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大学 » 平武县地质局

平武县地质局

发布时间: 2021-02-20 13:29:06

A. 现在绵阳到平武路况

路况不来好,你要准备一天时间来源回家!

前不久我去了平武,现在双边道路都在施工,车速平均40公里左右,遇到堵车,那就更长时间了,不过,一般一天时间是足够的。

坐大巴你要带上干粮,准备在路上吃,自己开车你要多带水!

good luck!

B. 四川省平武县是怎样的气候环境

我找到了一段资料,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县境县城一带属北亚热带山地回湿润季风气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具有云多、雾少、阴天多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4.7℃,最高值15.1℃,最低值13.9℃。极端最高温37℃,极端最低温-7℃。多年平均降水量866.5毫米,最高值1161.4毫米,最低值397.3毫米。多年平均日照时间1376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252天。由于地势起伏突出,高差悬殊,气候要素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呈垂直分布。低山河谷地带属北亚带山地湿润性季风气候,低中山地带属山地温暖带气候,中山地带属寒温带气候,高山地带属亚寒带气候,极高山地带属寒带气候。
下面的网址还有地图

C. 四川绵阳到底分几个区

截至2019年3月,绵阳市下辖3个市辖区。分别是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

1、涪城区

涪城区,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市,位于绵阳市中部偏西,地处涪江西岸。周边有本市的安州区、江油市、游仙区、三台县及德阳市中江县、罗江区。总面积579.3平方千米。

2、游仙区

游仙区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巴蜀腹地、涪江以东;是成绵乐发展带、绵雅资遂发展环线、成渝西“黄金三角”重要节点;

介于东经104°42′15″至105°8′58″,北纬31°21′13″至31°33′40″之间,东与梓潼县、西与涪城区、南与三台县、北与江油市相邻。

3、安州区

安州区是四川省绵阳市市辖区,位于绵阳市西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脉中段,介于北纬31°23′~31°47′,东经104°05′~104°38′之间,东与江油市,东南与本市的涪城区接壤。

(3)平武县地质局扩展阅读:

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东邻广元市青川县、剑阁县和南充市南部县、西充县;南接遂宁市射洪市、大英县;西邻德阳市罗江区、中江县、绵竹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沟县、松潘县、茂县和甘肃省陇南市文县接壤。

介于东经103°45'—105°43'、北纬30°42'—33°02'之间,呈西北—东南向狭长带状,东西最宽约187千米,南北最长约256千米,总面积20248.4平方千米,约占四川省土地面积4.2%。

绵阳市地貌受区域地质格局的控制而分属于四川三个不同的地貌单元:安县雎水镇到江油马角坝镇一线以北属龙门山山地区;东南部盐亭县、梓潼县属盆北低山区;西南三台县、涪城区、游仙区等属盆中丘陵区。绵阳市地貌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也由山地向丘陵过渡。

绵阳市受地貌影响,降水丰沛,径流量大,江河纵横,水系发达。全市境内有大小河流及溪沟3000余条。所有河流、溪沟都分别注入嘉陵江支流涪江、白龙江与西河,全属嘉陵江水系。

D. 四川绵阳的气候是什么样的

绵阳市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区。2016年,平均气温.9C,空气优良天数279天,年平均降水量823.3毫米。

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4.7—17.3℃。平武县最低,为14.7℃。绵阳市年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不大,最高年与最低年仅差1.5℃左右。绵阳市极端最高气温为36.1—39.5℃,极端最低气温为-4.5—-7.3℃。

绵阳市降水量比较充沛,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绵阳市年均降水量825.8—1417毫米。其分布特点是:南北少,中部多;东边少而西边多。

绵阳市一般风速较小。仅在冬、春季北方大规模冷空气入侵或夏季的雷雨天气时,才产生大风天气。以东北风到北风为盛行风。

(4)平武县地质局扩展阅读

绵阳位置境域: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东邻广元市青川县、剑阁县和南充市南部县、西充县;南接遂宁市射洪县、大英县;西邻德阳市罗江区、中江县、绵竹市。

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沟县、松潘县、茂县和甘肃省陇南市文县接壤。介于东经103°45'—105°43'、北纬30°42'—33°02'之间,呈西北—东南向狭长带状,东西最宽约187千米,南北最长约256千米,总面积20248.4平方千米。

E. 绵阳的地理环境

绵阳的地理环境:

1、位置境域

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东邻广元市青川县、剑阁县和南充市南部县、西充县;南接遂宁市射洪县、大英县;西邻德阳市罗江区、中江县、绵竹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沟县、松潘县、茂县和甘肃省陇南市文县接壤。

2、地质构造

绵阳市境内地层发育较齐全,岩石建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多期多次构造继承、干扰、迭加,构造形态极复杂;晚期岩浆活动及区域变质作用微弱;沉积成矿作用强,内生矿化弱。

3、地形地貌

绵阳市地貌受区域地质格局的控制而分属于四川三个不同的地貌单元:安县雎水镇到江油马角坝镇一线以北属龙门山山地区;东南部盐亭县、梓潼县属盆北低山区;西南三台县、涪城区、游仙区等属盆中丘陵区。

4、气候特征

绵阳市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区。2016年,平均气温17.9C,空气优良天数279天,年平均降水量823.3毫米。

(5)平武县地质局扩展阅读:

绵阳市的主要自然资源:

1、水资源

2014年,绵阳市年降水量为198.45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为118.93亿立方米,常年水资源总量为118.82亿立方米,人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196立方米。全市主要江河478千米河长水质为:全年期Ⅱ类水域435千米,占评价河长91%,Ⅳ类水域43千米,占评价河长9%。

2、土地资源

2014年,绵阳市农用地为1797661.4公顷,其中耕地401625.83公顷、园地52261.51公顷、林地1135319.61公顷、牧草地47010公顷,其他农用地161444.41公顷。

3、植物资源

2014年,根据调查统计,绵阳市已知的低等植物有菌类植物亚门和地衣植物亚门的真菌纲、子囊菌纲中的13目、60科、149属、497种,高等植物有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4门中的9纲、66目、260科、1366属、3972种。按照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

4、动物资源

2014年,根据调查统计,绵阳市境内野生动物资源已知脊椎动物5纲32目109科791种,无脊椎动物2门6纲33目241科125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8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绵阳

F. 四川绵阳有哪些县

截至2016年,绵阳市辖5个县:三台县、盐亭县、梓潼县、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以及3个区: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代管1个县级市:江油市。

绵阳,别称“中国科技城”,四川省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东邻广元市的青川县、剑阁县和南充市的南部县、西充县;南接遂宁市的射洪县;西接德阳市的罗江区、中江县、绵竹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肃省的文县接壤。介于北纬30°42′—33°03′、东经103°45′—105°43′之间,总面积20248.4平方千米。

自汉高祖二年(前201年),西汉设置涪县以来,绵阳市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历来为州郡治所,后因城址位于绵山之南而得名“绵阳”。

(6)平武县地质局扩展阅读:

绵阳的地理环境:

1、地形地貌

绵阳市地貌受区域地质格局的控制而分属于四川三个不同的地貌单元:安县雎水镇到江油马角坝镇一线以北属龙门山山地区;东南部盐亭县、梓潼县属盆北低山区;西南三台县、涪城区、游仙区等属盆中丘陵区。绵阳市地貌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也由山地向丘陵过渡。

2、气候特征

绵阳市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区。2016年,平均气温17.9C,空气优良天数279天,年平均降水量823.3毫米。

3、水文概况

绵阳市受地貌影响,降水丰沛,径流量大,江河纵横,水系发达。全市境内有大小河流及溪沟3000余条。所有河流、溪沟都分别注入嘉陵江支流涪江、白龙江与西河,全属嘉陵江水系。涪江是嘉陵江右岸的最大支流,也是市境最主要的河流,它在市境的流域面积占全市幅员面积的97.2%,对市境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经济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绵阳

G. 绵阳平武有什么好耍的啊。

我希望能用我们的文字,图片让外面的人了解我们平武的历史,希望我们努力为家乡发展而奋斗!!! ­

平武介绍 ­

­

­

­

基本概况 ­

平武处于绵阳北部,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东缘地带,长江的二级支流涪江的上游地区,地处东经103°50′--104°58′、北纬31°59′--33°02′。东邻青川县,南连北川县,西界松潘县,北靠甘肃省,东南接江油市,西北倚九寨沟县。全县辖9镇16乡(其中6个藏族乡)、249个行政村、1489个村民小组,10个居民委员会。全县总人口186073人(2004年底),其中农业人口164127人、非农业人口21946人,羌、藏、回等少数民族人口40022人,县境总面积59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万亩(水田1.85万亩,旱地39.2万亩)。 ­

平武县辖9个镇、7个乡、13个民族乡:龙安镇、古城镇、南坝镇、响岩镇、平通镇、豆叩镇、大印镇、大桥镇、水晶镇、高村乡、水田羌族乡、坝子乡、水观乡、平南羌族乡、徐塘羌族乡、锁江羌族乡、土城藏族乡、旧堡羌族乡、阔达藏族乡、黄羊关藏族乡、虎牙藏族乡、泗耳藏族乡、白马藏族乡、木座藏族乡、木皮藏族乡。共有249个行政村 ­

­

历史沿革 ­

平武县自西汉置刚氐道以来,已历2200年。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刚氐道,隶广汉郡,治地今古城镇。蜀汉建兴七年(公元229年)分刚氐道地新置广武县于南坝,并改刚氐道为刚氐县,治地不变,两县皆隶阴平郡。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更广武县为平武县,仍隶阴平郡。后魏孝武帝时(公元532--534年)置江油郡,郡、县同治今南坝镇。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置龙洲,洲、郡、县同治今南坝镇。民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置龙安府,府、县同治今龙安镇。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龙安府,仍置平武县至今。 ­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平武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已初具规模,人民生活水平亦有很大的提高,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平武县未来的发展展示出光明的前景。 ­

地理地势 ­

平武县地处盆周山区,具有典型的山地地貌景观。境内山地主要由近南北走向的岷山山脉、近东西走向的摩天岭山脉和近北东至南西走向的龙门山脉组成,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占幅员面积的94.33%。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为极高山、高山,向东南渐次过度为中山、低中山和低山。西北部最高处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东南部最低处涪江二郎峡椒园子河谷海拔600米,两地高差近5000米。县境处于我国三大沟造域结合部位,中生代侏罗纪及其以前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层出露齐全,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十分强烈,因而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已探明的有金、银、铁、锰、钨、铅、锌、水晶石、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等30余种。此外,平武是九寨沟·黄龙旅游环线的枢纽,是四川九环线东进西出的重要门户。平武东靠“太白故里”江油市110公里,南邻“大禹故乡”北川县100公里,西界“人间瑶池”黄龙寺120公里,北抵“童话世界”九寨沟177公里。 ­

气候特征 ­

县境县城一带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具有云多、雾少、阴天多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4.7℃,最高值15.1℃,最低值13.9℃。极端最高温37℃,极端最低温-7℃。多年平均降水量866.5毫米,最高值1161.4毫米,最低值397.3毫米。多年平均日照时间1376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252天。由于地势起伏突出,高差悬殊,气候要素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呈垂直分布。低山河谷地带属北亚带山地湿润性季风气候,低中山地带属山地温暖带气候,中山地带属寒温带气候,高山地带属亚寒带气候,极高山地带属寒带气候。 ­

自然资源 ­

县境植被种类丰富。据县林业局1988年完成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森林植被常见优势树种23科、37属、78种,有银杏、苏铁等孑遗植物和珙桐、连香树、杜仲、平武藤山柳等特有植物。森林植被优势建群树种等32种,其中针叶树种有云杉、冷杉等11种,阔叶树种有香樟、楠木、桦木等21种。森林植被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呈垂直分布,海拔600∽1600米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600∽2200米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2200∽2800米为针阔叶混交林,2800∽3500米为川西北高山暗针叶林,3500米以上为亚高山灌丛带。另据县畜牧局1985年完成的草地资源调查资料,县内草被植物有96科、332属、573种。草地植被也呈垂直分布,有田间草地、林间草地、灌丛草地、山岗草地和迹地草地等类型。县境森林覆盖率达71%,森林面积43万公顷,其中70%以上都是优质天然林,活立木蓄积量近4000万立方米。解放后的50多年中,共为国家提供优质木材近2000万立方米。经济林木主要有茶叶、蚕桑、核桃、果梅、板栗、生漆、银杏、杜仲等,成片面积达2万余公顷,中药材、食用菌、天然野生植物食品等林副产品资源也十分丰富。县境野生哺乳动物就有7目、23科、87种,其中珍稀哺乳动物18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野生大熊猫数量位居全国之首,被称为“熊猫的故乡”。近年来,县已先后向国家提供44只熊猫,其中3只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英国、法国。 ­

水力资源 ­

县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境内最大河流为嘉陵江最大支流涪江,贯穿本县157公里,其次有清漪江、夺补河等涪江支流15条、溪流428条。全县流域控制面积6682平方公里(含松潘境内834平方公里),河网密度为0.3公里/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总水量56亿立方米(含过境客水8亿立方米),最大的1967年产水65亿立方米,最小的1956年产水31.1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42万千瓦,可开发量100万千瓦,最优开发量40万千瓦,目前仅开发1.7万千瓦。 ­

发源于岷山主峰雪宝顶北坡的涪江由西北向东南纵贯全境,夺补河、平通河等大小430余条支流呈羽状分布,深切于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之中。涪江干流在县境内全长157公里,流域面积5510平方公里,总落差2990米,河床平均比降15‰,平均流量153立方米/秒,平均径流总量47亿立方米/年,水能理论蕴藏量102万KW,可开发量70万KW。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有夺补河、平通河、虎牙河等14条。其中,发源于王郎自然保护区的夺补河(又名火溪河)全长108公里,流域面积1490平方公里,总落差2485米,河床平均比降23‰,平圴流量41立方米/秒,平均径流总量13亿立方米/年,水能理论蕴藏量35万KW,可开发量33万KW。 ­

旅游资源 ­

平武属国家级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范围,又是九寨沟、黄龙寺的门户,1987年被省政府定为对外开放县,1997年规划为全省40个旅游兴县的范围。平武位于众多风景名胜和人文景观的中心,东接“太白故里”江油市,南邻“大禹故乡”北川县,西连“人间瑶池”黄龙寺,北抵“童话世界”九寨沟。县内有“报恩寺”、“王朗自然保护区”、“泗耳自然保护区”、“小河沟自然保护区”、“北山公园”、“龙池坪森林公园”、“白马民族风情”等浏览景区。从成都起程,经绵阳、江油、平武到九寨、黄龙旅游,沿途景观连串,被中外游客誉为“黄金旅程”。 ­

民族风情 ­

白马民族风情:平武县境内自古以来都是氐羌系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自然环境相对闭塞,远古的氐羌遗裔至今仍生活在县内的高山密林之中,保留着古老而独特的民族风情。居住在县境西北部夺补河流域和黄羊河流域的白马人,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白马人是一支十分独特的民族,经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多年的考察和研究,学术界现已基本认定,他们是古代氏族人的直系后裔。在解放初缺乏民族识别条件的情况下,他们被错误地认定为藏族,习惯上称为白马藏族。白马人集中分布在摩天岭两侧的平武县、九寨沟县和文县三县境内,总人口约1.5万人。平武县境内的白马人主要分布在白马、木座、木皮和黄羊关等四个藏族乡,共计4000余人。白马人自称“贝”,有独立的语言,没有文字。民族文化与风俗习惯与相邻而居的藏族、羌族均迥然不同。其经济活动以农牧业为主,副业狩猎、采药等。日常食物以燕麦、苦荞、洋芋等杂粮为主,喜饮咂酒,吸兰花烟,忌食狗肉。传统住房为土墙板屋,日常生活以火塘为中心。实行一夫一妻制,一般不与外族通婚,有入赘习俗,婚俗与汉人相近而略有区别。对死者一般实行屈肢土葬,亦有火葬与水葬。宗教信仰尚处于万物有灵的原始状态,崇拜自然,敬奉神山“白马老爷”,最重要的宗教活动是跳“曹盖”。白马人的服饰极具特色,男装为白色或青色右开襟长衫,系自制宽腰带;女装为白色或彩色长衫,下摆为百褶裙,上装胸、肩、袖等处和下摆边缘有彩色装饰,胸佩鱼骨牌,腰系自织彩色腰带,并配以铜钱串;男女均戴自制盘形荷叶边白色羊绒帽,顶插一支或数支白色公鸡尾羽,作为本民族的标志。白马人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日常生活常以歌舞相伴,其“酒歌”和“圆圆舞”独具特色,引人入胜。 ­

羌族风情:县境南部平通河流域的羌族,自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与北川境内的羌族同胞一起,被强制汉化以来,通过与汉族长期的相互融合,民族语言已基本丢失,生活习俗已基本与汉族相同,但仍保留了较多的民族习俗。他们仍然住吊脚楼,穿大脚裤,打黑绑腿,包青色或白色头帕,束绣花围裙,穿绣花鞋,仍然能歌善舞。平武县境内的羌族主要集中分布在平通河流域的锁江、徐塘、平南三个羌族乡境内。总人口约3.9万人。 ­

风景名胜 ­

勅修报恩寺:位于县城中部的勅修报恩寺,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宫殿式佛教寺院建筑群,是平武地方古代历史、文化、宗教和艺术遗迹的典型代表。报恩寺由明代龙州宣抚司世袭土官佥事王玺、王鉴父子奉圣旨主持修建,始建于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距今已有560余年历史。1956年被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寺院坐西向东,占地面积27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由山门、钟楼、天王殿、大悲殿、华严藏、大雄宝殿、碑亭、万佛阁等主要建筑构成,所有建筑沿一条300米长的中轴线对称排列,由于完全仿照北京故宫布局设计,故有“深山宫殿”之称。全寺所有用清一色珍贵楠木建成,规模宏大,布局和谐,结构谨严,建筑精美绝伦,特色浓郁,为国内所仅有,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明初罕见之遗构”。寺内古木参天,气象森严,飞檐凌空,金碧辉煌。大悲殿中的用整根楠木雕成的千手千眼观音像、华严藏中的转轮经藏和泥塑蟠龙,以及遍布全寺的彩绘壁画,都是世间罕见的艺术珍品。 ­

蜀汉江油关:位于今天平武县南坝镇的三国历史遗迹江油关,原名江油戍,系刘备入川以后,为防备曹操势力越摩天岭南下,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建立的军事要塞。蜀汉后主炎兴元年(263年),曹魏征西大将军邓艾兵出阴平邪径,奇袭江油戍,蜀汉守将马邈不战而降,魏军长驱直入,攻陷成都,蜀汉灭亡,江油戍因此而天下闻名。此后历朝历代,多在此设关戍守,或称江油关,或称涪水关,成为蜀北名关之一。同时,在南宋理宗宝佑六年(1258年)以前的1000多年间,这里长期都是县、郡、州治地,称为古龙州,是涪江上游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和文化中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江油关遗址附近,有牛心山、凤翅山、叮当泉、明月渡等主要景点,以及李白读书台、李龙迁祠、玉虚观、马邈妻李氏故里碑、吴道子绘真武祖师像碑、宋徽宗书御笔手诏碑等名胜古迹。牛心山相传为李唐王朝皇族远祖李龙迁之墓,当年曾被武则天派人掘断龙脉,李氏复国后,又多次派人填塞,流传着许多神奇而浪漫的故事。 ­

王朗自然保护区与泗耳自然保护区:王朗自然保护区位于县境西北角,与九寨沟、黄龙寺风景区山水相依。1965年9月由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以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区内野生大熊猫数量位居全国之首,被称为“熊猫的故乡”。保护区面积33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250米,年平均气温2.4摄氏度,年平均降水1200毫米。区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非常适合开展科学考察、丛林探险和原始森林观光旅游。县内与王朗自然保护区功能相同,风光相似的还有近年新建的泗耳自然保护区和小河沟自然保护区。泗耳自然保护区位于县境西部的岷山主峰雪宝顶南麓,面积达750平方公里。区内雪峰剌天,高山环峙,河流湍急,峡谷幽深,天然草地成片,原始森林密布,飞泉悬瀑比比皆是,珍禽异兽时时出没,自然风光原始粗犷,雄奇峻美,与以清新秀丽、典雅玲珑见长的九寨、黄龙风光互为补充,相映成趣。 ­

­

­

­

­

­

­

­

­

­

H. 5.12汶川大地震波及范围

此5.12汶川大地震的地震波已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极重灾区

共10个县(市),分别是:

汶川县(震中)、茂县、北川县、安县、平武县、绵竹市、什邡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青川县。

县城所在地(政府所在地)分别为:威州镇(与映秀镇差距甚远)、凤仪镇、曲山镇(已废,新县城在永昌镇)、花荄镇、龙安镇、剑南街道、方亭街道、幸福街道、天彭街道、乔庄镇。

较重灾区

共41个县(市、区),其中:

1、四川省(29个):理县、江油市、广元市利州区、广元市朝天区、广元市旺苍县、梓潼县、绵阳市游仙区、德阳市旌阳区、小金县、绵阳市涪城区、罗江县、黑水县、崇州市、广元市剑阁县、三台县、阆中市、盐亭县、松潘县、苍溪县、芦山县、中江县、广元市元坝区、大邑县、宝兴县、南江县、广汉市、汉源县、石棉县、九寨沟县。

2、甘肃省(8个):文县、陇南市武都区、康县、成县、徽县、西和县、两当县、舟曲县。

3、陕西省(4个):宁强县、略阳县、勉县、宝鸡市陈仓区。

汶川地震破坏性强的主要原因:

1、从震级上可以看出,汶川地震8级,震源深度33km,属于浅源地震。

2、从地缘机制断层错动上看,汶川地震是上盘往上升,地震的影响大。

3、汶川地震的断层错动时间是22.2秒,错动时间越长,波及面积大,破坏力强。

4、汶川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多,因为主要发生在山区,引发的崩塌、滚石、滑坡、泥石流、洪水等灾害造成重大损失。

5、汶川地震的位置也非常特殊。四川的延迟线厚,所以地震波衰减慢,造成的破坏作用强。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