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地质大学
『壹』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是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勘查地球物理(物探)和勘查地球化学(化探)科研创新基地,担负着我国地学领域中勘查地球物理与勘查地球化学两大学科的研究开发及推动相关技术进步的任务,承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地质调查工作,是我国物探与化探两大学科应用基础理论和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的集散地和辐射源。
在职职工37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73人、辅助人员101人。专业技术人员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任职资格129人、中级人员72人、初级人员72人,具有博士学历35人、硕士研究生学历52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120名。科研人才中,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1人,部级人才计划7人,省级人才计划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
优势研究领域包括弹性波场探测、电(磁)场精细快速探测、位场探测、地下物探、多元信息集成与可视化、深穿透地球化学与地球化学块体理论与方法、生态环境地球化学与多目标多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应用基础地球化学与分析测试、油气物化探理论与方法技术。
副所长徐刚峰研究员
副所长胡平研究员
副所长徐龙强高级工程师
所长、党委书记韩子夜研究员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是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是国土资源部地球物理电磁法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地球化学勘查监督检测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应用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依托单位,也是全国拥有地球化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08年,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共承担(参加)各类科研、地调项目58项,项目经费总计0.96亿元。其中国家科技项目(课题)30项,经费4815万元;地质调查项目22项,经费3088万元;省级财政专项6项,经费1667万元。
全年有8项科研成果通过了专家评审验收,其中5项成果被评为优秀,3项成果通过验收(不评定等级)。
2008年度重要研究成果
辽宁丹东—大连地区航空电磁法测量:属地调工作项目,主要完成人员:孟庆敏、李文杰、李军峰、高卫东、陈晓东、赵毅等。项目获得了高质量磁测数据,编制了航磁、航电剖面平面图、△T等值线平面图;提供了局部异常解释推断一览表、推断区域地质构造侵入岩分布略图和找矿靶区预测图;编制了三种频率的航电视电阻率平面图,并据此圈定了海侵界线,对测区内构造模式提出了新认识。为丹东—大连地区的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和环境地质评价工作提供了区域地球物理调查资料。
Y12航空物探综合站
大勘探深度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研制方案预研究:属地调工作项目,主要完成人员:李文杰、李军峰、孟庆敏、高卫东、丁志强、吕国印等。项目对国外双极性正弦波脉冲类型及方波类型的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的研制和发展的经验和趋势做出了较全面的技术评述,对国内早期的时间域航空电磁方法技术研究进行了归纳,为我国今后研制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基础资料;对我国今后开展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研制的方案,提出了具体建议,为国家高新技术重大计划(“863”)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研制课题的设立和设计提供了重要参照。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农业地质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土壤样品分析测试:属省部招标项目,主要完成人员:张勤、马更田、樊守忠、孙晓玲、范辉、胡瑞莲、张芳、李淑娟、胡外英、张雪梅等。项目制定了71种分析指标的16种分析方法的配套分析方案。首次实现了多目标地球化学样品71种元素的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分析,首次取得了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丰富、高质量的地球化学资料等4项创新性成果。
项目组科研人员在讨论问题
项目组人员在机舱内作业
中心实验室分析测试大楼
X射线荧光光谱仪
青藏高原非地震油气勘探方法技术综合研究:属国家油气专项,主要完成人员:胡平、钟清、方慧、孙忠军、刘畅往、李晓昌、卢景奇、高宝屯、肖都、郭友钊等。项目系统总结了羌塘、措勤等主要含油气盆地沉积地层、基底及火成岩体的物性特征,分析了盆地内可能存在的主要密度界面、磁性体及低阻标志层。提出在青藏高原应用非震物探技术开展油气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地球物理前提,以重、磁、电为主的综合非震物探技术可以对新生界、中生界和古生界地层为主体的三个构造层,以及火成岩体进行半定量、定量描述;开展了方法试验;全面分析总结了重、磁、电及油气化探等非震勘探方法技术解决不同地质目标体的有效性及局限性。初步总结了适于青藏高原油气勘探工作的非震技术有效组合方案。
阵列式轻便电磁方法应用试验:属地调工作项目,主要完成人员:林品荣、徐宝利、郭鹏、郑采君、石福升、李勇、李建华等。项目历时4年,采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研究开发的阵列多频相位激电、阵列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时间域激电中梯等物探方法技术,分别在西藏、内蒙、福建、北京、海南、云南、湖北和广西等8省(区、市)的15个矿区开展了试验应用工作。除在已知矿体上获得明显的物探异常外,还在未知区发现了多个物探异常,后经钻探及工程验证,为矿致异常引起,为矿区的进一步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野外住地
羌塘盆地野外测量工作照
某铅锌矿区阵列相位激电(90m深度)与地质综合成果图
铁矿石和铬铁矿石标准物质研制:属地调工作项目,主要完成人员:程志中、顾铁新、黄宏库、刘妹、鄢卫东、张勤、樊守忠等。项目完成9个铁矿石中14个元素和4个铬铁矿石中18个元素,共两个系列13个标准物质的研制工作,填补了我国尚无这两种矿石低含量标物的空白。
富钴结壳铂族元素标准物质研制:属大洋矿产资源研究项目课题,主要完成人员:顾铁新、王毅民、高玉淑、王晓红、鄢明才、史长义等。项目按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要求,研制了两个具有超细粒度的富钴结壳铂族元素标准物质MCPt-1和MCPt-2。测试项目达68个,确定了Pt、Ru和Os两个铂族元素的保证值,3个铂族元素的参考值和其他主、次及痕量共62个元素的信息值。本批标准物质将成为世界上首批大洋矿产资源的PGE标准物质系列。
标准物质样品及生产许可证
外国专家参观标准物质展室
『贰』 汪亚平的学术论文
何小燕,胡挺,汪亚平*,邹欣庆,施晓钟,2010。江苏近岸海域水文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海洋科学,34(9):44-54。(*通讯作者)
刘秀娟,高抒,汪亚平,2010。淤长型潮滩剖面形态演变模拟:以江苏中部海岸为例。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35(4):542-550。
刘秀娟,高抒,汪亚平,2010。倚岸型潮流脊体系中的深槽冲刷——以江苏如东海岸为例。海洋通报,29(3):271-276。
闵凤阳,汪亚平,高建华,刘运令,张志林, 黎礼刚,2010。长江口北支的沉积物输运趋势。海洋通报,29(3):264-270。
徐志伟,汪亚平*,李炎,马菲,张凡,叶长江,2010。多元统计及物源分析支持的北部湾东部海域沉积物输运趋势。海洋学报,32(3):67-78。(*通讯作者)
邢飞,汪亚平*,高建华,邹欣庆,2010。江苏近岸海域悬沙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海洋与湖沼, 41(3):459-468。(*通讯作者)
刘运令,汪亚平*,高建华,贾建军,夏小明,2010。胶州湾铅-210比活度的分布模式及百年尺度的沉积速率。海洋学报,32(1):83-93。(*通讯作者)
许炯心,周立旻,李炳元,杨小平,周力平,师长兴,高抒,郑祥民,熊康宁,汪亚平,朱秉启,2009。中国地貌与第四纪研究的近今进展与未来展望。地理学报,64(1l):1375-1393。
左平,汪亚平,程珺,闵凤阳,2009。深圳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海洋环境科学,28(6):648-651。
李婧,高抒,汪亚平,2009。长江口水域含沙量时空变化卫星遥感定量研究方法探讨。海洋学报,31(4):167-175。
闵凤阳,汪亚平*,左平,刘运令,吴祥柏,2009。深圳湾西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及输运趋势。沉积学报(待刊)(*通讯作者)
程珺,高抒,汪亚平,闵凤阳。苏北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及其对环境动力的响应。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9 (1):7-12。
闵凤阳,汪亚平,2009。江苏淤泥质海岸入海河道闸下淤积研究。海洋科学,32(12):87-91。
左平,汪亚平,程珺,闵凤阳,2009。深圳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海洋通报,28(1):50-54。
吴祥柏,汪亚平,潘少明,2008。长江河口悬沙与盐分输运机制分析。海洋学研究,26(4):8-19。
马菲,汪亚平*,李炎,叶长江,徐志伟,张凡,2008。地统计法支持的北部湾东部海域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地理学报,63(11):1207-1217。(*通讯作者)
左平,汪亚平,程珺,闵凤阳,2008。深圳湾海域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分布特征。海洋学报,30(4):71-79。
张瑞,潘少明,汪亚平,高建华,2008。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137Cs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第四纪研究,28(4):629-639。
贾建军,夏小明,汪亚平,2008。美国岸线现状调查30年进展综述——以美国弗吉尼亚州为例。海洋学研究,26(2),53-58。
龚文平,汪亚平,王道儒,陈斌,2008。海南新村港潮汐汊道波流联合作用下的动力特征及其沉积动力学意义。海洋学研究,26(2),1-12。
刘运令,汪亚平,高建华,夏小明,贾建军,2008。胶州湾沉积物的时空分异特征及运移趋势。海洋通报,27(3):57-66。
白凤龙,高建华,汪亚平,程岩,林天岩,2008。鸭绿江口的潮汐特征。海洋通报,27(3):7-13。
张瑞,汪亚平,潘少明,2008。近50 年来长江入河口区含沙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 海洋通报,27(2):1-9。
杨旸,高抒,汪亚平,2008。杭州湾北部潮流深槽区细颗粒物质输运与再悬浮过程。海洋学报,30(2):80-91。
张 瑞,汪亚平*,高建华,潘少明,张志林,2008。长江口泥质区垂向沉积结构及其环境指示意义。海洋学报,30(2):92-101。(*通讯作者)
高建华,汪亚平,潘少明,张瑞,李军,白风龙,2007。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中有机物的来源及分布。地理学报,62(9):981-991。
汪亚平,高抒,2007。胶州湾沉积速率:多种分析方法的对比。第四纪研究。(待刊)
杨旸,高建华,汪亚平,潘少明,王爱军,2007。长江口南港底部边界层特征的观测与分析。海洋科学(待刊)
谢东风,高抒,汪亚平,2006。砂质底质潮汐水道均衡态模拟初探。海洋学报,28(6):86-93。
杨旸,汪亚平,高建华,贾建军,王爱军,2006。长江口枯季水动力悬沙特征与再悬浮研究。南京大学学报,42(6):643-655。
杜晓琴,高抒,汪亚平,2006。潮滩水流加减速阶段边界层流速剖面的比较。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6(5):37-44。
张瑞,汪亚平,潘少明,2006。长江大通水文站径流量的时间系列分析。南京大学学报,42(4):423-434。
汪亚平,高建华,潘少明,2006。长江河口区边界层参数的观测与分析。海洋地质动态,22(7):16-20。
汪亚平,高抒,贾建军,2006。浪流联合作用下潮滩沉积动力过程的高分辨率数据采集与分析。科学通报,51(3):339-348。
汪亚平,潘少明,H.V. Wang,高建华,杨旸,王爱军,李占海,吴中,2006。长江口水沙入海通量的观测与分析。地理学报,61(1):35-46。
贾建军,汪亚平,高抒,王爱军,李占海,2005。江苏大丰潮滩推移质输运与粒度趋势信息解译。科学通报,50(22):2546-2554。
李占海,高抒, 柯贤坤, 汪亚平,2005。江苏大丰海岸碱蓬滩潮沟及滩面的沉积动力特征。海洋学报,27(6):75-82。
高建华, 汪亚平, 潘少明,王爱军, 杨旸,2005。长江口枯水期最大浑浊带形成机制。泥沙研究。5:66-73。
高建华, 汪亚平, 潘少明,王爱军, 杨旸,2005。长江口悬沙动力特征与输运模式。海洋通报。24(5):8-15。
王爱军,汪亚平,高抒,潘少明,2005。长江口枯季悬沙粒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海洋科学进展,23(2):159-167。
王爱军,汪亚平,2004。江苏王港潮间带表层碳酸盐的沉积特征。江苏地质,28(2):90-95。
王爱军,汪亚平,高抒,2004。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盲区数据处理及其在长江河口区的应用。水利学报,10:77-82。
高建华, 汪亚平,王爱军,李占海, 杨旸,2004。ADCP在长江口悬沙输运观测中的应用,地理研究,23(4):455-462
王爱军,汪亚平,杨旸,2004。江苏王港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特征及输运趋势。沉积学报,22(1):124-129。
李凤业,宋金明,李学刚,汪亚平,齐君,2003。胶州湾现代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研究。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3(4):29-33。
汪亚平,高建华,2003。河口海岸区悬沙输运量的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ADCP)观测技术的初步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3(5):469-472。
王爱军,汪亚平,2003。江苏王港地区现代潮滩地貌发育特征。资源调查与环境,24(1):38-44。
杨旸,汪亚平,高抒,2003。江苏王港盐沼潮沟的水动力及悬沙输运过程。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3(4): 23-28。
王爱军,汪亚平,柯贤坤,李占海,2003。潮间带水沙多层位同步测量系统应用的初步研究。海洋通报,22(3): 61-68。
高抒,汪亚平,2002。胶州湾沉积环境与潮汐汊道演化特征。海洋科学进展,2002,20(3):52-59。
汪亚平,高抒,2001。胶州湾沉积动力学及相关领域研究进展。海洋科学, 25(2):26-28。
汪亚平,高抒,贾建军 ,2000。海底边界层水流结构及沉积物搬运研究进展。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8):101-106。
汪亚平,高抒,贾建军。2000。胶州湾及邻近海域沉积物分布特征及运移趋势。地理学报,55(4):449-458。
贾建军,高抒,汪亚平,2000。人工示踪沙实验的原理与进展。海洋通报,19(2): 80-89.
汪亚平,高抒,李坤业,1999。用ADCP进行走航式悬沙浓度测量的初步研究。海洋与湖沼,30(6): 758-763。
汪亚平,张忍顺,1999。江苏弶港盐沼风车河潮沟的地貌与动力演化。海洋科学集刊 ,41: 40-50。
高抒,程鹏,汪亚平,曹奇原,1999。长江口外海域1998年夏季悬沙浓度特征。海洋通报。18(6):44-50。
高抒,汪亚平,贾建军,1999。“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的科学问题。科学,51(6): 8-11。
汪亚平,张忍顺,高抒,1998。论盐沼-潮沟系统的地貌动力响应。科学通报。43(21) :2315-2320。
汪亚平,张忍顺,1998。江苏岸外沙脊群的地貌形态及动力格局。海洋科学。(3): 43-47。
『叁』 记得有一个演讲视频好像讲的是快乐还有与学习有关好想是李什么的,李军里面还有蒋留阳要考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专科 地质工程 1年毕业 考试两次 专业可考建造师 。
百年教育特色与优势版
1、超强师资力量,对报权名的学员进行考前辅导,确保通过。
2、校本部考试,轻松易过。
3、学习、考试时间集中,周期短,1年可毕业!
4、考试合格可获自考毕业证书,符合条件者可以申请学士学位,教育部官方网站查询,国家承认,社会认可度高。
5、专科科毕业即可参加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公务员考试,是广大建筑类考生的最佳选择!
6、学历认证无忧!
『肆』 吕建军的主要论文、专利、标准和专著
1、邢廷炎,吕建军,吴亮,城市环境模糊预测与综合评价信息系统[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
2、吕建军, 张巧玲,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信息系统科研工作新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1997年03期;
3、刘云忠,吕建军,发挥学术交流的作用促进基础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J],地球科学进展,1994年第05期;
4、 吕建军,林伟华,刘福江,功能可配制的GIS服务引擎[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35(3);
5、陶留锋, 吕建军,马兵侠,移动GPS数据预处理在巡检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10年01期;
6、吕建军,利用GIS技术管理城市供水管线系统[N],科技日报,2001年;
7、吕建军,李青山,MAPGIS的产业化发展[J],地理信息世界,2004年03期;
8、吕建军,张巧玲,刘云忠,基础研究成果作用的评估[J],地球科学进展,1994年05期;
9、吴信才,刘福江,吕建军,林伟华,罗显刚,黄颖,扈震,周林,标准一致性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P].CN201010234984.1;
10、曾澜,曹彦荣,何建邦,李莉,杜道生,祁国燕,苏山舞,李浩川,李超岭,李景朝,刘修国,吕建军,刘福江,余国宏,马立广,王占宏,李军,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GB/T 25529-2010;
11、陶留锋,吕建军,刘福江,嵌入式GIS供水管网数据更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北京测绘,2010年01期;
12、刘晓慧,曾文,吕建军,胡芸珊,基于MAPGIS的武汉市统计GIS设计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年09期;
13、吕建军,GIS在环保管理中的应用[N],科技日报,2002年;
14、吕建军,邵敏,胡芸珊,基于ArcObjects和Vega的综合仿真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8年第30卷第3期;
15、吕建军,王玲,基于MAPGIS平台的航道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年第26卷第5期 ;
16、吕建军,刘永,MAPGIS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化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年第16卷第2期;
17、吕建军,基于MAPGIS的疾病疫情监控系统 科技进步与对策[J],2004;
18、张忠贵,吕建军,市政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研究[J],城市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1.107-114;
19、吕建军,GPS车辆自动导航监控系统[N],科技日报,2002年;
20、陶留锋, 邢廷炎, 吕建军, 基于BlazeDS推技术的即时协同标绘系统[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9月;
『伍』 汪亚平学术论文的介绍
何小燕,胡挺,汪亚平*,邹欣庆,施晓钟,。江苏近岸海域水文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海洋科学,34(9):44-54。(*通讯作者) 刘秀娟,高抒,汪亚平,2010。淤长型潮滩剖面形态演变模拟:以江苏中部海岸为例。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35(4):542-550。 刘秀娟,高抒,汪亚平,2010。倚岸型潮流脊体系中的深槽冲刷——以江苏如东海岸为例。海洋通报,29(3):271-276。 闵凤阳,汪亚平,高建华,刘运令,张志林, 黎礼刚,2010。长江口北支的沉积物输运趋势。海洋通报,29(3):264-270。 徐志伟,汪亚平*,李炎,马菲,张凡,叶长江,2010。多元统计及物源分析支持的北部湾东部海域沉积物输运趋势。海洋学报,32(3):67-78。(*通讯作者) 邢飞,汪亚平*,高建华,邹欣庆,2010。江苏近岸海域悬沙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海洋与湖沼, 41(3):459-468。(*通讯作者) 刘运令,汪亚平*,高建华,贾建军,夏小明,2010。胶州湾铅-210比活度的分布模式及百年尺度的沉积速率。海洋学报,32(1):83-93。(*通讯作者) 许炯心,周立旻,李炳元,杨小平,周力平,师长兴,高抒,郑祥民,熊康宁,汪亚平,朱秉启,2009。中国地貌与第四纪研究的近今进展与未来展望。地理学报,64(1l):1375-1393。 左平,汪亚平,程珺,闵凤阳,2009。深圳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海洋环境科学,28(6):648-651。 李婧,高抒,汪亚平,2009。长江口水域含沙量时空变化卫星遥感定量研究方法探讨。海洋学报,31(4):167-175。 闵凤阳,汪亚平*,左平,刘运令,吴祥柏,2009。深圳湾西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及输运趋势。沉积学报(待刊)(*通讯作者) 程珺,高抒,汪亚平,闵凤阳。苏北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及其对环境动力的响应。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9 (1):7-12。 闵凤阳,汪亚平,2009。江苏淤泥质海岸入海河道闸下淤积研究。海洋科学,32(12):87-91。 左平,汪亚平,程珺,闵凤阳,2009。深圳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海洋通报,28(1):50-54。 吴祥柏,汪亚平,潘少明,2008。长江河口悬沙与盐分输运机制分析。海洋学研究,26(4):8-19。 马菲,汪亚平*,李炎,叶长江,徐志伟,张凡,2008。地统计法支持的北部湾东部海域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地理学报,63(11):1207-1217。(*通讯作者) 左平,汪亚平,程珺,闵凤阳,2008。深圳湾海域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分布特征。海洋学报,30(4):71-79。 张瑞,潘少明,汪亚平,高建华,2008。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137Cs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第四纪研究,28(4):629-639。 贾建军,夏小明,汪亚平,2008。美国岸线现状调查30年进展综述——以美国弗吉尼亚州为例。海洋学研究,26(2),53-58。 龚文平,汪亚平,王道儒,陈斌,2008。海南新村港潮汐汊道波流联合作用下的动力特征及其沉积动力学意义。海洋学研究,26(2),1-12。 刘运令,汪亚平,高建华,夏小明,贾建军,2008。胶州湾沉积物的时空分异特征及运移趋势。海洋通报,27(3):57-66。 白凤龙,高建华,汪亚平,程岩,林天岩,2008。鸭绿江口的潮汐特征。海洋通报,27(3):7-13。 张瑞,汪亚平,潘少明,2008。近50 年来长江入河口区含沙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 海洋通报,27(2):1-9。 杨旸,高抒,汪亚平,2008。杭州湾北部潮流深槽区细颗粒物质输运与再悬浮过程。海洋学报,30(2):80-91。 张 瑞,汪亚平*,高建华,潘少明,张志林,2008。长江口泥质区垂向沉积结构及其环境指示意义。海洋学报,30(2):92-101。(*通讯作者) 高建华,汪亚平,潘少明,张瑞,李军,白风龙,2007。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中有机物的来源及分布。地理学报,62(9):981-991。 汪亚平,高抒,2007。胶州湾沉积速率:多种分析方法的对比。第四纪研究。(待刊) 杨旸,高建华,汪亚平,潘少明,王爱军,2007。长江口南港底部边界层特征的观测与分析。海洋科学(待刊) 谢东风,高抒,汪亚平,2006。砂质底质潮汐水道均衡态模拟初探。海洋学报,28(6):86-93。 杨旸,汪亚平,高建华,贾建军,王爱军,2006。长江口枯季水动力悬沙特征与再悬浮研究。南京大学学报,42(6):643-655。 杜晓琴,高抒,汪亚平,2006。潮滩水流加减速阶段边界层流速剖面的比较。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6(5):37-44。 张瑞,汪亚平,潘少明,2006。长江大通水文站径流量的时间系列分析。南京大学学报,42(4):423-434。 汪亚平,高建华,潘少明,2006。长江河口区边界层参数的观测与分析。海洋地质动态,22(7):16-20。 汪亚平,高抒,贾建军,2006。浪流联合作用下潮滩沉积动力过程的高分辨率数据采集与分析。科学通报,51(3):339-348。 汪亚平,潘少明,H.V. Wang,高建华,杨旸,王爱军,李占海,吴中,2006。长江口水沙入海通量的观测与分析。地理学报,61(1):35-46。 贾建军,汪亚平,高抒,王爱军,李占海,2005。江苏大丰潮滩推移质输运与粒度趋势信息解译。科学通报,50(22):2546-2554。 李占海,高抒, 柯贤坤, 汪亚平,2005。江苏大丰海岸碱蓬滩潮沟及滩面的沉积动力特征。海洋学报,27(6):75-82。 高建华, 汪亚平, 潘少明,王爱军, 杨旸,2005。长江口枯水期最大浑浊带形成机制。泥沙研究。5:66-73。 高建华, 汪亚平, 潘少明,王爱军, 杨旸,2005。长江口悬沙动力特征与输运模式。海洋通报。24(5):8-15。 王爱军,汪亚平,高抒,潘少明,2005。长江口枯季悬沙粒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海洋科学进展,23(2):159-167。 王爱军,汪亚平,2004。江苏王港潮间带表层碳酸盐的沉积特征。江苏地质,28(2):90-95。 王爱军,汪亚平,高抒,2004。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盲区数据处理及其在长江河口区的应用。水利学报,10:77-82。 高建华, 汪亚平,王爱军,李占海, 杨旸,2004。ADCP在长江口悬沙输运观测中的应用,地理研究,23(4):455-462 王爱军,汪亚平,杨旸,2004。江苏王港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特征及输运趋势。沉积学报,22(1):124-129。 李凤业,宋金明,李学刚,汪亚平,齐君,2003。胶州湾现代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研究。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3(4):29-33。 汪亚平,高建华,2003。河口海岸区悬沙输运量的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ADCP)观测技术的初步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3(5):469-472。 王爱军,汪亚平,2003。江苏王港地区现代潮滩地貌发育特征。资源调查与环境,24(1):38-44。 杨旸,汪亚平,高抒,2003。江苏王港盐沼潮沟的水动力及悬沙输运过程。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3(4): 23-28。 王爱军,汪亚平,柯贤坤,李占海,2003。潮间带水沙多层位同步测量系统应用的初步研究。海洋通报,22(3): 61-68。 高抒,汪亚平,2002。胶州湾沉积环境与潮汐汊道演化特征。海洋科学进展,2002,20(3):52-59。 汪亚平,高抒,2001。胶州湾沉积动力学及相关领域研究进展。海洋科学, 25(2):26-28。 汪亚平,高抒,贾建军 ,2000。海底边界层水流结构及沉积物搬运研究进展。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8):101-106。 汪亚平,高抒,贾建军。2000。胶州湾及邻近海域沉积物分布特征及运移趋势。地理学报,55(4):449-458。 贾建军,高抒,汪亚平,2000。人工示踪沙实验的原理与进展。海洋通报,19(2): 80-89. 汪亚平,高抒,李坤业,1999。用ADCP进行走航式悬沙浓度测量的初步研究。海洋与湖沼,30(6): 758-763。 汪亚平,张忍顺,1999。江苏弶港盐沼风车河潮沟的地貌与动力演化。海洋科学集刊 ,41: 40-50。 高抒,程鹏,汪亚平,曹奇原,1999。长江口外海域1998年夏季悬沙浓度特征。海洋通报。18(6):44-50。 高抒,汪亚平,贾建军,1999。“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的科学问题。科学,51(6): 8-11。 汪亚平,张忍顺,高抒,1998。论盐沼-潮沟系统的地貌动力响应。科学通报。43(21) :2315-2320。 汪亚平,张忍顺,1998。江苏岸外沙脊群的地貌形态及动力格局。海洋科学。(3): 43-47。
『陆』 安徽农大
自费
『柒』 河北地质大学的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李军
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凤鸣
党委副书记:刘耀辉
副校长:张伟良、毛磊、张小平
纪委书记:南振兴
党委常委:侯书文 石家庄经济学院(1996.5——2016.3)郝东恒党委书记1999.4- 2015.9校长1999.4-2007.11李军校长2011.03- 2016.3辛彦怀校长2007.11- 2011.03周振玲党委书记1994.4- 1999.4贾贵廷校长1996.7-1999.4河北地质学院时期(1971.11——1996.4)杨昌明院长1994.4- 1996.7阎凤鸣院长1985.12- 1992.8党委书记1992.8- 1994.4周振玲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委工作1991.5-1992.8马乾乐党委书记1984.1–1991.5王希尧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全面工作1980.8-1985.12郭思敬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1972.6-1980.8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时期
(1953.3——1971.11) 冯呈瑞党委书记1963.2-1971.11革委会主任1968.3-1971.11印 通校长1960.9-1968.3李 明党委书记1959.6-1963.4刘林之党委书记1957.6-1959.4许砚田校长党总支书记1956.4-1961.31956.4-1957.6王竹林副校长(暂代校长职务)1953.8-1956.3党总支书记1954.10-1956.4李庚尧校长(未到职)1953.7-王竹林建校筹委会主任1953.3-1953.8
『捌』 第1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重点活动
本届电影节自2011年12月底向社会发布征片启事以来,得到了全国各电影制片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响应。电影节参赛影片数量达到173部,再创历史新高。这既体现了国产电影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也体现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影响力。
第十九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国产影片设立组委会奖、评委会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观赏效果奖、艺术探索奖、最佳处女作奖、最佳新人奖等奖项。电影节评委会由来自全国高校相关专业的30位大学生和10位青年电影学者组成。除以上奖项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还设有最受大学生欢迎导演奖、最受大学生欢迎男演员奖、最受大学生欢迎女演员奖等由大学生观众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产生的奖项。 (按片名笔画排序) 序号 片名 导演 主演 出品方 1 Hello!树先生 韩杰 王宝强、谭卓、何洁 北京博纳影视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
北京西河星汇数字娱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 2 LOVE 钮承泽 赵薇、舒淇、赵又廷、 郭采洁彭于晏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3 一个人的皮影戏 张唯 李军 包贝尔王亚军 深圳市华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4 十五岁的笑脸 王丹 贺淑婧 王艺麟 青岛凤凰世纪传媒有限公司 5 大魔术师 尔冬升 梁朝伟 刘青云周迅闫妮 博纳影业集团有限公司
英皇电影有限公司
博纳影视娱乐有限公司 6 与妻书 王小列 佟大为许晴 北京海润影业有限公司
三祥国际王小列工作室 7 飞天 王珈、沈东 刘之冰牛莉 八一电影制片厂 8 乌鲁木齐的天空 希尔扎提·牙合甫 曹曦文 于滨 伊斯拉木江·瓦里斯 天山电影制片厂 9 为你而来 瞿友宁 夏如芝 郑凯林宗仁 福建省东宇影视有限公司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 10 双城计中计 潘安子 腾格尔 任贤齐 翁虹 熊乃馨 北京天室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11 龙门飞甲 徐克 李连杰 周迅 陈坤李宇春 博纳影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
北京华影盛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博纳影视娱乐有限公司(中国香港) 12 失恋33天 滕华涛 文章白百合 完美世界(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华美时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东阳新经典影业有限公司
上海路文影视文化工作室 13 百合 周晓文 王梓桐、吕丽萍 西安晓文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4 杨善洲 董玲 李雪健、陶虹 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 15 辛亥革命 张黎 成龙、赵文瑄、李冰冰 长春电影制片厂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
北京天鹤信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电影制片厂
天津北方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寰亚电影有限公司(香港)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耀莱国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16 武侠 陈可辛 甄子丹、金城武、汤唯 星美影业有限公司
我们制作有限公司
鼎盛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江苏广电幸福蓝海影视集团
云南电影集团 17 幸福的向日葵 苏磊 梅丽古力·艾买提、沙衣达·艾合买提 天山电影制片厂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 18 转山 杜家毅 张书豪 北京太合环球影业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米里米特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原子映象有限公司 19 放映路上 海涛 鲍振江、王嘉 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电影制片厂 20 建党伟业 韩三平、黄建新 刘烨、张嘉译、冯远征、李晨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领衔出品 21 查无此人 朱敏江 于小伟、罗家英、邬君梅 北京大鱼华泽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22 柳如是 吴琦 万茜、秦汉、冯绍峰 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集团) 23 背影 磐石 吴水美、徐惠君 北京满汉全席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江西秋水长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24 星空 林书宇 徐娇、林晖闵、刘若英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25 星星的孩子 陈苗 梁静、朱江迪 上海苗子文化资讯有限公司
盛唐环球(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 26 信义兄弟 方军亮 赵毅、霍青 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 27 逆战 林超贤 周杰伦、谢霆锋、林鹏 北京乾坤星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英皇电影有限公司(中国香港)
北京麦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8 钱学森 张建亚 陈坤、张雨绮 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电视艺术中心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29 倭寇的踪迹 徐浩峰 于承惠、宋洋 北京谷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30 爱在廊桥 陈力 吴兴国、徐守莉、姜大卫 福建电影制片厂
八一电影制片厂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
福建省艺术摄影学会 31 堵车 阿年 吴镇宇、陈志朋、巴哈古丽 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 32 黄河女人 汤那 汤那、黑子、徐成林 北京银汉影艺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33 最爱 顾长卫 章子怡、郭富城 星美(北京)影业有限公司
兴隆环球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和禾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传媒集团先锋影视有限公司 34 遍地狼烟 胡大为 何润东、宋佳、梁家辉、何晟铭 浙江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 入围影片展映与华语电影高校巡展
1.十八所全国高校分会场同期开幕
第十九届电影节在全国十八所高校设立了分会场,分会场数量达到历年新高。十八个分会场与主会场活动同期开幕,举办开幕影片放映、剧组见面会、学术研讨会、参赛影片展映等形式多样的电影文化活动。
十八所全国高校分会场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辽宁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北方民族大学。
2.入围影片展映与剧组见面会
故事片展映时间:2012年3月26日至4月15日
故事片展映地点:中国电影资料馆 日期 时间 入围影片 3月26日 18:00-20:00 黄河女人 20:00-22:00 龙门飞甲 3月27日 18:00-20:00 倭寇的踪迹 20:00-22:00 星空 3月28日 18:00-20:00 百合 20:00-22:00 失恋33天 3月31日 18:00-20:00 与妻书 20:00-22:00 放映路上 4月1日 18:00-20:00 爱在廊桥 20:00-22:00 遍地狼烟 4月4日 18:00-20:00 背影 20:00-22:00 逆战 4月7日 13:00-15:00 钱学森 15:00-17:00 一个人的皮影戏 18:00-20:00 飞天 20:00-22:00 双城计中计 4月8日 13:00-15:00 堵车 15:00-17:00 武侠 18:00-20:00 转山 20:00-22:00 辛亥革命 4月9日 18:00-20:00 幸福的向日葵 20:00-22:00 大魔术师 4月10日 18:00-20:00 乌鲁木齐的天空 20:00-22:00 LOVE 4月11日 18:00-20:00 查无此人 20:00-22:00 最爱 4月14日 13:00-15:00 十五岁的笑脸 15:00-17:00 杨善洲 18:00-20:00 为你而来 20:00-22:00 Hello!树先生 4月15日 13:00-15:00 星星的孩子 15:00-17:00 信义兄弟 18:00-20:00 柳如是 20:00-22:00 建党伟业 动画片展映时间:4月1日
动画片展映地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楼北国剧场 时间 展映影片 导演 出品方 9:00-12:00 洛克王国圣龙骑士 于胜军 优扬(天津)动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上海炫动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藏獒多吉 小岛正幸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株式会社马多浩斯慈文紫光数字影视有限公司 13:00-16:00 魁拔之十万火急 王川 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炫动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兔侠传奇 孙立军 天津北方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电影学院
电影频道制作中心
北京世纪彩蝶动画制作公司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3.华语电影高校巡展
华语电影高校巡展活动以全国大学校园为基地,以支持国产电影为己任,立足北京,辐射全国,覆盖全国十几个省市的百余所高校。十几年来,巡展活动累计观影人次已超四千万,不仅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青年观众,更丰富了大学校园生活,使大学生得到了电影艺术的审美熏陶。
第十九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华语高校巡展活动除了在全国十八所高校分会场举行本届参赛国产影片展映外,还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石油大学、中央音乐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北科技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北京物资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东北财经大学、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等数十所高校进行展映活动。 大学生原创影片大赛是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重要竞赛单元。它创办于2000年,旨在充分激发广大学子的创造力,集中展现“大学生拍”的魅力,是发掘、培养影视新秀的摇篮。至今,它已经成功举办十二届,广受海内外大学生及影视界瞩目,并成为华语地区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学生影像作品赛事。
大赛面向全国(含港、澳、台地区)高校大学生(含在华留学生)以及海外中国留学生征集参赛作品。
本届大学生原创影片大赛包含七个竞赛单元。除了包括剧情片、动画片、纪录片、实验短片四个常设竞赛单元外,还设有“爱地球”环保影片、“创意红楼梦”短片和优酷网络单元。在剧情片、动画片、实验短片三个竞赛单元分别设立了“丝路数码最佳视觉效果奖”。此外,还设置了大学生电影节创意形象片奖及最佳组织奖两个单项奖。
“爱地球”环保影片单元是电影节首次与国际知名非政府组织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设立的原创影片竞赛单元。旨在希望通过优秀原创环保影片,唤起更多青年乃至全社会对环保问题的关注,更广泛地普及和强化“爱地球”的理念,推动相关公益事业在中国更好地发展。
4月1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第十三届大学生原创影片大赛颁奖典礼。
首届网络电影评选与电视电影评奖
1.首届网络电影评选活动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始终密切关注着电影创作和电影产业的新领域、新现象与新模式。为促进中国电影在内容形态和传播模式的不断创新,探索电影发展的时代脉络与发展趋势,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于2012年创造性地举办首届网络电影评选活动。期待通过此活动,发掘和鼓励新锐电影创作人才,给众多优秀国产网络电影提供展现风采、促进成长的闪亮舞台。
评选活动面向优酷网、土豆网、我乐网、乐视网、新浪视频、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网易视频、爱西柚、激动网等十余家国内最知名的视频网站,征集自2010年以来的优秀网络电影入围作品提名。最终,共有41部网络影片作品入围。
,网络电影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上将颁出最佳网络电影、网络电影最佳导演、网络电影最佳男演员、网络电影最佳女演员、最受大学生欢迎网络电影等奖项。
2.电视电影评奖
电视电影竞赛单元由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卫星频道节目中心联合举办。本届电视电影入围影片共有10部。
第1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电视电影竞赛单元入围影片
(按片名笔画排序) 序号 片名 导演 编剧 主演 片长 1 双人床条约 吴卫东 吴卫东 耿乐 刘威葳 张恩齐 郑佩佩 谢园 89分钟 2 无底洞 江涛 江涛 沙溢 叶青 瞿颖 90分钟 3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苗月 王力扶高一功 八音 孙敏 104分钟 4 危机公关 钱学格 谢晓东 冯波 王劲松 齐志 90分钟 5 成成烽火 周伟 郎云 沂生 刘慧东 张铎子义 杨瑞佳 107分钟 6 虫样年华 李威 王运生 高晓攀 尤宪超 张扬 果而 93分钟 7 信义兄弟 方军亮 刑原平 霍青,赵毅 97分钟 8 骆驼客 高峰 高峰陈锐 陈旭竹 张玉龙 90分钟 9 盛糖乐队 林小莉 贾舒颖 夏花 李勤勤 100分钟 10 糖豆八部 吴天戈 徐菠 刘惠苗 驰贾承博 冯恩鹤 90分钟 2012年,正逢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为庆祝扩大两国青年人的交流,增进两国青年人的了解,第十九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与日本驻华大使馆、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联合举办“日本青春电影周”活动。
时间:2012年4月16日~4月20日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楼北国剧场
(10个日本电影海报的图) 序号 片名 导演 主演 年代 1 摇摆少女 失口史靖 上野树里 平冈佑太 2004年 2 回路 黑泽清 加藤晴彦 麻生久美子 小雪 2001年 3 春之雪 行定勋 妻夫木聪 竹内结子 2005年 4 宛如阿修罗 森田芳光 大竹忍 黑木瞳 深田恭子 2003年 5 向雪祈祷 根岸吉太郎 伊势谷友介佐藤浩市 2006年 6 入殓师 泷田洋二郎 本木雅弘广末凉子 2008年 7 我的爷爷 东阳一 营原文太石原里美浅野忠信 2003年 8 击浪青春 矶村一路 田中丽奈清水真实葵若菜 1998年 9 初恋 筱原哲雄 田中丽奈真田广之原田美枝子平田满 2000年 10 悲伤假期 青山真治 浅野忠信石田惠理宫崎葵光石研小田切让 2007年 大学生影评大赛旨在以征文比赛的形式,激励大学生群体对中国电影的兴趣和关爱,发掘大学生群体中的电影理论与批评人才,努力打造属于大学生自己的电影学术品牌。
大赛要求参赛者以第十八、十九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入围影片,和第十四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第二十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入围影片为评论对象,力求评论的创造性和独特性,是电影节“大学生评”特色的集中体现。
前三届影评大赛,来自全国各地近百所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积极参与大赛,呈现出参与程度广、参与积极性高、参选作品内容丰富多彩、作品质量上乘等特点。作品从主题思想、人物特点、美学标准、电影特性等多种角度出发,对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入围影片进行深入探讨,体现出较强的思想性和专业性。 大学生主持人大赛是由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电影卫星频道节目中心主办的全国性重要赛事。
第三届大学生主持人大赛于2012年2月初启动。选拔活动以“Hold住2012,主宰梦想舞台”为口号,设海选、初赛和决赛三个环节。决赛评选出的冠亚军选手(季军选手视比赛情况而定)不仅能够得到电影频道专业主持人面对面培训的机会,更将闪亮登上4月底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闭幕式暨颁奖盛典的荣耀舞台。
『玖』 石家庄经济学院的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李军
党委副书记、代院长:王凤鸣
党委副书记:刘耀辉
副院长:张举钢、张伟良、毛磊、张小平
纪委书记:南振兴
党委常委:侯书文 石家庄经济学院(1996年5月——)郝东恒党委书记1999.4- 至今校长1999.4-2007.11李军校长2011.03- 至今辛彦怀校长2007.11- 2011.03周振玲党委书记1994.4- 1999.4贾贵廷校长1996.7-1999.4河北地质学院时期(1971.11——1996年4月)杨昌明院长1994.4- 1996.7阎凤鸣院长1985.12- 1992.8党委书记1992.8- 1994.4周振玲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委工作1991.5-1992.8马乾乐党委书记1984.1–1991.5王希尧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全面工作1980.8-1985.12郭思敬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1972.6-1980.8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时期
(1953.3——1971.11年) 冯呈瑞党委书记1963.2-1971.11革委会主任1968.3-1971.11印 通校长1960.9-1968.3李 明党委书记1959.6-1963.4刘林之党委书记1957.6-1959.4许砚田校长党总支书记1956.4-1961.31956.4-1957.6王竹林副校长(暂代校长职务)1953.8-1956.3党总支书记1954.10-1956.4李庚尧校长(未到职)1953.7-王竹林建校筹委会主任1953.3-19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