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核工业地质局冉
⑴ 国土资源部关于通报表扬青海玉树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参与单位和个人的决定
国土资发〔2010〕6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部迅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视灾情为命令,视人民生命高于一切,快速行动,全力组织投入支持开展抗震救灾和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国土资源系统抗震救灾工作及时、有力、有效,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在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青海省国土资源系统的多支队伍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开展抗震救灾、次生地质灾害防治、安置点地质安全评价、应急找水打井等工作,并服务灾民救助和安置,参与灾后重建,至今仍在灾区辛勤工作。陕西、甘肃省国土资源系统抽调精兵强将,自备装备给养,奔赴灾区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和调查评估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及下属单位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断裂带调查与研究,获取解译遥感资料并提供给相关部门。
在前方灾区工作的同志,克服高原缺氧、余震不断、交通不便、低温雨雪等多重困难,风餐露宿、忘我工作、连续作战,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了可靠依据,为防灾减灾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在后方工作的同志,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为灾后恢复重建贡献力量,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赢得了地震灾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为总结和弘扬抗震救灾工作中的好思想、好作风和成功经验,推动工作,部决定通报表扬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等27个参与青海玉树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的单位、刘山青等794名参与青海玉树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的个人。
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向受表扬的单位和个人学习,学习他们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责任感,学习他们心系灾区、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思想境界,学习他们恪尽职守、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优秀品格,更加尽职尽责,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国土资源事业新局面。
希望受到表扬的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努力工作,把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培育和体现出来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精神长期坚持下去,为夺取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和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参与青海玉树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单位和个人名单
国土资源部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四日
附件:参与青海玉树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单位和个人名单
一、青海省(9个单位518人)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
刘山青、王建斌、宋建国、李志勇、徐卫东、刘红星、汪明道、王德瑜、刘长义、史德、昝明寿、王峻鑫、徐世福、康进军、康维海、李杰、刘国元、蒲毅、王平、姚刚、李成龙、张俊茹
青海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赵家绪、毕海良、隋嘉、吕宝仓、吕文斌、颜元东、王军、吴国福
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
吴国禄、边纯玉、李兆钧、胡贵寿、李小林、马晓强、张晓、刘勇、魏刚、宁永春、张隆寿、崔发全、王贵庆、崔发鹏、汪恩福、于晓军、白云、刘钰、武新宁、王占巍、江旺升、杨世新、高立华、曹德云、陈金贤、陈明亮、甘斌、薛建球、周成福、刘应斌、童金庆、张运海、张启、张书珍、姚春海、马良峰、曹千红、马转运、马良元、张运康、王其红、马吉福、李西宁、李庆祝、张永善、宋显祥、周得荣、齐卫兵、杨全有、薛生勤、陈满寿、陈止寿、黄满成、王生满、王生福、瓦永吉、牛万辉、赵永兴、余占忠、陈武仁、余占明、张占荣、陈元寿 黄温家保、白范禄、祁福全、白寿财、白万寿、黄六十三、黄五十九、黄文家保、雷友德、赵文强、贾君、雎建国、张勇、张新荣、王丰成、贾全福、鲁占才、李孝清、刘孝林、张占清、曹德成、张占海、汪雨德、沈士学、夏超忠、崔岩新、王世满、苏海增、孔德玉、张万寿、李建军、王丙丙、张虎、张洪庆、黄进才、赵庆忠、王广宇、王超、宋国财、宁国治、桓秦帮、苗卫生、王广成、王仁青、李得其、王永柱、冯国森、魏顺祥、李春卫、王祖业、崔成林、张科善、杨军、才让旦智、鲁仁军、李发夏、高建庆、孔祥宽、王兴文、陶廷雄、李小泽、孔林孝、莫尚明、孔祥永、韦胜红、余祥德、李玉业、张永福、铁勇、杜彩虹、张常青、董柴琦、何永红、姜年元、冯德忠、丁光业、马成芳、陈清军、余效贵、岳鹏、李希发、刘伟、樊庆业、张海威、杨小辉、柴晓然、李跃峰、刘红军、刘满成、王世民、夏雨普、吴进萍、李有实、乔永顺、刘加学、王杰、常学良、曲娟、魏太明
青海省地勘局
高学忠、刘永恒、张春化、朱贤、高庆、张京平、段仰东、艾宏
青海省水工环调查院
严维德、马兴华、陈锡庆、杜建宁、张洪银、童彦文、哈文录、雷海智、候殿海、李兵、韩江涛、薛庆林、孙满超、王小年、王仲复、彭亮、袁时祥、马鸣、张盛生、田成成、杜文学、耿海深、李育昆、李永国、战辉、贾小龙、黄勇、马还援、宋源祥、朱红
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
赵世勇、宗瑞玉、原义刚、申占洪、王文华、易文斌、梁江义、郭岐山、吴统一、石云、张云飞、李水芸、黎明、曾国寿、戴瑜、罗友弟、吴英波、金文艺、郑少军、高瑞涛、董国辉、张利军、马文太、乔小龙、杨旭伟、陈富春、朱杰、祁俊良
青海省有色地勘局
孙占科、张兴利、刘文、杨发源、隋源、杨小平、李瑶、严喜、谢治国、刘向阳、李伟、魏振杰
青海省测绘局
唐千里、刘海平、李强、张新声、刘凌霄、陈德理、梁海波、王波、孔繁煜、陈家瑞、万勇治、苏占邦、吴析楚、纪晓东、杨杰、严晶功、张生军、应九臣、孔繁宁、蒋英俊、周建军、张广华、白春平、马生财、马强、马有文、黄太平、李名、杨勇、刘国、岳小勇、李建明、窦超、雒成元、张健、陈岷、丁延荣、戚一鸣、刘玉章、熊占兴、姚刚、郑耀辉、孙剑锋、井厚青、杨海鹏、李文虎、莫龙刚、杨占青、刘宏鹏、龚克、霍景龙、王延、马国福、曾学宏、保长金、吴元文、郭韩勇、陈伟学、李得基、张生成、史占成、李延、刘云、乔华桑、童成宝、易力、丁鹏辉、谢克敏、汪永堂、金跃顺、陈丰田、包东海、王宏伟、刘俊、伊万仁、孙玉华、马学明、解占林、崔天彪、何旭东、王建虎、王国侠、马刚、康福宁、刘海世、范晓明、赵春祥、邓林、陈立飞、李良、刘海玉、吴寿忠、刘维才、汪顺林、杜发泽、梁有山、霍永瑜、杨贵勇、刘书谦、高迎瑞、陈有辉、代永发、王海鹏、李友、赵积昌、孙栋、马明金、马国金、李永海、孟武潮、张万森、陈生全、赵文渊、吴银桥、赵永芳、吕登申、赵得录、马国宝、蔡邦兵、张乃功、欧阳永健、杨德芳、徐喜峰、何志强、宋海珍、汪治权、马成、赵廷宝、蔡洪海、杜国梁、李树安、徐江明、田晓程、陶金、王建、熊元森、邹庆华、史晨星、孟超、万玉辉谈永邦、韩有文、杨元军、侯云、杜国豹、张峰生、马成彪、马永才、杨小平、杨海贤、韩有文、杨海东、张万成、李廷海、韩富财、梁俊杰、李玉伟、陈生权、安万金、祁顺杰、祁伟山熊换新、卢本森、刘延平、陈小项、丁春、左奎、邹仁斌、严继平、熊劲峰、艾杨权、陈雷雷、艾海军、熊书健、肖洪强、肖世刚、李林寿、魏国章、王全德、李云、季增奎、张玉佳、陶国欣、高再良、陈忠、熊永合、张银建、张晓俊、侯燕杰、张厚禄、阎宏亮、包晓虎、魏巍、蒲秉永、焦信博、冶存玺、朱斌、李田龙、张占鳌、蒲正军、韩志清、杨晓英、王恒东、王祖顺、刘盛庆、张斌、张海青、张斌、张建军、李智明、施生寿、卢世伟、姜明伟、曹祥廷、王亮、孙青山、王海岗、杨正青、纪晓东、周敬平、杨生田、张学刚、张里南、李启才、徐家禄、浮超、米利、阎寒、李财风、何君、惠海宁、包明相、王剑、喻杰、杜成玺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卢青建、鲁海民、程忠琳、金长城、王兵、孙海轩、张志青、桑盛毅、温得银、崔建华、霍志强、苏立、孙延成
二、陕西省(7个单位114人)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
喻建宏、李强、朱利平、肖平新、孙长安、王雁林、高刚强、汤鹏超、郭长安、王文昭、刘伯敏、韩东方、侯晓宇、刘卫峰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宁社教、高建军、康金栓、滕宏泉、肖志杰、张新宇、支源、李宪、王静、王培林、娄月红、亢宏伟
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齐文、蒙晓记、罗乾周、王天明、李益朝、王友林、穆根胥、任娟刚、蔺新望、金光、司国辉、井延泉、贺斌、王宁、侯威、耿战辉、冯晓强、石卫刚、杨平、陈文生、陈凯、高峰、曾忠诚、秦臻、杨志军、张凯、王天佑、王龙杰、杨晓鹏、鲁洪深、唐学林、李国富、谢宏涛、邢宝珠、王占龙、范志勇、张雷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
李文忠、汤振宇、常喜顺、郑崔勇、鱼康平、张富国、党勘峰、高关军、姚学军、杜成涛、宋涛、李贵桓、于凤鸣、穆方
陕西省核工业地质局
郭三民、左文乾、魏东、齐普荣、姜方明、张彦红、张俊、李辉、陈希民、程德进、李宇飞、王瑞华、谢昌贵、刘涛、李建华、张江、蔡伟、窦有航、魏跃文、李建华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
李智学、张建、傅宏科、常光锋、贾海平、师千胜、冉百涛、张耀、李姜勇、杨磊、杨金才、将申伟、齐进宝、张国华、年鑫
陕西电视台
郑原、杨景茂
三、甘肃省(6个单位58人)
甘肃省国土资源厅
张力学、张国华、赵玲房、王永超、王景辉、李建伟、刘星、王苏丽、何金花、陈春良、杜四喜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陈汉、马秉虎、苟少峰、王发明、王玉贵、余艳萍、冯晓迪、程群、郑家龙、宋启波、金春、李小军、杨宇明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黎志恒、赵成、姜才文、张永军、张川、李军、何云峰、樊宪明、蒋永智、胡正军、王广林、陈传玉、董成宪
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
庞招平、李文彦、朱建武、王洋、张弘、张玉龙、董毅、张永生、张宝鹏
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翟向华、王有权、陈伟彪、黄超、杨华奎、滕宏伟、李文东、秦庆峰、袁致富、王俊卿、李凤仪
甘肃省地质矿产报社
刘崇贵
四、中国地质调查局(5个单位104人)
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
王学龙、刘延明、庄育勋、殷跃平、文冬光、张作辰、张开军、李晓春、夏鹏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侯金武、康战、田廷山、徐万忠、刘传正、李铁锋、陈红旗、曾青石、李媛、唐灿、邢雁鹰、李香菊、王灿峰、周萌、温铭生、刘艳辉、连建发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王平、王殿琦、熊盛青、方洪宾、郭大海、杨清华、姜德仁、詹世富、郑雄伟、张微、钟昶、吴芳、李进来、武兴、陈红根、齐建伟、李景华、安娜、曹文玉、李友纲、陈颖、王懿哲、韩旭、孙禧勇、王建超、晋佩东、徐宏根、童立强、李小慧、张晓坤、李丽、李曼、杨蓓、邵帅、周砚文、胡桂英
西安地调中心
李文渊、张茂省、王佳运、李林、徐友宁、李建星、李瑛、王冬、张成航、高波、冯卫、张江华、乔岗、张俊、李金皋、汤科、席晓鹏、赵哲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龙长兴、何长虹、侯春堂、马寅生、张永双、胡道功、杨农、吴树仁、张春山、孟宪刚、谭成轩、安美建、冯梅、姚鑫、廖椿庭、王连捷、彭华、马秀敏、雷伟志、余佳、杨健、高卫、王津、李跃辉
⑵ 宝鸡有哪些优势
答案:交通发达,资源丰富,如:煤炭,人力,水,文化资源等等都很丰富,还有国家的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优势明显。
⑶ 2019年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申报高级工程师的第一步,了解自己时候否符合申报地区的申报要求,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申报的前提条件:拥护宪法和法律,具有中国国籍,没有刑事处罚经历,所提交的资料务必保证真实性。
2、学历资历条件:一般每个省的要求可能会有些差异,一般学历越高,要求的工作年限越短,比如硕士学历从事本专业4年以上,如果你学历低点也没事,只要工作年限达到就可以了。
3、专业能力要求:你要完成市厅级项目,并获得成果鉴定,或者承担过大型工程,开发出新技术新工艺,并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也可以是参加过国家标准制定,注意只需其中某一项就行了
4、业绩成果要求:你要完成市厅级二等或者三等奖以上,解决过重大疑难问题,获得发明专利,或者是国家承认的中青年专家,只需其中某一项就行。注意,各个省市要求不同,各个专业要求不同。
5、论文出版要求:你要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2篇以上,并且具有较大价值,或者自己出版发行学术刊物,注意,各个省市要求不同。
6、计算机能力要求:计算机专科学历以上,或者通过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或者通过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满足其中之一即可。注意,有些省市对于计算机的要求更高。
7、继续教育要求
8、外语能力要求
⑷ 西安是哪些朝代的都城
西安是13朝的都城:
西周(前363年)、秦(统一后15年)、西汉(前202年)、东汉(献帝6年)、新朝(前15年)、前赵(11年)、前秦(33年)、后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西晋(愍帝4年)。
(4)陕西省核工业地质局冉扩展阅读: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周文王时就定都于此,筑设丰京,武王即位后再建镐京,合称丰镐,西安简称“镐”(hào)即源于此。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长安县,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兴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营建未央宫,同年国都由栎阳迁移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名长安城,取意“长治久安”。
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隋唐时期世界最大的城市。长安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起点,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的中国城市,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拥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200多年(不计陪都)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建都于此,唐朝鼎盛时期常住人口185万。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是陕西省会、副省级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一带一路”核心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业基地 。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 ,美媒评选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 。
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润长安。下辖11区2县并代管西咸新区,总面积10752平方公里,2017年末户籍人口905.68万 。
西安是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之一 ,有两项六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是: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兴教寺塔。 另有西安城墙、钟鼓楼、华清池、终南山、大唐芙蓉园、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等景点。西安也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 。
⑸ 河南周边旅游城市有哪些
河南周边的旅游省份有安徽、山东、陕西、山西,这四个城市旅游景点都很多。
安徽的著名景点:
1、黄山: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华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
2、天柱山:安庆市潜山市西部的天柱山,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万岁山、万山等。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余脉)。
一般指潜山市境内以其主峰天柱峰为中心的山地,有时也指其主峰。据1980年航空测定,主峰海拔为1488.4米,规划保护区面积为333平方公里,风景区面积为82.46平方公里,中心位置(天柱峰)地理坐标东经116°27′,北纬30°43′。
天柱山因独特的自然景观,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早在汉武帝时就封为“南岳”,历代都有人文活动。
建国后开发为风景名胜区,景区获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中国自然和文化遗产地等称号,并于201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⑹ 河北工程大学建校时间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学校简介
河北工程大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邯郸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土木见长,水、农、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03年4月,原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邯郸分部、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成河北工程学院,教育部同时批准筹建河北工程大学。2006年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更名为“河北工程大学”。
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现有主校区、中华南、丛台和洺关四个校区,形成了一校四区的办学格局。校园占地面积2340亩(156.08万平方米),各类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42.93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9.25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5.33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48亿元;建有省高校甲级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16.68万册、电子图书113.68万册;多媒体教室78个、语音室19个;体育场5个、体育训练馆2座;具有先进的校园网络系统、现代教育系统和远程教学系统;建立了固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158个。
学校建有完整的学士、硕士两级人才培养体系。实行校、院、系三级建制,校、院两级管理,设有13个学院和2个教学部: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资源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学院、理学院、水电学院、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农学院和社会科学部、公共体育部。设有53个本科专业。拥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2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建筑与土木工程等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拥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24698人。
学校拥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力量。现有教职工2835人、专任教师1527名,其中教授197名、副教授345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70名、硕士学位人员696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50.16%;软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省级专家2人、省“三三三”人才工程6人、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教师10名。
学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质量工程”,不断深化对高等工程教育的认识,努力培养善学善行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成效显著。有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教学成果奖13项;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科技文化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励64项;学生男子篮球队2002年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东北赛区冠军,2004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代表河北省参赛获得第四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全省高校前列。50多年来,我校为社会培养了4万余名各类人才,毕业生面向基层,艰苦创业,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涌现出许多企业界精英和领导人物,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称赞,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及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科技优势。在土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农业水土工程等领域有较强的学科基础和学术优势。2003年以来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7项,其中国家级1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0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9项,省部级教学成果13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68部,发表学术论文3311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203篇。《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和俄罗斯《科学文摘》(AJ)收录,在世界11个国家有近1500个机构订阅。《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河北省优秀期刊,在世界16个国家有2500多个机构订阅。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乌克兰、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开展了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与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建立正式的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关系,并同时签署了工程硕士培养协议。由我校任主编,与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英国朗堡大学、乌克兰国立建筑技术大学联合创办了英文学术期刊《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面向全世界发行。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 李万庆
党委副书记、校长: 刘占周
党委副书记: 马计斌
纪委书记: 马同堂
副校长: 孙玉壮
副校长: 王亚利
副校长: 张永强
校徽
河北工程大学校徽由“河北”、“工程”的拼音首写字母“H”、“G”为设计元素,采用中国写意画的计白守黑、疏可走马、密不通风的构图法和现代抽象图案相结合。图案中空白处让人丰富的联想,耐人寻味;柔和优美的曲线和圆点结合给人一种视觉美感;包含着艺术和人文的气息。
字母“H”、“G”经艺术变形构成腾飞的雄鹰和从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组成。腾飞雄鹰象征学子不怕艰险,探索真知,立志成才的崇高理想,体现河北工程大学立德立志、善学善行的办学理念,为培养具有勤奋朴实、肯干实干、创业奉献的应用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不断开拓进取,大展宏图。图案中太阳象征河北工程大学教育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美好前景。
校徽的标准色彩为蓝和红,蓝色象征博大深远,智慧结晶;红色象征激情澎湃,生机活力。
图案造型优美、简洁新颖,有很强视觉冲击力和现代感,达到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
校训
河北工程大学校训:立德立志,善学善行。
校训释义:
“立德立志,善学善行”是河北工程大学秉承高等工程教育传统,坚持现代工程教育理念,立足艰苦行业和地方基层的服务面向,培养善学善行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办学实践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是学校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精炼表达。
立德乃成人之本,立志为成长之要,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立德立志”,意在教育学生做品行高尚、志存高远的有德有为之才;勉励教师立志教育事业,将立德树人作为园丁的神圣职责。
善学乃成才之基,善行是有为之源,善学和善行反映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善学善行”意在教育学生善于学习,善于行动,善于实践;勉励教师善于治学,善于工作,善于用实际行动为人师表。
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立德立志,善学善行”是德和才的统一,知和行的统一。表明河北工程大学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才兼备、知行统一的国家栋梁”为己任;也表明河北工程大学培养的人应当“有道德、有志气,善学习、善实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立德立志,善学善行”,既是结合河北工程大学的实际,对学校办学宗旨、崇高使命、人才培养目标的提炼和总结,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其中,“立德”取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衰,此之谓不朽。”“立志”取自朱熹“百学须先立志”和康有为《论语注》“立志为学者第一事,志不立则天下无可为者。”“善学善行”取自《荀子·大略》“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历史文化和现实理念在河北工程大学“立德立志,善学善行”的校训中得到了有机统一,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河北工程大学人,在校训的指引和感召下创造出辉煌的业绩和灿烂的人生。
校歌
河北工程大学校歌:学子心中不落的太阳。
校区分布
河北工程大学现有三个校区:校本部、中华南校区、丛台校区1、校本部: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光明南大街199号
邮编:056038
交通路线:
· 从火车站乘13路公共汽车到终点站下车,可进河北工程大学校本部北门。
· 从火车站乘28路公共汽车到河北工程大学下车,可进河北工程大学校本部东门。
2、中华南校区: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中华南大街62号
邮编:056021
交通路线:
· 从火车站乘13路公共汽车到水电学院下车,可进河北工程大学中华南校区西门。
3、丛台校区: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丛台路甲42号
邮编:056029
交通路线:
· 从火车站乘46路公共汽车到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下车,可进河北工程大学丛台校区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