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图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地质图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发布时间: 2021-02-04 08:24:38

① 规格齐全的地质图应包括哪些内容

一幅正规的地质图应该有图名、比例尺、方位(或经纬度)、图例、表任表(包括编图单位、负责人员、编图日期及资料来源等)在图左侧为综合地层柱状图,有时在图下方附图切剖面图.

② 地质图有哪些基本内容,阅读地质图应注意些什么

地质图应包括地质平面图、地质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 地质平面图是用各种图例表明版在野外得到的各种地质的资料权,如地貌、 地层、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等条件。 地质剖面图是反映深部的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剖面图。 地层柱状图是将地质平面图上露出的地地质图有哪些基本内容,阅读地质图应注意些什么

③ 请问这幅地质图如何分析呢

我觉得就在k地层倾角为10的那个位置,引一条水平线,这样就尽可能地包含所有地质岩层,而且将倾入岩体包含在内,部分未能标注出来的岩体,可以在剖面图画出来。

④ 关于古构造地质图分析方法的一般知识

(1)问题的提出和术语

大地构造学和历史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地质历史的。历史地质学可分为地层学、关于相的学说、古生物学、历史地质学本身和古地理学。大地构造学可分为区域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和普通大地构造学。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岩石产状形态和任何区域以至整个地球的构造变形,确定地壳中构造形态的组合和现代分布规律,而不是研究老地层水准。随着地质科学的发展,在岩石—相图中提出采用编制专门的古构造图,这种图的基础应当建立在古构造—地质图上。

图13.10 冀东水厂南山构造略图

(据马杏垣,1965)

1—小褶皱枢纽倾伏方向及倾伏角;2—矿物线理的倾伏方向及倾伏角;3—磁铁石英岩中的面状构造(流劈理S2)的产状;4—混合花岗岩中的面状构造(流劈理S2)的产状;5—小褶皱轴面产状;6—岩层(片麻理、片理S1)产状;7—混合片麻岩;8—混合花岗岩;9—磁铁石英岩;10—橄榄辉长岩;11—推断的次级倒转背斜、向斜;12—线状定向构造的玫瑰花图:带点的区域为倾角,断线与点组合的区域为倾角

(2)原始资料

地质测量资料、钻孔资料和地球物理勘探资料,以及在构造研究中已完成的地质图、剖面图和其他图件是编制古构造地图时利用的基本材料之一。

图13.11 河南嵩山地区登封群、嵩山群构造图

(据原武汉地质学院嵩山队马杏垣等)

1—第四系;2—上古生界;3—下古生界;4—新源古界;5—中元古界五指岭组;6—中元古界罗汉洞组;7—标志层;8—太古宇登封群;9—伟晶岩脉;10—辉绿岩脉;11—花岗岩;12—登封群中岩性标志层;13—混合花岗岩;14—角闪岩岩性。燕山运动形成的断裂;15—压性断裂,19—压性断裂,20—压扭性断裂,21—挤压破碎带。吕梁运动(中岳运动)形成的第一形变期的有关构造形迹;16—背斜、向斜枢纽(F1),17—倒转背、向斜枢纽(F1),18—横向背、向斜枢纽,23—流劈理、篇理产状。吕梁运动(中岳运动)形成的第二形变期的有关构造形迹;24—背斜、向斜轴迹(F2),25—张扭性断裂,26—压扭性断裂。嵩阳运动形成的构造形迹;27—背形、向形轴迹;28—片麻理产状。其他符号:29—岩层产状;30—倒转岩层产状;31—花岗岩体与围岩接触面产状;32—主要地质界线;33角度不整合界线;22—玉寒滑动形成的张扭性断裂

图13.12 嵩山地区东部纸房水库东面溢洪道南壁断面上褶皱的褶曲现象

(据刘如琦)

岩石为嵩山群五指岭组下段,1,2,3,…为测点;图下虚线代表纲要图

1—石英岩;2—白云质大理岩;3—千枚岩;4—褶劈理

地质测量和根据地质测量的资料编绘的裸露地区的地质图在编制古构造地质图时具有重要意义。

在编制古构造—地质图时必须利用钻孔资料。利用钻孔资料追索沉积间断,查明沉积厚度,识别断裂破坏,研究古地貌和进行相—周期分析。

地震、重力、磁力和电测等方法在古构造地质分析和编制古构造地质图时具有重要意义。地震的反射波和折射波对比法说明地球沉积部分和整个地壳的地质结构。

带有钻孔、重力勘探和地震勘探的综合磁力资料有可能探索地下深处某一标高的破坏和确定断裂面下陷的倾斜度,查明前寒武纪面的大致深度和盐丘地区喷发作用的形成及其他问题。

电法勘探资料广泛被有效地应用于建立煤沉积分布地区和碳酸盐构成的熔岩地区的古构造地质图。

地质和地震地质剖面或断面图是建立古构造地质图的重要的原始资料。但应指出的是,考虑到由于建造内间断和地区性局部隆起成长的结果所产生的厚度影响,划分埋藏在不整合面下面的沉积地层界线,应该以埋藏在冲刷面下面的地震层面性状作为基础,对于构造层内部岩石地层剖面图以及埋藏在不整合的较浅层位只需在钻孔的地质测量资料基础上建立起来。

根据标准层或地质反射层编制成的构造图在编制古构造—地质图时具有重要的作用。

构造地质图、层状图(中段图)和地质图对古构造地质分析和编制古构造地质图具有直接的关系。这里所说的地质图指的是埋藏在松散沉积物覆盖层下面的岩石露头被缩小到一定比例尺的垂直投影图。层状图指的是岩层任意水平面断面图。构造地质图是按照埋藏在不整合面以下的标准层编制的。

等厚度图和相图在古构造地质分析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编制古构造地质图之前确定造成厚度缩小的先决条件——断裂破坏或者是建造内冲刷——是非常重要的。钻孔揭露的厚度应按公式作真厚度计算:

T=Tu·cosδ (在垂直钻孔中被测量的可见厚度)

T=Tu·cos(δ—σ)(在沿着隆起层面向上倾斜的斜孔中测量)

T=Tu·cos(δ+σ)(在沿着倾向向下偏转的斜孔中测量。那时地层比钻孔更接近垂直)

T=Tu·cos[180°—(δ—σ)](在沿着地层倾向偏转的斜孔中测量。那时地层比钻孔更接近垂直)

式中:δ为根据岩心或者构造图确定的岩层倾角;σ为钻孔偏离铅垂方向的夹角,即天顶角;T为岩层真厚度;Tu为在钻孔中根据测量所见到的倾斜厚度。

⑤ 阅读地质图的步骤和方法

1)看图名、图幅代号、比例尺。了解图幅所在的地理位置、范围大小、精度要求以及出版时间、制图人等。

2)看图例。了解图幅区内出露的地层、岩体,它们的岩性、时代、代号及色标。了解区内的构造、矿产,它们的性质、类型、符号及色标。

3)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根据图中地形等高线,分析区内山脉的走向变化、地势分布(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水系发育情况等。有的地质图上没有地形等高线(多为小比例尺地质图,如图13-46),一般可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的特点,如河流的主流总是流经地势较低的地方,支流则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地方,顺流而下地势越来越低;位于两条河流中间的分水岭地区总是比河谷地区要高等。了解地形特征,可以帮助了解地层分布规律、地貌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等。

4)粗读地质内容。从整体上了解图区内一般地质情况:①地层分布情况,老地层分布的部位,新地层分布的部位。结合地层柱状图了解区内地层时代、岩性、化石、地层厚度及接触关系等。②岩浆岩的性质及分布,岩体与地层、构造、矿产的关系。③地层、岩体的变质程度,变质岩的分布范围及特征。④褶皱、断层的性质、类型及展布情况,断层与褶皱的关系等。⑤矿产种类及分布情况,与地层、岩体、构造的关系。

5)阅读剖面图。了解深部地质构造特征。从剖面上了解地形起伏变化,以及地层、岩体、构造等在地下的延伸状况和组合形态。结合地质图上平面特征,加深对区内地质特征的了解。

6)详细阅读。在掌握全区地质构造概况的基础上,再对每一个局部地质构造进行详细分析。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所要重点了解的某一块段或某方面内容,进行详细阅读分析。

7)归纳总结。把区内所有的地质特征联系起来,分析总结它们的形成机制和内在联系以及变化发展规律,从而恢复全区的地质发展历史,阐明矿产成因与分布规律。

本章要点

1.构造运动是指由地球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构造运动是由地球内能引起的,属于内力地质作用,是引起地壳升降、岩石变形、变位,以及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乃至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2.构造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分为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水平运动表现为岩石受到水平方向的挤压或拉张,产生变形、变位,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断裂和地堑、裂谷等,又称为造山运动;垂直运动表现为大规模的缓慢的上升或下降,使某些地区上升成为高地或山岭,另一些地区下降为盆地或平原,又称为造陆运动。构造运动的方向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往往表现为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兼而有之。

3.构造运动是岩石圈的一种长期而缓慢的运动,但是经过漫长的地史时期,构造运动会使地球产生巨大的变化。构造运动表现出强烈的区域性特征与周期性。

4.岩石的产状由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数值来确定。岩层的产状要素在野外直接用罗盘测量,一般只记录倾向和倾角两个数据,记为:倾向∠倾角。

5.岩石变形和变位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是构造运动的结果,是研究和恢复地球发展历史的重要依据,是地壳中普遍存在、最常见的地质现象。最基本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裂。褶皱具有以下要素:核、翼、轴面、枢纽、转折端。褶皱的基本类型是背斜与向斜。背斜核部为老岩层,向两翼岩层越来越新;向斜核部是新岩层,向两翼岩层越来越老。

5.岩石受到力的作用发生破裂,称为断裂构造,是地壳中普遍发育的构造形式之一。通过节理的研究,了解区域性构造应力场的特点和各种应力的分布规律,有助于研究断层、褶皱的形成机制和力学性质。根据断裂岩块相对位移的程度,断裂构造分为节理和断层两大类。

6.按照产生节理的力学性质不同,节理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张节理是在拉张应力作用下产成的,剪节理实在在剪切应力作用下产生的。

7.根据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和力学性质,断层划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由两条或多条走向基本一致,相向倾斜的正断层可形成地堑,如我国的汾渭河地堑以及国外著名的贝加尔湖地堑、莱茵河地堑、东非裂谷地堑等;逆冲推覆构造可形成飞来峰与构造窗;平移断层分为左旋与右旋两类。

8.断层的识别标志有:擦痕、阶步、断层角砾岩、断层泥、不连续的地质体(不同地质体或同一地质体的不同部分直接接触)、某些地层重复出现或缺失、拖曳褶曲、伴生节理、断层崖、负地形等。

9.断层形成时代主要是依据切割、充填、上覆地层等关系来判断。基本原则为:(1)断层发生的年代晚于被断层切割的最新地层的年代,早于覆盖在断层之上未受其切割的最老地层的年代;(2)若断层切断岩体,则断层形成于岩体侵入之后;若断层被岩体、岩脉所填充,则断层形成于岩体侵入之前。

10.接触关系共有五种类型,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地层与侵入体之间有:侵入接触、沉积接触。整合接触表明该地区构造运动相对较为稳定,处于持续下降或持续上升的状态。假整合接触是地壳升降运动的重要标志,底砾岩是判断假整合的重要标志。角度不整合接触表示该地区遭受了强烈的构造运动。侵入接触说明该地区发生过较强烈的构造运动,引起岩浆侵入,形成了侵入体,侵入体的年代晚于被侵入围岩的年代。沉积接触表明,侵入体形成后,地壳先上升使其遭受风化剥蚀,后又下降接受沉积,该侵入体的年龄老于其上覆岩层的年龄。

11.槽台说将陆壳划分为活动的地槽区和稳定的地台区,以及两者邻接部位的过渡区。地槽区是地壳上构造运动强烈活动的狭长地带,运动速度快、幅度大,沉积作用、岩浆作用、构造运动和变质作用都十分强烈和发育,形成错综复杂的褶皱山脉。地台区是地壳上面积宽广、构造活动微弱、相对稳定的地区。地台具有明显的双层结构:褶皱基底(结晶基底)、沉积盖层。过渡区既具有地槽特征又含有地台的性质。

12.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地球上曾经有一个庞大的联合古陆,称为“泛大陆”,海洋也只有一个围绕着它的“泛大洋”。

13.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新的洋底在洋脊裂谷带形成,并不断向两侧扩张,同时老的洋底在海沟处插入地下,返回软流圈,造成物质循环。

14.在大陆漂移说与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板块构造理论正式被提出来。它以地球整个岩石圈板块的活动方式为依据,建立了世界范围的构造运动模式,对一些全球构造问题给予了合理的解释。是当今最重要、最热门的地学理论。但是关于板块驱动机制的问题,至今未有满意的结论。

15.根据板块边界,将全球板块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澳大利亚-印度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边界有离散型边界、汇聚型边界和转换断层,它们代表了全球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

16.一幅正式的地质图除地质图外,还应包括图名、比例尺、图例、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图幅接图表、编制单位责任表。如果是区域地质图还有图幅代号。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地层产状三要素?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2.什么是地质构造?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各具哪些特征?

3.岩层有哪几种接触关系?各反映何种地质意义?

4.绘制一幅理想的地质剖面图,将背斜、向斜、正断层、逆断层及各种接触关系表示出来,并标明注记。

5.何谓板块构造?其边界有哪几种?目前全球划分为哪几大板块?

6.地质图中应包括哪些内容?

7.阅读老师提供的地质图,按阅读步骤与方法,分析图中地层、岩体、构造等的分布及特征。提交一份文字说明(读图报告)。

⑥ 请叙述井田地形地质图主要有哪些内容

井田地形地质图的主要内容有:
(1)地形等高线、地面建筑物、河流内、公路、铁路、车站、容三角点、高压线、经纬线、指北针等;
(2)全部钻孔、探井、探槽、平硐、坑巷、小窑等;
(3)地层分界线、岩浆岩分布范围、地层产状、断层线、褶曲轴等;
(4)煤层、标志层及其它有益矿产露头线(或覆盖层下的分布界线);
(5)井田边界线、勘探线及其编号;
(6)井田内已有生产矿井(包括老窑)的界线及其采掘范围;
(7)滑坡范围及最高洪水位线等。

⑦ 地质考研 地质图分析

你自己分析的不错,断层性质是根据褶皱的核部判断的,是对的。补充一下断层版2也可以根据S地层判断。权
构造发展史也基本是对的,至于1楼说这不是褶皱,不敢苟同,为什么不是,看地质图明明就是。1楼说的三叠纪大规模地质运动是对的,印支运动即形成于此。不过图上没有三叠纪也不好判断它是无沉积还是被剥蚀,故可以不用提。回答时不要提及印支运动、燕山运动。
就按照你自己的回答是可以的。

⑧ 分析某地区地质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向斜(地层外老内新)
2:既有平行不整合又有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三叠T与白垩专K之间为平行不整合)
角度属不整合(向斜与上部二叠之间)
3:首先SDC三层沉积,而后经由构造运动发生褶皱形成向斜,而后花岗岩侵入,再之后辉绿岩侵入,地壳下降接受沉积P、T,再然后地壳上升接受剥蚀,然后又下降接受沉积形成K。

大体就是这样

⑨ 地质图包括的其他内容及格式

一幅正式的某地区地质图除地质图外,还应包括:图名、比例尺、图例、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图幅接图表、编制单位责任表。如果是区域地质图还有图幅代号。

1.图名

一般用图内最大居民点名称(地名)或大的地貌名称来命名。

2.比例尺

比例尺是表明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一种比例关系的尺度。一般用文字、数字或线条比例尺表示。由于研究目的、任务不同,采用不同精度的地形图为底图,精度要求愈高,比例尺愈大:①小比例尺1:100万~1:10万,主要用于较大区域地质调查和研究;②中比例尺1:5万~1:1万,主要用于小区域地质调查和研究;③大比例尺大于1:1万,主要用于矿区地质调查、矿点检查评价。

3.图例

将地质图中表示各种地质体的符号、代号、颜色及线条等放在小长方块中,加以说明,并按一定顺序(地层、岩浆岩、构造、矿产、其他)排列于图幅的右侧方。

4.地质图的格式

地质图的排列格式见图13-45。

图13-45 地质图的格式

(据徐邦梁,1998)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