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大学 » 地质局党代会报告

地质局党代会报告

发布时间: 2021-02-23 20:07:15

㈠ 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3000字

全力打造转型跨越的行政审批服务新平台学习第十三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如东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是在全县开启“十二五”新征程、全面建设基本现代化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詹书记的报告立意高远,求真务实,重点突出,鼓舞人心,既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科学发展观要求,又体现了“厚德笃行扶海越江”的新时期如东精神。行政服务中心作为政府便民服务的重要机构,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在领会党代会精神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创新思维,积极作为,全力打造好转型跨越的行政审批服务新平台。
一、落实好党代会精神,在服务思想的转变上求得新解放
我县行政服务中心是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捷行政许可服务的“平台”,是如东对外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某种程度也是业主和群众心目中政府形象的一个“缩影”。我们既感压力,更有动力。我们将认真对照詹书记的报告精神,坚持突出科学发展主题,紧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在思想上谋求新解放,以思想的解放带来理念的解放、观念的开放和服务的创新。今年以来,中心在深化和拓展项目服务“五联制”的基础上联合各部门窗口推出项目服务“承诺先办制”、前延后伸制、收费一口制、作息时间服务项目需要服务制和快速通道制等富有新意的行政服务新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要以此次党代会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勇于担责,提高效率,以思想的大解放造优经济发展大环境,以行政审批服务的优化带动创业环境的优化,让投资创业主体在我县切实体验到诚信互利的双赢政策、高效规范的管理制度、周到完备的行政服务、依法办事的可靠信誉和互相尊重的人文环境。
二、落实好党代会精神,在重点项目的推进上求得新突破
以党代会精神为指引,中心上下进一步主动介入,靠前服务,竭力强化中心制定的“重、难、疑点事项快速征集处置”等各项工作机制有效运行和各类制度的有效落实,为业主破解审批难题。广泛征集重、难、疑点项目信息,及时掌握全县项目建设的动态,实时对重、难、疑点事项实行快速协调处置,有效突破项目审批瓶颈,确保项目审批“最快化消除障碍”。大力开展重难点项目帮扶活动,对县领导挂钩帮扶项目、新招商引资项目以及通过联合预审的项目实行结对帮扶,落实责任,强化考核,实行交办、督办和跟踪服务,及时化解项目落户和开工建设中的审批难题,有力助推全县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
三、落实好党代会精神,在组织水平提升上求得新高度
行政审批服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操作性复杂的系统工程。打造新时期转型跨越的行政审批服务新平台,我们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窗口工作的关心和指导,以今年来制定的“挂钩联系”“人文关怀”、“工作创新”等工作机制和制度为载体,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廉洁奉公”的窗口服务队伍。二要强化综合协调。充分发挥好牵头作用,不断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与各部门同心同德、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无缝配合。在服务上长于规划、勤于谋划、精于计划、善于策划,合力促进行政审批服务质量再上新台阶。三要强化群众监督。将提高群众满意度作为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逐步加大群众意见的考核比重,细致做好群众满意度测评及反馈工作。
总之,今后工作中,中心全体同志将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县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四个牢牢把握”,凝聚“四个新共识”,把握“四个更加注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代会要求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在新一届县委领导下坚定做好全县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信心,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更加有力的实际行动更好地服务业主和群众,服务服从于全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港口开发等中心工作和全局性工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新如东”这一宏伟目标努力奋斗!
各乡(镇)党委,南部矿区党委,县直各单位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兴和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县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代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各级党政组织的头等大事。现就学习宣传贯彻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我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兴和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了我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各项事业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基本经验,确定了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对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袁晓东同志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立意高远,鼓舞人心,求真务实,重点突出,通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对兴和县县情的新认识,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和时代特色,体现了全县广大党员和三十多万各族干部群众的愿望和心声,是指导我县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我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对于统一全县上下的意志,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坚定发展的信心,抢抓机遇,奋力赶超,继续推进实力活力魅力和谐兴和建设,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各项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深刻领会,全面把握我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实质

学习贯彻县党代会精神,关键要在掌握党代会报告基本内容上下功夫,在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上下功夫。学习领会党代会精神,要准确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确把握我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的主题。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十二届委员会五年来的工作,客观分析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及工作措施,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团结带领各族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奋力赶超,继续推进“实力、活力、魅力、和谐”兴和建设,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胜利而努力奋斗!这一主题牢牢把握和谐与发展的主旋律,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县情民心,为我县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是我县加快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全县各级党组织要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学习、宣传和贯彻。

(二)准确把握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发展的基本经验。五年来,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发展条件明显改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报告在总结五年来工作的基础上,概括归纳了“五个始终坚持”的基本经验,这是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团结奋斗,扎实苦干,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是极为宝贵的财富,要求我们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放松;立足实际,不唯条件,想大谋远;努力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以人为本,强县富民。

(三)准确把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在全面客观总结过去五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我县的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较小,产业层次不高,自主发展能力不强;农业农村资源分散,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任务十分繁重;工业化发展刚刚起步,做强做大的任务还很艰巨;第三产业发展仍显缓慢,潜在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欠账仍然较多,生产生活条件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仍然不高,亟需解决的民生问题依然很多;经济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还需要加强等等。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判断形势,把握机遇,勇对挑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奋发图强,开拓进取,下功夫破解发展难题,切实增强加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四)准确把握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我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实力、活力、魅力、和谐”兴和为目标,坚持走富民强县、富民优先之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着力建设绿色农业大县、新型工业重县、现代物流强县、生态旅游名县,全力打造“六大基地”,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继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构建“呼包鄂”经济圈与“京津冀晋”经济圈交流融合的重要平台,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紧紧围绕今后五年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提高认识,形成共识,一以贯之地加以推进。

(五)了解我县空间定位,准确把握我县未来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报告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发展的空间定位:把我县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呼包鄂”经济圈与“京津冀晋”经济圈交流融合的重要平台;产业布局规划定位是: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及仓储贸易、机械制造和新型化工及特种合金、石墨碳素新材料、煤炭物流、草原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生产等“六大基地”。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六新”:经济质量要上新台阶;城乡统筹发展要有新突破;基础设施建设要有新成效;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要达新水平;群众生活质量要有新提高;社会事业要有新气象。

(六)准确把握我县未来五年的重点工作:一是坚持量质并举,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坚持民生优先,推进和谐兴和建设;三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领导保证。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坚持又好又快的发展主题,坚持和谐共享的发展方向,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提高执政为民的能力,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三、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好我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宣传活动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我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是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各乡(镇)、南部矿区党委,县直各单位党组织要把学习宣传贯彻我县党代会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列入当前的首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立即行动,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宣传计划,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精心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县党代会精神的热潮。

一是要迅速传达县党代会精神。各乡(镇)、南部矿区,县直各单位要迅速行动起来,认真搞好本乡(镇)、本矿区,本单位的传达学习,通过多种形式及时把县党代会精神传达到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县委宣传部近期将结合“创先争优、凝心聚力”理论文化“四进”宣讲活动开展新一轮宣讲和培训活动。乡镇、矿区、县直单位也要利用自己组织的宣讲团,深入开展县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活动。通过层层传达学习,深刻领会县党代会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统一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认识,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县党代会精神。

二是要抓好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县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严格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举行专题学习会加强县党代会精神学习和讨论。要坚持个人自学和集中研讨相结合、系统学与重点学相结合、掌握内涵与完善思路相结合,深刻理解县党代会的精神实质,增强学习的效果和指导工作的能力。要采取举办报告会、座谈会、培训班等形式,精心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学习,并结合实际撰写出有一定深度的理论文章和心得体会,以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带头学习影响和带动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

三是要分层次、多形式地组织好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要把县党代会精神作为干部理论学习和党员教育的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宣传文化阵地的作用,分层次、多形式、有步骤地组织好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好集中学习活动,采取学文件、听辅导、集中讨论、交流心得体会、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活动等形式搞好党员、干部的学习;各乡(镇)、矿区党委要把学习宣传县党代会精神作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向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宣传党代会精神;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充分发挥广泛联系各界群众的优势,开展各具特色的学习教育活动。县委宣讲团要围绕县党代会精神,抽调得力骨干,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宣讲和辅导;县委党校要把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进入主体班次;扎实开展好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进乡镇、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战役,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县党代会精神为主题,深入基层,广泛开展理论辅导和宣讲活动,用科学理论和县党代会精神统一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推动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入。

四是要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外宣办要把宣传贯彻县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工作,强化领导,周密部署,科学安排,加强指导,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加大引导力度,把握好舆论导向,迅速在全县形成学习宣传贯彻县党代会精神的舆论声势。县广播电视部门要认真策划,注重实效,集中开设开办一批学习宣传贯彻县党代会精神的专栏、专题,加大言论、评论力度,集中推出一系列有深度、有份量、有力度的报道,大力宣传县党代会确定发展战略、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努力使县党代会精神宣传到基层,贯彻到基层。同时,及时报道各乡(镇)、矿区、各单位贯彻县党代会精神的进展情况,积极推广学习贯彻县党代会精神的典型、经验、做法和体会,不断推进学习宣传活动的深入开展。确保学习宣传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眼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学习宣传贯彻县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要紧密联系本乡镇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用县党代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学习宣传县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与搞好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全局上把握,重点上深化,结合上研究,工作上带头。

当前,正值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展的关键时期,全县各级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县党代会精神和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门心思干工作、扑下身子抓落实,真正把精力用在谋发展上,把心思用在求实效上,把劲头用在抓工作上,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作风,努力完善工作思路,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全力确保全县今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各乡(镇)、矿区、各单位要及时将学习宣传贯彻党代会精神情况报送县委宣传部。

㈡ 围绕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结合"八个着力"和各自工作实际,浅谈做什么,怎么做

要紧紧来围绕县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工自作思路、战略重点、奋斗目标和重大举措,结合县委办职能实际,着力提升五个方面服务水平,为实现党代会确定的目标贡献力量。一要着力提高以文辅政水平,服务县委科学决策;二要着力提高综合协调水平,凝聚工作整。

㈢ 党代会报告与人代会报告的区别

党代会是党(中共)的代表大会 审议党委和党的纪律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选举新的党回委、纪律检查委员答会的组成人员。 人代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简称 审议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选举新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各级“两会”一般都在8、9月间相继召开 会上一般还会提出一些新的方针政策 通过种种重大决议 每5年召开一次

㈣ 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

http://wenku..com/view/8c448c07e87101f69e319504.html

㈤ 山西省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情况报告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勘查行业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5号)要求,我省认真组织人员对当前地质勘查行业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地质勘查行业队伍基本情况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我省地质勘查年末职工总数56318人,较2005年增加了2807人。从事地质勘查人数14071人,比2005年增加了633人。具有勘查资质单位81个,其中高级技术员1371人,比2005年增加了213人,中级技术员2671人,比2005年增加了232人,离退休人员18384人,比2005年增加了43人。离退休经费26055万元,比2005年增加了5078万元。

二、属地化地勘单位情况

我省属地化国有勘查单位有2个。

(一)山西省煤炭地质局

山西省煤炭地质局,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至,本系统勘查单位为13个,有8个单位具有地质勘查资质,占全局单位的88.89%;国家规定的13类资质中,全局共占8个,占资质类别的61.54%;各类各级资质共38项,甲级有15项,占总数的39.47%;乙级有13项,占总数的34.21%;丙级有10项,占总数的26.32%。资质类别、专业分布情况为: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液体矿产勘查、气体矿产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等8个类别。

年末职工人数4011人,与2005年对比没有变化。其中年末地质勘查从业人员2439人,包括技术人员1328人(地学专业547人,高级技术人员254人,中级技术人员620人),比上年增长4.48%。本期平均人数3845人,劳动者报酬合计9353.68万元,劳动者报酬比上年增长9.67%。另外,离退休人员年末人数为2054人,离退休费用合计4444.83万元,费用比上年增长16.03%。

全局2006年总资产52757.79万元,其中:生产性资产13450.28万元,专用仪器设备7307.69万元,总资产比2005年增加11709.86万元,增长28.53%,生产性设备增加4071.81万元,增长43.42%,专用仪器设备增加1463.64万元,增长25.04%。

2006年总负债26465.90万元,比2005年增加7299.08万元,增长38.08%。

2006年总收入43770.51万元,比2005年增加9340.19万元,增长27.13%。

2006年总支出35860.34万元,比2005年增加4596.55万元,增长14.7%。

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情况:省内主要有矿业权价款项目和少量的国家财政及补偿费项目,其中省矿业权价款项目8000余万元,国家财政及补偿费项目500余万元。

从事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情况:主要从事省内社会地质工程项目,资源勘查多为煤矿的接续和补充勘探等。实物工作量大致为钻探进尺10万余米,合同价款9000万元。

各种矿产开发(省内、外、境外)投资与收入:基本没有开展此项工作。

工程勘察施工(省内、外、境外)市场承揽项目情况:局基础工程公司拥有建筑业地基与基础专业承包一级资质,还有乙级工程勘察资质及凿井资质。近两年没有承揽到大项目。

其他产业基本情况:主要为建筑制造业(占全局对外总收入近1/4)和安置型酒店餐饮(三产)服务业(占全局对外总收入近8%)。

1.建筑制造业主要代表企业有

(1)金浦混凝土有限公司。1998年由经局148勘查院投资兴建,注册资金2000多万元,2006年产值6000万元。

(2)汇镪磁性材料制作有限公司。1994年由229队与中信公司共同投资兴建,注册资金750万元,2006年产值为2000万元。

2.酒店餐饮(三产)服务业

金泉大酒店,2006年为500万元。下属单位还有115院地质招待所,144院地质宾馆,148院西苑宾馆,水勘院水仙宾馆等。酒店服务业除水勘院水仙宾馆外,其他均无盈利。

(二)山西地质勘查局

截至2006年12月30日,全局共有地质勘查单位20个,有16个单位具有地质勘查资质。各类专业82个,其中:甲级资质30个,乙级资质30个,丙级资质20个。甲级资质中区域地质调查资质1个,水工环资质4个,矿产资源勘查资质13个,物化遥资质3个,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1个;乙级资质中区域地质调查资质5个,水工环资质5个,矿产资源勘查资质8个,物化遥资质5个,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8个,选冶加工试验1个;丙级资质中水工环资质3个,矿产资源勘查资质4个,物化遥资质8个,勘查工程施工资质4个,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1个。

从业人员6442人(正式职工),其中:高级职称454人,中级职称906人,初级职称881人,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7780元。共有离退休人员5948人,离退休人员经费12144万元。

与2005年度相比,地质勘查单位数量未变,从业人员减少139人,减少2.1%。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加2850元(含调资因素),增加19.1%。全局离退休人员总数减少95人,经费增加577万元(含增资因素)。

2006年总资产81751万元,比2005年的66582万元,增加22.78%。生产性资产原值9043万元,比2005年的9615万元,减少5.95%,其中:地质勘查专用仪器原值4191万元,比2005年的4362万元,减少3.92%,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净值3061万元,比2005年的3151万元,减少2.86%。

2006年总负债41634万元,比2005年的28183万元,增加47.73%。2006年所有者权益合计39915万元,比2005年的38399万元,减少3.95%。

2006年总收入53444万元,比2005年的37574万元,增加42.24%。2006年总支出52763万元,比2005年的36965万元,增加42.73%。

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基本情况:2005年承担的本省公益性地质项目7个、外省2个,总经费1345万元,其中国家财政资金765万元,省财政资金580万元。2006年全局共承担本省公益性地质项目12项,外省公益性地质项目2项,总经费2455万元,其中取得国家财政资金1575万元,省级财政880万元,国家财政占总经费的64%。

从事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的基本情况:2005年和2006年在省内外及境外几乎无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

矿产开发情况:2006年在省内矿业开发投资8309万元,在省外及境外无矿业开发投资。

工程勘查施工基本情况:2005年和2006年在省内外及境外几乎无大的工程勘查项目。

三、中央直属地勘单位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三局:全局现有职工4273人,其中离退休职工2253人,在职职工2020人。在职职工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10人,具有中级职称的318人,具有初级职称及技术员552人。具有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有8个,分别为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勘查院、山西冶金岩土工程勘察总公司、311队、312队、314 队、315队、316 队、物探队。其中:甲级勘查资质5个,乙级勘查资质1个,丙级勘查资质12个。

四、地质勘查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逐步向攻坚破难阶段推进,一些由于历史原因发展形成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已经显现出来,成为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瓶颈。尤其中央直属地质勘查单位,地方出台的补贴政策得不到执行,地方政府又只出政策而不给资金,从而使得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同属地化地质勘查单位的差距逐渐拉大,每月人均相差800多元,特别是离退休职工对此反映十分强烈,属地化国有地勘单位存在的问题也很多,严重影响到职工队伍的稳定,归纳以下几条:

(1)在1998年换发勘查许可证中放弃的国家出资勘查的、至今尚未设立探矿权、采矿权的区块,地质勘查单位已提交了相应的地质报告,但由于当时经济困难,未能交费,造成矿权灭失。

(2)地质勘查单位基本建设的投资,资金严重不足。

(3)资本不多,可经营资产少。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科技含量较低。(4)多种经营产业规模不大,经济运行质量低,抗风险能力及独立生存能力差。

(5)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紧缺的现状没有大的改变。

(6)有的地质队地处偏远农村,交通不便,下岗职工安置和职工子女上学、就业、就医困难,广大职工迫切希望能就近搬迁到城市。

(7)基础建设欠账较多,住房紧张,办公和生活条件普遍不好。

(8)目前山西省政府尚未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除原劳动合同制职工按照地方有关规定纳入养老保险外,其他人员尚未纳入。

这些问题已经给地质勘查队伍谋生存、闯市场、求发展带来了内在的困难,严重制约了地质勘查单位的改革与发展。

五、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取得的主要经验

经过近年来的改革发展与探索,取得如下工作经验:

(1)地质勘查业及地质延伸业,是立身之本,做精做强勘查业是经济社会对地质勘查单位的发展要求。

(2)多经产业是地质勘查单位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要面向社会,服务大众,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做好人员的分流和安置工作,为深化改革提供保证。

(3)要想大发展就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建设,把为政府提供各项服务放在重要议事日程。

(4)不断优化内外部发展环境,积极争取有利政策,为改革发展提供动力。

(5)在投资体制改革方面,局结构调整资金本着“扶优助强”的原则,重点向优势企业倾斜,取得了较好效果。

(6)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有的地勘单位对下属法人企业职工持股进行了回购,积极探索了股权多元化的途径,使股权结构和股本设置更加合理。

(7)在体制上,对地勘单位的二级实体逐步进行股份制改造,提高二级实体的市场竞争能力。

(8)在机制上,建立对地质找矿有功或创收突出的人员的奖励制度,充分发挥他们在找矿和市场承揽项目的积极性。

(9)产业结构调整中,一方面要加大市场项目承揽力度,另一方面产业要重点向矿业开发转移,要集中资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10)加大地质科技投入,引进或购买先进装备,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和为国家找大矿的能力。

六、“十一五”地质勘查改革发展的思路设想

在“十一五”期间将按照“做精做强地质勘查业,大力拓展勘查延伸业,稳步推进建筑制造业,积极培育旅游服务业”的工作方针,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认真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在深化改革,提高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在做精做强主业,发挥主力军作用上下功夫;在提升装备水平,推进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在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培养优势企业上下功夫;在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上下功夫,实现矿权设置、对外创收、装备升级、地质科研四个突破,努力开创山西省地质勘查事业新局面。其中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调整机构、职能,深化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投资体制改革,产权制度改革,达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质行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总收入和职工年收入在全国同行业中居中上游水平。

七、地质勘查行业的对策及建议

目前经济收入仍主要依赖于国家和省财政地质勘查项目,项目多时日子就好过,还没有一个稳定的产业,正在改革发展中摸索。从全国其他省份的地质勘查行业改革经验来看,一是地质勘查单位必须要有稳定的产业,不但要进行地质勘查还要开矿,要从专一的地质勘查走向矿业勘查与开发。二是落实贯彻好《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关键是要给予地质勘查部门,特别是国有地勘单位待遇倾斜和投入倾斜。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找矿大会战是这样,今后仍然是这样。特提出下列建议。

(1)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关键是体制机制问题,建议国家制订政策,促进地质勘查单位深化改革,尽早走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督促落实属地化地质勘查队伍的有关优惠政策,真正解决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的实际问题,为地质勘查单位的改革发展创造条件。

(3)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精神,尽快出台国家装备上要对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投入的具体意见,制定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立项的优惠政策和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的扶持政策,发挥各地质勘查局的技术管理上的作用。

(4)进一步确定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的投入方向,大力培育地质市场,保证地质市场对地质勘查工作有较高的需求。

(5)引导国有地勘单位积极“走出去”,使国有地勘单位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为国家解决矿产资源缺乏的问题,同时拓宽地勘单位服务区域。

总之,我省地质勘查行业,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管理创新为动力,不断完善“突出发展地矿业,规模发展延伸业,努力提升制造业”的发展思路,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地矿业紧紧抓住《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颁布带来的新机遇,按照“高起点,大手笔,裂变式”的发展要求,认真落实“勘查开发一体化”的经营方针和“立足山西、西进北上、走出国门”的发展战略,以打造地勘单位“国家队”为目标。结合实际,确立了“以地质矿产勘查为基础,以矿业开发和矿权运作为主体,以社会地质工作为补充,以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为延伸,全力打造地矿主业,推动地矿经济裂变式增长”的发展定位。确立了“集团化发展、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方针,不断优化内部结构,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总量和经济运行质量,体系建设、市场开发、经营管理,要不断取得新成效,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处)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