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地质局刘金科
A. 立足宁夏作贡献 走出宁夏做地勘 依托地勘求发展
宋新华
(宁夏地勘局,宁夏银川,750000)
1999年宁夏地勘局实行属地化管理后,2002年自治区政府又决定将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17队、宁夏有色地质总队移交地勘局管理。属地化后,地调院划归国土资源厅管理。截至2005年6月,全局在职职工2526人,离退休人员2479人。2003年,局新一届班子提出了“立足宁夏作贡献,走出宁夏做地勘,依托地勘求发展”的战略思想,实施了产业结构调整、划小核算单位、授权委托经营等一系列的战略举措,使宁夏的地勘工作和地勘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也得到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肯定。属地化以来,宁夏地勘局经济运行情况证明,战略思想正确,战略举措得当,地勘工作大有可为。
一、经济运行概况
新一届领导到任后,通过调研、摸底、研讨等形式,认真总结属地化以来地矿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了方向,调整了思路。通过一系列的战略举措,深化了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快了地勘事业的发展。并始终把发展地勘经济作为第一要务,以提高全局职工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以地质勘查业为主导,以建筑业为依托,以多种经营为辅助,坚持企业化经营。经过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战胜种种困难,使地勘经济有了良好的发展前景,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职工收入逐年增长。据统计,1999~2004年,全局对外总收入由11636.56万元增加到32124.2万元(详见图1),增长了2.76倍,年均增长22.5%;实现生产增加值由3754.3万元增加到7033.61万元(详见图2),增长了1.87倍,年均增长13.4%;职工人均收入由0.8万元增加到1.66万元(详见图3),增长了2倍多,年均增长15.7%。
图11999~2004年全局对外收入对比示意图
图21999~2004年全局生产增加值对比示意图
图31999~2004年全局人均收入对比示意图
2005年上半年,全局实现对外总收入18623.7万元,其中地勘业1888.77万元,建筑施工业10485.65万元,多种经营6249.2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5844万元,增长了1.46倍,职工收入也比上年有所增长。
二、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2003年以来,宁夏地矿局以做大地质勘查业、做强工程勘察与基础施工业、调整改造多种经营业为内容,根据全局产业结构特点、产业发展实际,实施队伍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经过调整后的产业结构表现了生机和活力,队伍的专业化特点更加明显。地质勘查业、基础施工、公路施工、房地产开发、物资贸易、实验测试等产业独具特色,各有各的主业,各有各的专长。减少了内耗,强化了互补,经济效益显著增长。有勘院、核勘院、矿调所、矿业公司等地勘单位的地勘主业显示出了强劲的优势,地质勘查、矿业开发全面开花。地质勘查业对外收入由2003年的908.7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3098.3万元,2005年上半年又达到了1888.77万元,发展势头迅猛。从事工程施工的伊地公司、矿调所、公路公司过去3家在一起吃大锅饭,分体运行以后,3家的对外收入之和达到8428万元,比分体运行前增长了1.68倍。房地产公司白手起家,负债经营,2004年完成开发5092万元,实现了当年起步,当年飞跃,走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图4、图5分别为2003年、2004年对外收入构成图)。
图42003年宁夏地矿局对外收入完成情况构成图
图52004年宁夏地矿局对外收入完成情况构成图
为了改善地勘单位和企业设备陈旧、装备落后的局面,2003~2004年局投资2362万元,2005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用于设备和装备的更新换代和改造,极大地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对投资体制进行改革,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体制上的突破,带来了干部职工观念上的再进步,带动了生产规模的再扩大,拉动了工作效率的再提高,促进了经济效益的再增长。
三、对宁夏局地勘经济工作的体会
随着地勘队伍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和地勘工作机制的重大调整,地勘队伍向何处去?地勘单位干什么?局的职能在哪里?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各级地勘单位的领导和决策者。浙江、广东、山东等沿海一些省局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达的市场环境,率先喊出了“戴好事业单位的帽子、走好企业化经营的路子”的主调,走出了“融入地方经济全局、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新路子,使地勘工作和地勘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全国地勘队伍改革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表率。宁夏局在借鉴兄弟省局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特点,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两年来,宁夏局地勘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1.明确的战略思想
充分领会、准确把握国家的宏观政策、改革意图及改革方向,正确判断市场状况和未来走向,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估队伍状况。知道国家、地方需要什么,我们能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如此,就会不犯或少犯方向性、战略性错误。不顾自身状况、自身实力,一味地追逐市场,或不顾市场需求,能做什么就只做什么都是不可取的。背离了国家的宏观政策和改革方向,就走不下去,走不通。
“立足宁夏作贡献,走出宁夏做地勘,依托地勘求发展”的战略思想,是局党委一班人在对形势、市场、自身全面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宁夏地勘局目前是全区人数最多的事业单位,有为才能有位,在依然是事业单位前提下,就必须要为地方经济服务。“立足宁夏作贡献”这是我们的立局之本、生存之根、发展之基。这是对地矿局职能的基本定位。
宁夏地域狭小,国土面积仅5.18万平方公里,金属矿产相对贫乏,地质市场容量小,地质勘查的施展空间有限,要做大、做强地勘工作就必须“走出宁夏做地勘”。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实力的竞争。长期以来的地质工作使宁夏地勘局聚集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和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地质勘查业是宁夏地勘局最具竞争力的产业,这一优势不能丢,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是我们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依托地勘求发展”就是对地勘业这一核心竞争力的认可和肯定。
2.建立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2004年初,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与局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相适应的经营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局相继出台了《关于在局属单位实行经营者年薪制的决定》、《关于对局属单位经营者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的决定》、《宁夏地矿局经营者年薪制试行办法》3个文件。经营者的收入与本单位的生产经营规模和经营业绩挂钩,使经营者的责、权、利得到了统一。经营者的年薪收入由3部分构成:基薪、风险收入、奖励薪。确定和调整的因素有:银川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额、本单位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额、对外总收入、总资产额、职工队伍总数、对外市场总收入、国有资产保增值率、经营性资产收益率、利润、职工收入增长率、职工上岗率、职工人均培训费、当年应收款回收率、往年应收款回收率、上缴指标、生产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安全指标、质量指标等。授权单位的其他经营者(副职)依据各人所担负责任的大小、劳动贡献、工作难易程度等因素,比照经营者的0.6~0.8倍自行确定,考核办法自定。形成了一个非常细化,便于执行、操作,国家利益、集体利益、职工利益、经营者个人利益互联、互动的制度、办法。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办法是成功有效的。2004年通过考核,14个授权经营的地勘单位,有13个完成或超额完成责任目标,经营者最高年薪110476元;一家没有完成责任目标,扣除抵押金后最终年薪为-17300元。14个地勘单位的经营者平均年薪74074元。2005年经营者继续实行年薪制,并根据各项指标进行了测算,最高者为87332元,最低者为27558元(仅为完成责任目标的风险收入,不计超额奖励部分)。
3.实施人才战略
能否把地质勘查业做大、做强,地勘经济能否取得长足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对我局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仅是现实问题,而且涉及到今后发展的长远大计。
近年来局选派多人到中国地大攻读博士学位,并在局地勘费中为局培博士设立了个人项目,鼓励局培博士的论文选题与宁夏的地质矿产研究相结合。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在留住人才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设立了局人才库,对入库人员发放人才津贴。其中进入核心竞争力人才库8人,每人每月500元津贴,若年终考核为优秀者增至每人每月1000元;进入人才库25人,每人每月300元,年终考核优秀者增至每人每月500元。对几个以地勘业为主的单位的总工在局地勘费中设立总工项目,分别对宁夏的几个主要成矿区块进行专项的成矿规律研究。采取对报考地质专业的局内职工子女进行奖励等一系列举措。地质专业人才流失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专业人员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分散在局其他产业领域的很多地质专业人员也相继重新投入到地勘工作中,形成尊重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环境。
4.转换机制,合作搞活
目前,地勘局毕竟底子薄,实力弱,能够用于风险勘查的费用有限,勘查速度与登记速度不成比例,还会影响到今后矿业权的申请和登记工作。2005年,局拿出一个可供共同开发的煤矿产地,捆绑两个可供风险勘查的矿业权地,引入风险勘查资金500万元。局提供矿业权,合作方投入勘查费用,成矿后利益共享,勘查风险主要由合作方承担。现在很多私营矿业主在尝到了矿业开发的高回报后,已非常认同矿产勘查的高风险性,合作方主动要求投入更多的风险勘查。为慎重起见,也为开好头,暂时只提供了两个风险勘查项目。通过合作勘查,增加了在矿产勘查上的投入,加快了勘查速度,改变了以往只登记、不勘查,登记多、勘查少,重勘查、轻开发的局面,也有利于今后的矿业权申请和登记工作。对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积极寻找合作伙伴。陕西西大科里奥光电子有限公司以650万元取得我局“中卫腰岘子铜矿Ⅰ、Ⅲ矿体”的开发权,并投入2400万元建成宁夏首个铜生产企业,出铜在即。
在多种经营上,通过转换机制,合作经营的方式盘活了大量不良资产,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原来的造纸厂,大家感觉问题最多,通过转换经营机制,引进合作投资伙伴,投入资金1818万元进行技术改造,短短半年时间的调整改造,变化非常之大,所有产品已被内蒙古伊利集团买断,发展形势非常好,机制的转换带来了市场的巨变。经营困难的活性炭厂也已找到了自己的合作方,发展前景看好。
5.干部交流为地勘工作注入了活力
长期以来地勘单位的干部都是在内部交流、轮换,干部队伍的近亲繁殖造成了思路局限,观念陈旧。队伍之间、干部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动一发而牵全身。形成的负面影响是:想不到,不敢想,想了不敢做,做了也做不好。有着多年地方工作经验的地方干部“空降”地勘行业,带来了很多新思路、新举措,体现了敢、硬、新的工作作风。不受羁绊,敢想敢干;不受干扰,决定、制度一旦形成,不折不扣地落实、执行,决不手软;不受固有观念的支配,有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行业精神面貌,工作状态为之一新。地方干部的注入还为属地化后地勘经济与地方经济的融洽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两年来宁夏地勘局与地方政府的交流、沟通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地勘工作在地方经济建设中介入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提升。地勘工作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宁夏这样一个资源型省区已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认同。这是与地方干部参与到地勘经济工作中的作用分不开的。
作者简介
宋新华,宁夏地勘局副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B. 宁夏第二勘探队 怎么样
宁夏煤炭勘察工程公司第二勘查院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田地质局,是集煤田地质勘察、设计、施工为一体的事业单位,成立于1996年,院下设—地质所、物探所、测绘所、水环所、制图中心、办公室、经营管理部等7个部门。现有在册职工86人,在册职工中具有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36人,初级职称17人。
本院承担固体矿产勘查、煤层气资源勘查、地球物理勘查、矿山灾害治理(包括灭火、水、瓦斯)、重要技术研究及地质技术服务工作;承担地质探矿、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储量核实、测绘等工作,主要业务包括地质勘探、地质报告修编、地质咨询、水文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及测井、控制测量及工程测量、矿山储量核实、岩土工程勘察、地质灾害勘察及治理、计算机制图及彩图喷绘,以及上述工程的监理及报告编制与评审。
本院自2004年—2008年全院共完成煤田、水文孔钻探261736.07米;测井895712.9米;地质填图139.44平方公里;定测孔2708个;控制测量(GPS点)578个;煤矿测巷55420米;煤矿测方2060立方米;电法(物理点)8642个;煤田火区物探勘察21个。提交《宁夏盐池县冯记沟煤矿外围勘探地质报告》、《宁夏盐池县冯记沟矿区(南部)煤炭勘探报告》、《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开发区线驮石煤矿区湾岔沟井田勘探报告》、《内蒙古自治区呼鲁斯太矿区乌兰煤矿三水平补充地质勘探报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红墩子矿区煤炭资源详查报告》、《宁东煤田萌城矿区洪涝池勘查区煤炭资源勘探报告》等6个大型地质勘探项目报告;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新上海庙煤田地质资料汇编》、《宁夏回族自治区马家滩矿区金凤井田勘探报告汇编》2个大型地质资料汇编;提交汝箕沟煤田、桌子山煤田、内蒙古古拉本煤田火区等21个火区勘查项目报告和大量的煤矿储量核实工作。2007年我院被宁夏企业家协会评选为“宁夏最具社会责任感优秀企业”;并多次获得宁煤局“文明单位” “文明集体”的表彰。
院 长:顾建宁
地 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通达北街48号
电 话:0951—3072829
传 真:0951---3063847
Email:[email protected]
邮 编:750011
C.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工程院怎么样
简介: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工程院(简称宁夏地质工程院),隶属于自治区地质局。主要承担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地震地质、矿产及水文地质勘探、地质工程测绘、地质灾害评估(设计)、综合勘查与施工等工作。
D.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局怎么样
简介:宁夏回抄族自治区地质局成立于袭1958年。1999年5月,实行属地化管理,成为自治区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是宁夏地质工作最多、专业门类最全、技术力量最强、找矿实力最强的地质找矿部门,拥有一支具有“三光荣”传统和“三特别”精神、作风优良、找矿突出、立业辉煌、建功卓著的综合勘查和地质科研队伍。
注册资本:825万人民币
E. 宁夏煤田地质局的成果
50多年来,自治区煤田地质局完成勘探面积9100多平方公里,累计钻探进尺230多万米,提交各类地质报告300余件,探明煤炭资源/储量314.5亿吨,居全国第六位,预测2000米以浅煤炭资源量1721亿吨,居全国第五位,奠定了宁夏资源大省的地位,累计探明水资源量9亿立方米。勘探建成了石嘴山、石炭井、汝箕沟、呼噜斯太、宁东、王洼、炭山等重点煤矿。完成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煤田碎石井勘探区详查地质报告》获第三次全国煤田优秀地质报告奖;完成的《鄂尔多斯盆地聚煤规律及煤炭资源评价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以来,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总体部署,积极参与“一号工程”建设,完成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煤炭资源勘查总体规划,承担了基地建设全部地质技术工作和资源勘查任务。完成项目报告88个,完成钻探进尺40万米,产值7.2亿元,探明煤炭资源量186.72亿吨。其中,《宁夏宁东煤田鸳鸯湖矿区梅花井井田勘探报告》荣获国土资源部特大型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一等奖、《宁夏宁东煤田鸳鸯湖矿区清水营井田勘探报告》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工业第十三届优质地质报告一等奖。在承担自治区“一号工程”勘探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开展“攻深找盲”工作,在陶乐红墩子勘查区提交新增探明煤炭资源量20亿吨,在候家河勘查区提交新增远景煤炭资源量190多亿吨。在1993年和2005年先后两次获“全国煤炭工业地质勘查功勋单位”称号。
目前,自治区煤田地质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总书记“又好又快地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讲话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为指导,以为宁夏跨越式发展提供煤炭资源保障为己任,以《宁夏煤炭资源潜力评价》、《宁夏煤炭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等综合研究项目为基础,加大“功深找盲”力度,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为全区新增煤炭资源量30~50亿吨,为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的煤炭资源保障。
F.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按照《关于开展地质勘查行业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5号)要求,我厅认真组织自治区境内已取得地质勘查资质的地质勘查单位,填报了地质勘查单位情况表及相关数据。并核查了地质勘查单位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对各单位报送的情况表和有关情况进行了汇总,现将我区地质勘查单位调查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地勘单位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取得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共19个,其中最高资质为甲级的单位14个,最高资质为乙级资质的单位2个,最高资质为丙级资质的单位3个。
我区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国有地勘单位有12个,单位名单如下:宁夏煤田地质局(宁夏煤炭勘察工程公司)、宁夏核工业地质勘查院、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前身为宁夏地质调查院)、宁夏矿产地质调查所、宁夏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宁夏矿业开发公司、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宁夏地质工程勘察院、宁夏伊斯兰地质工程公司、宁夏遥感测绘勘查院、宁夏地质矿产中心实验室、宁夏黄金地质勘探工程队。
(一)国有地勘单位基本情况
2006年末国有地勘单位职工人数为3497人,地质勘查从业人员为2146人,其中地质技术人员1088人。年末离退休人员累计为3087人。
2006年末国有地勘单位总资产为86290.77万元。其中生产经营性资产25139.32万元。
2006年末国有地勘单位地勘业总收入为15073.73万元。总支出为58542.68万元。其中地质找矿支出为8561.40万元。
(二)属地化管理的国有地勘单位基本情况
2006年末属地化管理的国有地勘单位职工人数为3389人,地质勘查从业人员为2077人,其中地质技术人员1042人。年末离退休人员累计为3014人。
2006年末属地化管理的国有地勘单位总资产为85043.77万元。其中生产经营性资产23941.32万元。
2006年末属地化管理的国有地勘单位地勘业总收入为14758.73万元。总支出为57926.68万元。其中地质找矿支出为8246.40万元。
二、国有地勘单位各项优惠政策核查落实情况
经核查,国有地勘单位各项优惠政策(主要是中央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反映较好的单位有宁夏地矿局和宁夏煤田地质局,具体情况如下:
(1)地质勘查费基数与年增长幅度方面。落实较好,宁夏地矿局地质勘查费基数从1999年的4146万元增加到11017万元,宁夏煤田地质局下划拨款基数1022万元,与2004年比,年增长9.55%。
(2)地勘费基数中10%和矿业权价款转增国家资本金政策。已落实地勘费基数中10%转增国家资本金政策。
(3)转产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宁夏地矿局1999~2001年度、2001年度、2003~2005年度财政贴息资金已落实,2006年度落实10万元,2002年财政贴息资金未落实。
(4)税收优惠政策。未落实。
(5)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1999年属地化管理以来,一直未落实。
(6)离退休职工养老金保障政策。已落实,基本上靠财政供养,保证按月足额发放离退休职工养老金。
(7)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处置政策。宁夏地矿局已落实。并按照2003年11月11日自治区政府专题会议纪要“对宁夏地矿局及所属地质勘查单位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按照有关规定,经评估后可以采取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或授权经营等方式处置。对利用现有土地改善本单位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住房条件而改变土地用途的,可免缴土地出让金。对向地矿局以外的单位或个人转让土地时,应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并严格按照经营性用地必须招、挂和非经营性用地协议转让的有关规定办理,所得土地收益主要用于地矿局进行结构调整和职工安置”的政策执行。
(8)基本建设预算内投资补助政策。宁夏地矿局基本建设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在2001年度落实80万元,2002年度落实100万元,2003年度落实100万元,2005年度落实100万元。但在2004年度、2006年度未落实。宁夏煤田地质局落实60万元。
(9)住房改革支出政策。宁夏地矿局1999~2006年度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月度补贴已落实,但是1998年以前的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一次性住房补贴未落实。
(10)增加工资政策。各地勘单位均已落实。
(11)基本医疗保险、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政策。宁夏地矿局全局人员都已参加了医疗保险。由于该局是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一直未参加,但是全局的合同制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宁夏煤田地质局全局人员都已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12)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政策。由于自治区未出台相关事业单位养老统筹政策,宁夏地矿局是事业单位所以未落实,但该局的合同制职工已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其他地勘单位合同制职工已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统筹。
(13)其他政策。无。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人才匮乏。宁夏地处边远地区,经济落后,工资低,很难吸引地质院校的学生来宁工作。各地勘单位专业人员青黄不接现象也非常严重,造成有些项目质量下降。
二是地勘单位属地化后,资金短缺,用于生产经营、支撑地勘单位发展的优良经营性资产太少,由于资金的短缺,在设备、装备方面存在不足和老化,短期内很难解决,因而在走向市场时缺乏竞争力,发展潜力严重不足。
三是地勘单位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弱,无力进行风险性的矿产勘查。建议中央、地方建立风险勘查专项基金。
四是矿权设置影响了专业地勘队伍在区域上的找矿优势。
四、建议
第一,按照企事分开的原则(改为与自治区事业单位改革同步)继续推进国有地勘单位的改革,积极探索有利于增强地勘单位活力的改革措施。目前,要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首先解决好地勘单位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要集中解决国有地勘单位历史遗留的职工住房(改为住房补贴)、基地建设、设备更新等问题,提高地勘单位改革走市场、自我发展闯市场的能力。地勘单位的住房改革所需资金应列入自治区机关事业单位住房改革制度实施方案,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减免地勘单位用于解决职工住房、危旧房改造的市政、城建、消防等相关配套费用,并将住房改造纳入城市危旧房改造范畴,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工资、福利与其他事业单位享受同等待遇。
第二,加强人才培训,建设高素质技术队伍,保持地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第三,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地质工作条件,提高地质找矿效率。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勘处)
G. 宁夏煤田地质局待遇如何具体的月工资是多少
首先要看你应聘的是哪个岗位,其次是看你分配到哪个单位,因为每个岗位和每个单位的工资都不同,但总的来说要比社会上很多单位待遇要高些。
H. 宁夏有哪些地质勘查单位
宁夏地来质工程勘察院(宁夏源地矿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宁夏煤田地质局,宁夏地矿局,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宁夏总队,宁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地质队,宁夏地质队,宁夏地质调查院,。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简称自治区地矿局),其下属宁夏地质工程勘察院、宁夏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大力岩土工程公司)、宁夏遥感测绘勘查院、宁夏核工业地质勘查院、宁夏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宁夏有色地质工程公司)、宁夏矿产地质调查所、宁夏地矿局服务中心(宁夏山水旅行社)、宁夏地质矿产中心实验室、宁夏伊斯兰地质工程公司、宁夏伊斯兰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宁夏矿业开发公司、宁夏地矿房地产开发公司、宁夏地矿物资供销公司、宁夏伊斯兰地质造纸厂等14个企事业单位。
I. 一般来讲 地矿局和煤田地质局哪个单位好些 PS:本人宁夏 谢谢大家
就目前形势来看,金属矿和煤矿都不太景气,产能过剩,但是相对而言地矿要比煤矿要好一些,因为煤矿最近工资少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