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块段怎么圈连块段

地质块段怎么圈连块段

发布时间: 2021-01-26 06:30:28

Ⅰ 什么是储量块段管理

块段,就是按不同地质条件划分矿体的编号。
储量块段就是块段的储量专。
储量块段管理 就是储量管属理,是三级矿量和保有储量的管理。
储量块段管理这种提法似乎不科学,不这样讲啊。不知您从事什么,具体指的是?俺的邮箱fjbdmklwg@sina.com

Ⅱ 地质勘查阶段名称和块段资源储量名称问题

建议将“勘探”阶段的名称改为“精查”。其原因,一是“勘探”一词与预查、普查、详查在汉语的词法中属于不同的词族,这一词族的词根是“查”,故精查符合语法规则,而“勘探”一词则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二是由于“勘探”一般是泛指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的探矿工程,如钻探、地震、电法等;以往人们习惯性的称谓是“地质勘探”,如1987年全国储委颁发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因此将“勘探”作为一个勘查阶段的名称有所不妥。

鉴于国际惯例通常将与勘查阶段相对应的资源量用词组称谓,如联合国分类框架将踏勘阶段的资源量称为“踏勘资源”,将普查阶段的资源量称为“推测的资源”,将一般勘探阶段的资源量称为“推定的资源”,将详细勘探阶段的资源量称为“确定的资源”。因此,块段级别的名称用符号代表是恰当的。再加之,A、B、C、D的块段分级符号,简单明了,可靠程度的级序清楚准确,在我国已沿用了约半个世纪,且已约定俗成,以保留为宜。而现行分类标准规定的块段名称“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与国际惯例不符,还因“探明的”与“查明矿产资源”中之“查明”词义相近,与“控制的”一词差异不明显;而“预测的”又容易与《分类标准》颁发前“矿产资源预测”的资源量相混淆。故还是使用A、B、C、D作为块段级别名称为好。

Ⅲ (三)几点说明

1.关于在常规铀矿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中采用最多的地质块段法

1)地质块段法。该法的特点是方法简便,可按实际需要估算矿体不同部分的资源储量,并对矿体的形态、探矿工程的多寡和钻孔偏离勘探线的远近无太高的要求。此法原理是将一个矿体投影到一个平面上,根据矿石不同的工业类型、品级、控制程度和其他特征将一个矿体分为若干个板块体,即块段,然后对每个板块用算术平均法(品位用厚度加权法)使其成为一个等厚等质理想化的板块体而求出其资源储量,各块段储量之和即为矿体储量。地质块段法按其投影方向的不同分为垂直纵投影法、水平投影法和倾斜投影法3种。选择用哪种投影法的主要依据是主矿体或大多数矿体的倾角。铀矿地质界一般以倾角30°和60°为分界线,大于60°用垂直纵投影法,60°和30°之间用倾斜投影法,小于30°用水平投影法。铀矿大多以陡倾角和缓倾角为主,因此倾斜投影法很少用。

2)估算的主要操作程序。对工程中的刻槽取样、辐射取样(按取样线)资料和钻孔伽马能谱测井资料依规定的沾光、组合原则进行整理计算,组合成一段段符合工业要求的矿段,如有双壁取样的工程或在规定需合并处理间距内的工程(含钻孔),对同一矿体的矿段应合并成一个工程的矿段参数,此即被称为某矿体在某工程中的切穿点参数。在钻孔剖面图、取样平面图或其他辅助图件上,根据矿化部位、矿化特征、矿化段所处之岩性及构造等地质因素试圈连矿体(需反复多次研究、对比)。把试圈连入某矿体的所有切穿点投上垂直纵投影图或水平投影图,按矿体圈连外推原则圈定矿体投影边界,再反复审视其形态、工程对矿体连续性的控制程度及各种成矿地质因素,审慎确认边界后根据需要最后划分块段线,并估算出各块段资源储量。

3)有关应用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储量的几个问题。一是,通过探采对比,对引起资源储量大增大减的思考。我国南方的热液型铀矿,不论哪种类型,大多以陡倾的群脉状产出,常无或少出现主矿体,中、小矿体资源储量往往占矿床的80%~90%,以相山铀矿田为例,根据对相山多个矿床开采资料的统计,中、小矿体走、倾向长仅二十几米,一般50米×50米的勘探网度难以全部揭露或能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对于这种矿床在勘探程度、勘探手段以及资源储量估算的方法、原则等方面都需要认真总结,提出新的思路。二是,探采对比发现的由资源储量估算处置不当所造成资源储量大增大减的问题。①对矿床或矿体中出现的特高品位的处理一定要慎之又慎。×××矿床,高品位样品多,且分布有一定规律又有坑道控制,由于没有经验,按常规定出了特高下限,结果事实证明特高下限定低了,处理也欠妥,使矿床采出金属量大增。②××矿床,对控矿因素研究不够,套用矿田内其他矿床的连矿、外推原则,结果开采发现矿体规模都很小,矿床采出量仅为提交储量的1/3。③矿田大多数矿床的金属采出量大于所消耗的地质储量,主要原因是矿体都为脉带状,走、倾向长度二十几米,50米×50米的钻孔间距无法揭露出全部矿体。而矿体埋藏又较深,钻孔无法再加密。在连矿时又规定切穿点间距大于50米的两工程原则上不能相连,这样开采时由于大量发现新矿体,储量大幅增加就成为必然的了。

2.有关工业指标等其他问题

1)工业指标中的品位指标如何使用。新规范9.1.1条已有阐述,铀矿预查、普查阶段可用同类型矿床类比的指标或附录B提供的一般工业指标。详查、勘探阶段结合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对矿体进行多方案反复试圈、比较后确定工业指标。需补充说明的是,圈连矿体,估算资源储量时的起始指标仍可用附录B的一般工业指标。

2)铀矿勘查工作中样品或测井矿段的沾光组合。预查、普查及详查、勘探阶段在未确定工业指标前,仍可用过去常用的原则进行(地质块段法)沾光组合。详查、勘探阶段确定工业指标后的沾光组合,则应以新的指标来重新进行。此时可沾光组合的边界品位可用原指标,也可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与确定工业品位一样确定边界品位指标。或者只在工业样品间(含内部小于夹石厚度的非工业样品)沾光组合,不再设边界品位,也即“单指标”圈矿。

3)工业矿体圈连中需考虑的因素。矿体圈连除考虑与成矿有关的地质特征外,最关键的有两条:一是确定可连矿的控矿最大工程间距,确定间距取决两个因素:①对矿体大小的研究、认识程度,有条件时可与已采的同类型同特征同规模的矿体参比,②考虑勘查各阶段要求查明矿体连续性的程度;二是如果始终保留双指标,那么矿体内及边缘的后备(原来的老工程)工程如何圈连要考虑新规则。另外,若控矿钻孔严重偏离勘探线,在钻孔剖面制作时,就要考虑把钻孔分段投影到其距离最近的剖面上。

4)脉状矿体外推的原则。从开采情况看,我国南方热液脉状铀矿体都受断裂、裂隙控制,一般矿床为突然尖灭,很少渐变尖灭,因此资源储量估算时外推都用平推,不用尖推。相山铀矿田有限无限外推长度都采用略小于实采中、小矿体平均长度的1/2。矿体圈连中的“穿靴戴帽”,规范9.9.2条有明确规定,但采用单指标(只用最低工业品位)时矿体外推就不存在“穿靴戴帽”;若采用双指标,工业矿体内出现含边界品位样段的控矿工程,用贫化处理计算矿体参数后矿体仍达工业要求,最好包容在矿体内,因为这类矿段开采时不易剔除。矿段为边界品位的工程出现在工业矿体边缘,就会出现外推部分矿块的“穿靴戴帽”情况,这样的矿块可划作一个块段,降低其经济类别而单独估算。5)化学分析的内外检。任何样品分析、测试的内外检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分析、测试结果的质量。核工业地质系统样品分析、测试等质量应严格按有关的核行业标准执行。

Ⅳ 资源量估算

由于资源量估算涉及的图件较多,在此仅介绍阳山金矿资源量估算方法及估算结果,有关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见武警黄金第十二支队2007年提交的《甘肃省文县阳山矿带安坝矿段南部金矿普查报告》。

5.1.1勘探类型和工业指标

矿床受构造严格控制,矿体呈脉状,沿走向和倾向品位和厚度变化小,较稳定,故阳山矿带305,314,360,311矿脉主矿体勘探类型确定为Ⅰ勘查类型。

工业指标的确定:根据DZ/T0205—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附录E.1岩金矿工业指标参考表,确定阳山矿带资源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为

边界品位:1×10-6

最低工业品位:3×10-6

矿床平均工业品位:5×10-6

最低可采厚度:0.80m;

夹石剔除厚度:2.00m;

当矿体厚度低于最低可采厚度而金品位比较高时采用米·克/吨值。

5.1.2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

5.1.2.1矿体圈定原则

按工业指标并结合本矿区的地质规律(构造性质、产状、蚀变、矿化特征)圈定和连接矿体。

厚度达到0.80m、品位大于等于1×10-6的单工程均圈入矿体。原则上达到边界品位以上的样品圈入矿体,当因带入低品位样品而使块段品位低于最低工业品位时,削减边缘样品使其达到工业要求。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样品必须从中予以剔除。厚度小于最低可采厚度时,按米·克/吨值进行圈定。

矿体的连接是在单工程圈定矿体的基础上对同一构造矿化带中各工程对应的矿体进行直线相连。

品位小于3×10-6连续成片的工程单独圈定为低品位矿体或矿块。

5.1.2.2矿体外推原则

单工程一个见矿,相邻工程无矿,以两工程间距的1/2(但不超过100m)外推;当矿体沿走向或倾斜方向在见矿工程外无工程控制时,按探矿工程间距的1/4外推,Ⅰ勘查类型矿体(305,314,360,364,311脉主矿体)沿走向外推100m、倾向外推80m,其他矿体沿走向、倾向均外推50m;品位小于3×10-6的边部工程、厚度较小时(<1.00m)不外推;以米·克/吨值圈定矿体边界的不外推。

5.1.2.3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及依据

工作中使用勘探线对矿体进行控制,以钻探为主,槽探为辅,坑探验证等探矿手段控制矿体在三维空间的展布,工程分布及密度基本均匀,因此,选择地质块段法在1:1000至1:2000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资源量估算。

5.1.2.4块段划分

根据GB/T1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划分。安坝矿段主矿体形态简单,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厚度较稳定,矿体规模大,矿区勘查采用Ⅰ勘查类型,勘查网度是400m×(320~400)m。在314-Ⅰ矿体中,坑道与地表工程相连,估算(332)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05-Ⅰ,314-Ⅰ,360-Ⅰ,364-Ⅰ,311-Ⅰ等矿体地表工程走向上外推50m,深部工程走向上外推100m,斜深外推80m,估算(333)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其他矿体的品位、厚度不稳定,规模较小,采用Ⅱ勘查类型,见矿工程一般走向和斜深外推50m,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或预测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4)。

块段的划分是根据资源量类别,结合矿体内的工程分布,依据矿体现有工程控制实际达到的网度,原则上主矿体按Ⅰ勘查类型探矿工程间距400m、其他矿体按Ⅱ勘查类型最大间距200m划分块段,仅有少量工程控制的小矿体作为一个矿块:①以勘探线上工程的连线作为块段边界线;②同一块段内矿体产状基本一致;③同一块段内矿体连续,没有明显断层错动;④同一块段内为同一资源量级别。

块段编号:方法是按各自矿体根据资源量类别,上下为同一块段,从左到右,统一顺序编号,如305-Ⅰ-1。

单个块段原则上以两剖面线间上下两个工程控制的范围划分,即按各级资源储量的基本网度划分块段(333资源量的圈定以200m×200m的网度,334资源量以400m×(200~320)m的网度)。

块段划分原则:同一块段内矿体产状基本一致;同一块段内矿体连续,没有明显断层错动;同一块段内为同一资源储量级别;矿块形态为比较规则的几何图形。

5.1.2.5参数的确定

(1)面积测定

块段面积是利用Map GIS软件直接在1:1000至1:2000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测定。

(2)平均品位计算

单工程(穿脉或样线)平均品位:用圈入矿体的样品品位以样品长度加权求得。

块段平均品位:用块段中的各单工程投影厚度、平均品位加权求得。

矿体平均品位:用矿体金属量与矿石量的比值求得。

特高品位确定及处理方法:确定特高品位的原则,以矿体平均品位6倍为特高品位下限值。处理方法采用包括特高品位在内的该工程的平均品位代替特高品位,计算该工程的平均品位。

(3)矿体厚度计算

单工程矿体厚度:采样方式相同时,将圈入矿体的样品长度之和按矿体产状、样线方位和勘探线方位等相互关系换算成真厚度、纵投影厚度(水平投影厚度);采样方式不同时,则将每个圈入矿体单样根据其影响因素换算成真厚度、纵投影厚度后,相加求得单工程矿体厚度。

样品厚度计算公式:

d水平=L×(cosθ×ctgα±sinθ×siny)

d=d水平×sina

d纵投影=d水平÷cosφ

式中:L为样长(组样长);d水平,d,d纵投影分别为样品的水平厚度、真厚度和垂直纵投影厚度;θ,a,γ,φ分别为样线与铅直线之间的夹角(样线与矿体倾向同向时,θ取正值;反向时,θ取负值)、矿体倾角、矿体走向与采样面(孔向)夹角和矿体走向与投影面夹角。

块段平均厚度:块段的各单工程平均厚度用算术平均法求得。

矿体平均厚度:组成矿体的各块段平均厚度用算术平均法求得。

(4)体积质量(体重)

由于目前311脉群所采体积质量(体重)样品数量不足,其代表性不强,故311脉群体积质量(体重)的大小参考360脉群的小体重值:平均值(2.66 t/m3)参加资源储量估算。

阳山矿段、葛条湾矿段矿脉体缺少系统的小体重资料,故其体重值暂采用305脉群的体重值2.52g/cm3

5.1.2.6矿体的合理圈定

矿体的圈定和推定,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1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为依据。矿体的圈定严格按工业指标并结合本矿区的地质规律(构造性质、产状、蚀变、矿化特征)来圈定和连接矿体。原则上达到边界品位以上的样品圈入矿体,当因带入低品位样品而使工程品位和块段品位低于最低工业品位时,可以削减边缘样品使其达到工业要求。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样品必须从中予以剔除。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时,按米·克/吨值进行圈定。

矿体的连接是在单工程圈定矿体的基础上对同一构造矿化带中各工程对应的矿体相连,一般用直线。

矿体的外部边界圈定是按工业指标并结合地质规律,即构造性质、产状、蚀变和矿化特征圈定矿体,按工程从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1×10-6)的样品圈起。当因带入低品位而使工程品位低于工业品位时,削减边缘样使其达到工业要求。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从中予以圈出,对矿体的厚度小于最低可采厚度,按厚度与品位乘积的米·克/吨值圈定。

单工程一个见矿,相临工程无矿,以两工程间距的1/2外推;当矿体沿走向或倾斜方向在见矿工程外无工程控制时,按探矿工程间距的1/4外推;以米·克/吨值圈定矿体边界不外推。

5.1.2.7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金属量计算方法:

金属量=S(纵投影面积)×M(投影厚度)×T(体重)×C(平均品位)。

共估算(332)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4 267kg,平均品位为5.89×10-6,(333)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223 311kg,平均品位为4.93×10-6,(334)预测的内蕴经济资源量80 489kg,平均品位为4.31×10-6,矿带(332+333+334)资源量为30 8067kg,平均品位为4.76×10-6,各矿段矿体详细计算结果见表5.1。

Ⅳ 进行储量估算时,矿体地质块段划分依据一般有哪些

块段是矿体资源/储量估算的基本单元。资源/储量类别、矿体特征、勘查手段、块段边界等项因素,在块段划分时应综合考虑。
(1)资源/储量类别:同一块段资源/储量类别应相同。
(2)矿体特征:同一块段工业品级应相同(故要求各工程工业品级应尽量相同,每个块段允许携带一个低品位矿工程,但应保证块段平均品位达到块段工业品位要求);矿石体重应相同;块段形态较规则;矿体厚度、产状较稳定。
(3)勘查手段:块段两侧边界线上的勘查工程类别应基本相同。 上述三项中的类别、品级、体重、手段的同一性,是块段的基本属性。
(4)块段边界:块段边界一般以工程连线为分界线。但有例外:①矿体边部以外推边界为块段边界;②个别块段边界是两工程中点的连线;此时的两个工程,一为工业矿,一为低品位矿,在剖面图上两者互为对角线连接,但在垂直纵投影图上取中点的连线作为块段边界(类似于1/2板推);③矿体被断层错断时,矿体厚度的中心面与断层上下盘的交线应作为块段边界;此时的矿体重叠或缺失,会造成块段边界的重叠或分离,需特别注意;④剖面法是以剖面线(而不是工程连线)为块段边界,偏离的工程垂直于剖面线的投影点可作为边界基点。 (5)垂直纵投影图上块段的划分:是在矿体连接基础之上进行的;首先连接矿体外围见矿工程,以确定矿体内部边界,然后外推以确定外部边界。然后依据上述原则逐步确定各块段边界。

Ⅵ 矿产储量计算方法有那几类还有矿体的圈定主要有哪些规定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方法应根据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赋存状版态、勘查工程的分布情况等权因素进行选择。
储量计算方法有传统几何法(包括垂直剖面法、水平断面法、地质块段法等)、地质统计学法(包括:普通克里格法、协同克里格法、泛克里格法、随机克里格法、指示克里格法、宏观克里格法等)、其它方法(包括:距离反比法、SD(标准偏差)法等)。

一般最常用也最简单的方法是:地质块段法。

可参考相应矿种的勘查规范资料。此处仅以铜铅锌银镍钼的勘查规范为例。

Ⅶ 请各位前辈教教我。我一直弄不清楚煤矿算工业储量的时候,用的地质块段法,是怎么算面积的,具体点最好。

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面积用的水平投影面积或立面投影的面积。实际上是在储量计算图上直接圈定量取,然后,平面投影图除cosA(A是倾角),立面投影图除sinA(A是倾角)

Ⅷ 矿体( 块段) 面积测定

矿体面积的测定通常是在剖面图、中段地质图、纵投影图等各种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图上对已圈定好的矿体和划分好的块段面积进行测定。其测定方法有以下几种。

1.求积仪法

此法是测量矿体面积中用得最多的方法。主要用于测定矿体形态不规则,边界线由形态复杂的曲线构成的面积。常用的求积仪为定极求积仪。具体测量方法,参见仪器说明书。

2.曲线仪法(平行线法)

曲线仪是一种测量曲线长度的仪器。也可用其间接测量面积。作法是用透明纸一张,上面等间距(如1cm)画有一系列平行直线(图8-10),将其蒙在所测图形上,然后用曲线仪测出图边界内所截所有平行线总长。直线总长乘以平行线间距,并按比例尺换算即得所测图形之面积。当平行线间距为1cm时,所测直线总长即为所测图形面积。

精度要求越高,则平行线间距应该越小。实际测量时,为了精确可改变位置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图8-10用曲线仪在透明纸上测量面积

图8-11用透明纸法测量面积

3.方格纸法

在透明方格纸上,选择一定大小的方格(边长为1cm或0.5cm),并在方格中心或角点上用小点作标记,然后将其蒙在所测的图形上数出图形边界内的点数(即方格数),如点落在边界上只算半点,这样就可换算成面积,如果小方格边长为1cm,待求面积的点数,也就是以平方厘米计的面积数(图8-11)。

精度要求越高,则每个方格的边长应越小。为了提高精度可在不同位置测定三次,求其平均值。此法简便易行,应用极广。

4.几何法

此法主要用于矿体(块)面积呈规则几何图形时,将欲测面积划分若干三角形、矩形或梯形后,用几何公式计算面积。

5.计算机MAPGIS制图面积计算法

现在提交资源基本是提交电子文档,而制图软件要求统一为MAPGIS软件,利用矢量化后的区文件可直接获得造区后的剖面矿体或平面矿体面积。

6.纵树法

纵树法实质就是解析法。是由勘探工程原始数据直接求得起算数据。适用于多边形面积,尤其是形态复杂时工作效率比图解法高。它利用计算机将求差、求积及求和的步骤连续进行,速度快、效率高,方法本身有计算,有检查,准确度高,方法也容易掌握。

Ⅸ 如何使用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且划分级别

1. 根据所划分的块段,计算块段截面积,然后得到两个截面积的平均值,这里专截面积的平均属值根据两个截面积大小有不同的公式。
2. 然后用截面积的平均值乘以两个截面积之间的距离,从而计算出来体积。
3. 体积乘以比重,矿石量就出来了。
4. 通过计算块段内的已知样品,这里往往采用样长加权的方法来计算样品的平均品位,同时做一下特高品位处理,国家规范里面有很详细的做法要求,可参考。
5. 用矿石量乘以平均品位,资源量就出来了。
6. 划分级别可以根据工程控制程度来做,同样的在国家规范里面也有相应的论述。

以上只是简单的步骤,只做一般性的参考,详细的还需要按照规范一步一步去实施,否则得不到认可,最后还是错的。

Ⅹ 地质大块段和地质小块段法计算储量有什么区别

大块段计算的比较模糊,准确性不高,块段越小准确性越高。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