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什么是地质法

什么是地质法

发布时间: 2021-01-24 18:50:17

❶ 地质学是什么意思

地质学(geology)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 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了约46亿年的演化过程,进行过错综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同时 雅丹地貌
还受天文变化的影响,所以各个层圈均在不断演变。 约在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生命现象,于是生物成为一种地质应力。最晚在距今200~300万年前,开始有人类出现。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一直在努力适应和改变周围的环境。利用坚硬岩石作为用具和工具,从矿石中提取铜、铁等金属,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产生过划时代的影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编辑本段发展回顾
人类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作为一门学科,地质学成熟的较晚。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庞大的地球及其悠远的历史,这决定了这门学科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它是在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争论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地质学的萌芽时期
(远古~公元1450年) 人类对岩石、矿物性质的认识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中国,铜矿的开采在两千多年前已达到可观的规模;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山海经》《禹贡》《管子》中的某些篇章,古希腊泰奥弗拉斯托斯的《石头论》都是人类对岩矿知识的最早总结。 在开矿及与地震、火山、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斗争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地质作用,并进行思辨、猜测性的解释。我国古代的《诗经》中就记载了“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关于地壳变动的认识;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海陆变迁是按一定的规律在一定的时期发生的;在中世纪时期,沈括对海陆变迁、古气候变化、化石的性质等都做出了较为正确的解释,朱熹也比较科学的揭示了化石的成因。
地质学奠基时期
(公元1450~公元1750年) 以文艺复兴为转机,人们对地球历史开始有了科学的解释。意大利的达·芬奇、丹麦的斯泰诺、英国的伍德沃德、胡克等等,都对化石的成因作了论证。胡克还提出用化石来记述地球历史;斯泰诺提出地层层序律;在岩石学、矿物学方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200多种矿物、岩石和化石;德国的阿格里科拉对矿物、矿脉生成过程和水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开创了矿物学、矿床学的先河等等。
地质学形成时期
(公元1750~公元1840年) 在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和启蒙思想的推动和影响下,科学考察和探险旅行在欧洲兴起。旅行和探险使得地壳成为直接研究的对象,使得人们对地球的研究从思辨性猜测,转变为以野外观察为主。同时,不同观点、不同学派的争论十分活跃,关于地层以及岩石成因的水成论和火成论的争论在18世纪末变得尖锐起来。 德国的维尔纳是水成论的代表,他提出花岗岩和玄武岩都是沉积而成的,并对岩层作了系统的划分。英国的赫顿提出要用自然过程来揭示地球的历史,以及地质过程“即看不到开始的痕迹,也没有结束的前景”的均变论思想。水火之争促进了地质学从宇宙起源论、自然历史和古老矿物学中分离出来,并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出现在17世纪的《徐霞客游记》也是对自然考察所获得的超越时代的成果。至1840年,底层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已经确立,地质时代和地层系统基本建立起来。 而此时的矿物学沿着形态矿物学和矿物化学方向发展,美国丹纳的《矿物学系统》标志着经典矿物学的成熟;1829年,英国的尼科尔发明了偏光显微镜,使得显微岩石学的迅速发展成为可能;法国博蒙于1829年提出地球冷缩造山的收缩说,对近百年来的构造理论产生重大影响。 这样,有关地球历史的古生物学、地层学,有关地壳物质组成的岩石学、矿物学,和有关地壳运动的构造地质理论所组成的地质学体系逐渐形成了。 19世纪上半叶,有关灾变论和均变论的争论,对地质学思想方法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居维叶是灾变论的主要代表,他提出地球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灾变造成生物灭绝的观点。英国的莱伊尔是均变论的主要代表,他坚持“自然法则是始终一致”的观点,并提出以今论古的现实主义方法。在争论中,地质均变论逐渐成为百余年来地质学及其研究方法的正统观点。
地质学的发展时期
(公元1840~公元1910年)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各工业国家都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地质学从区域地质向全球构造发展,并推动了地质学各分支学科的迅速建立和发展。 其中重要的有瑞士阿加西等人对冰川学的研究,以及英国艾里、普拉特提出的地壳均衡理论;有关山脉形成的地槽学说,经过美国的霍尔和丹纳的努力最终确立起来;法国的贝特朗提出造山旋回概念;奥格对地槽类型的划分使造山理论更加完善;奥地利的休斯和俄国的卡尔宾斯基则对地台作了系统的研究;休斯的《地球的面貌》是19世纪地质学研究的总结,同时休斯用综合分析的方法,从全球的角度研究地壳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预示了20世纪地质学研究新时期的到来。 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
现代地质学的发展
(公元1910~) 进入20世纪以来,社会和工业的发展,使得石油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陆续形成独立的分支学科。在地质学各基础学科稳步发展的同时,由于各分支学科的相互渗透,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与地质学的结合,新技术方法的采用,导致了一系列边缘学科的出现。 地震波的研究揭示了固体地球的圈层构造以及洋壳与路壳结构的区别;高温高压岩石实验研究,为人们认识地壳深处地质过程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所有这些都促进了地质学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的过渡,并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全球范围大规模的考察和探测,使地质学研究从浅部转向深部,从大陆转向海洋,海洋地质学有了迅速发展。同时古地磁学、地热学、重力测量都有重大进展,为新的全球构造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这个基础上,德国的魏格纳于1915年提出的与传统海陆固定论相悖离的大陆漂移说得以复活。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赫斯、迪茨提出的海底扩展理论较好地说明了漂移的机制。加拿大的威尔逊提出转换断层,并创用板块一词。60年代中期美国的摩根、法国的勒皮雄等提出板块构造说,用以说明全球构造运动的基本理论,它标志着新地球观的形成,使现代地质学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

❷ 什么是工程地质数值法

工程地质数值方法是应用数值分析手段来解决与工程相关的地质体稳定性问题的一种方法.如弹性有限元法,大变形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非连续体离散元法,工程地质问题反分析法及其他数值方法.

❸ 什么叫地质勘察

地质勘查是地质勘查工作的简称,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版、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权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地质勘查是地质勘查工作的简称。广义地说,一般可理解为地址工作的同义词,是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按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地质勘查工作。例如,以寻找和评价矿产为主要目的的矿产地质勘查,以寻找和开发地下水为主要目的的水文地质勘查,以查明铁路、桥梁、水库、坝址等工程地区地质条件为目的的工程地质勘查等。地质勘查还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地热调查与地热田勘探、地震地质调查和环境地质调查等。地质勘查必须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根据任务要求,本着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工作量,获得较多、较好地质成果的原则,选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或方法,如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钻探、坑探、采样测试、地质遥感等等。这些方法或手段的使用或施工过程,也属于地质勘查的范围。狭义地说,在中国实际地质工作中,还把地质勘查工作划分为5个阶段,即区域地质调查、普查、详查、勘探和开发勘探。

❹ 搞地质具体是干什么

地质队,说的通俗一些是找矿的,说的专业一些是资源勘查工程。主专要是利用地质方法属,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以及地质遥感卫星等技术,分析当地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元素富集异常性等,在一定得地层中找到具有一定工业价值的金属矿、非金属矿、能源矿等。

❺ 地质学法

1. 新构造形迹研究

在晚新生代地层中形成的构造形迹,如节理、断层、褶皱等,是第四纪构造运动的重要标志。这些构造形迹的研究,与研究老构造的方法基本相同。但要注意,新地层中的变形,也可以由非构造变动形成。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注意区别重力作用、冻融作用及其他外力地质作用所造成的新沉积层的错断、揉皱和扭曲变形现象。此外,还可利用晚新生代的岩脉群来确定新构造时期的应力场。

2. 第四纪沉积物沉积相和厚度研究

沉积物是沉积环境的标志。岩相在垂直剖面上的更替和沉积韵律,反映了地壳升降运动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新构造运动情况。因此,研究第四纪沉积物剖面,可以确定其形成时期地壳运动的性质。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变化也能反映其一定的沉积环境和新构造条件。但是要注意,剖面中岩性的变化,不仅仅受构造运动影响,还受气候条件、季节变化等其他沉积环境影响,应注意区分。

沉积厚度是衡量地壳坳陷的尺度。运用第四纪沉积物厚度来研究第四纪构造运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对山麓地区更为有效。巨厚的堆积物说明堆积区地壳下降和物源区的上升; 厚度很小的沉积物或沉积物缺失则表示地壳上升。一般说来,沉积物厚度越大,反映盆地的沉降幅度就越大,或者说盆地断陷或凹陷也越深。反映沉积厚度变化的最好方法是编制厚度等值线图,为此,必须要求收集研究区的物探和钻探资料,仔细分析不同时代的地层,编制各种图件,如基岩埋深图、不同时期地层等厚线图、某时期的湖相顶面等深线图等。

3. 碎屑矿物研究

运用矿物学方法进行碎屑矿物研究,主要是通过统计稳定矿物与不稳定矿物含量的比例(即风化系数),确定矿物的成熟度和轻重矿物的比值,利用矿物组合特征追溯沉积物源区等来分析古环境,进而研究新构造运动。

❻ 地质是什么意思

地质来图是将沉积岩层、火成自岩体、地质构造等的形成时代和相关等各种地质体、地质现象,用一定图例表示在某种比例尺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是表示地壳表层岩相、岩性、地层年代、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矿产分布等的地图的总称。
根据野外调查路线、观测点的距离,调查精度的比例尺划分为小(1/50万及其以小)、中(1/25~1/20万)、大比例尺(1/5万及其以大)地质图。依据内容分为:基岩地质图、地质矿产图、岩性-岩相分布图、构造地质图、矿产图、第四纪地质图、古地理图、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和环境地质图等。
地质界线、构造线、矿产和地理底图等要素的标示精度,投影方法的准确性是衡量地质图成图效果的主要考核指标。我国对不同比例尺、不同地质图类别的成图方法技术都有具体的规范要求。

❼ 地质方法

地质方法是通过地质观察、地质分析、地质规律推断、地质理论应用等进行找矿的方法,包括大比例尺成矿预测、经验找矿、理论找矿、综合找矿等。

一、大比例尺成矿预测

2001~2002年开展的焦家成矿带深部大比例尺金矿成矿预测,对焦家金矿带深部找矿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预测的11个找矿靶区中焦家-马塘靶区(A-8)、寺庄靶区(A-10)经深部验证取得了突出的找矿成果:预测深部矿床的位置与实际矿床大致吻合,但预测矿床范围大于实际范围,预测资源量远小于实际资源量。

二、经验找矿

胶西北主要矿床深部找矿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在浅部矿体尖灭后,我们沿主要赋矿构造继续向深部追索。虽然早期的探索钻孔打在无矿间隔上,但这些钻孔发现了厚大的蚀变带,局部有较弱的矿化。根据几十年在该地区开展金矿找矿积累的经验判断,这种矿化蚀变指示矿体就在附近,因此,我们继续向深部探索,最终发现了深部矿体。深部勘查采用与浅部勘查统一的勘探系统,沿同一条勘探线剖面根据经验向深部追索,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

三、理论找矿

理论找矿是指在现今的地质成矿理论指导下的找矿工作,是相对于“经验找矿”和“技术找矿”而言的。理论找矿的重要途径是建立在成矿模式基础上。理论找矿就是通过揭示控制矿床形成的最本质的地质因素或形成某种矿床的典型的成矿环境,然后再根据相似类比原则寻找类似的地质环境或成矿条件,从而达到有效地发现矿床的目的(赵鹏大等,2006)。

在早期经验找矿发现深部金矿的基础上,我们及时研究成矿规律,建立了“一条构造带、二个倾斜台阶、二段矿化富集带、二种产状类型、三层矿化蚀变带”的焦家带深部金矿床产出模式和胶西北伸展构造系统金矿区域成矿模式。根据区域成矿模式,将深部找矿的方向由前人认为的玲珑花岗岩核部调整为玲珑花岗岩内接触带。根据矿床产出模式,针对第二矿化富集带、三层矿化蚀变带布置了具体的勘查工程。正是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我们连续取得了找矿突破。

四、综合找矿

综合找矿有多重涵义,包括综合手段、综合信息和综合矿种。我们在胶西北深部金矿找矿中采用了综合信息找矿法,即采用地质与物探、化探信息有机结合的找矿方法,发现和追索深部断裂,发现和圈定矿化蚀变带,突出了综合信息的间接找矿作用。

❽ 地质调查法是指

选C。但C选项抄说的较简单。袭地质调查法通过对一个地区的考察,找出这个地区分布最广、最多的岩石,带回实验室去分析,确定这个岩石的相对年龄,从而了解这个地区的有关情况。有时还得去周围地貌、形态与这个地区相似的其他地区,对比两个地区的不同之处,从而使你的发现更加令人信服。

❾ 什么叫地质勘察

地质勘查就是对土层的钻孔查探。
一般可理解为地质工作的同义词,是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
按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地质勘查工作。例如,以寻找和评价矿产为主要目的的矿产地质勘查,以寻找和开发地下水为主要目的的水文地质勘查,以查明铁路、桥梁、水库、坝址等工程地区地质条件为目的的工程地质勘查等。
地质勘查还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地热调查与地热田勘探、地震地质调查和环境地质调查等。
地质勘查必须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根据任务要求,本着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工作量,获得较多、较好地质成果的原则,选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或方法,如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钻探、坑探、采样测试、地质遥感等等。
这些方法或手段的使用或施工过程,也属于地质勘查的范围。狭义地说,在我国实际地质工作中,还把地质勘查工作划分为5个阶段,即区域地质调查、普查、详查、勘探和开发勘探。
测绘是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子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

❿ 什么是地质累积法

地面水质监测方案制订时的基础资料的收集:(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很多地方都用到布点法,不知道LZ想知道的是关于哪方面的布点法? 环境监测会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