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地区有哪些地质现象
⑴ 嵩山的地质成因是什么
嵩阳运动
⑵ 嵩山地理概况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总面积450平方公里,东依省会郑州,西临古都洛阳,北临黄河,南靠颍水。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最高峰(峻极峰)1491.7米。东西绵延约60余千米。古名为外方、嵩高、崇高。五代后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这里山峦起伏,峻峰奇异。历史上根据山峰坐落方位,形状外貌和名人遗迹等,分成太阳、少阳、明月、玉柱、万岁、凤凰、悬练、卧龙、玉镜、青童、黄盖、狮子、鸡鸣、松涛、石幔、太白、罗汉、白鹿等72峰。嵩山顶又名峻极峰,是嵩山的最高峰,古有“峻极于天”之说。
嵩山属伏牛山系,是中国五岳之一,通称为中岳。它东西横卧,雄峙中原,海拔最低为350米,最高处为1512米,环山地跨新密、登封、巩义、偃师、伊川等市县。嵩山地区古代文化积淀甚厚,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介绍,各类文物古迹共956处。其中,有重9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99处属于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嵩山先后经历了“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等几次大的地壳运动,逐渐形成了山脉。在嵩山范围内,地质史上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层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质学界称为“五世同堂”。
嵩山古老的岩石系形成于23亿年前,此前,嵩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据中外地质学家考察,嵩山岩石发育完整,在地球发展历史上,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代,习称为“五世同堂”。嵩山地区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出露,构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岩系,登封群的“登封朵岩”。据中国地质界测定,这里是世界上稀有的自然地质宝库。据地质学家考察,经过23亿年的“ 嵩阳运动”,8亿年前的“中岳运动”,5、6亿年前“少林运动”,才结束了地质史上的元古代,进入了古生代的寒武纪和奥陶纪。又经过约两亿年,此处地壳上升至海平面以上,因其受风化和剥蚀作用,形成了嵩山地区的含煤地层。两亿三千年前后,中国的版土上,又发生了一次延续很长时间的地壳运动,南北广大地区的“燕山运动”,嵩山地区受到南北方向的推挤,形成了今天的山势地貌。
嵩山古生物化石十分丰富,在嵩山既有海象生物化石,也有陆象生物化石,还有古脊椎动物化石。这些古生物化石是地质和古生物演化的宝贵资料,嵩山奇特的地质构造,使它蕴藏了丰富的煤、铝、铁、麦饭石等矿产资源。
中岳嵩山,群峰挺拔,气势磅礴,景象万千。由峰、谷、涧、瀑、泉、林等自然景素构成的“八景”“十二胜”。八景是:嵩门待月、轩辕早行、颍水春耕、箕阴避暑、石淙会饮、玉溪垂钓、少室晴雪、卢崖瀑布。唐代光启年间(885年~887年)进士郑谷游中岳时,为登封八景同赋诗以赞:
⑶ 嵩山地质经历了哪几代分别是什么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总面积45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回地质(含构造)剖面。
嵩山在大地答构造上处于华北古陆南缘,在公园范围内,连续完整地出露35亿年以来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地层层序清楚,构造形迹典型,被地质界称为"五代同堂",实际上是一部完整的地球历史石头书。
嵩山主峰地区的玉寨山、峻极峰、五指岭、尖山等,多为石英岩组成,加之构造运动所致,使诸峰在400m标高上拔地而起,立壁千仞,险峻清秀,奇峰异谷遍布全区,形成独特的地形、地貌。
⑷ 河南有哪些独特的地质现象
河南地质条件复杂,地层系统齐全,构造形态多样,是我国地质条件比较优越的省区之一.河南的地貌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差异明显.河南位于我国第二级地貌台阶和第三级地貌台阶的过渡地带.西部的太行山、崤山、熊耳山、嵩山、外方山及伏牛山等属于第二级地貌台阶,东部的平原、南阳盆地及其以东的山地丘陵,则为第三级地貌台阶的组成部分.河南地势的总趋势为,西部海拔高而起伏大,东部地势低且平坦,从西到东依次由中山到低山,再从丘陵过渡到平原.河南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2390.6米,正是这样的地势,使河南境内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西部山区.
其二,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齐全.河南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境内不仅有绵延高峻的山地,也有坦荡无垠的平原,既有波状起伏的丘陵,还有山丘环抱的盆地.多种多样的地貌类型,为河南农林牧和工矿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河南山脉集中分布在豫西北、豫西和豫南地区,北有太行山、南有桐柏山、大别山、西有伏牛山.河南的丘陵多数是低山经过长期风化剥蚀的石质丘陵,有些是黄土高原经流水切割而形成的黄土丘陵,丘陵与山地往往相伴而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豫西北少数地区、豫西山地东缘和豫南东部边缘地带.河南平原广布,辽阔坦荡.省内中部、东部和北部平原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亦称黄淮海平原,西起太行山和豫西山地东麓,南至大别山北麓,东面和北面至省界,面积广阔,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具有明显的环状和阶梯状地貌特征,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是河南最大的山间盆地;盆地中部地势平坦,水热资源丰富,多种植物均可在此生长发育.
⑸ 嵩山的地质矿产什么吗、
嵩山岩石发育完整,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层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内地质学界称为“容五世同堂”(在地球发展历史上,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代,习称为“五世同堂”)。嵩山地区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出露,构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岩系——“登封朵岩”。据中国地质界测定,这里是世界上稀有的自然地质宝库。嵩山古生物化石十分丰富,在嵩山既有海象生物化石,也有陆象生物化石,还有古脊椎动物化石。这些古生物化石是地质和古生物演化的宝贵数据,嵩山奇特的地质构造,使它蕴藏了丰富的煤、铝、铁、麦饭石等矿产资源。
中国铁合金在线
⑹ 嵩山的地理环境
嵩山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3℃,平均降水量640.9毫米。四季分明并各具特色,一年中7月最热,平均气温27.3℃,1月最冷,平均气温0.2℃。
嵩山山下全年平均温度14.3℃,山上平均8.5℃,山上年降雨量864毫米。 嵩山岩石演变完整,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层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质学界称为“五世同堂”(在地球发展历史上,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代,习称为“五世同堂”)。嵩山地区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出露,构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岩系——“登封朵岩”。据中国地质界测定,这里是世界上稀有的自然地质宝库。嵩山古生物化石十分丰富,在嵩山既有海相生物化石,也有陆相生物化石,还有古脊椎动物化石。这些古生物化石是地质和古生物演化的宝贵数据。
据中外地质学家考察,在古老的太古宙时期,嵩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在经历了23亿年前的“嵩阳运动”,8亿年前的“中岳运动”,5、6亿年前的“少林运动”,三次大的地壳运动之后,逐渐形成了山脉,结束了地质史上的元古代;进入了古生代的寒武纪和奥陶纪;又经过约两亿年,此处地壳上升至海平面以上,因其受风化和剥蚀作用,形成了嵩山地区的含煤地层。两亿三千年前后,在中国的版图上,又发生了一次延续很长时间的地壳运动,南北广大地区的“燕山运动”,嵩山地区受到南北方向的推挤,形成了今天的山势地貌。 嵩山的地质构造以褶皱为主,总体成近东西走向的一系列背斜向斜穹窿构造组成。断裂以北西南东为主,把嵩山一分为三。
褶皱(fold)
嵩山岩石的弯曲现象称为褶皱。包括向斜和背斜。岩石在构造运动作用下,或者说在低应力作用下,改变了岩层的原始产状,不仅使岩层发生倾斜,而且大多数形成各式各样的弯曲。褶皱是岩层塑性变形的结果,是地壳中广泛发育的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之一。
断裂(flaw; rupture)
嵩山岩块沿着断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断层的规模有大有小,所波及的深度有深有浅(深可切穿岩石圈或地壳,浅可切穿盖层或只在地表);形成的时代有老有新;有的是一次构造运动的结果,有的是多次构造运动的结果;有的已不活动,有的还在继续活动;形成断层的力学性质或张或压或剪,各不相同。 内力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对嵩山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留下了明显的痕迹。本区地壳运动经过了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怀远运动、燕山运动及喜马拉雅和新构造运动。
中岳运动形成嵩山雏形,燕山运动确定嵩山基本格架经过风化剥蚀后形成今天的嵩山山体。中岳运动末期岩浆发生,形成岩浆入侵,同时又产生变质作用,使已形成的岩石又进一步变质,则形成复杂的变质岩系。
外力作用
经风化、侵蚀、溶蚀、沉积作用和改造、滑动、崩塌等作用,就形成了瑰丽多姿、怪石林立、景色峻幽、美妙迷人的嵩山自然景观。可贵的是上述这些运动与作用的产物,可以在嵩山风景区不大的范围内一目了然,被地质学家誉为“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嵩山距今已有35亿年的历史,成为中国最古老的山。
⑺ 嵩山的特点
嵩山属伏牛山系,是中国五岳之一,通称为中岳.它东西横卧,雄峙中原,海拔最低为350米,最高处为1512米,环山地跨新密、登封、巩义、偃师、伊川等市县.嵩山地区古代文化积淀甚厚,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介绍,各类文物古迹共956处.其中,有重9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99处属于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嵩山先后经历了“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等几次大的地壳运动,逐渐形成了山脉.在嵩山范围内,地质史上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层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质学界称为“五世同堂”.
嵩山古老的岩石系形成于23亿年前,此前,嵩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据中外地质学家考察,嵩山岩石发育完整,在地球发展历史上,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代,习称为“五世同堂”.嵩山地区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出露,构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岩系,登封群的“登封朵岩”.据中国地质界测定,这里是世界上稀有的自然地质宝库.据地质学家考察,经过23亿年的“ 嵩阳运动”,8亿年前的“中岳运动”,5、6亿年前“少林运动”,才结束了地质史上的元古代,进入了古生代的寒武纪和奥陶纪.又经过约两亿年,此处地壳上升至海平面以上,因其受风化和剥蚀作用,形成了嵩山地区的含煤地层.两亿三千年前后,中国的版土上,又发生了一次延续很长时间的地壳运动,南北广大地区的“燕山运动”,嵩山地区受到南北方向的推挤,形成了今天的山势地貌.
嵩山古生物化石十分丰富,在嵩山既有海象生物化石,也有陆象生物化石,还有古脊椎动物化石.这些古生物化石是地质和古生物演化的宝贵资料,嵩山奇特的地质构造,使它蕴藏了丰富的煤、铝、铁、麦饭石等矿产资源.
中岳嵩山,群峰挺拔,气势磅礴,景象万千.由峰、谷、涧、瀑、泉、林等自然景素构成的“八景”“十二胜”.八景是:嵩门待月、轩辕早行、颍水春耕、箕阴避暑、石淙会饮、玉溪垂钓、少室晴雪、卢崖瀑布.唐代光启年间(885年~887年)进士郑谷游中岳时,为登封八景同赋诗以赞:
⑻ 嵩山为什么被称为变质岩景区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古时曾称外方嵩高崇高,五代后称中岳嵩山。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最高峰连天峰1512米;面积450平方公里,东西绵延60多公里;东依省会郑州,西临古都洛阳,南依颍水,北邻黄河。是我国文明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名胜风景区,入选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嵩山山体由变质岩组成,主要由一些坚硬的、不易风华的石英岩组成。石英岩是由砂岩经变质而成的。
远在二十五亿年前的太古代,嵩山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积了泥砂物质、火山喷出物等,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这些物质变成了石英砂岩和火山岩。在距今十七到十九亿年前,嵩山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地质上称为嵩山运动,使海底沉积的石英砂岩和泥质岩石变质,形成了石英岩。
嵩山岩石发育完整,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层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质学界称为“五世同堂”(在地球发展历史上,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代,习称为“五世同堂”)。嵩山地区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出露,构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岩系——“登封朵岩”。据中国地质界测定,这里是世界上稀有的自然地质宝库。
嵩山古生物化石十分丰富,在嵩山既有海象生物化石,也有陆象生物化石,还有古脊椎动物化石。这些古生物化石是地质和古生物演化的宝贵数据,嵩山奇特的地质构造,使它蕴藏了丰富的煤、铝、铁、麦饭石等矿产资源。
⑼ 登封的地质特征
登封地貌特征多以山地为主,是个典型的中部山区,但是旅游资源和地下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缺水,人民纯朴。下面具体给你介绍下嵩山:
嵩山位于华北古陆块南缘,嵩箕地块的北中部。地层出露齐全,构造形迹清晰。该区基底岩层为太古代和早元古代地层,属海底基性火山喷发及浅海碎屑岩、粘土岩相,岩层遭受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此后,转为盖层沉积,自中元古代至早古生代早期,主要为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缺失晚奥陶纪至早石炭纪沉积。晚古生代中期为海陆交替粘土质岩-夹含煤建造)沉积,晚古生代后期为陆相含煤建造和陆相碎屑岩建造。中生代-新生代早期为内陆断陷盆地碎屑岩沉积。区内地层层序清楚,徽体古生物遗迹和古生物化石丰富,接触关系清楚,岩相、厚度变化稳定,具有稳定地块的沉积特征。基底岩层经嵩阳运动和中岳运动改造,表现为紧密的、复杂的褶皱形态,呈近南北向构造。盖层主要表现为升降运动,经历了少林、晋宁、燕山、印支、喜山运动,以强烈的断裂活动为主,褶皱运动次之,多形成近东西向的开阔背向斜。 各期构造运动均伴随有岩浆活动。嵩阳期以海底火山喷发为主,基性火出喷发夹中酸性火山喷发,均受深变质作用而形成变质岩石。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中岳期的岩浆活动为基性火山岩和酸性侵入岩。以后的构造期,岩浆活动微弱。
觉得可以就选最佳吧!你也可以登录嵩山地质博物馆网站查阅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