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质局116队
⑴ 内蒙古煤田地质局勘测队副队长邹铭娴不顾国家政策,强行向职工收钱给正队长司宏奋买金条.
你应该向有关部门举报,或是更有效的方式是通过新闻媒体。。。
⑵ 事业单位改制,会对在编人员怎样安置(我们是地质队)
根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第九条地质队属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改制之后地质队将会独立,仍然保留事业单位的编制,员工也拥有事业编制。但是事业单位将会实行部分企业制度,如实行工资奖金激励制度,成立董事会、理事会等。
以江西省为例:省煤田地质局机关、地勘院划分为一类公益事业单位;195地质队、223地质队、224地质队、226地质队、227地质队、普查综合大队、测绘大队7个地勘单位划分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局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类别待定。全国地质队改制与江西省基本一致。
(2)内蒙古地质局116队扩展阅读:
公益性:
公益性,是由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在一些领域,某些产品或服务,不能或无法由市场来提供,如教育、卫生、基础研究、市场管理等。
为了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就要由政府组织、管理或委托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从事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公众的需求。我国的事业单位大都分布在公益性领域中,主要从事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有的虽然也从事某些物质产品的生产,但多数不属于竞争性生产经营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三、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
7.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
8.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
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9.细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具体由各地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六、推进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改革
14.明确改革目的。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激发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公益事业大力发展,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益服务。
15.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政事分开,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对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强化制定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职责,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
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制定机构编制标准,合理控制总量,着力优化结构,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强化监督管理。
16.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的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确保公益目标实现。不宜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事业单位,要继续完善现行管理模式。
17.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分类人事管理,依据编制管理办法分类设岗,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18.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结合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实施绩效工资,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
对其他事业单位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实施绩效工资。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改革进程,探索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分步实施到位。完善事业单位工资正常调整机制。
19.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政策,逐步建立起独立于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实行省级统筹,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
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妥善保证其养老待遇水平平稳过渡、合理衔接,保持国家规定的待遇水平不降低。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统筹考虑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水平。
20.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建立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作为确定预算、负责人奖惩与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据。加强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重要事项和年度报告要向社会公开,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益服务事项要进行社会公示和听证。
21.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及时调整党的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促进事业发展、完成本单位中心任务中的领导核心或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在事业单位的贯彻执行。
七、构建公益服务新格局
22.大力发展公益服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不断拓展公益服务领域,增加公益服务品种,扩大公益服务供给总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不断增强公益事业发展活力。通过改革,形成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的公益服务新格局,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广覆盖、多层次的公益服务。
23.强化政府责任。按照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优先发展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公益服务,促进公益服务公平公正。加快发展农村、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公益事业,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公益服务水平差距,切实满足广大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医疗、教育、文化等公益服务需求。
优化公益服务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布局,科学设置事业单位,打破条块分割和行政区划界限,推进资源共享。创新公益服务提供方式,完善购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24.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完善相关政策,放宽准入领域,推进公平准入,鼓励社会力量依法进入公益事业领域。
对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在设立条件、资质认定、职业资格与职称评定、税收政策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与事业单位公平对待,并切实加强监管,引导其健康发展。完善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赠公益事业。大力倡导和发展志愿服务。
25.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公益事业领域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为社会资本投资创造良好环境,推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
八、完善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26.加大财政对公益事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调整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构建财政支持公益事业发展长效机制。制定和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财政政策,形成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公益事业的投入机制。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严格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27.改革和完善财政支持方式。按照国家政策和以事定费的原则,结合不同事业单位的具体特点和财力,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财政支持办法,合理制定标准,实行动态调整,健全监管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用。对公益一类,根据正常业务需要,财政给予经费保障;对公益二类,根据财务收支状况,财政给予经费补助,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
28.推进预算管理、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研究建立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强化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与执行,规范政府采购操作执行行为。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严格收费项目和标准审批。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使用规范、安全和有效。
⑶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一、以往基础地质工作程度
大兴安岭地区由于植被覆盖严重,人烟稀少,交通欠发达,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尤其是大兴安岭中北部地区地质工作程度更显不足。新中国成立前仅有少数中、外地质工作者沿交通线做过少量路线地质调查,曾有俄国人、日本人在铁路沿线和免渡河一带进行过地质矿产概查,并发现了铅锌矿和煤矿。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直对大兴安岭地区地质工作非常重视,使得该区地质工作得到飞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专门成立了大兴安岭区测队,首先完成了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填补了本区地质工作的空白,对本区进行了第一次区域性的地质总结。1951~1953年刘国昌、姜春潮等在大兴安岭进行了1∶50万地质调查。1980年内蒙古地质局116队完成了呼伦贝尔盟1∶50万地质图、矿产图、构造体系图、成矿远景区划图及相应的文字报告和说明书。
20世纪80年代前,在国家的统一布置下(计划经济时期),相继开展了全区1∶50万航磁测量、1∶100万区域重力测量和大面积的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工作,相当一部分地区还进行了1∶20万重力及1∶10万和1∶5万航磁测量,少数地区1∶5万区域地质和1∶2.5万航磁测量工作也开始起步,取得了极为丰富的基础地质资料,并发现了一大批有地表露头的大中型矿床。1∶50万地质编图和区域地层表的编制及有关专家学者的专题研究等,使本区的地质工作步入系统化阶段,认识也逐步深入。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本区先后开展了以矿产地质调查为主的1∶20万区域地质测量。研究区共涉及其中68幅图,其中14幅尚属空白。少数地区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图1-2)。其中1990~1993年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开展了M-51-10(六十林场幅)和M-51-16(阿里河幅)区域地质调查,1994年7月通过验收。合理地建立了区内地层层序,对测区侵入岩进行了划分,确定了吉峰-环宇韧性推覆构造,并对区内矿床(点)、异常进行了详细调查、登记,在初步总结成矿规律的基础上,结合重砂、化探资料,圈定了6个成矿远景区。20世纪80~90年代,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地矿部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组织有关研究所、高等院校和内蒙古自治区及相关省的地矿局等单位完成了“中国北方板块构造及成矿规律的研究”、“我国北方前寒武纪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远景预测”、“华北地块北缘矿化集中区控矿因素及成矿预测”以及“紧缺矿产的勘查与评价研究”等项目,对包括大兴安岭在内的中国北方广大地区地质、构造和成矿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发表了一系列专著。
图1-2大兴安岭中北段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
1995~1997年地质矿产部第一物探大队陆续完成了大兴安岭北段阿南林场、喀喇林场、克一河镇、兴安里、阿里河、六十林场等图幅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工作,发现了一些有找矿价值的异常。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的全面实施,大兴安岭地区又一次迎来了地质工作的春天。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全面展开,1∶25万区域地质测量工作填补了1∶20万区调的空白,至2005年1∶20万化探可扫面积全部完成(图1-3)。重要成矿带还进行了1∶5万区域地质和化探扫面工作,新发现了一大批物化探异常和矿产地。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牵头,联合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进行了大量综合研究:20世纪80~90年代,在本区开展了各类综合研究,先后有许多单位和学者对大兴安岭中北段及邻区地质构造、火山岩和矿床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了“区域地质志”、“地层单元清理”、“大兴安岭中南部中生代地层火山岩及成矿规律”等综合研究。“七五”、“八五”期间该区又作为科技攻关重点研究区,先后提交了“内蒙古兴安盟地区与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和成矿预测”、“大兴安岭及其邻区铜多金属矿产的勘查与评价研究”等科研报告,对大兴安岭地区板块构造运动的特点、多旋回和叠覆造山作用的总体特征、成矿规律等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通过对大量地质矿产资料的整理,对区内地层、岩浆岩、构造、有色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模式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归纳;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论述了本区大地构造演化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通过研究重点矿床,阐明了该区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规律,划分了成矿带、圈定了找矿靶区;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等单位有关专家带着队伍和先进设备,对主要成矿带和重要矿床(点)进行了详细工作,对该区成矿条件和赋矿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仅确立了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对成矿的重要作用,而且认识到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对区域矿产形成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成矿类型也是多元化的---不但矽卡岩型和热液型矿床不断被发现,而且与潜火山作用和海底火山-喷流作用有关的矿床类型也正在被人们认识;通过新理论、新观点的引进,发现了多处新类型矿床(点),通过新方法和技术的使用,使多数矿床扩大了远景。这些工作使大兴安岭中北段地区显示出巨大的资源潜力,为后续基础地质研究和隐伏金属矿床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信息。
图1-3大兴安岭中北段区域物化探工作程度
2001~2003年东北地区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和吉林大学承担了地质大调查科研项目“大兴安岭北部地区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综合研究”,对金、铜、铅锌矿床控矿构造、矿产分布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矿床具有北东成带、北西成行的分布特征,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燕山晚期,与燕山晚期火山岩、次火山岩具有内在的成因联系;划分出2种成矿类型、3个成矿带,并建立了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
二、矿产资源勘查研究状况
大兴安岭中北段正规的矿产勘查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以来在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及面积性物化探工作的基础上,相继开展了地质普查和矿床勘探工作,对发现的重要矿点(矿产地)和物化探异常进行了普查和勘探工作。大兴安岭中北段已发现金属矿产地332处(含砂矿),其中经过不同层次地质勘查工作的大、中、小型矿床27处,合计每万平方千米(中、北段面积按20.2×104km2计)平均有1.34个矿床,是大兴安岭地区(25处/万平方千米)的1/18.6,是全国(200处/万平方千米)的1/149。大兴安岭中北段有色金属矿产勘查工作程度见图1-4。
1966~1970年原黑龙江省地质五队、地质八队、物探队在环宇地区进行普查找矿和物化探工作,完成磁法、自然电场法、化探测量22.8km2,发现花岗岩接触带矽卡岩中的多金属矿化。1973年编写了环宇矿点普查报告。
1970~1971年原黑龙江省地质五队对嘎仙多金属、镍钴矿点进行了普查。1972年对吉峰十一支线多金属矿点进行了普查,同时对吉峰九支线多金属矿点和超基性岩进行了普查。
1987~1988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黑龙江地质勘查局同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金属矿业事业团合作,在吉源林场、吉峰林场、三十六林场和西陵梯林场西部地区开展了1∶5万地球化学普查、异常查证和矿产普查工作,完成1∶5万化探5000km2,1∶5万地质调查605km2,1990年2月提交了《黑龙江西北部基础地质调查报告书(日文)》。1988~1989年黑龙江有色地质勘查局703队对西陵梯林场Au、As异常区、三十六林场Cu、Pb、Zn异常区进行了检查。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的不断取得,特别是1∶20万化探扫面和重要成矿带上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的开展,在大兴安岭地区发现了大量成矿元素综合异常,为进一步普查找矿和扩大远景指明了靶区。在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该区矿产勘查工作又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在大兴安岭西坡陆续又发现和评价了一批矿床(点)和具一定前景的矿产地,矿种主要有铜、铅、锌、银、金等。拜仁达坝富铅锌、银矿已评价为大型,并有望成为特大型。同时,与大兴安岭相邻的蒙古、俄罗斯的边境地区也相继取得找矿重大突破。
总的来看,无论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还是矿产资源勘查研究现状,大兴安岭中北段地区由于植被覆盖严重,工作条件较差,且受以往传统勘查技术的限制,许多成矿有利地区未开展系统的地质找矿工作。从图1-2和图1-3可以看出,大兴安岭中北段地区只是围绕一些勘查程度相对较高的矿区周围做过一些零星小面积的大、中比例尺的矿产勘查工作,大部分地区工作程度比较低,至今在本工作区仅发现2处大型矿床(六一硫铁矿、嘎罗索钛铁砂矿)、4处中型矿(谢尔塔拉铁锌矿、红旗沟铁锌矿、梨子山铁钼矿、苏呼河三号沟铁锌矿)、32处小型矿床(其中含7处砂矿)。
图1-4大兴安岭中北段有色金属矿产勘查工作程度
2001~2005年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在鄂伦春自治旗八岔沟铅锌矿、吉峰林场、西陵梯、嘎仙、牙克石市扎敦河、扎兰屯市碰头岭等地区开展了地质、物探、化探综合找矿工作,完成1∶5万化探483km2,1∶2万土壤测量53km2,1∶1万地质测量40km2,地质、物探、化探剖面37km。通过上述工作认为八岔沟铅锌矿、吉峰林场AS-5Pb-Zn-Ag异常、西陵梯AS-8
Cu-Mo-Ag异常、嘎仙镍钴铅锌矿点、扎兰屯碰头岭金银矿化异常区具有较大找矿前景。综上所述,大兴安岭中北段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和地质科研工作程度均比较低。区域地质仅限于小比例尺航空磁测、1∶20万区域地质测量、1∶20万区域化探,1∶5万地质测量开展尚少。矿产地质勘查投入工作量较少,主要是20世纪60~70年代对个别矿点的检查和普查,工作没有取得重大进展。此后的较长时间内投入的有效找矿工作较少,致使该地区至今已发现的大中型矿产地甚少。
在勘查技术方面对特殊景观地区(森林沼泽区、戈壁沙漠区等)找矿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技术,使大兴安岭地区基础地质工作更加系统,找矿方法、技术日臻成熟,思路更加明确。2001~2005年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承担了国土资源调查技术方法类研究项目“得尔布干成矿带北段森林沼泽景观中大比例尺化探方法研究”(2001~2002年)和“森林沼泽景观异常查证方法研究”(2003~2005年),对森林沼泽区元素迁移集散规律、异常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制定了该类景观地区中大比例尺化探方法和异常查证评价技术,并在示范测量中取得很好的地质效果。
在地球物理勘查方面,应用航空物探发现了一批电、磁异常,1999年在海拉尔、满洲里地区又进行了1∶5万航空物探(电/磁)综合测量,为研究本地区构造格架、地层及岩体分布、普查找矿等提供了高质量的地质、地球物理信息,其成果经三级异常查证,取得了一定的地质找矿效果。
高分辨率电磁测深、大深度的脉冲瞬变电磁测深、大功率激电、高精度磁法等新技术、新方法及多种方法的组合应用,为寻找隐伏、半隐伏矿床及解决大兴安岭中北段找矿中的一些技术难点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
近年来遥感技术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多平台、多光谱分辨率和多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技术为找矿勘查提供了基础数据。在森林沼泽特殊景观区,如何有效地应用遥感技术开展区域地质研究及找矿靶区优选工作,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三、邻国邻区矿产资源发展状况及可借鉴经验
大兴安岭与近邻的俄罗斯、蒙古国的相邻地域均处于同一构造单元,是铜、金、钼、锌、稀土、铀等金属矿床集中分布区(图1-5)。据统计,在俄罗斯、蒙古国境内已发现规模不同的矿床500多个,其中超大型、大型矿床43处,有色及贵金属占80%以上,已探明的储量中,铅锌大于700×104t,银大于14000t,金在2000t以上,铀大于20×104t,另有萤石矿2000×104t以上。在距我国仅10km的额尔古纳河以西,俄罗斯境内别列佐夫已发现4.47×108t的大型富铁矿,矿石品位达50.33%;同样距我国仅20km处有鲁戈卡因大型铜金矿床,铜储量达169.8×104t,金储量167t;另有诺依昂-塔洛格铅锌矿,金属储量达300×104t以上;斯特列措夫超大型铀钼矿,其中铀储量大于20×104t;已生产150年之久的巴列依金矿,已采金在1500t以上;达腊松金矿采砂金已有150年的历史,1927年进行原生矿勘探后变成一超大型金矿;舍尔洛夫戈尔大型锡钨钼矿床距满洲里仅120km。同样,在与我国毗邻的蒙古国境内的东方省已知有吉尔万布拉克超大型铀矿,乌兰、查布、巴彦乌拉等大型铅锌矿,肯特省阿伦努尔大型钨矿,爱尔得尼-托洛加大型铜矿,莫苏盖胡都格特大型稀土矿等。这些矿床距我国内蒙古地区一般均在200km以内。
在我国大兴安岭的呼伦贝尔地区也相继发现了斑岩型乌奴格吐山大型铜钼矿、额仁陶勒盖大型银多金属矿、查干布拉根及甲乌拉等银铅锌多金属矿。在内蒙古东部的黑龙江境内先后发现了斑岩型多宝山、铜山、三矿沟、小多宝山等大中型铜钼金矿;在紧邻工作区北部的黑龙江境内也发现了小伊诺尔盖、沙宝斯、东安等大、中型金矿及一批大、中型砂金矿,如乌玛、韩家院子、兴隆沟等。在大兴安岭南部地区也先后发现了一批大、中型有色金属矿,如白音诺尔超大型铅锌银矿、科尔沁右翼前旗的超大型巴尔哲稀土矿、巴林左旗浩布高大型矽卡岩型铅锌铜多金属矿、克什克腾旗黄岗大型矽卡岩型铁锡钨多金属矿等。这些矿床的发现说明在我国大兴安岭地区有寻找和发现有色、贵金属等矿产的巨大潜力,尤其是在中北部地区,占地面积与已发现的矿床规模和数量远不如邻国及邻区。选择俄罗斯、蒙古国与毗邻地区的代表性矿床进行比较,见表1-1,从中可以汲取一些宝贵经验。
图1-5大兴安岭及邻区矿产分布示意(据赵一鸣等,1997,有修改)
表1-1 大兴安岭及周围地区大型以上代表性矿床主要特征及控矿因素
续表
1)研究表明许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在空间的分布,首先受控于大型成矿域的有利位置,近年来在新疆东天山发现的土屋斑岩型铜矿,蒙古国境内发现的奥玉陶勒盖斑岩型铜矿、查干苏布尔加斑岩型铜钼矿、纳林呼都克铜矿、洪古特-黑德铜矿等与大兴安岭西部的乌奴格吐山和东部的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带,均处于东西向古生代古亚洲成矿域,它们受西伯利亚古板块南缘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系的控制,因此在大兴安岭寻找与斑岩型有关的铜钼金多金属矿重点应考虑与古生代基底岩层有关的东西向构造中分布的浅成斑岩体及与之有关的矿化和蚀变。
2)大兴安岭的邻区已发现的许多大型-超大型矿床,主要与北东向、北西向和东西向3个断裂系统组成的区域构造的复杂网格状断裂有关,它们决定了中生代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空间范围(阎鸿铨等,2000)。尤其是近东西向构造向北东向构造转弯处(在俄罗斯境内北部地区及蒙古国的南部由于受西伯利亚古板块牵制,构造表现为从东西向向北东东向转弯)是成矿密集区。区内成矿带的分布和若干矿田的成矿位置,主要受控于北东—北北东向与北西向或近东西向断裂的交汇部位,如诺依昂-塔洛格铅锌矿、舍尔洛夫戈尔锡钨矿、乌兰铅锌矿、乌奴格吐山铜钼矿、多宝山铜钼矿等均受北东向深断裂和北西向或近东西向断裂交汇构造控制。
3)巨型火山-深成岩浆隆起带内次级相对隆起区或向沉降区过渡地带是大型成矿区带最重要的构造环境。分布在岩浆隆起区不同级别的次一级构造,如破火山洼地(斯特列措夫铀钼矿)、断陷火山盆地边缘(诺依昂-塔洛格铅锌矿)、次火山-侵入穹窿(乌奴格吐山铜钼矿)、近岩浆穹窿核部(达腊松金矿)等,往往是形成大型-超大型矿田的重要构造条件。这是在大兴安岭地区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4)从俄罗斯、蒙古国和大兴安岭地区已知的矿产组合可以看出,其成矿元素及组合十分相似。大致可分为3类:铁及多金属组合(如铁-锌、铁-锰等)、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组合、稀土-放射性元素组合。如蒙古国有大型图木尔廷敖包铁锌矿,大兴安岭地区有谢尔塔拉中型铁锌矿;俄罗斯有超大型鲁戈卡因铜金矿,大兴安岭地区嫩江有三矿沟铜金矿;俄罗斯有超大型贝斯特里铜钼矿,大兴安岭地区有乌奴格吐山、多宝山铜钼矿等,说明大兴安岭地区与俄罗斯、蒙古国有相同的成矿基底,并有相似的成矿机理,只是在工作区目前只发现矿化显示或小型矿床,如扎兰屯市敖尼尔河仅发现钨锡矿化点,而在俄罗斯已发现大型舍尔洛夫戈尔锡钨矿;蒙古国肯特省阿伦努尔已发现大型钨钼矿,而大兴安岭地区鄂伦春卫江东山、博克图镇川岭等地仅有矿化显示。研究境外大型-超大型矿产的组合,对我们在大兴安岭中北段类似成矿条件下寻找相关的矿产组合会有一定的启示。
⑷ 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怎么样
虽然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但是我是内蒙人。
内蒙现在的煤田很多
全国山西完了就数内蒙了。
所以我觉得你说的那个单位是个好单位
⑸ 想知道: 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第117队在哪
内蒙古煤田地质局117勘探队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伊煤路21号
⑹ 内蒙古煤田地质局104勘探队这个单位怎么样!待遇之类的问题帮忙介绍一下
地勘公司最次了,经理顾自己,机长 比贪污,苦了一线人,收入低于后勤
⑺ 你好,请问内蒙古地矿局下属的单位 哪些效益好些,哪些效益不好
主要看你学的是什么专业?再选择哪个单位比较有发展前景,总体来说现在都不错。
⑻ 内蒙煤田地质局内蒙古煤田地质局勘测队(测绘院)待遇如何,发展空间大吗
单位还行吧,至于发展空间不知道你说的是哪方面?到一个单位发展情况跟自己还是有很大关系,这几年地勘单位都在招人,所以来了后肯定要跟在你所谓的师兄后面干上几年的
⑼ 内蒙古地矿地质工程勘察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简介: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五六年,国家为满足呼包城市建设和钢铁、稀土工业基地的供水需要,先后在包头和呼市正式组建了地质部直属九二一队和九二二队。一九五六年秋,两队在呼和浩特市合并。命名为“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内蒙古大队”。一九五八年为适应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需要,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局”管辖,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隶属地质部管理,主要承接国家地质任务和自治区政府建设项目工作。一九八七年,“内蒙古自治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为开拓市场、服务社会,挂牌设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中心”,主要承接地方市场建设项目工作。一九九三年,“内蒙古自治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同时为促进企业化改革。将“内蒙古自治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中心”转制为国有独资企业,更名为“地矿呼和浩特地质工程勘察院”。全面进入市场从事业内工作。一九九九年,随着国家管理体制的调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管辖。二00二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为实现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和强大持久的发展,与“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工程总公司”以及职工共同出资,将“地矿呼和浩特地质工程勘察院”重组为“内蒙古地矿地质工程勘察有限责任公司”。二00五年起,“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与“内蒙古地矿地质工程勘察有限责任公司”实施划定事企职能、整体协调发展的双轨制运作机制,共同从事业内事业项目和市场项目工作。
法定代表人:邱改珍
成立时间:2002-09-30
注册资本:403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50103000008854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1130)
公司地址: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北街2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