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军地质大学
Ⅰ 杰出青少年的事迹
宋海军,男,党员,出生于1983年2月,籍贯:山东济宁。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理科基地班四年级学生。大学本科期间,平均学分基点3.1。在思想、学习和社会活动等方面获得的奖励如下: 2004年5月被评为中国地质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2005年4月被评为中国地质大学创新人才; 2005年5月被评为中国地质大学体育优秀个人; 2005年8-9月带领“自然之友”社会实践团赴宜昌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当地人民的关注,活动被当地电视台报道,同时所带团队被评为中国地质大学优秀社会实践团队; 2005年9月被评为中国地质大学36期党校优秀学员; 2005年12月获得中国地质大学“金钉子”奖学金; 2006年5月被评为中国地质大学优秀学生; 2006年12月获得中国地质大学“世纪英才”校长奖学金。 科技创新过程及成果
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参加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古、中生代之交生命环境过程及对当代的启示”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早三叠世年代地层与生物复苏”,期间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项目组老师的认可和赞赏。在三年的科研过程中独自申请了地质学国家理科基地班特殊资助基金项目、中国地质大学创新人才基金项目、中国地质大学“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基金项目,均以优异的成绩结题。在科研过程中积极参加野外工作,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已进行野外工作3次:2006年7-8月在贵州青岩地区野外工作;2006年10月在浙江黄芝山、煤山野外工作;2007年1-2月在贵州罗甸关刀、边阳进行野外工作。三年的科研过程中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如下:
一,发表论文 2007年2月论文《Foraminifers surviving from the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 at Meishan, Changxing, China》由Elsevier出版的《Palaeoworld》杂志约稿,现已被录用,已出现在全球最大的学术期刊数据库——ScienceDirect中; 2007年论文《Last evolutionary behavior of the Paleozoic Foraminifera in Meishan, Zhejiang Provence, China》由Elsevier出版的《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SCI)杂志约稿,现正处于成文过程中; 2006年6月论文摘要《Distribution of small foraminifers in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strata at Meishan section, Zhejiang, China》在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上发表; 2007年6月论文摘要《Surviving foraminifers from the P/Tr mass extinction at the Meishan section, South China — Evidence for multi-episode extinction pattern》在第六届“现代地球科学:交流与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被国际三大检索之一ISTP检索收录; 2006年6月论文《浙江煤山二叠纪末的小有孔虫动物群》在中文科技核心期刊《微体古生物学报》首篇位置发表。 二,获得的科技奖励:论文《Extinction and survival of foraminifers in the P/Tr boundary interval in Meisha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获得2006年校第十七届学生科技论文报告一等奖; 论文《浙江煤山剖面二叠纪末的小有孔虫动物群》获得2006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论文《古、中生代之交重大地质转折期有孔虫的灭绝过程》获得湖北省第六届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并作为高校直送作品参加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
Ⅱ 大四学生捡到一块能填补世界空白的动物化石是真的吗
爱捡石头 竟填补一项世界空白。
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院大四学生王奉宇寝室里,堆满大大小小各类石头,足足有几百公斤。在室友和老师眼中,他是个痴狂的“石头迷”。
大三时,他将这一创新发现撰写成论文《早三叠世华南地区腕足动物群的新发现:对大灭绝后生物复苏的启示》,发表在国际期刊《PapersinPalaeontology》上,引起腕足研究界广泛关注。他是近10年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院唯一以本科生身份在这份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学生。
王奉宇说:“我爱捡石头,能对自己的爱好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研究,这是莫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