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都有哪些

地质都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1-01-25 18:07:53

❶ 地质院校有哪些

原来的福建地质学校和赣州地质学校也不错,不知道还存在。

❷ 地质有哪些种类

如以下10种:
1.研究地球物质组成—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等;
2.研究地版壳运动及地表权形态特征的学科—动力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地貌学等; 3.研究地壳的演变历史的学科—动力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地貌学等;
4.研究地球物理场的学科—地球物理学;

5.研究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和分布规律的学科—水文地质学等;
6.研究各种工程建筑地基的地质条件的学科—工程地质学等;
7.研究某种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的学科—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等;
8.研究勘探矿床的技术方法的科学—找矿勘探地质学、勘查地球物理学、勘查地球化学、探矿工程
学等。
9.研究防范自然灾害、保护和利用自然环境方面的学科—环境地质学、地震地质学、旅游地质学等;
10.研究天体地质的学科—宇宙地质学、遥感地质学等。

地质灾害都有哪些种类

地质灾害的种类有:

1、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2、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3、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

4、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

5、地裂缝:地裂缝是累进性发展的渐进性灾害。按其成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内动力形成的构造地裂缝,如地震裂缝、基底断裂活动地裂缝、隐伏裂隙开启裂缝等;另一种是非构造型,即外动力作用形成的地裂缝,如松散土体潜蚀地裂缝黄土湿陷地裂缝、膨胀土胀缩地裂缝、滑坡地裂缝等。

(3)地质都有哪些扩展阅读:

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质沉降,如此等等。

❹ 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哪些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全,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管理司等,1998)。它们是:

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4)地质都有哪些扩展阅读:

在所有的地质灾害中,除地震灾害外,崩、滑、流灾害是最为严重的,其以分布广、灾发性和破坏性强,具有隐蔽性及容易链状成灾为特点,每年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另外,土地沙(漠)化、地面沉降和水土流失等缓变型地质灾害发展迅速,危害愈来愈大,成为令人担忧的地质灾害。

从“成灾”的角度看,中国地质灾害的区域变化具有比较明显的方向性,即从西向东、从北向南、从内陆到沿海地质灾害趋于严重。这是因为虽然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地质灾害几乎覆盖了中国大陆的所有区域,但由于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使不同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和破坏程度显著不同。

东部和南部地区,人类活动频繁而又剧烈,区内人口稠密,城镇及大型工矿企业、骨干工程密布,因而,一方面,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则损失惨重,另一方面,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展。而西部北部地区,虽然地质灾害分布十分广泛,但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程度低,所以危害和破坏程度相对较低。

调查表明,凡是人口密集,工业发达地区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质灾害正由自然动力型向人为动力型发展,由点状向带状、树枝状、片状发展。

❺ 地质构造和地形都有哪些

地貌是依据地表组成物质与地质作用分类的,而不是根据地质构造分类的,根据组成物质分有黄土地貌、风沙地貌、花岗岩地貌等,根据地质作用可分为冰川地貌、流水地貌、海蚀地貌等

❻ 地质构造有哪些

川滇藏交界处最显著的地质构造是攀西大裂谷

地质构造是地壳或岩石圈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权其相互结合的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简称构造。
它是研究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式的依据,有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之分。
原生构造指岩石或岩层受内力或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原始状态和面貌,如层理(沉积岩中的成层构造)等。
次生结构指各原生结构的变形和变位,如次生的褶皱、断层、裂谷、俯冲带等。
地质构造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的如岩石圈板块构造,小的如矿物晶粒的变形等。

❼ 地质分类有哪些地质分为什么类型

(1)标准地质剖面:如中国最古老的岩石——辽宁鞍山白家坟花岗岩;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等。

(2)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世界奇观——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等。

(3)地质构造形迹: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等。

(4)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如安徽黄山奇峰;澎湖列岛的地形景观等。

(5)特大型矿床:如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内蒙古白云鄂博;中国稀有金属和宝石明珠——新疆阿尔泰伟晶岩;黑龙江大庆油田等。

(6)地质灾害遗迹:如辽宁大连金石滩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的地震遗迹;河北唐山地震遗迹;云南东川市泥石流及防治等。

(7)地质都有哪些扩展阅读:

地质的研究对象:

1、矿物和岩石

在地球的化学成分中,铁的含量最高(35%),其他元素依次为氧(30%)、硅(15%)、镁(13%)等。如果按地壳中所含元素计算,氧最多(46%),其他依次为硅(28%)、铝(8%)、铁(6%)、镁(4%)等。这些元素多形成化合物,少量为单质,它们的天然存在形式即为矿物。

2、地层和古生物

地层是以成层的岩石为主体,随时间推移而在地表低凹处形成的构造,是地质历史的重要纪录。狭义的地层专指已固结的成层的岩石,有时也包括尚未固结成岩的松散沉积物。

3、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

地球表层的岩层和岩体,在形成过程及形成以后,都会受到各种地质作用力的影响,有的大体上保持了形成时的原始状态,有的则产生了形变。它们具有复杂的空间组合形态,即各种地质构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地质

❽ 中国地质地貌有哪些

地貌的各种形态
地表起伏的形态,如陆地上的山地、平原、河谷、沙丘,海底的大陆架、大陆坡、深海平原、海底山脉等。根据地表形态规模的大小,有全球地貌,有巨地貌,有大地貌、中地貌、小地貌和微地貌之分。大陆与洋盆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单元,较小的地貌形态如有在流水和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沙垄和沙波等。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对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
发展变化与形成原因
地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地貌发展变化的物质过程称地貌过程,包括内力过程和外力过程。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貌的两种营力,地貌是内力过程与外力过程对立统一的产物。
划分方式及其区别
根据形态及其成因,可将地貌划分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类型、成因类型或形态—成因类型。地貌也叫地形,不过这两个概念在使用上也常有区别,如地形图一般指比例尺大于1:100万着重反映地表形态的普通地图,而地貌图则是一种主要反映地貌形态——成因或某一地貌要素的专题地图。在测绘工作中,地形是地表起伏和地物的总称。地形起伏的大势一般称为地势。 地貌
编辑本段
基本特征

在特定的地质基础与新构造运动等内力因素,以及复杂多变的气候、水文、生物等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我国地貌轮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下降;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脉纵横,呈定向排列并交织成网格状。我国民族地区几乎连成一片,较完整地保留了我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我国民族地区地貌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地貌
1、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有被内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被挠曲下降的低洼的盆地和平原,还有起伏和缓的丘陵。如横断山脉的许多山峰海拔超过5000──6000米,一般也在4000米左右。又如天山山脉东段的吐鲁番盆地,盆地最低部分的艾丁湖面海拔─155米, 是全国最低的洼地,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海拔3500──4000 米, 最高的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二者高差5600米,距离仅有150公里左右。
在内陆干洼地区,有以风力作用为主的沙漠和戈壁地貌,约占全国面积的13.8%,其中95%以上的沙漠和戈壁地貌位于内蒙古、宁夏、青海等民族聚居地区。
在西部高山地区,现代冰川覆盖面积达537万平方公里;在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及天山、阿尔泰山和祁连山等地区,多年冻土分布面积有 215万平方公里。
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出露大面积的碳酸盐类岩石,面积约占全国同类岩石的42%。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岩溶作用强烈, 发育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黄土高原边缘的民族地区,西起湟水流域,经六盘山麓、鄂尔多斯高原,东止西辽河流域的广大范围内,堆积的黄土经流水作用,侵蚀发育了现代的各种黄土地貌。
在长白山、大岭、内蒙古高原东部以及滇东、黔西、桂西有广泛的玄武岩喷发,形成熔岩地貌。如白头山峰顶的天池就是一个火口湖;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北部和中部散布着348座死火山;在黔东南、桂中、 桂西北和桂东南发育了红层丘陵,滇中发育了红层高原,滇南发育了红层山地。
我国大陆民族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多居内陆,远离海洋,但广西壮族自治区濒临南海,曲折的海岸线长达1500公里,著名的海湾有钦州湾,湾内淤泥质海滩为红树林海岸。广西海岸带外的北部湾位于大陆架上,深50米左右,其间有800多个小岛,最大的是涠洲岛;钦州、防城、 东兴的海湾内岛屿,原来属于陆地上的侵蚀残丘,后因海水入侵而与陆地隔开形成岛屿。
2、山地高原广泛分布
民族地区大约93.5% 的面积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上。全国主要的极高山(海拔5000米以上)、高山(海拔3500──5000米)出现在西部的最高一级阶梯─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的面积230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面积的36.8%,在青藏高原上,位于中尼边界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地貌第二级阶梯上的民族地区,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面积的56.7%。这里集中了全国秦岭以外的主要中山(海拔1000──3500 米)。第二级阶梯的东缘大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与第三级阶梯为界,海拔大都在1500米以上。全国的四大高原除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外,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部分都在第二级阶梯上的民族地区;全国的四大盆地除海拔较低、面积较小的四川盆地外,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也都在第二级阶梯上的民族地区。
民族地区山地分布集中,面积广大,如果把切割的高原和起伏的丘陵包括在内,广大的山地约占民族地区总面积的75%。 山地是全国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地。
3、平原狭小,分布零散
第三级阶梯上民族地区的平原,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总面积的1.7%。这些平原之中,除内蒙古东部有较大面积的平原外,其他民族地区主要是分布零散的狭小平原,而且多属海拔200─500米的平原。
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众多的小平原,面积共约3.16万平方公里,最大的平原是南宁──桂平的郁江河谷冲积平原,面积仅6400平方公里。一般平原的面积为300──600平方公里,海拔200──500米,相互间被山地丘陵分隔开。
群山起伏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牡丹江、图们江、珲春江穿流于众山之间,在延吉、敦化、珲春等河谷盆地内,形成海拔200──500米的狭小河流冲积平原。
编辑本段
主要地貌类型

按地貌形态分类,我国民族地区的陆地也和全国一样,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
1、山地
我国是个山地众多的国家,其中民族地区占有我国山地的大部分。山地按其走向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阴山, 大致位于北纬40°─43°之间,几乎都在民族地区境内。天山山脉是位于亚洲中部的巨大山脉,全长2500公里,西段在前苏联境内,东段横亘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中部,长约1500公里,南北宽250─300公里。天山向东延续,与河西走廊北侧的北山(合黎山、龙首山)相连,再向东延至内蒙古中部即为阴山山脉。 地貌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秦岭,大致位于北纬32.5°──35°之间。昆仑山位于民族地区,西起帕米尔,东止四川盆地的西北缘,由西而东横贯青藏高原,长约2500公里。昆仑山东段的一条支脉积石山继续东延与秦岭山脉相接,经陕西南部,东止于淮阳山,但秦岭的分布范围已不属民族地区。
最南的一列是南岭,位于北纬24°──25.5°。南岭又叫五岭,包括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东西绵延1000多公里。在这五岭中,前三岭位于湖南南部和广西北部的民族地区,后二岭则不属于民族地区。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 由西向东大致分为三列。最西边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中间的一列包括长白山,经辽东的千山、山东丘陵到东南的武夷山;最东边的一列是台湾山脉。大兴安岭位于内蒙古东部;武陵山则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汉州境内;长白山位于东北的东部,大部分山地属于延边朝鲜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千山和武夷山分别聚居着满族和畲族;台湾山脉则聚居着高山族。
(3)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如阿尔泰山、祁连山等。阿尔泰山脉横亘在中国、前苏联、蒙古三国边境,位于我国新疆境内的是整个山系的东南段南坡,海拔3000米左右;祁连山山脉绵亘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山地东西长达1000公里,南北宽约200~500公里,由几条平行山岭和谷地组成,山岭高度一般在海拔4000米以上。
昆仑山以南的高大山地,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等,在西段表现为西北──东南走向,向东逐步转为东西走向。喜马拉雅山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雅鲁藏布江的急转弯处,全长约2500公里,绵延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国境内。宽约200~350公里,主脉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为雄伟高峻的山脉,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2座,耸立在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米, 为世界第一高峰。喀喇昆仑山的乔戈里峰位于中、巴边界上,海拔8611米,为世界第二高峰。
(4)南北走向的山脉位于我国中部的民族地区,自北而南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等。横断山脉位于四川盆地、藏南山地与云贵高原之间,由许多岭谷相间的高山深谷组成,包括邛崃山、大雪山、沙鲁里山、宁静山、怒山、高黎贡山等山脉以及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谷地。横断山脉山脊平均海拔在3000~4000米左右,有的可达 5000~6000米。
2、高原
高原是海拔在500米以上比较完整的大片高地。 我国民族地区的高原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云贵高原。 地貌青藏高原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喜拉雅山以北,横断山以西,东西长约3000公里,南北宽约1500公里。青藏高原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全部,甘肃、四川和新疆三省区的一部分,面积约230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国面积的1/4,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被纵横 交错的山脉分隔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盆地和宽谷。青藏高原上湖泊星罗棋布,为发展工业和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高原上的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分布广泛,冰川及冰缘地貌广泛发育,冰雪融水往往成为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西起马鬃山,南至祁连山和长城,东至大兴安岭,是我国著名的天然牧场。高原坦荡开阔,地面起伏和缓,广大地区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高原形态比较明显的高原。
云贵高原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哀牢山以东,雪峰山以西,大娄山以南,广西北部山地以北的地区,高原的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钭,平均海拔1000~2000米。云贵高原上石灰岩分布很广,喀斯特地貌非常发育,石林、石芽、峰林等地貌随处可见,尤其在南盘江北部最为典型。高原上有许多山间盆地,当地人民称为坝子,是主要耕作地区。
3、盆地
盆地是低于周围山地相对凹下的地表形态。我国民族地区的大型盆地都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著名的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之间,四周高山环抱,盆地地形坦荡,形态完整呈菱形,只有东端有宽约70公里的缺口与甘肃河西走廊相连接,是一个巨大的内陆盆地。盆地东西长150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盆地底部面积达5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盆地由西向东微微倾斜,西部海拔1300米,而东部的罗布泊已降至768米。 由于盆地地处内陆深处,地形封闭,气候极端干旱,植被稀疏,干燥剥蚀和风蚀、风积作用特别强烈,形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东西长100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500公里,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沙漠中沙丘形态多样,有的沙漠相对高度超过200米。85%的属流动沙丘。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盆地边缘受天山、昆仑山冰雪融水滋润,分布着荒漠中的沃野绿洲。
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阿尔泰山之间,略呈三角形,面积3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盆地。盆地地势由东向西微微倾斜,东部海拔在1000米以上,西部艾比湖丁端仅190米;盆地内分布着库尔班通古特沙漠, 面积4.8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沙漠。盆地内草场辽阔,畜牧业发达;绿洲主要分布在靠天山的盆地南缘。
地貌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夹于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间,略呈三角形。盆地东西长约850公里,南北最宽处达250公里,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三位。柴达木盆地海拔2600-3000米,是我国海拔高度最大的巨型内陆高盆地。盆地中分布着许多盐湖和盐沼,盐矿资源品种繁多,储量极为丰富。此外,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资源和石油资源也都非常丰富;盆地日照长,光能资源充足,农业单产水平高,河湖沿岸牧草肥美,畜牧业也占重要地位。因此,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4、丘陵
山地海拔高度不超过500米,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地势起伏,坡度和缓,称之为丘陵。我国民族地区的丘陵主要有广西丘陵。
广西丘陵分布在云贵高原以东、南岭以南、萌诸岭以西的地区,和江南丘陵、东南沿海丘陵组成了我国东南地区分布最广泛、最集中的东南丘陵。广西丘陵总的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成盆地形势,一般称广西盆地。广西丘陵主要是石灰岩丘陵,石灰岩面积约占本地区的60-70%,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峰林广布,地面崎岖,风景异常优美。广西丘陵雨量充沛,热量丰富,是林、农、矿产资源利用潜力很大的山区。
5、平原
平原是地势低平坦荡、面积辽阔广大的陆地。根据平原的高度,把海拔0-200米的称为低平原,如广西郁江-浔江河谷平原;海拔低于海平面的内陆低地,则称为洼地,如新疆吐鲁番盆地中央的平原;海拔200-500米(或600米)的平原称为高平原,如内蒙古嫩江西岸平原。民族地区第二级阶梯和第一级阶梯上的平原,虽然海拔在1000-3000米,习惯上仍称为平原,而不叫高原,其中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是黄河冲积而成的,是著名的“塞上粮仓”。
集中分布在我国第三级阶梯上的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分布在民族地区第三级阶梯上的平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东部和广西境内,虽然这里的平原有的面积较小,起伏较大,但它仍然是民族地区的重要农耕区。

❾ 地质的种类有哪些

要详细说的有很多,可以上网查查

❿ 地球的地质构造都有哪些

地质构造是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的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简称构造版权.
它是研究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式的依据,有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之分.
原生构造指岩石或岩层受内力或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原始状态和面貌,如层理(沉积岩中的成层构造)等.
次生结构指各原生结构的变形和变位,如次生的褶皱、断层、裂谷、俯冲带等.
地质构造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的如岩石圈板块构造,小的如矿物晶粒的变形等.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