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地质局六个一流
⑴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按照《关于开展地质勘查行业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5号)要求,我厅认真组织自治区境内已取得地质勘查资质的地质勘查单位,填报了地质勘查单位情况表及相关数据。并核查了地质勘查单位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对各单位报送的情况表和有关情况进行了汇总,现将我区地质勘查单位调查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地勘单位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取得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共19个,其中最高资质为甲级的单位14个,最高资质为乙级资质的单位2个,最高资质为丙级资质的单位3个。
我区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国有地勘单位有12个,单位名单如下:宁夏煤田地质局(宁夏煤炭勘察工程公司)、宁夏核工业地质勘查院、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前身为宁夏地质调查院)、宁夏矿产地质调查所、宁夏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宁夏矿业开发公司、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宁夏地质工程勘察院、宁夏伊斯兰地质工程公司、宁夏遥感测绘勘查院、宁夏地质矿产中心实验室、宁夏黄金地质勘探工程队。
(一)国有地勘单位基本情况
2006年末国有地勘单位职工人数为3497人,地质勘查从业人员为2146人,其中地质技术人员1088人。年末离退休人员累计为3087人。
2006年末国有地勘单位总资产为86290.77万元。其中生产经营性资产25139.32万元。
2006年末国有地勘单位地勘业总收入为15073.73万元。总支出为58542.68万元。其中地质找矿支出为8561.40万元。
(二)属地化管理的国有地勘单位基本情况
2006年末属地化管理的国有地勘单位职工人数为3389人,地质勘查从业人员为2077人,其中地质技术人员1042人。年末离退休人员累计为3014人。
2006年末属地化管理的国有地勘单位总资产为85043.77万元。其中生产经营性资产23941.32万元。
2006年末属地化管理的国有地勘单位地勘业总收入为14758.73万元。总支出为57926.68万元。其中地质找矿支出为8246.40万元。
二、国有地勘单位各项优惠政策核查落实情况
经核查,国有地勘单位各项优惠政策(主要是中央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反映较好的单位有宁夏地矿局和宁夏煤田地质局,具体情况如下:
(1)地质勘查费基数与年增长幅度方面。落实较好,宁夏地矿局地质勘查费基数从1999年的4146万元增加到11017万元,宁夏煤田地质局下划拨款基数1022万元,与2004年比,年增长9.55%。
(2)地勘费基数中10%和矿业权价款转增国家资本金政策。已落实地勘费基数中10%转增国家资本金政策。
(3)转产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宁夏地矿局1999~2001年度、2001年度、2003~2005年度财政贴息资金已落实,2006年度落实10万元,2002年财政贴息资金未落实。
(4)税收优惠政策。未落实。
(5)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1999年属地化管理以来,一直未落实。
(6)离退休职工养老金保障政策。已落实,基本上靠财政供养,保证按月足额发放离退休职工养老金。
(7)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处置政策。宁夏地矿局已落实。并按照2003年11月11日自治区政府专题会议纪要“对宁夏地矿局及所属地质勘查单位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按照有关规定,经评估后可以采取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或授权经营等方式处置。对利用现有土地改善本单位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住房条件而改变土地用途的,可免缴土地出让金。对向地矿局以外的单位或个人转让土地时,应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并严格按照经营性用地必须招、挂和非经营性用地协议转让的有关规定办理,所得土地收益主要用于地矿局进行结构调整和职工安置”的政策执行。
(8)基本建设预算内投资补助政策。宁夏地矿局基本建设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在2001年度落实80万元,2002年度落实100万元,2003年度落实100万元,2005年度落实100万元。但在2004年度、2006年度未落实。宁夏煤田地质局落实60万元。
(9)住房改革支出政策。宁夏地矿局1999~2006年度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月度补贴已落实,但是1998年以前的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一次性住房补贴未落实。
(10)增加工资政策。各地勘单位均已落实。
(11)基本医疗保险、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政策。宁夏地矿局全局人员都已参加了医疗保险。由于该局是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一直未参加,但是全局的合同制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宁夏煤田地质局全局人员都已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12)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政策。由于自治区未出台相关事业单位养老统筹政策,宁夏地矿局是事业单位所以未落实,但该局的合同制职工已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其他地勘单位合同制职工已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统筹。
(13)其他政策。无。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人才匮乏。宁夏地处边远地区,经济落后,工资低,很难吸引地质院校的学生来宁工作。各地勘单位专业人员青黄不接现象也非常严重,造成有些项目质量下降。
二是地勘单位属地化后,资金短缺,用于生产经营、支撑地勘单位发展的优良经营性资产太少,由于资金的短缺,在设备、装备方面存在不足和老化,短期内很难解决,因而在走向市场时缺乏竞争力,发展潜力严重不足。
三是地勘单位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弱,无力进行风险性的矿产勘查。建议中央、地方建立风险勘查专项基金。
四是矿权设置影响了专业地勘队伍在区域上的找矿优势。
四、建议
第一,按照企事分开的原则(改为与自治区事业单位改革同步)继续推进国有地勘单位的改革,积极探索有利于增强地勘单位活力的改革措施。目前,要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首先解决好地勘单位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要集中解决国有地勘单位历史遗留的职工住房(改为住房补贴)、基地建设、设备更新等问题,提高地勘单位改革走市场、自我发展闯市场的能力。地勘单位的住房改革所需资金应列入自治区机关事业单位住房改革制度实施方案,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减免地勘单位用于解决职工住房、危旧房改造的市政、城建、消防等相关配套费用,并将住房改造纳入城市危旧房改造范畴,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工资、福利与其他事业单位享受同等待遇。
第二,加强人才培训,建设高素质技术队伍,保持地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第三,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地质工作条件,提高地质找矿效率。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勘处)
⑵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局怎么样
简介:宁夏回抄族自治区地质局成立于袭1958年。1999年5月,实行属地化管理,成为自治区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是宁夏地质工作最多、专业门类最全、技术力量最强、找矿实力最强的地质找矿部门,拥有一支具有“三光荣”传统和“三特别”精神、作风优良、找矿突出、立业辉煌、建功卓著的综合勘查和地质科研队伍。
注册资本:825万人民币
⑶ 宁夏煤田地质局待遇如何具体的月工资是多少
首先要看你应聘的是哪个岗位,其次是看你分配到哪个单位,因为每个岗位和每个单位的工资都不同,但总的来说要比社会上很多单位待遇要高些。
⑷ 关于宁夏的一些地质单位
不好意思的告诉你,这些都是事业单位,如果要进,是要像公务员那样参加公内开考试的,之后容按照成绩高低排序,以1:3的比例面试。你觉得这样算门槛高吗?
这类单位的工资水平大约1500-2000(刚进去的),不算实习期,实习期好像是80%的工资,时间一般是一年。之后嘛,跟着大家走,按工龄、职务、职称之类的套工资,涨工资是一年一涨,但是很少
⑸ 立足宁夏作贡献 走出宁夏做地勘 依托地勘求发展
宋新华
(宁夏地勘局,宁夏银川,750000)
1999年宁夏地勘局实行属地化管理后,2002年自治区政府又决定将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17队、宁夏有色地质总队移交地勘局管理。属地化后,地调院划归国土资源厅管理。截至2005年6月,全局在职职工2526人,离退休人员2479人。2003年,局新一届班子提出了“立足宁夏作贡献,走出宁夏做地勘,依托地勘求发展”的战略思想,实施了产业结构调整、划小核算单位、授权委托经营等一系列的战略举措,使宁夏的地勘工作和地勘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也得到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肯定。属地化以来,宁夏地勘局经济运行情况证明,战略思想正确,战略举措得当,地勘工作大有可为。
一、经济运行概况
新一届领导到任后,通过调研、摸底、研讨等形式,认真总结属地化以来地矿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了方向,调整了思路。通过一系列的战略举措,深化了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快了地勘事业的发展。并始终把发展地勘经济作为第一要务,以提高全局职工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以地质勘查业为主导,以建筑业为依托,以多种经营为辅助,坚持企业化经营。经过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战胜种种困难,使地勘经济有了良好的发展前景,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职工收入逐年增长。据统计,1999~2004年,全局对外总收入由11636.56万元增加到32124.2万元(详见图1),增长了2.76倍,年均增长22.5%;实现生产增加值由3754.3万元增加到7033.61万元(详见图2),增长了1.87倍,年均增长13.4%;职工人均收入由0.8万元增加到1.66万元(详见图3),增长了2倍多,年均增长15.7%。
图11999~2004年全局对外收入对比示意图
图21999~2004年全局生产增加值对比示意图
图31999~2004年全局人均收入对比示意图
2005年上半年,全局实现对外总收入18623.7万元,其中地勘业1888.77万元,建筑施工业10485.65万元,多种经营6249.2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5844万元,增长了1.46倍,职工收入也比上年有所增长。
二、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2003年以来,宁夏地矿局以做大地质勘查业、做强工程勘察与基础施工业、调整改造多种经营业为内容,根据全局产业结构特点、产业发展实际,实施队伍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经过调整后的产业结构表现了生机和活力,队伍的专业化特点更加明显。地质勘查业、基础施工、公路施工、房地产开发、物资贸易、实验测试等产业独具特色,各有各的主业,各有各的专长。减少了内耗,强化了互补,经济效益显著增长。有勘院、核勘院、矿调所、矿业公司等地勘单位的地勘主业显示出了强劲的优势,地质勘查、矿业开发全面开花。地质勘查业对外收入由2003年的908.7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3098.3万元,2005年上半年又达到了1888.77万元,发展势头迅猛。从事工程施工的伊地公司、矿调所、公路公司过去3家在一起吃大锅饭,分体运行以后,3家的对外收入之和达到8428万元,比分体运行前增长了1.68倍。房地产公司白手起家,负债经营,2004年完成开发5092万元,实现了当年起步,当年飞跃,走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图4、图5分别为2003年、2004年对外收入构成图)。
图42003年宁夏地矿局对外收入完成情况构成图
图52004年宁夏地矿局对外收入完成情况构成图
为了改善地勘单位和企业设备陈旧、装备落后的局面,2003~2004年局投资2362万元,2005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用于设备和装备的更新换代和改造,极大地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对投资体制进行改革,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体制上的突破,带来了干部职工观念上的再进步,带动了生产规模的再扩大,拉动了工作效率的再提高,促进了经济效益的再增长。
三、对宁夏局地勘经济工作的体会
随着地勘队伍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和地勘工作机制的重大调整,地勘队伍向何处去?地勘单位干什么?局的职能在哪里?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各级地勘单位的领导和决策者。浙江、广东、山东等沿海一些省局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达的市场环境,率先喊出了“戴好事业单位的帽子、走好企业化经营的路子”的主调,走出了“融入地方经济全局、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新路子,使地勘工作和地勘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全国地勘队伍改革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表率。宁夏局在借鉴兄弟省局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特点,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两年来,宁夏局地勘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1.明确的战略思想
充分领会、准确把握国家的宏观政策、改革意图及改革方向,正确判断市场状况和未来走向,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估队伍状况。知道国家、地方需要什么,我们能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如此,就会不犯或少犯方向性、战略性错误。不顾自身状况、自身实力,一味地追逐市场,或不顾市场需求,能做什么就只做什么都是不可取的。背离了国家的宏观政策和改革方向,就走不下去,走不通。
“立足宁夏作贡献,走出宁夏做地勘,依托地勘求发展”的战略思想,是局党委一班人在对形势、市场、自身全面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宁夏地勘局目前是全区人数最多的事业单位,有为才能有位,在依然是事业单位前提下,就必须要为地方经济服务。“立足宁夏作贡献”这是我们的立局之本、生存之根、发展之基。这是对地矿局职能的基本定位。
宁夏地域狭小,国土面积仅5.18万平方公里,金属矿产相对贫乏,地质市场容量小,地质勘查的施展空间有限,要做大、做强地勘工作就必须“走出宁夏做地勘”。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实力的竞争。长期以来的地质工作使宁夏地勘局聚集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和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地质勘查业是宁夏地勘局最具竞争力的产业,这一优势不能丢,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是我们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依托地勘求发展”就是对地勘业这一核心竞争力的认可和肯定。
2.建立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2004年初,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与局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相适应的经营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局相继出台了《关于在局属单位实行经营者年薪制的决定》、《关于对局属单位经营者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的决定》、《宁夏地矿局经营者年薪制试行办法》3个文件。经营者的收入与本单位的生产经营规模和经营业绩挂钩,使经营者的责、权、利得到了统一。经营者的年薪收入由3部分构成:基薪、风险收入、奖励薪。确定和调整的因素有:银川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额、本单位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额、对外总收入、总资产额、职工队伍总数、对外市场总收入、国有资产保增值率、经营性资产收益率、利润、职工收入增长率、职工上岗率、职工人均培训费、当年应收款回收率、往年应收款回收率、上缴指标、生产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安全指标、质量指标等。授权单位的其他经营者(副职)依据各人所担负责任的大小、劳动贡献、工作难易程度等因素,比照经营者的0.6~0.8倍自行确定,考核办法自定。形成了一个非常细化,便于执行、操作,国家利益、集体利益、职工利益、经营者个人利益互联、互动的制度、办法。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办法是成功有效的。2004年通过考核,14个授权经营的地勘单位,有13个完成或超额完成责任目标,经营者最高年薪110476元;一家没有完成责任目标,扣除抵押金后最终年薪为-17300元。14个地勘单位的经营者平均年薪74074元。2005年经营者继续实行年薪制,并根据各项指标进行了测算,最高者为87332元,最低者为27558元(仅为完成责任目标的风险收入,不计超额奖励部分)。
3.实施人才战略
能否把地质勘查业做大、做强,地勘经济能否取得长足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对我局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仅是现实问题,而且涉及到今后发展的长远大计。
近年来局选派多人到中国地大攻读博士学位,并在局地勘费中为局培博士设立了个人项目,鼓励局培博士的论文选题与宁夏的地质矿产研究相结合。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在留住人才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设立了局人才库,对入库人员发放人才津贴。其中进入核心竞争力人才库8人,每人每月500元津贴,若年终考核为优秀者增至每人每月1000元;进入人才库25人,每人每月300元,年终考核优秀者增至每人每月500元。对几个以地勘业为主的单位的总工在局地勘费中设立总工项目,分别对宁夏的几个主要成矿区块进行专项的成矿规律研究。采取对报考地质专业的局内职工子女进行奖励等一系列举措。地质专业人才流失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专业人员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分散在局其他产业领域的很多地质专业人员也相继重新投入到地勘工作中,形成尊重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环境。
4.转换机制,合作搞活
目前,地勘局毕竟底子薄,实力弱,能够用于风险勘查的费用有限,勘查速度与登记速度不成比例,还会影响到今后矿业权的申请和登记工作。2005年,局拿出一个可供共同开发的煤矿产地,捆绑两个可供风险勘查的矿业权地,引入风险勘查资金500万元。局提供矿业权,合作方投入勘查费用,成矿后利益共享,勘查风险主要由合作方承担。现在很多私营矿业主在尝到了矿业开发的高回报后,已非常认同矿产勘查的高风险性,合作方主动要求投入更多的风险勘查。为慎重起见,也为开好头,暂时只提供了两个风险勘查项目。通过合作勘查,增加了在矿产勘查上的投入,加快了勘查速度,改变了以往只登记、不勘查,登记多、勘查少,重勘查、轻开发的局面,也有利于今后的矿业权申请和登记工作。对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积极寻找合作伙伴。陕西西大科里奥光电子有限公司以650万元取得我局“中卫腰岘子铜矿Ⅰ、Ⅲ矿体”的开发权,并投入2400万元建成宁夏首个铜生产企业,出铜在即。
在多种经营上,通过转换机制,合作经营的方式盘活了大量不良资产,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原来的造纸厂,大家感觉问题最多,通过转换经营机制,引进合作投资伙伴,投入资金1818万元进行技术改造,短短半年时间的调整改造,变化非常之大,所有产品已被内蒙古伊利集团买断,发展形势非常好,机制的转换带来了市场的巨变。经营困难的活性炭厂也已找到了自己的合作方,发展前景看好。
5.干部交流为地勘工作注入了活力
长期以来地勘单位的干部都是在内部交流、轮换,干部队伍的近亲繁殖造成了思路局限,观念陈旧。队伍之间、干部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动一发而牵全身。形成的负面影响是:想不到,不敢想,想了不敢做,做了也做不好。有着多年地方工作经验的地方干部“空降”地勘行业,带来了很多新思路、新举措,体现了敢、硬、新的工作作风。不受羁绊,敢想敢干;不受干扰,决定、制度一旦形成,不折不扣地落实、执行,决不手软;不受固有观念的支配,有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行业精神面貌,工作状态为之一新。地方干部的注入还为属地化后地勘经济与地方经济的融洽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两年来宁夏地勘局与地方政府的交流、沟通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地勘工作在地方经济建设中介入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提升。地勘工作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宁夏这样一个资源型省区已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认同。这是与地方干部参与到地勘经济工作中的作用分不开的。
作者简介
宋新华,宁夏地勘局副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⑹ 宁夏煤田地质局的成果
50多年来,自治区煤田地质局完成勘探面积9100多平方公里,累计钻探进尺230多万米,提交各类地质报告300余件,探明煤炭资源/储量314.5亿吨,居全国第六位,预测2000米以浅煤炭资源量1721亿吨,居全国第五位,奠定了宁夏资源大省的地位,累计探明水资源量9亿立方米。勘探建成了石嘴山、石炭井、汝箕沟、呼噜斯太、宁东、王洼、炭山等重点煤矿。完成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煤田碎石井勘探区详查地质报告》获第三次全国煤田优秀地质报告奖;完成的《鄂尔多斯盆地聚煤规律及煤炭资源评价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以来,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总体部署,积极参与“一号工程”建设,完成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煤炭资源勘查总体规划,承担了基地建设全部地质技术工作和资源勘查任务。完成项目报告88个,完成钻探进尺40万米,产值7.2亿元,探明煤炭资源量186.72亿吨。其中,《宁夏宁东煤田鸳鸯湖矿区梅花井井田勘探报告》荣获国土资源部特大型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一等奖、《宁夏宁东煤田鸳鸯湖矿区清水营井田勘探报告》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工业第十三届优质地质报告一等奖。在承担自治区“一号工程”勘探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开展“攻深找盲”工作,在陶乐红墩子勘查区提交新增探明煤炭资源量20亿吨,在候家河勘查区提交新增远景煤炭资源量190多亿吨。在1993年和2005年先后两次获“全国煤炭工业地质勘查功勋单位”称号。
目前,自治区煤田地质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总书记“又好又快地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讲话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为指导,以为宁夏跨越式发展提供煤炭资源保障为己任,以《宁夏煤炭资源潜力评价》、《宁夏煤炭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等综合研究项目为基础,加大“功深找盲”力度,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为全区新增煤炭资源量30~50亿吨,为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的煤炭资源保障。
⑺ 百年前,在中国的宁夏发生了一场什么奇灾,出现了很多怪异的事情
当时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据说震级达到了可以毁灭地球的十二级,那是1920年发生的事情。1920年,我国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年代,那个时候民国建立不久,整个中原大地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军阀、土匪欺压百姓。百姓的日子过得可谓是苦不堪言,可是偏偏,光有人祸不行,还要有天灾。
总而言之,这场灾难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一次非常可怕的灾难。
⑻ 宁夏惠安堡铀矿床
李保侠
(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典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产出于次造山带构造背景且具有缓倾斜坡带的中新生代盆地。惠安堡地区大地构造背景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褶断带马家滩断褶带。地浸砂岩型铀矿的一般评价准则认为断褶带不利于后生铀成矿作用,但近几年的找矿探索证明断褶带后生铀成矿既有典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一些特点,也有自己的特殊性。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推覆构造带中的反冲带多见东倾的反冲断层,最东部反冲断层的上、下盘是铀矿化集中的地方。正是这些反冲断层使找矿目的层上升,接近地表与含氧含铀地下水发生水力联系,地下水得以对目的层进行更深入、更彻底的改造,形成层间氧化和铀矿化。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断褶带式;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
1发现和勘查过程
惠安堡铀矿床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惠安堡镇东北30km,行政隶属盐池县冯记沟乡。矿区附近有太-中-银、包-兰、宝-中铁路及211、307国道及太中银、青银高速公路。省县级盐兴公路、大马公路及村镇公路穿越矿区,交通方便。
矿床为2005年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在实施《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1∶25万砂岩型铀资源区域评价》项目过程中所发现。2005~2011年先后开展了2年综合区调、3年1∶25万区域评价和2年铀矿预查,共投入钻探工作量73639m、钻孔174个,其中矿区60274m、钻孔137个。矿床达地浸砂岩型铀矿中型规模。矿区外围矿产有石油和煤炭,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矿床基本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为前震旦纪和古生代变质岩系和花岗岩;盆地盖层为三叠系、侏罗系、下白垩统志丹群(六盘山群)、古—新近系和第四系。中下侏罗统为一套湖沼相、河流相为主的含煤碎屑岩建造,厚度数百米,是煤炭和砂岩型铀矿赋矿层位,白垩系志丹群亦为砂、泥岩型铀矿的赋矿层位。
鄂尔多斯盆地次级构造单元西缘褶断带是一条南北向展布的长约600km的巨型构造带,具有非常明显的分段性。依据构造属性从北到南依次划分为桌子山段、横山堡段、马家滩段、沙井子段和六盘山段。
马家滩段北起牛首山断裂,南至海原-甜水堡断裂,长约110km,由规模较大、南北走向的青铜峡-固原断裂、韦州-安国断裂、青龙山-平凉断裂、惠安堡-沙井子断裂和马儿庄断裂等5条主干逆冲断裂分隔开的罗山、韦州、石沟驿、烟墩山等4个冲断席组成,具有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特征,断面均向西倾斜,向东逆冲。4个冲断席再向东分别为前缘带(推覆前缘带+反冲带)和前缘外带(盆地本部)[1~3]。
天环向斜轴线大致在布伦庙—姬塬—泾川一线,古生代表现为西倾斜坡,晚三叠世才开始出现拗陷,沉积中心在灵武—石沟驿—平凉一带。侏罗纪、早白垩世拗陷断续发展,沉降中心逐渐向西向北偏移,天环向斜东翼平缓、西翼陡峭。
惠安堡矿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褶断带马家滩段马家滩断褶带和天环坳陷过渡部位,由金家渠和冯记沟两个地段组成。
2.1地层
矿区地层主要有中—下侏罗统延安组(J1-2y),中侏罗统直罗组(J2z)、安定组(J2a),下白垩统志丹群(K1zh)、古近系(E)和第四系(Q)。
中—下侏罗统延安组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含煤建造,砂岩中发育碳屑及黄铁矿。下段为浅灰、灰色、浅黄色砂岩夹深灰、灰黑色粉砂岩、炭质泥岩和多层煤;中段为深灰色粉砂岩、泥岩与煤互层;上段为浅灰、灰色、褐黄色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层。上、下段为辫状河沉积组合,中段为浅湖三角洲相沉积组合。延安组为惠安堡铀矿床含矿层位之一。
中侏罗统直罗组分上、下两个岩性段,与下伏延安组呈假整合接触,多围绕几个背斜核部在延安组外侧不对称展布。直罗组下段为辫状河沉积,岩性为灰色、浅灰色、黄色、浅黄色中粗砂岩,多为厚层状、块状,局部见板状层理,含碳化植物碎屑及黄铁矿,地层泥—砂—泥结构发育完善。上段为一套曲流河沉积,岩性为灰色、灰绿色、杂红色泥岩、粉砂岩夹细砂岩,岩石分选好,磨圆中等,厚度不稳定,渗透性较差。中侏罗统直罗组为惠安堡铀矿床主要含矿层。
中侏罗统安定组以杂色(棕红、褐灰、褐紫、灰绿、黄褐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夹中、粗长石砂岩,局部含砾,厚0~370m。与下伏直罗组整合接触。为一套干旱气候条件下的三角洲、河流及滨湖相红色建造。
古近系岩性以紫红色黏土、粉砂及砂砾石构成,局部有泥灰岩及石膏,厚度一般40m左右。
2.2构造
马家滩断褶带西起老盐池和烟墩山断层,东至马柳断层,由烟墩山冲断席和前缘带组成,南北长近110km,呈北宽(30km)、南窄(5km)的楔形体。受构造运动影响,地层褶曲比较发育,以核部走向北北西的复向斜、复背斜为主,自西向东有烟墩山向斜、沈家庄-杨庄背斜、叶庄子-小沙湾子向斜、积家井-甜水堡背斜、海子湖-贺家窑向斜、周家沟-于家梁背斜、尖儿庄背斜、长梁山-马家滩向斜、鸳鸯湖-冯记沟背斜(表1)[1~3]。
表1 马家滩断褶带惠安堡地区褶皱一览表
冯记沟背斜总长60km。北段呈北北西向延伸,马家滩以南转为近南北向,褶皱的枢纽形成了两个穹窿构造,一个位于石槽村以北,另一个位于马家滩以北4km处,由延长群、延安组及直罗组组成核部地层,两翼地层为延安组、直罗组和安定组[1~3]。
尖儿庄背斜长22km,轴向呈北北西向延伸,轴面微向西倾,西翼倾角15°~250,东翼倾角5°~25°,南端略翘起,西翼受杜窑沟断层切割,东翼受李新庄断层和金家渠断层的影响而不完整,断距达数百米,由延长群、延安组构成核部,两翼依次为延安组、直罗组和安定组[1~3]。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多为逆断层,少量为横断层。断层走向以北西、北北西为主,倾向南西、北东几近各半,倾角50°~70°。
李新庄断层可能是区域上的马儿庄(摆宴井)断裂,它和马柳断层之间构成前缘带。
金家渠断层(F3)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倾角50°~60°,长约15km,中间被古城台、马儿庄横断层切割。从南到北倾角变大,断距逐渐变小变大又变中,21号剖面断距最小达210m,向北A8号剖面断距最大达2000m,再向北4号剖面断距达760m。
马柳断层是西缘褶断带和天环坳陷(前缘外带)的分界断裂,它在区域上称车道-阿色浪断裂。
2.3矿带特征
2.3.1矿带空间分布、规模、形态
金家渠地段围绕尖儿庄背斜和金家渠断层分布有Ⅰ号铀矿带、Ⅱ号铀矿带和Ⅲ号铀矿带。Ⅰ号矿带断续长5.4km、走向近南北。Ⅱ号矿带断续长10km,走向北东-南西。Ⅲ号矿带断续长2.4km,走向北西—东南—南北[1,2] 。
冯记沟背斜东翼直罗组下段矿带长1.0km,走向近南北;背斜西翼矿带长0.3km,走向北东-南西。背斜东翼直罗组上段4个长0.4km的铀矿带走向近南北[1,2]。
目前发现的铀矿化(体)以板状矿体为主,次为卷状,卷状主要发育在直罗组中,板状、透镜状矿体在各含矿层中均有发育(图1,图2)[1,2]。
图1 惠安堡矿床金家渠地段13号勘探线地质剖面图
1—第四系;2—直罗组上段;3—直罗组下段;4—延安组;5—砂岩;6—泥岩;7—地质界线;8—钻孔及其编号;9—氧化带前锋线;10—伽马曲线;11—铀矿体;12—铀矿化
图2 惠安堡矿床冯记沟地段133号勘探线地质剖面图
1—第四系;2—直罗组上段;3一直罗组下段;4—延安组;5—砂岩;6—泥岩;7—地质界线;8—钻孔及其编号;9—氧化带前锋线;10—伽马曲线;11—铀矿体;12—铀矿化
2.3.2矿体品位、厚度及埋深
矿体厚度变化范围1.00~6.20m,平均为3.66m,变异系数为0.50,属于中等程度变化。平米铀量变化范围1.01~3.49kg/m2,平均1.84kg/m2,变异系数为0.45。总体来看,平米铀量变化不大、较稳定。品位变化范围0.0120~0.0385%,平均0.0230%,变异系数0.36,品位变化稳定,属品位较低矿石[1]。
矿体埋深300~400m,个别超过500m(ZKF133-5)[1] 。
2.4矿石特征
2.4.1铀矿化类型
铀矿化类型按含矿主岩可分为砂岩型和煤岩型;依据成因可分为层间氧化带型和潜水氧化带两种类型。铀矿化主要产于中下侏罗统直罗组和延安组,受发育于该层位的层间氧化带控制,铀矿化赋存于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及其两翼,铀矿化类型主要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部分铀矿化受潜水氧化带控制。
2.4.2矿石类型、结构构造
矿石类型可分为砂岩型和煤岩型两种。
砂岩型矿石是惠安堡矿床主要的铀矿石类型,含矿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粒度从粗砂岩至细砂岩均有。依据砂岩型矿石的地球化学性质(或颜色)可分为灰色砂岩型矿石和黄色、红色砂岩型矿石两种类型。
煤岩型矿石主要产于延安组煤系地层之中,铀矿化一般分布在顶板为砂岩的煤层中,属潜水氧化带型铀矿化,煤质主要为褐煤。
矿石结构构造可分为疏松、较疏松砂岩、钙质砂岩和非钙质致密砂岩矿石。
2.4.3矿石矿物成分
矿床赋矿岩石主要为砂岩,以长石砂岩为主,少量岩屑长石砂岩。碎屑以石英、长石和岩屑为主,其次为黑云母、白云母、绿泥石,少量碳屑和重矿物。少量自生矿物(黄铁矿和黏土矿物)。
2.4.4矿石化学成分及伴生矿产
矿石主要为灰色砂岩矿石,极少量泥岩矿石。直罗组下段疏松—较疏松砂岩型铀矿石中,硅铝质组分(SiO2+Al2O3)为80.56%~90.40%,呈高硅酸型铀矿石,其他成分所占份额较少。少量钙质砂岩铀矿石,其中硅铝质组分(SiO2+ Al2O3)为61.36%~65.99%,碱质组分(CaO +M gO)为11.82%~12.96%,烧失量达成13.4%,矿物组成为碳酸盐类矿物,呈胶结物形式存在,同时含少量黄铁矿。
直罗组上段伴生元素归类分析和伴生素分类统计结果表明,除Se外,V、Mo、Re、Sc、Ga、Ge均未达到综合利用指标(表2)。
表2 惠安堡地区直罗组下段后生蚀变带伴生元素特征(wB/10-6)
2.4.5铀赋存状态及铀、镭平衡情况
(1)铀的存在形式
通过放射性α径迹照相可知铀赋存形式主要以吸附状为主,有少量铀矿物。
铀主要由Fe-Ti氧化物和黄铁矿吸附,少量云母、黏土质等吸附。Fe-Ti氧化物多为含铀的白钛石化碎屑。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铀石。
(2)铀、镭平衡情况
对矿区85块直罗组矿石样品进行了铀-镭平衡分析,绝大多数偏铀,占70.6%,平衡占20.0%,偏镭占9.4%。统计发现,铀-镭平衡系数与铀的品位具有负相关性,铀的品位越高,铀-镭平衡系数越低,表明品位较高矿石正在遭受地下水的改造发生富集。单个样品铀-镭平衡系数(Kp)变化较大(0.30~1.73)。
2.4.6后生蚀变
后生蚀变以赤铁矿化、褐铁矿化氧化蚀变为主,表现为层间氧化带和潜水氧化带。局部后生还原蚀变表现为黄铁矿化和油、气还原作用。
断褶带型砂岩型铀矿后生蚀变层间氧化带分带性不是非常明显,但仍然可以粗略地分为氧化带、过渡带(矿石带)、铀晕带和原生带4个带。不同分带在岩石的颜色、自生矿物组合、有机质含量和伴生元素等方面具有一些差异[,45]。
2.4.7成矿年龄
10个矿石样矿物同位素年龄测定成矿年龄均属于新生代。北部磁窑堡地区U-208 Pb表观年龄为59.2Ma、21.9Ma,属于古近纪古新世和新近纪中新世早期;南部惠安堡地区U-208Pb表观年龄为6.2Ma、6.8Ma,属于新近纪中新世晚期。
3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3.1进一步明确了金家渠、冯记沟地段背斜形态、地层产状及断裂构造特征
金家渠断层(F3)的识别和研究使我们对金家渠地段构造、地层和层间氧化带等展布格局有了新的认识。F3不单是一条断层,而是束状断裂组合。由于F3反冲和平移作用使得尖儿庄背斜东翼部分地段延安组、直罗组叠置出现,后期含铀含氧地下水沿着尖儿庄背斜轴部及东翼侧向运移在直罗组下段、延安组形成3套氧化带和铀矿化。
3.2进一步明确了金家渠、冯记沟地段层间氧化带、铀矿带展布特征
惠安堡地区围绕较大背斜的轴部及东、西两翼,直罗组上、下段发育大规模层间氧化现象,延安组发育规模适中的层间氧化现象。氧化砂岩大多为浅黄色、淡黄色、褐黄色,局部为浅红色,以褐铁矿化为主,次为赤铁矿化。金家渠地段尖儿庄背斜东翼F3上盘直罗组下段Ⅰ号层间氧化带长5.4km,走向近南北,向东发育;F3下盘直罗组下段Ⅱ号层间氧化带长10km,走向北东-南西,向东发育;延安组Ⅲ号层间氧化带长2.4km,走向北西—东南—南北,向东发育;尖儿庄背斜南端西翼氧化带长1.4km,向西发育。冯记沟地段冯记沟背斜东翼直罗组下段氧化带长5km,走向近南北,向东发育;直罗组上段氧化带长1.4km,走向近南北,向东发育;背斜西翼直罗组下段氧化带长3km,走向近南北,向西发育。
金家渠地段Ⅰ号、Ⅱ号和Ⅲ号层间氧化带分别控制了Ⅰ号铀矿带、Ⅱ号铀矿带和Ⅲ号铀矿带。冯记沟地段背斜东、西翼直罗组上、下段铀矿带同样受层间氧化带控制。
3.3总结了断褶带砂岩型铀成矿特点、控矿因素和成矿模式
断褶带后生铀成矿既有典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一些特点,如主要受层间氧化带控制、前锋成矿、氧化带存在宏观、微观及微量元素分带性等,但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如构造起主要作用、双向氧化和成矿等。断褶带砂岩型铀成矿具有砂体厚度较大,地下水近源、短途、双向径流、形成多个复杂局部水动力系统,沿背斜东、西两翼发育的层间氧化作用具有期次多、双向发育、层数多、氧化深度大、倾向延伸较短、纵横方向厚度变化较大、连续性较差、水解蚀变作用弱等特点;铀矿化具有期次多、品位较低、厚度较小、矿化分散、层数较多、深度较大、翼部成矿较强、前锋成矿较弱、矿化纵横连续较差、矿后改造较强等特征。
复背斜是控制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的主要和直接因素,断裂作用对铀成矿有促进作用;铀矿化明显受背斜东、西两翼双向发育的层间氧化带控制。复背斜和断裂构造背景下多个相对独立的地下水动力系统对铀成矿有重要控制作用。
另外铀矿化与炭质及黄铁矿等还原物质关系密切,油气还原、热液改造参与了铀成矿。
惠安堡地区铀矿化特征及空间分布特点表明,该区铀矿化是独具特色的、受断褶带构造背景控制的局部性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形成经历了早中侏罗世沉积预富集阶段→晚侏罗世西缘褶断带构造格局形成与潜水氧化铀矿化富集阶段→晚白垩世—渐新世层间氧化主成矿阶段→成矿停止→中新世层间氧化次成矿阶段→上新世局部油气、热液改造等6个阶段成矿演化过程。
3.4为在构造活动区寻找砂岩型铀矿提供了一个范例
典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产出于次造山带构造背景且具有缓倾斜坡带的中新生代盆地。惠安堡地区大地构造背景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褶断带马家滩断褶带。经典的水成铀矿理论和评价准则认为断褶带不利于后生铀成矿作用。几年来,我们以“构造活动区寻找相对和缓构造部位”为指导,不断丰富砂岩铀矿成矿理论,落实了地浸砂岩型中型规模铀矿床,探索证明断褶带后生铀成矿既有典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一些特点,也有自己的特殊性。
惠安堡地区沉积和构造发展演化显示,该区虽处于西缘褶断带构造活动区,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和改造,形成复背斜和复向斜,构造格局相对复杂,致使本区缺少区域性的构造斜坡带。但是,从构造演化和构造作用方式上分析,该区南北向展布的褶断带构造格局主要形成于第Ⅲ幕燕山运动(J3)阶段,而之后的第Ⅳ、Ⅴ幕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在区内均以差异抬升运动为主,再未发生强烈的构造水平挤压变形,处于构造相对和缓的稳定期。含矿层侏罗系的展布主要受控于宽缓褶皱和断裂构造,存在相对稳定单斜构造区。同时,第Ⅳ、Ⅴ幕燕山运动以来的多次抬升、剥蚀作用使侏罗系在背斜核部出露于地表,为大气降水、含氧含铀地下水向含矿层(砂体)内下渗、淋滤改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含铀含氧水顺着含水层发生双侧向氧化作用,形成层间氧化带。
逆冲推覆构造带的前缘带是铀成矿有利区,前缘带发育一系列东倾的叠瓦状反冲断层,最东部反冲断层的上、下盘附近是铀矿化集中的地方。前缘带后期多以差异抬升运动为主,多处于相对稳定的垂直抬升、下降状态,前缘带更是处于强变形后的松弛状态,地下水得以对目的层进行更深入、更彻底的改造。正是这些叠瓦状分布于逆冲推覆体前缘带的最东部的反冲断层(F1、F3)使目的层逆冲上升,接近地表与地下水发生水力联系,形成层间氧化和铀矿化。
3.5扩大了找矿区域和层位
早期认为铀成矿作用仅发生在背斜东翼直罗组下段。几年来,我们在背斜西翼及直罗组上段和延安组找到了工业矿带。
4开发利用状况
该矿床目前尚未进行矿床开采的工艺试验及专门的工业利用可行性评价。从该矿床目前所查明的地质信息来看,矿床总体上品位偏低、埋深较大、厚度较薄,开发利用前景一般。
参考文献
[1]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断褶带铀矿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研究[R]. 2010.
[2]中山大学.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与砂岩型铀矿化关系[R].2007.
[3]郭庆银.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铀成矿作用[J].铀矿地质,2010,26(3):137-143.
[4]李保侠.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惠安堡地区铀成矿特点[J].铀矿地质,2010,26(4):201-207.
[5]黄净白.试论我国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成矿特点、成矿模式及找矿前景[J].铀矿地质,2007,23(1):7-16.
我国铀矿勘查的重大进展和突破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发现和探明的铀矿床实例
[作者简介]李保侠,男,1962年生,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83年毕业于桂林冶金地质学院,长期从事铀矿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主持、参加的项目荣获多项国家、部、局级奖励,公开发表论文、译文多篇。
⑼ 一般来讲 地矿局和煤田地质局哪个单位好些 PS:本人宁夏 谢谢大家
就目前形势来看,金属矿和煤矿都不太景气,产能过剩,但是相对而言地矿要比煤矿要好一些,因为煤矿最近工资少了不少。
⑽ 宁夏有哪些地质勘查单位
宁夏地来质工程勘察院(宁夏源地矿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宁夏煤田地质局,宁夏地矿局,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宁夏总队,宁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地质队,宁夏地质队,宁夏地质调查院,。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简称自治区地矿局),其下属宁夏地质工程勘察院、宁夏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大力岩土工程公司)、宁夏遥感测绘勘查院、宁夏核工业地质勘查院、宁夏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宁夏有色地质工程公司)、宁夏矿产地质调查所、宁夏地矿局服务中心(宁夏山水旅行社)、宁夏地质矿产中心实验室、宁夏伊斯兰地质工程公司、宁夏伊斯兰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宁夏矿业开发公司、宁夏地矿房地产开发公司、宁夏地矿物资供销公司、宁夏伊斯兰地质造纸厂等14个企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