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河套平原属于什么地质构造

河套平原属于什么地质构造

发布时间: 2021-03-14 04:54:26

㈠ 读河套平原周边地区图,完成5、6题.河套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断裂下陷、流水堆积B.断裂抬升

A、根据图中复的信息,分析:从制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河套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故正确;
B、根据图中的信息,分析: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河套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故不符合题意;
C、河套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后,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中的信息,分析: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河套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㈡ 阴山山脉的地质地貌

阴山山脉是中国北部东西向山脉和重要地理分界线。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及河北省最北部。介于东经106°~116°。西端以低山没入阿拉善高原;东端止于多伦以西的滦河上游谷地,长约1000公里;南界在河套平原北侧的大断层崖和大同、阳高、张家口一带盆地,谷地北侧的坝缘山地;北界大致在北纬42°,与内蒙古高原相连,南北宽50~100公里。
阴山山脉是东西走向。属古老断块山。西起狼山、乌拉山,中为大青山、灰腾梁山,南为凉城山、桦山,东为大马群山。长约1200千米,平均海拔1500~2000米,山顶海拔2000~2400米。集宁以东到沽源、张家口一带山势降低到海拔1000~1500米。主峰呼和巴什格,海拔2364米。
山地南北两坡不对称,北坡和缓倾向内蒙古高原,属内陆水系。南坡以1000多米的落差直降到黄河河套平原,是断层陷落形成的。山地大部分由古老变质岩组成,在断陷盆地中有沉积岩分布。煤藏丰富。石拐沟煤矿已开采,为包头市钢铁公司及发电厂提供燃料。北坡的白云鄂博蕴藏丰富的多金属矿和稀土金属。
阴山山脉在呼和浩特以西的西段地势高峻,脉络分明,海拔1800~2000米,最高峰呼和巴什格山位于狼山西部,海拔2364米。山与山之间的横断层经流水侵蚀形成宽谷,为南北交通要道,山脉主体由太古代变质岩系和时代不一的花岗岩构成,在两侧及山间盆地内有新生代地层。南坡与河套平原之间相对高度约千米,经长期流水侵蚀,现代山脉边缘已较地质构造上的断层边缘向北后退10~30公里。山前和山谷两侧普遍发育有多级阶地。山脉北坡起伏平缓,丘陵与盆地交错分布,相对高度50~350米,丘间盆地沿构造线呈东西向分布,盆内沉积有白垩系,第三系地层,上覆第四系厚层砂质粘土。源于阴山的河流横切丘陵,支流极少,河床宽坦,现代水流级不相称。
呼和浩特以东的东段海拔一般在1500米左右,地形紊乱,主要有蛮□山,苏木山,马头山,桦山等。在集宁,张北一带被玄武岩覆盖,部分地区的熔岩台地已被侵蚀切割成平顶低山和丘陵。低山和丘陵间盆地内有白垩纪,第三系和现代沉积。盆地间的岭脊低而宽,相对高度300~500米,有些盆地中心集水成湖,较大者如岱海,黄旗海,安固里淖,察汉淖等。

中国地质地貌有哪些

地貌的各种形态
地表起伏的形态,如陆地上的山地、平原、河谷、沙丘,海底的大陆架、大陆坡、深海平原、海底山脉等。根据地表形态规模的大小,有全球地貌,有巨地貌,有大地貌、中地貌、小地貌和微地貌之分。大陆与洋盆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单元,较小的地貌形态如有在流水和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沙垄和沙波等。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对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
发展变化与形成原因
地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地貌发展变化的物质过程称地貌过程,包括内力过程和外力过程。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貌的两种营力,地貌是内力过程与外力过程对立统一的产物。
划分方式及其区别
根据形态及其成因,可将地貌划分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类型、成因类型或形态—成因类型。地貌也叫地形,不过这两个概念在使用上也常有区别,如地形图一般指比例尺大于1:100万着重反映地表形态的普通地图,而地貌图则是一种主要反映地貌形态——成因或某一地貌要素的专题地图。在测绘工作中,地形是地表起伏和地物的总称。地形起伏的大势一般称为地势。 地貌
编辑本段
基本特征

在特定的地质基础与新构造运动等内力因素,以及复杂多变的气候、水文、生物等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我国地貌轮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下降;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脉纵横,呈定向排列并交织成网格状。我国民族地区几乎连成一片,较完整地保留了我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我国民族地区地貌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地貌
1、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有被内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被挠曲下降的低洼的盆地和平原,还有起伏和缓的丘陵。如横断山脉的许多山峰海拔超过5000──6000米,一般也在4000米左右。又如天山山脉东段的吐鲁番盆地,盆地最低部分的艾丁湖面海拔─155米, 是全国最低的洼地,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海拔3500──4000 米, 最高的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二者高差5600米,距离仅有150公里左右。
在内陆干洼地区,有以风力作用为主的沙漠和戈壁地貌,约占全国面积的13.8%,其中95%以上的沙漠和戈壁地貌位于内蒙古、宁夏、青海等民族聚居地区。
在西部高山地区,现代冰川覆盖面积达537万平方公里;在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及天山、阿尔泰山和祁连山等地区,多年冻土分布面积有 215万平方公里。
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出露大面积的碳酸盐类岩石,面积约占全国同类岩石的42%。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岩溶作用强烈, 发育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黄土高原边缘的民族地区,西起湟水流域,经六盘山麓、鄂尔多斯高原,东止西辽河流域的广大范围内,堆积的黄土经流水作用,侵蚀发育了现代的各种黄土地貌。
在长白山、大岭、内蒙古高原东部以及滇东、黔西、桂西有广泛的玄武岩喷发,形成熔岩地貌。如白头山峰顶的天池就是一个火口湖;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北部和中部散布着348座死火山;在黔东南、桂中、 桂西北和桂东南发育了红层丘陵,滇中发育了红层高原,滇南发育了红层山地。
我国大陆民族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多居内陆,远离海洋,但广西壮族自治区濒临南海,曲折的海岸线长达1500公里,著名的海湾有钦州湾,湾内淤泥质海滩为红树林海岸。广西海岸带外的北部湾位于大陆架上,深50米左右,其间有800多个小岛,最大的是涠洲岛;钦州、防城、 东兴的海湾内岛屿,原来属于陆地上的侵蚀残丘,后因海水入侵而与陆地隔开形成岛屿。
2、山地高原广泛分布
民族地区大约93.5% 的面积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上。全国主要的极高山(海拔5000米以上)、高山(海拔3500──5000米)出现在西部的最高一级阶梯─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的面积230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面积的36.8%,在青藏高原上,位于中尼边界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地貌第二级阶梯上的民族地区,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面积的56.7%。这里集中了全国秦岭以外的主要中山(海拔1000──3500 米)。第二级阶梯的东缘大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与第三级阶梯为界,海拔大都在1500米以上。全国的四大高原除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外,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部分都在第二级阶梯上的民族地区;全国的四大盆地除海拔较低、面积较小的四川盆地外,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也都在第二级阶梯上的民族地区。
民族地区山地分布集中,面积广大,如果把切割的高原和起伏的丘陵包括在内,广大的山地约占民族地区总面积的75%。 山地是全国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地。
3、平原狭小,分布零散
第三级阶梯上民族地区的平原,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总面积的1.7%。这些平原之中,除内蒙古东部有较大面积的平原外,其他民族地区主要是分布零散的狭小平原,而且多属海拔200─500米的平原。
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众多的小平原,面积共约3.16万平方公里,最大的平原是南宁──桂平的郁江河谷冲积平原,面积仅6400平方公里。一般平原的面积为300──600平方公里,海拔200──500米,相互间被山地丘陵分隔开。
群山起伏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牡丹江、图们江、珲春江穿流于众山之间,在延吉、敦化、珲春等河谷盆地内,形成海拔200──500米的狭小河流冲积平原。
编辑本段
主要地貌类型

按地貌形态分类,我国民族地区的陆地也和全国一样,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
1、山地
我国是个山地众多的国家,其中民族地区占有我国山地的大部分。山地按其走向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阴山, 大致位于北纬40°─43°之间,几乎都在民族地区境内。天山山脉是位于亚洲中部的巨大山脉,全长2500公里,西段在前苏联境内,东段横亘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中部,长约1500公里,南北宽250─300公里。天山向东延续,与河西走廊北侧的北山(合黎山、龙首山)相连,再向东延至内蒙古中部即为阴山山脉。 地貌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秦岭,大致位于北纬32.5°──35°之间。昆仑山位于民族地区,西起帕米尔,东止四川盆地的西北缘,由西而东横贯青藏高原,长约2500公里。昆仑山东段的一条支脉积石山继续东延与秦岭山脉相接,经陕西南部,东止于淮阳山,但秦岭的分布范围已不属民族地区。
最南的一列是南岭,位于北纬24°──25.5°。南岭又叫五岭,包括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东西绵延1000多公里。在这五岭中,前三岭位于湖南南部和广西北部的民族地区,后二岭则不属于民族地区。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 由西向东大致分为三列。最西边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中间的一列包括长白山,经辽东的千山、山东丘陵到东南的武夷山;最东边的一列是台湾山脉。大兴安岭位于内蒙古东部;武陵山则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汉州境内;长白山位于东北的东部,大部分山地属于延边朝鲜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千山和武夷山分别聚居着满族和畲族;台湾山脉则聚居着高山族。
(3)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如阿尔泰山、祁连山等。阿尔泰山脉横亘在中国、前苏联、蒙古三国边境,位于我国新疆境内的是整个山系的东南段南坡,海拔3000米左右;祁连山山脉绵亘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山地东西长达1000公里,南北宽约200~500公里,由几条平行山岭和谷地组成,山岭高度一般在海拔4000米以上。
昆仑山以南的高大山地,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等,在西段表现为西北──东南走向,向东逐步转为东西走向。喜马拉雅山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雅鲁藏布江的急转弯处,全长约2500公里,绵延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国境内。宽约200~350公里,主脉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为雄伟高峻的山脉,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2座,耸立在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米, 为世界第一高峰。喀喇昆仑山的乔戈里峰位于中、巴边界上,海拔8611米,为世界第二高峰。
(4)南北走向的山脉位于我国中部的民族地区,自北而南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等。横断山脉位于四川盆地、藏南山地与云贵高原之间,由许多岭谷相间的高山深谷组成,包括邛崃山、大雪山、沙鲁里山、宁静山、怒山、高黎贡山等山脉以及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谷地。横断山脉山脊平均海拔在3000~4000米左右,有的可达 5000~6000米。
2、高原
高原是海拔在500米以上比较完整的大片高地。 我国民族地区的高原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云贵高原。 地貌青藏高原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喜拉雅山以北,横断山以西,东西长约3000公里,南北宽约1500公里。青藏高原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全部,甘肃、四川和新疆三省区的一部分,面积约230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国面积的1/4,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被纵横 交错的山脉分隔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盆地和宽谷。青藏高原上湖泊星罗棋布,为发展工业和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高原上的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分布广泛,冰川及冰缘地貌广泛发育,冰雪融水往往成为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西起马鬃山,南至祁连山和长城,东至大兴安岭,是我国著名的天然牧场。高原坦荡开阔,地面起伏和缓,广大地区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高原形态比较明显的高原。
云贵高原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哀牢山以东,雪峰山以西,大娄山以南,广西北部山地以北的地区,高原的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钭,平均海拔1000~2000米。云贵高原上石灰岩分布很广,喀斯特地貌非常发育,石林、石芽、峰林等地貌随处可见,尤其在南盘江北部最为典型。高原上有许多山间盆地,当地人民称为坝子,是主要耕作地区。
3、盆地
盆地是低于周围山地相对凹下的地表形态。我国民族地区的大型盆地都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著名的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之间,四周高山环抱,盆地地形坦荡,形态完整呈菱形,只有东端有宽约70公里的缺口与甘肃河西走廊相连接,是一个巨大的内陆盆地。盆地东西长150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盆地底部面积达5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盆地由西向东微微倾斜,西部海拔1300米,而东部的罗布泊已降至768米。 由于盆地地处内陆深处,地形封闭,气候极端干旱,植被稀疏,干燥剥蚀和风蚀、风积作用特别强烈,形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东西长100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500公里,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沙漠中沙丘形态多样,有的沙漠相对高度超过200米。85%的属流动沙丘。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盆地边缘受天山、昆仑山冰雪融水滋润,分布着荒漠中的沃野绿洲。
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阿尔泰山之间,略呈三角形,面积3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盆地。盆地地势由东向西微微倾斜,东部海拔在1000米以上,西部艾比湖丁端仅190米;盆地内分布着库尔班通古特沙漠, 面积4.8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沙漠。盆地内草场辽阔,畜牧业发达;绿洲主要分布在靠天山的盆地南缘。
地貌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夹于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间,略呈三角形。盆地东西长约850公里,南北最宽处达250公里,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三位。柴达木盆地海拔2600-3000米,是我国海拔高度最大的巨型内陆高盆地。盆地中分布着许多盐湖和盐沼,盐矿资源品种繁多,储量极为丰富。此外,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资源和石油资源也都非常丰富;盆地日照长,光能资源充足,农业单产水平高,河湖沿岸牧草肥美,畜牧业也占重要地位。因此,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4、丘陵
山地海拔高度不超过500米,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地势起伏,坡度和缓,称之为丘陵。我国民族地区的丘陵主要有广西丘陵。
广西丘陵分布在云贵高原以东、南岭以南、萌诸岭以西的地区,和江南丘陵、东南沿海丘陵组成了我国东南地区分布最广泛、最集中的东南丘陵。广西丘陵总的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成盆地形势,一般称广西盆地。广西丘陵主要是石灰岩丘陵,石灰岩面积约占本地区的60-70%,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峰林广布,地面崎岖,风景异常优美。广西丘陵雨量充沛,热量丰富,是林、农、矿产资源利用潜力很大的山区。
5、平原
平原是地势低平坦荡、面积辽阔广大的陆地。根据平原的高度,把海拔0-200米的称为低平原,如广西郁江-浔江河谷平原;海拔低于海平面的内陆低地,则称为洼地,如新疆吐鲁番盆地中央的平原;海拔200-500米(或600米)的平原称为高平原,如内蒙古嫩江西岸平原。民族地区第二级阶梯和第一级阶梯上的平原,虽然海拔在1000-3000米,习惯上仍称为平原,而不叫高原,其中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是黄河冲积而成的,是著名的“塞上粮仓”。
集中分布在我国第三级阶梯上的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分布在民族地区第三级阶梯上的平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东部和广西境内,虽然这里的平原有的面积较小,起伏较大,但它仍然是民族地区的重要农耕区。

㈣ 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一、地形、地貌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处于全国三大地形阶梯的第二阶梯之上。盆地四周被山地环绕,南为秦岭,北是阴山,东为吕梁山,西是贺兰山—六盘山。盆地主体由北部的沙漠高原和南部黄土高原构成,地势总体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局部地区起伏较大;盆地北部的东胜—盐池梁,海拔1500m左右,中部的白于山和东南部的子午岭,海拔1500~1800m,构成盆地内部的地表分水岭。沙漠高原上分布着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以及剥蚀丘陵,海拔1100~1500m,地形起伏相对较小。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切割强烈、地形支离破碎,海拔1000~1700m。覆盖厚度多在100~300m。盆地周围山地与鄂尔多斯盆地之间分布着3个较大的新生代断陷盆地,即渭河盆地、河套盆地和银川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地貌可划分为山地、断陷盆地、沙漠高原和黄土高原4大地貌类型。大致以中部的白于山地表分水岭(长城沿线)为界,鄂尔多斯盆地可分为南北两个截然不同的地貌景观。北部沙漠高原是盆地内最主要的地貌单元之一,面积9.82×104km2,包括摩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乌兰布和沙漠及西部边缘地带,同时还包括展布于上述地貌单元之间的剥蚀基岩丘陵台地;其西北部以流动沙丘为主,东南部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南部黄土高原是盆地内面积最大的地貌单元,达14.45×104km2。断陷盆地包括银川平原、河套平原、土默特平原区和关中平原等,面积为5.08×104km2。鄂尔多斯盆四周的山地面积为758×104km2,山地以中山宽谷山地为主,如阴山、贺兰山、六盘山、吕梁山,盆地内部山地包括渭北北山、黄龙山。

二、水文、气象

鄂尔多斯盆地属欧亚大陆东部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带,降水少、蒸发强烈,气温和降水量季节 性变化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0~700mm。自东南向西北,年降水量递减。南部秦岭北坡降水量大于700mm,渭河盆地约600mm;向西北到呼和浩特—东胜—靖边—环县海原一线减至约400mm,乌拉特前旗、灵武、银川、中宁一带降至约200mm,河套西部的乌海、磴口地区约150mm。降水量年内变化大,分配极不均匀,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愈向北该比例愈大;7~8月降水量最大,且多为暴雨。

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反,白东南向西北递增。多年平均蒸发量一般1000~3500mm。在晋西、陕北和陇东地区蒸发量在1500~2000mm;宁南同心、陕北靖边和内蒙古地区蒸发量在2000~3500mm,其中西北部桌子山一带多大于3000mm。

鄂尔多斯盆地除沙漠高原中部的内流区外,均属黄河水系。黄河呈“几”字形在青铜峡附近流入本区,先向北纳入清水河、苦水河、都思兔河;在磴口折向东,形成宽广的河套平原,并纳入季节 性的摩林河以及源自东胜梁的毛丕拉孔沟、卜乌色太沟、思刺河、西柳沟、罕台川、吃什杭川等支沟;然后由托克托至龙门,黄河流经晋陕峡谷段,纳入众多的一级支流。龙门以下,黄河进入汾渭断陷盆地,河床平缓开阔,先后汇合汾河、渭河等黄河的大支流后由潼关向东流出区外。区内黄河全长1722km,汇水面积374725km2

黄河及其主要支流总体上是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的最终排泄基准面。在不同河段,河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比较复杂。在银北和后套平原,黄河都是一岸补给地下水,另一岸可能存在鄂尔多斯高原地下水的汇入。在银南和前套平原,两岸地下水均向黄河排泄,丰水期河水也可补给地下水;晋陕峡谷段,黄河主要接受两岸地下水(主要为岩溶地下水)补给,局部地段黄河水也可补给岩溶地下水,如河曲和禹门口等河段,河水(包括水库水)对岩溶地下水有明显的补给作用,傍河水源地的可采资源量中河水补给占较大比例。

黄河支流。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横贯关中盆地中部,长502km。其北岸支流主要有金陵河、千河、漆水河、泾河、石川河、洛河等,以泾河和洛河最大。在黄河晋陕峡谷段还发育有众多的黄河一级支流,西侧有黄甫川、孤山川、窟野河、秃尾河、无定河、清涧河、延河和云岩河等。东侧有浑河、偏关河、岗漪河、湫水河、三川河、听水河等。北部沙漠高原还分布着内流水系。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沙漠高原区分布有众多的湖(淖),主要分布在毛乌素沙地,区内存在各类水体1299个,水域总面积为1872km2。鄂尔多斯盆地还分布自许多著名的大泉。其中,岩溶大泉主要有盆地东缘吕梁山西麓的天桥泉、柳林泉、盆地南缘的粪泉、处女泉、袁家坡泉、温汤泉、筛珠洞泉、东王泉;盆地西缘水沟泉、千里沟泉、拉僧庙泉、太阳泉、蒙城泉和郑家大泉。碎屑岩裂隙水大泉主要出露在侏罗系延安组煤系烧变岩空洞中,如青草界泉、榆阳泉。

三、地质、构造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地台西部,为一走向南北东缓西陡的中生代不对称向斜盆地,四周分别被阴山、秦岭、贺兰山、盘山、吕梁山等山系围限。盆地边界为断裂构成,北界为黄河断裂(磴口托克托断裂带),西部为桌子山平凉断裂带,南部为渭河盆地北缘断裂,东部为离石断裂,鄂尔多斯盆地与山系之间发育有河套盆地(北缘)、银川地堑(西缘)、渭河地堑(南缘)、山西地堑(东缘)。

鄂尔多斯盆地自下向上总体由太古宇-古元古界结晶片岩、中新元古界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及少量火山岩、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和少量碎屑岩、石炭系-侏罗系含煤碎屑岩系和白垩系碎屑岩及新生界松散堆积组成,其中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白垩系碎屑岩和第四系黄土砂层为鄂尔多斯盆地的主要含水岩系。

盆地基底由太古宇-古元古界结晶片岩和中新元古界浅变质沉积火山岩组成,主要出露于盆地周边造山带和构造隆起区,盆地内部深埋于地下。

盆地本部由伊盟隆起、伊陕斜坡、天环坳陷三部分组成,具有整体上升或沉降、斜坡平缓、构造简单微弱、地层水平、接触关系平和的构造特点。伊盟隆起,北以黄河断裂与河套断陷相隔,南与伊陕斜坡、天环坳陷相接,西与西缘逆冲带为邻,东连晋西挠褶带。伊盟隆起从古生代开始就常以陆地面貌出现,并与中央古陆时分时合,共同影响着鄂尔多斯盆地的演化与发展,控制着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的沉积。其基底起伏较大、埋深小。盖层主要为下古生界及中生界,厚度一般小于千米,顶部仅数百米,甚至局部裸露变质岩。盖层由南向北超覆、减薄甚至尖灭,北部缺失下古生界,隆起中部为三叠系和侏罗系。天环向斜位于盆地西部呈南北向带状展布。西以磴口-平凉断裂与四缘逆冲带相邻,东与伊陕斜坡过渡,北抵伊盟隆起,南达渭北断褶带.天环向斜在古生代表现为西倾斜坡,晚三叠世开始坳陷,侏罗纪—早白垩世坳陷继续发展,并向东偏移。晚白垩世—新生代受西部的挤压使下白垩统形成现今西翼陡、东翼缓,轴部相对平坦,北部未封闭,地层保存较全的不对称向斜构造。伊陕斜坡又称陕北斜坡,位于盆地中东部早南北向矩形,介于伊盟隆起以南、渭北断褶带以北、晋西挠褶带以西,向西过渡为天环坳陷。北部与伊盟隆起呈北北东向交接,交接处形成红海子凹陷。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早期,该区一度为隆起区,晚寒武世、早中奥陶世接受海相碳酸盐岩沉积。晚古生代到中生代该区沉降,接受陆相沉积。中生代早白垩世,燕山运动导致山西地块上隆将盆地东部掀起,转变成一个向西倾的平缓单斜,区域构造也从北高南低转为东高西低,陕北斜坡开始形成,早白垩世之后到第四纪逐渐定型成现今的构造形态。

盆地周边构造带。西缘冲断带位于贺兰山-六盘山褶皱带以东,天环坳陷以西,北起内蒙古磴口,南抵陕西宝鸡一带,长约600km,东西宽30~80km。构造带处于我国北方东部构造域和西部构造域的交接部位,相对于盆地内部是一个构造活跃区域。西缘冲断带具沿走向分段、沿倾斜方向分带的特征。渭北断褶带,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两起千阳与天环坳陷相连,东经永寿、铜川、黄龙至宜川,北与陕北斜坡毗邻,东与晋西挠褶相接,南沿渭北北山及万斛山山前断裂与渭河断陷紧邻,呈向南弧形突出的北东向带状延伸。在中新元古代至古生代为一南倾斜坡,至中生代燕山期形成隆起,新生代渭河盆地断陷下沉,渭北呈一微向南东倾斜的阶梯状斜坡,断裂活动将该区切割成断阶及小型地堑和地垒。晋西挠褶带东以离石大断裂与吕梁隆起相隔,向西过渡为陕北斜坡,北起准格尔南至宁乡。在中新元古代-古生代处于相对隆起状态,仅在中晚寒武世、早奥陶世、晚石炭世及早二叠世有较薄的沉积。晚侏罗世升起与华北地台分离,燕山运动使吕梁山上升并向西推挤,加之基底断裂的影响,形成一系列近南北向的以短轴背斜为特征的褶皱带,成为鄂尔多斯盆地东部边缘。

㈤ 阴山被称为河套平原守护神的原因是什么

阴山山脉 (Yin Mountains ,Yin Shan)。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脉,东西走向,包括狼山、乌拉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等。山顶海拔2000米—400米。集宁以东到沽源、张家口一带山势降低到海拔1000米—500米。山地南北两坡不对称,北坡和缓倾向内蒙古高原,属内陆水系。
南坡以1000多米的落差直降到黄河河套平原。山地大部由古老变质岩组成,在断陷盆地中有沉积岩分布。煤藏丰富。石拐沟煤矿已开采,为包头钢铁公司及发电厂提供燃料。阴山北部的白云鄂博蕴藏丰富的铁矿和稀土金属。包头与白云鄂博间建有铁路。阴山山地位于温带半干旱区与干旱区。西部的狼山尤为干旱,大青山较为湿润。山坡低处为草地,中部有栎、榆、桦等树种。阴坡在2000米处有矮曲林。

阴山山脉是中国北部东西向山脉和重要地理分界线。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及河北省最北部。介于东经106°~116°。西端以低山没入阿拉善高原;东端止于多伦以西的滦河上游谷地,长约1000公里;南界在河套平原北侧的大断层崖和大同、阳高、张家口一带盆地,谷地北侧的坝缘山地;北界大致在北纬42°,与内蒙古高原相连,南北宽50~100公里。
阴山山脉是东西走向。属古老断块山。西起狼山、乌拉山,中为大青山、灰腾梁山,南为凉城山、桦山,东为大马群山。长约1200千米,平均海拔1500~2000米,山顶海拔2000~2400米。集宁以东到沽源、张家口一带山势降低到海拔1000~1500米。主峰呼和巴什格,海拔2364米。山地南北两坡不对称,北坡和缓倾向内蒙古高原,属内陆水系。南坡以1000多米的落差直降到黄河河套平原,是断层陷落形成的。山地大部分由古老变质岩组成,在断陷盆地中有沉积岩分布。煤藏丰富。石拐沟煤矿已开采,为包头市钢铁公司及发电厂提供燃料。北坡的白云鄂博蕴藏丰富的多金属矿和稀土金属。
阴山山脉在呼和浩特以西的西段地势高峻,脉络分明,海拔1800~2000米,最高峰呼和巴什格山位于狼山西部,海拔2364米。山与山之间的横断层经流水侵蚀形成宽谷,为南北交通要道,山脉主体由太古代变质岩系和时代不一的花岗岩构成,在两侧及山间盆地内有新生代地层。南坡与河套平原之间相对高度约千米,经长期流水侵蚀,现代山脉边缘已较地质构造上的断层边缘向北后退10~30公里。山前和山谷两侧普遍发育有多级阶地。山脉北坡起伏平缓,丘陵与盆地交错分布,相对高度50~350米,丘间盆地沿构造线呈东西向分布,盆内沉积有白垩系,第三系地层,上覆第四系厚层砂质粘土。源于阴山的河流横切丘陵,支流极少,河床宽坦,现代水流级不相称。
呼和浩特以东的东段海拔一般在1500米左右,地形紊乱,主要有蛮□山,苏木山,马头山,桦山等。在集宁,张北一带被玄武岩覆盖,部分地区的熔岩台地已被侵蚀切割成平顶低山和丘陵。低山和丘陵间盆地内有白垩纪,第三系和现代沉积。盆地间的岭脊低而宽,相对高度300~500米,有些盆地中心集水成湖,较大者如岱海,黄旗海,安固里淖,察汉淖等。

气候特点
山脉南北两侧的景观和农业生产差异显著。山南年均温5.6~7.9℃,10℃以上活动积温为3000~3200℃,无霜期130~160天,山北分别为0~4℃,900~2500℃,95~110天。山南风小而少,年均风速小于2米/秒,山北风大而多,年均风速4~6米/秒。年降水量东经110°以东,南北相差70~100毫米;东经110°以西,南北年降水量都很小,只差25毫米左右。在农业生产上,山南为农业区,山北为牧业区,山区为农牧林交错地区。
阴山山脉还是中国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北界,属温带半干旱与干旱气候的过渡带。西部的狼山尤为干旱,大青山较为湿润。

㈥ 关于黄河整体发育演化的地质历史与过程

11.1.2.1 黄河形成于周口店期中晚期至萨拉乌苏期早期

闵隆瑞、迟振卿等从第四纪时期前套平原的环境变迁研究出发,对黄河中段亦即前套段的形成时代进行了探讨。据此,我们对黄河整体发育演化历史做出判定。

前套平原或称呼和浩特平原,位于河套平原东部。地质构造上属于呼和坳陷。自第四纪以来,前套平原经历了较大的古地理变迁——古湖消失及前套黄河段的形成阶段。

第四纪早期,前套平原区基本上沿袭了第三纪时期的构造形态,呈一南浅北深的箕伏断陷盆地。泥河湾阶—上新统河套组暗色纹层和数层芒硝矿层的特点,反映了第四纪早期断陷盆地内湖泊相的沉积环境。当时湖面宽广,湖泊面积达450km2(闵隆瑞等,1998),受气候条件影响,湖深时沉积黑色和灰色粉砂质黏土层,湖浅时形成芒硝矿层。孢粉分析结果反映了稀树草原型干冷气候,或有时为温凉的气候。周口店阶—泥河湾阶德胜泰组为青灰色粉细砂与黄色粉砂质黏土互层的岩性特征,而且从下至上颗粒变粗,反映了泥河湾期至周口店期时由浅湖向滨湖的过渡。孢粉分析结果反映干冷的气候,趋于荒漠植被环境。萨拉乌苏阶—周口店阶达拉特旗组以灰色粉细砂和中细砂为主,组的下部岩层中仍见有芒硝析出,这说明该时段早些时期仍为一个封闭的水体系统,属滨湖相沉积环境。大约周口店期中晚期后,湖水外泄,被河流相砂层取代。但萨拉乌苏期晚期的河流相沉积环境中间夹有小的湖泊。全新统包头组为粉砂质黏土和粉细砂层,属河流相或有时为湖泊相沉积,孢粉与现代一致,反映大陆性干旱的气候。

上述情况表明第四纪早中期时,前套平原区为一大湖,发育稀树草原型植被,北部边缘直至大青山南鹿,南部边缘在达拉特旗之南,故当时前套平原之北、包头之南黄河段尚不存在。周口店期中晚期到萨拉乌苏期,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南部伊盟隆起抬升。与此同时,气候干冷,湖泊向北迁移并萎缩,大型湖泊变为东西向长条形状,同时湖水开始外泄,古湖消失,包头之南河套段黄河形成。

这一湖水外泄、古湖消失及黄河段的形成也就意味着原三门古湖向上至河套湖段的贯通。据此,我们可以认为一个整体上统一的黄河方告形成。其时,约为周口店期中晚期至萨拉乌苏期早期。

11.1.2.2 黄河形成于鄱阳冰期之后,大约0.90Ma 前后

同其他河流一样,黄河也是依附于地表且为敞开空间的自由流体,由高向低流动是其基本属性。地球表面随着内外动力相互作用而势必出现高低位置变化,即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抬升引起的新构造运动,导致中国西域新生代以来呈现出大范围、大规模拾升运动,使那些原本脱胎于上新世—泥河湾期、后经鄱阳冰期冷处理过的、分散而又自成体系的内流盆地——雏形河流与外流水系发生了相互袭夺、贯通,遂形成统一的黄河主干流段,亦即今天的黄河。

赵诚认为,黄河三门峡是黄河流域中最后一道袭夺关隘,其上游各汇水盆地间经过袭夺、贯通,汇聚足够水量后并在西域抬升作用下,最终跃出三门峡,直泄大海。所以,他认为三门峡的开启与否便成为黄河贯通与否的主要标志。并根据河流阶地、冰期和河流演化过程等材料,演绎黄河起源如下:

1)河流起源Ⅰ期。阶地是河流演化的产物,黄河流域中最古老的河流阶地为T6,约距今1.67Ma,故黄河相应流段的起源约早于距今1.67Ma,即为泥河湾期早中时期。后来此期起源河流一律为冰期所否定。

2)河流起源Ⅱ期。李四光认为,我国鄱阳冰期与欧洲滚兹冰期、北美洲内布拉斯加冰期可对比,足见鄱阳冰期具有北半球的广泛意义。据此提出,先期黄河起源应在鄱阳冰期告终。因为冰期是限制河流发育的,现今的格陵兰岛和南极大陆均无河流发育即是佐证,故而起源于Ⅰ期的黄河虽然拥有了自己的阶地,但鄱阳冰期来临时则给予了彻底的否定。若从孙殿卿确定的鄱阳冰期开始于距今1.15Ma,结束于距今0.90Ma算起,这期间黄河失去河流意义长达0.25Ma之久;鄱阳冰期之后才又重新复苏、演化成为今天的河流。至于大姑及其后历次冰期对已成河流也有一定的制约,但因范围局限、年代较短暂、气温寒冷程度不十分高等原因,故难以作为河流起源的约束时限。

因此,赵诚基于这种认识,指出具有一般河流意义的“黄河”似乎是形成于鄱阳冰期之后,大约距今0.90Ma前后。

11.1.2.3 统一黄河整体上形成于萨拉乌苏期早期或周口店期末期,大约距今0.128Ma前后

笔者研究认为,统一意义上的黄河整体上形成于萨拉乌苏期早期或周口店期末期,大约距今0.128Ma前后。演化历史与地质过程如下:

新生代时期,由于构造运动的作用,当今黄河流域散布着多个构造盆地。其中较大的有银川裂谷盆地、呼和浩特裂谷盆地、汾渭断陷盆地、华北断陷盆地等(图11.4)。后来这些盆地逐渐演化成为内陆湖泊,组成黄河发育史前的湖泊群落。

随着河流溯源侵蚀与袭夺作用的逐渐加强,诸相互独立的集流湖盆之间被先后贯通,湖泊随之逐渐消亡,最后形成统一的黄河水系,这里湖泊消亡是判断两湖之间河流是否贯通的主要标志之一。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位于汾渭断陷盆地的三门湖消亡于第四纪周口店期早期或泥河湾期末期(李满洲,2000);银呼盆地(河套)湖泊则于周口店期中晚期至萨拉乌苏期早期开始萎缩,并于萨拉乌苏期消亡(闵隆瑞等);华北湖受黄河来沙及海水进退影响,其西部干涸于萨拉乌苏期末,东部干涸于晚全新世(戴英生,1986)。

图11.4 黄河发育演化史前主要盆地湖泊分布示意图

因此可以看出:银呼盆地以上和汾渭断陷盆地(龙门)以下至华北盆地(桃花峪)段在周口店期早期或泥河湾期末期即已贯通,至周口店期中期应具有相当的发育形成规模。而该时期,位于晋陕峡谷的河套湖盆至三门湖盆(龙门)段黄河还未贯通形成,两地之间尚处在不断的溯源侵蚀与袭夺作用阶段。据前述闵隆瑞等研究成果,周口店期河套地区仍为一大型湖泊,发育稀树草原型植被,湖区面积仍有450km2,北达大青山南鹿,南至达拉特旗南,故当时前套平原之北、包头之南黄河段还不存在。湖中沉积物下部以黑色、灰色粉砂质黏土为主,上部以浅湖相芒硝矿层为主。这说明它仍为一封闭的湖泊环境,尚为银呼盆地以上河段的内流集水湖泊,湖水还未向下游外泄。

因此,这时期下游河南平原只是接受来自汾渭断陷盆地(龙门)以下至华北盆地(桃花峪)段、即形成于周口店期早期或泥河湾期末期黄河东段的河流冲积相沉积,覆盖在此前来自周围山地的坡洪积相、冰水相、湖积相沉积物之上,黄河冲积扇开始发育。但是,从河南平原钻孔资料统计结果来看,周口店期黄河冲积扇发育规模较小(详见第5章),沉积速率不大,全区平均只有约92.6mm/ka。

当到了萨拉乌苏期早期或周口店期末期,黄河最后一段——河套湖至三门湖段才得以最终贯通。这时河套湖泊大幅萎缩,在上述浅湖相沉积的芒硝矿层上,逐渐被河流相沉积的萨拉乌苏阶粉细砂和中细砂层所覆盖,湖水开始向下游溢出,河套古湖开始消亡。直到这时,银呼盆地(河套湖泊)以上黄河西段才与汾渭断陷盆地(三门湖)以下的黄河东段,通过黄河中段——河套湖至三门湖段即晋陕峡谷段的最终贯通而连接起来。至此,一个统一的黄河方告形成,其时间大约在距今0.128Ma前后(李满洲,2001)。

关于河套湖至三门湖(汾渭断陷盆地)段贯通于0.128Ma前后,从山西南部芮城匼河地质剖面亦可得到很好的佐证。

该剖面位于三门湖盆北东侧,下部为三门组泥灰质黏土和匼河组砂砾石层;中部为周口店期离石黄土,构成黄土台面地貌,高出黄河水面约80m;上部发育一层高水位沉积的萨拉乌苏期砂及砂砾石层,而砂及砂砾石层之上即顶部又覆盖了一层马兰黄土(图11.5)。同样的地质现象也见于山西平陆东延村以及三门湖盆南东侧的河南三门峡会兴镇。这一剖面最大的意义是,它揭示出了在周口店期末期存在一次水面快速扩大、水位迅速升高的突发事件,反映出该时期有更大的来水进入原三门古湖盆,从而淹没了古湖盆侧滨高处的周口店期离石黄土,并在其上堆积了萨拉乌苏期砂及砂砾石层。笔者认为,这应该就是三门古湖盆同上游河套古湖盆发生最终贯通之后,水量增大,而突然增大的水量来不及向下游(黄河东段)排泄的结果。

图11.5 山西芮城匼河地质剖面图

(据山西省地矿局资料,略有删减)

①三门组泥灰质黏土;②匼河组砂砾石层;③离石黄土;④萨拉乌苏阶砂及砂砾石层;⑤马兰黄土

随着晋陕峡谷——河套湖盆至三门湖盆的最后贯通,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悄然来临。上游黄河西段大量清水急速下泄,下游黄河东段大股水流溯源上侵,致使黄河晋陕峡谷南北段两岸地区大量黄土泥沙被侵蚀下泄,进入下游河南平原即华北湖盆的泥沙骤然增加,一个真正的“黄河”从此而诞生(李满洲,2001)。

河南平原第四系钻孔资料充分显示,萨拉乌苏期及其以后形成的黄河冲积扇规模十分庞大(表4.1,图11.3),冲积扇发育达到兴盛时期,平均扇体沉积速率约达312.6mm/ka。特别是萨拉乌苏期晚期及全新世以来,由于晋陕峡谷——河套湖至三门湖段的强力侵蚀搬运作用,致使两岸地区侵蚀沟壑快速发育,侵蚀面快速扩大,遂进入下游河南平原即华北湖盆的泥沙剧增,冲积扇发育达到鼎盛时期,冲积扇平均沉积速率约达1691.6mm/ka。善淤、善决、善徙的黄河,从此更加桀骜而不驯,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剑,成为中华民族心头之大患。

也正因为于此,笔者根据上述黄河发育演化研究的结果,通过考查历代中外治黄人士的先进思想和策略,结合当今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黄土高原及三北防沙林生态地质环境整治的需求,以及多泥沙河流自身固有的特性,谨慎提出《21世纪:关于黄河治理的战略构想》(2001)。并以黄河发育演化史为轴线,以客观严谨的地质论据为基础,对黄河治理与再造战略的立论基础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与论证,详见本篇第13章。

㈦ 江汉平原与河套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方面说明

都是河流沉积地形,江汉平原为温带大陆型气候。下次再回答。没准备好。

㈧ 读河套平原周边地区图,完成5-6题.河套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断裂抬升、风力侵蚀B.断裂下陷

A、断层上升的形成地垒构造.断层上升则会形成断块山,此处是平原,故不符合题意;
B、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形成了地球的地表形态.河套平原在初期受内力作用影响断层以北的阴山不断抬升,以南的平地则不断陷落,后期受外力作用黄河带来大量泥沙(经过多次改道)流水沉积形成了肥沃的平原,故不符合题意;
C、断层上升的形成地垒构造.断层上升则会形成断块山,此处是平原,故不符合题意;
D、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形成了地球的地表形态.河套平原在初期受内力作用影响断层以北的阴山不断抬升,以南的平地则不断陷落,后期受外力作用黄河带来大量泥沙(经过多次改道)流水沉积形成了肥沃的平原,故正确.
故选:D.

㈨ 河套平原为什么不是盆地

阴山山脉与鄂尔多斯高原间的断陷冲积湖积平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回北至阴山南麓,答断层崖矗立于平原之北,界线明显;南到鄂尔多斯高原北缘的陡坎,由于库布齐沙漠散布,界线较模糊;西与乌兰布和沙漠相连;东及东南与蛮汗山山前丘陵相接。介于北纬40°10′~41°20′,东经106°25′~112°。 东西长约500公里。南北宽20~90公里,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包括呼和浩特和包头两市的大部,巴彦淖尔市的南部,伊史昭盟的北部和乌兰察布盟的小部分地区。
黄河在甘、宁、内蒙古、陕、 晋5省区境内形成马蹄形大弯曲,这一大弯曲的北部,亦即白于山(陕北)以北,贺兰山以东,阴山以南,芦芽山(晋西北)以西的地区称为河套。这一地区黄河两岸的平原称为河套平原,西南起自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的沙坡头,东北到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的喇嘛湾,可分为银川(宁夏)平原、后套平原和前套平原(又称土默特平原)3部分。 一般称河套平原仅包括前套和后套平原。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