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环境地质
1. 什么是环境地质工程技术
环境地质工程是指防治地质灾害和其他不良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工程技术体系,它是以专环境地质学为理论基属础,是环境地质学与工程的结合。
“环境地质”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文献中。那时这些工业发达国家,已感到环境问题迫切性,开始把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城市地质等问题研究列为环境地质研究的范畴。1982年再版的Michael Allaly主编的《环境辞典》中,将环境地质一词定义为:应用地质数据和原理,解决人类占有或活动造成的问题(如矿物的采取、腐败物容器的建造、地表侵蚀等的地质评价)。环境地质在我国出现和使用较晚,但也是随着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地质灾害等)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愈来愈突出而提出的。
应当指出,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有完全不同的含义和性质,两者不能互相通用,混淆不分。与地质环境的区别在于,环境地质是研究人类技术—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影响的学科,是以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地质环境是有空间概念的,而环境地质没有空间概念。
2. 环境地质学是学什么的
环境地质学 主要学的是 地球化学一方面的东西,地质风化的一些内东西等等,是一个交叉容学科 , 一般都学的比较浅,有这门课程 ,我修过,不过只是听老师讲评书带过了,老师自己说这个课不重要……
对了 我是学构造地质学的……
3. 什么是城市地质环境
城市环境地质学是环境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应用地质学原理、方法和地质资专料对城市属地区、城市密集区、城市群地区进行规划、管理和治理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为城市建筑环境,地基的稳定性调查与区域稳定性评价,供水条件的调查,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处理,建筑材料矿产的圈定,废物排放、水土污染等问题及其处置,以及与城市地质环境有关的其他问题的研究。
4. 什么是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主要指的是地球表层下面的坚硬壳层即岩石圈的状况。地质环境是内地球演化的产物容。岩石在太阳能作用下的风化过程,使固结的物质解放出来,参加到地理环境中去,参加到地质循环以至星际物质大循环中去。地质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生产资料,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人类每年从地壳中开采大量的矿石,从中提取大量的金属和非金属原料,还从煤、石油、天然气、地下水、地热以及放射性物质中获取大量能源。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也更大了,一些大型工程直接改变了地质环境的面貌,同时也是一些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洪涝灾害等)的引发因素,这是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
5. 什么是区域环境地质调查
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以一定比例尺的环境地质测绘版填图为主要方式,对构权成区内地质环境的基本环境地质条件、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评价,为区域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地质环境依据。
6. 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有什么区别,求详解
“环境地质”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文献中。那时这些工业发达国家,已感到环境问题迫切性,开始把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城市地质等问题研究列为环境地质研究的范畴。1982年再版的Michael Allaly主编的《环境辞典》中,将环境地质一词定义为:应用地质数据和原理,解决人类占有或活动造成的问题(如矿物的采取、腐败物容器的建造、地表侵蚀等的地质评价)。环境地质在我国出现和使用较晚,但也是随着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地质灾害等)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愈来愈突出而提出的。
地质环境:自然环境的一种,指由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组成的环境系统。在长期的地质历史演化的过程中,岩石圈和水圈之间、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大气圈和水圈之间进行物质迁移俄能量转换,组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开放系统。人类和其他生物依赖地质环境生存发展,同时,人类和其他生物又不断改变着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同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主要表现在:①地质环境是生物的栖息场所和活动空间,为生物提供水分、空气和营养元素。地质环境的区域差异,导致生物向不同方向进化。生物是地质环境的产物,但又改变地质环境,例如土壤是植物和地质环境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生命在长期演化中,同环境愈来愈适应,因此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及其含量同地壳的元素丰度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英国地球化学家E.哈密尔顿等人通过对人体脏器样品的分析发现,除原生质中主要组分(碳、氢、氧、氮)和岩石中的主要组分(硅)外,人体组织(特别是血液)中的元素平均含量和地壳中这些元素的平均含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见图)。这说明人体是地壳物质演化的产物。②地质环境向人类提供矿产和能源。目前人类每年从地层中开采的矿石达4立方公里,从中提取金属和非金属物质。人类还从煤、石油、天然气、水力、风力、地热以及放射性物质中获得能源。矿产资源是经过漫长的地质时代形成的,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很难恢复,因此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节制地使用是非常重要的。③人类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愈来愈大,例如采掘矿产,修建水库,开凿运河都直接改变地质、地貌;大规模毁坏森林草原,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增加大气层二氧化碳含量,造成全球气候异常;人类向地质环境排放大量工业废弃物,造成对有机体有害的化学元素如汞、铅、镉等在地表的浓度增高。
应当指出,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有完全不同的含义和性质,两者不能互相通用,混淆不分。与地质环境的区别在于,环境地质是研究人类技术—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影响的学科,是以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地质环境是有空间概念的,而环境地质没有空间概念。
7. 什么是环境地质
运用地球来科学规律,研究自地球作用过程、地球资源以及地球物质及其对人类和生物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包括:①保护人类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以免受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或天然产生的化学物质所引起的地球化学或生物化学反应的危害;②合理利用国土资源,保护人类生存的安全和福祉,免受各种自然灾害(如洪水、飓风、地震和泥石流等)的侵扰。
8. 什么是地质环境问题
地质环境中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不利或潜在不利影响的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和作用。如斜坡变形、地面沉降和水质污染等问题。
9. 什么是地质环境,地质环境有何特征
广义的地质环境效应是指特定的地质环境在其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及其它因内素发生变化时,容地质环境相应的变化及反馈作用。我们常说的地质环境效应是狭隘的,主要指人类活动造成的效应:包括:地质环境的质量、地质环境的容量和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等方面。地质环境质量包括:自然地质条件的稳定性、原生地球化学背景、抗人类活动干扰的能力和受污染或受破坏的程度等;地质环境容量是指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提供人类利用的地质资源量和对人类排放的有害
10. 环境地质调查
1999年以来,开展了环渤海、东南沿海、长江中游等地区1∶25万环境地质调查,版基本查明了区域地壳稳定性权、海岸侵蚀和淤积,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状况,并对重点港口和城市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为制定该地区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划提供地质依据。在环渤海、长三角、北部湾、海西西岸、珠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等部分重点地区开展了1∶5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完成调查面积约10×104km2,提高了重要经济区环境地质工作程度。按照主体功能区统计,1∶5万环境地质调查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的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其他地区仅有零星分布。
图6-21 全国山地丘陵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程度图
(据全国地质调查协同部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