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地质局
1. 罗山皇城山银矿()
皇城山银矿位于罗山县青山乡境内,在县城西南约30公里处。矿区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1公里,西距信阳市约25公里,交通便利。
银矿地处秦岭褶皱系东段,在龟山—梅山断裂带北侧。矿区南部,出露中元古界信阳群龟山组下段变质岩,主要为白云石英片岩、斜长角闪片岩;矿区北部,广布中生界下白垩统陈棚组火山岩系,主要为酸性火山碎屑岩、凝灰岩;中部,出露华力西期斜长花岗岩。银矿呈不规则脉状,产于穿切斜长花岗岩和岩浆晶屑凝灰岩的断裂构造内。在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30多条硅化脉中,只有1、3、4、9、16号脉具有银矿化。其中,1号脉内赋存工业银矿体。由于矿体中银矿物颗粒细(粒径小于0.1毫米),肉眼难以识别,加上测试手段的限制,因而长时期以来,虽然先后在皇城山附近做过一些地质工作,如1958年在矿区南侧死棵凹进行过铁矿普查、1972年在皇城山—游河进行过1∶5万找铬铁矿地质填图、1978年开展过1;20万信阳幅区域地质调查等,却都因各自的工作重点不同等原因而未能发现出露地表的皇城山银矿。
1981年,河南省地质局第三地质调查队(以下简称地调三队)六分队在开展信阳上天梯珍珠岩、膨润土等非金属矿详查时,大队技术负责人庞传安和六分队技术负责人李传炎根据国内外在中生代火山岩中找到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的报道,对在矿区和外围工作的技术人员强调指出:要特别注意在中生代火山岩及接触带上寻找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为拓宽找矿思路,该队科技情报室积极配合,在编印的《地质动态》中,重点介绍了中生代酸性火山岩型矿床的成矿机理和规律,以及吉林省刺猬沟金矿地质简况,并提出在大别山北麓中生代火山岩中应注意寻找贵金属矿。担任外围普查组组长的胡乾柱带领王元清、黄敬华等人在开展1;5万地质普查工作中,增强了找矿意识,在皇城山西南的山脊上首先发现了一条走向北东的强硅化、褐铁矿化破碎带,并见到一个面积约30平方米,深2—5米,被当地群众称为“火石坑”的类采矿坑。他们当即在“火石坑”的蚀变破碎带上,采集3个拣块样,送大队进行光谱分析。结果,有两个样品的金含量分别为3克/吨和3克/吨以上。1982年3月,李传炎得知样品分析结果后非常重视,到大队实验室和做光谱分析的王来盛一起进行复查,结果不仅证实两个样品含金,还发现其中一个样品含金达7克/吨。李传炎立即赶回分队,同胡乾柱、王元清等人到皇城山原采样部位重新采取了3个化学分析样品。是年5月,一份令人惊喜的分析结果报出了:样品中银含量44—1079克/吨、金含量1—3克/吨。这立即引起队长李凤鸣的高度重视,亲自到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并指示六分队将皇城山作为普查找矿的重点开展进一步工作。1982年三季度,胡乾柱、黄敬华等人对皇城山进行较全面的调查。经测制1∶1000地质草图和按100米间距采集连续拣块样进行化学分析,初步圈出银矿体长300余米,确定皇城山为一具有一定规模、品位较富的银矿床。
1983年初,地调三队专门组建肖从辉任技术负责人的八分队,对皇城山银矿开展系统的地质调查工作。到1984年,初步估算1号银矿体储量(银金属量)达109吨。接着,1985—1986年,又对皇城山银矿进行详细普查,1号银矿体的控制储量达234吨。为满足罗山县急于筹建矿山的需要,地调三队于1986年3月提交了《河南省罗山县皇城山银矿区1号矿体(3—8线)详细普查地质报告》。1987年初,地调三队根据省地质矿产局的指示,对皇城山银矿进行初步勘探。当年8月结束野外工作,11月提交了《河南省罗山县皇城山银矿区初步勘探地质报告》。查明1号银矿体长500米,延深200—305米,平均厚5.44米,含银品位平均362克/吨。皇城山银矿共探明储量(银金属量)353吨,还伴生金金属储量467公斤,是一个品位高、埋藏浅、易采选的银矿床,属中生代火山岩中低温热液成因的银矿。
地调三队用5年时间完成了皇城山银矿的地质勘查。累计共投入钻探12251米,槽探2698立方米,坑深163米,浅井40米。结果提交了一个中型富银矿床,为此1989年获地质矿产部地质找矿三等奖。
皇城山银矿是大别山北麓河南境内勘查和开发的第一个银矿床。1987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与罗山县联合兴办矿山,到1991年底已采、销售银矿石约5万吨,总收入近千万元。现已建成采、选、冶联合企业,生产能力为日处理矿石100吨,年产白银5.7吨,黄金6.4公斤。该银矿的发现、勘查和开采对发展地方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2. 河南省信阳市地质队矿石检验在什么地方
公交线路:18路,全程约4.3公里
1、从信阳市步行约840米,到达消防队站
2、乘坐回18路,经过6站, 到达白答坡站
3、步行约400米,到达河南省核工业地质局
公交线路:2路,全程约3.1公里
1、从信阳市步行约180米,到达和美广场站
2、乘坐2路,经过4站, 到达中行家属院(红星路口)站
3、步行约1.2公里,到达河南省核工业地质局
3. 信阳尖山萤石矿()
尖山萤石矿区位于信阳县邢集乡。区域构造位于秦岭褶皱系东端边缘,桐柏复向斜东北翼,燕山期鸳鸯寺花岗岩体之北东缘。矿区面积约18平方公里。矿床由老虎洞、五里坡和尚楼三个区段组成。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宇陶湾组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片岩夹大理岩。岩浆岩有加里东期周庄基性岩(角闪岩)、燕山期天目山花岗岩。区内断裂发育,纵贯全区有两条,一条分布在花岗岩与基性岩接触带上,为一号矿脉控矿构造;另一条分布在大理岩中,为五号矿脉控矿构造。矿脉均产于断裂中,其形态、产状、规模及空间分布,均受断裂严格控制。矿脉产状较陡,倾角70°—80°,走向有北东东、北西西、近东西及近南北4组。主矿脉呈北东东及北西西向两组。矿脉长度一般500—2000米,最长可达4000米。工业矿体一般长200—500米。延深一般100—200米,最长300米。矿体厚度一般1—2米,最厚可达6.9米。平均品位CaF2含量老虎洞区段66.42%,五里坡区段68.66%,尚楼区段46.33%。矿石的矿物组分主要为萤石和石英,向深部方解石含量增加。该区规模较大、品位较高的工业矿体大多赋存于花岗岩原始顶面附近及其以下150米范围内。在两组断裂交叉处及矿脉转折弯曲处,矿体厚度增大,品位变富。
1958年在小石岭、老虎洞、五里坡一带发现了萤石矿。并立即有邢集、明港等处农民和信阳钢铁厂等开采。
1958年10月初,由北京地质学院和郑州地质学校十二名学生组成的实习队,在该区开展两个多月的踏勘找矿,编有《河南省信北邢集地区地质工作简报》。
1959年,北京地质学院豫南区测队进行1∶20万桐柏幅地质测量。1959年4月,由河南省地质局豫十一队王帅堂等和专区地质队一人、郑州地质学校14人组成普查组,在信阳明港以北,京广铁路以西,进行1∶5万兰店幅、安店幅地质填图,圈出清水塘、西石岭萤石矿脉,估计储量15.9万吨。
1960年8月,河南省信阳市地质队为给明港、平桥两个钢铁基地提供冶金辅助材料矿产资源,组成非金属矿普查组来该区工作。开展1∶5000地形地质草测,并以少量探矿工程结合露头、采矿了解矿脉情况,于当年9月写出文字报告(草稿),计算尖山萤石矿储量83万吨。
1960年9月,信阳县邢集乡组成萤石矿调查工作组,对该地区进行概略调查,编写了萤石矿资源分布及生产情况调查报告,认为该地区蕴藏有萤石矿储量160万吨。
1960年10月—1964年4月,河南冶金煤炭工业厅地质勘探队四分队,对老虎洞、五里坡区段开展普查、详查地质工作。于1964年6月提交了《河南省信阳县尖山萤石矿区普查评价报告(老虎洞、五里坡地区)》。探求萤石矿储量113.6万吨。其中,工业储量31.4万吨。
1964年8月—1967年4月,河南省冶金煤炭工业厅地质勘探基建公司第四队吴方成等对老虎洞、五里坡区段进行勘探,并对尚楼区段开展了普查、详查。在尚楼区段发现并圈出4条萤石矿脉。于1967年1月提交了《河南省信阳县尖山萤石矿区老虎洞、五里坡区段地质勘探报告》。老虎洞、五里坡探明萤石矿矿石储量272万吨(CaF2187万吨)。尚楼区段探求萤石矿矿石远景储量213万吨。
1971年起,开始建明港萤石矿。首先,建成五里坡区段年产1万吨的矿山。1973年和1975年,又分别建成尚楼区段年产2.5万吨和老虎洞区段年产5万吨规模的矿山。
1986年10月,河南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调查队严丽生等人,在尚楼东段已采完、向西段开采出现见矿不佳的情况下,为延长矿山寿命在尚楼西段开展详查,圈出工业矿体三个。呈脉状、似层状,具膨胀、分枝复合、尖灭再现现象。Ⅱ4—1矿体长361米,延深61—293米,平均厚5.66米;Ⅱ4—2矿体长279米,延深150—200米,平均厚5.22米;Ⅱ4—3矿体长575米,延深187米,平均厚3.23米。均属中等品位矿石。并查明原四号矿体由两个矿体组成。探明新增萤石矿石储量104万吨。经详查后,扩大了矿床储量,延长了矿山寿命。使矿山开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尖山萤石矿床是河南省最大的萤石矿床,明港萤石矿是河南省最大的萤石矿山。产品除供国内需要外,尚出口几个国家。
4. 是河南信阳市好还是湖南怀化市好
河南的GDP在全国排到第四第五名,楼上的朋友的回答我比较不认同。不要带着偏见去版看某一个地方权。我不对湖南怀化妄加评论。但我知道河南的信阳还是不错的这几年的发展还是不错的。处于京广铁路线上南北通行比较的方便。信阳的山水比较的不错。特别是水好。信阳毛尖也是不错的。我有点鄙视<我爱河大新校区>还有极度糜音0745哥们有没有一点地理常识啊湖南怀化临海,呵呵呵我就不明白了怀化临海的话江西和江浙几省不就成岛了吗?怀化是与贵州的交接地,大家一看就知道交通不太方便。所以还是建议哥们多考察一下。
5. 河南省的所有城市名称
河南省下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17个地级市。
新郑市、新密市、登封市、荥阳市、巩义市 、偃师市 、舞钢市、汝州市 、林州市 、卫辉市、辉县市 、沁阳市、孟州市 、禹州市、长葛市 、义马市、灵宝市 、永城市 、项城市 、邓州市 、济源市21个县级市。
(5)信阳市地质局扩展阅读
河南历史文化悠久,是世界华人宗祖之根、华夏历史文明之源;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资源丰富,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和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人口众多,是全国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巨大;
区位优越,位居天地之中,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农业领先,是全国农业大省和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发展较快,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5位;潜力很大,正处于蓄势崛起、攻坚转型的关键阶段,发展活力和后劲不断增强。
河南概貌
1、名称由来
河南位于我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来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
《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2、自然地理
河南界于北纬31°2339;—36°2239;和东经110°2139;—116°39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73%。
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44.3%。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为全省最低处,海拔仅23.2米。
3、资源环境
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候灾害频繁的特点。
近10年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2.7℃—16.2℃,年平均降水量为477.8毫米—1167.3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468.0小时—2246.6小时,年无霜期207.9天—271.7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全省耕地面积12166.50万亩,人均耕地1.28亩。
河南是我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地形地貌和水资源分布情况是中国的一个缩影。
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全省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560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64条,流域面积100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11条。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403.5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约376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
河南动植物资源丰富,现有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17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1处,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4种。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和矿业大省,矿业产值连续多年位于全国前5位。已发现的矿种144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10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93种。
既有铝、钼、金、银、铜、铅、锌、钨、锑等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又有铁、钛、钒等黑色金属矿产;既有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又有耐火粘土、萤石、天然碱、珍珠岩、石墨、宝石等非金属矿产。
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9种,居前3位的有33种,居前5位的有42种,居前10位的有68种。灵宝、栾川、桐柏、叶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金城”、“中国钼都”、“中国天然碱之都”和“中国岩盐之都”。
4、历史渊源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诞生在河南新郑,中华文明的起源、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形成和统一国家的建立,都与河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5000年中华文明史中,河南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多年,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200多个皇帝在此执政。
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均源自河南。河南文物古迹众多,有记载着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
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和轩辕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有历史上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有“天下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和闻名中外的大相国寺,等等。洛阳、开封、安阳、南阳、商丘、郑州、浚县、濮阳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9、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河南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全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全国“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中有五个通道途径河南。郑州已初步形成全国铁路路网中的“双十字”中心,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之一,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高铁站之一,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大格局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建设和普通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内河航道升级改造持续加快。
2017年末,全省铁路通车里程5470.26公里,其中高铁1307.91公里,铁路和高速铁路里程均位居全国第5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522.63公里,位居全国第4位;普通干线公路3.1万公里,农村公路23万公里。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是国家民航局确定的全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共开通国际货运航线29条,基本形成以郑州为枢纽、链接亚欧美澳等四大洲的航空国际货运网络,洛阳、南阳支线机场运营良好,信阳明港支线机场建成。水路运输加快发展,内河航道1675公里。
全省各种运输方式货物运输总量22.94亿吨、增长11.7%,货物周转量8160.34亿吨公里、增长11.2%;旅客运输量11.66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945.20亿人公里、增长4.7%。郑州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通车里程93.6公里,年客运量超过2.5亿人次、增长103.9%。
10、全国重要的通信枢纽
河南省公用电信网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家骨干公用电信网“八纵八横”有“三纵三横”途径河南,加上南北、东西两条架空光缆干线从河南穿过,构成“四纵四横”的信息高速公路基本框架。建成直达全国24个省的互联网省际出口链路,郑州互联网国家级骨干直联点总带宽居全国第2位,全省接入网站数量居全国第4位,引入TOP20万网站信源占比居全国第5位。“
宽带中原”战略全面实施,全省光缆线路总长度居全国第7位,移动电话基站总数居全国第5位,所有贫困自然村实现4G网络全覆盖,所有行政村实现两种制式4G网络全覆盖,4G基站、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均居全国第6位,互联网省级出口带宽居全国第4位,全省互联网基础设施指数居全国第5位。
11、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能源基地,原煤产量、电力装机规模、发用电量、油气管道长度均居全国前列。坚持“节能优先、内源优化、外引多元、创新引领”,大力实施电网建设、煤电结构优化、炼化基地、“气化河南”、新能源提速发展和煤炭转型工程,能源保障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参考资料
河南省人民政府
网络-地级市
网络-县级市
6. 信阳市国土资源局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淮河上游、大别山北麓,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素有“豫南明珠”、“三省通衢”之称。全市总面积18915平方公里,辖8县2区6个管理区,人口803万人。信阳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在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信阳季节气候明显,又兼有山地气候特点,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气候温暖湿润,能满足多种植物培育和生长的需要,因而农副产品丰富,著名地方农产品信阳毛尖茶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既有绵延重叠的崇山峻岭,也有冈峦起伏的低山丘陵,既有坦荡无垠的平原,也有群山环绕的盆地,旅游和矿产资源都非常丰富。境内革命遗址、古迹和文物众多。全市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及省以下级文物保护单位400多处,重要革命纪念地和革命旧址400多处。
董元成 党组成员、调研员(主持工作)
胡敏 党组副书记(女)
曹晓林 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积光 党组成员、副局长
熊伟 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富山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于海忠 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董元成简介:汉族,中共党员,全日制大专学历。1977年7月参加工作,1982~2001年,历任原信阳地区工业局人事科副科长、原信阳地区经贸委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息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信阳农业机械化学校校长,信阳地区地质矿产局局长;2001年12月~2008年6月,任信阳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08年6月,任信阳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调研员;2008年11月20日起主持局全面工作。
【机构设置】局机关设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地籍科、规划科、用地科、耕保科、矿管科、地质科、利用科、测绘科、法规科、机关党委、纪检监察室、信访办、老干科16个科室。设国土储备中心、国土执法监察支队、国土资源交易中心、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土地规划勘测队、地价评估所6个直属事业单位。设浉河一分局、浉河二分局、平桥分局、明港分局、羊山分局、南湾分局、工业城分局、鸡公山分局8个分局。
【土地资源】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市土地总面积189156.35公顷。其中耕地838563.47公顷;园地67345.14公顷;林地43714.58公顷;草地58775.36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15540.01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9476.6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19142.92公顷;其他土地21003.25公顷。
【耕地保护】2010年,严格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按照“先补后占”和“占一补一”,建立“三库”,即耕地后备资源库、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和补充耕地储备库。2010年,经验收补充耕地储备库11个批次,入储备库补充耕地指标793.09公顷,申报建设用地占用耕地808.3222公顷,使用补充耕地储备指标808.3222公顷,耕地保有量稳定在79.29万公顷,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书,开展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落实2008年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整改工作,迎接河南省政府对信阳市2009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严格落实基本农田补划制度,确保全市基本农田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68.64万公顷。辖区罗山县被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联合通报表彰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国土资源规划管理】2010年,信阳市乡镇级规划修编圆满完成,按照规划土地全覆盖的原则,本轮规划修编信阳市共需审批199个乡镇级规划,其中建制镇64个,乡111个,办事处11个,管理区5个,其他8个。全市199个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于2011年5月经市政府审批通过并实施。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2010年,组织编制了16批《2010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实施规划》,共规划建新区项目95个,总用地规模742.407公顷。2010年底,全市16批增减挂钩项目区实施规划已经省厅批准8批,面积297.5577公顷,新增耕地272.7264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实施规划所设新区均已落实到具体项目,并纳入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新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拆旧区中使用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指标已按要求备案,先建后拆和已拆待验收的拆旧区已落实到具体地块,全部为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区设置合理,安置方案可行,拆旧区总规模及增加耕地面积,均大于建新区规模。
【土地利用管理】加强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从2010年1月1日起在主干网上全面运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全面实现了从土地来源到土地供应和市场交易等过程的动态跟踪监管。持续开展批而未用地及建设用地审批和批后核实清查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的土地征收及供应速度,对146.02公顷“批而未用”土地进行了清理整改,完成征地并移交91.11公顷,完成供地36.54公顷。积极认真开展房地产用地专项整治,并依据省厅要求,对闲置的房地产用地进行了处置。
2010年,全市共计供应各类建设用地面积459.86公顷,其中以出让方式供应429.5696公顷,土地成交价款32.7258亿元。在出让土地中,以“招拍挂”方式供应394.5797公顷,占总出让面积的86%,土地成交价款32.016亿元,占总成交额的98%。同时,全市共计办理划拨土地补办出让手续34.9899公顷,补交出让金0.7098亿元。
【地籍管理】2010年,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结束。信阳市国土资源局充分利用调查成果,进一步扩大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覆盖面,完成了3429宗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登记率达95%以上。核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129.4万宗,发证率达85.01%。继续实行土地登记窗口办公“首问负责”、窗口办件“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市本级共通过窗口受理申请核发国有土地登记报件495宗,其中审批国有土地使用证392宗(已办结390宗,退件2宗)。受理审批城镇住房用地分割登记53宗,发放城镇住房用地分割土地证2566本。受理审批土地抵押登记50宗,涉及土地抵押面积535.74公顷,涉及抵押金额233554.5万元。
【建设用地管理】2010年,扎实开展“双保工程”活动,全力为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提供资源保障。认真做好建设用地报批工作,突出一个“快”字,积极主动服务,快分配、快组卷、快报批。截至2010年底,经省政府批准批次建设用地6个,面积188.3068公顷,上报省厅审查的批次建设用地49个,面积1400.7934公顷,以上共计1589.1002公顷。报经市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不再征收项目9个,面积99.0666公顷。全力服务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积极组织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工程、西气东输淮武支线管道工程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用地材料申报。同时开展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淮息高速公路、淮固高速公路的征地报批工作,2010年重点项目的先行用地报件已经组织完毕并上报国土资源部,正式用地报件材料也已经组织完毕,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石武铁路“四电”用地报批工作也已经全面启动。
【农村土地整治】2010年,信阳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迈出了新步伐。信阳市政府下发了《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信阳市土地复垦整理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信政文〔2010〕211号)。信阳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在实践中摸索出了新路子,积累了新经验。在整治过程中采取“以点带面,试点先行,亮点出效”的方法,选择适宜的项目区进行集中连片整理,在严格执行上级下达的各项控制指标的前提下,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典型示范区,以此推动全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顺利展开。制定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月报制度”、“通报制度”、“工作交流制度”和“督查制度”。全面开展各类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技术评审工作,解决了项目历史遗留问题。本着尊重历史、注重现实的原则,对2010年前部分项目程序以及内业资料进行了完善,在此基础上,全面完成了2010年的技术评审工作。2010年,共对54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论证。对52个项目的设计报告进行了评审,其中2007年、2008年新增费项目6个,2010年新增费项目17个,占补平衡项目29个。完成了2个项目设计报告变更的技术评审,对16个项目的招投标方案、招标文件进行了审核。
【测绘监管】2010年,巩固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成果工作,引入约谈机制,加强全市测绘统一监管工作。通过对发现的测绘违法苗头进行调查核实和约谈,对持证测绘单位违规行为进行提醒和预警,明确违法行为的成本和后果,避免直接进入法律处罚程序,以促进全市测绘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做好2010年各项测绘管理暨服务保障工作,加强测绘标准推广应用、测绘任务备案和成果管理、测绘资质复审换证。全市县域D级GPS三维空间大地控制网全部建成并通过了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站的质量验收。“数字信阳”、“数字县域”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信阳市被列入2010年全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计划。
【矿产资源】信阳市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与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北部为华北地台南缘,南部为秦岭造山带东延的桐柏—大别造山带。两大地质单元在长期的地质历史时期,营造了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河南省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全市共发现各类矿产51种: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17种,非金属矿产31种。发现大、中、小型固体矿产矿床161处,其中大型矿床16处,中型矿床24处,小型矿床121处;地热水1处。区内还发现大批矿点、矿化点和物、化探异常。信阳市优势矿产主要为钼矿和建材类非金属矿。近年来新发现和探明的汤家坪钼矿、千鹅冲钼矿,储量规模达大型和特大型矿床规模。建材类非金属矿主要有珍珠岩、膨润土、沸石、水泥用大理岩(石灰岩)、白云岩、建筑石材和建筑用砂等。信阳市主要矿产中,珍珠岩、膨润土、沸石和化肥用蛇纹岩资源储量位居全省第一位(其中珍珠岩位居全国第一位),钼矿资源储量位居全省第三位。
【矿产资源管理】2010年,按照豫政办〔2010〕34号文的要求进一步开展矿产资源整合工作。为确保整合工作的全面完成,市政府调整充实了市整合领导小组,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工作的通知》、《信阳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方案》及《信阳市省定重点矿区整合工作实施方案》,保证了全市整合工作有序开展。全市三个重点矿区整合工作已全面完成,七个重点勘查区整装勘查工作已在省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开始启动,各县区整合工作均在有序进行,上天梯非金属矿区采矿权由原来的55家矿山企业整合为现在的四个采矿权。在搞好省定三个重点矿区资源整合工作的同时,市、县两级制定出符合信阳实际的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对探矿权清理工作,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做到100%实地核实,市国土资源部门按不低于30%的比例进行实地抽查。
全面开展萤石矿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开采总量控制,与萤石开采企业逐个签订控制指标责任书,将全市2010年12万吨的萤石矿石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矿山企业。
多措并举维护矿山企业有序开发。一是突出重点,严查严办。加大对萤石矿、铁矿、建筑石料等矿山企业的无证开采、越层越界采矿等非法矿山企业的打击力度,该关停整改的坚决关停整改,该取缔的坚决依法取缔。二是严格执法,建立长效执法监察机制。坚持集中抽查与长期监控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细化矿山企业生产监控巡查和落实矿管员包矿责任制。三是坚持24小时巡查督查制度。始终把矿业违法行为处置在萌芽状态。四是对执法难点,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配合,联合出击,确保执法到位。通过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整顿、规范“回头看”、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勘查开采专项整治及遥感卫片执法等专项工作,全市无证勘查和开采、乱采滥挖、浪费或破坏矿产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得到全面遏制;超层越界开采、非法转让探矿权和采矿权等违法行为得到全面清理,违法案件得到及时查处。矿山安全事故及破坏生态环境现象明显减少。
2010年,全市新增10个省财政资金勘查项目,勘查资金3500万元。75个商业性勘查项目投入勘查资金超过1.5亿元。新发现钼、铁、金矿产地16处并达到详查勘探程度。探明了资源储量,其中已探明光山县千鹅冲钼矿资源储量60万吨,达特大型矿床规模。罗山县山店金矿探明储量达4000公斤,实现了大别山找金的重大突破。对全市采矿权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更新,实现了与国土资源部统一系统配号对接。对全市矿业权进行了实地核查,在摸清矿业权分布现状的基础上,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更新了采矿权登记数据库,全面提升了矿业权科学管理水平。到2010年底,全市共有采矿权400个,其中:省级发证28个,市级发证3个,县级发证369个。
【地灾防治】2010年7月,信阳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出现特大暴雨,全市多处出现险情。面对严峻的汛情灾情,信阳市国土资源局下发了《信阳市国土资源局汛期地质灾害隐患紧急排查工作方案》、《信阳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同时结合实际,认真开展了国土资源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即评估、巡查、预案、宣传和人员五个到位)宣传培训活动,全市培训人数达1000人次。对178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安排专人监测,设立警示标志,制定预案,出动排查抢险人员336人次,发放明白卡1500余份。成功组织两起地质灾害避让,避免了330余人伤亡,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地质灾害防治“十有县”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商城县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积极争取到国家专项资金的大力支持,其中,“两权”价款项目资金3194万元,地质遗迹保护项目资金979万元,资金合计达4000多万元,为全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信阳市国土资源局在转方式调结构,破解难题改革创新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将改革创新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超前谋划,提出了“提高素质、完善体制、规范管理、破解难题、再上水平”的总体工作思路。工作更为具体、方向更加明确,信阳市国土资源局围绕总体思路,突出抓好“八件实事”及“破解五个难题”,将这些实事及难题分解到各相关单位,各单位进行了认真研究探索。
首先,深入开展了各项工作调研。一是进行产业集聚区用地情况调研,更有针对性地为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提供了更有效的服务,极大地满足了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需求。二是进行了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改革调研。围绕建设用地审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及近年来建设用地审批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改革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了用地审批制度改革,狠抓报件质量和报批速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对2010年用地形势科学预测进行调研。制定了“主动沟通,提前介入,积极谋划,全力服务,尽早报批”的建设用地申报策略,确保了各类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其次,实行了项目预报“控”地。及时掌握建设项目用地信息是科学合理安排用地总量、布局和时序的关键。为确保重点工程能够及时开工建设,信阳市国土资源局制定了建设用地预报制度。2010年初,在征求辖区政府意见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产业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市场状况,会同城市规划部门编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计划,报经信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未列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计划的,原则上不予供地,从而使80%以上的用地指标用于重点工程,为信阳市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
其次,以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2010年,河南省下达信阳市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367公顷,这些指标同信阳市预测的年度用地计划相比缺口较大,指标十分有限。为了确保指标的合理利用,信阳市国土资源局对用地计划指标进行了合理安排。优先保障省确定的产业集聚区用地,全市15个产业集聚区用地计划共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00公顷。与此同时,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民生领域、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等的建设用地保障。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在全市预留的67公顷用地计划中,专门对农村建设用地安排了计划指标18.35公顷。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扎实有效,成立组织,制定方案,确定试点,坚持内涵挖潜,盘活存量331.6124公顷。
截至2010年底,“五项难题”(即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进度慢的难题、土地闲置浪费的难题、粘土砖瓦窑厂反弹的难题、国土资源执法矛盾突出的难题、办事效率低的难题)基本得以解决,为顺利开展工作找到了突破口。“八件实事”也基本得以落实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中服务山店水库、明港机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土地综合整治35万亩,新增耕地1.5万亩、盘活存量土地280公顷,完成全市401个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推进信阳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建设,全市75%以上的基层国土资源所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六项工作均顺利完成。国土地质博物馆室内布展、争创市级精神文明单位和市级平安建设先进单位两项工作也正在积极办理中。
【基层国土所建设】2010年,信阳市国土资源局推进群众满意的基层国土资源所创建做到“三到位”。一是动员到位。召开全市国土系统创建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动员会,确保各所每位同志都对创建工作有明确认识,制定创建方案,对创建工作作了具体安排,明确创建标准、方法、步骤和考核办法。做到人人参与其中、人人身上有责任。二是措施到位。各所都建立了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在本乡镇人流集中区,及时公开办事流程、收费标准等方面信息,接受群众监督。三是督查到位。局成立监察室和行风办组成的督查组,分别到各所对群众满意的基层国土资源所创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定期或不定期督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国土资源所标准化建设,全市达标国土所167个,占全市国土资源所总数的83.5%,超额完成省厅规定的75%的达标率,其中受表彰的39个。
【执法监察】2010年,信阳市违法用地大幅度降低。全市共发现土地违法案件93件,涉及土地面积22.65公顷(其中耕地9.31公顷)。立案查处48件,结案38件,动态巡查制止45件,涉及土地面积10.7公顷(其中耕地4.3公顷),挽回经济损失3万元,收缴罚没款345.14万元。充分发挥12336举报电话功能,共收到上级部门12336转办、交办案件103件,已完成上报95件;受理全市12336违法举报案件57件,已完成53件。同时,认真开展了行政复议听证工作,妥善解决和化解行政复议争议2起,受理听证4起。第十次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进展顺利。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中,信阳市共立案88件。拆除建筑物面积3.961万平方米,没收面积18.11万平方米,申请法院执行64宗,落实39宗,行政处分28人,落实24人,移送1人,收缴罚没款753.082万元,违法用地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为4.2%,顺利通过了国家土地督察济南局和省国土资源厅的检查验收。
【信访工作】2010年,全市涉土到部访30起、92人次,与去年同期30起、101人相比,起数与去年持平,人次下降11.2%;涉土赴省访26起、60人次,与去年同期22起、74人次相比,起数上升18%,人次下降19%;涉土来市访91起、231人次,与去年同期102起、324人相比,起数下降13.7%,人次下降28.7%。办理群众来信44件,办理复查复核12件。
7. 光山县国土资源局
光山县位于豫东南,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81.8万人,下辖17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产业集聚区和1个名胜管理区,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诞生地,原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的祖居地,绿茶信阳毛尖主产地。光山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境内多为浅山区和丘陵地貌,青山、绿水、名胜相互映衬,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是全国粮油基地、茶叶之乡。
周文国 党总支书记、局长
丁文生 副书记、副局长
尤少新 副书记、副局长
李培森 副局长
韩佑启 副局长
张善秀 纪检组长
曹茂福 监察大队长
周文国简介: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1975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任卧龙台乡党委秘书、副乡长,河棚乡乡长、乡党委书记,斛山乡党委书记,马畈镇党委书记。2003年11月至今,任光山县国土资源局党总支书记、局长。
【机构设置】2002年8月,光山县撤销土地管理局、地质矿产局,组建光山县国土资源局。2006年1月,在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完成后,原各乡镇土地管理所更名为国土资源管理所,上收县国土资源局垂直管理。2010年10月,光山县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通知(光编〔2010〕70号),对县国土资源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作出了明确规定,内设办公室、政工股、财务股、地籍管理股、规划股、资源利用股、用地审批股、耕地保护股、法规监察股(挂信访办公室牌子)、测绘股等10个股室;设立光山县地质矿产管理办公室,为县国土资源局管理的全供事业单位,机构规格为正科级;直属光山县土地整理中心、光山县土地规划勘测队、光山县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光山县开源地价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光山县地产交易中心、光山县国土资源监察大队(副科级单位)、光山县矿产资源开发总公司、光山国土资源局南城管理所、光山县国土资源局北城管理所等9个事业单位;下辖弦山、紫水、十里、寨河、孙铁铺、仙居、马畈、罗陈、北向店、文殊、晏河、南向店、殷棚、泼陂河、槐店、斛山、砖桥、凉亭、白雀园、官渡河、净居寺等21个国土资源管理所。
【土地资源】全县土地总面积183367.61公顷,其中耕地91304.40公顷,园地3339.91公顷,林地30966.45公顷,草地7350.62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037.20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322.95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3288.88公顷,其他土地2757.20公顷。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现已勘查有金、银、铜、铅、锌及沸石、萤石、石英石等20多种矿产资源。
【耕地保护】认真落实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抓住第二次土地调查和规划修编机遇,进一步科学、合理布局基本农田,坚持耕地“占一补一、先补后占”原则,有效保证了全县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全县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72921公顷以上,耕地保有量不低于82282公顷。被省国土资源厅、农业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表彰为“全省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单位”。
【建设用地管理】2010年,共向省、市申报建设用地2个批次,面积1200多亩。全年共公开出让土地36宗,出让金总额3.92亿元,单宗地成交金额、单亩成交价均创光山历史新高。
【土地整理】光山县杨墩等两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位于光山县弦山街道办事处龚寨、大张、杨墩等7个行政村。项目区土地总面积2036.2公顷,总投资269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新增耕地77.87公顷。该项目于2008年12月开始实施,2010年6月顺利完成项目建设任务,8月顺利通过省、市国土部门组织的检查验收,获得较高评价。
【基础业务】顺利完成了国家第二次下发的127个疑问图斑和批而未用图斑的外业核查和内业建库工作,建立并完善了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2010年5月份,光山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率先获信阳市政府批复,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圆满完成。县政府拨付专项资金100多万元,高起点、高标准完成了县域D级GPS大地控制网建设,10月16日通过省级验收并投入运用。全面提升效率,狠抓规范管理,全年共审批各类土地登记505宗,办理土地抵押登记11宗。
【基层国土所建设】不断推进基层国土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县21个国土所全部配备了执法监察车辆,拥有独立产权的办公场所、档案室、财务室、会议室等一应齐全。在省厅组织的验收评比中,全部达标,其中2个国土所被评为“全省优秀国土所”,3个国土所被评为“全省先进国土所”。
【卫片执法检查】在全县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广泛动员的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机制,对全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涉及光山县的33个监测图斑进行逐一自查整改,拆除违法建筑9起,成功实现了“零约谈”、“零问责”的目标。
【执法监察】进一步构建县、乡、村三级执法监察网络。县财政每年预算内安排资金50万元,用于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县、乡两级政府责任,推动部门联动,全县各乡镇(办事处)成立了政府主导,国土、公安、建设、司法、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的国土资源联合执法队伍,有效增强了基层国土资源执法力度。全年共发现并及时制止在萌芽状态的各类土地违法违纪现象120余起,全县土地管理秩序根本好转。光山县国土资源局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推进依法行政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信访工作】全年共接待群众来访41批次,166人次,来信来访立案调查76件。
8. 息县国土资源局
息县位于信阳市中北部,地跨淮河干流,南接大别山丘陵带,北缘黄淮海平原,东迎颖凤曙光,西送宛申余辉。境内河道灌渠纵横成网,淮河流贯南部,闾河流经北部,清水河、泥河等穿流于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2°40′~32°07′,东经114°33′~115°07′之间。南北最长58.5公里,东西最宽53.2公里,全县总面积1892.46平方公里,人口101万人。辖2区6镇14乡。息县历史悠久,是华夏大地上首次实行县制的地方,经历近3000年未易其“息”,被誉为“天下第一县”,又有“不息之壤”之称。息县特产有香米“香稻丸”和中药材“息半夏”。
申军 党委书记、局长
彭波 党委委员、副局长
邢永红 党委委员、副局长
王明辉 党委委员、副局长
宋传美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孙超伊 党委委员、工会主席
申军简介:1965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学历。1983年11月参加工作,先后任息县物价局团支部书记、白土店乡企办主任、曹黄林乡企办主任、息县地矿局党委副书记。2001年11月~2003年3月,主持息县地矿局工作;2003年3月~2007年9月,任息县濮公山管理区党委书记、主任;2007年9月至今,任息县国土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
【机构设置】息县国土资源局现位于淮河路与千佛庵东路交叉口东南方,门牌号:淮河路139-103。1987年,息县土地办公室成立;1989年6月,成立息县土地管理局;2002年6月更名为息县国土资源局。全局现有干部职工420人,其中工人320人;机关内干部职工45人,其中职工23人。内设办公室、人事股、计划财务股、地籍股、规划耕保股、用地股、监察股、测绘股等8个股室,下设直属一所、直属二所、监察大队、评估所、地产交易中心、土地整理中心、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共7个二级机构,辖18个乡(镇)国土资源所。
【土地资源】息县土地总面积1892.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23973.1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7.78%,人均耕地面积1.9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646850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5.6%;园地面积2148.2亩;林地面积104010.6亩;草地面积5039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365780.7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108254.4;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318934.8亩;其他土地面积10554亩。
【耕地保护】2010年,完成息县109790公顷基本农田划定目标任务,耕地保有量维护在12.8万公顷以上。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变,全县耕地面积稳定。本年度,实际补充耕地230.5763公顷,连续多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为息县农业稳定和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国土资源规划管理】2010年,全面完成了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按照市局工作统一安排,息县国土局严格按照规划修编技术操作规程,完成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经市局、省厅初审、复审,顺利通过评审验收,并已获得批准。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2010年,共上报批次用地4批次,其中城市批次3批次,乡镇批次1批次,占用土地面积88.843公顷,全部符合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年度计划。2010年对部分项目用地及新农村建设实施用地审查,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对新农村建设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材料报送齐全的,予以项目用地审查。
【土地利用管理】2010年,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按照法定程序对各类建设用地进行审批报批,深化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加快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2010年共上报乡镇建设用地1批次和城市建设用地3批次,共转用、征收集体土地88.843公顷。其中,乡镇建设用地转用、征用集体土地13.4035公顷;城市建设用地转用、征收集体土地75.4395公顷。
2010年,无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现象,供地率100%。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对闲置、空闲、低效利用土地充分利用,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大力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和使用,彻底关闭拆除粘土砖瓦窑厂,为息县经济发展提供了用地空间。
【地籍管理】一是按时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农村土地调查现已全面完成,城镇土地调查已完成城区地籍调查,通过了省级外业核查验收准备工作。二是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息县国土局全年共召开17次会审会签工作例会,对351宗国有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进行会审会签。三是土地权属纠纷处理工作。全年经县领导、局领导签批共受理土地争议案5宗:八里岔原李塘乡喻山组土地权属纠纷案(已结案)、注销刘会霞国有土地使用证案件、八里岔乡李塘村村委会土地权属纠纷案(已结案)、长陵乡宋世华诉人民政府案(已结案)、项店镇农机站权属纠纷案已报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并已通过。四是土地证书年检工作。息县政府于2010年9月成立了土地证书年检工作领导小组,土地证书年检工作现已全面展开。
【建设用地管理】2010年,共上报征收土地6批次,土地面积283.2601公顷;上报单独选址淮息高速工程项目用地面积152.7897公顷,为息县经济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用地保障。
2010年,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国有建设用地9宗,出让土地面积161272.18平方米,出让价款15789.5386万元,拍卖单宗最高价达1.29万元/平方米(折合860万元/亩),创信阳市土地出让史新高,为全县经济发展聚集了丰厚财源。
2010年,息县城市保障性住房供地面积总量21686平方米,为经济适用住房用地,位于县一砖厂B区。土地以划拨方式供出。本县入驻企业8个,建筑总面积6.88万平方米,用地总面积6.88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0.86,均为单层标准厂房。全年无违法批地行为,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土地整治】2010年,息县相继出台了息政文〔2010〕42号文件、息政文〔2010〕97号文件,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土地综合整治基金,强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工作。2010年,全县投入资金5000万元,组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7个,整治土地14702.343亩,新增耕地5387.232亩,实现了全县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2010年5月,信阳市土地综合整治现场会在息县召开,充分肯定了息县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先进做法和突出成绩;6月,在洛阳召开的全省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现场会,息县作为先进典型和唯一的一个县应邀出席会议,并在会议上介绍先进经验,会上提出息县作为“全省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示范县”。
【矿产资源】息县矿产资源主要有建筑石料用灰岩、铁矿、河沙三种。建筑石料用灰岩主要分布在濮公山、大脉山和青龙矿区,储量为3000万立方米(含地下),矿石平均含氧化钙为48.6%。此矿具有层理清晰、整体性强、断层较少等特点,是生产建筑石料加工石子的主要原料。整个矿体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河沙主要分布在息县境内淮河沿岸的10个乡镇,共有42户采砂场,均属个体经营。铁矿主要分布在城郊乡洪庄、孙庙乡宋楼两个区域。总储量5000万吨,矿区开采面积为10平方公里,平均含铁量为40%,埋藏深度为180~260米。暂未开发利用。
【国土资源公安分局成立】2011年5月10日,息县公安局国土资源公安分局举行揭牌典礼仪式。信阳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府市长助理,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土资源局主要负责人,县委副书记、县长余运德出席了典礼仪式。
【执法监察】息县在信阳市率先成立国土公安分局,推行国土、公安联合执法、协同办案,以保证各类行政处罚措施落实到位。2010年,会审各类案件119起;土地违法立案案件162起;下达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317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53件;办结市局交办的12336举报案件16起。
2010年,卫片检查涉及违法违规用地199宗,遥感监测685个图斑(其中两项重叠170宗),占地面积10383.1亩,其中占用耕地面积6850亩。积极完善用地手续和组织用地报批,上报省、市、县政府审批土地180宗,面积4676亩。通过完善用地手续和组织用地报批,2010年违法占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面积降至6.7%。不仅有效地避免了问责的风险,规范了用地行为,也达到了依法管地、依法用地的目的。
【信访工作】2010年,息县国土资源局共受理土地信访及上级交办案件146起,其中,直接受理45起,上级批转101起,信访处理率100%,结案率95%。2010年,未因重大问题及群体事件引起赴省、市集体上访,为维护息县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关店乡连续三年未发生赴县集体上访事件,信访稳控措施得力。
【人事教育】2010年,大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和知识竞赛活动,全年共举办业务知识竞赛10场,参赛人员240余人次;文化业务知识测试一场,参加人员350人。组织参加了县委组织部举办的党的十七大知识竞赛活动,取得了第二名。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全年预备党员按期转正6人,新发展党员6人。较好完成了创建学习型机关、包村四帮四促、党建等工作。
【基层建设】2010年,全面启动基层国土资源所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相继组织实施了曹黄林、岗李店、长陵、项店、孙庙、夏庄、八里岔、杨店和白店等9个基层国土资源所的办公场所建设,在资金方面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利用基层国土所收支的节余资金,息县国土局局拿出100万元,作为“以奖代补”资金,用于办公设施和软件建设。
9. 河南信阳市有哪些职高职高排名
中专学校:
河南农校 [有18个班级]
郑州机电学校 [有18个班级]
郑州测校 [有18个班级]
黄河科技学院大中专部 [有17个班级]
河南省气象学校 [有17个班级]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有17个班级]
河南省郑州理工学校 [有17个班级]
河南财经学校 [有17个班级]
郑州商贸管理学校 (43中) [有17个班级]
荥阳市侨联电子技术中专 [有17个班级]
巩义市第一职业中专 [有17个班级]
荥阳职专 [有17个班级]
郑州烟草学校 [有16个班级]
郑州市十八中 [有16个班级]
郑州铁路成人中等公安学校 [有16个班级]
郑州市政法干部中等专业学校 [有16个班级]
河南省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有16个班级]
河南商业学校 [有16个班级]
登封市职业中专 [有16个班级]
郑州市方远电脑学校 [有16个班级]河南经济贸易学校 [有16个班级]
郑州市25中学(原郑州市第一预备役军人学校) [有16个班级]
河南商业学校 [有16个班级]
郑州市二砂技工学校 [有15个班级]
郑州市商贸管理学校 [有15个班级]
中国烟草总公司河南省郑州烟草学校 [有15个班级]
河南工商银行学校 [有15个班级]
河南省财经学院附属中专 [有15个班级]
河南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有15个班级]
郑州市第一预备军人学校 [有15个班级]
郑州工业经济学校(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 [有15个班级]
河南民专 [有15个班级]
郑州市公安干部中等专业学校 [有15个班级]
河南省电子工业学校 [有15个班级]
河南省地质技工学校 [有15个班级]
郑州卫生学校 [有15个班级]
郑州市二职专(50中) [有15个班级]
郑州市第三职业中专 [有14个班级]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南院) [有14个班级]河南冶金工业学校九四物管班 [有14个班级]
郑州铁路技工学校(铁三局办) [有14个班级]
郑州市体育运动学校 [有14个班级]
河南省妇女干部学校(经七路与丰产路交叉口) [有14个班级]
登封职专项 [有14个班级]
河南医科大学卫生职业中专 [有14个班级]
河南省煤碳技工学校 [有14个班级]
郑州市金融学校(三十五中) [有14个班级]
河南省经济贸易学校 [有13个班级]
00A.河南电子工业学校 [有13个班级]
河南省二轻干校 [有13个班级]
郑州纺织工业干部学校(桐柏路60号) [有13个班级]
河南省郑州市农业机械化学校 [有13个班级]
郑州建筑工程学校 [有13个班级]
新郑职业中专 [有13个班级]
郑州财税学校 [有13个班级]
郑州一商技校 [有13个班级]
郑州市电子科技学校(中牟一职高) [有13个班级]河南省财经学校 [有12个班级]
登封市第四职业中专 [有12个班级]
郑州铁路运输学校 [有12个班级]
河南省郑州市体育运动学校 [有12个班级]
河南省邮电技工学校 [有12个班级]
河医职专 [有12个班级]
长铝技校 [有12个班级]
郑铁警校 [有12个班级]
新郑市综合高中 [有12个班级]
郑州白求恩医学院 [有12个班级]
巩义市第三中专 [有12个班级]
河南省艺术学校新郑分校 [有12个班级]
郑州市科达电脑专修学校 [有12个班级]
郑州交通中专 [有12个班级]
河南轻工业学校 [有12个班级]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有12个班级]
郑州市化工医药技工学校 [有12个班级]
郑州蓝天科技学校 [有12个班级]
开封黄河水利水电学校 [有11个班级]
郑州市水利学校 [有11个班级]
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有13个班级]
郑州市第五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有12个班级]
河南省郑州市工业贸易学校 [有14个班级]
以上都是郑州比较有名的 正规的
技校好一点的有:
1. 郑州黄河技校
2. 郑州中华技校
3. 郑州铁文技校
4. 郑州蓝天技校
5. 郑州市技校
6. 郑州摸具技校
7. 郑州市发达技校
8. 郑州华夏技校
9. 郑州 机械 技校
10. 郑州铁路技校
11. 郑州技校全集
12. 郑州市劳动局技校
13. 郑州市理工技校
14. 郑州航空技校
15. 郑州交通技校
16. 郑州化工医药技校
17. 河南 郑州 技校
18. 郑州市黄河技校
19. 郑州市公交技校
20. 郑州劳动局下属技校
21. 郑州二砂技校
22. 郑州电力技校
23. 郑州市商业技校
24. 郑州财经技校
25. 郑州中州技校
26. 郑州理工技校
10. 信阳卧虎蛇纹岩矿()
卧虎蛇纹岩矿区位于信阳县游河乡,距信阳市19公里。该矿床为蚀变超基性岩型蛇纹岩矿。卧虎一带有大小不等7个超基性岩体构成岩体群,岩体群全长5600米。其中,1号岩体较大,长1700米,最宽处达410米。其他岩体均很小。
超基性岩群主要由斜辉辉橄岩、辉长岩构成。斜辉辉橄岩已蚀变为蛇纹岩,辉长岩成为蛇纹岩之包体或呈镶边状分布于蛇纹岩边缘。
1号岩体中之蛇纹岩即为1号矿体,占矿床总储量80%以上。矿石主要类型为胶蛇纹岩,次为叶蛇纹岩。矿石主要组分MgO 33.07%,CaO 2.43%,适于制作钙镁磷肥用。
1958年,省地质局豫十一队在信阳金牛山一带进行铁矿普查时,在矿区外围发现了蛇纹岩碎块,初步确定该区有蛇纹岩存在。1959年9月,豫十一队为寻找风化壳型钴、镍矿床,在卧虎一带找到了以蚀变蛇纹岩为主的超基性岩体,随即进行的矿点检查认为钴、镍品位均低。1960年,该队又派金汉臣等组成普查组对蛇纹岩进行调查。年底提交了《卧虎蛇纹岩矿区地质报告》。通过近一年的普查,查明超基性岩体5个。确定蛇纹岩体原岩达到了制作钙镁磷肥的要求,并估算蛇纹岩矿石储量4474万吨。
1964年,为满足中南地区和河南省对蛇纹岩资源的需求,豫十一队在原有普查资料基础上,选择有利地段,进行详细勘探。由赵静如任技术负责人,历时一年左右,于1965年6月提交了《卧虎蛇纹岩地质勘探报告》,探明蛇纹岩储量5424万吨。其中,工业储量占94%。伴生有益元素有镍、铬、钴,平均含量分别为0.19%、0.24%、0.125%,探明地质储量分别为118828吨、151549吨、7562吨。卧虎蛇纹岩矿矿石质量尚佳,经广州钢铁厂化肥车间冶炼试验,可获Ⅰ级钙镁磷肥。同时,生产每吨化肥获磷镍铁20—25公斤,镍回收率可达65%—80%。
该矿自1959年豫十一队找到蛇纹岩体后,信阳县游河乡于当年12月份起就组织了小规模开采。矿石销往广东、湖南。
1965年豫十一队提交了卧虎蛇纹岩矿勘探报告后,信阳地区投资建设了卧虎蛇纹岩矿。年产矿石30万吨左右。1980年前,矿石供应本省和广东、广西、湖南等省、区。1980年后,蛇纹岩矿主要供应本省,并先后建滑石粉厂和磷肥厂,年产磷肥2.5万吨,滑石粉3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