
❽ 地质勘查专业能在那些地方工作
跟从事的行业有关。比如矿产地质勘查、区域地质调查主要是山区。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地区比较广泛。
❾ 探矿权普查升级详查需要做哪些工作具体步骤
普查是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开展地质、物探、化探工作和(有限的)取样工程,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作出初步评价,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出详查区范围,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基础资料。
详查是对详查区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作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查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并为制定矿山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提供资料。
普查工作一般使用少量的探矿工程确定矿体的存在,通过化验分析大致了解矿石的品质,确定是否有开采价值,在现阶段开采能否获利等,一般可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和(或)预测的资源量(334)?,然后通过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开采技术条件,外部影响因素,政策因素的了解,比照类似开采矿山,初步判断其经济意义(定性研究),即概略经济研究。普查工作的目的是确定已选定的勘查区能否转入下一步的详查、勘探阶段。
详查、勘探工作是对已发现的矿产地进行详细深入的勘查工作,圈定矿体,估算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12b)、(122b)、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开展选矿实验研究,详细了解开采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及外部水、电、路条件,经过(预)可行性研究,明确矿山开发的经济意义(定量研究)。
❿ 浅谈如何做好基础地质勘查工作
作为从事地质工程的技术人员,除了应掌握地质勘探工程的专业知识外,还应熟悉勘探工程中的测量工作,尤其是现在测量电子仪器的广泛使用,测量仪器操作越来越简单,应具 有参与或组织实施测量业务的能力,合理使用测量资料。
地质勘探测量通常包括地质填图、勘探工程、地质剖面等测量工作。
第一节 概述
地质勘探是为了详细查明地下资源,并确定矿物位置、形状及储量。地质勘探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和精查三个阶段。普查阶段是根据在地表上所发现的矿点(矿体露头)以及配合地表揭露工程和少量的勘探工程等手段所进行的地质观察。初步查明矿产的品种、矿体的规模、形状和产状,确定矿石的品位和储量。详查阶段亦称勘探阶段,是在普查基础上对矿区进行更详细的勘查,目的是查明矿区的地质构造、矿体产状、矿石品位、物质成份及储量等获得更可靠的地质资料。精查是在普查和详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矿产品的埋藏情况,确定矿体的品位、储量、开采价值、开采方法等,为下一步开矿作好准备。地质勘探工程测量是为地质勘探提供可可靠的测绘资料,配合地质勘探作业以保证任务的完成。
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1.为勘探工程的设计和研究地质构造提供勘探区域的控制测量和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 2.根据地质工程的设计,在实地给出工程施工的位置和方向(又称定位和定线); 3.竣工后测出工程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
4.提供编制地质报告和储量计算的有关图纸资料。
为了进行上述测量工作,应首先在勘探区建立测量控制网,控制网的等级应以《地质勘察测量规程》为依据,并结合勘探区的地形条件和勘探网的密度和精度要求,还应同时满足矿区所需比例尺地形图测量的需要,其它测量工作在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一般情况下作为地质勘探区首级平面控制网,可根据勘探面积、勘探网密度和地形条件,布设四等或5″级导线网,若有GPS接收机,也可布设相应等级的GPS控制网,在此基础上再以交会、导线等方法进行加密。高程控制网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可采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或GPS测高。
当勘探区已建立地形测量控制,如果精度能满足勘探工程测量的需要时,应利用其作为一切勘探工程测量的平面和高程控制,不必重新布网。如其密度不够,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加密。
勘探区的地形测量是为地质勘探工程服务的,测图比例尺的大小是随地质勘探对矿石储量计算的精度要求不同而变化的。储量计算的越精确,测图比例尺就越大,随着勘探工程的进展,勘探工程所需的地形图比例尺也逐渐变大。一般应满足大比例尺(1:500~1:5000)测图的需要。
第二节 地质填图测量
在矿区勘探工程中,首先要进行地质填图,通过地质填图来详细查清地面地质情况,划分岩层,确定矿体分布,以便正确了解矿床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及规律,为下一步的勘探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作为储量计算的地表依据。
一、地质填图的比例尺
地质填图是用地形图作为底图,将矿体的分布范围及品位变化情况、围岩的岩性及地层
的划分、矿区的地质构造类型以及水文地质情况等填绘到地形图上,即成为一张地质地形图。在地质工作的各个阶段,要填绘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图。在普查阶段,要填绘1:10万或1:20万的区域地形图,详查阶段,要填绘1:1万、1:2 .5万或1:5万的地质地形图。在精查阶段,填图比例尺依据矿床的具体情况而定,若矿床的生成条件简单,产状较有规律,规模较大,品位变化较小,则采用的比例尺就小,反之较大。一般规模大、赋存条件简单的矿床如煤、铁等沉积矿床,通常用1:1万至1:5万比例尺的地质地形图;对于规模较小、赋存条件较复杂的矿床如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的内生矿床,通常用1:2000和1:1000的地质地形图;对于某些稀有金属矿床,还可采用更大的比例尺,如1:500。一般地形图的比例尺应与地质填图的比例尺相同,
二、地质填图的方法
地质填图测量包括地质点测量和地质界线测量两个步骤,其中地质点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工作。
地质点是指勘探矿区地表上反映地质构造的点,如露头点、构造点,岩体和矿体界线点、水文点等。它们是地质人员进行地质调查的地质观察点,是填绘地形图的重要依据。这就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地质点测绘在地形图上。地质点的位置是地质人员在实地观察确定的,确定后用红油漆或插一小红旗作为标记,并编号。
测定地质点前应准备好作为底图的地形图,控制点资料,并对控制点进行检查。要充分利用测区已有的控制点,如果控制点不足,可采用导线测量等方法加密。地质点测量作业方法、程序及要求与地形测图的碎部点测量完全相同,地质点测量一般由地质人员与测量人员共同完成。地质人员在选择地质点,描述地质内容和绘绘制地质蓝草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