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中央大学地质系
『壹』 什么是台湾国立中央大学
台湾国立中央大学网站网址: http://www.ncu.e.tw/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简称:中大,英文简称:NCU),是一所现址位于台湾桃园县中坜市的知名大学,其前身为民国4年(西元1915年)成立的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历经民国11年(1922年)并入国立东南大学,民国17年(1928年)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民国51年(1962年)在台复校的发展,目前是中华民国教育部认定国内七所研究型大学之一,亦为“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获选的十二校之一。中大近年与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及国立阳明大学,以“松竹杨梅”为口号共组台湾联合大学系统。松是中大的精神象征,在占地60余公顷的校园中,苍松数量居全台之冠。中大亦为亚洲第一所男女同校的大学。校庆日为6月4日。国立中央大学在英国泰晤士专上教育增刊2007年的评列当中为世界第398名,在国内仅次于台大、清大及成大。另外,由中国的上海交通大学在2008年的世界大学排名,国内共有7所大学名列世界五百大,国立中央大学排名为494名;首次进入世界五百大的行列。
『贰』 为什么1954年中央要把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拆散成南大东南南师大等几个学校
1952年的来高校院系调整,自1950年代中期的大学西迁,以及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的高等教育大跃进之后,这所学科齐全的综合大学被解体为多所苏式高校,以院、系为单位整建制地作为主体成立或参与建立了11所高等学校。
1952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的院系调整中,原南京大学与金陵大学、交通大学等校有关院系合并调整,成为新的南京大学(金陵大学校址鼓楼)、南京工学院(原国立中央大学校址四牌楼,今东南大学)、南京农学院(今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等大学。
(2)国立中央大学地质系扩展阅读
“国立中央大学”是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最高学府,也是“中华民国国立大学”中系科设置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大学。“国立中央大学”之近代校史肇始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由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国立东南大学”;
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综合性大学。1928年5月16日由“国立江苏大学”改称“国立中央大学”,1937年迁至重庆、成都等地办学,史称“重庆中央大学”,抗战胜利后迁回南京。
『叁』 国际中央大学到底分成了哪些学校
留驻来南京:
1 文学院,理学院--南京大学源
2 工学院部分院系--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
3 工学院水利系--河海大学
4 工学院化工系--南京化工学院--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5 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
6 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
7 农学院林学系--南京林业大学
8 南京大学气象工程系--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外迁:
9 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
10 工学院航空系--华东航空学院--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
11 医学院--第五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12 工学院食品工程系--无锡轻工业学院--无锡轻工业大学--江南大学 (无锡)
13 工学院农业机械系--江苏工学院--江苏理工大学--江苏大学 (镇江)
14 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 --华东政法大学(上海)
15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16 金陵大学影音部---中央电影学校---北京电影学院
17 中央大学医学院--上海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
18 工学院电子工程系有线电部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
19 国立中央大学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
『肆』 国立中央大学的学校简介
“国立中央大学”是中华民国政府1927年在大陆设立、1949年更名国立南京大学的中央大学。关回于中华民国政答府迁台后以“在台复校”名义创建的“国立”中央大学,详见“中央大学”等词条。
自1902年张之洞、刘坤一等人创办南大前身三江师范学堂起,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江苏大学几次更名,这所学校于1928年正式定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是民国时期中国最重要的高等学府。
抗战期间,中央大学迁校至重庆沙坪坝、成都华西坝等地办学,据中央大学南京校友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徐家福介绍,此时中大所得的教育经费是西南联大的3倍。地处民国时期首都、陪都的优势,加上历任校长用心经营,中央大学的发展蒸蒸日上,1946年9月中央大学拥有7个学院、37个系、6个专修科、26个研究所,是当时国立大学系科设置之最。1948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央大学已超过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居亚洲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不再是首都,中央大学更名南京大学,至此中央大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伍』 业治铮的人物生平
1918年业治铮出生于南京,生长在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童年时家庭生活维艰。
1937年,毕业于江苏省立南京中学,抱着振兴祖国、寻找资源的热情,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大学地质系。“八一三事变”后,他随学校迁往重庆,靠助学金维持生活。
1941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地质系,获学士学位。同年,业治铮被分到西南矿产勘测处工作,写出了比较系统的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著作,这是中国地质调查早期的重要文献。
1941年,大学毕业,到云南昭通经济部资源委员会西南矿产测勘处任实习技术员,不久升任助理工程师。他与郭文魁一起调查了川西南和滇东北地质。
1942年,他们在西昌地区调查了攀枝花、泸沽等地的铁矿和力马河镍矿,并顺便考察了云南东北部第四纪冰川。1944年应中央大学地质系主任张更之聘,到该系任助教。
1944年,业治铮应邀返中央大学任教,1946年8月远航美国深造,
1944年,业治铮应邀返中央大学任教。
1945年,获得美国路易斯安娜州州立大学和密苏里一哥伦比亚大学助学金,于1946年8月远航美国深造,先后随R.J.鲁塞尔(R.J.Russed)和W.D.凯勒(W.D.Keuer)教授学习现代沉积、地下测井及石油地质、沉积岩石学,于
1946年,获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资助赴美深造,师从拉塞尔研究现代沉积、地下测井及石油地质,并参加了该校河口海洋研究所组织的近岸海洋地质调查。
1947年2月,转赴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师从凯勒学习沉积岩石学,翌年获硕士学位,并成为美国矿物学会会员,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1948年获硕士学位,成为美国矿物学会会员、美国科学促进会荣誉会员。随后攻读博士学位,研究黏土矿物。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业治铮怀着满腔爱国热情、赤子之心,婉言谢绝了美方劝他举家移民的邀请,毅然放弃即将结束的博士学位学习,辗转回到北京在中科院地质研究所任副研究员。
1950年3月,业治铮怀着拳拳爱国之心毅然舍弃了优裕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几经周折回到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1951年,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决定创办东北地质专科学校。由喻德渊、业治铮等负责筹建。业治铮举家北上,投身建校工作。
1951年11月该校成立,李四光兼校长,喻德渊任副校长,业冶铮任教务处长。1952年东北地质学院成立,业冶铮任教务长,后任教务长兼岩石教研室主任。
1952年,业治铮参加筹建长春地质学院,历任该院岩石教研室主任等职。并受聘于国家科委,任海洋工作组成员。
1964年—1970年,业治铮组建地质矿产部南京海洋地质研究所,任副所长。1970年—1985年先后任地矿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技术负责人、所长,同时兼任地矿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所长。
1980年业治铮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
1985年,至今业治铮任地矿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名誉所长、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和大地海洋科学系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早年从事碳酸盐岩研究,在中国首创碳酸盐岩结构成因分类,并提出利用藻灰岩的迭层构造识别沉积环境的原则和方法。60年代部署和组织早期海洋地质调查。80年代初从事中国边缘海沉积学问题的研究。首次总结了冲绳海槽晚更新世沉积物的沉积机制,认为其具有生物源、火山源和浊流作用的基本特点。在西沙生物礁沉积的研究中,首次提出晚更新世风生物砂屑石灰岩及古土壤层的沉积序列和相模式。同时首次肯定中国南海末次冰期风成沉积物的存在,为古海洋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2003 年1 月3 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5 岁。
『陆』 国立中央大学有多厉害
“国立中央大学”是中华民国政府于1927年在南京设立,它是中华民国时期内中国的最高学容府,更是当时系科设置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吴国的南京太学,近代肇始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
1、南京大学;2、工学院部分院系--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3、工学院水利系--河海大学;4、工学院化工系--南京化工学院--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5、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6、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7、农学院林学系--南京林业大学;8、南京大学气象工程系--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这些都是留驻南京的。
『柒』 国立中央大学是南京大学的前身吗
是的。
1949年4月23日,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按教育部规定,去掉“国立”二字,取名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简称“南大”,是一所源远流长的高等学府。追溯学脉古为源自三国吴永安元年的南京太学,近代校史肇始于1902年筹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多次变迁,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易名“国立南京大学”,翌年径称“南京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高校,首批“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实施高校,是九校联盟、世界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的重要成员和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高校。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南京大学
外文名称:Nanjing University
简称:南大(NJU)
校训: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
创办时间:1902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类
主管部门:教育部
学校属性:211工程,985工程,研究生院
现任校长:陈骏
知名校友:严济慈 陆孝同 吴健雄 沙祖康等
所属地区:南京
主要院系:文学院 天文学系 物理学院 大气科学学院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等
国家重点学科:61个
硕士点:213个
博士点:147个
院士:38人
主要奖项:1个国家实验室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
博士后流动站:28个
前身:国立中央大学
旧称:三江师范学堂、国立东南大学
发展定位:创“世界一流大学”
『捌』 国立中央大学包括哪几个大学
切记:1949年前的国立中央大学并没有被拆分,而是全部、完整地改名为南回京大学、被南京大学全盘继承答了。
现在的南京大学与1949年前的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东南大学是同一所大学。
1949年8月8日,国立中央大学全部、完整地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
1950年10月10日,“国立南京大学”全部、完整地改名为南京大学。
1952年,南京大学与全国其他高校一样,参加了院系调整,很多院系分了出去,参与组建了几十所高校,包括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
切记:1952年院系调整时拆分的是南京大学,而不是中央大学,也不是“国立南京大学”,中央大学和“国立南京大学”与1952年的院系调整没有任何关系,请不要扯上中央大学和“国立南京大学”。
当年政府的权威文件史料明确记载:现在的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是在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时以南京大学的“部分工科院系”为基础、从南京大学分出来新建的旁支而已,并不是由南京大学改名而来的,并不是正统,只能说是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的“部分工科院系”的继承者而已。
以上的历史事实,白纸黑字,铁证如山,任何人都休想篡改歪曲!
『玖』 林文英的介绍
林文英(1911~1942年),广东蕉岭县新铺镇人。清宣统三年(1911)生于印度尼西亚巴达维亚(今印尼首版都雅加达)。3岁丧母,由祖权父带回故乡新铺。6岁入学,14岁考入今梅州市梅县区广益中学,18岁考入国立暨南大学,翌年赴南京转入国立中央大学地质系。民国22年(1933)1月毕业后,在国民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公路处工程地质部门工作。当时正在计划兴建全国公路网,需要了解公路沿线的地质情况,作为选线和施工的根据。林文英参加该处与中央大学地质学系及实业部地质调查所联合组织的四川地质考察团,随同中央大学李学清、巴里加两位教授及地质调查所李春昱等人入川,调查考察。民国23年(1934)夏,参加国防设计委员会西北考察团,随同张其昀考察陕、甘、宁、青、绥5省,作甘新公路沿线之调查。次年春,参加行政院京滇公路巡览团,作苏、皖、赣、湘、黔、滇、桂之横断旅行。林文英被推为干事,由他王持,把沿途搜集到的资料、实物、图片集中展览,为我国的交通建设作出了贡献。
『拾』 台湾哪个大学有地球化学专业
若你是准备前来台抄湾的交换生,台湾没有一所大学有直接称为地球化学专业的.
以下帮你专贴有相关的学系,是以台湾的高考分数线由高到低排序:
国立台湾大学 大气科学系
国立台湾大学 地质科学系
国立中央大学 大气科学学系太空组
国立中央大学 大气科学学系大气组
国立成功大学 地球科学系
国立中央大学 地球科学学系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地球科学系
中国文化大学 大气科学系
中国文化大学 地质学系
至於课程细节得请你自行到这些学系的网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