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录井卡取煤层有哪些方法

地质录井卡取煤层有哪些方法

发布时间: 2021-01-31 10:52:28

⑴ 录井的技术方法

过去一复些传统的录井方法制由于采用新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效果越来越好。
(1)定量气测技术
主要采用定量脱气的方法实现气测录井的定量化。实现定量脱气的方法目前有两种:第一、德士古公司对传统脱气器进行了改造,开发出QGM(定量气体检测)脱气器并获得专利。QGM脱气器消除了传统脱气器效率低、性能不稳定以及影响脱气结果等诸多不利因素,通过监控脱气器的工作性能,实现了定量气体检测,进而为地层定量评价创造了条件。第二、法国地质录井公司则对脱气器进行了全新设计,开发出GasloggerⅡ,采用恒流原理,使采样的钻井液体积保持恒定,从而实现了气体定量检测。
(2)定量荧光技术
原油荧光主要在紫外线范围内,肉眼只能识别其中一小部分,凝析油、轻质油及中质油的大部分不在肉眼范围内,常规荧光仪荧光描述主观性很大,其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场人员的经验。QFT的理论依据是:荧光强度与岩样中石油浓度成正比,其工作原理是用紫外线荧光灯、光波选择器及初级滤液器共同组合起来,选择最佳波长的激发光、激发光被样品溶液散射后,再经初级滤液器后,送到鉴定器测定其荧光强度,实现了荧光录井的定量化。

⑵ 地质录井

地质录井是指在钻来井过程中,自按顺序收集记录所钻经地层的岩性、物性、结构构造和含油气水情况等资料的工作,并对录井采集资料进行资料处理,求取目的层评价参数,对录井单项资料进行定性解释,然后结合测井资料、岩心分析、试油等资料,进行图版解释和综合分析判断,确定目的层解释结论。

对录井采集资料解释流程:采集资料处理一应用技术及有效参数优选—单项资料解释—解释图版建立—综合分析判断—目的层预测。

获取录井采集资料主要应用技术:岩心等实物观察判断技术、气测资料解释技术、地化分析评价技术、荧光显微图像分析评价技术、井喷、井涌、井漏、油气水侵及钻井液油气显示解释技术、测井解释技术。

⑶ 采煤方法有哪些

目前世界主要产煤国使用的采煤方法,总的划分为壁式和柱式两大类.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采煤方内法,无论从采容煤系统,还是回采工艺都有很大的区别. 壁式采煤法的特点是煤壁较长,工作面的两端巷道分别做为入风和回风,运煤和运料用,采出的煤炭平行于煤壁方向运出工作面,我国多采用壁式采煤法开采煤层.柱式采煤法的特点是煤壁短呈方柱形,同时开采的工作面数较多,采出的煤炭垂直于工作面方向运出。

⑷ GBT 19222-2003 煤岩样品采取方法。谁有WORD格式或TXT格式的。或者谁能帮我把这pdf格式的转换成word的

煤岩样品采取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烟煤和无烟煤煤岩样品的采取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在煤田地质勘查、生产矿井中煤岩样品及商品煤煤岩样的采取。
本标准不适用于褐煤煤岩样品的采取。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474煤样的制备方法(GB/T474-19996,egvISO1988:1975)

GB/T475商品煤样采取方法(GB/T475-19996,egvISO1988:1975)
GB/T482-1995煤层煤样采取方法
GB/T18023烟煤的宏观煤岩类型分类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煤层全层煤岩样不包括顶板、底板和具有一定厚度的夹研的煤层刻槽煤样。

煤层分层煤岩样
按宏观煤岩类型或者煤体结构进行分层的刻槽煤样。

块状煤岩样
根据煤岩类型、煤岩成分、煤体结构、煤中裂隙的变化采取的不连续的块状煤样。
煤层柱状样包括顶板、底板在内的整个煤层的连续柱状煤样。
商品煤煤岩样用于煤岩测定的代表商品煤平均性质的煤样。
采样器具

电锯、镐、铁铲、凿子、地质锤、罗盘、长宽不小于2mX2m的防水布、板尺或钢卷尺、粉笔、记号笔、封箱带等。
记录本、标签、样品袋、包装纸等。
注:商品煤煤岩样采样器具见GB/T475, GB/T1922-22-2003

5采样步骤..

5.1采样前的准备..
5.1.1采样点的选择
采样点宜与煤质分析用煤样的采取点相同或者邻近。
应根据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常规煤层煤岩样品采样点应避开岩浆岩体侵入区、烧变带、风
化带、冲蚀带、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区域等地段。
煤层煤岩样采样前应清理煤壁,使表面新鲜、平整。采样点附近的地面应清扫干净,并铺上防水布。..

5.1.2记录和描述内容..
5.1.2.1采样点的记录
记录采样点的编号、位置(包括矿井、巷道或工作面、采样点坐标)、地层时代、煤层名称、煤层厚度、
煤层产状要素、采样日期、工作条件等内容。..

5.1.2.2煤层剖面的描述
根据采样目的分层和选择描述内容。
分层的依据有:宏观煤岩类型(依据GB/T18023)、煤体结构、裂隙发育特征、夹砰(厚度大于..
1cm)等。
描述的顺序:煤层剖面应按自下而上(或者自上而下)的顺序逐层进行描述。
宏观煤岩类型分层描述内容:应包括名称及其厚度、结构、构造、煤岩成分、结核、包裹体等。

煤体结构描述内容:应包括煤体结构类型、层理、揉皱现象、煤体破碎程度、煤层顶底板以及各相邻
分层间的接触关系等。
裂隙发育特征描述内容:应包括裂隙的性质、规模、与煤层层理的关系、走向或者产状、长度、高度、

宽度、密度、充填物、连通性、裂隙发育程度等。
顶、底板及夹歼按照沉积岩石学的要求进行描述。
煤层煤岩柱状图(参见附录A所示)的比例尺应依煤层厚度确定,一般以1:10或1:20为宜。..

⑸ 井下掘进揭露断层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1)在断层相对较小且小于井下巷道的高度或煤层厚度时,其在巷道的揭露过程中很容易被发现,此时,可通过直观判定法来确定断层的具体位置。
(2)如果断层的实际落差较大且大于巷道高度及煤层厚度时,那么很难在巷道揭露的过程中准确判定出断层的位置,此时可采取以下方法确定断层位置:其一,采用煤岩层对比法来寻找断层,并对其产状加以判定。按照巷道揭露过程中煤层顶板的实际情况,确定揭露的岩石为煤层的顶板或是底板,以此来判定断层的具体位置;其二,采用标志层法确定断层的产状及其位置;其三,标高对比法。通过巷道前方及周围标高与迎头标高进行对比,借此来确定断层产状及其位置;其四,钻探法。通过在巷道的顶板或底板上进行钻探,可准确探查出断层的产状及其位置。
2.2 巷道过断层施工技术
(1)平巷过断层。在对井下水平巷道进行掘进的过程中若是遇到断层,可采取巷道转弯法来寻找断失煤层。具体方法如下:在水平巷道掘进到某一点时,突然发现煤层丢失,经过判定以后确认该断层为一条倾向断层。如果是在断层带岩石的压力较小,且没有瓦斯及水等威胁的前提下,那么可以沿着断层进行掘进,直至进入另外一盘煤层即可;如果是在断层带周围岩石破碎情况严重压力较大且存在瓦斯和水等威胁的前提下,那么就不能紧贴断层对巷道进行掘进施工,应当由巷道穿过断层并进入到另一盘岩层以后,拉开10m~15m的距离,然后再平行断层走向上通过挖掘石门寻找另一盘煤层。
(2)倾斜巷道过断层。在巷道掘进的过程中,当上山或是下山时遭遇断层,可采取改变巷道坡度法来寻找断失煤层。在过落差小于煤层厚度的断层时,如果断层落差较小,可采取挑顶和卧底相结合的办法寻找另一盘的煤层;如果断层的落差较大,为减少巷道挖掘并避免丢煤,则可以采用短石门进入到另一盘煤层当中。
(3)过大断层的方法。当掘进过程中遇到较大的断层时,如果断层附近的岩石呈现出松软破碎的状况,若是仍然采用常规的方法和支护措施是很难顺利通过该断层的,为了能够顺利通过,可采用注浆法对断层周围的岩石进行加固。具体方法为:在掘进至断层面10m左右的位置时停止掘进,并安装混凝土止浆垫,随后对迎头断层10m左右的范围内进行喷浆封闭即可。
2.3 过断层支护
过断层支护是确保安全掘进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采取以下几种支护方式:其一,当井下巷道内的顶板为基岩且完整稳定,而两帮为煤层时,可以采用矩形锚网喷支护;其二,当井下巷道全部位于岩层中,并且围岩比较稳定,可采取拱形封闭锚网的方式进行支护;其三,在巷道围岩发生异常破碎或是对顶托煤层进行施工时,应采用架棚支护;其四,对于架棚巷道可采用煤矿专用的11#工字钢制作成支架,棚间距可为1m的对棚或0.8m的单棚,在墁顶位置处铺设金属网,并进行可靠连接;其五,采用锚网喷支护过断层时,如果是由于卧底造成巷道过高时,应施工1~2排撑帮柱,这样有利于确保两帮安全稳定,避免折帮的情况发生;其六,当架棚巷道卧底时,可以采取棚下棚的方式进行支护,或是在原有的架棚支护不动的基础上,对棚腿进行固定,在卧底两帮然后用混凝土进行浇筑,以此来确保棚腿稳定。
2.4 注意事项
在掘进过断层破碎带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应遵循敲帮问顶的原则,并及时凿除悬矸位置处的危岩,同时应采用前探梁等临时支护技术;其二,应当尽可能减少空顶距离,并缩短围岩暴露在环境中的时间,最好是一次成巷;其三,应加大支护的强度和密度,如有必要可采用复合支护的形式进行支护;其四,若是断层带较为破碎,在爆破时应当控制好药量,这样能够降低对围岩结构的震动和破坏;其五,当煤层位于断层上方且顶煤较为破碎时,应当采用超前锚杆支护的方法避免顶煤层发生冒落;其六,应对构造变化带的地质详情进行仔细调查,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施工方法;其七,应合理使用防倒棚装置,避免倒棚冒顶引发安全事故。

⑹ 水平钻井工艺技术在晋城煤层气中应用实践

张正修1郭丙政2商敬秋1孙建平2黄尊灵1卢忠良1钟明1

(1.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 山东嘉祥 272400)

(2.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11)

作者简介:张正修,1956年生,男,山东省嘉祥县人,工程师,山东省煤田地质局二队队长,从事钻探施工管理工作。

摘要 煤层气水平井是增加煤层气井产量及降低开采成本的有效途径。在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晋城煤层气项目开发中,采用车载钻机,引用无线随钻(MWD)技术、综合地质录井方法成功实施了国内第一批15煤层水平井。煤层气水平井技术主要包括轨迹设计与控制、目标煤层着陆、储层保护、完井技术等。

关键词 水平井 煤层气 轨迹控制 钻井液

Practice for Application of Horizontal Drilling Technique in Jinche ng CBM Field

Zhang Zhengxiu1,Guo Bingzheng2,Shang Jingqiu1,Sun JianPing2,Huang Zunling1,Lu Zhongliang1,Zhong Ming1

(1.Team No.2,Shandong Bureau of Coal Geology,Jiaxiang 272400;2.China United Coalbed Methane CorP.Ltd.,Beijing 100011)

Abstract:Horizontal drilling in coalbed methane field provides an effective technique to both increase gas proction rate for single well and decrease the cost of development.Using truck-mounted drilling rig,together with the advanced wireless Measure-While-Drilling(MWD)tools and comprehensive geological logging methods,CUCBMsuccessfully drilled several horizontal wells,which is the first group of wells drilled in China and they kept hole extending within coal 15#.CBM Horizontal drilling technique mainly consists of well design,wellbore extending track inspection and control,landing in the goal coal seam,formation protection and completion method,etc.

Keywords:Horizontal drilling;CBM;extending track control;drilling fluid

1 概述

1.1 煤层气钻井的现状

据预测,我国煤层气的资源量居世界第三位,是煤层气资源大国。近两年,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油气及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煤矿重大安全事故的接连发生使地面开采煤层气的呼声日益高涨。鉴于上述情况,国家政策对煤层气开采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也因之得到了迅速发展。2002年前的10年时间内,全国共完成216口各类煤层气井,全部采用常规直井钻井技术。而2005年一年完成的工程量已超过了2002年前10年的总和,钻井类型也已向丛式井、造穴井及水平井、多分支水平井发展。

1.2 水平井是增加煤层气井产量的必然方向

在美国煤层气的开发中,水平井的施工及完井技术的成功使煤层气的产量大大提高,使美国的煤层气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分析我国煤层气的具体赋存条件,我国煤层普遍存在低压、低渗和低饱和的特性,一般采用直井压裂技术,单井产量在1000~3500m3/d。利用直井开发煤层气,存在占地多、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经济效益低等缺点,严重制约了我国煤层气开发速度。近两年,我国的煤层气钻井领域采用石油部门的钻井设备及石油水平井的钻井技术,利用美国先进的仪器设备及人员服务,成功地施工了多分支水平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工程造价较高,在我国快速推广有一定难度。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在实施潘河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和端氏项目多分支水平井的基础上,深入总结沁南地区钻井完井技术、压裂增产技术,针对15号煤层单井产能低的问题,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提出了在潘河示范项目区内利用水平井技术开发15煤的试验,以期掌握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层气水平井技术。因此,在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和山东煤田地质局二队的共同努力下,由山东煤田地质局二队负责关键设备的配套并组织施工,在晋城潘河示范项目区内15煤层中成功地实施了两口水平井(PHH-001,PHH-002),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达到了钻井设计目标。

2 设备选择

2.1 钻机选择

我国煤层气水平井主井眼井深一般在2000m以内。水平段一般不超过1500m。水平段超过1500m时,对设备要求高,施工难度加大,施工成本会大大增加。施工水平井,一般要选用顶驱能力在100t以上的钻机。国内目前施工水平井的顶驱钻机,最小能力250t,施工成本高。晋城地区煤层埋深较浅,3煤层埋深一般在300~350m左右,15煤层在400~450m范围内。根据我队现有设备的情况,选择了T130XD钻机。

T130XD顶驱车载钻机主动力760马力,名义钻井深度1900m(311mm井径,114mm钻杆)。提升能力60t,顶驱给进能力14.5t,扭矩12kN·m,车载空压机2.4MPa,排量38m3/min。钻台可升起2.41m,因此能够直接安装防喷器。

该钻机搬迁安装极为方便,提升、回转能力均能满足煤层气水平井施工的需要。该钻机既可使用常规钻井液钻进,也可使用空气钻井。特别是该钻机接单根用时很短,一般不超过1分钟,有效地减少了接单根时因停泵造成的井下复杂的几率。

2.2 随钻仪器选择

在实际施工中,采用不同角度的弯接头或弯螺杆钻进,RST-48型无线随钻系统的电子探管将井底参数通过泥浆传输至地面,远程计算机系统将泥浆脉冲进行解析后反馈给轨迹控制人员,轨迹控制人员通过采用滑动钻进、复合钻进、调整工具面、选择钻具造斜率等手段进行钻井轨迹控制。

2.3 专用钻具选择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了两种规格的单弯马达4根、两种规格的无磁钻铤4根、稳定器2根、随钻震击器1件以及加重钻杆4根。

3 水平井工艺技术

3.1 水平井的井眼轨迹设计

根据国内外施工水平井的经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在充分了解地质资料的情况下,设计剖面应尽量避开可能的复杂地层,缩短增斜井段的水平位移,缩短增斜井段的长度,减少增斜及水平段扭矩的摩阻。为了确保在预计深度进入靶区,增加可调节的稳斜段。

3.1.1 增斜段设计

15号煤层薄,结构相对复杂,轨迹控制中调整频繁、难度大,设计中要求做到:

(1)详细了解地质构造、地层倾角、可钻性等情况,结合邻井地质、钻井、测井资料、卡准煤层位置、准确地设计靶区。

(2)设计造斜率应适当低于动力钻具结合的造斜能力,缩短动力钻具定向钻井井段,增长导向钻进井段,确保井眼的平滑、安全。

(3)优化剖面结构,最大限度减少摩阻和扭矩,为后期水平段施工提供安全基础。

3.1.2 水平段的设计

掌握煤层的厚度、倾角、走向及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和地层的构造情况,尽量减少调整段。

对水平井的长度的设计,从理论上讲,水平段的长度越长越好,水平段长度的增加受到工程技术及煤层地质条件、煤质等多因素的限制,一般根据预测的施工长度及施工中遇到的具体情况决定水平井的最佳长度。

3.2 钻具组合

(1)直井段:一般选用塔式钻具组合。

(2)造斜增斜段:采用了单弯螺杆造斜。

(3)水平段:优化钻具组合,使用短无磁钻铤及无磁扶正器,缩短随钻测量仪器与钻头的位置距离,尽量选择造斜能力强的钻具组合,以便及时调整钻井轨迹。

在施工中,为保证井壁圆滑规则,减少工程风险,尽量增大复合钻进的比例。

通过两口水平井的实践,钻头+导向马达+无磁钻铤+MWD短节+抗压缩钻杆+钻杆的钻具组合,应用效果较好。

3.3 动力钻具选择

为了适合软及中硬地层,选择了中转速中扭矩马达。

3.4 钻头的选择

二开造斜段选择HJ517L钻头,三开水平段选择PDC钻头。

3.5 钻井液的选择

煤层气井施工时,煤储层保护极为关键。在本次钻井中,主要采用清水钻进,严格控制钻井液固相含量、比重,井内岩粉较多时,通过泵入高粘无污染钻井液排出岩粉,既保证了井内安全,又防止了储层污染。

3.6 轨迹控制技术

水平井的井眼轨迹控制技术是水平钻井成套技术中的关键环节,总的要求是具有一定的控制精度,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度,达到较稳、较快的施工水平。

3.6.1 弯马达的选择

根据轨迹全角变化率选择相对应的弯马达,见下表:

单弯马达造斜率

单弯马达的造斜率与地质构造及现场施工参数有关,不同的地层和施工参数造斜率不同,在实际施工中,选择马达的造斜率应大于设计造斜率。

3.6.2 着陆轨道控制

(1)着陆点应在水平预计点前部小于20m。

(2)着陆前下入LWD,对钻进地层进行自然伽马跟踪,通过气测录井、钻时录井、地质录井,确保着陆准确,并在煤层中钻进。

4 工程成果

PHH-001水平井共完成主井眼一个、分支井眼2个,完成钻井总进尺1678m,其中6寸井眼进尺1056m,15煤层段进尺1050m,现场评定煤层钻遇率93.1%。主井眼轨迹控制达到设计要求,分支井轨迹控制较差,但通过增加进尺,确保了该井控制面积。实际建井周期46.42d。

PHH-002水平井共完成主井眼一个、分支井眼5个,完成钻井总进尺2624m,其中6寸井眼进尺2047m,15煤层段进尺2030m,现场评定煤层钻遇率80.7%。实际建井周期33.67d。

5 经验与建议

通过两口水平井的施工,取得了以下经验:

(1)及时测斜、准确计算、跟踪作图是保证井身轨迹的关键。使用MWD能准确掌握井身轨迹的变化情况,使轨迹得到有效控制。

(2)在钻井过程中,随时观察扭矩、泵压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分析、解决。

(3)根据马达的使用特性和钻井要求,确保马达的排量和使用要求。按照马达的水平推力和钻压平衡图,选择最优的钻压,确保马达在平衡状态下工作。

(4)使用柔性钻具组合,以加重钻杆替代钻铤。

(5)正常钻进时,密切关注拉力变化,发现问题及时上提钻具或短起下。

(6)为保证在煤层中钻进,采用伽马值监测、气测录井、钻时及岩屑录井的综合分析手段,及时进行轨迹调整。

(7)15煤平均厚度只有3m左右,遇到地层突变时很容易穿到顶底板,由于水平井施工的特殊性,钻井轨迹不能很快调整到煤层中,会导致煤层穿透率降低,影响产能。因此合理布置井位、优化主井眼及分支井眼方位是水平井成功的关键。

在完井技术方面应尽快推广筛管完井技术,以保证水平井的稳定产能。

⑺ 地球物理测井包括哪些方法

油气田的地球物理法包括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物理测井。地球物理勘探已在前一节中做了介绍,本节将介绍地球物理测井方法,简称测井。

地球物理测井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地质勘探和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应用测井方法可以划分井筒地层剖面、确定岩层厚度和埋藏深度、进行区域地层对比,还可以探测和研究地层的主要矿物成分、裂缝、孔隙度、渗透率、油气饱和度、倾向、倾角、断层、构造特征、沉积环境与砂岩体的分布等参数,对于评价地层的储集能力、检测油气藏的开采情况、精细分析和研究油气层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常用的测井方法主要有电法测井、声波测井和放射性测井等。

一、电法测井不同岩石的导电性不同,岩石孔隙中所含各种流体的导电性也不同。利用该特点认识岩石性质的测井方法称为电法测井。电法测井包括自然电位测井、电阻率测井和感应测井等。

1.自然电位测井1)基本原理自然电位测井是根据油井中存在着扩散吸附电位进行的。在打井钻穿岩层时,地层岩石孔隙中含有地层水。地层水中所含的一定浓度的盐类要向井筒内含盐量很低的钻井液中扩散。地层水所含的盐分以氯化钠为主,钠离子带正电,氯离子带负电。由于氯离子移动得快,大量进入井筒内钻井液中。致使井内正对着渗透层的那段钻井液带负电位,形成扩散电位。而这种电位差的大小与岩层的渗透性密切相关。地层渗透性好,进入钻井液里的氯离子就多,形成的负电位就高;地层渗透性差,氯离子进入钻井液里就少,形成的负电位就低。因此,含油渗透层在自然电位曲线上表现为负值,而不渗透的泥岩层等则显正值(图3-2)。

图3-8判断油气水层的测井资料综合解释

另一方面要对测井以外的资料(如该井的钻井、地质和工程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搞清楚油层、气层和水层的岩性、储油物性(孔隙度和渗透率)、含油性(含油饱和度、含气饱和度或含水饱和度)等。

思考题

1. 什么叫油气田?什么叫含油气盆地?

2. 区域勘探和工业勘探分别可划分为哪两个阶段?

3. 地球物理勘探法主要包括哪些方法?简述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

4. 地球化学勘探法的主要原理是什么?具体包括哪些方法?

5. 地质录井包括哪些方法?

6. 地球物理测井主要包括哪些方法?分别主要有哪些用途?

7. 简述声波测井的基本原理。

⑻ 煤层气录井技术规范

1.总则

为规范煤层气录井管理,提高煤层气录井应用水平,满足煤层气勘探开发需要,特制定本规范。

煤层气录井包括煤层气井钻井过程中进行的地质录井、气体录井、工程录井以及为评价煤层气层而进行的其他录井。

2.录井设计

2.1 录井设计以地质录井和气体录井为重点,视具体情况可要求工程或其他录井项目。气体录井在煤层气井中应以常规气测为主。

2.2 录井设计包括:基础数据、钻探目的和要求、预计钻遇地层及目的层特征、完钻层位及完井方式、录井项目及要求、录井资料整理及要求、录井施工作业的必要条件和要求、安全与环保要求。

2.3 探井地质录井设计满足:煤层识别和划分、煤岩特征描述、煤层含气性及物性评价、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分析化验、构造及沉积环境分析。

2.4 探井地质录井项目中应保证钻时录井、岩屑录井,根据需要进行钻井取心录井、井壁取心和荧光录井等。

2.5 开发井地质录井应重点做好目的层识别和煤层划分,录井项目保留钻时和岩屑录井即可,特殊需求可加钻井取心录井。

2.6 在目的层(主要煤层)取心必须采用快速封闭式绳索取心工具。从割心到取心内筒离开井口时间,煤层埋深小于1000m的不超过25分钟;1000~2000m的不超过40分钟;大于2000m的不超过60分钟。从取心内筒离开井口到煤心装入解吸罐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

2.7 分析化验样品的选样和分析由煤层气专业实验室完成。

2.8 气体录井可以连续测量钻井液中烃类气体及其组分含量变化。

2.9 气体录井主要应用在探井和个别取资料的开发井中,并且以常规气测为主,特殊情况下可应用综合录井技术。

2.10 气体录井设计应满足:煤层气中全烃显示特征分析、煤层气中烃组分特征分析、非烃类气体的组成特征分析、煤层含气性定性评价。

2.11 气体录井项目应保证随钻气体检测、后效气体检测和热真空蒸馏分析。

2.12 对于含有硫组分的煤层,根据具体情况安装硫化氢传感器。

2.13 煤层气井工程录井主要指钻井液、钻井参数的录取以及工程事故预报。

2.14 其他项目录井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在井喷、井涌、井漏等特殊条件下,要做好详细记录,并分析原因。

3.录井资料采集

3.1 钻具管理要清楚,钻时录井密度(间距)为1m1 点,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密。

3.2 岩屑录井严格按迟到时间定点取样,逐包定名,分段描述。煤屑描述内容包括质地、光泽、染手程度、含有物、可燃性等。

3.3 钻井取心录井应做到卡准率高,取心层位和深度准。煤心出筒要及时做含气试验。煤心描述内容包括颜色、条痕、光泽、断口、硬度、密度、脆度、煤岩组成、结构、构造、煤层裂隙以及含气性等。

3.4 荧光录井应做到岩屑逐包进行荧光湿照、滴照,储层逐包进行系列对比分析;岩心全部进行荧光湿照、滴照,储层按产状进行系列对比分析。

3.5 随钻气体检测中烃类气体检测应包括全烃和组分;非烃类气体检测应包括二氧化碳、氢气、硫化氢等。

3.6 后效气体检测应循环钻井液一个周期以上。钻遇煤层或气体显示后,每次起下钻均应循环钻井液,进行后效气测录井。

3.7 热真空蒸馏分析在目的层之前应进行两次,一次为钻井液基值样品分析,另一次为进入目的层之前50m内样品分析。进入目的层后每12小时或100m之内应进行一次分析。气测出现明显的异常应取样进行分析,钻井取心每筒取样一次进行分析,完钻后循环钻井液进行一次分析。

3.8 对于欠平衡钻井,在气液分离器之后排气管线上加装气体检测流量计和取样口,测量气体流量,按要求取样注入色谱仪进行分析。

3.9 煤层气井中钻井液参数录取应包括密度、黏度、失水(滤失)量、含砂量、切力、氯离子。非目的层24小时或进尺100m进行一次测量;目的层8小时或进尺50m应进行一次测量。

3.10 工程参数的录取应包括井深、大钩负荷、转盘转速、转盘扭矩等。

3.11 特殊条件下(井漏、井喷、井涌)的地质录井应详细记录事件发生的层位、井深以及事件过程,并分析原因。

4.录井资料整理

4.1 录井资料整理应包括岩屑、岩心描述等原始记录和完井报告的填写及录井综合图的绘制,还应对煤层含气性进行录井综合解释。

4.2 重点探井目的层应保留一份永久岩屑样品,其他探井根据需要确定岩屑保留时间。

4.3 探井岩心全部进行永久保存。

4.4 地质录井原始记录项目应包括录井综合记录、岩屑描述记录、钻井取心描述记录、套管记录、煤层气显示统计表、钻井取心气显示统计表、井斜数据等,以及随钻岩屑录井图(1∶500)和随钻岩心录井图(1∶100)。

4.5 气体录井原始记录项目应包括钻井液热真空蒸馏气分析记录、后效气检测记录、气测异常显示统计表和色谱记录长图等。

4.6 煤层气录井报告应包括概况、录井综述、地质成果、结论与建议和报告附表等。

4.7 综合图应包括录井综合图(1∶500)和岩心录井图(1∶100)。

4.8 煤层解释按煤层气层、含煤层气层划分,其他储层参照常规油气层解释。

4.9 录井解释成果应保证准确性和及时性,并及时提出下一步试气建议。

4.10 开展多井录井评价工作,提高单井录井解释准确度和对煤层气整体认识的能力。

4.11 加强井间储层参数的录井解释与评价,提高煤层气录井资料在地质建模和煤层气田描述中的应用水平。

5.录井资料质量

5.1 一类资料考核指标为:钻达设计目的,圆满完成地质任务;资料全准率100%,按设计要求取全、取准各项地质资料;煤层气显示发现率100%,不漏煤层气显示;煤层气层解释依据充分,并有综合分析,与试气结果吻合较好;钻井取心层位卡准率90%以上,剖面符合率不低于90%;各项原始资料、完井资料、数据、图幅等差错率小于0.3%,数据库和电子文档差错率小于0.01%。

5.2 二类资料考核指标为:基本钻达设计目的,较好地完成地质任务;资料全准率100%,按设计要求取全、取准各项地质资料;煤层气显示发现率100%,不漏煤层气显示;煤层气层解释依据充分,并有综合分析,与试气结果吻合较好;钻井取心层位卡准率80%以上,剖面符合率不低于80%;各项原始资料、完井资料、数据、图幅等差错率小于0.5%;数据库和电子文档差错率小于0.03%。

5.3 不合格资料界定为:凡不符合二类资料标准者,须经整改达到二类资料标准方能上交;凡无法整改补救或因责任事故造成漏取资料者,为不合格资料;凡有漏掉煤层气显示,漏取、漏测地质资料或丢失、伪造原始资料者,为不合格资料。

⑼ 地质研究方法

煤层顶板稳定性预测构造解析法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①对矿井构造、构造应力场、煤层顶板岩性分布规律、顶板岩体力学特征等主要因素的研究; ②结合矿井采掘工程条件综合分析相关因素,预测煤层顶板稳定性。

煤层顶板构造评价是煤层顶板稳定性评价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子系统。顶板构造评价子系统的确立需要在采集有关顶板构造参数的基础上,建立顶板构造参数库,发现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确立评价方法和技术。矿井地质条件评价和矿井地质构造评价方法,多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定性参数平分 ( 给定权值) 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判。而更多见的是用某些指数对顶板进行分区评价。以顶板岩石沉积结构构造及结合岩石力学特征为主体的研究,也是煤层顶板稳定性评价和煤层构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煤层顶板砂岩分维及与岩石力学性质相关性的研究,是顶板稳定性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和新方法。对于煤矿小型地质构造的研究,自 20 世纪 80~90 年代以来,除了地球物理勘探中三维地震技术有重要突破并解决了煤矿开采的疑难问题外,在地质研究方面几乎没有新的进展。作者曾提出用构造 - 地层分析方法作为小型构造预测和评价的方法之一,但这一方法没有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经过理论探讨和实践,我们认为煤层顶板构造稳定性分析及评价可按 ( 图5.1) 思路进行。

顶板构造研究从第一层次上看,主要是考虑 3 个方面 ( 参数) : 顶板地质构造、顶板沉积 ( 岩石) 参数、顶板岩体结构及岩石力学 ( 参数) 。在第二层次的参数或指标可以设立 10 余项内容,这些参数分别进行采集和分类。第三层次的参数是具体的实测指标,是顶板构造稳定性最多、最具体、最真实的数据,需要认真收集和整理,有些参数需要采样测试,而且要在研究区内具有相对均匀的分布。在参数采集和大量整理有关顶板构造及其相关参数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性分析。其方法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也可以采用其他数学方法。

目前,在地理信息系统 ( GIS) 基础上进行开发、定量评价煤层顶板构造稳定性是最新的方法和技术。GIS 是建立在统一地理坐标基础上的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它是集地理数据采集、管理、查询、计算、分析和可视表现为一体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勘察、生产过程中获得的煤层顶板稳定性评价相关基础资料和数据,无论是钻孔点源资料,还是生产巷道的线状资料或是工作面的面状资料,其空间分布以及属性都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基于 GIS,可以建立煤层顶板稳定性评价模型,该模型利用 GIS 强大的分析和成图功能,进行煤层顶板稳定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以图的形式表现出来。目前常用的 GIS 系统一般均具有可开发性,针对煤层顶板稳定性评价系统的要求,通过二次开发及接口技术对GIS 系统分析处理功能的扩充,从而实现复合分析功能。

图5.1 煤层顶板稳定性分析评价体系

⑽ 地质录井部分标准图例有哪些

一、颜色标准图例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