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都有哪些工程项目
①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还有矿产地质有什么关系和区别呢
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工程地质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各类工程场区的地质条件,对场区及其有关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选择最优场地,并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工程措施,为保证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工程地质研究的主内容有:确定岩土组分、组织结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提出改良岩土的建筑性能的方法;研究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而破坏的自然环境的平衡,以及自然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质作用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及其预测、评价和防治措施;研究解决各类工程建筑中的地基稳定性,如边坡、路基、坝基、桥墩、硐室,以及黄土的湿陷、岩石的裂隙的破坏等,制定一套科学的勘察程序、方法和手段,直接为各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研究建筑场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制定必要的利用和防护方案;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特征,预报人类工程活动对其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作出区域稳定性评价,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和编图。随着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发展,其研究领域日益扩大。除了岩土学和工程动力地质学、专门工程地质学和区域工程地质学外,一些新的分支学科正在逐渐形成,如矿山工程地质学、海洋工程地质学、城市工程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学、工程地震学。水文地质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需要,水文地质学又分为区域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供水水文地质学、矿床水文地质学、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等分支学科。近年来,水文地质学与地热、地震、环境地质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渗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领域。
② 水文地质这一专业要做什么工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1988年,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工作,根据地矿部“七五”地质工作计划的安排,以及杭州会议的精神开展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按照杭州会议关于开展新一轮工作的要求,1988年工作是从调查、评价地质环境和地质资源向合理利用、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和地质资源的方向前进,主要表现在:
积极主动参与国家及地方经济重大战略决策和国土整治方面的地质论证与评价工作,发挥综合地质部门的参谋、决策作用。
地质环境管理有了良好的起步,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城市环境地质调查受到重视;地质环境监测向深入发展,地下水动态监测向水情预报和管理方面发展,地质环境监测内容从单一的地下水监测向地下水、地质灾害等多类型方向发展,为开展地质环境管理打下了良的基础。
城市地质工作继续得到加强,除继续进行城市供水、城市地质灾害问题的勘察外,加强了城市宏观决策、规划决策方面的工作,开展了城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勘察与评价工作,城市发展规模的地质论证工作,城市2000年地下水及环境地质问题的预测等工作。
农牧业水文、工程地质工作,在进行供水、扶贫工作的同时,加强了试验研究及典型经验的推广工作,为农牧业水文、工程地质工作讲求实效,深入发展打下了基础。
重大突破项目进展顺利,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地质问题攻关的需要,水文、工程地质工作安排44项重大突破项目,取得了良好的地质和经济效益。
③ 地质构造有什么积极的工程与水文地质意义
水文地质学是从寻找和利用地下水源开始发展的,围绕实际应用,逐渐开展了理论研究。目前回已形成了一答系列分支。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工程地质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各类工程场区的地质条件,对场区及其有关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选择最优场地,并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工程措施,为保证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④ 地质工程中水文地质现象有哪些
水文地质,地质学分支学科,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需要,水文地质学又分为区域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供水水文地质学、矿床水文地质学、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等分支学科。近年来,水文地质学与地热、地震、环境地质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渗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领域。《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家从水文循环的基本原理出发,获得水文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地质工作中与地下水有关的问题,要求大家掌握地下水形成、分布和运移规律,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以及水化学相关问题;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为今后从事与地下水有关的实际工作或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地下水(Groundwater)的一门学科,它是对地质环境中地下水的发生、运动及其水化学特性上的研究。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是:地下水在与岩石圈、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其水量与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对各圈层产生的影响,从而服务于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⑤ 水文地质学中,水质简分析和全分析定义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分析的是哪些项目,越详细越好,或者推荐一本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水分析类型及其测定项目》(DZ/T 0064 . 2-93)中在第四节专-水分析类型及其测定属项目-中对以上概念的描述为:
简分析: 其项目有pH值、游离二氧化碳、氯离子、硫酸根、重碳酸根、碳酸根、氢氧根、钾离子、 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总硬度及溶解性固体总量等。 采样体积为0. 5~ 1L。
全分析: 其项目除简分析项目外,另增加铵离子、全铁(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亚硝酸根、硝酸根、氟离子、磷酸根、硅酸及化学需氧量等项目。 采样体积为1~2L。
专项分析: 指根据地质工作和用水目的,需要分析全分析项目以外的其他项目,如气体成分、微量元素、有毒有害组分、有机物、放射性元素及同位素等。
现场分析: 水中某些极易变化的成分如pH、游离 二氧化碳,硝酸根,,Eh和水的某些物理指标等,要在现场进行测定。
注意:碳酸和重碳酸型泉水中的游离二氧化碳、重碳酸根、pH、钙、镁、铁〈二价和三价)等,只有在现场进行测定,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
其他具体细节可以具体参考行业标准。
⑥ 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解决哪些水文地质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同隶属于水利类的工科。两者虽然都有个“水”字,但却各有各的侧重点。
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是学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必需的数学、力学和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让毕业生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因为这个专业主要就是培养具备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知识,能在水利、水电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的高级人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工程力学、水力学、河流动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学、工程测量、工程水文学、工程经济学、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等。
如果选择了这个专业,毕业时要求掌握流体力学、工程地质、河流动力学、工程结构设计等基本理论;还要具有针对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河道治理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技术;具有水利水电工程所必需的测绘制图、运算和基本工艺操作技能。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主要培养从事水文及水资源评价、开发、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
可以从它主要课程的设置看出它的侧重点,其专业课程一般包括了自然地理学、气象与气候学、工程测量、河流动力学、水利工程、水文学原理、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水化学及水质分析、水文信息采集处理、水文预报、水利计算及水资源规划、地下水文学、环境化学等。另外,还有水力学实验、水文测验实验,河流动力学实验、自然地理实验、气象实验等专业试验。
这个专业的毕业生要求掌握数学、物理、水力学、气象与气候学及自然地理学等方面基础理论,掌握水文预报方案、水文分析与计算、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水资源评价、规划与管理及水环境监测预报的设计方法,具有从事工程规划、勘测、设计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笼统来说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多偏向于“水的监测”方面,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多偏向于“工程”。如果以一个水利工程项目来做说明的话: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同学主要为这个工程的水文信息(如多年洪水流量,最高洪水位,降雨量等)方面服务,提供和分析各方面的水文资料,以及以后水库的监测。大多数工作都是这个工程的前期和工程修筑完成之后的。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同学要根据他们提供的各种水文信息来进行对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⑦ 水文地质学基础与土木工程专业有什么联系
工程水文地质用于工程前期的勘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计算地基土的各项指标
⑧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分别的就业方向
自我感觉水文地质主要从事一些地下水评价管理,数值模拟,基坑降水设计、回渗流分析等工作答。水文地质我的理解是属于边缘学科,现在好多都划分到水文水资源专业,或环境工程中,但是一部分学校里面地质专业还包含水文地质方向,有的已经成立了一个新的专业叫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几次双选会以及一些学长的找工作经历使我对水文地质这个学科,产生了困惑,水文地质不怎么好就业,特别是纯粹的水文地质专业,主要是水文地质应用性不强,大型的供水、抽水试验等项目目前基本上没有,目前我们碰到的好多都是水资源论证、渗流分析等,现在单位招人一般都招工程地质,招水文地质的往往还招水文水资源,而招渗流的往往要水工结构专业,所以目前就水文地质来说,我觉得没有工程地质有市场,而且这个专业很尴尬,只是一个附属品!
另外,水文地质现在比较时尚的方向是地下水污染这一块,搞工程地质,涉及很多水文地质方面的东西,因为主要搞大坝、水库,渗漏始终是个核心。要想搞好工程地质必须要学好水文地质,比较难的工程项目往往都会与水有关联。如果要在两者之中选一个的话,就工程地质吧,不过,适当的学习一些水文地质知识会更好
⑨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地下水有哪些类型
关于地下水按含水层介质类型的分类,目前存在着如下两种分类方案。
第一种分类方案是以俄罗斯和中国为主的一些国家,承袭了原苏联水文地质学者的地下水分类的基本观点,即以含水介质的空隙类型作为划分地下水类型的基本依据。该种分类的基本观点是岩石的基本类型和岩石中的空隙类型之间有着完全的对应关系;而一定类型的空隙(包括粒间孔隙、裂隙和溶蚀孔洞)则赋存一定类型的地下水。按照这一观点,可把地下水划分为孔隙地下水(松散未胶结岩石)、裂隙水(非可溶性坚硬岩石)和岩溶水(石灰岩、白云岩等可溶性岩石)三种。由于这种分类能直接反应出岩石类型、贮水空隙类型和地下水类型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因此这个分类便成为寻找、勘探、评价与开发地下水资源的理论基础;也被广泛用于水文地质教科书及各种地下水勘查规程和水文地质科研、生产中。
地下水按含水介质分类的第二种方案,可以欧美国家为代表,即直接以岩石的类型作为划分地下水类型的依据。例如笔者从美国Davis和Dewiest所著“水文地质学”(1966年)、加拿大、R.A.Freeze和J.A.Cherry出版的“地下水”(1979年)、以色列J.贝尔所著“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1979年)、日本山本藏毅所著“地下水水文学”(1992年)等专著中均可见到。书中虽然没有专门的地下水分类的章节,但这些学者均按照岩浆岩和变质岩、火山熔岩、沉积岩(或进一步分为砂质岩石和碳酸盐岩)、冲积层、永冻层等岩石类型来描述其中的地下水特征,或者按岩石类型来命名含水层(如火成岩变质岩含水层,碳酸盐岩含水层和碎屑岩含水层等等)。这种分类方案的优点是比较直观,且易于掌握。但是岩石类型繁多,这种地下水分类就未免五花八门,缺少科学的系统性。同时,这种分类也不能反应出地下水贮、导水性质等重要特征。
比较以上两种地下水按介质条件的分类方案,显然按岩石空隙类型的分类更具科学性。但是,近年来,随着地下水勘探和开发工作的深入,发现这种单一按含水介质孔隙类型的地下水分类方案仍然不够完善,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岩石类型、空隙类型和地下水类型之间并无绝对的对应关系。例如裂隙空隙并非非可溶性的坚硬岩石所独有,松散岩石中的黄土和某些粘土也存在大量的裂隙空隙;尺寸较大的孔洞空隙也并非可溶性的碳酸盐岩石所独有,某些含有可溶质成分的碎屑岩石(如胶结物或角砾为可溶性的角砾岩),甚至于火山熔岩中也存在各种孔洞及管道空间。
(2)在三大基本岩石类型(松散岩石、非可溶性坚硬岩石、可溶性岩石)之间存在一些过渡类型的岩石;它们常具有两种类型的贮水空隙系统(即双重孔隙介质)。如我国中生代和新生代第三系地层中的许多半胶结(半坚硬)的碎屑岩,既有粒间孔隙又有成岩和构造裂隙的存在。亦即,既含有孔隙地下水又赋存有裂隙地下水。前已提出的某些含可溶质成分的碎屑岩,也可能同时具有成岩、构造裂隙和溶蚀裂隙、孔洞以至管道空间,即既含裂隙水又赋存岩溶水。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亦是如此,既是孔隙含水、也是裂隙(垂直裂隙)含水的双重孔隙介质。在目前以含水层介质类型为基础的地下水分类中,并未明确这部分过度类型岩石、双重性质空隙类型地下水的位置。
(3)近年来在地下水勘探、开发中,发现了一些新的贮水空隙类型。如具有十分重大含水意义的基性熔岩中的大尺寸熔岩隧道、坚井和孔室空间,以及某些玄武岩中的大孔洞层(可能为埋藏的火山灰碴),这些空隙和地下水类型在目前通用的地下水介质分类中也没有位置。以上问题说明,简单的按照岩石类型和空隙特征来划分地下水类型,既不完全符合地下水赋存形式的客观实际状况;也不能概括自然界存在的所有地下水类型。因此,对目前广泛使用的这个地下水分类仍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对三大类地下水的概念,特别是裂隙水的概念也需重新进行定义。
⑩ 水利工程都包括那几类具体的项目
水利工程除了水库除险加固和农田水利还有
一、挡水建筑物
阻挡或拦束水流、拥高或调节上游水位的建筑物,一般横跨河道者称为坝,沿水流方向在河道两侧修筑者称为堤。例如葛洲坝工程。
二、泄水建筑物
能从水库安全可靠地放泄多余或需要水量的建筑物。历史上曾有不少土石坝,因洪水超过水库容量而漫顶造成溃坝。例如溢流坝。
三、专门水工建筑物
为某一专门目的或为完成某一特定任务所设的建筑物。渠道是输水建筑物,多数用于灌溉和引水工程。例如前苏联英古里坝。
(10)水文地质都有哪些工程项目扩展阅读:
水利工程的特点
1、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单项水利工程是同一流域,同一地区内各项水利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工程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单项水利工程自身往往是综合性的,各服务目标之间既紧密联系,又相互矛盾。
2、对环境有很大影响
水利工程不仅通过其建设任务对所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生影响,而且对江河、湖泊以及附近地区的自然面貌、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甚至对区域气候,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工作条件复杂
水利工程中各种水工建筑物都是在难以确切把握的气象、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下进行施工和运行的,它们又多承受水的推力、浮力、渗透力、冲刷力等的作用,工作条件较其他建筑物更为复杂。
4、效益具有随机性
根据每年水文状况不同而效益不同,农田水利工程还与气象条件的变化有密切联系。影响面广。
5、一般规模大
水利工程技术复杂,工期较长,投资多,兴建时必须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标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