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质局刘翔
Ⅰ 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怎么样
简介: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是省直事业单位,又被注册为湖南万顺实业公司 、湖南湘煤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一公司和湖南基础工程公司一公司。
Ⅱ 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怎么样
简介: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成立于1966年,正处级事业单位,现有职工总数600多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92人,高级工程师23人,工程师63人。
Ⅲ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总队的机构设置
湖南省有色地抄质勘查局二总袭队实行队长负责制,机关设置行政办、党群办、总工办、财务科、经营管理科、工程安全科、后勤服务中心等七个管理部门;另有地质勘查院、湖南湘江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一分公司、湖南有色地质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双峰包金山金矿等二级单位。
Ⅳ 湖南九龙径铀矿床
欧阳平宁黄宏业
(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11)
[摘要]湖南九龙径铀矿床是产于诸广山岩体花岗岩内外带的铀矿床,在总结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产出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九龙径铀矿床扩大的勘查过程以及找矿经验,特别是运用成矿系列理论,突破单一的沿接触带找矿模式,在花岗岩内带打开了新的找矿局面。
[关键词]勘查过程;主要成果;找矿经验;九龙径铀矿床
湖南九龙径铀矿床位于南华活动带的赣粤湘寒武-奥陶纪褶皱区[1],鹿井矿田西南部,“三九”地区北东部。它属于花岗岩型铀矿床,定位于诸广山岩体由东西向转为南北向之拐弯处,属诸广山铀成矿带中的一个小矿床。九龙径铀矿床按地区划分为九龙径、中山两个地段。
1发现和勘查过程
1.1矿床的发现(1958~1992)
1958年,原二机部中南三〇九大队三分队在该区开展1∶25000伽马测量时,发现了九龙径矿点1~4号矿带和多个异常点。随后,在1964~1966年,中南三〇九大队三分队、二分队先后在本区进行了1∶10000~1∶2000 地质填图和伽马详测,累计投入槽探2414m3、浅井27.38m、普查坑道572m,提交了一个新的铀矿点[2]。
1991年5月至1992年12月核工业中南地质局三〇六大队二十一分队在九龙径地段开展了1∶2000铀矿普查揭露评价,完成伽马测量3.12km2,施工探槽4351m3,手掘坑道197m,落实为小型矿床[2]。
1.2矿床的重新评价(2009~2010)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铀矿勘查工作整体减弱,九龙径铀矿床的铀矿勘查处于停滞状态。但相关的研究工作依然在进行,核工业二三〇所在鹿井地区开展选区评价和国防预研等项目时多次到九龙径铀矿床进行实地踏勘,把该区划为重点远景地段[3~5]。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核工业二三〇所经多次实地踏勘、论证,在工作区内开展了铀资源评价工作,投入槽探、剥土工作量1000m3,同时开展了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210 Po剖面测量、伽马剖面测量、化探测量、激发极化电磁测量等综合物化探方法,深入研究区内地层-岩浆岩-断裂与铀矿化之间的关系,总结出铀成矿规律,认为九龙径铀矿床具有进一步开展普查工作的潜力[6] 。
1.3矿床的突破与扩大(2011~2013)
2011年,开始在九龙径铀矿床开展带钻铀矿预查工作,投入钻探工作量7003.42m。通过系统消化吸收前人工作资料,特别是对前2年的铀资源评价工作所取得的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后,确定了沿岩体外接触带揭露花岗岩外带型铀矿化的思路,把突破口放在了原来的九龙径铀矿床和EW 向断裂上。第一批2个钻孔分别布置在这两个地段,两个孔都是工业矿孔,尤其是在九龙径地段施工的ZK0-1号钻孔,共揭露到6个工业矿体(图1)。另在上盘次级断裂内揭露到3个工业矿体,下盘次级断裂内揭露到2个工业矿体。随后EW向断裂内施工的第2个钻孔也揭露到工业矿体,为前一钻孔揭露到的矿体在走向上的延伸。
图1 湖南九龙径铀矿床0号勘探线剖面示意图
1—寒武系香楠组;2—中棚岩体;3—岩性分界线;4—完工钻孔;5—断裂;6—矿体
图2 湖南九龙径铀矿床55号勘探线剖面示意图
1—中棚岩体;2—九峰岩体;3—岩性分界线;4—钻孔;5—断裂;6—矿体;7—矿化体
初战告捷,增强了矿床扩大的信心,坚定了继续按原来的思路扩大找矿成果的决心。然而,后续施工的几个钻孔见矿并不理想,勘查工作一度陷入僵局。经仔细研究分析了鹿井矿田主要矿床的成矿规律和找矿经验,并对九龙径铀矿床已发现的矿化线索进行系统梳理和开展有针对性的地表调查,项目组及时调整了工作部署,在花岗岩内带设计施工了2个实验性钻孔,虽未直接达到预期目的,但发现了较好的找矿线索。随后,又通过一轮的地表踏勘和综合研究以及开展相应的物化探工作,继续在55号勘探剖面沿倾向施工了ZK55-2号孔。该孔在F:号带的下盘揭露到一条宽度在70m以上的成矿断裂,并揭露到一段工业矿体和大量的矿化、异常段(图2)。随后在55号线上又施工了ZK55-3号钻孔。该孔共揭露到4个矿体,一举打破了原来单一的沿地层与岩体接触带找外带型铀矿化的勘查模式,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并将九龙径铀矿床55号勘探线附近确定为中山地段,该地段成为后续勘查工作的重点。
2012年,投入钻探工作量8009m,继续在中山地段55号线附近开展钻探揭露,对发现的矿体沿走向、倾向延伸情况进行探索,找矿效果显著。其中,沿倾向施工的ZK55-4号孔揭露到矿体6个,为ZK55-3号孔所见富大矿体往深部的延伸。沿走向施工的ZK63-1、ZK47-1、ZK31-2号孔等都揭露到了较好的工业矿体,且断裂、矿体沿走向延伸稳定,使九龙径铀矿床的勘查工作逐步走上了顺利发展的道路。
2013年,投入钻探工作量9002m。一方面继续在中山地段NE向断裂带组内扩大铀成矿规模,一方面对区内SN向断裂带组的成矿条件进行探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但把NE向断裂带组内铀矿体往南延伸了360m,也在SN向断裂内发现了受接触带控制的铀矿体,且沿走向延伸稳定。使九龙径铀矿床的铀矿勘查工作从上年的重点突破花岗岩内带转向了内带、外带并重,形成了双向发展的找矿模式。
通过3年的铀矿预查工作,九龙径铀矿床发展成一个中型铀矿床,并显示出较大的找矿潜力。
2矿床基本特征
九龙径铀矿床面积约11 .52km2,矿床中部及西北部出露有寒武系香楠组和茶园头组。香楠组在矿床中部和北部少量出露(图3),是九龙径地段的主要含矿层位,主要为中厚层长石石英砂岩夹中薄层粉砂岩、粉砂质板岩、含炭粉砂质板岩。茶园头组位于香楠组两翼,为中厚层状长石石英细砂岩,砂质板岩、粉砂岩,夹中薄层状含炭粉砂岩、炭质泥岩,与香楠组为整合接触关系。工作区东北角出露有震旦系埃歧岭组(Za),为灰绿色巨厚层状的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板岩、含炭板岩、炭质板岩。地层与花岗岩体接触部位,均发育有不同程度的角岩化现象。
矿床内出露花岗岩体为诸广山复式杂岩体,矿床东部为印支期第二阶段的桃金洞岩体
图3 湖南九龙径铀矿床地质示意图
1—第四系;2—寒武系茶园头组;3—寒武系香楠组;4—震旦系埃歧岭组;5—燕山早期第三阶段过渡相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棚岩体);6—燕山早期第一阶段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九峰岩体);7—印支期第二阶段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桃金洞岩体);8—细粒花岗岩脉;9—伟晶岩脉;10—断裂及其编号;11—地层及岩体界线
矿床内构造发育,具有多方位、多期次、脉式活动、多体系复合的特点[7],发育有NE向、EW 向、SN向3组断裂,其中以NE向的断裂带规模最大。NE向断裂是区内主要的成矿断裂,以F1、F2、F5为代表;EW 向断裂密集分布于中山地段NE向断裂上盘,SN向断裂多见于NE向断裂下盘。这3组断裂相互穿插,形成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或菱形断块,其断裂交汇、夹持部位控制了区内铀矿化的产出。如中山地段铀矿化即位于NE向断裂与EW 向、SN向断裂的交汇夹持区。各成矿构造岩较复杂,主要为硅质胶结角砾岩、碎裂带、花岗碎裂岩、碎裂花岗岩等。断裂内多充填有白色块状石英、白色(红色、黑色)微晶石英脉、萤石脉、方解石脉等。发育较强的赤铁矿化、钾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等蚀变。主断裂上下盘次级断裂较为发育。
九龙径铀矿床铀矿化集中分布在九龙径地段和中山地段。其中九龙径地段铀矿体位于岩体与地层接触带附近,以外带为主。中山地段铀矿化位于中棚岩体与九峰岩体接触带附近,为花岗岩内带型。
铀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含矿岩性为构造角砾岩、碎裂岩、花岗碎裂岩、碎裂花岗岩等。铀矿化与赤铁矿化、黄铁矿化、钾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关系密切。矿体呈脉状、透镜状,矿石类型主要为脉状矿石、角砾状矿石以及碎裂岩型矿石。矿石结构构造较简单,主要为碎裂结构、脉状—网脉状结构及角砾状构造等。矿石矿物以沥青铀矿为主,次为硅钙铀矿、铜铀云母、钙铀云母、黄铁矿、赤铁矿、褐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锑矿等。脉石矿物为石英、萤石、绢云母、绿泥石等。脉状—网脉状矿石中铀多以分散吸附状态存在;氧化带矿石中常见次生铀矿物;角砾状矿石中铀以独立铀矿物——沥青铀矿和分散吸附状态两种形式存在。
3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3.1主要成果
3.1.1NE向断裂构造带组规模、矿化延伸稳定,深部找矿前景可观
NE向断裂是九龙径铀矿床主要的成矿构造带,以F1、F2、F5为代表,该组断裂倾向290°~340°,倾角60°~78°,最大长度约3500m,地表露头宽度约3~60m,断裂具有先压后张的特征;矿化主要集中分布在主干断裂F2、F5硅化断裂带及其上下盘的次级断裂内。钻探揭露显示F2、F5断裂往深部主要为碎裂岩带,含矿岩性为紫红色、猪肝色赤铁矿化、钾化、绿泥石化碎裂岩、花岗碎裂岩,局部硅质角砾岩中见有少量的沥青铀矿,且断裂规模较地表变大,产状变缓,沿走向延伸稳定,断裂内成矿期蚀变较强(图4),矿化较为富集。该断裂带组内目前已控制矿体长度达1.08km,显示出较好的找矿前景。
图4 湖南九龙径铀矿床F2、F5断裂600m中段平面图
1—硅化、赤铁矿化饰变带;2—绿泥石化、水云母化蚀变带;3—钾化、高岭土化蚀变带;4—矿体
3.1.2SN向、EW向断裂带组均获得突破
SN向断裂出露于九龙径铀矿床的九龙径地段,包括了九龙径地段的F8、F10、F13等断裂,岩性主要为硅质角砾岩,见较多的浅红色微晶石英脉穿插充填,局部有紫红色玉髓脉充填,角砾有花岗岩角砾和白色块状石英角砾,发育硅化、赤铁矿化等蚀变,对成矿较为有利。累计在该部位施工5个钻孔,其中3个工业孔、2个矿化孔,见矿率100%。ZKS0-2号孔在F13断裂内揭露到一段工业矿体。ZKS20-1号孔在F8断裂内揭露到两段工业矿体,为其沿走向上的延伸。显示出SN 向断裂带组矿化延伸稳定,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EW 向断裂带组含矿岩性为碎裂花岗岩及硅质角砾岩,充填有黑色、红色玉髓脉,发育有硅化、赤铁矿化、钾化等蚀变。2011年施工的ZKJ0-1、ZKJ7-1号钻孔在该断裂带组的F29号断裂内均揭露到工业矿体,且为同一矿体沿走向、倾向上的延伸。ZKJ0-2钻孔也揭露到多组EW 向断裂。钻探揭露表明,EW 向断裂带组沿走向、倾向延伸均较为稳定,显示出明显剪切特征,其内矿化、异常也较为连续,且隐伏断裂及异常段较多。
3.1.3中棚岩体与老地层接触界面对区内浅部铀矿化存在较好的控制作用
区内的浅部铀矿化主要位于中棚岩体与上覆的寒武系香楠组、茶园头组的接触界面附近,铀矿体受接触界面和断裂双重控制,基本位于接触界面上下盘0~200m范围内。根据地表踏勘和钻孔揭露发现,在岩体外接触带的沉积地层内发育较强的角岩化,存在较多因石英溶蚀而留下的晶洞,岩石松散破碎,有利于铀矿体的赋存。另外,存在有较多有利于铀还原沉淀的黄铁矿、绿泥石等,有利于铀矿体的富集。特别是岩体凸出部位,对成矿尤为有利。
九龙径铀矿床浅部铀矿化基本位于岩体与地层的接触界面附近,如ZKJ0-1、ZKJ7-1和ZK8-2等钻孔中所揭露到的矿体即位于接触界面下盘的中棚岩体内,而ZK0-1号孔所揭露到的矿体则位于接触界面上盘的寒武系香楠组石英砂岩内。所有矿体均受断裂控制,此外ZKS20-1号孔在岩体接触带上盘、下盘均揭露到较好的工业矿化,且品位较富。根据矿体分布位置,区内主要的3组成矿构造N E向、EW 向、SN向断裂均在岩体与地层接触带附近发现了工业矿体,显示九龙径铀矿床沿接触带找矿前景可观。
3.2创新点及经验
3.2.1运用成矿系列理论,突破单一的沿接触带找矿模式,在花岗岩内带开创新的找矿局面
成矿系列是指在一定地质环境下产生并与一定岩石建造有成因联系的不同类型矿床组合。鹿井矿田主要受NE向遂川-热水左行走滑断裂带的控制[8~10],绝大多数矿体分布在走滑断裂带上盘,对花岗岩型和碳硅泥岩型两大类型的矿石物质组成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研究表明矿化对赋矿主岩的选择性不大,两者属同一成矿作用系列的产物[11]。九龙径铀矿床工作初期,受原有勘探成果的影响,一直把勘探重心放在岩体外接触带,一度导致勘查工作陷于僵局。通过运用成矿系列理论,认为九龙径铀矿床虽然位于鹿井矿田的外围,但其矿化特征、控矿规律与鹿井、黄蜂岭等矿床均有一定的相似。花岗岩外带型的铀矿体实际上受同一构造作用控制,矿体空间定位受到构造、地层、岩体的三重控制,其成矿条件比较苛刻。在勘查中不能单纯地根据某一规律进行追索,需要多方面考虑。于是,项目组暂停原有的工作部署,开展大研究大讨论。同时,组织各专业的科研人员来九龙径铀矿床实地调研,一方面把九龙径铀矿床原有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寻找新的突破口;另一方面把鹿井铀矿田所有的矿床资料进行重新研究,将九龙径铀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与这些已落实的矿床作对比分析。
通过仔细的分析和讨论,发现了两个限制矿床进一步扩大的问题。第一是NE向断裂是否仅存在于寒武系内,九龙径地段的寒武系之下200余米即为花岗岩体,虽然北部的深度会大一些,但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0号勘探线往南200m即为花岗岩体,如果铀矿化仅仅是外带型,那该矿床的成矿空间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鹿井矿田内其实有很多矿床是花岗岩内带型,如鹿井矿床既有花岗岩外带型也有花岗岩内带型。第二,鹿井矿田铀矿化与构造关系密切,构造规模越大,越易发现大矿体,且矿体数目也越多。而九龙径铀矿床EW 向断裂规模太小,该组断裂内尽管发现有很多很连续的伽马异常带,施工的钻孔也揭露到较多的矿化、异常段。但是这些断裂宽仅为数十厘米至数米,且钻探显示其沿走向、倾向延伸非常稳定。断裂规模与断裂中心的硅质脉体密切相关,而这些硅质脉体规模也非常稳定,一般在10cm左右,规模变大的地方一般位于接触带附近和断裂交汇部位,形成大矿的条件也较差。
面对这两个问题,项目组及时转变了研究方向,把目标投入了花岗岩内带和规模较大的NE向断裂,一举突破了以往沿花岗岩体接触界面寻找外带型铀矿化的找矿模式,在花岗岩内带发现了新的矿化富集带。
3.2.2任何时候、任何阶段都不能放松地质调查
地质调查是一切地质工作的基础,贯穿了矿床发现、发展、落实的每一个阶段。在九龙径铀矿床开展预查工作的过程中,始终贯彻落实这一原则,注重地表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不间断修编已有的地质图件,尽量了解区内的成矿构造格架,调查成矿构造性质和分布规律,为后期研究工作提供了准确、充分的第一手资料。这为我们在认识上取得新突破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工作思路的变更提供了依据。
2011年,铀矿勘查工作陷入僵局时,项目组组织了大量人力在九龙径地段南面的花岗岩出露区开展地表踏勘,进行地质图修编。最终确定以F2为主的NE向断裂的确延伸到了花岗岩体内,且新发现一些次级含矿断裂。因此,分别在15号线和55号线设计施工了1个试验性钻孔。这两个孔各揭露到2段矿化体,远远没有达到预期设想,尤其是在ZK55-1号孔见矿情况甚至比地表还差。面对这一结果,项目组内部产生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九龙径铀矿床的铀矿化就是花岗岩外带型,应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沿花岗岩外接触带找矿的思路上来;另一种认为虽然这两个试验性钻孔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但却揭露到较多的隐伏断裂和大量的矿化异常,应对其深部延伸情况进行探索。为解决这一分歧,项目组继续开展地表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研究成矿构造体系。最终在F2下盘发现了新的成矿断裂,地表断裂规模达24m,且有矿化显示,为F5断裂,但因ZK55-1号钻孔深度不够未揭露到。因此,继续在ZK55-1号孔深部施工了ZK55-2号孔,最终取得新的突破。
3.2.3生产中科研能为铀矿床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九龙径铀矿床勘查过程中,由于地表浮土覆盖较厚,已发现成矿断裂较少,矿化线索较为单一,造成勘查初期更多的工作量投入到已发现的老点周边,对外围的研究较少。即使有新的思路和认识,也因为缺乏证据的支持而不敢轻易付诸实践。然而,在找矿陷入僵局时,正是因为生产中科研的进展和突破,为后续的勘查工作提供了足够的证据支持,推动了勘查工作向正确评价的方向前进。
ZK55-1号孔施工后,并未达到预期目的。研究所一方面要求项目组继续开展地表地质调查,采取岩、矿心进行构造地球化学分析;另一方面组织其他科研人员协助九龙径铀矿预查项目组进行联合攻关,在55号勘探线及附近剖面开展了氡气测量和钻孔岩心210 Po测量。生产中科研效果显著,ZK55-1号孔内的岩心210 Po测量发现沿断裂带有较好的异常显示。而氡气测量也显示在新发现的断裂处有较好的高值异常。同时,对构造岩所做的微量元素分析也发现一些热液铀矿床中常见的前缘指示元素较为富集。各种研究成果均指示55号勘探线深部应有新的铀矿化体存在,有效地指导了该地段的找矿突破。
3.2.4大量的钻探工作量是保障
在3年时间里,投入了24015m钻探工作量。通过钻探查证,在九龙径铀矿床新发现较多的成矿断裂,并对矿体进行了大致查明。没有大量的钻探投入,许多地质认识将得不到验证。大量的钻探直接导致了九龙径铀矿床取得决定性的突破。
4开发利用现状
九龙径铀矿床目前正处于预查阶段,还未进行室内试验、现场条件试验、扩大试验以及工业开发,暂无相关数据。
5结束语
经过3年的铀矿预查工作,九龙径铀矿床已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通过大量的钻探工作量,使九龙径铀矿床初具中型以上规模,而目前铀矿勘查工作仅局限于中山地段和九龙径地段,矿床内还存在较多的找矿远景区,如九龙径地段北部,目前仍未进行揭露,还有希望进一步扩大规模,发展成大型以上铀矿床。同时,该矿床的突破也使得“三九”地区的铀矿找矿工作焕发出新的活力,其矿床外围有望进一步发现新的矿点(矿床)。
参考文献
[1]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中南铀矿地质志[R]. 2005.
[2]中南地质勘查局三〇六大队.湖南省汝城县九龙径铀矿点普查评价报告[R]. 1993.
[3]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南岭成矿带湘桂段富铀矿靶区寻找[R]. 1998.
[4]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南岭带湘南桂北段花岗岩型富大铀矿成矿环境研究[R].2005.
[5]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中南地区铀资源勘查部署规划研究[R]. 2004.
[6]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湖南省汝城县秀才洞地区铀资源潜力评价报告[R].2010.
[7]中南地质勘查局三〇六大队.汝城县大坪乡九龙径矿点铀矿化特征及远景评价[R]. 1993.
[8]张振华,李顺初,翦勋平.鹿井铀矿田空间定位条件分析[J].铀矿地质,1999,15(6):338-342.
[9]刘翔,肖建军,杨崇秋,等.遂川走滑断裂带特征及其对丰洲盆地铀成矿的控制作用[J].铀矿地质,1998,14(5):142-149.
[10]李先福,李建威,傅昭仁.湘赣边鹿井矿田与走滑断层有关的铀矿化作用[J].地球科学,1999,24(4):476-479.
[11]余达淦.华南中生代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外接触带型铀矿找矿思路(Ⅰ、Ⅱ)[J].铀矿地质,2001,17(5):257-261.
我国铀矿勘查的重大进展和突破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发现和探明的铀矿床实例
[作者简介]欧阳平宁,男,1981年生,研究生学历,工程师。2004年6月毕业于中南大学地学院地质工程专业,毕业后在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从事铀矿地质生产及科研工作。主持和参加的项目获部级科技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地质报告奖1项。
Ⅳ 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五勘探队怎么样
简介: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五勘探队地处美丽的粤港澳后花园——郴州版市,占地面积148亩,西临权107国道和京广铁路线,东靠京株高速公路,交通位置十分便利。 该队成立于1966年,是湖南省煤田地质局下属的一个从事煤田地质勘探的专业地勘单位,具有国家乙级地质勘查资质,在近四十年的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提交数十件各类煤田地质储量报告,为湖南省能源开发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Ⅵ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信息
第一任厅长:张以坤
第二任厅长:葛洪元
第三任厅长:陈三新
第四任厅长:(现任厅长)方先知
现任厅长(2009):
方先知,男,1962年11月出生,汉族,湖南平江人,博士研究生,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1988年任省地质局408队矿区技术负责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1988年-1997年任湖南省地矿局408队队长、总经理兼总工程师;1997年-2000年任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局长、省地矿厅党组成员;2000年-2008年起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2008年11月起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副书记;2010年1月任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
颜学毛,省国土资源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
工作分工:协助领导厅全面工作,负责国土资源政策法规、规划计划管理、地籍管理、地产管理工作。 分管政策法规处、规划处、地籍管理处、地产管理处。联系省地质研究所(省国土资源规划院)。
简历:颜学毛,男,1961年12月出生,汉族,湖南南县人,大学文化,198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2年8月-1985年5月任省气象局干部;1985年5月-1986年11月任省农业区划办干部;1986年11月-1993年5月任省国土管理局区划处干部、科长、副处长(期间:1993年2月-1993年5月兼任省国发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93年5月-1996年8月任省国土管理局机关党委书记、委员(期间:1994年2月-1996年1月湘西自治州花垣县挂任县委副书记);1996年8月-2000年9月任省国土测绘管理局规划处处长;2000年9月-2003年7月任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处长;2003年6月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2003年7月-2010年8月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2010年8月起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
胡进安,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 副厅长(正厅级干部)
工作分工: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负责大托铺机场搬迁工作;分管建设用地处。
简历:胡进安, 男 1954年11月出生,汉族,湖南望城人,大学文化,197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11月参加工作。1978年11月-1979年11月任望城县政府干部;1979年11月-1983年8月任共青团望城县委生活委员、干部、副书记;1983年8月-1985年12月离职学习;1985年12月-1989年12月任望城县坪塘镇党委书记;1989年12月 -1992年9月任望城县霞凝区区委书记;1992年9月-1995年12月任望城县常务副县长;1995年12月-1998年3月任长沙市芙蓉区区长;1998年3月-1999年12月任西藏山南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1999年12月-2002年1月任长沙市副市长;2002年1月起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2009年8月起兼任长株潭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 ;2010年12月起任省国土资源厅正厅级干部;2011年4月起兼任省政府机场建设办公室主任。
易显奇,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工作分工:负责纪检监察、厅直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分管纪检监察室、机关党委。
简历:易显奇,男,1956年9月出生,汉族,湖南湘阴人,大专文化,197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10月参加工作。1977年10月-1980年12月任岳阳地委工作队队员、组织部干部;1980年12月-1998年12月任省委组织部干部、部领导秘书、主任科员、副处级组织员、副处长、正处级组织员、副处长;1998年12月-2000年9月任省国土测绘管理局人事教育处处长;2000年9月-2006年1月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直属机关工会主席;2006年1月-2009年7月任湖南省人事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2009年8月起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杨维刚,第十届省政协副主席、民盟湖南省委主委、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工作分工:负责厅机关日常管理、综合分析研究、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信息化建设、后勤保障和基建工作。分管办公室、综合研究处、基础测绘处、测绘行业管理处、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和厅基建办。联系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宣传中心、测绘大院管理所、省测绘科研所、省测绘质检站、省地图院、第一测绘院、第二测绘院、第三测绘院、省地质博物馆,湖南地图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简历:杨维刚,男,1960年3月出生,汉族,湖南平江人,博士研究生,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75年3月参加工作。1975年3月-1978年10月湖南省平江县知青;1978年10月-1982年7月西安理工大学印刷机械专业学生;1982年7月-1985年10月任湖南省印刷机械厂助理工程师;1985年10月-1994年10月任株洲工学院包装系教研组长、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员;1994年10月-1998年1月任株洲市政府市长助理(其间:1995年12月-1997年12月挂职任株洲县副县长);1998年1月-2006年2月任株洲市副市长(其间:2000年5月-2000年11月在国家科技部挂职任副司长;2000年9月至2005年6月,中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2006年2月-2007年6月任民盟湖南省委副主委、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2007年6月起任民盟湖南省委主委、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2008年1月起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2011年1月起任第十届省政协副主席。
厉坤,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工作分工:负责科技与对外合作、人事管理、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分管科技与对外合作处、人事处、离退休人员管理处。联系干部培训中心、土地学会、土地估价师协会、地质学会、测绘学会。
简历:厉坤,男,1957年11月出生,汉族,湖南望城县人,大专文化,197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9月参加工作。1978年-1979年任望城县五丰公社团委书记;1979年-1980年省委党校学习;1980年-1988年任长沙市委组织部干部(1988年9月任副科级);1988年底-1993年任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干事(1990年8月任正科级);1993年-1998年任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副处级组织员;1998年-2001年任省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副处长;2001年-2003年任省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副处长、正处级组织员;2003年-2008年任省委组织部干部三处处长;2008年11月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2008年12月起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彭悦,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工作分工:负责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地质勘查工作。分管矿产资源储量处、地质勘查处。联系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省国土资源交易中心。
简历:彭悦,男,1955年6月出生,汉族,湖南长沙人,大学文化,197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月10月参加工作。1975年10月-1997年2月任省测绘科研所技术员、副主任、副所长、所长;1997年2月-2000年9月任省国土测绘管理局副总工程师,2000年9月-2002年1月任省国土资源厅副总工程师兼省测绘局副局长;2002年1月-2006年4月任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2006年4月起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尹学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工作分工:矿产开发管理、地质环境、直属土地管理工作。分管矿产开发管理处、地质环境处、直属土地管理处。联系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省征用地事务中心。
简历:尹学朗,男,1961年6月出生,汉族,湖南石门县人,在职研究生毕业,198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3年7月-1984年10月任省地矿局四〇三队干部;1984年10月-1986年6月任省地矿局办公室秘书;1986年6月-1994年3月任省地矿局办公室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1994年3月-1996年2月任省地矿厅(地勘局)办公室副主任;1996年2月-2000年9月任省地矿厅(地勘局)财务处处长;2000年9月-2003年8月任省国土资源厅财务处处长;2003年8月-2006年4月任省国土资源厅总经济师;2006年4月-2009年9月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2009年9月起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孙敏,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
工作分工:负责财务管理、耕地保护工作。分管财务处、耕地保护处。联系省土地开发整理储备中心,省发展投资集团公司、省铁路投资集团公司、省公路投资公司。
简历:孙敏,男,1955年10月出生,汉族,湖南南县人,硕士研究生,197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3月参加工作。1973年3月-1976年12月为湖南南县九都公社知青;1976年12月-1978年3月为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工人;1978年3月-1982年1月在国防科技大学就读大学本科,1982年1月-1989年7月任国防科技大学助教并参军(其间:1984年-1987年在该校攻读硕士研究生);1989年7月-1993年5任省社会主义学院讲师、教务处副处长;1993年5月-2000年9月任省国土测绘管理局地籍处副处长、土地监督检察处副处长;2000年9月-2005年5月任省国土资源厅建设用地处处长;2005年5月-2006年5月任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副总队长;2006年5月-2007年9月任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总队长;2007年9月-2009年9月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总队长;2009年9月起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
范荣华,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总队长
工作分工:负责国土资源信访、执法监察工作。分管信访处、执法监察总队。
简历:范荣华,男,1963年2月出生,汉族,湖南隆回县人,大学文化,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79年9月-1982年8月邵阳师专中文专业学习;1982年8月-1984年7月省地矿局物探队子校任教;1984年7月-1986年12月邵阳市经济研究室、邵阳市政府秘书科工作;1986年12月-1992年6月省地矿局经济政策研究室、职改办、政策法规处干部;1992年6月-1996年2月省地矿局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1996年2月-1998年2月省地矿厅(地勘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主持工作);1998年2月-2000年9月省地矿厅(地勘局)政策法规处处长;2000年9月-2005年5月省国土资源厅政策法规处处长;2005年5月-2007年5月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主任;2007年5月-2009年1月省国土资源厅矿产开发管理处处长;2009年1月-2010年1月任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2010年1月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2010年2月起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省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总队总队长。
龙服忠,副巡视员。
工作分工:协助颜学毛副厅长工作。
简历:龙服忠,男,1952年9月出生,汉族,湖南新邵县人,大学双学历文化,198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2月参加工作。1970年-1978年新邵县中学民办教师;1978年-1982年长春地质学院航空地球物理探矿专业学习;1982年-1986年任省地矿局物探队航测分队助理工程师,第二技术负责人;1986年-1990年任省地矿局劳人处干事;1990年-1992年任省地矿局宣传处主任科员;1992年-1996年任省地矿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其中1993年-1995年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学习);1996年-2000年任省地矿厅办公室主任;2000年-2005年任省国土资源厅地质勘查处处长;2005年-2010年2月任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处长;2010年2月-2010年10月任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地质环境处处长;2010年10月起任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
张瑛,副巡视员。
工作分工:协助杨维刚副厅长工作。
简历:张瑛,女,1954年10月出生,汉族,山东冠县人,大学文化,198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2月参加工作。1970年2月-1974年4月任省基建局湘潭工程公司出纳、会计;1974年4月-1975年4月任湘潭地区农村工作队队员;1975年4月-1976年9月任湘潭地区基建局会计;1976年9月-1979年9月在河北地质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79年9月-1992年12月任省地矿局劳动人事处科员,副科长,科长;1992年12月-1996年3月任省地矿局教育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期间:1995年-1997年参加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学习,获本科学历);1996年3月-1998年2月任省地矿厅审计处副处长(主持工作);1998年2月-2000年9月任省地矿厅审计处处长;2000年9月-2005年5月任省国土资源厅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2005年5月- 2010年9月省国土资源厅人事处处长;2010年9月-2010年10月任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人事处处长;2010年10月起任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
Ⅶ 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怎么样
简介: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是省地质勘查先进单位,1952年建队至今,完成地质钻回探进答尺120万米,探明煤炭等矿产资源储量15亿吨,曾先后三次荣获国家、湖南省、中国煤田地质总局优秀地质报告奖,五项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煤炭部及湖南省科技进步奖。 经过多年的努力,该队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基本形成了建筑基础、地质勘查、路桥工程、机械制造、商贸服务等五大支柱产业。
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
Ⅷ 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的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简介
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其前身为煤炭工业部华北煤田地质总局第140勘探队,1954年成立于河北,1964年迁址衡阳,现位于衡阳耒阳市五一中路153号,占地面积125亩。现有职工1089人,地质、钻探、物探、岩矿等各类高级工程师31人,工程师54人,地质勘查专业技术人员151人,具有安全管理资质的人员有12人。
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为省直事业单位,又被注册为湖南万顺实业公司 、湖南湘煤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一公司和湖南基础工程公司一公司。拥有先进的XY-44、XY-5、XY-6液压岩芯深孔钻机、XT-5动力头全液压钻机、SPS-600水井钻机等地勘专业设备100余套,地勘设备总资产5500万元。
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具有地质钻探、固体矿产勘查、气体矿产勘查、工程勘察、地质灾害勘查、基础工程施工6个甲级资质,测绘、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液体矿产勘查、地质灾害设计、施工7个乙级资质和地球物理勘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个丙级资质。现有煤炭地质勘查院、钻探公司、岩土工程公司、中发汽车大修厂、地星汽车配件厂和南海商贸有限公司6个经济实体。主要从事地质找矿、勘查施工、找水钻井、地质灾害、工程勘察、数字测井、测量绘图、桩基工程、公路桥梁房屋建设、汽车维修、机械加工制造、宾馆足浴等多种业务。
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地质勘探和多种经营相结合,逐步发展到以煤田地质勘探为主导,技术服务、工程地质、灾害地质、基础工程、汽车修理、机械制造和维修为支柱,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地质勘探队伍。
几十年来先后在衡阳市、湘南地区等地进行煤田地质勘探。到2009年为止,在湖南省内外共计完成钻探进尺180万米,完成各类地质测量、填图13万平方公里,完成槽探75万立方米,独立提交煤田地质报告250件,累计探明煤炭储量166亿吨。《马田矿区深部综合地质报告》、《东湖水文地质报告》获全国优质地质报告;《湘永矿区马家湾井田详查(最终)报告》获湖南省优良报告,同时获中国煤田地质局第二届新发现煤炭资源奖;《湖南含煤区滑脱构造与找煤研究》和《应用超声波成相测井探测地层产状、解释地质构造》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南省耒阳市白沙矿区坦里深部煤矿普查地质报告》荣获湖南省“十五”重大矿产勘查成果二等奖。
Ⅸ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的下属单位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301大队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内302大队
湖南省核工业地容质局303大队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304大队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306大队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311大队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湖南省核工业超硬材料研究所
湖南省核工业240医院
湖南省核工业技工学校
核工业长沙中南建设工程集团公司
湖南飞碟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天祥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湖南湘核投资有限公司
湖南省中核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培训中心
Ⅹ 湖南地质勘查局405队队长是谁
周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