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信息地质研究实验室
㈠ 北京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的实验室
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生物能源实验室
水科学与环境信息中心
节能研究中心
豪丰污水处理实验室
㈡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生要多少分,专业课考什么科目,要用到哪些教材
分数线在325左右复
考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制一、202俄、203日、240法、241德任选一门 301数学(一) 834地理信息系统
复试阶段加试计算机概论、遥感概论
好的备考计划确实很重要,你可以到我们官网资讯下备考老师。
㈢ 主持部门招生,招聘信息怎么写求解
第1步:说明招聘单位
要专业而精简,内容方面要注意把握篇幅,不要洋洋洒洒地通篇都是吹捧企业的词语,而应该从求职者角度出发(比如工作环境、成长空间方面),良好的开端给人以良好的印象,这也是提升招聘单位形象的关键一步。
第2步:职位要求
职务要求一定要尽量写明,这样不仅能方便各种求职者做决断,也可以给自己减少招聘成本。职位要求大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以招聘编辑为例):
1、相关中文专业,年龄不限,学历不限,有写手经验优先。
2、文字功底扎实,写作能力强,有撰写软文或行业等相关文章的经验(需提供材料证明)。
3、能随时接受编辑主管给的写作任务,并按时按质完成。
4、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可随时配合网站撰写不同的文章。
第3步:岗位职责
最清晰的岗位职责描述,直接告诉应征者需要做什么,以给有实力、适合的求职者更明晰的要求,不适合应征者自然不再打扰,适合的应征者可以自己做决策。这样招聘者也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免大海捞一针的艰辛。
第4步:待遇
很多求职者都希望有一个明确的薪资概念,这样有一条明晰的杠杆,可以帮助求职者更快作决定,而招聘企业也可以因此而节约招聘成本。(具体薪资,可根据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行业整体薪酬+公司承受范围来进行定夺。)
第5步:联系方式&联系人
很多招聘会现场的单位都会用“合则邀请,勿电勿访”这一句。因为咨询和没有预约的来访,会给招聘者的工作程序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影响了工作效率,所以通常不会给出具体的联系方式。而网络招聘的话也通常只留下电子邮箱。
职位要求和岗位职责是招聘信息最先要突出的重点,所以一定要叙述到位,我指的是挑要点说。总之一句话:招聘信息的写作要求有两个:简洁、明了。
招聘启事范文
范文1
GSIS实验室招聘启事
北京大学信息地质研究实验室(GSIS)成立于1992年,努力发挥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地质学的交叉优势,致力于开展三维地质信息系统平台、地质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信息地质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灾害地质、环境地质、矿山地质、石油地质、岩土工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现招收实习生或劳动合同制人员。
招聘岗位1:C++工程师(2名)
要求:1.计算机相关专业,熟练掌握C++
2.熟悉VS2008,MFC
3.有COM编程经验
招聘岗位2:岩土软件工程师(2名)
要求:1.一年以上工作经验;
2.精通C++、了解ATL/COM;
3.本科以上学历,有岩土工程专业背景;
4.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招聘岗位3:空间数据库工程师(2名)
要求:1.要求熟练掌握数据库基础知识,硕士学历;
2.熟悉C++;
3.对MSSQL或Oracle有较深了解;
4.熟悉OLEDB,ADO,COM;
5.对空间数据库有所了解,熟悉空间索引相关知识更佳;
招聘岗位4:软件算法工程师(2名)
要求:1.要求掌握应用数学、计算几何,硕士学历;
2.熟悉C++,VS2005或VS2008。
招聘岗位5:三维城市地质高级软件工程师(C++方向) (2名)
要求:1.正规院校计算机、地理信息、测绘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2.熟练使用C++开发语言;
3.具有大型关系型数据库(ORACLE、SQLSERVER等)开发经验;
4.有MapGIS、ArcGIS、Supermap平台之一二次开发经验;
5.熟悉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
6.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
应聘材料:
1.个人中文简历(需附本人照片);
2.毕业证书及复印件。
应聘程序:
请将中文简历(需附本人照片)发送至:xxxxx,初选合格者陆续安排面试,面试通过可以立即上岗。
北京大学信息地质研究实验室(GSIS)
2008年4月5日
范文2
招聘启事
根据公司扩大经营规模,开辟新的经营网点的需要,经市人才服务中心批准,现诚聘以下人员:
商务管理人员10名、业务员10名、公关经理1名。
要求应聘人员年龄在35岁以下,具有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并有从事本专业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有意应聘者,请将个人履历、身份证、毕业证复印件、联系地址、电话及近照一张寄至深圳市华强路市人才智力市场转本公司收。邮政编码:518033。
深圳××商场有限公司
二○○五年六月十日
㈣ 求问北京大学信息安全实验室实习感受:如何把握校园实习
这次实习单位中网络与通讯方向的单位并不多,尤其是在大家报名比较集中的一些热门外企中,我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岗位。是选择更热门的单位还是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单位?我认为后者更为重要。经过慎重考虑,我最终选择了北京大学信息安全实验室作为自己的实习单位。
在信息安全实验室实习半年以来,感觉各方面收获颇多,先给大家谈一谈在学校实习同在企业实习的差别:
收入与食宿:相信收入多少是很多同学考虑实习单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毋须讳言,在学校实习的收入肯定比在企业要少。学校的各实验室给我们同学提供的收入大都是几百元钱,个别实验室甚至没有收入。另外在企业实习的同学一般都可以享受免费午餐甚至是晚餐和早餐,这在学校是不可能的。除了个别实验室外一般也不会给安排住宿。
文化及人文氛围:在学校实习的好处之一是可以感受本部的校园氛围,各种讲座、活动几乎应有尽有,比在企业里的生活要丰富多彩一些。但我想对于应届毕业生考上我们学院的同学来说最好是去企业实习,尽早感受一下企业的文化和氛围。
论文:在学校实习的同学所要写的学位论文大都是研究性的,而在企业实习的同学大都是工程性的。在学校实习的同学写论文的时间会更充裕一些,因为实验室一般会给你留下写论文的时间,而企业往往是不允许你在工作时间写论文的。另外校园实习在写论文时实验室的指导老师一般都会给予较大的关注,而在企业实习企业的指导老师显然更关心的是项目的完成情况。
就业:相比较而言,在一个单位实习留下来的希望会大一些,尤其是对一些国企来说更是如此(外企留下来的希望要小很多)。在学校实习会丢掉这方面的机会。但在学校实习因为同一实验室里的好多同学都要找工作,了解到的就业信息会较多,并且有自由和充裕的时间去准备笔试、面试等,也有一定的有利之处。
虽然校园实习同企业实习有很多的差别,但在很多方面的要求和大家实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相同的,其他在企业实习的同学谈到的问题对我们在校园实习的同学同样适用。下面我再谈一下自己实习的心得:
要谦虚好学:无论在哪儿实习都要时刻牢记谦虚好学。对企业来说我们是新手,在学校的实验室里水平高的师长、师兄、同学等很多,所以我们要谦虚谨慎,不可张扬;即使有朝一日我们的水平真的比较高了,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谦虚。我在北大同一些名师有过接触,他们在答复我和其他同学请教的问题事态度非常谦和、平易近人,虽然之前我们并不认识,虽然他们的名气很大。但我们要的是谦虚,而不是自卑,不能总是摆出自己低人一等的样子,自己都瞧不起自己,别人怎会看得起你?好学也不是凡事不管大小都去请教别的同学、同事等,能自己学会的尽量自学,对一些实在有困难的问题,或自学需要很长时间去摸索而请教别人一点就通的问题才可去请教其他人。
遵守纪律:在校园实习相对比企业是自由多了,但也不能太自由散漫,也要遵守实验室或你所在的项目组约定的纪律。譬如:我所在的项目组每周四下午2点开例会,这种例会是全体成员都参加的,方便大家对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彼此的进度等。如果你迟到或者无故缺席会对整个项目有负面影响,更会让项目组其他成员不满。有些同学可能觉得这不值一提,肯定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其实不然,在我们项目组就出现过。遵守纪律、不因自己浪费他人的时间也是个人素质的体现。
认真去做交给你的事:同学们刚开始进入实习时能力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与此相比,态度如何是一件更重要的事。往往企业和其他实习单位反映最不好的学生并不是水平最低的,而是态度最差的。在项目初期讨论可行性、项目需求、设计方案时,有时项目组长会安排大家分别去了解某一领域的知识,有时是天马行空的自由讨论,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要认真去准备。在项目组开会讨论方案时你事先有没有认真准备对大家来说几乎是一目了然。在项目中编码实现阶段,分配给你的事能否及时完成会影响大家的进度,重要性自不必言;项目后期的系统联调和测试更是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完成。
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认真去做的基础上,还要敢于说出来。即使你的水平比其他人低,但只要精心去准备了,必定会有些东西是你比别人了解的多的,任何人的知识面都不会无限宽广。要是不敢把自己知道的表达出来,别人怎么知道你做了些什么?对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有什么意见也要说出来,譬如在分配给你任务时你说明自己完成有难度,总比项目进展一个阶段后你突然说自己什么也没干出来好。
注意与他人的交流:维持一个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工作之余的活动、交往以及赢得别人对你的友好评价,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在工作时要认真同其他人合作,在工作之余也要注意同别人的交流。要是给人留下了这个人很难交往的印象,对工作、学习、生活都会很不利。这一点在工作之后会更加突出。
希望大家都能顺利的进入并完成自己的实习,更重要的是由此找到满意的工作。
㈤ 北京大学有多少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大现有1个国家实验室(联合筹建),1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技术研究中心,回14个教育答部重点实验室,8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3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全国高校中居于明显领先地位。2001年,教育部在全国评选了964个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北京大学有81个学科入选,其中人文社会科学29个,理科27个,工科8个,医科17个,显示了绝对性的优势。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02-2004年举办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北京大学11个一级学科在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中排名第一,排名前五(29项)和排名全国高校第一(14项)的学科数居全国之首。值得指出的是,理学领域在全国高校中以七项第一(数学、物理学、化学、大气科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两项第二(天文学、地质学)显示了北大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卓越实力;人文学科领域的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哲学、历史学四个学科全部名列第一;医学领域5个学科全部进入三甲,工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分别有三个和八个学科进入前五,基础医学、政治学、公共管理排名第一。
㈥ 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教学实验室
公共来开放实验源
公共开放实验总共是7个实验,包括4个软件编程和数据结构的实验、2个操作系统和网络的实验和1个硬件与系统组成实验。专门为新生提高动手能力和补充全面的基础知识而设计和实施。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参加实验情况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学习上的差距,同时提供个导师选择学生做参考。
支持课程实验
软件工程教学实验室支持的有实验的课程为:《程序开发环境分析与实践》、《网络通信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面向对象技术》、《信号处理原理、算法与应用》、《网络通信技术》、《应用开发与运作平台》。
对外合作
1. IBM合作
与IBM大学合作部的合作,主要是在数据库方面的新技术的培训工作。
2. Oracle合作
a) 已经与Oracle大学签订了合作培训协议。Oracle公司计划将其官方认证培训点设立在该院。
b) 由Oracle确定,将委托信息学院实施Oracle和教育部共同举办的“全国高校教师Oracle数据库培训班”。
㈦ 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通过几率多大
★中国的量子实验室有很多: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
合肥量子保密通信与计算实验室专
中国科大量子通讯和属量子计算开放研究实验室
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实验室
北京大学量子信息与测量重点实验室
河南师范大学量子芯片重点实验室
量子医学(中国)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南师范大学量子信息新技术实验室
。。。。。。
㈧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考试参考书考试目录及分数线
北大的地球与空间科学的教学和研究有着辉煌的历史。 地球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地球物理学是一门介于物理学、地质学、天文学和大气科学之间的新兴的交叉学科。它包括固体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两个二级学科。 固体地球物理学应用力学、电磁学、热学以及核物理学等物理学方法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以及与固体地球相关的各种物理场(如电磁场、重力场等)的演化与运动规律,并认识与其相关的各种自然现象的物理过程及变化规律。它包括:地震学、地磁学、重力学、地热学、大地测量学、地球内部物理学、地球动力学、大地构造物理学、勘探地球物理学、与环境地球物理学等研究领域。近四十年来地球物理学取得了长足进展,其研究成果不仅改变了人类对地球内部物理过程及其演化规律的认识,也为人类开发自然资源、抵御自然灾害作出了巨大贡献。空间物理学是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它包括中高层大气物理学、电离层物理学、磁层物理学、行星际物理学、空间探测和空间环境学等学科分支。日地空间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主要区域,太阳活动和空间环境的对大气和气候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研究空间物理的基本规律不仅对人类认识宇宙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今天,地球物理学巳成为地球科学中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其研究成果将直接影响着21世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教学与科研基地(包括固体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两个专业)成立于1958年,目前除培养本科生外,还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本基地师资力量雄厚,研究方向广泛。现有中科院院士1人,教授8人。多年以来承担了国家基金委、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航天部门、电讯部门、地震部门及石油勘探部门的多项科研任务,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基金委重大项目(日地系统能量传输过程研究),科委重大科学工程(东亚空间环境监测系统、东亚大陆地球动力学),“921”项目(电离层环境监测),中巴合作资源卫星项目(星内粒子辐射探测器研制)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50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很多工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此外,我们拥有良好的实验、观测与计算设备,并与美国,德国,日本,瑞典等国家的相关教学单位和科研机构及科学家有长期的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为博士后的研究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 固体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地球内部物理学、地球动力学、地球重力学、地球电磁学、应用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太阳外层大气物理学、行星际物理学、磁层物理学、电离层物理学、高中层大气物理学、空间探测、空间环境与空间天气学。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名单:
王 仁教授(院士、博导) 地球动力学
臧绍先教授(博导) 地球动力学地球内部物理学
陈晓非教授(博导) 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
蔡永恩教授(博导) 地球动力学、工程地球物理学
孙荀英教授 地球动力学
肖 佐教授(博导) 电离层物理学、高中层大气物理学、空间探测
濮祖荫教授(博导) 磁层物理学与空间环境学
涂传诒教授(博导) 行星际物理学与太阳外层大气物理学
宋礼庭教授 行星际物理学与磁层物理学
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成立于1909年,是中国最早的高等地质教育、研究单位。经过以翁文灏、李四光等为代表的数代地质大师及一大批学术造诣精湛、富于创造精神的北大地质人的艰苦创业,现今的北大地质学系已经成为我国一流地质科技和教育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迄今,已培养出50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在系级单位中冠全国之首。1993年本系地质学专业被国家教委确立为首批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本系汇集了众多的著名地质学家,师资力量雄厚。现有院士2人,教授27人(其中22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32人,还有一大批高级实验及管理人员。系内设有各类实验室12个,拥有价值1500多万元的先进的仪器设备;具有八十多年历史的专业图书馆、收藏丰富的地质陈列馆和世界一流的地质档案馆;91年投入使用的新地学大楼等,为本系提供了优良的教学、科研环境。本系与国外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地质院校和研究建立有长期的学术联系,为广泛开展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重要途径。
本系现有四个硕士和博士生专业:构造地质学专业、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岩石学、矿物学及矿床学专业和地球化学专业,设有多种研究方向,可接受不同领域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1)构造地质学专业
研究方向主要有前寒武纪地质学,区域大地构造,大陆地球动力学,岩石圈地质学,大、中、小和显微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灾害地质学和信息地质学,盆地分析,造山带地质学等。
代表性研究领域及专家有:
钱祥磷教授(博导) 前寒武纪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区域大地构造。
何国琦教授(博导) 区域大地构造,陆内造山带地质学。
郑亚东教授(博导) 构造地质学,推覆构造,变质核杂岩。
刘瑞询教授(博导) 中小尺度构造地质学,显微构造地质学。
李茂松教授(博导) 区域大地构造,造山带地质学,大陆边缘地质。
潘 懋教授(博导) 信息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灾害地质学、石油地质学。
史 哥教授(博导) 勘探地球物理,岩石物理学。
徐 备教授 盆地分析,造山带地质学。
蔡永恩教授(博导) 地球动力学与数值模拟。
孙荀英教授 地幔流动与板块构造运动,岩浆洋固化数值模拟。
(2)古生物及地层学专业
研究方向主要有门类古生物学,微体古生物学,古生态及理论生物学,古环境及古地理分析,层序和事件地层学等。
代表性研究领域及专家有:
白顺良教授(博导) 泥盆纪生物地层学,化学-地层学。
王新平教授(博导) 微体古生物学,石炭一三叠纪生物地层学。
郝守刚教授(博导) 植物化石比较形态学,陆生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齐文同教授(博导) 门类古生物学(珊瑚),中生代地层学,浅海环境分析。
董熙平教授(博导) 微体古生物学和现代古生物学
白志强教授 事件地层学,层序地层学。
(3)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专业
研究方向包括岩石学、矿物学和矿床学等,领域涉及岩类学、岩石成因学,岩石地球化学,构造环境分析,变质作用,变质地质学等;矿床学,经济地质学,区域成矿规律,岩浆-热液矿床,成矿作用,交代作用等;结晶学与矿物学,成因矿物学,间层矿物学,电镜矿物学,结构矿物学等。
代表性研究领域及专家有:
董申保教授(院士、博导) 结晶岩石学,区域变质作用,变质地质学。
王仁民教授(博导) 变质岩石学,前寒武纪地质,变质地质学。
崔文元教授(博导) 成因矿物学,区域变质作用,变质地质学。
阎国翰教授(博导) 岩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
许保良教授(博导) 岩石地球化学及信息处理。
杨承运教授 沉积岩石学,成岩作用,沉积相分析,油气资源。
郑 辙教授(博导) 结晶学与矿物学,结构矿物学,电镜矿物学。
艾永富教授(博导) 矿床学,经济地质学,热液矿床,交代作用。
王时麟教授 矿床学,经济地质学,区域成矿规律,变质矿床。
(4)地球化学专业
研究方向主要有:地球化学,成矿作用地球化学,实验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地球物质的化学演化等。
代表性研究领域及专家有:
曾贻善教授(博导) 地球化学,成矿作用地球化学,实验地球化学。
穆治国教授(博导) 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全球变化。
(5)石油天然气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主要有:含油气盆地构造,储层地质,油气地球物理,油气田勘探与开发等。
代表性研究领域及专家有:
师永民(研究员,博导):油气田开发,火山岩油藏。
何川(研究员):地震资料,石油机械。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创建于1983年,是我国最早从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科研与教学单位之一,分别于1983年、1989年开始招收地图学与遥感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1997年教育部进行专业调整,地图学与遥感专业转为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2001年、2003年分别开始招收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在遥感、GIS、卫星导航方面先后有80余人获博士学位,200余人获硕士学位,出站博士后42人。2006年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获得批准,博士后流动站于2009年正式设立。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一直处于国内前列,尤其在遥感学科发展方面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在航空遥感系统、无人机载荷验证、定量遥感、微波遥感、遥感信息处理与分析、数字成像系统等方面形成了特色。
卫星导航是大地测量学的主要基础支撑,目前在国内有一席之地,是科技部中欧卫星导航合作培训中心、教育部卫星导航联合研究中心、国防科工局卫星导航应用论证平台依托单位;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是我国重点学科,其一级学科在国家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其学科应用部分属于大地测量学,近年有相当的研究与大地工程测量相关,与卫星导航部分教师一道,在我国大地测量方面形成局部优势。
地图学与GIS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其所属地理学一级学科在国家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其中的GIS学科工程能力已经形成,如重大国防项目、数字城市重大项目等,成为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的主体力量。
上述3个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目前挂靠的国家、省部委级机构有:国家遥感中心技术培训部,高校遥感技术与应用联合中心(教育部批准正处级),北京市空间信息集成与3S工程应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批准)、教育部地球观测与导航工程中心(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等。
“十一五”期间,本学科平均经费每年超过1500万元教师人均超过60万元,且80%以上项目是国家或国际合作项目。住房等后勤保障条件具备。 童庆禧 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光谱遥感、定量遥感与应用 晏 磊 教授 高分辨率遥感成像技术、遥感定标与偏振遥感技术、地学特征导航与LBS应用技术 陈秀万 教授 室内外无缝导航、数字减灾与应急管理、GNSS遥感 郭仕德 教授级高工 3S+C(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通信)技术集成与应用工程 曾琪明 教授 微波遥感、定量遥感 李培军 教授 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高分辨率遥感
㈨ 北京大学微电子所的重点实验室
拥有三个国家或部门重点实验室,实验设备总资产达一亿元,实验室水平达到国内回领先,与国际先进答水平同步。 这三个重点实验室是:
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北方微电子研究开发基地新工艺新器件新结构电路国家计委专项实验室
北京市软硬件协同设计(原名软件固化)高科技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