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地质学院教授方石
⑴ 请问有谁有吉林大学海洋地质 硕士研究生导师联系方式 好像程日辉、周永青、李双林,李日辉。谢谢
科研与研究生办公室 0431-88502617
你可以问一下,如果不告诉你电话,你也可以要个邮箱什么的
不行的话,你就去吉大的论坛问问吧
⑵ 吉林大学的知名度极低,广东人都不认识这所大学,还以为是二本
吉林大学的著名校友数量占全国第四名
以下是中科院院士(部分)我想你不会不知道院士是什么吧?
校友中的院士(以当选时间排序)
李四光
我国杰出的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1951年8月至1952年10月兼任东北地质专科学校(长春地质学院前身)校长,1949年10月19日,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吕振羽
1951年8月至1955年5月任东北人民大学(原吉林大学前身)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余瑞璜
1952年9月起任教于东北人民大学(原吉林大学前身)物理系。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院士)。
俞建章
地层古生物学家、地质教育学家。曾任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教授、副院长等职。 195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顾功叙
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曾任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地球物理系系主任。 195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业治铮
著名地质学家。 1951 至 1964 年,在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任教,历任教授、系主任、教务长, 1960 年创建海洋地质专业。 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院士 ) 。
朱光亚
1952年至1955年在吉林大学物理系任教授。1980年增补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院长。
董申葆
1953年任教于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1980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谢学锦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化学系兼职博士生导师。
江元生
1956年由吉林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11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南京大学教授。
张乾二
1963年至1965年在吉林大学物质结构学术研讨班进修,1991年11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厦门大学教授。
游效曾
1963 年至1965年在吉林大学物质结构学术研讨班进修,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现为南京大学教授。黎乐民——1978年至1980 年在吉林大学量子化学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进修班进修,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北京大学教授。
经福谦
任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黎乐民
1978年至1980年在吉林大学量子化学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进修班进修,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北京大学教授。
宋家树
1954年由吉林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北京工业总公司军用局研究员。
邓从豪
1963年至1965年在吉林大学物质结构学术研讨班进修,现为山东大学教授,199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4年6月至1986年11月任山东大学校长。
董蕴美
1956年由吉林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1993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学部委员,现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机软件研究所研究员。
陈佳洱
1954年由吉林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93年11月当选为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1996年8月至1999年12月任北京大学校长。
何继善 196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1994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高鼎三
1955年起任教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翟裕生
1955年9月至1957年8月在长春地质学院矿床学研究生班学习。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薛禹群
1957 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研究生班。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生导师薛禹群教授。1999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世绩
196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65年吉林大学物理研究生毕业。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 泽
198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2001年当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世浙
1956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并曾在长春地质学院任教。2002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嘉麒
1965 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 1967 年长春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 2003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星学
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康玉柱
196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普查系。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兼职教授、西北石油地质局副总工程师、中石化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专家组副组长、新疆自治区专家顾问团顾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窦士学
196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在国外被评为澳大利亚皇家科学院院士、西南威尔士工程科学院院士,现为澳大利亚五龙港(WOLLONGONG)大学教授。
林学钰
1957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系,水文地质和环境水文地质学界泰斗,我国最早从事环境水文地质和地下水资源管理研究的学者之一。现任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席,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香美
1977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1982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获肾脏病学硕士学位,2007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南开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科主任、解放军肾脏病中心主任、解放军肾脏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吉林大学双聘院士。
下面再给你一个法学院的著名校友,请注意吉林大学的法学院在教育部是全国第五,以下是部分吉大法学院毕业生:
张文显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社科委委员(法学组召集人),教授,哲学博士,博导;原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吉大本硕博)
郑成良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教育部社科委委员,教授,刑法学博士,博导;原国家法官学院院长(吉大本硕),
徐显明 山东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社科委委员,中国法理学研究会会长(吉大本硕,与上交大副校长郑成良为同班同学),教授,宪法行政法学博士,博导;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注:张、郑、徐三人被誉为“吉大法学三剑客”(北海道大学法学院院长语),硕士同出王子陵教授师门。
车丕照 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兼法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国际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吉大本硕)
申卫星 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吉大本硕)
傅廷中 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吉大硕士)
崔建远 清华大学法学院原副院长,现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吉大本硕)
高鸿钧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现任中国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副会长(吉大本科)
韩世远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吉大本硕)
刘瑞复 北京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博士生导师组组长(吉大本科)
张 骐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比较法与法社会学研究所执行所长,兼任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吉大本科)
吴振兴 武汉大学刑事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吉大本硕博)
韩大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宪法学研究会会长,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吉大本科)
龙翼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吉大本科)
刘文华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中国经济法学科创始人之一(吉大本科)
王 轶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博导,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吉大硕士)
王 牧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吉大本科)
王传丽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原院长(吉大硕士)
莫世键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现任院长(吉大本科)
许 清 中国政法大学宪法教研室主任、教授 (已退,吉大本科)
信春鹰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原所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副部长级)(吉大本硕,并且为新中国第一个女法学硕士)
钱弘道 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曾任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比较法研究室副主任,中国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吉大本科)
孙世彦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教授,国际法室主任(吉大本硕)
杜青林 中央统战部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曾任海南省和四川省的省委书记
孙 谦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本硕博)
戴玉忠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副部级),二级大检察官(本)
张 军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在非常务中排名第一),二级大检察官,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中纪委常委(本)
姜建初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硕)
梁国庆 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本)
赵登举 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本)
谢安山 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本)
郝志勇 司法部副部长,政治部主任(本)
白景富 公安部常务副部长(正部级)(本)
李 熙 中纪委委员,中纪委驻卫生部纪检组组长、卫生部党组成员(本)
何晔晖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本)
桂敏杰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本)
汪永清 国务院副秘书长(本)
刘 飏 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兼常务副会长(正部级),曾任司法部副部长(本)
陈 杰 全国台联副会长
李忠信 公安部文联副主席,曾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校长,公安部法制局局长(本)
童兆洪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孙万胜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陈凤超 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敬大力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周玉华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王记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
吕岩峰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教授,博导
韩 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委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
法进衍 山东省国家安全厅长
张建国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任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深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布小林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
王国栋 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李向武 原吉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张鹤松 原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罗黔生 贵州黔西南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胡成全 黑龙江省司法厅厅长
王腊生 江苏省人大法工委副主任
何访拔 原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杨庆祥 原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李中和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李庚香 河南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言静 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
杨广生 贵州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
王俊峰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2006——2008连续三年被亚洲法律事务评为年度中国律师事务所,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律师事务所,被公认为是中国top3的律所)创始合伙人,管委会主任
对了 你们广东省的现任省委书记和中山大学的党委书记还是吉大行政学院毕业呢!
不过估计你和你身边的人可能都不知道吧!
⑶ 有吉林大学地质类职研究生么帮帮小弟吧!
你想考就看看吉林大学的考验要求把,然后你就会有一个目标,然后在找人帮你了,
⑷ 中国白岗岩的分布位置都在哪些地方
白岗岩是碱长花岗岩的浅色变种之一。化学成分和花岗岩相似,但SiO2含量>75%,较花岗岩为高,属超酸性岩石。全部由石英、正长石和酸性斜长石组成,可含少量云母,几乎不含深色矿物(在花岗岩中,通常除长石、石英外会含有少量黑云母、普通角闪石等暗色矿物)。具花岗岩结构。与其有关的矿产主要是锡、钨、铌、钽等。
吉林省有关专家日前向记者证实,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腹地的拉法山存在目前中国唯一的白岗岩洞穴群,数量达30个,其中一处大型岩浆气泡洞还填补了中国没有大气泡洞的空白。
吉林大学地质学院程新民教授介绍说,拉法山白岗岩洞穴群据今大约一亿年到几百万年,成因复杂,有构造坍塌洞和岩浆气泡洞。程教授说:“世界上石灰岩溶洞比较多见,但作为不溶于水的白岗岩形成的洞穴就不多见,特别是拉法山白岗岩洞穴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国内外实属罕见。”据了解,拉法山发现的30个洞穴群中,有一处名为穿心洞的构造坍塌洞,将山体穿透,分别在北南东形成三个洞口。穿心洞长51米,宽十多米,高超过10米,能同时容纳千人。
程教授是中国洞穴研究会委员,他说,拉法山发现大型气泡洞洞长22米多,有三个分支,洞壁光滑,洞内无断裂和破碎带,横断面呈椭圆形。气泡洞是由于地下岩浆压力较大,使得在岩浆内部包裹有许多气体,形成大大小小的气泡。当岩浆运移到地下一定深度,冷凝结晶形成岩石时,气泡中的气体开始逃散,形成空洞。小气泡空洞非常常见,但大气泡洞就十分罕见。
拉法山白岗岩洞穴群和岩浆气泡洞是在1993年长春地质学院和吉林大学进行的联合考察中发现的。
另外吉林大学考古系的陈全家教授1991年和1992年在拉法山地区进行考古勘探时发现了三处旧石器文化遗存,发掘出较多的旧石器和动物化石。陈教授说,从拉法山出土的一件砍斫器和一把手斧可以推定,“该地区在大约6.2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这为东北亚的旧石器考古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世界第二大的白岗岩洞穴群
长春地质学院能源系教授程新民、吉林大学考古系专家陈全家经过深入地对拉法山地质、地貌进行地质考古勘测,发现世界第二大的白岗岩洞穴群。
神奇迷离的拉法山平地拔起,从四面环视形状如一,洞穴成群,无水起云雾。每天映照朝霞,迷雾缭绕,游人仿佛步入仙境。她号称八十一峰七十二洞。云罩峰、姊妹峰、棋盘峰、卧象峰……峰峰险峻峭立;穿心洞、通天洞、气泡洞、塔洞……洞洞神秘莫测。
据悉,世界上洞穴大多是石灰岩溶洞,其它的岩石类型比较少见,白岗岩洞穴则更少见,像拉法山洞穴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国内外实属罕见。拉法山白岗岩形成年龄距今1.5亿年,洞穴的形成年龄则小于1.5亿年。拉法山发现的气泡洞在是国内唯一,亚洲第一大的白岗岩的气泡洞,规模仅次于美国的玄武岩气泡洞。这一重大发现,填补了我国洞穴中的空白。
程新民教授经过对拉法山的地质结构的分析,拉法山的主要岩石结构类型为肉红色中粗粒白岗岩。岩石新鲜面为肉红色,风化面为浅白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结构,不含暗色矿物;斜长石:半自形或它形,粒度在5-8毫米不等,含量约占60%;石英呈粒状,含量约占30%。在岩石偶见金属矿物,且多风化成褐铁矿。从吉林省地矿局试验中心测试的岩石化学分析表明,拉法山白岗岩体属于深层侵入岩。由于该地区地壳运动不断上升,使岩体上的岩层不断受到风化剥蚀,从而使岩体露出地表。这一现象表明拉法山是一个独立的岩浆活动的产物。这一现象更加证明拉法山早在5千多万年前,是一座高位海岛,蛟河是一片海洋。
拉法山发现亚洲象化石之迷
中国探宝研究员吴廷林经过深入地对拉法山地质、地貌进行地质考古勘测,发现亚洲象化石。
吴廷林研究员初步勘测拉法山这座奇山早在5300—8000万年前,是一座高位海岛,蛟河是一片海洋。勘测中还发现拉法山原属于热带气候,而且阔叶林及草木繁茂,百鸟百兽成群,有明显的象群活动的痕迹,象群分级而居,形成一个宝象之国。同时,还发现古猿和其它兽类活动的痕迹,拉法山经过渐新世纪,更新世冰河期和小冰河期,由于大型生物和大型植物的灭迹,才变为寒温带气候。
⑸ 吉林大学的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专业怎么样
老牌地质院校,地质专业实力绝对可以排全国前五,就业很容易。
⑹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师资力量
林 学 钰:
林学钰(1937~),福建省福州人。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7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1980 ~1982年和1990年曾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学习进修。现任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名誉院长,吉林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教授,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和国际水文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主编;Journal of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期刊编委。
早年主要从事地下水管理模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使中国地下水管理工作进入系统化、模型化、定量化的新阶段。在区域和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水流模拟、预报研究方面取得多项成果, 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一批地下水水质模型。近年来在地下水污染修复与控制的理论和方法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是中国最早从事环境水文地质和地下水资源管理研究的学者之一。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部(省) 级科研生产项目6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共出版学术专著18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作为国家水文地质学首批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迄今已经和正在培养博士生55名(包括3名外籍博士生)、硕士生50名、博士后20名。
先后获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政府授予的吉林英才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长春市暨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称号。
⑺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的知名教授
赵元勤(教 授)学院土木工程系副主任,材料力学吉林省优秀课程主持人。任教32年,研究探索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融为一体的“教学实践基地+双师型教师+教育信息技术”模式,提炼了 “独立学院力学课程教学的'五环教学法'”。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主编著作、教材2部,参编1部,发表论文30多篇,被评为先进个人20多次(省级2次)。
智修德(教授),一九四六年十月生,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一九六九届给水排水毕业生。一九九八年晋升为教授,中国给水系统优化研究会理事,中国除盐除铁研究会理事,吉林省建设厅专家库注册专家,吉林省招标投标评标专家。 智修德长期从事给水排水专业的教学、科研、施工及管理等工作,主持的省环保局项目《流化式生物膜法废水处理生产化试验》被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主编《给水排水常用数据手册》、《建筑施工常用数据手册》等七部专业工具书;在《环境工程》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的辉南县总体规划设计,获吉林省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参加监理的鸿城国际、中海水岸春城、天王药业、吉林省财政厅罚没仓库、中医药大学新校区等工程,都被有关单位验收评为优质工程。
智修德曾担任天联管业公司总工程师3年,主持该公司的技术工作,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作为项目经理完成了吉林省某市沥青搅拌厂和该厂机修车间的全部施工。 董莲芝 ,1945年1月29日出生,汉族,1967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79年调入长春地质学院任教,2000年并入吉林大学物理学院物理教学研究中心任教,2001年晋升教授。
2005年退休随即被聘入学院继续任教并任物理教研室主任。
2006年大学物理课被评为校级优秀课。连续四年被评为“学院优秀员工”。 “学院”已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University of Wolverhampton)、“新西兰UNITEC理工学院”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双方初步确立了学分互认、硕士直通等几种合作培养研究生模式、主办学术会议和进行科研合作。表明“学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长春建筑学”院始终致力于国际化的办学目标,根据学校“具有国际视野,力争国际知名”的发展战略,努力推进面向师生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取得了突出成绩。建校十余年来,已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新加坡、台湾等国家与地区的十几所高校开展了合作交流项目,有力促进了中西文化教育的交融、借鉴和发展。 英国:胡弗汉顿大学西英格兰大学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南澳大学瑞典:耶夫勒大学新西兰:UNITEC理工学院韩国:建国大学永同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东方设计学院
⑻ 吉林大学有地质工程系么
有,吉林大学学科门来类齐全自。
楼主所说的地质工程是一个一级学科,其下设几个二级学科,所以方向有所不同。比如: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有地质学专业、资源勘查与工程专业;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有勘查技术与工程(工程地质)专业。
不知楼主是所说的是哪个方向的?
⑼ 吉林大学地质学院好吗
当然好了,看详细介绍
吉林大学院系简介——地球探测科技与技术学院
1996年12月,长春地质学院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1997年5 月由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物理系、地球化学系和遥感地质教研室共同组建成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院(简称 地探学院)。测绘工程1999年并入学院。
2000年6月12日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与长春邮电学院五校合并,组成新的吉林大学。2001年12月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院更名为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仍简称地探学院)。
目前学院下设4个系:地球物理系、地球化学系、测绘工程系、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系;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应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理论实验室;3个院管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所、地学信息系统研究所。
本科专业5个:勘查技术与工程(含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两个方向)、地球物理学、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矿物资源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固体地球物理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空间物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核技术与应用、地质工程(工程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固体地球物理学、地学信息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1个: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是其中的二级学科)。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包含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数学地质、遥感地质等4个原独立学科专业。应用地球物理学科点1987年成为首批确定的国家重点学科点; 2002年2月,以应用地球物理为核心的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再次被评选为国家重点学科点。
学院(含学科)现有教师84人,工程实验人员18人,党政管理人员19人。教师中教授29人,副教授34人,教授中博士导师15人。目前学院在校生中本科生761,硕士研究生150人,博士研究生92人。
尽管地探学院很年轻,但是地球物理系是原长春地质学院1952年创建时即成立的主要系之一。地球物理系前三任系主任分别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学部委员(院士)顾功叙,著名物理学家、学部委员(院士)余瑞璜和著名地质学家、院士业治铮。这些科学大师为地球物理系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地球物理系为主的学院各专业(学科)先后共培养各类专业人才8000余人,其中本科生6000人,专科生1000余人,近100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其中包括10余名外国留学生。各层次毕业生由于基础理论扎实和实践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其中很多人在各工作岗位上成为总工程师、博士生导师、知名学者和各级领导人员。地球物理系 本科毕业生中有三位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院各学科专业共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96项,科学大会奖6项、国家级二等奖2项、国家级三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省部级二等奖36项、省部级三等奖151项。目前学院正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973基础研究、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大调查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数十项。
学院一直贯彻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应用、带动开发的学科建设指导思想。通过在学科各领域纵向深入,以科研横向联合方式,实现学科间交叉渗透,建立有利于创新、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学科建设网格模式。努力使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成为继续向国家输送高素质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摇篮,成为地球探测科技产学研区域中心,承担国家基础科学与新技术开发研究,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