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图空间数据是什么

地质图空间数据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1-18 01:31:02

A. 什么是空间数据,它包括那几种类型

空间数据又称几何数据,它用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形态、大小分布等各方面的信息,是对现世界中存在的具有定位意义的事物和现象的定量描述。根据在计算机系统中对地图是对现实教想的存储组织、处理方法的不同,以及空间数据本身的几何特征,空间数据又可分为图形数据和图像数据。

空间数据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1、地图数据:这类数据主要来源于各种类型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这些地图的内容非常丰富。

2、影像数据:这类数据主要来源于卫星、航空遥感,包括多平台、多层面、多种传感器、多时相、多光谱、多角度和多种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构成多元海量数据。

3、地形数据:这类数据来源于地形等高线图的数字化,已建立的数据高程模型(DEM)和其他实测的地形数据。

4、属性数据:这类数据主要来源于各类调查统计报告、实测数据、文献资料等。

5、混合数据:这类数据来源于卫星、航空遥感与各种类型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形成多方面数据。

空间数据结构是空间数据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处理的逻辑结构,是空间数据在计算机内的组织和编码形式,是地理实体的空间排列和相互关系的抽象描述。它是对空间数据的一种理解和解释。

空间数据结构又是指空间数据的编排方式和组织关系。空间数据编码是指空间数据结构的具体实现,是将图形数据、影像数据、统计数据等资料按一定的数据结构转换为适合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形式。不同数据源采用不同的数据结构处理,内容相差极大,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效率很大程度取决于数据结构。

(1)地质图空间数据是什么扩展阅读:

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空间数据库的核心软件,将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为GIS应用开发提供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除了必须具备普通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外,还具有以下三方面研究内容:

1、空间数据存储管理,实现空间数据强大的基础平台。和属性数据的统一存储和管理,提高数据的存储性能和共享程度,设计实现空间数据的索引机制,为查询处理提供快速可靠的支撑环境。

2、支持空间查询的SQL语言,参照SQL-92和OpenGIS标准,对核心SQL进行扩充,使之支持标准的空间运算,具有最短路径、连通性等空间查询功能。

3、查询,供相关人士查询数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空间数据

B. 基础地质空间数据库

基础地质空间数据库是以符合资源评价最新地质图为主要依据,其比例尺要与矿产评价尺度要求相同。内容主要包括地层(沉积岩地层、变质岩地层、火山岩地层和非正式地层等)、侵入岩、脉岩、构造、围岩蚀变、产状符号、地质剖面线和水系、居民地、行政区界线等地理部分。具体建库流程如下。

(1)地质图的扫描。分别对1:20万和1:5万地质图按300dpi分辨率进行彩色扫描,在MapGIS平台下,依据标准图幅的角点坐标进行配准,消除或减小原始图件和扫描过程产生的误差,保证扫描文件精度满足要求。

(2)矢量化。在MapGIS的“输入编辑”模块中,首先装入扫描文件(.TIF文件),然后根据1:20万地质图扫描文件按面图层、线图层和点图层3大类分幅进行矢量化。

(3)编辑与拓扑。完成矢量化后,编辑、修改矢量化时产生的所有错误,然后按图层文件的类型进行拓扑。编辑和拓扑需反复进行,直至消除所有逻辑上的错误,保证点、线、面图层拓扑关系的正确性。

(4)地质图预处理。地质图的预处理主要包括接边处理和修编。

评价研究区共跨1:20万4个标准图幅:旌德、临安、祁门和屯溪,将4幅接边处理后形成一幅完整的安徽东南地区地质图。首先将每个图层文件按投影直角坐标系、北京54/克拉索夫斯基(1940年)椭球参数、高斯-克吕格(横切椭圆柱等角)投影类型进行投影转换,使矢量化图形文件的相对坐标成为绝对坐标。

建立评价研究区——安徽东南地区地层单位对照表、对侵入岩岩石命名、建立岩体代号对照表是图幅接边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1:20万地质图修编的重要依据。凡在图幅接边时,地层图层和岩浆岩图层出现异常情况(地层单位和侵入岩名称不一致、缺失、多余等等)均按对照表进行处理,以保证整个安徽东南地区地层,侵入岩在命名、代号、岩性、用户属性表内容上的统一。当两幅之间发生图元位置错动时,只要以一方为准即可。

地质图的修编主要以1:5万地质图为依据,辅以其他勘查、科研成果资料。具体方法和过程已在第三章进行描述,不再重复。

(5)图层划分。根据《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和《空间数据库工作指南(2.0版)》,对经过地质图预处理的三大类图形文件依据表5-1-1进行图层划分。其中地理图层7个,地质图层14个。对于某一张具体的地质图来说,并非具有表5-1-1所列的所有图层。

表5-1-1 安徽东南地区地质图图层划分一览表

C. 地理空间数据

大气异常
地震前,尤其是大震前,往往会出现多种反常的大气物理现象,如怪风、暴雨、大雪、大旱、大涝、骤然增温或酷热蒸腾等。与此相应的温度、气压、温度的变化,会使人体感到不适。
1503年1月9日,江苏松江地震,有震前"有风如火"的记载。
1668年9月2日,山东莒县地震,有震前"酷暑方挥汗"、"日色正赤如血"的记载。
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地震,有"未震之前数日,四面天边,变黄如火焰,睛空干燥,人均感觉焦灼干燥"的记载。
1925年3月16日云南大理地震,震前"久旱不雨,晚不生寒,朝不见露"。
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大地震之前,虽已是严冬季节,天气却特别暖和,有时能听到雷声;个别阴坡没有冻土,长青草,有的地方还发现蝴蝶和昆虫。1月31日出现高温低压,从2月2日起气温连续上升,气压急剧下降,到2月4日,日平均气温出现顶峰,比常年高8度。另外,2月3日上午3时至10时,震区气温突然上升,形成一个以海城为中心的急剧升温区,两个小时内海城增温12度,而离海城较远的大连市增温2度。
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发生7.9级地震,"震前几小时风尘大作,风向紊乱,上下乱窜"。1966年2月5日,云南东川发生6.5级地震的前三日连续有霾,震前一日霾的浓度最大。1971年3月23日新疆乌什发生6.3级地震前几天,雾气腾腾,灰尘满天。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震前不久,星空突然昏黑,地上伸手不见五指,大震过去后,很快又亮了起来。
大震前的各种大气异常现象,近年来有很多报导,可以说,临震大气物理现象都不是孤立的,但由于地震前兆现象和气象本身的自然现象容易混淆,还必须进一步加强研究。
有关地震谣传
您如果听到有将要发生地震的消息,只要不是政府正式公布的,您千万不要相信,更不要传播和扩散。不管他是打着科学家还是研究部门的旗号。尤其是传说的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和震级愈精确,其可靠程度就愈低,就愈加不可信.
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
不同地区发生的震级大小相同的地震,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和灾害大小是很不一样的,这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地震震级和震源深度
震级越大,释放的能量也越大,可能造成的灾害当然也越大。在震级相同的情况下,震源深度越浅,震中烈度越高,破坏也就越重。一些震源深度特别浅的地震,即使震级不太大,也可能造成“出乎意料”的破坏。
(2)场地条件
场地条件主要包括土质、地形、地下水位和是否有断裂带通过等。一般来说,土质松软、覆盖土层厚、地下水位高,地形起伏大、有断裂带通过,都可能使地震灾害加重。所以,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应当尽量避开那些不利地段,选择有利地段。
(3)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程度
地震,如果发生在没有人烟的高山、沙漠或者海底,即使震级再大,也不会造成伤亡或损失。1997年11月8日发生在西藏北部的7.5级地震就是这样的。相反,如果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集中的地区,特别是在大城市,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灾害。
(4)建筑物的质量
地震时房屋等建筑物的倒塌和严重破坏,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重要的直接原因之一。房屋等建筑物的质量好坏、抗震性能如何,直接影响到受灾的程度,因此,必须作好建筑物的抗震设防。
(5)地震发生的时间
一般来说,破坏性地震如果发生在夜间,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可能比白天更大,平均可达3至5倍。唐山地震伤亡惨重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地震发生在深夜3点42分,绝大多数人还在室内熟睡。如果这次地震发生在白天,伤亡人数肯定要少得多。有不少人以为,大地震往往发生在夜间,其实这是一种错觉。统计资料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在白天和晚上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二者并没有显著的差别。
(6)对地震的防御状况
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前,人们对地震有没有防御,防御工作做得好与否将会大大影响到经济损失的大小和人员伤亡的多少。防御工作做得好,就可以有效地减轻地震的灾害损失。
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
我国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的状况,大体可以这样概括:
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我国的地震预报由于国家的重视和其明确的任务性,经过一代人的努力,已居于世界先进行列。在第四个地震活跃期内,曾成功地对海城等几次大震做过短临预报,因此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审,作为唯一对地震作出过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被载入史册。
但是从世界范围说,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展的规律,我们的预报主要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和震例,进行经验性预报。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
任何单位或者从事地震工作的专业人员关于短期地震预测或者临震预测的意见,应当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按照前款规定处理,不得擅自向社会扩散。
在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布权在政府。属于地震系统的任何一级行政单位、研究单位、观测台站、科学家和任何个人,都无权发布有关地震预报的消息。
火山活动和地震
火山活动和地震是一对孪生兄弟,但火山爆发,前兆明显,人们可以逃避,大多有灾无难。1999年8-10月是大地震频发的时期,火山活动也激增,全球发生火山爆发17起。
火山活动的过程常造成许多微小地震,大爆发更可产生强烈地震;地震的发生也常导致火山活动,1999年纪录的27起火山活动,有14起出现在土耳其大地震以后短短的两个多月内。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和从而引起岩石层的破裂是产生火山和地震的根本原因。天文因素如日月的引潮力等也对地震起到诱发作用。但根本的动力仍是地球内部能量的积累。
水库诱发地震简述

人类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活动会引发地震。水库诱发地震是人工湖在蓄水初期出现的、与当地天然地震活动特征明显不同的地震现象,亦简称为水库地震。水库诱发地震具有多种成因,其发震机理和诱震因素十分复杂,目前还没有完全为人们所认识。水库诱发地震是涉及地震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和结构抗震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前沿课题。

本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上已有34个国家的134座水库被报道出现了水库诱发地震,其中得到较普遍承认的超过90处。有4例发生了6级以上地震,他们是中国的新丰江(1962年,6.1级)、赞比亚—津巴布韦的卡里巴(Kariba,1963年,6.1级)、希腊的克瑞马斯塔(Kremasta,1966年,6.3级)、和印度的柯依纳(Koyna,1967年,6.5级)。

发生在坝址附近的强震和中强震,有可能对大坝和其它水工建筑物造成直接损害。已知挡水建筑物遭受损害的有两个震例(表1),尚未发生过大坝因水库地震而溃垮或严重破坏的情况。水库诱发地震对库区及邻近地区居民点的影响则更为常见,强震和中强震会给库区造成人员伤亡,带来重大物质损失。即使一般的弱震微震,也会对震中区造成一定危害,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是库区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之一。

表1 水库地震对水工建筑物和震中区造成损害情况
坝名
(国家) 震级
和发震时间 震中
至大坝距离 坝区
影响
烈度 水工建筑物受到的损坏 震中区受到的损害
挡水建筑物 其它建筑物 物质损失 人员伤亡
柯依纳
(印度) 6.5
(1967.12.11) 3-6km Ⅷ 12~18号、24~30号坝段坝顶以下40米左右发生多条水平裂缝,下游面出现严重漏水现象,但库水位并无明显下降 坝顶起吊塔严重破坏,坝面上其它附属建筑也有损坏,水电站建筑物受轻微破坏而停止运转 震中区几个村镇大部分房屋倒毁,受到影响的村镇达到一千个,震坏房屋47000栋 死180人
伤2300人
新丰江
(中国) 6.1
(1962.03.19) 1.5km Ⅷ 大坝右侧接近顶部 108米高程处产生贯穿性水平裂缝,长82米。左侧同一高程有断续水平裂缝,长13.5米,出现轻微渗漏现象 坝后厂房主结构受轻微损坏 倒塌房屋1800间 死6人
伤80人

我国迄今已报道出现水库诱发地震的工程有25例,其中得到公认的有17例(见表2),是世界上水库地震最多的国家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高坝大库中出现诱发地震的比例明显偏高。我国(含香港和台湾)已建成的百米以上大坝32座,出现了水库诱发地震的有10座,发震比例超过31%;其中1979年以后蓄水的17座百米以上大坝中有8座发生水库地震,发震比例高达47%,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水库诱发地震的强度来看,全球发生6.0级以上强烈地震的仅占3%,5.9—4.5级中等强度的占27%,发生4.4—3.0级弱震和3.0级以下微震的占到70%(分别为32%和38%)。在我国这一比例相应为4%、16%和80%。但是水库诱发地震往往出现在历史地震较平静的地区,强烈和中强水库地震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超过了当地历史记载的最大地震,许多发生弱震和有感微震的情况,也是当地居民记忆中未曾有过的重大事件。
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水库诱发地震研究由回顾性研究逐渐转变为前瞻性研究。近20年来,几乎全部拟建的大(1)型和多数大(2)型水利水电工程,对诱发地震的潜在危险性及其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作出前期论证,数十个重大工程在蓄水前提出过正式预测意见。我国水库诱发地震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始终紧密结合工程建设和工程抗震安全的需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成因机制、判别标志、评价和预测准则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逐渐形成一整套具有特色的研究和评价方法,特别在研究和确定工程的抗震对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表2 中国水库诱发地震震例基本情况一览表
序号 水库名称 省份,河流 坝高
(m) 总库容
(亿立米) 开始蓄水时间 最大地震
震级(烈度) 备 注
1 新丰江 广东,新丰江 105 139 1959.10. 6.1(Ⅷ)
2 南冲 湖南,新泽河 45 0.135 1967.04. 2.8(Ⅵ)
3 南水 广东,南水 81.3 12.18 1969.02. 3.0(Ⅴ)
4 丹江口 湖北,汉江 97 209 1967.11. 4.7(Ⅶ)
5 前进 湖北,黄畈河 50 0.168 1970.05. 3.0(Ⅵ)
6 柘林 江西,修水 62 71.7 1972.01. 3.2(Ⅴ)
7 曾文 台湾,曾文溪 136.5 8.9 1973.02. 减弱型 有争议
8 参窝 辽宁,太子河 50 5 1972.11. 4.8(Ⅵ)
9 佛子岭 安徽,淠河 74 4.7 1954.06. 4.5 有争议
10 黄石 湖南,白洋河 40.5 6.12 1969.04. 2.3(Ⅴ)
11 石泉 陕西,汉江 65 4.7 1972.10. 4.2(Ⅴ) 有争议
12 新店 四川, 26.5 0.29 1974.03. 4.2(Ⅵ) 有争议
13 乌溪江 浙江,乌溪江 129 20.6 1979.01. 2.8(Ⅴ)
14 乌江渡 贵州,乌江 165 23.0 1979.11. 3.5
15 邓家桥 湖北, 12 0.004 1979.12. 2.2(Ⅵ-)
16 盛家峡 青海,湟水河 33 0.045 1980.11. 3.6(Ⅵ+)
17 龙羊峡 青海,黄河 178 247.0 1986.10. 2.4 有争议
18 大化 广西,红水河 74.5 4.19 1982.05. 1.6
4.5(Ⅶ) 有争议
19 冯村 陕西,清浴河 30.75 0.113 1982.07. 2.2 有争议
20 东江 湖南,耒水 157 81.2 1986.08. 2.3
21 鲁布革 云南,黄泥河 103 1.11 1988.11. 2.4(Ⅵ)
22 岩滩 广西,红水河 111 24.3 1992.03. 2.9 有争议
23 铜街子 四川,大渡河 82 2 1992.04. 2.9(Ⅴ)
24 隔河岩 湖北,清江 151 34 1993.04. 2.6
25 水口 福建,闽江 100 23.4 1993.05. 3.8

按照多成因理论,常见的水库诱发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构造破裂型、岩溶塌陷型和地壳表层卸荷型。构造型水库地震有可能达到中等(4.5级)以上强度,破坏性水库地震绝大部分属于构造型水库地震。岩溶塌陷型水库地震只出现在碳酸盐岩分布的库段,与岩溶洞穴和地下管道系统的发育有关,震级一般小于4级。地壳表层卸荷型水库地震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在断裂发育、坚硬脆性的岩体中,具备一定的卸荷应力和水动力条件时即可发生,但其震级一般在3级以下。实用的水库诱发地震预测模型至少必须能辨别出上述三种主要类型的诱震环境,并分别进行预测。对于不常见的水库地震类型,最好也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
对水库地震成因的探讨一直是人们最感兴趣的课题,也曾有许多似是而非的观点流行。库水的重力荷载作用和孔隙压力作用是诱震因素之一,但库水的作用必须借助于地质体中存在的导水结构面才能向深部传递。通过查明库区是否存在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来判别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进而估计发震地点和最大可能强度,称为水库诱发地震研究中的水文地质结构面理论,是现阶段预测水库诱发地震的理论基础。
地震监测是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常规监测项目之一。在前期勘测阶段或开始施工阶段就应进行地震监测台网建设,积累地震本底资料,以便对比水库蓄水前后地震活动的变化情况。据不完全统计,设立了地震台站的大型水库工程已经超过40座,设立了比较先进的遥测地震台网的目前已有11个。在确保大坝抗震安全,保证工程顺利施工和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认为,下一步应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水库地震的成因机制、判别标志和预测评价方法等问题。将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引入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中,建立集分析预测评价、安全监测预警和防震抗灾决策支持为一体的综合系统。

D. 什么是地理空间数据,它有哪些表现形式

地理空间数据,英文名称:Geospatial data,定义:面向主题的、集成的、动态更新的、持专久的空间数属据集合。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地理信息系统(二级学科)空间数据:是数据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指凡是带有空间坐标的数据。地理空间数据:是空间数据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指带有地理坐标的数据,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一切带有地理坐标的数据,是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表现为地理实体的几何(定位)特征(地理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和实体间的空间关系。地理实体的属性(定性)特征表现为实体的数量特征、质量特征和时间特征。定位是指一个坐标系里空间实体都具有唯一的空间位置。定性是指有关空间实体的自然属性,它伴随着空间实体地理位置。时间特征是指空间实体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E.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各要素关系

综合要素来类与要素类相同,源是共享空间参考系统的要素类的集合。在地质图数据模型中,由复合地质点、线、面要素实体类构成,不与其他要素类构成拓扑关系。综合要素数据集除标准图框外,其他七类综合要素类都用多边形表示,不参与空间拓扑,与地质体面实体为覆盖关系。标准图框由系统生成,内图框为四条线,属性值相同。

对象要素类中的断层从地质界线中提取,图幅基本信息从标准图框中提取,其他 10个对象类皆从地质体面实体中提取。

独立要素类是一个不属于任何要素数据集的要素类,需要建立自己的空间参照系,并设定自己的投影系统参数,该独立要素类可采用平面坐标系。

F. 什么是地理空间数据什么是地理空间信息

利用并分析影像和地理空间信息,对地球上的自然地物以及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活动版进行描述、评估和直观权展示的一种工作。地理空间情报由影像、影像情报和地理空间信息组成。
面向主题的、集成的、动态更新的、持久的空间数据集合叫地理空间信息

G. 地质图空间数据在线服务:网络版地质图

张宝林1胡雄伟2

(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2.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100037)

摘要 网络版地质图是互联网环境下地质图空间数据应用服务一种新形式,是地质图的服务产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提供快速浏览、定位服务;②多比例尺无缝放大/缩小显示服务;③提供地理、地质属性的快速查询、检索和显示服务;④提供编辑、加工服务;⑤提供定制、订购服务等类型。地质图空间数据服务是一种综合性数据服务,涉及WEBGIS技术、IMS(互联网地图服务)技术、WEB服务技术和数据库等多项技术。基于MAPGIS7.0IMS搜索引擎开发的网络地质图服务软件(GeoMIS),已经在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运行,提供了初步的地质图浏览查询服务。

关键词 数据服务;WEBGIS;地质图空间数据;网络地质图

1 引言

互联网(尤其是宽带网)的普及,改变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扩大了科研成果的应用领域和范围。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在内的广大社会公众获取科学技术信息、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包括地质图在内的基础地质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大,地质图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环境调查、农业、能源、工程、旅游等领域。

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尤其是被大家熟悉和广泛接受的Google Earth方式,通过互联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地质图服务,满足社会各界对基础地学信息的需求,尤其是社会公众对地质图件的需求,是地质学家和地学信息工作者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质调查局已经把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地学信息服务作为地质调查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USGS网站提供了丰富的地图查询服务,英国地质调查局和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开发了面向地质学家的专业编图系统(WEB Mapping),用户可以对地图空间属性进行选择、提取、显示、叠加等操作,实现在线动态编图。

为了提高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空间数据的在线服务的水平,我们在地质图空间数据在线服务方面作了初步尝试,开发了“网络地质图服务系统”(GeoMIS,GeoMap Internet Service),在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提供了在线试运行服务,同时对网络地质图内容、形式以及相关技术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2 网络地质图:概念及特点

地质图作为地质信息的综合载体,地质编图是一项专业性、时效性、学术性非常强的复杂综合研究工作。区域地质学家在地质图编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内容组织、图饰表达、出版发行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地质图件都是二维平面图,受图面负担的限制,地质图图面所能承载的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只能通过地质图说明书以及其他补充图件的形式予以补充和注解说明。

GIS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地质图编图、制图和数据管理的技术水平,减小了传统编图的工作量,逐步实现了编图、数据管理的规范化。

传统地质图和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在推广应用方面受到了地理信息管理规定等限制。大量地质图无法提供公众服务,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主要直接用户还是GIS技术人员,地质学家和公众需要借助于GIS软件人员的帮助才能查询编辑和利用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从面向服务应用、扩大地质图数据服务领域角度出发,尤其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提供地质学家和普通公众能够直接使用便捷有效的地质图数据服务的角度考虑,我们认为开发网络(版)地质图有利于改善地质图的公众服务。

网络版地质图以满足广大的地学/非地学专业以及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获取地质图服务的需求为目的,是一种地质图的一种新表现形式,是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应用服务产品,兼有传统纸质地质图和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优点。

(1)既符合传统的阅读习惯,又适合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操作浏览习惯。

(2)能够快速在互联网环境发布,提供无缝放大/缩小、漫游、浏览、查询服务。

(3)具有多样化数据组织方式,包含丰富图形(矢量)、属性等地质信息,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例如,可以将地质图说明书内容放到属性数据库中,并与图面属性关联,用户在浏览图面时就可以直接查阅诸如采样点的描述、标本照片、各种地质现象的描述说明等信息。

(4)具有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可以方便地展现多元、多比例尺、多层地质、地理等信息。

(5)可以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提取、编辑与加工功能。

地质编图不但是一个基础地学信息综合研究整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基础地学信息服务产品加工和服务的过程。我们需要把服务的思想贯彻到编图的整个过程,在保证图件科学性、准确性的基础上,考虑不同的用户群和不同应用的需求,丰富应用服务内容和表达方式,尤其是面向非地质专业的内容。因此,整个编图过程可以成为一个地质图系列产品的生产过程,网络地质图是该过程的一个产物。

网络版地质图是一种公开版地质图。通过叠加DEM或公开航/卫片数据编制2.5维或3维地质图,可以解决目前因地理空间信息涉密而导致地质图无法公开推广利用的难题。

网络地质图的发行可以缩短地质图出版发行的周期、降低成本、扩大应用领域,大大提高地质工作的科学、社会和经济效益。

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发布了全国地质图(1:500万,1:250万)、分省及重要成矿带地质图的网络版,作了多比例尺地质图空间数据的在线浏览、查询等服务的初步尝试,对于内容、形式等方面有待于深入研究。

3 在线空间数据服务及实现

OGC对WEB地图服务(WMS)作了严格而详细的规定,并建立了相应的服务标准或规范。IMS技术的进步使得地质图空间数据在线服务成为现实可能。Google Earth的推出是对GIS在线服务的推动和促进,成为被广大用户所接受的在线地图服务的一种规范化服务模式。普通用户更关心的是地质图空间数据服务网站可以获得的具体服务业务,包括以下基本服务和专业服务两个方面:

基本服务内容包括:①浏览服务:提供图件浏览、放大/缩小、区域漫游、图层选择、叠加显示等操作功能。除了图形浏览外,还包括地质图关联空间属性和地质属性查阅、浏览。浏览服务可以是以矢量方式提供(WEBGIS),也可以是以栅格图像形式,提供快速浏览。②查询服务:提供地理信息和地质属性的查询功能,按照查询方式,可以是关键词查询、图形化选择查询(矩形、圆形、线形、多边形)查询。查询结果的显示以及示踪。

专业服务内容包括:①定制加工服务:用户可以选择特定区域向服务器定制相关的图件或数据;②动态编辑服务:用户可以选择数据集、图层、特定的属性进行显示、编辑,形成新的图件;③数据转换、加工和互操作服务:提供不同格式数据的转换、加工和交换服务。专业服务是一种面向专业用户的深层次的数据服务。

网络版地质图的开发除了涉及地质编图和空间数据库建设所需的相关技术外,还需要有一个能够表示地质图空间数据丰富内容的浏览服务系统,以便用户能够获得必要的服务,涉及WEBGIS、IMS技术、ajiax、WEB服务等技术。采用MAPGIS 7.0 IMS搜索引擎技术开发了地质图服务系统(GeoMIS,GeoMap Internet Service)已经在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提供试运行服务,其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地质图在线服务系统结构示意图

4 结论

网络版地质图是一种地质图应用服务产品的新形式,是实现地质图空间数据在线服务的一种新途径。网络地质图的编制和开发有助于扩大作为重要地学信息载体—地质图的推广应用,提高地质调查和地学研究成果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扩大服务领域。网络版地质图的内容、格式和标准规范有待于深入探讨研究。

H.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各要素内容

基于 PRB 数据模型和地理数据库数据模型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将地质图对象划分为基本要素数据集、综合要素数据集、对象要素数据集和独立要素数据集,包括 15 个基本要素类、8 个综合要素、12 个对象类、5 个独立要素数据集构成。

(1)基本要素数据集

基本要素数据集主要包括: 地质体面实体(Geopygon)、地质界线(Geoline)、脉岩(Dike )、 蚀变(点)(Alteration)、 矿 产 地(Mineral pnt )、 产 状(Attitude )、 样 品(Sample)、照片(Photo)、素描(Sketch)、化石(Fossil)、同位素年龄(Isotope)、火山口(Crater)、钻孔(Drillhole)、泉(Spring)、河流海岸线(Coasting)。

(2)综合要素数据集

综合要素数据集主要包括: 构造变形带(Tecozone)、蚀变带(面)(Alteration)、变质相带(Metamor_ facies)、混合岩化带(Migmat)、矿化带(Minerak_ zone)、火山岩岩相(Volca_ facies)、滑坡体(Landslide)、标准图框(Map_ frame)。

(3)对象数据集

对象数据集主要包括: 沉积(火山)地层单位(Stratums)、侵入岩岩石年代单位(Intru _ litho _ chrono)、侵入岩谱系单位(Intru _ pedigree)、变质岩地(岩)层单位(Metamorphic)、特殊地质体(Special_ geobody)、非正式地层单位(Inf_ strata)、断层(Fault)、脉岩(Dike_ object)、戈壁沙漠(Desert)、冰川与终年积雪(Firn_ glacier)、面状水体与沼泽(Water_ region)、图幅基本信息(Mapinfo)。

(4)独立要素数据集

独立要素数据集包括: 图切剖面(Cutting_profile)、综合柱状图(Syhthetical_column)、图例(Legend)、接图表(Map_ sheet)、责任表(Duty_ table)。

I. 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有什么特征

空间数据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空间特征(定位)、属性特征(非定位)、时间特征(时间尺度)。

1、空间特征。又称几何特征或定位特征,一般以数据坐标表示。

2、属性特征。表示现象的特征,例如变量,分了类和名称。

3、时间特征。指现象或物体随时间的变化。

空间数据是数据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指凡是带有空间坐标的数据,如建筑设计图、机械设计图和各种地图表示成计算机能够接受的数字形式。

(9)地质图空间数据是什么扩展阅读:

用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形态、大小分布等各方面的信息,是对现世界中存在的具有定位意义的事物和现象的定量描述。根据在计算机系统中对地图是对现实教想的存储组织、处理方法的不同,以及空间数据本身的几何特征,空间数据又可分为图形数据和图像数据。

数据结构即指数据组织的形式,是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逻辑结构。空间数据是地理实体的空间排列方式和相互关系的抽象描述。数据结构是对数据的一种理解和解释。

不说明数据结构的数据是毫无用处的,不仅用户无法理解,计算机程序也不能正确地处理。对同样一组数据,按不同的数据结构去处理,得到的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内容。空间数据结构是GIS沟通信息的桥梁,只有充分理解地理信息系统所采用的特定数据结构,才能正确有效的使用系统。

J. 什么是地理空间数据,它有哪些表现形式

空间数据库介绍存贮、管理和检索空间数据的有效技术。是用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等方面信息的数据库。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