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曙猿主要生活在什么地质年代
❶ 猿人是从什么进化而来的
无论是什么,都是从海底生物进化出来的
❷ 关于汤山猿人洞的资料,谁有
概况
位于汤山镇的古猿人洞的发现是继云南云谋、陕西蓝田、北京周口店、安徽和县猿人之后的重大考古突破。1995年后,这里便成为对游客开放的旅游景点。
汤山镇西的雷公山中,有一个巨大的溶洞群,现已探明溶洞总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目前对游人开放的有雷公洞和葫芦洞。1993年3月13日葫芦洞内出土了一具较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引起了世界的瞩目。考古学家在此先后发现了十几种动物化石,据科学鉴定,这大约出生于30万年前的南京猿人,南京地区人类史也因此向前推进了20多万年,同时也证实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葫芦洞内发现的化石还有肿骨鹿、斑鹿等十余种,这些动物多生长在距今1.5亿年前的中更新世。
汤山猿人洞景区可分为六大块,分别为入口处石壁雕泉景观、山脚下的古人类石刻园、古人类史料陈列馆、遗址洞口山崖猿人雕刻景观、天然溶洞景观、竹园休闲区。按朱教授构想,这里将成为一个展现南京甚至全国的古人类“石头公园”。原本暴露于石崖上的漏斗形的豁口,成为一个天然的浮雕石壁。根据实地考察,石壁上形似人头形体的石块将略加雕凿,成为4—5处“南京猿人”头像,与美国总统山不同的是,猿人头像避免斧凿痕迹,与天然山石浑为一体。此外,在洞窟山顶上,伫立着两三尊巨型猿人狩猎青铜雕像,做为猿人洞的巨型标志。在整个景区内,随处可见茅屋、石器、巢居屋、穴居屋等石器时代建筑小品,充满历史感。
化石的发现
2005年4月的一天,刚刚下过一场雨,家住汤山的刘先生夫妇在葫芦洞附近采石头意外发现几块长相怪异的“石头”,仔细一看发现其中一块长得很像牙齿。联想到当地著名的“南京猿人”,刘先生决定把这些石头送到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做“鉴定”。事隔一年左右,这些石头的身份初步被确认了,它们很可能是距今100万年前的猕猴或是狒狒的化石,而这一发现为证明“苏皖地区是东亚人类发源地的中心之一”的观点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怪石采石场附近现身
提起“南京猿人”恐怕没有人会不知道,由于在汤山地区的葫芦洞进行采石,意外发现了两个头盖骨,经专家鉴定,取得世界性的关注。1992年初,该地区准备开发成旅游景点,原来在这个地方的采石场被转移到葫芦洞西面500米处的煤灰场处。后来采石场被刘先生承包了下来,发现化石的当天他本来是在场南面的山坡上采石头,哪知道看见了很多像牙齿的“石头”。过了几天他又去山上,竟然意外地发现山坡上3—4米高的地方还有一个小洞,离洞不远的地方又出现几个牙齿样石头和另外一些奇怪的石头,他怀疑这些“石头”原先就是在这个洞里,后来被雨水冲刷而掉了下来。当他准备进洞里仔细看看时,可由于岩石太过陡峭,所以未能成行。为了搞清楚这些石头究竟是什么,刘先生准备找专家确认。
“身世”疑云重重
第一个看到这些化石的人是南京地质与古生物所的许汉奎研究员,从他提供的实物来看,这些化石的确长得很“怪异”。其中一个化石被保存得很好,上面清晰可见4颗牙齿,牙齿较大而且很锋利;另外一个化石上明显有一块被刮过的痕迹,痕迹表面很光滑。许汉奎研究员说,单从外表上看,无法肯定这些牙齿是不是猿人的,而那块被刮过的痕迹,更是无法解释。由于猿人化石一直是“凤毛麟角”,所以哪怕是一颗牙齿都是极其难得的,大名鼎鼎的云南元谋人也仅仅被找到了三颗牙齿,但它却使我国猿人的历史推前到170万年。以前只是发现两个“南京猿人”头盖骨,后来正式发掘时找到过一个臼齿化石,但经相关专家研究认为,这颗牙齿应属于智人牙齿,并非是南京猿人的牙齿。如果这次的牙齿化石真的是猿人的,那将是一个举世震惊的重大发现。
化石“面纱”掀开一角
由于事情紧急,许汉奎研究员把化石带到北京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该所的吴新智院士看后,认为不太像猿人牙齿,倒有些像狒狒牙齿,但比狒狒的牙齿稍微偏大。为了进一步弄清楚,他又把化石交给他的学生——同号文博士,他也对化石的种种奇特现象难以下结论,又把化石交给了陈胜前博士。2006年3月底,北京方面终于传来了好消息,经研究人员讨论,根据化石所在的地质年代来分析,它可能是100万年前的。其中牙齿化石很可能是裴氏猕猴的上颌骨(上嘴巴)的臼齿;至于那块被刮了一下的肢骨化石,研究人员认为好像是狒狒的;而为什么会有刮的那一块,至今都没有最后的定论。目前这些化石还在北京,相关专家表示要进一步研究比对。
有助于人类“多源”论
尽管并不是南京猿人的化石,但是这些化石可以表明苏皖地区在100万年前很适合猿猴类生长和繁衍。此前我国古人类学家吴新智院士和美国、澳大利亚学者早就共同提出:人类发源地既在非洲,也在东亚的多地起源论;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苏皖地区是东亚人类起源地的中心之一。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灵长类骨化石在安徽潜山,距今6000多万年;溧阳地区又发现距今4500万年的中华曙猿;泗洪双沟又出现了1500万年至1000万年的双沟醉猿;而在安徽繁昌又发现240万年前的石器,说明当时已进入猿人时期。后来安徽巢湖又有2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镇江、泗洪又出现3万年到4万年前的“晚期智人”。在安徽和江苏这样一个范围里,发现了从灵长类——猿猴——猿人——智人完整演变过程的化石,这些都为“苏皖地区是东亚人类发源地”的假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❸ 人猿是由什么动物进化而来的
人类最早从哪里来?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古猿的祖先又是什么样?这些带有“形而上”意味的问题,一直是人类渴求解开自身生命秘密的终极性难题,这个亘古奥秘吸引着一代代古生物学家们孜孜不倦地探索。 1992年,中美两国的科学家在江苏溧阳市上黄镇一个石灰岩山洞里,发现了生活在4500万年前的“中华曙猿”的化石。这个名称的字面意思是:“类人猿亚目黎明时的曙光”。 1995年和1997年,在山西垣曲县的一处山谷里,中美古生物学家连续发现了“曙猿”化石。 有关“曙猿”的研究成果令所有关心人类自身生命起源的人兴奋不已。 江苏溧阳发现中华曙猿 长期以来,国外很多学者认为包括人类 在内的高级灵长类动物的祖先起源于 非洲大陆。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有很多国内外学者把探索的目光投向了地球上另一个古老神秘的板块——亚欧大陆。科学家们想换个视角来研究问题,期望从这里找到人类远祖留下的踪迹。 中美科学家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他们寄希望于中国大陆——在地质史上历经沧海桑田巨变的东方大陆的地层里,极有可能埋藏着和人类远祖有密切关系的古生物化石。1992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及古人类研究所齐陶教授和美国几位同行,在江苏溧阳市上黄镇一个石灰岩山洞的裂隙堆积物里,幸运地发现了一些特别的化石。这些从外观看来只是小型哺乳动物的带着三颗下牙齿的不完整牙床化石,已经让古生物学家们喜出望外。 不久,中美科学家在英国权威学术刊物《自然》杂志上撰文宣布,溧阳化石是一种生活在4500万年前的曙猿(即最早的猿类)化石。科学家们断言:他们已在中国东部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高级灵长类动物化石,并将其命名为“中华曙猿”。这个名称的字面意思是“类人猿亚目黎明时的曙光”。“曙猿”的生存年代比目前发现的非洲最早出现的高等灵长类动物要早1000万年。 为让中华曙猿为世人所识,科学家还为其勾勒出了粗线条的“肖像”:其体重约为100克至150克,与今天的一只小老鼠的大小相仿,以吃虫子以及一些植物果实为主。 在古生物学的价值判断中,哪种动物被认为是已知最古老的高级灵长类,就意味着它们可能是人类、猴类和猿类(高级灵长类动物的3个分支)的共同祖先。曙猿化石的发现无疑是古生物学上最令人瞩目、最富有里程碑意义的一种成果。中华曙猿的发现不啻是古生物学界的一件大事,也让所有关心人类自身生命起源的人们兴奋不已:它不仅为寻找人类及高级灵长类的共同祖先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同时也意味着高级灵长类的起源地很可能就在中国。 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院士认为:“中华曙猿的发现,是20世纪古生物学上又一次极为重要的发现,其意义可以与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现相媲美。” 山西垣曲发现世纪曙猿 在“中华曙猿”被命名后不久,另一个中美古生物学联合科考队悄然来到了黄河岸边。他们在山西南部的垣曲县古城镇扎下营来。当地居民还没有完全弄清楚远方客人的来意,这些穿着运动鞋、背着水壶和干粮的科学家们就在黄河边的山谷里用考古小锤敲打起来。每天清晨,专家们或者驾一辆吉普车,或者乘一辆农用三轮车来到现场。除了下大雨地面泥泞无法进行发掘工作而在家“休息”,其余的日子他们会整天整天把时间花在这些土坑里。为了开掘化石点,寻找到中始新世的生物地层,专家们还施行了简单的爆破工序。在一次清除土层和砂石层的小型爆破中,一块炸飞的石头从天而降,正好砸在中科院专家王景文的胳膊上,给他留下了小小的残疾。 1995年,科学家们在寨里村的山谷里发现了曙猿的一块完整的下颔骨化石,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有关曙猿的生理材料。美国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及时向世界公布了这个消息。20世纪末在中国的这次重大发现,适逢美国卡耐基博物馆建馆100周年,为了纪念自然科学领域这双重的“盛事”,中美科学家们把这种曙猿取名为“世纪曙猿”。1997年,还是在山西垣曲化石点,中美专家们又惊喜地找到了曙猿的跗骨(即足骨的一个部分)化石。
满意请采纳
❹ 徐培晨的徐培晨国画猿猴落户中华曙猿发祥地溧阳
溧阳市美术馆暨徐培晨艺术馆隆重开馆,馆藏作品展同时举行
2014年4月30日上午,溧阳市美术馆、徐培晨艺术馆开馆仪式暨馆藏作品展在溧阳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溧阳市人民政府、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画学会、江苏文化强省建设基地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江苏书画艺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国画学会、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溧阳市文化广电体育局承办,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南京金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南京禾德堂艺术馆协办。
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先生、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胡振民为徐培晨艺术馆揭牌,常州市政协副主席朱建伟、溧阳市委书记盛建良为溧阳市美术馆揭牌。
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彭利铭、江苏省原政协副主席张九汉、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宋永忠、荣宝斋画院院长唐辉、中国艺术报副社长朱虹子等领导专家出席活动。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艺术家、评论家、收藏家及书画爱好者等500余人参加了开馆仪式。
开馆仪式上,徐培晨先生、刁斯为女士与溧阳市签订捐赠协议,并捐赠作品、藏品486件。
联合国中文处,哈佛大学中国项目部,美国中国文化艺术基金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也分别发来贺信,祝贺溧阳美术馆、徐培晨艺术馆开馆。中国工笔花鸟画大师喻继高,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画家张继馨等艺术家,专门创作了书画作品捐赠给溧阳市。
溧阳市美术馆、徐培晨艺术馆是溧阳市首家公共美术馆和名家艺术馆,承担全市公共美术事业繁荣发展服务和徐培晨国画艺术研究交流培训等诸多职能。馆舍座落于溧阳市文化艺术中心内,东临环境优雅、活力时尚的溧阳市文化公园,面积3300平方米,分主题展馆、公共展馆、国画工作室、粉画工作室、书法工作室、综合修习室、阳光艺吧等功能设施。主题展馆又分中华文化艺术珍品馆和徐培晨艺术珍品馆两部分。
徐培晨艺术馆共收藏徐培晨国画猿猴等书画作品232件,这次展出135件。这些作品既有精妙构思、神笔天工的新作十二通景屏《四季百猴图》、丈六巨制《幽谷瑞雪》,又有神韵万千、神态各异的猴景画作,还有徐培晨先生冒着严寒赴景德镇亲制的12件青花瓷瓶,更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白描人物》,每件作品体现了徐培晨教授对灵猴世界的深切感悟和猿猴国画的极高造诣。
徐培晨艺术馆还收藏了徐培晨先生捐赠的藏品254件,其中名人字画77件,古代织物4件,马家窑陶罐10件,木刻1件,青铜鼎1件,唐三彩盘1件(套),化石鱼3件,古波斯印40枚,汉画像砖32块,汉画像石37件,汉陶俑48件。这次展出87件,其中很多为稀世珍品,有清顺治十八年溧阳籍状元马世俊题字,又有于非闇、吴冠中、陆俨少、亚明、李苦禅、娄师白、卢星堂、尉天池、杨建侯、启功、欧阳中石等当代大家作品;有汉画像石、马家窑彩陶、青铜鼎、唐三彩盘等古代中国艺术品,又有古波斯印章等古代域外艺术品,可谓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徐培晨,中国当代著名中国画大家,号猿公,别名沛人,1951年生于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沛县,1976年毕业于南师大并留校任教至今。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书画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协会创会理事,中国人民对外友好艺术交流院顾问,江苏省艺术强省建设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他中国画山水、人物、花鸟俱佳,尤其以丹青猿猴驰名画坛,有“神州圣猴”、“东方猴王”、“当代易元吉”之美誉,其笔下猿猴千姿百态、妙趣横生,与书合、与景合、与人合,笔墨纵情恣意,画风灵动洒脱,从传统中突破与创新,扩展了猿猴表现新领域。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多次获金奖、科研创作奖和艺术成就奖,出版论著、画集三十余部。2000年—2004年,在全国33个省会城市及台湾省、香港特区美术馆举办“万水千山总是情·徐培晨国画猿猴全国巡回展”,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曾做专题报道。1992年和2010年先后两次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画展,近些年来应邀到联合国总部、法国巴黎办展,到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讲学。艺术成就作为辞条,收入《美术辞林》、《当代中国美术家名录》、《中国美术家年鉴》等。文化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等均收藏其力作。
溧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溧阳境内上黄镇水母山发现距今4500万年的“中华曙猿”化石,证明这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灵长类动物的共同祖先“中华曙猿”的发祥地。2013年,上黄镇水母山“中华曙猿”化石地点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大遗址。目前,溧阳市政府已将中华曙猿化石地点建成大遗址公园,成为溧阳发展文化旅游、展示地质演变、宣传自然生态的重要景区。
与猿猴结缘的徐培晨教授经常前来溧阳访友、观景、写生,深深地为溧阳山水灵气所折服,为中华曙猿神韵所陶醉,遂萌发了在溧阳建立艺术馆的愿望,让国画猿猴走进猿猴的故乡,成为溧阳的文化名片。在中共溧阳市委、溧阳市政府的重视下,溧阳市文化广电体育局和禾德堂艺术馆精心筹备,积极推动,溧阳市结合美术馆建设,同步建设徐培晨艺术馆。为回报溧阳人民厚爱,丰富馆藏,徐培晨教授热情捐出自己创作的国画猿猴作品以及他自己收藏的珍贵藏品,总计达486件,为美术馆、艺术馆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溧阳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苏浙皖三省交界,面积1535平方公里,人口78万。境内生态秀美、山水绝佳,全市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近些年来,溧阳市紧扣文化民生主线,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先后建成了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文体设施,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江苏省文化先进县市。与此同时,溧阳市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2013年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5%,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溧阳市美术馆、徐培晨艺术馆的建成不仅填补了溧阳市公共文化服务的空白,在发展国画艺术方面树立了新标杆,丰富了城市文化资源,提升了城市文化层次,而且增加了文化旅游看点,开辟了文化旅游新领域,让“中华曙猿”不仅可看,而且可藏、可传,从艺术的高度助推中华曙猿旅游景区建设,进一步扩大了溧阳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培育了文化产业新增长点,对溧阳建设文化强市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❺ 目前,我过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巫山人”化石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这一发现揭示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填补了中国早期人类化石的空白,对于研究人类的起源和三峡河谷的发育史,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元谋人
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它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年代最早的直立人。1965年5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发现。这里地处元谋盆地边缘,盆地内出露一套厚达695米的河湖相沉积。从下到上分为4段28层。元谋人牙发现于第4段第22层中。此后,又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发掘出少量石制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元谋人的地质时代属早更新世,据古地磁断代,年代为距今170万年。
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一左一右,属于同一成年人个体。齿冠保存完整,齿根末梢残缺,表面有碎小裂纹,裂纹中填有褐色粘土。这两枚牙齿很粗壮,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具有明显的原始性质,被命名为 “元谋直立人”(Homo erectus yuanmouensis),俗称“元谋人”。(见彩图元谋人牙齿化石)
先后出土的石制品共7件,人工痕迹清楚。原料为脉石英,器型不大,有石核和刮削器。它们和人牙虽不居于同一水平面上,但层位大致相同,距离又不远,应是元谋人制作和使用的。发现的炭屑多掺杂在粘土和粉砂质粘土中,少量在砾石凸镜体里。炭屑大致分为3层,每层间距30~50厘米。炭屑常常和哺乳动物化石伴生。最大的炭屑直径可达15毫米,小的为1毫米左右。在4厘米×3厘米的平面上,1毫米以上的炭屑达16粒之多。此外还发现两块黑色的骨头,经鉴定可能是被烧过的。研究者认为,这些是当时人类用火的痕迹。这一发现,和在距今约180万年前的西侯度文化中发现的烧骨,如确系人工用火证据,则把人类用火的历史大大提前。
与元谋人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泥河湾剑齿虎、桑氏缟鬣狗、云南马、爪蹄兽、中国犀、山西轴鹿等29种,绝种动物几乎占100%,其中上新世和早更新世的占38.8%,这表明元谋人的生存时代不会晚于早更新世。有人根据动物化石及植物孢粉分析,认为当时的自然环境呈森林草原景观,气候比现在凉爽。关于元谋人的“绝对”年代问题,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用古地磁方法测定,为距今170±10万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根据古地磁分析和对比,认为是164万年。但也有人认为不应超过73万年,即可能为距今60万至50万年或更晚一些 。
巫山人
1985年,考古工作者在重庆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发掘出一段带有2颗臼齿的残破直立人左侧下颌骨化石以及一些有人工加工痕迹的骨片。1986年又发掘出3枚门齿和一段带有2个牙齿的下牙床化石。此外,遗址中还出土了包括步氏巨猿、中国乳齿象、先东方剑齿象、剑齿虎、双角犀、小种大熊猫等116种早更新世初期的哺乳动物化石。经学者研究,龙骨坡遗址出土的遗物代表了一种直立人的新亚种,后被定名为“直立人巫山亚种”(Home erectus wushanensis),一般称之为“巫山人”,距今约201~204万年。“巫山人”化石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这一发现揭示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填补了中国早期人类化石的空白,对于研究人类的起源和三峡河谷的发育史,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但是,由于化石材料的缺失,巫山人是人是猿尚有巨大的争议,著名古生物学家吴新智就不同意其为人类的说法,国际古生物学界对巫山人也基本上持否定的态度
❻ 地质学的年代怎么划分
土与岩石的性质与其生成的地质年代有关。一般来说,生成年代越久,土与岩内石的工程性容质越好。根据地层对比和古生物学方法,把地质相对年代划分为5大代,下分纪、世、期,相应的地层单位为界、系、统、层。从古至今,地质年代划分为:
1.太古代—— 距今1800~2700百万年;
2.元古代—— ①早元古代,距今950~1800百万年;
②晚元古代(长城纪、蓟县纪、青白口纪、震旦纪),距今600~950百万年。
3.古生代——①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距今400~600百万年;
②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距今225~400百万年;
4.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距今70~225百万年;
5.新生代——①早第三纪(古新世E1、始新世E2、渐新世E3),距今25~70百万年;
②晚第三纪(中新世N1、上新世N2),距今1~25百万年;
③第四纪Q(早更新世Q1、中更新世Q2、晚更新世Q3)距今12000年~1百万年;全新世Q4距今小于12000年。
❼ 最早的古猿是什么古猿
中华曙猿
中华曙猿是已知的高级灵长类动物中最早的一种,它的时代为4500万年版前的中始新世权中期,比法尤姆的高等灵长类早了将近1000万年;它向人们暗示,高等灵长类的起源地更可能是在东方、在中国。所谓“曙猿”,意思就是“类人猿亚目黎明时的曙光”。
古猿泛指除人属以外的各种化石猿类,根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古猿是人类的早期祖先,人类是从一种古猿类发展而来的,人和猿有一定的近亲关系。自1856年第一次发现森林古猿化石起,已记载了约50多个属100多个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印巴次大陆、西欧及中国云南、湖北、广西等地,其地质年代属渐新世至更新世。
❽ 亚洲的文明起源于哪里最早的亚洲人是在哪里诞生的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8日发表公报说,该机构与其他国家研究人员合作研究推测,在缅甸发现的类人猿化石可能说明这一物种起源于亚洲,而不是人们此前认为的非洲。 公报说,早在20年前,多国科学家就在中国、泰国、巴基斯坦和缅甸进行挖掘。2005年和2008年,他们在缅甸挖掘出土了多件近4000万年前的灵长目动物化石,其中一块下颌骨牙齿十分尖利,同时磨损也非常严重,说明这种动物习惯用牙咬开坚硬的果壳,吸取其中营养,而这种饮食习惯只在类人猿身上发现过,如南美洲的僧面猴。 由于中华近代的落伍,“西方中心”论泛起,中华文明“西来说”也随着这种文化背景应运而生。中华文明“西来说”虽然早就受到中华有识之士的驳斥批判,著名爱国学者梁启超先生在20世纪初常为中国居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末鸣不平,不甘于中国古文明排位于埃及、巴比仑和印度之后,曾大声疾呼“中国乃世界文明之鼻祖”,但当时应者寥寥。长期以来,西方学术界盛气凌人,国内知识界普遍存在对西方的盲崇,两者相对益彰,使得中华文明“西来说”一个时期以来甚嚣尘上,时不时出来折腾一番。中华文明今天面临的民族虚无主义有其深厚的历史的根源。《论语》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在整理古籍时,“述职方以除九丘”、“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剪裁了他认为不合适的许多上古档案史料,将尧舜时代一直到三代周的历史截断了,更别说以往的历史了。到司马迁时,继承孔丘历史观,不究先秦史籍所载古民族图腾的内涵,怀疑《山海经》、《禹本纪》等史书的真实性,“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将“三皇五帝”史当成了“怪力乱神”的神话。到近代,西方中心论、民族虚无主义大合唱,活生生地要将人类文明的源体、母体进行最大限度的压缩、扭曲、变形、分断、撕裂,而这一过程,有的是学术无知的跟风,有的是要达到种种目的。
从现今所知的人类重要考古史料和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人类起源于中华大地。从5.3亿年前的古化石群到4亿年前的鱼化石到5500万年的亚洲德氏猴到4500万年的中华曙猿到4000万年的世纪曙猿到蜡玛古猿到南方古猿到巫山人、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南京人、金牛山人、大荔人、长阳人、马坝人、柳江人、山顶洞人等一条完整的人类进化链铺展开来,使人类“起源于非洲”论自然失去了其合理性,还人类起源于中华之真本。
主题词:中华 起源 化石 曙猿 古猿 直立人 智人
要对人类起源进行探索,先对地球生命的演化进程来一点基本的了解是必要的。根据天体星云学,太阳和九大行星是从同一块原始星云中凝聚而成,在这个过程中,太阳处于中心位置,收缩速度比九大行星快,原始太阳形成于前,各大行星形成在后。自太阳46亿年前开始发光发热后,地球就开始了其生命的演化过程。至38亿年前原始生命形成,生命的演化进入细菌、兰藻时期。5.7亿年前生命大爆发⑴,现今生存的各动物门类几乎都有了代表。中国云南距今5.3亿年前的澄江动物化石群⑵保存完好,栩栩如生,是寒武纪生命“大爆炸”的有力佐证。历经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距今5.7―4.38亿年)、裸蕨植物和鱼类时代(距今4.38―3.65亿年)、蕨类植物和两栖动物(距今3.65―2.45亿年)、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距今2.45―0.65亿年)、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距今6500―2000万年)、古猿阶段(2000―300万年)发展到人类时代(300万年―至今),说明生物是经过不断演化、繁衍、绝灭与复苏,才形成今天这一千姿百态、繁花似锦的生物界。
解剖学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不仅是人类,所有的脊椎动物,包括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也都和鱼类一样,在胚胎的发育早期发生鳃裂。所不同的是,鱼类和两栖类的鳃裂发育为呼吸水流的通道,而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以及人类的鳃裂,产生不久即从胚胎中消失。这表明脊椎动物与鱼类有着悠久的亲缘关系。云南发现了距今4亿年前的鱼化石⑶。考古研究表明,最原始最古老的总鳍鱼来自中国,这表明包括人类在内的陆地脊椎生物的祖先可能最早出现在中国,并起源于中国南部。
● 高等灵长类的起源在中华
一、5500万年前真灵长类头骨化石 惊现湖南衡东
现生真灵长类包括狐猴类、懒猴类、眼镜猴类、猿类以及我们人类,是当今地球上智力高度发达的动物,有关真灵长类的起源和演化研究一直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在亚洲和非洲5000万年前的早始新世地层中并没有发现可靠的真灵长类化石证据,因此真灵长类起源问题一直是困惑着科学家的难解之谜。而且以前发现的最早的真灵长类化石都是零散的牙齿和颌骨,对于最早的真灵长类是否已经具有了现生同类的头骨特征这一问题也一直无法解答。
2004年1月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倪喜军等四位科学家,以《中国早始新世――真灵长类头骨》为题,报道了发现于湖南省衡东县大约5500万年前的真灵长类化石,为真灵长类的起源、演化研究带来了新的突破。
科学家认定,发现于衡东的真灵长类化石是一个保存基本完好的头骨,属于始镜猴类,代表一个新种,被命名为亚洲德氏猴,是人类和猴子的远古近亲。这具迄今为止最早的真灵长类头骨所保存的特征说明现生真灵长类的显著的头骨特征早在550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化石将灵长类生存的地质年代推进到了第三纪的始新世(5千3百万年前)。
二、 中华曙猿――人类共同的祖猿
◆江苏溧阳上黄水母山横空出世――高等灵长类的起源地
作为地球的主宰者,人类而今愈加迫切地探寻争议着自己的起源史。根据生物进化史的理论,生物进化应环环可扣,形成一条进化之链。人、猿、猴等高等灵长类动物应是从4000万年至5000万年前由某种低等灵长类动物进化而来,但这一推论长期仅停留在理论上。20世纪60年代初,西方科学家在北非埃及首都开罗西南约100公里的法尤姆地区,发现了一批3500万年的高等灵长类化石,从而形成了人猿起源于非洲的假说。时光推进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在江苏溧阳上黄镇发现的'中华曙猿'化石,动摇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假说。1994年,中外科学家经过对江苏溧阳上黄水母山古老的哺乳动物化石的不懈科考,研究工作终于取得重要的成果,发现了至少4种高等灵长类动物,其中一种被命名为“中华曙猿”。“中华曙猿”是一块带有三颗牙齿的右下颌骨残段以及一些零散的牙齿等等,时代为4500万年前的中始新世纪中期,比亚洲德氏猴晚近1000万年,比埃及法尤姆的高等灵长类早了将近1000万年。这进一步表明:高等灵长类的起源地在东方、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