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风化作用与地质构造有哪些关系

风化作用与地质构造有哪些关系

发布时间: 2021-02-05 09:45:14

❶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有什么关系

地质来构造是一定的地质作用使岩层的源埋藏状况发生了某种相应的改变,比如受到挤压弯曲形成褶皱,其中向上隆起的形成背斜,向下弯曲的形成向斜;或者使岩层断裂形成断层,相对于两边上升的岩块形成地垒,下降的形成地堑。
构造地貌是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表面貌,如背斜构造长形成的构造地貌是山岭,当然在其他条件影响下也可能形成谷地,等等
希望采纳

❷ 谁能说说风的地质作用和风化作用的关系啊具体点!

风化包括风的来地质作用,风化自包括风、阳光、温度、流水、雨水等的物理风化(即破碎,搬运,分选,沉积),也包括二氧化碳、水、以及其他化学物质的化学风化。风的地质作用主要体现在物理风化上,它在漫长的时间里对岩石进行破碎(加上温度以及其他的物理效果),并进行筛选搬运,简单理解就重的颗粒搬运不远,就近沉积,越轻的颗粒随风飘的越远,甚至在整个大气圈中进行长途跋涉,黄土高原的形成主要依赖于风的搬运作用。总结一点就是,风化作用是包含风以及其他的一些对地球表面进行的一种“削高补低”的地质作用的总称。。。全手打,望采纳

❸ 什么是风化作用它有哪几种类型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1、物理风化岩石受风、霜、雨、雪的侵蚀,温度、湿度变化,不均匀膨胀与收缩,专使岩石产生裂隙,崩属解为碎块。这种风化作用,只改变颗粒形状及大小,不改变矿物成分,称为物理风化。由物理风化生成的为粗颗粒土,如碎石、卵石、砾石、砂土等。呈松散状态,总称无粘性土。
2、化学风化岩石碎屑与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接触,使岩石碎屑发生了化学变化,改变了原来组成矿物的成分,产生了一种新的成分——次生矿物,土的颗粒变的很细,具粘结力,如粘土、粉质粘土,总称为粘性土。
3、生物风化由动、植物和人类活动对岩体的破坏,称生物风化,例如开山、打隧道等活动形成的土,其矿物成分没有变化。

❹ 风化作用在土壤形成中有着哪些重要作用

风化来作用在土壤形成中重要作用如下自: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壳,其上部可称为土壤母质。如果风化壳保留在原地,形成残积物,便称为残积母质;如果在重力、流水、风力、冰川等作用下风化物质被迁移形成崩积物、冲积物、海积物、湖积物、冰碛物和风积物等,则称为运积母质。

❺ 什么是地质构造有哪几种类型 各有什么特征

地质构造是指在地球的内、外应力作用下,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或位移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地质构造有褶皱、节理、断层三种基本类型。

褶皱的特征:分为背斜和向斜。

1.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中心部位岩层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
2.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位岩层较新,两侧岩层依次变老。

节理的特征:自地表向下随深度加大,节理的密度逐渐降低。

断层的特征:具有显著位移的断裂.断层在地壳中广泛发育,但其分布不均匀。

❻ 地形地貌与岩性构造等地质因素的关系

地形地貌受岩性即构造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岩性对一个地区的地貌影响主要表回现在岩石的答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其抗风化能力强弱不同,比如说灰岩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易被水溶液溶蚀,正是由于这种化学风化作用导致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又如当石英砂岩和泥质岩呈互层产出时由于泥质岩石更容易遭受风化剥蚀,即所谓的差异风化,从而形成类似“一线天”的景观。岩性对地形地貌的影响主要营力是外动力地质作用也就是风化作用。
地质构造对地形地貌的影响的主要营力为受内动力地质作用。这些构造形式主要表现为褶皱、断裂、岩浆活动等。比如说当水平岩层由于挤压作用被掀斜,当倾斜的岩层面直接表现为坡面时,就会形成单面山的地貌景观。又如断裂带内的岩石破碎严重容易被风化搬运而形成一些沟谷。再如喜马拉雅山就是由于板块运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汇聚碰撞而形成的造山带。
此外,地形地貌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条件具体综合分析。

❼ 风化作用形成的地形地貌有哪些

球状风化
最常见的风化现象是来岩石的球状分化,这是因源为岩石的外层易发生成层裂开和鳞片状剥落的缘故,兼之岩石内常有相互交错的裂缝,沿裂缝风化最深,稜角磨得最圆。在悬崖陡坡上的岩石,因风化而发生崩落,裂解下来的石块沿山坡流动,最后在山坡脚下稳定的地方堆积下来,形成上尖下圆的锥形体,称倒石锥。如果是一个平缓的山坡,崩落下来的岩块杂乱地堆积在那里,形成石滩或石海。

❽ 想找一篇关于风化作用对地质结构的影响

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现破碎、疏松及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的现象。导致上述现象的作用称风化作用。

外能是地球外部来源的能量,主要有太阳辐射能、日月引力能、重力能。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范围只限于地表表层几米至几公里深度以内。包括风化作用、水流、冰川等外表的地质作用。

矿物、岩石形成时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通常是地下高温高压条件。当它们露出地表后,改变了物理、化学条件时,岩石、矿物稳定性将要受到破坏。岩石可以破碎,也可以化学分解,或形成新的矿物。
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氧气)、水溶液以及生物的作用,使地表岩石或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叫风化作用。它发生以后,原来高温高压下形成的矿物被破坏,形成一些在常温常压下较稳定的新矿物,构成陆壳表层风化层,风化层之下的完整的岩石称为基岩,露出地表的基岩称为露头。
第一节 风化作用的类型
一、机械风化作用
岩石和矿物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风化作用,称为机械风化作用,它是由于温度变化及岩石空隙中水和盐分的物态变化引起的,作用方式主要有:
1. 岩石的热胀冷缩
温度昼夜变化、季节变化。日变化影响最大,内陆干旱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变化、物理风化最强烈。如西北沙漠地区,白天47℃,晚上-3 ℃,相差50 ℃.
(1)不同矿物胀缩系数不一,相互脱落。
(2)表里不一。白天,表面受晒膨胀,晚上,表面冷缩,内部受热开始胀。
2. 岩石空隙中水和盐分的物态的变化
结冰体积膨胀,对周围岩石产生挤压力,扩大孔隙,冰劈作用。盐结晶时体积膨胀。
机械风化作用可以形成倒石锥地貌。

二、化学风化作用
氧、水溶液不仅使地表附近的岩石发生破碎,而且使它们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这就是化学风化作用。通过化学反应,使那些在地表条件下不稳定的矿物变成另一种新的矿物(它适应地表环境)。 进行方式:
1. 氧化作用 空气中1/5氧 黄铁矿FeS2(++)氧化成褐铁矿Fe2O3.H2O(3+),由铜黄色变为褐红色,颜色变深,结构变疏松。在地表称铁帽,地下连着矿床。
2. 溶解作用 任何矿物都溶于水,只是溶解度有大有小。
CaCO3+CO2+H2O-->Ca(HCO3)2
方解石 (重碳酸钙)
3. 水解作用 水和矿物相结合的一种化学反应。正长石+H2O-->高岭石+。.
4. 水合作用 有些矿物吸引一定数量的水。石膏+H2O-->硬石膏
经过彻底的化学风化作用,一切活泼的元素均从矿物中风化出来并随水流失,只有性质稳定的元素舅Fe,Mn,Al,Ni等才残留原地,如果这些元素富集到具有工业价值时,就成为残余矿床。
三、生物风化作用
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和尸体腐烂分解过程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有机械和化学两种方式:
1. 生物的机械风化作用
植物根对岩石的破坏,蚯蚓等钻洞,人类活动如挖洞、采矿等对岩石进行破碎。
2. 生物的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死亡后,腐烂分解形成一种腐植质(胶状的物质),是一种有机酸,对岩石起腐蚀作用.
地壳表层岩石经机械破碎,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松散物,再经过生物的化学风化作用,增加了有机物质---腐殖质,这种具有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的松散物质叫做土壤。
第二节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风化作用的速度主要取决于自然地理条件和组成岩石的矿物性质。
一、气候条件
气候寒冷或干燥地区,生物稀少,寒冷地区降水以固态形式为主,干旱区降水很少。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化学和生物风化为次。岩石破碎,但很少有化学风化形成的粘土矿物,以生物风化为主形成的土壤也很薄。
气候潮湿炎热地区,降水量大,生物繁茂,生物的新陈代谢和尸体分解过程产生的大量有机酸,具有较强的腐蚀能力,故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都十分强烈,形成大量粘土,在有利的条件下可形成残积矿床。可形成较厚的土壤层。
二、地形条件
地形影响气候,间接影响风化作用;另一方面,陡坡上,地下水位低,生物较少,以物理风化为主. 地势平坦,受生物影响较大,化学风化作用为主。
三、岩石性质
1. 成分
(1)岩浆岩比变质岩和沉积岩易于风化。岩浆形成于高温高压,矿物质种类多(内部矿物抗风化能力差异大).
(2) 岩浆岩中基性岩比酸性岩易于风化,基性岩中暗色矿物较多,颜色深,易于吸热、散热.
(3) 沉积岩易溶岩石(如石膏、碳酸盐类等岩石)比其它沉积岩易于风化.
差异风化: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矿物组成的岩块由于风化速度不等,岩石表面凹凸不平; 或由不同岩性组成的岩层,抗风化能力弱的岩层形成相互平行的沟槽,砂岩、页岩互层,页岩呈沟槽。通过差异风化,我们可以确定岩层产状。
2. 岩石的结构构造
(1) 岩石结构较疏松的易于风化; (2) 不等粒易于风化,粒度粗者较细者易于风化; (3) 构造破碎带易于风化,往往形成洼地或沟谷。
球形风化: 在节理发育的厚层砂岩或块状岩浆岩中,岩石常被风化成球形或椭圆形,这种现象叫做球形风化,它是物理风化为和化学风化联合作用的结果。
球形风化的主要条件有:(1)岩石具厚层或块状构造;(2) 发育几组交叉裂隙;(3)岩石难于溶解;(4)岩石主要为等粒结构。
被三组以上裂隙切割出来的岩块,外部棱角明显,在风化作用过程中,棱角首先被风化,最后成球状。

第三节 风化壳及其研究意义
1. 岩石经风化后部分易熔物质被水带走流失,余下的碎屑岩和化学风化中形成的一些新矿物便残留原地,这些残留在原地的风化产物称残积物.
残积物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颜色与下伏地层(原岩)有一定的关系,它们常具有棱角,无分选性,无层理,向下逐渐过渡到基岩,在存在生物活动物的地区,残积物顶部发育成土壤.
风化壳: 残积物和土壤在大陆地壳表层构成一层不连续的薄壳,称之为风化壳.
2. 风化壳可由一层残积物组成,也可由几层风化分解程度不同的残积物组成,而且层与层之间常逐渐过渡而无明显分界线。由于风化作用以地表最强烈,并向深处减弱, 故具垂直分带。一个完整的风化壳在剖面上,从下往上可分为以下几层:
层1: 未经风化的基岩.
层2: 半风化层,岩石机械破碎成碎块.
层3: 残积层,物理和化学风化,由下而上,风化程度由浅至深,碎屑颗粒由大变小. 层4: 土壤层,经受长期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形成土壤。在没有生物风化作用的地区土壤层缺失.
3. 风化壳的厚度和成分因地而异,一般潮湿炎热气候区,风化壳厚度大,并有可能形成Fe,Mn,Al,Ni等残积矿床(风化壳型矿床),干旱地区风化壳薄,常仅数十厘米且结构简单。
古风化壳:风化壳若为后来沉积物所覆盖,则称为古风化壳。
4. 风化壳的研究意义
(1) 地壳运动与古地理:长期稳定或隆起,风化壳得以充分发育,古风化壳代表古代沉积间断,发育构造运动.
(2) 古地理:陆地,不同气候条件,风壳物征不一.
(3) 矿产: 残余型矿床,残积砂矿床(金、金刚石).
(4) 工程建设:对近代埋藏的风化壳应慎重对待。某水库工程对风化壳厚度估计不够,蓄水后坝下渗漏严重。

再谈风化作用
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现破碎、疏松及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的现象。导致上述现象的作用称风化作用。

大约在200年前,人们可能认为高山、湖泊和沙漠都是地球上永恒不变的特征。可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高山最终将被风化和剥蚀为平地,湖泊终将被沉积物和植被填满,沙漠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行踪不定。地球上的物质永无止境地运动着。暴露在地壳表面的大部分岩石都处在与其形成时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而且地表富含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因而岩石极易发生变化和破坏。表现为整块的岩石变为碎块,或其成分发生变化,最终使坚硬的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和土壤。矿物和岩石在地表条件下发生的机械碎裂和化学分解过程称为风化。由于风、水流及冰川等动力将风化作用的产物搬离原地的作用过程叫做剥蚀

地表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也不新矿物的作用称物理风化作用。如矿物岩石的热胀冷缩、冰劈作用、层裂和盐分结晶等作用均可使岩石由大块变成小块以至完全碎裂。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受到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而发生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变化,并产生新矿物的作用。主要通过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和氧化作用等式进行。

虽然所有的岩石都会风化,但并不是都按同一条路径或同一个速率发生变化。经过长年累月对不同条件下风化岩石的观察,我们知道岩石特征、气候和地形条件是控制岩石风化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不同矿物的溶解性差异很大。节理、层理和孔隙的分布状况和矿物的粒度,又决定了岩石的易碎性和表面积。风化速率的差异,可以从不同岩石类型的石碑上表现出来。如花岗岩石碑,其成分主要是硅酸盐矿物。这种石碑就能很好地抵御化学风化。而大理岩石碑则明显地容易遭受风化。

气候因素主要是通过气温、降雨量以及生物的繁殖状况而表现的。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下,气温高,降雨量大,植物茂密,微生物活跃,化学风化作用速度快而充分,岩石的分解向纵深发展可形成巨厚的风化层。在极地和沙漠地区,由于气候干冷,化学风化的作用不大,岩石易破碎为棱角状的碎屑。最典型的例子,是将矗立于干燥的埃及已35个世纪并保存完好的克列奥帕特拉花岗岩尖柱塔,搬移到空气污染严重的纽约城中心公园之后,仅过了75年就已面目全非。

地势的高度影响到气候:中低纬度的高山区山麓与山顶的温度、气候差别很大,其生物界面貌显著不同。因而风化作用也存在显著的差别。地势的起伏程度对于风化作用也具普遍意义:地势起伏大的山区,风化产物易被外力剥蚀而使基岩裸露,加速风化。山坡的方向涉及到气候和日照强度,如山体的向阳坡日照强,雨水多,而山体的背阳坡可能常年冰雪不化,显然岩石的风化特点差别较大。

剥蚀与风化作用在大自然中相辅相成,只有当岩石被风化后,才易被剥蚀。而当岩石被剥蚀后,才能露出新鲜的岩石,使之继续风化。风化产物的搬运是剥蚀作用的主要体现。当岩屑随着搬运介质,如风或水等流动时,会对地表、河床及湖岸带产生侵蚀。这样也就产生更多的碎屑,为沉积作用提供了物质条件。
......

❾ 风化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在地表或近地表改变岩石物理和化学状态而不一定侵蚀或搬运其产物的一些过程,综合起来叫做岩石风化作用(Rock weathering)。风化作用是由外力主要是由太阳能所引起的。它不能形成特殊的地形,只能对形成地形的岩石改造和破坏,因而对地形和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风化作用的深度,局限于外力过程所能够达到的深度。该深度与风化作用的强度是正比,大部分地区在10m以下,已知最大风化作用深度发生于热带,其下限是地下水最深的循环深度,大致为1km。

风化作用的主要特点是岩石在原地破坏或蜕变,而未被搬运。当然,这只是相对意义的未被搬运。事实上,在风化作用进行的过程中,矿物的溶解、溶液的循环和微粒的迁移,也是一种微观的搬运。

风化作用破坏岩石的构造,改变岩石的矿物成分,在原地形成残积物。风化作用虽然不能形成特殊的地形,但由于它促进了剥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对剥蚀地形和堆积地形的形成和发展,却起着广泛的潜在的作用。

风化作用基本分为机械风化(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类。生物风化作用是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的综合。机械风化又叫做崩解(disintegration),意指岩石碎块分离或分散开来而没有蜕变。化学风化作用,又叫做分解作用(dicomposition),主要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的化学成分的改变。风化作用研究得越深入,介于机械风化和化学风化作用之间的差别就越不清晰。在地貌第四纪地质学中常常首先研究机械风化作用,因为在岩石与空气、水和生物发生化学作用之前,一般都需要机械破坏。

机械破碎作用受岩石构造裂隙和矿物颗粒之间或矿物颗粒中裂隙的控制。引起岩石进一步机械破坏和崩解的主要过程有:(1)压力解除后的差异膨胀;(2)热力膨胀和收缩;(3)裂隙和空隙中外来晶体的生长;(4)生长的和运动的生物所产生的机械压力。每种作用都以不同方式影响着不同岩石类型的机械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是在一定近地表条件下,岩石中的矿物产生溶解和结晶、淋滤和沉淀、氧化和还原、水解和脱水等过程的综合。形成于高热和高压下的矿物,在地表易于受外来热化学反应以产生体积较大和密度较小的化合物。风化作用中最常见的是氧化作用,氧化作用是在矿物与水和空气中氧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一般使其体积增大,其中含铁矿物与溶于水的氧反应尤为常见。其它风化作用有碳酸盐化作用,这是矿物与溶于水中的CO反应;水解作用是矿物与水的分解和反应;水化作用是矿物分子结构中增加水;盐基交换作用是在一种溶液和一种固体矿物之间的一个电子和离子的交换;螯化作用是一种矿物的离子进入有机化合物的一种生物矿化作用过程等。

地壳最上部发生风化作用的地带,叫做风化带。在风化带内,风化作用使岩石崩解、蜕变、形成了一种新的未经移动的松散堆积物,叫做残积物。

残积物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广义的,是指风化作用形成的各种类型的风化产物;另一种是狭义的,是指风化产物经水和其它动力将细粒的和可溶的物质带走而残留下来的较粗粒的和稳定的物质。这实际上是一种残留物。

由残积物所组成的覆盖于地壳表面的外壳,叫做风化壳。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