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劈作用属于什么地质作用
『壹』 地质作用的类型
地质作用可根据能量来源和发生部位分为表层地质作用(surface process)和内部地质作用(interal process)两大类。
(一)表层地质作用
表层地质作用是指主要由地球外部的能源引起的、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地质作用(又称外动力地质作用或外力地质作用)。
主要来自地球以外的太阳辐射能和日月引力能等促使了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运动与循环,使它们成为改造地壳表面或表层的直接动力(即地质营力)。同时,在地球外部圈层的运动过程中,地球内部的重力能与旋转能等也起着重要作用。
地质营力总是通过一定的介质来起作用的。表层地质作用的地质营力按介质的物理状态(液、固、气)分为三种情况:介质为液态(即水)的营力主要有地面流水、地下水、湖泊和海洋;介质为固态的营力主要有冰川;介质为气态的营力主要为大气和风。所以,由这些营力在表层产生的作用分别称为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海洋的地质作用、湖泊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及风的地质作用等。
虽然表层地质作用的营力有多种类型,介质条件差异甚大,地质作用的特点也各不相同,但每种营力一般都按照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这样的过程进行。这几种作用既代表了表层地质作用的序列,也是表层地质作用的主要类型。
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环境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作用,使地壳或岩石圈的岩石、矿物在原地遭受分解和破坏的地质作用。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变得松软,为剥蚀作用创造条件,是表层作用的前导。
剥蚀作用是指各种地质营力(如风、水、冰川等)在其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产生破坏并将破坏物剥离原地的作用。剥蚀作用不断破坏和剥离地表物质,使地表形态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地形。剥蚀作用按方式可分为机械剥蚀作用、化学剥蚀作用和生物剥蚀作用。按地质营力类型又可分为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洋、湖泊、冰川及风的剥蚀作用等。
搬运作用是指经风化作用、剥蚀作用剥离下来的产物,随运动介质从一地搬运到另一地的作用。搬运作用与剥蚀作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剥离原地的同时也是其进入搬运状态的时刻。搬运作用有机械、化学和生物搬运三种方式。不同营力(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洋、冰川、风等)搬运作用的方式、特点也不尽相同,搬运作用是一种中间过程。
沉积作用是指各种营力搬运的物质,在介质动能减小或物化条件发生改变以及生物作用下,在新的场所堆积下来的作用。沉积作用的场所通常是能使介质动能减小或物化条件变化的地方,如山坡脚、冲沟口、河口区、海洋、湖泊等。沉积作用也具有机械、化学和生物沉积作用三种方式。按营力又可分为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洋、湖泊、冰川和风的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是指使松散沉积物固结形成沉积岩的作用。经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在适当的条件下(如埋藏一定的深度),在胶结、压实和重结晶的作用下,它们就可固结成岩石。
表层地质作用的类型可归纳为表4-3。
表4-3 表层地质作用的类型
(二)内部地质作用
内部地质作用是指主要由地球内部能源引起的地质作用(又称内动力地质作用或内力地质作用)。内部地质作用一般起源和发生于地球内部,但常常可以影响到地球表层,如火山作用、构造运动等。
内部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
岩浆作用是指在岩浆的形成、运动直到冷凝、结晶成岩石的过程中,岩浆本身及其对围岩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岩浆是地下深处主要由硅酸盐组成的高温熔融体,并在巨大的压力驱使下向地壳的薄弱地带运移,在其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除岩浆自身发生变化外,还对围岩产生机械挤压和使围岩的物质成分和物理性状发生改变。从岩浆侵入到围岩(未喷出地表)并冷凝结晶形成岩石的全过程,称侵入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当岩浆喷出地表,在地表的条件下冷凝形成岩石并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过程称火山作用(喷出作用),形成的岩石称火山岩(喷出岩)。
变质作用是指在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来的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及变质岩)基本上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造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岩石的地质作用。新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变质作用通常是在地表以下较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的,并且常常有化学活动性流体参加作用。
构造运动是指主要由地球内部能源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物质的机械运动。常以岩石变形、变位、地表形态的变化等形式表现出来。按物质的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物质发生沿地球切线方向的运动。水平运动主要引起地壳的拉张、挤压、平移或旋转等,有时可使岩石发生强烈变形和变位,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垂直运动是指地壳物质沿地球半径方向作上升和下降的运动。它可以造成地表地势高差的改变,引起海陆变迁等。岩石圈的大规模构造运动常常表现为岩石圈的一些大型板块的相互作用与相对运动。地震是构造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地壳的一种快速运动。当地表下的岩石受力产生变形,在变形过程中,机械能不断地累积,当积累到一定限度时(岩石的破裂极限),岩石就会发生破裂,在破裂的同时,大量的机械能就会释放出来,地壳受到猛烈冲击而发生震动,从而产生地震。
内部地质作用的类型可归纳为表4-4。
表4-4 内部地质作用的类型
『贰』 地质题目
三
1-D2-A3-C4-A5-A6-A7-B8-A9-D10-B11-D12-D13-C14-D15-C16-D
五
1.简述风积物的特点。
风积物颗粒细小,分选性好,一般是轻质岩石的遗留品;风蚀结果造成雅丹地形:风蚀残丘、风蚀柱、风蚀谷、风蚀洼地、风城、风蚀壁龛、风棱石、石蘑菇等。
2.简述风化作用的基本类型。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3.在野外条件下,如何识别断层?
野外断层存在的标志有存在断层三角面、地貌有突然变化、河流突然拐弯、岩层沿走向不连续、岩体界线不连续、线状或带状分布的破碎带、泉水线状分布、地层厚度突然变化、断层面、擦痕、阶步、构造角砾岩等。
4.变质岩的主要显著特征是什么?特有矿物是?
典型的片理构造,矿物定向排列;特有矿物石榴子石、十字石、红柱石等。
六
1.试述节理的分类和研究节理的意义。
按力学性质可分为剪节理、 张节理、压性节理。
2.试述滨海的环境分带及沉积特征。
在滨海带,河流搬运大量陆源碎屑物,堆积成海滩、沙坝、沙咀。
海滩,是比较平坦的海滨,可分为砾石和粗沙组成的砾滩,砂和泥组成的沙滩和泥滩。
沙坝,平行于海岸线,但距岸有一定的距离,沙咀在海湾外,一端与岸相连,另一端伸入海中。
沙坝和沙咀连接起来形成滨海带的障蔽,在其内侧则形成一个与外海隔绝或联系较少的浅水域,称为泻湖,其沉积物层理发育,形成特征的泻湖相沉积。
潮上带和潮间带及潮下带浅处的潮坪区在陆源碎屑丰富时,发育碎屑沉积;当缺乏碎屑物质时,形成碳酸盐沉积。
『叁』 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动力地质作用的是
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重熔再生等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都属于外力作用
『肆』 冰劈作用较为严重的地区分布
冰劈作用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和中纬度高山地区的雪线附近
『伍』 地质作用分哪两种类型
地质作用的分类 根据产生地质作用的能源及作用发生的部位 ,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内力地质作用是因地球内部能产生的地质作用,这类地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地下深处,有的可波及到地表。它使岩石圈发生变形、变位,或发生变质,或发生物质重熔,以至形成新岩石。外力地质作用是因地球外部能产生的,它主要发生在地表或地表附近 。外力地质作用几乎都有重力能参与。外力地质作用使地表形态和地壳岩石组成发生变化。根据地质营力,内力地质作用又可分成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又可分成河流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和海洋的地质作用等。外力地质作用按照其发生的序列还可分成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
构造运动是指岩石圈物质的机械运动。它有垂直和水平两种运动形式。构造运动可使岩石变形、变位,形成各种构造形迹,塑造岩石圈的构造 ,并决定地表形态发育的基础。构造运动可引起海陆变迁。地震是岩石中积蓄的应变能以弹性波形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内部的快速颤动。地震发源于地下深处,并波及地表。绝大多数地震是构造运动引起岩石断裂而发生的。
岩浆作用是岩浆从形成、运动直到冷凝成岩的全过程 。岩浆是地下岩石的高温 (800~1200℃)熔融体。它不连续地发源于地幔顶部或地壳深部。岩浆形成后循软弱带从深部向浅部运动,在运动中随温度、压力的降低,本身也发生变化,并与周围岩石相互作用。
变质作用是岩石在风化带以下,受温度、压力和流体物质的影响 ,在固态下转变成新的岩石的作用 。岩石变质后,其原有构造、矿物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可完全改变原岩特征。
风化作用是地表环境中,矿物和岩石因大气温度的变化,水分、氧、二氧化碳和生物的作用在原地分解,碎裂的作用。
斜坡重力作用是斜坡上的土和岩石块体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低处移动的作用 。重力是主要营力 ,斜坡是必要条件,暴雨、地震、人为开挖往往起诱发作用。块体物质的运动方式分为崩落、滑移、流动和蠕动。前三者运动较快,后者较慢。
剥蚀作用是河流、地下水、冰川、风等在运动中对地表岩石和地表形态的破坏和改造的总称。
搬运作用是地质营力将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物质从原地搬往他处的过程。
沉积作用是各种被外营力搬运的物质因营力动能减小 ,或介质的物化条件发生变化而沉淀、堆积的过程。
硬结成岩作用是松散沉积物转变为坚硬岩石的过程。这种过程往往是因上覆沉积物的重荷压力作用使下层沉积物减少孔隙,排除水分、碎屑颗粒间的联系力增强而发生;也可以因碎屑间隙中的充填物质具有粘结力,或因压力、温度的影响,沉积物部分溶解并再结晶而发生。
内、外力地质作用互有联系,但发展趋势相反。内力作用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复杂化,造成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壳原有的组成和构造改变,夷平地表的起伏,向单一化发展。一般来说,内力作用控制着外力作用的过程和发展。
『陆』 外力地质作用的分类是什么各种地质作用的特征是什么外力作用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外力地来质作用应该是指地源球外部施加外营力引起的变化,比如说风、水、温度、生物等。
风力可塑造地貌,比如克拉玛依的魔鬼城,即为风成雅丹地貌;风力还可搬运沙丘,形成各种风成地貌;风力搬运黄土形成我国西部的黄土高原 等等。。。。。
水力可对地貌起到削峰平谷的作用—夷平化。如河流阶地、河曲,切割峡谷等等,水流还可塑造岩石,形成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等等。
温度变化造成的热胀冷缩,可促进岩石崩裂和冰劈作用,造成岩石碎裂风化。
生物的生命过程分泌物和死亡后分解物可造成岩石矿物溶解,促进土壤形成。等等
说的不太清楚,具体可参考《地球科学概论》等地质专业基础教科书
『柒』 地质作用包括哪些
地质作用的自然力是地质营力。力是能的表现,按照能的来源不同,地质作用可分版为外力作用和内权力作用.
1,外力作用按照方式不同分为风化作用,包括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剥蚀作用,包括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包括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作用两类.沉积作用,包括机械,化学,生物三类.
2,内力作用,
它们既发生于地表,也发生于地球内部。有的强烈急促,如地震;有的微弱缓慢,如风化作用。地球的地表现状是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长期改造的结果。
『捌』 地质作用的类型有哪些啊
1、内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的动力来自地球本身,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是由地球内动力所引起的地壳岩石发生变形、变位(如弯曲、错断等)的机械运动。
2、外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太阳热辐射引起,主要发生在地壳的表层。一般按下面的程序进行:风化一剥蚀一搬运一沉积一固结成岩。
3、人为地质作用:例如,采矿特别是露天开采穆动大量岩体会引起地表变形、崩塌和滑坡;人类在开采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时因岩土层疏干排水会造成地面沉降等。
(8)冰劈作用属于什么地质作用扩展阅读
地质作用可能产生的灾害:
1、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2、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3、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
4、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地质作用
『玖』 地质作用的分类
地质作用 - 分类
风的地质作用地质作用的自然力是地质营力.力是能的表现,按照能的来源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
1外力作用
按照方式不同分为风化作用,包括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剥蚀作用,包括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包括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作用两类.沉积作用,包括机械,化学,生物三类.
2内力作用
它们既发生于地表,也发生于地球内部.有的强烈急促,如地震;有的微弱缓慢,如风化作用.地球的地表现状是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长期改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