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大学 » 南京大学地质专业王学成

南京大学地质专业王学成

发布时间: 2021-02-26 05:03:50

⑴ 关于北外考研

各专业共同考试科目:

101政治:全国统考试题

外国语(含第二外语):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由国家统一命题,221英语、222俄语、223日语、224德语、225法语、226西班牙语由我院自行命题

自命题参考书目:

1. 221英语:

任选一套大学本科外语专业学生所用英语二外教材

2. 222俄语:

《基础俄语》(1-2册),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系编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或 大学俄语《东方》(1-3册),丁树杞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任选一套)

3. 223日语:

《大学日本语》(1-3册),王廷凯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4. 224德语:

《德语》,吴永年、华宗德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5. 225法语:

《法语》(1-3册),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马晓宏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或 《简明法语教程》(上、下册),孙辉编著,商务印书馆出版(任选其中一套)

6. 226西班牙语:

《现代西班牙语》(1-2册),刘元祺、徐蕾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西班牙语速成》(上下册),李威伦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

010103外国哲学专业:

初试参考书目:

1. 631哲学综合

1) 《哲学通论》,孙正聿,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 《中国哲学史》(上、下),冯友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831西方哲学史,

1)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政治哲学导论》,托马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复试参考书目: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主编,人民出版社,2000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初试参考书目: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由教育部统一命题

复试参考书目:

《课程理论》,施良方,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国教育史》(修订版),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教育史》(修订本),王天一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050101文艺学专业:

初试参考书目:

1. 622文艺学综合

1)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1、02、03方向)

2)《认识媒介文化》,尼克·史蒂文森著,商务印书馆,2001(03方向)

3)《传媒·文化·社会》,吴飞、王学成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03方向)

2. 822西方文艺学

1)《西方文论史》(修订版),马新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1、02、03方向)

2)《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03方向)

3)《传播学概论》,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03方向)

复试参考书目:

01文艺美学与视觉文化方向:

《文化研究导论》,陆扬、王毅,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02影视文艺学方向:

《西方电影艺术史略》,张专,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03文化与传媒方向:

《新闻写作学》、《新闻采访学》、《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国内统编教材均可)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初试参考书目:

1. 623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

1)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 823古代汉语,

1) 《古代汉语》,郭锡良等编,商务印书馆,1999

复试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郭锡良等编,商务印书馆,1999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初试参考书目:

1. 624文学综合

1) 《中国文学史》(三卷本),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2)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824中国现当代文学

1)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复试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比较文学论》,曹顺庆等著,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初试参考书目:

1. 621中国文学史:

1) 《中国文学史》(上、中、下)章培恒等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 821欧美文学:

1) 《欧洲文学史》(1-3卷)李赋宁总主编,商务印书馆,2001

2) 《新编美国文学史》杨仁敬著,青岛出版社,1999

复试参考书目:

《比较文学》,陈敦、刘象愚、谢天振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初试参考书目:

1. 611基础英语(主要检测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1) 高校英语专业现行“精读”类课程高年级教材(任选)

2. 811翻译与写作:

1) 《英汉互译实用翻译教程》,冯庆华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或 其他高等院校专业英语英汉互译教材。

2) 《英语写作手册》,丁往道等编著,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复试参考书目:

01英语语言理论与实践方向:

《语言学教程》(英文修订版),胡壮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02英语文学方向:

英语专业本科英美文学史及选读教材

03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

EugeneA. Nida. 2001.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 in Translating.

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04高级翻译(口笔译实践)方向:

任选一套国内出版的口笔译教程

05主要英语国家社会文化方向:

英语专业本科任选一套英语国家概况教材中的英、美、加部分。

06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方向:

Richards, J.C. and Rodgers, T.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Ellis, Ro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现代外语教学》,束定芳、庄智象,上外教育出版社,1996

050202俄语语言文学专业:

初试参考书目:

1. 612基础俄语

《东方·大学俄语》(1-8册)北外与普院合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812翻译与写作(俄)

《俄汉、汉俄翻译理论与技巧》(修订本),程荣辂编,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

复试参考书目:

俄语综合

1) 《Coвременный pyccкий язык》Д.З.Розенталь, M.1984

2) 《现代俄语理论教程》,王超尘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3) 《俄罗斯文学史》,任光宣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 《俄语修辞学》,吕凡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5) 《俄语语言国情学》(修订本),谭林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

6) 《俄罗斯历史之路——千年回眸》,李英男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050203法语语言文学专业:

初试参考书目:

1. 613基础法语:

1) 《法语》(1-4册),马晓宏等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年

2) 《法语阅读课本》,王文融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 《Le Nouveau sans Frontières》(1-3册),CLE INTERNATIONAL.

2. 813翻译与写作(法):

1) 《法汉翻译教程》,陈宗宝编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

2) 《汉译法实践》,岳扬列编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3) 《法语写作:技法与实战》,陈伟、[法]奥迪尔·尚特劳夫编,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

复试参考书目:

法语综合

1) 《法语国家与地区概况》,丁雪英等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

2) 《法语语言学教程》,王秀丽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

3) 《法国文学作品选读》(上下册),赵俊欣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

4) 《法国文学导读》,徐真华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

5) 《Histoire de la Civilisation et de la Littérature Françaises》,Dominnique Maitrot, Isabelle Rabut, Sociétédes Editions culturelles internationales.

050204德语语言文学专业:

初试参考书目:

1. 614基础德语

1) 《高级德语教程》(三年级用),陈晓春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大学德语教程》(四年级用),蔡幼生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 《文学与认识》,王炳钧编著,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7

2. 814翻译与写作(德)

1)《德汉翻译教程》(德汉互译),张崇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汉德翻译教程》,桂乾元,肖培生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3)《德语写作教程》,倪仁福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复试参考书目:

德语综合

1) 《文学与认识》,王炳钧,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2)《德国文化史》,李伯杰,北京经贸大学出版社

3) Baumann, Barbara und Oberle, Birgitta: Deutsche Literatur in Epochen. 2. überarbeitete Auflage. Donauwrth: Max Huber 1985.

4) Werner Koller, Einführung in die Übersetzungswissenschaft. Wiebelsheim: Quelle & Meyer Verlag 2004

050205日语语言文学专业:

初试参考书目:

1. 615基础日语

1) 《日语》(5-8册)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精读教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815翻译与写作(日)

1) 《日汉互译教程》,高宁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目:

日语综合

1) 《日本古典文法》,金曙编著,吉林教育出版社

2) 《日本文学史》,西乡信纲著,佩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3) 《日本国家概况》,刘笑明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050210亚非语言文学(朝鲜语方向):

初试参考书目:

大学本科朝鲜语专业高年级教材均可

复试参考书目:

1.《韩国文学论纲》,赵东一编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文)

2.《现代国语通史论》,南基心,太学社,2001年。(韩文)

3.《韩国现代文化》,李善伊,韩国文化社,2007年。(韩文)

4.《韩国文学讲义》,赵东一,道友社(길벗),1998。(韩文)

5.《韩国文学史》,金允植,民音社,1998。(韩文)

6.《国语学概说》,李基文,太学社,2006。(韩文)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初试参考书目:

1. 611基础英语

高校英语专业现行“精读”类课程高年级教材(任选)

2. 811翻译与写作

1) 《英汉互译实用翻译教程》,冯庆华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或其他高等院校专业英语英汉互译教材。

2) 《英语写作手册》,丁往道等编著,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

复试参考书目:

《语言学教程》(英文修订版),胡壮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语言学教程》(中文版),胡壮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⑵ 哪里可以找到比较权威的国际贸易论文的资料文献请各位帮帮忙,急!!!

我是高校老师。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题目太大,你写起来会很吃力的,得分不高。建议缩小。例如:“金融危机下某地区某行业应对策略”或者干脆“金融危机下某企业应对策略研究”
——还可以更小:
“金融危机下某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4P,4C,6C,渠道,品牌,文化,CIS等)
“金融危机下某企业SWOT战略研究”:
“金融危机下某企业应对TBT研究”:
“金融危机下某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研究”:
“金融危机下某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研究”
“金融危机下某企业外贸流程优化研究”等等

论文结构通常可分为5个部分
1引言(绪论)包含研究背景和研究思路
2相关理论
3公司或行业简介\现状
4问题分析(含原因,表现和影响)
5对策提出(针对问题,必须要有可操作性,不能空洞)
最后是结论
当然,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和致谢也是不可少的。

权威的论文参考资料。。。。。这个。。。你自己搜索吧,主要是因为题目不同,参考文献也不同。给你几个常见的:
1 张二震,马野青.国际贸易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35-37
2 吴百福.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65-70
3 钱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卢授永,杨晓光.国际贸易中的绿色瓶颈制约及其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5, (1)
5 中国海关统计.2008(7)
1 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2)
2 徐盛华 章征文 《新编国际贸易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3 尹翔硕 《贸易战略的国际比较》 复旦大学出版社
4 黄庆波、冯琳 《跨国公司竞争策略》 清华大学出版社。
5 朱北仲 《国际市场营销》 中国商务出版社。
6 李欣欣.中国应参与国际价格对话[J].了望,2008(25)
7 杨公朴 《产业经济学教程》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 涂山青.品牌竞争力分析.市场营销.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1.6
2 管建祥.浅论品牌.商业经济,2006.7
3 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亚洲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第十版
4 孙强,常永胜.品牌国际化:概念、测量与模式选择.嘉应学院学报,2007.2
5 周海英.品牌国际化经营战略谈.商业时代•理论,2004
6 韦福祥.品牌国际化:模式选择与度量.天津商学院学报,2001.1
7 韩中和.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国际商务研究,2002.4:25-26
8 周菲.中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模式及启示.对外经贸实务,2004.5:7-8.
9 李冰.李宁公司品牌营销策略:[学位论文].当代体育出版社
10 韩中和.品牌国际化战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1 王学成.国际市场营销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9
12 邱竟.实施品牌策略 提升包装企业竞争力:[学位论文],中国食品报, 2008.1.21
13 菲利浦.R.卡特奥拉.国际市场营销学第10版.中译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最后有一点:你在网络里可能会遇到一些卖论文的,说什么QQ联系之类的,劝你别离他们,事前他们说的很好听,拿了钱之后就对你不理不睬,论文质量实在很一般,甚至还有些小孩专门骗这些学生钱。

⑶ 产铀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核工业290研究所、核工业北京铀矿地 质研究院等单位在这一地区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工作,并从区域上系统总结了产铀花岗岩的 地球化学特征(张祖还等,1991)。然而,上述研究大多侧重于大范围的区域性工作,或 是对产铀花岗岩铀矿化特征方面的研究,而很少针对某一具体的产铀岩体展开更加深入细 致的研究工作,因而对产铀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为 此,选择了南岭东段最为重要的产铀岩体——贵东复式岩体(图7-3)中的笋洞岩体, 开展了较为详细的年代学、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工作,以便深入了解该产铀岩 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查明花岗岩的物质来源及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贵东岩体位于南岭东段粤北地区,区域上属于南岭地区三条东西向岩浆岩带之一的花 山-大东山-贵东岩浆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由沙溪岩体、鲁溪岩体、下庄岩体、 笋洞岩体、龟尾山岩体和帽峰岩体等组成的早中生代—晚中生代复式岩体(图7-3),出 露面积达1500km2。该岩体侵入的围岩在东北侧和东侧为寒武-奥陶系浅变质砂岩、板岩 及含炭板岩;在南侧主要为泥盆-石炭系砂岩、碳酸盐岩。接触带附近的围岩均有不同程 度的接触变质作用。笋洞岩体是贵东复式岩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出露面积约90km2。 主要由中粒,次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局部见有中粗粒似斑状花岗岩。岩体范围内 NWW、NNE和NEE向基性岩脉十分发育(图7-4)。花岗岩呈花岗结构或似斑状结构, 组成矿物主要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和白云母。以往研究认为,贵东复式岩体 属中-晚侏罗世岩浆活动产物(金景福,1984;王学成,1986;胡瑞忠等,1988)。但近 期高精度的单颗粒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贵东复式岩体是早中生代—晚中生代多次 岩浆活动产物(孙涛等,2003)。

1.形成时代

笋洞岩体以往尚未有人进行过年代学研究。为获得可靠的测年数据,从该岩体中335矿床KD-17坑道以西500m处,选择了新鲜的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全岩样品,由天 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同位素实验室李惠民研究员采用当前比较可信的单颗粒锆石U -Pb同 位素稀释法测定岩体的形成时代,分析结果见表7-6。

图7-3 贵东复式岩体地质图

图7-4 粤北贵东复式岩体中笋洞岩体地质略图(a)研究区位置示意图;(b)贵东岩体简图;(c)贵东复式岩体东部花岗岩及基性岩脉分布图

由表7-6所示,笋洞岩体中锆石的U-Pb表面年龄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序号1 和2锆石为长柱状透明自形晶,代表岩浆结晶锆石。它们(尤其是序号2)的三组表面年 龄相当一致,反映锆石自形成以来,对放射成因铅保持了封闭。考虑到238U和235U的半衰 期及其丰度存在差异,锆石中放射成因207Pb的丰度比放射成因206Pb的丰度约低20倍,使 前者的测量精度较差,导致207Pb/235U和207Pb/206Pb年龄值往往不能反映岩体形成的真实年龄。这表明,对于放射成因组分积累较少的年轻锆石来说,206Pb/238U年龄比207Pb/235U 和207Pb/206Pb年龄更能反映锆石的结晶时间(Composton,1992)。因此,序号1和2的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189.1±0.7)Ma应代表锆石结晶年龄。序号3和4锆石颗 粒的表面年龄偏高,206Pb/238U年龄为223~289Ma,207Pb/235U年龄为236~318Ma,207Pb/206Pb 年龄为361~539Ma。它们为短柱状晶体,因此,表面年龄值的偏高可能同这两颗锆石内 部含有少量继承锆石核有关。本文取(189.1±0.7)Ma代表笋洞岩体的形成时代(图 7-5)。

表7-6 笋洞岩体锆石U-Pb同位素分析结果

注:206Pb/204Pb已对实验空白(Pb=0÷050ng,U=0.002ng)及稀释剂作了校正,其他比值中的铅同位素均为放 射成因同位素,括号内的数字为2σ绝对误差,0.0686(2)表示0.0686±0.0002(2σ)。

图7-5 笋洞岩体锆石U-Pb谐和图

利用激光探针ICPMS对贵东复式岩体中其他岩体所进行的系统单颗粒锆石U-Pb同 位素定年表明(徐夕生等,2003),贵东岩体是早中生代—晚中生代多次岩浆侵入形成的 复式杂岩体,其中鲁溪岩体((239±5)Ma)、下庄岩体((235.8±7.6)Ma)是早中生 代花岗岩;隘子岩体((160.1±6.1)Ma)、司前岩体((151±11)Ma)是晚中生代花 岗岩。鲁溪岩体中的锆石颗粒,除一个样品(S013-54)表现为410~500Ma外,其余锆 石颗粒可分为年龄较老和较年轻(图7-6(a)(b))两组,但两组锆石在形貌上没有明 显的区别。下庄岩体的15颗锆石样品中,有2颗锆石表现为元古代的年龄(即S013-88 和S013-100的207Pb/206Pb年龄分别为1275Ma和2137Ma),有2颗锆石表现为古生代的年 龄(即S013-87和S013-112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427Ma和458Ma),这4颗锆石具 较复杂的内部结构或浑圆状核心(图7-6(c),(d)),表明它们是残留锆石或继承锆 石;其余11颗锆石样品的年龄较为一致。下庄岩体中1275~2137Ma残留锆石(图7-6(d))的发现,表明贵东花岗岩杂岩体的物质来源与华南元古宙陆壳基底有关(Xu Xish- eng et al.,2003)。详细的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定年为研究贵东岩体的形成演化与构 造作用、成矿作用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图7-6 贵东复式岩体中代表性锆石颗粒背散射电子图像

2.主量元素特征

笋洞岩体的主量元素组成具有如下特征(表7-7):(1)SiO2含量高,为72.22%~ 75.18%(平均为73.50%);(2)碱含量较高,K2O+Na2O=7.58%~8.84%(平均为 8.34%);钾大于钠,K2O/Na2O=1.51~2.00(平均为1.78);(3)铝饱和指数(A/CNK) 高,样品的A/CNK值基本上都大于1.1(1.08~1.20,平均为1.13,表7-7),属强过 铝花岗岩范畴;在ACF图中,数据点都位于斜长石-堇青石-黑云母组合范围内,相似 于S形花岗岩(图7-8)。在A/CNK-NK/A图解上,数据点都位于亚碱性过铝质区域内(图7-7(b));(4)在Frost et al.(2001)提出的SiO2-TFeO/(TFeO+MgO)(图7-7(c))和SiO2-(K2O+Na2O-CaO)(图7-7(d))图上,分别落在镁质花岗岩和碱钙 质花岗岩区,与过铝质淡花岗岩的分布区域一致;(5)CIPW标准矿物成分计算表明,所有 样品均出现刚玉分子,C值都大于1(1.23%~2.41%,表7-7),碱性长石含量高(Or+Ab=62.15%~67.23%),钙长石含量低(An=1.80%~5.00%);(6)FeO/(FeO+ MgO)比值较低,低于0.8(0.64~0.79,平均为0.71),与过铝质花岗岩的特征(<0.80,肖庆辉等,2002)完全一致。

表7-7 笋洞岩体的主量元素(ωt%)、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10-6)分析结果

续表

注:LOI为烧失量;Total为总量;TFeO=FeO+0.9×Fe2O3。

3.微量元素特征

笋洞岩体富集不相容元素Rb,Th和稀土元素Ce,Sm,Y,明显亏损Ba,Sr,P,Ti 和轻微亏损Nb,Ta,“峰” 和“谷” 区别明显(图7-8),属于典型的低Ba-Sr花岗岩, 相似于南岭东段强过铝花岗岩(孙涛等,2003)。Nb,Ta,Ti的亏损反映岩浆源区主要由 地壳物质组成,P的亏损可能同磷灰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有关。由表7-7可见,笋洞岩体 的Nb/Ta比值较低(5.81~8.81,平均为7.21)。这表明,岩浆作用过程中Nb和Ta发生 过较明显的分馏,Nb趋向亏损而Ta相对富集。笋洞岩体的铀含量((7.3~18.2)× 10-6,平均为15.1×10-6)比中国东部上地壳的平均值(1.5×10-6,高山等,1999)高 5~12倍,从而可为区域内铀矿化的富集提供丰富的铀源。它的Rb/Sr比值(3.0~9.5, 平均为6.0)和Rb/Nb=17.3~19.9(平均为18.5)都明显高于中国东部(分别为0.31 和6.8,高山等,1999)和全球(分别为0.32和4.5,Taylor et al.,1985)上地壳的平均 值。这些特征表明,笋洞岩体源自成熟度较高的陆壳物质。

图7-7 笋洞岩体的主要元素图解

4.稀土元素特征

由表7-7可知,笋洞岩体的稀土总量为(169.0~268.0)×10-6(平均为210.5× 10-6),它稍低于火成岩的平均含量(290×10-6);LREE/HREE=6.64~8.76(平均为 7.32),(La/Yb)N=6.44~10.74(平均为8.72),表明轻稀土相对富集,轻、重稀土之 间的分馏相对明显,配分曲线略呈右倾型(图7-9);(La/Sm)N值较高(3.05~3.88), 反映轻稀土的分馏相对明显;(Gd/Yb)N值较低(1.33~2.58),反映重稀土的分馏不明 显;Eu亏损明显,δEu =0.14~0.31(平均为0.22)。

5.同位素特征

(1)氧同位素:如表7-8所示,笋洞岩体具有高的全岩δ18O值(10.2‰~12.7‰, 平均为11.0‰),反映其源区是由富18O的地壳物质组成。但应当指出,全岩δ18O值的变 化已远远超出分析误差允许的范围(约0.2‰)以及由岩浆结晶分异作用产生的δ18O值 变化范围(<1‰~2‰,Muehlenbach et al.,1982),因而上述δ18O值的明显变化或者 反映岩体曾受到流体的作用,或者归因于岩体的源区具有不均一的氧同位素组成,本文认 为后一种可能性较大(讨论见Nd-Sr同位素部分)。

图7-8 笋洞岩体的微量元素蛛网图解(标准化所用MORB数据据Pearce,1983)

图7-9 笋洞岩体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标准化所用球粒陨石数据,Taylor et al.,1985)

表7-8 笋洞岩体的Nd-Sr同位素组成

注:Nd模式年龄采用二阶段模式进行计算,计算公式:

南岭东段中-新生代盆-山动力学及其铀成矿作用

(2)Nd-Sr同位素:笋洞岩体的εNd(t)值低,为-11.4~-9.3(平均为-10.3);(87Sr/86Sr)i值高,为0.73109~0.74923。在εNd(t)-t图上,数据点位于南岭地区前寒武 纪地壳Sm-Nd同位素演化区域内(图7-10(a));在εNd(t)-(87Sr/86Sr)i图上,数据 点都位于右下方第四象限内,与华南壳源型花岗岩(沈渭洲等,1999)的分布范围一致(图7-10(b));采用两阶段模式(陈江峰等,1999)计算的Nd模式年龄为1762~ 1933Ma(平均为1843Ma)。这些特征表明,笋洞岩体属壳源型花岗岩范畴,是由古-中 元古代地壳组分经部分熔融形成的。

除了上述已指出的、笋洞岩体具有大的全岩δ18O值变化外,它的Nd,Sr同位素组成 同样变化明显:εNd(t)值的变化达2.1ε单位,(87Sr/86Sr)i值的变化达0.01814,都已远 远超出分析误差允许的范围(εNd为0.5ε单位,87Sr/86Sr为0.00005)。同一岩体中Nd,Sr 同位素组成显著变化的例子已不鲜见(陈江峰等,1992;DePaolo,1981;Michard-Vitrac et al.,1980;Juteau et al.,1984;Halliday,1984;Deniel et al.,1987;Krogstad et al.; 1996),并对此已提出不同的模式进行解释,如同化-分离结晶模式(DePaolo,1981; Halliday,1984)、壳-幔混合模式(Michard-Vitrac et al.,1980;陈江峰等,1992)、流 体作用模式(Juteau et al.,1984)和同位素初始不均一模式(Deniel et al.,1987;Krogs- tad et al.;1996)等。鉴于在εNd(t)-(87Sr/86Sr)i图上,笋洞岩体的数据点呈明显的水平 方向展布,十分类似于喜马拉雅地区Manaslu淡色花岗岩(图7-10(b)),因此,笋洞 岩体Nd,Sr,O同位素组成的明显变化很可能象Manaslu花岗岩(εNd(t)=-16.1~ -13.1,(87Sr/86Sr)i=0.73789~0.76372,δ18O=11.2‰~12.7‰,Deniel et al.,1987) 那样,是由源区同位素组成的初始不均一性造成的。因为当这种具有不均一同位素组成的 源区发生低程度部分熔融时,岩浆作用(包括熔融和对流混合等)并没有使这种不均一 消失,而是继承了源区同位素组成的不均一性(Deniel et al.,1987;Krogstad et al., 1996)。

图7-10 笋洞岩体的εNd(t)-t和εNd(t)-(87Sr/86Sr)i

(3)Pb同位素:表7-9列出了笋洞岩体钾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由于钾长石不含铀 或铀含量极低,故测定的铅同位素组成即可代表岩体形成时的初始同位素组成。与上述 Nd,Sr,O同位素组成不同的是,笋洞岩体的铅同位素组成相当均一,206Pb/204Pb=18.180~ 18.488,207Pb/204Pb=15.655~15.661,208Pb/204Pb=38.512~38.694。在铅构造模式图上, 数据点分布于造山带演化线上方(图7-11),相似于华南壳源型花岗岩(沈渭洲等, 1992;朱炳泉,1998),表明笋洞岩体的源区具有相对均一的铅同位素组成。

表7-9 笋洞岩体的Pb同位素组成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