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表中的年代地层单位有哪些
⑴ 地质年代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分别为哪几个级别
地质年代单位中的纪是年代地层单位中的系,比如二叠纪,在年代地层单位中称作内二叠系。
年代地层容单位:宇、界、系、统、阶、时期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
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层
生物地层单位:延限带、组合带、顶峰带、谱系带、间隔带
摘自《古生物地史学概论》杜远生、童金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⑵ 年代地层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层序内存在的一系列特定时间间隔的等时面划分,由同一特定版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的权全部岩层、岩体组成的地层单位。建立年代地层单位的目的是为了解释地层序列的年代关系,为全球性的对比提供年代地层格架,为建立和不断完善相应的地质年代单位和地质时间格架提供依据。划分年代地层的关键是对特定地质时间间断等时面的鉴定,以及界线层型和地层年代属性解释,而不是它的物质特征。年代地层单位分为宇、界、系、统、阶、亚阶6级。
化石为地层的测年和时间对比提供了重要的指导。生物地层单位常接近年代地层单位,因此,生物化石的研究是确定年代地层的重要手段。在无生物的哑地层,重要年代地层单位划分通常采用同位素测年,如采取沉积岩中的火山岩、海相沉积的自生矿物测年等。
⑶ 地质年代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的关系
地质年代单位:确定地球的发展历史和发展阶段,查明各种地质事件时间,是地质学研究的任务之一。为了便于全球对比,必须有统一的时间系统,包括统一的方法和标准。地质学表示地质年代的方法有两种:①相对地质年代(relative age)②同位素地质年代(isotopic age).相对地质年代主要是根据生物界的发展和演化(以化石为依据)把整个地质历史划分为一些不同的历史阶段,借以展示时间的新老关系。它只表示顺序,不表示各个时代单位的长短。同位素地质年龄则主要是利用岩石中的某些放射形元素的蜕变规律,以年为单位来测算岩石形成的年龄。现已根据大量已知相对地质年代的绝对年龄,明确了各相对地质年代的具体时间长短,使地质时间的概念更为完善。现在的使用的地质年代,已经具有相应的绝对年龄了。
年代地层单位:地质学上对地层划分的一种单位。在大范围内,通过矿物组成、岩相、构造特征等,特别是同位素、地磁和化石研究确定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同一年代形成的地层,不论其性质异同,即归入同一单位中。
他们的关系:
利用地质学方法,对全世界地层进行对比研究,综合考虑到生物演化阶段、地层形成顺序、构造运动及古地理特征等因素,把地质历史化分为四大阶段,每个大阶段叫宙,即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宙以下为代。太古宙分为古太古代和新太古代;元古宙分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显生宙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代以下分为纪,如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纪以下分为世,每个纪一般分为早、中、晚三个世,但震旦纪、石炭纪、二叠纪、白垩纪按早晚二分。最小的地质年代单位是期。宙、代、纪、世、期是国际上统一规定的相对地质年代单位。每个年代单位有相应的时间地层单位,表示一定年代中形成的地层。地质年代单位与时间地层单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年代地层单位分宇、界、系、统、阶五级。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为宙、代、纪、世、期。
⑷ 地质年代单位的年代划分
利用地质学方法,对全世界地层进行对比研究,综合考虑到生物演化阶段、地层形成顺序回、构造运动及古地理特征等答因素,把地质历史化分为四大阶段,每个大阶段叫宙,即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宙以下为代。太古宙分为古太古代、中太古代和新太古代;元古宙分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显生宙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代以下分为纪,如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纪以下分为世,每个纪一般分为早、中、晚三个世,但震旦纪、石炭纪、二叠纪、白垩纪按早、晚二分。最小的地质年代单位是期。宙、代、纪、世、期是国际上统一规定的相对地质年代单位。
⑸ 地质年代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分为哪几个级别
地质年代单位:确定地球的发展历史和发展阶段,查明各种地质事件时间,是地质学研究的任务之一。为了便于全球对比,必须有统一的时间系统,包括统一的方法和标准。地质学表示地质年代的方法有两种:①相对地质年代(relative
age)②同位素地质年代(isotopic
age).相对地质年代主要是根据生物界的发展和演化(以化石为依据)把整个地质历史划分为一些不同的历史阶段,借以展示时间的新老关系。它只表示顺序,不表示各个时代单位的长短。同位素地质年龄则主要是利用岩石中的某些放射形元素的蜕变规律,以年为单位来测算岩石形成的年龄。现已根据大量已知相对地质年代的绝对年龄,明确了各相对地质年代的具体时间长短,使地质时间的概念更为完善。现在的使用的地质年代,已经具有相应的绝对年龄了。
年代地层单位:地质学上对地层划分的一种单位。在大范围内,通过矿物组成、岩相、构造特征等,特别是同位素、地磁和化石研究确定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同一年代形成的地层,不论其性质异同,即归入同一单位中。
他们的关系:
利用地质学方法,对全世界地层进行对比研究,综合考虑到生物演化阶段、地层形成顺序、构造运动及古地理特征等因素,把地质历史化分为四大阶段,每个大阶段叫宙,即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宙以下为代。太古宙分为古太古代和新太古代;元古宙分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显生宙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代以下分为纪,如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纪以下分为世,每个纪一般分为早、中、晚三个世,但震旦纪、石炭纪、二叠纪、白垩纪按早晚二分。最小的地质年代单位是期。宙、代、纪、世、期是国际上统一规定的相对地质年代单位。每个年代单位有相应的时间地层单位,表示一定年代中形成的地层。地质年代单位与时间地层单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年代地层单位分宇、界、系、统、阶五级。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为宙、代、纪、世、期。
⑹ 地层年代是怎样划分的
地质学上对地层划分的一种单位。年代地层单位从大到小分宇、界、系、统回、阶、带六答级。对应的地质时代为宙、代、纪、世、期、时。此外还有岩石地层单位分别是群、组、段、层。
在大范围内,通过矿物组成、岩相、构造特征等,特别是同位素、化石、地磁和研究确定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同一年代形成的地层,不论其性质异同,即归入同一单位中。
如古生代形成的地层称古生界,震旦纪形成的地层称震旦系;太古代形成的地层称太古界,而主张太古代改称太古宙,相应的地层单位改为太古宇。
在特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内形成的所有岩石的总体,仅限于该时间跨度内形成的岩层。年代地层单位以等时面为界,单位级别与岩层包含的时间长短相对应,与岩层的厚度无关。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严格对应。
⑺ 地质时代的地质年代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
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时带。
例如寒武纪是地质年代单位,寒武纪所沉积的地层就叫寒武系。同理,古生代沉积的地层叫古生界。
下表为地质时代简表(时间单位:百万年) 宙 代 纪 符号 开始时间
(百万年前) 持续时间
(百万年) 生物发展阶段 隐生宙 太古代
Ar 没有国际性的划分方案 3800 1300 晚期有菌类和低等蓝藻存在,但可靠的化石记录不多。 隐生宙 元古代
Pt 没有国际性的划分方案 2500 1958 蓝藻和细菌开始繁盛。至末期,无脊椎动物出现。 显生 古生代
Pz 寒武纪 ∈542.0 53.7 红藻、绿藻等开始繁盛。与元古代化石相比,若干门类无脊椎动物,尤其是三叶虫“突发性”开始繁荣。低等腕足类、古杯动物等发育。 显生宙 古生代
Pz 奥陶纪 O 488.3 44.6 藻类广泛发育。海生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笔石、头足类、腕足类、棘皮动物(海林檎)等非常繁盛,板足鲎类出现。发现可靠的四射珊瑚。钙藻发育。 显生宙 古生代
Pz 志留纪 S 443.7 27.7 在末期,裸蕨类开始出现。腕足类和珊瑚繁荣。三叶虫和笔石仍繁盛。无颌类发育。至晚期,原始鱼类出现。 显生宙 古生代
Pz 泥盆纪 D 416.0 56.8 早期裸蕨类繁荣,中期以后蕨类植物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腕足类和珊瑚发育。原始菊石出现。昆虫和原始两栖类(迷齿类)最初发现。鱼类发展。至晚期,无颌类趋于绝灭 显生宙 古生代
Pz 石炭纪 C 359.2 60.2 真蕨、木本石松、芦木、种子蕨、可达树等大量繁荣。笔石衰亡。珊瑚、蜒类、腕足类很多。两栖类进一步发展。爬行类出现。 显生宙 古生代
Pz 二叠纪 P 299.0 48 至晚期,木本石松、芦木、种子蕨、可达树等趋于衰落,裸子植物如松柏类等开始发展。菊石、腕足类等继续发展。本纪末,四射珊瑚、床板珊瑚、三叶虫、蜒类绝灭。巨大的爬行类(恐龙)出现。 显生宙 中生代
Mz 三叠纪 T 251.0 51.4 裸子植物进一步发展。腕足类减少。菊石和瓣鳃类发育。迷齿类绝迹。爬行类发展。哺乳类出现。 显生宙 中生代
Mz 侏罗纪 J 199.6 54.1 真蕨、苏铁、银杏和松柏类等繁荣。箭石和菊石兴盛。巨大的爬行类(恐龙)发展。鸟类出现。 显生宙 中生代
Mz 白垩纪 K 145.5 80 本纪后期,被子植物大量发展。有孔虫兴盛。菊石和箭石渐趋绝迹。爬行类至后期急剧减少。 显生宙 新生代
Kz 第三纪 R 65.5 63.7 植物和动物逐渐接近现代。早第三纪大型有孔虫(货币虫类等)繁荣。硅藻茂盛。哺乳类繁荣。 显生宙 新生代
Kz 第四纪 Q 1.8 至今 本纪初期人类祖先出现。 在地球历史中,发生一些天文与地质事件,将事件的时间段叫做地质时期。
在各地质时期,在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空间及太阳系和地球所发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壳运动、岩石、构造、古生物、地磁、古气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记录。
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地质作用不同,特征不同。
⑻ 地质年代单位的多重地层单位
每个年代单位有相应的时间地层单位,表示一定年代中形成的抽象地层内。地质年代单位与时间地层单容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地质年代单位 时间地层单位
宙(eon) 宇(eonothem)
代(era) 界(arethem)
纪(period) 系(system)
世(epoch) 统(series) 有生物地层单位,地磁地层单位等
⑼ 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表
(一)岩石地层单位
以观察到的岩性、岩相或变质程度均一的岩石所构成的三维空间的岩石体,称为岩石地层单位。这种地层单位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沉积环境特征,只适用于一定范围,它主要建立在岩石特征在纵、横两个方向具体延伸的基础上,而不考虑其年龄。它是野外地质工作常用的基本单位,可分为群、组、段、层等4级。
组:是岩石地层划分的基本单位。组的含义在于具有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一致性。它可以由一种岩石构成,也可以由两种或更多的岩石互层组成。组的命名一律用地名加“组”来表示,如筇竹寺组、冶里组等。
段:是比“组”低一级、比“层”高一级的地层单位。是两种以上岩层构成的“组”的再分,代表组内具有明显岩性特征的一段地层。段可用地名加“段”命名,如筇竹寺组包含八道湾段和乌龙菁段;也可以用岩石名称加“段”来命名,如石灰岩段、砂岩段等。
层:最小的岩石地层单位。指组内或段内的一个明显的特殊岩层、矿化层、化石层等,如炭质层、磷矿层、笔石层。常起到标志层的作用。
群:是级别比“组”高一级的最大岩石地层单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经常伴随在一起而又具有某些统一岩石学特点的组联合构成,当一大套厚度巨大、岩类复杂,或受构造干扰致使原始顺序无法重建时,也可以看做一个特殊的群。群的命名也是用地名加“群”构成,如泰山群、昆阳群等。
(二)年代地层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是指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全部地层,它是以地质年代为依据划分的地层单位。所以,年代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表中的地质年代单位是互相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的级别由大到小依次分为:宇、界、系、统、阶、亚阶6个不同等级。
(三)地质年代单位和地质年代表
1.地质年代单位
地质年代单位是从年代地层单位概括抽象出来的时间概念,不同等级的年代地层单位所对应着不同等级的地质年代单位。
地质学基础
表6-1 地质年代(年代地层)表
2.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是综合了世界的地层划分、对比和生物发展阶段的研究,结合同位素地质年龄资料编制而成的(表6-1)。
从表6-1可看出,元古宙的时限为距今2500~543Ma,在此期间形成的全部地质产物统称元古宇。古生代的时限为543~250Ma,在此期间形成的全部地层统称为古生界。其余类推。
⑽ 年代地层单位的名称和代号
《中国地层表》中显生宇的各级年代地层单位均应有统一正式的名称和代号,其中系及系以上级别的单位名称原则上应与国际上已通用的名称相符。多数统名是由所属系的专名前增加下、中、上等字样所组成,一般情况下不采用地理专名命名;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世的名称是由所属纪的专名前加早、中、晚字样所组成。新生代的古近系(Paleogene)、新近系(Neogene)和第四系(Quaternary)中的统在国际地层表中已有专名,并在国际上广泛使用,中国地层表中也采用了这些统名。国际地层表中一些系的统名也采用了中国的研究成果(如:二叠系乐平统、寒武系芙蓉统)。为扩大我国地层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应保留这些统名。为便于了解中国地层划分的变化情况,全国地层委员会(2002)编制了《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Ⅰ和Ⅱ)。
阶的名称(尤其是今后新建的阶名)应尽量与岩石地层单位所使用的地理名称相区别,避免阶与组同名而造成混乱(详见说明书)。
各级年代地层单位的代号:宇一级,用两个大写正体字母表示,如AR、PT、PH;界一级,用两个字母表示,第一个字母用大写正体,第二个字母用小写正体,如Ar、Pt、Ch、Jx、Qb,其他系均以一个大写正体字母或符号表示,如Z、O、C、P等;统一级,是在系的代号右下角注以阿拉伯数字顺序号1、2、3或1、2,表示下、中、上统或下、上统,如O1、D3、C2等,分别代表下奥陶统、上泥盆统、上石炭统(第四系除外,用Qp和Qh分别代表更新统和全新统);阶一级,是在统的代号基础上,在其右上角注以该阶在统内所处序列位置的顺序号1、2、3、4……,如:排碧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